國學之蒙學百家姓

衛氏-姓衛的名人-衛姓起名字-衛姓的起源與家譜

本文已影響 3.73W人 
衛氏分佈地區

山西河東郡。河南陳留郡,遼寧遼東郡。

衛氏-姓衛的名人-衛姓起名字-衛姓的起源與家譜

歷史來源

「衛」源出

一;出自「姬」姓。以國爲氏。據《通志.氏族略.以國爲氏》和《廣韻》雲。周文王的第九子原封於康,稱爲康叔。周公旦平定武庚之亂後,改封康叔管殷民七族,建立衛國,都治在今河南淇縣,後被秦國所滅,遺民以原國名「衛」爲氏。二;歷史上鮮卑族姓氏。據《後燕錄》記載,昌黎(河北昌黎)鮮卑族有衛氏。

堂號

陳留堂:以望立堂。河東堂:以望立堂,亦稱蒲阪堂、太原堂、幷州堂、平陽堂。遼東堂:以望立堂,亦稱扶余堂、襄平堂、遼陽堂、凌東堂。友順堂:資料有待補充。一部堂:資料有待補充。光大堂:山西衛氏某派。永世堂:安徽衛氏某派。敦本堂:肥西衛氏一派。

遷徙分佈

衛姓出於姬姓,起源於河南。發展和演變:衛姓不僅僅是康叔的後代,古代少數民族鮮卑族在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時候也有改姓“衛”的。衛姓從河南發祥 地向外發展,有一支逐步遷移到河東郡,發展成爲望族,因此衛姓郡望河東。按,周文王第九個兒子,周武王的弟弟,被封在康地,稱“康叔”,後來轉封衛地,國都在殷商舊都朝歌。管理商朝的遺民。後來衛國又遷到今天的河南濮陽。衛國被秦所滅後,衛國貴族子孫便以國名“衛”爲姓。因此,衛姓出於姬姓,起源於河南,望居河東郡(秦代初置。在今天山西省黃河以東、夏縣一帶)、陳留郡(秦始皇置陳留縣,漢代改置陳留郡。在今天河南省開封地區)。

家族名人

衛子夫:(?-前91年),名不詳,字子夫。是中國漢代平陽(今山西臨汾)人,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衛子夫原是平陽侯曹壽和平陽公主的謳者,後漢武帝到訪平陽公主家時臨幸了她,並把她和衛青一同帶入宮中(前139年春)。初封爲夫人(夫人是僅次皇后的嬪妃,被封之時,竇太后尚在世),元朔元年(前128年)生下劉據,被立爲皇后,元狩元年(前122年)劉據被立爲太子。徵和三年(前90年),江充等人制造的巫蠱案牽連到太子,太子劉據被迫起兵反抗,兵敗自殺,衛子夫因牽扯在內、不能自明而自殺。其時葬於桐柏(對着長樂未央宮),十八年後她的曾孫劉詢登基爲漢宣帝,當即以皇后禮重新厚葬她,追諡號曰 “思”,建園置周衛。史稱孝武衛思後。

衛青:字仲卿,另曰仲青。漢朝時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縣)人。西漢時期著名武將,率騎兵抗擊匈奴侵擾,他曾先後七徵匈奴,屢建戰功,威震沙漠,拜爲大將軍,封長平侯,是歷史上出身最低,功勞最大,官位最高的代表人物。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騎兵南侵上谷郡、今河北懷來)。漢武帝派遣四路軍馬同時出擊,衛青一路,率軍萬騎,直搗龍城(匈奴祭把祖先的地方),首戰成功,深得武帝賞識。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集結大量兵力再次進犯漢朝上谷、漁陽,漢武帝派衛青率大軍進攻久爲匈奴盤踞的河南地(今黃河河套地區)。衛青等人引軍北上,發動突襲,擊敗匈奴的白羊王和樓煩王,收復了秦時蒙恬所闢的河南地,在這裏設置了朔方郡和九原郡,建築了朔方城,又從關東移民10多萬到此屯田戍邊。從此解除了匈奴騎兵對長安的'直接威脅,也建立起進行反擊匈奴的前沿基地。

衛宏:東漢時詩人,初從九江謝曼卿習《毛詩》,作《毛詩序》;後隨大司空杜林受《古文尚書》,作《訓旨》。曾集西漢雜事爲《漢舊儀》四篇。

衛玠:字叔寶(285-312),小字虎,西晉河東安邑(今山西省夏縣)人,衛瓘之孫。衛玠的死,至少有兩種說法,都見於《世說新語》。一種是上面這則記載。說是衛玠剛渡江南來,見大將軍王敦,因有謝鯤(幼輿)在坐,徹夜暢談,結果累得一病不起。另一種說法是,衛玠南渡後到豫章,然後到下都(東晉都城建康),因爲人長得極其漂亮,名氣又大得嚇人,所以“觀者如堵牆”,大有狗仔隊圍攻的架式。由於不堪勞累,遂病而死。

衛涇:字清叔(1159-1226),初號拙齋居士,晚號西園居士,南宋初江蘇省崑山石浦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進士第一,爲崑山歷史上第一個狀元。在朝廷爲官,他曾向孝宗陳述不可苟安的政見。光宗初政,又請臥薪嚐膽,毋忘故土。寧宗慶元三年(1197年)被派往使金,歸言金弱蒙強,“一弱國滅,一強敵生”,頗有政治家的遠見,後南宋果爲蒙元所滅。累官至中書舍人、資政殿大學士、參知政事。後因排擠,出知潭州。68歲病重辭仕,未幾去世。理宗爲輟朝一日,以示哀悼,特贈太師,追封秦國公,諡文節,又封吳郡開國公。

衛康叔:姓姬,名封。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周公旦把武庚所統治的殷朝遺民,封給康叔。定居 在黃河和淇水之間的商朝故都朝歌這個地方。周公旦擔心康叔年紀大小,不足以勝任,乃作《康浩》、《酒浩》、《梓材》以示告誡,所以到了他的封國,很快就能安撫其人民,人民也非常的歡悅。後周成王拔舉康叔爲周司寇,賞賜寶貴的祭器給衛國,以彰顯他的美德。

衛富益:宋末元初崇德人,祖籍華亭(今上晦市鬆扛),南宋著名學者。衛富益少有異質,識見高遠,讀書不務章句。嘗學於金履祥、許謙學《易》,深爲業師所器重。祥興二年(1279年),張世傑兵敗崖山,陸秀夫負帝投海,南宋滅亡.富益聞訊,日夜悲泣,設壇以祭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詞極哀慘,觀者無不墜淚。從此決意不仕,隱居石人涇(今屠甸鎮),創白社書院講學。著有《四書考證》、《性理集義》、《易說》、《讀史篡要》、《耕讀怡情錄》等書傳世。卒後門有諡正節先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