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關於端午節的故事傳說

本文已影響 1.96W人 

導語: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傳說,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關於端午節的故事傳說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1.紀念屈原

傳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屈平,字原, 通常稱爲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爲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爲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迎接伍子胥

有些說法則與吳國大夫伍子胥有關,而非屈原。

南朝蕭樑時期宗懍所著的《荊楚歲時記》,是一部中國古代荊楚地區的歲時節令、風物故事的介紹文集。在該書的第卅節裏頭記載着:“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爲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並命舟楫以拯之……邯鄲淳曹娥碑雲,五月五日,時迎伍君……斯又東吳之俗,事在子胥,不關屈平也。”認爲東吳地區的端午競渡是爲了迎接已被當時人們視爲河神的伍子胥,與屈原無關。關於糉子,則有當地的記載:“鄉俗午日以糉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3.紀念孝女曹娥

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4.迎濤神

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爲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這則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爲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投奔吳國,帶吳伐楚,五戰五勝,攻破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閭死後,其孫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伍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太守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爲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都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爲紀念伍子胥之日。

  5.龍的節日

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他認爲,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 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

(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糉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糉子投入水裏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

(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係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髮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係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蹟。

  6.惡日禁忌

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爲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據《禮記》載,端午源於周代的蓄蘭沐浴。《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慾、齋戒。《夏小正》中記:“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大戴禮》中記,“五月五日蓄蘭爲沐浴”以浴驅邪認爲重五是死亡之日的傳說也很多。《史記·孟嘗君列傳》記歷史上有名的孟嘗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認爲“五月子者,長於戶齊,將不利其父母。”《風俗通》佚文,“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論衡》的作者王充也記述:“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爲“鎮惡”。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爲惡日,是普遍現象。可見從先秦以後,此日均爲不吉之日。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並且人們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爲“端午”。

  7.夏至

持這一看法的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說》和《中國傳統節日趣談》中,提出三個主要理由:

(一)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並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糉子的節日風俗,卻把吃糉子寫在夏至節中。至於競渡,隋代杜臺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入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就是爲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

(二)端午節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鬥百草”、“採雜藥”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

(三)《歲時風物華紀麗》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爲天中節。由此端午節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

而衆多說法中,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爲廣泛。由於屈原的人格藝超羣,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

  端午節各地特色習俗有哪些

  1、福建

福建各地的端午習俗主要有煮糉水洗身、薰黃煙、送魚、唆囉嗹舞蹈、賽龍舟、拴五色絲線、蘭草水洗浴、採草藥作爲午時茶、祭祖、水上捉鴨子,吃桃子、吃糉子、吃煎堆、吃碗太平燕等等。福州端午舊俗,媳婦於是日以壽衣、鞋襪、團糉、扇子進獻公婆。建陽縣以五日爲藥王曬藥囊日,人家皆於此日作醬。上杭縣端午用小艇縛蘆葦作龍形戲於水濱,稱爲競渡。仙遊縣端午競渡後,獻紙於虎嘯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繼光於此溺兵。邵武府端午節前,婦女以絳紗爲囊盛符。又以五色絨作方勝,聯以綵線,繫於釵上。幼女則懸之於背,稱爲“竇娘”。

  2、江蘇

江蘇的端午習俗除了划龍舟外,節日飲食有糉子、雄黃酒、五黃宴,節日裝飾則有五毒圖、菖蒲艾葉、鍾馗像、纏臂的綵線,掛絲線糉、穿五毒衣、戴香包等。而在江南地區,還有獨特的驅毒避邪習俗——消赤口白舌;懸鐘馗、關帝畫像於堂上,像前供瓶,內插菖蒲、艾葉,門戶左右亦插放根部包有紅紙之菖蒲艾葉;用紅紙書寫下述詞句張貼於門外,均系去除邪氣之意。儀徵縣有“當褲子、買黃魚”的俗諺。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爲“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武進有夜龍舟之戲,晚上在龍舟四面懸上小燈競渡,且有簫鼓歌聲相和。嘉定縣端午,不論貧富,必買石首魚(俗稱鰉魚)煮食。

  3、廣東

廣東過端午節歷史悠久,端午節在廣東自古就是熱鬧隆重、喜慶的節日。廣東端午節習俗甚多,主要有扒龍船、食糉、插艾草、龍點睛、拜神祭祖、祈福消災、打午時水、插艾草、睇龍船、龍船飯、聚午宴、放紙鳶、洗草藥水、浸龍舟水等等。廣東人過端午節很有節味,節俗內容豐富。南方江河水網縱橫,水上競技活動歷史悠久。

  4、海南

海南每逢端午,除了包糉子、吃糉子外,還有着洗龍舟水、賽龍舟、祛五毒、祭祀祖先等傳統習俗。《崖州志》中就記載到,“五月端午,保平裏有賽龍船之舉。爲角糉,祀祖先,以相饋遺。又採蘆花、香草、菖艾,浸水供神,浴體。或折艾懸門,以闢疫。是日,士女皆出港門觀競渡。兒童放各種紙鳶,角高下。樂羅衝育黎伏三裏聚衆千百,互相鬥毆,謂之打風箏架,雖官府不能禁。”可見,在歷史上古崖州一帶的人們在端午節前後有着極爲豐富的慶祝活動。

  5、廣西

廣西端午民俗活動主要有舞龍、舞獅、腰鼓等民俗文藝表演。廣西南部地區,比如寧明、崇左、龍州等地,過端午節都要包涼棕,叫做“灰水糉”。包糉子前先到山上砍回一些諸如苦楝樹等樹木的枝葉,在陽光下曬到半乾時就堆放到平地裏燒,然後把得到的灰放到一個竹製容器裏用清水衝濾。最後用過濾得到的棕黃色的水來浸泡準備好的糯米。經過浸泡後的糯米會在原來的香氣中透出一股草木灰特有的清香,包出的糉子煮熟後多呈淡黃色或者棕黃色。

  6、浙江

端午是浙江人民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文化與習俗多樣的一個特別的節日。從一般意義上來說,祭祖、競龍舟、吃糉子、祭龍頭、點龍睛、披紅、懸菖蒲艾葉、拴五色絲、飲雄黃酒、吃五黃、佩香包、採百草等是比較普遍的習俗。除此之外,金華的武義、衢州等地,則有端午吃大蒜的習俗。金華一帶的端午,直到今還有出嫁的女兒給父母“擔端午”的習俗,女兒準備一擔糉子,糉子每五個爲一小扎,兩個小紮結爲一束作爲禮物送給父母,同時,還有送豬肉等附帶禮品的。各地存在着習俗內容或習俗細節上的差異。寧波的“端午擔”主要是魚肉鵝酒等,以幢籃盛之,少則四色,多則十二色;親戚也互相饋送,叫“送節”。

  7、江西

江西過端午節有吃糉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製作豆娘(一種頭飾)、編織五彩繩、佩戴香包、畫額、佩戴五彩繩、賽龍舟等習俗。江西建昌府午節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瘡,新昌縣以雄黃、丹砂酒中飲之,稱之“開眼”。

  8、安徽

安徽的端午風俗,主要有踏百草、回孃家、龍舟競渡、城裏糉、農家粑、插蒲掛艾、飲雄黃酒、掛香包、佩五彩絲糉、鬥百草等等。鬥百草習俗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比試草名,互相以路邊草名對答。一種是比試草的韌度,以強韌爲勝。端午節這天,城裏人一般吃糉子,而鄉間人吃“大葉粑”。

  9、湖南

湖南汨羅江畔的端午節習俗,主要有辦家宴、吃糉子、插艾掛菖、喝雄黃酒、賽龍舟、觀龍舟、回孃家、辭端午等,還包括唱讚詞、龍舟下水、龍頭上紅、朝廟等具有獨特文化內涵的祭屈原等習俗。 湖南嶽州府競渡以爲禳災、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稱爲“送瘟”。湖南攸縣端午,孕婦家富者用花幣酒食,貧者備雞酒,以竹夾楮錢,供於龍舟之龍首前祈求安產。

  10、雲南

雲南端午習俗有迎神、奠幣、初獻、亞獻、飲福受胙、望燎(送神)等等,亦有穿着漢服,誦讀詩歌、表演越劇、射禮表演等節目。雲南普洱當地人過端午不吃糉子,而是吃藥根。

  11、四川

端午節食俗,四川人大多吃糉子、鹽蛋、莧菜。四川石柱有“出端午佬”的習俗。由四人以兩根竹竿擡起一張鋪有紅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編一個騎虎的道士,敲鑼打鼓,街遊行。舊時,川西還有端午“打李子”的習俗;是日,成都人皆買李子,於城東南角城樓,上下對擲,聚觀者數萬;光緒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擲李與外國傳教士發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樂山、新津等地端午賽龍舟時,還舉行盛大商品交易會。

  12、貴州

“遊百病”是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男女老幼往往在端午節穿上新衣,到野外遊玩;在中午一時左右,路上山上或樹下擠滿了手抱花草的人羣;晚上回家將花草和水煮開洗澡,稱爲“遊百病”及“洗百病”。老年人認爲,端午節不出去遊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頭就不會獲得吉利。

  13、湖北

湖北的傳統習俗有貼端午對聯、門口掛艾葉菖蒲,還有包糉子、煮鹽蛋、泡雄黃酒等。湖北秭歸是屈原故里,端午習俗的形式獨特,許多傳統習俗,都與祭屈原有關。秭歸每年有三個“端午”:農曆五月初五是“頭端午”,五月十五是“大端午”,五月二十五是“末端午”。

  14、山東

山東各地端午風俗:採藥、五彩線、剪紙、拉露。端午節之日,山東所有地區普遍在門口插艾蒿,膠東部分地區還加插桃枝。山東鄒平縣過端午,每人早起均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市過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裏。臨清縣過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鍊),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布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藉着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

  15、甘肅

在甘肅,端午時節會採摘新鮮的玫瑰用蜂蜜醃漬並食用,有的地方還會蒸麪扇子。面扇子是用發麪整治的扇形麪食,一共五層,中間會撒上胡椒粉,據說這是由端午時節制扇、賣扇、贈扇的風俗演變而來的。靜寧州端午摘玫瑰以蜜醃漬爲飴。鎮原縣過端午節贈新婚夫婦香扇、羅綺、巾帕、艾虎,子弟並邀集父兄宴請師長,稱爲“享節”。漳縣端午,牧童祀山神,積薪丘,在雞鳴前焚燒,俗稱“燒高山”。

  16、山西

飲雄黃酒,也是山西民間端午節的重要習俗。其來歷與吃糉子有相似之處,主要用於防病和祛毒。節日期間,成年人除飲雄黃酒外,還要在七竅之處塗抹一點;小孩子不飲酒,做母親的則要用筷子蘸酒,點在孩子的耳、鼻等處,歷代相傳。山西解州端午,男女戴艾葉,稱爲“去疾”,幼童則系百索於脖子上,據說這是“爲屈原縛蛟龍”。晉南地區則要將一些糉子用五色線捆繞。其用意都在辟邪。懷仁縣端午又名“朱門”。定襄縣端午,以麥面蒸團,稱爲“白團”,與糉子一起拿來互相饋贈。

  17、陝西

陝西過端午節一般從農曆四月底開始,一直持續到五月五日。主要活動是掛五彩縷、香荷包,懸掛艾草,吃雞蛋、糉子、油糕、麻花、面等,但是沒有賽龍舟之類。舊時陝西興安州過端午,地方官率領僚屬觀賞競渡,稱之“踏石”。興平縣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爲“耍娃娃”。同官縣端午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爲“鎮病”。

  18、河北

在河北的有些地方,端午期間是忌打井水的,民間傳是爲了避井毒。並且在端午時期還要吃用五種毒蟲作爲花飾的“五毒餅”用來避五毒。市井小販也於端午節兜售櫻桃、桑葚,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葚,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爲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鹹於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爲“踏柳”。

  19、河南

河南,過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糉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糉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糉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包糯米的叫米糉,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糉,摻紅棗的叫棗糉;煮糉子的鍋裏一定要煮雞蛋,有條件的還要再煮些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糉之後,要再吃蘸鹽的雞蛋“壓頂”。

  20、東北

東北過端午,清早折一些樹枝或買些艾草回來, 繫上各種顏色的葫蘆掛在門沿和窗戶上。有的人家還會扎一些小小的笤秫,和葫蘆掛在一起有掃除百病的含義。採回來的艾草(蒿子)放在水裏用來洗臉。小孩子的手腳腕上帶“五彩線”,是用紅黃藍綠黑白等顏色的細線擰在一起的。脖子上帶着香包,花花綠綠各色式樣的都有。除了吃糉子之外,還要吃茶葉蛋。

  21、香港

香港過端午節有吃糉子、賽龍舟這些傳統風俗,此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比如“立蛋”與“龍舟水”裏游泳等。

  22、臺灣

臺灣和大陸一樣,端午節最有氣氛、最爲熱鬧的是划龍舟。臺灣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端午節這天都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臺灣端午有“浴苦草”之俗,用苦草、菖蒲、艾蕊等燒水給孩子洗澡,以祛除百病;臺灣的端午習俗有打“午時水”風俗,午時水指的就是端午節中午打上的井水,據說午時水用來泡茶釀酒特別香醇,生飲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