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猴年馬月的來歷

本文已影響 2.46W人 

導語:“猴年馬月”是常用的中國成語,形容一件事遙遙無期(希望極小乃至無望),下面一起來詳細瞭解下猴年馬月的來歷。

猴年馬月的來歷

話說唐僧師徒路經蛇盤山鷹愁澗,忽然間水聲轟響,從中竄出一條小龍來,直奔唐僧而去。慌亂之際,行者趕忙把師父抱下馬來,那條小龍趁勢將白馬吞下肚去。行者臨澗叫陣,那條小龍按捺不住,升出水面,迎戰兩個回合,力不能支,就鑽進草窠中沒了蹤影。原來,這條小龍本是西海龍王敖閏之子敖烈,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而觸犯了天條。觀音菩薩面請玉帝將它赦免,貶在此地等候唐僧到來後做個腳力,孰料它卻誤吞了白馬。觀音菩薩駕祥雲來到鷹愁澗上空,把那條小龍喚將出來,吹了一口仙氣,喝聲“變”,那條小龍就變作一匹能歷千山萬水的神馬。

在《西遊記》中,如果說孫猴子出世那年是猴年,那麼敖烈化身白龍馬這月就是馬月了,這與民間俗語“猴年馬月”不謀而合。當然,這不過是戲說而已。可是,一部降妖伏魔的《西遊記》,又何嘗不是戲說呢?於是,本文便由此爲楔子,聊一聊“猴年馬月”的來龍去脈。

在民間,人們通常把“猴年馬月”視爲遙遙無期的歲月。倘若按干支紀年法推算,“猴年馬月”卻是個具體可知的時間。不僅過去有,將來有,而且當下就有。待到羊尾巴敲響除夕的鐘聲,即公元2016年2月7日,就是猴年了;再到陰曆五月,即公巳、午、未、申、酉、戌、亥爲十二地支。10與12的最小公倍數是60,因此,兩個甲子年間隔60年。相對於新曆(陽曆、公曆)而言,人們常說的舊曆有多種說法,如夏曆、農曆、陰曆、漢歷等,儘管它們在具體推算上存在些微差別,但大致是以爲月球運轉和農時更替週期爲參照,以干支紀年爲軸心的。

在民間,人們又把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對應起來,於是就有子肖鼠、醜肖牛、寅肖虎、卯肖兔、辰肖龍、巳肖蛇、午肖馬、未肖羊、申肖猴、酉肖雞、戌肖狗、亥肖豬之說。干支中凡有申字出現,就是猴年,十二年一個輪迴。一年中的十二個月與地支相對應,則是十二個月一個輪迴。就此算來,“猴年馬月”就是丙申年甲午月,怎麼會是遙遙無期呢?其實,這完全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訛傳。

據復旦大學中文系著名古漢語專家駱玉明推論,“猴年馬月”一詞當是天津方言“何年嘛月”的轉音。從字面上看,“何年嘛月”的意思是“哪年哪月”。在天津土話中,“何年嘛月”的意思則是“不知要到哪年哪月”,是個沒準兒的.時間。

“何年嘛月”變成“猴年馬月”,這一現象在語言學中稱爲“轉音”,亦稱“音轉”。這裏的“轉音”,不是音樂演唱方式,而是漢語聲韻因意義分劃或方言差異,在書寫上借用另外的字詞。清代漢語學家錢大昕指出:“毛詩多轉音”,“古人音隨義轉,故字或數音。”

在天津方言中,有許多字詞都由轉音而來。例如,“嘎子”是“戒指”的轉音,與“嘎小子”無關。周汝昌先生就此分析說,漢字的發音往往因爲時間、空間的轉換出現音轉、音變、音訛等現象。“家”在南方許多地區讀“ga”,在北方許多地區讀“ge”,聲母由“j”轉爲“g”。在煙臺、威海、大連等地坊間,老太太出門見到鄰居,開口就招呼:“恁逮兒飯了嗎?”這裏的“恁”是“您”的古音,常見於早期白話;“逮”(dai)則是“啖”(dan)的轉音。

話又說回頭,既然“猴年馬月”與“何年嘛月”在意義上沒有任何關聯,只是以訛傳訛的轉音而已。那麼,曆法中的“猴年馬月”不就在眼前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