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舊聞新知:一日三餐,始於何時?

本文已影響 3.43W人 

舊聞新知:一日三餐,始於何時?


古人曾經一日兩餐

舊聞新知:一日三餐,始於何時?

如今,一日三餐早已成爲人們的共識。然而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裏,人們都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規律。爲了配合作息,人們也都習慣於每天吃兩餐。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古代老百姓從每天兩餐變成三餐的呢?

從商朝開始,人們的日常活動規律爲標準被分成8個時段,人們吃飯的時段分別叫“大食”,即上午7時至9時,“小食”是15時至17時。

到了漢朝,統治者爲了顯示自己身份高貴、地位崇高,還特意在一天吃幾餐飯上大做文章:按照禮儀,天子一天可以享受四餐,諸侯一天可以吃三餐,平民一天只能吃兩餐。

兩宋時期,宵禁制度被廢除了,這直接促成了夜市的繁榮。人們“夜行”完全不受限制,夜行的時間長了,也就有了在天黑之後再添加一餐的必要,於是市民紛紛開設在夜晚營業的茶館和酒樓,招攬顧客。北宋都城開封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城市,有100多萬人口。據統計,城中沿街店鋪有6400多家,如此多的人口和商鋪爲夜市的繁榮提供了充足的客觀條件。

北宋末年的蔡絛在其筆記《鐵圍山叢談》中說,全國各地的百姓都被蚊子所困擾,唯獨開封的夜市上沒有蚊子,因爲這是整個開封最熱鬧的地方,酒樓林立、燈火通明,蚊子最怕這些了。開封的夜市不僅在氣溫宜人的季節車水馬龍,即便在大冬天颳風下雪的時候也從不歇業,足見開封夜市的繁榮。

夜市的流行,直接推動了三餐制的普及,而三餐制的普及又促進了消費水平的提高,帶動了兩宋時期的餐飲業和娛樂業的繁華。

爲了配合夜晚出來消費的人們,宋朝的休閒娛樂項目異常發達,出現了大型娛樂場所“瓦子”,娛樂內容十分豐富:演戲的、說書的,還有表演雜技的、摔跤的。開封最大的瓦子可以同時容納數千名顧客,而光顧瓦子的顧客也不限身份和地位,既有普通百姓,也有官員、士大夫涉足其間。

餐飲業之間的相互競爭還直接推動着烹調、釀酒以及酒具、餐具的發展,宋代各大官窯、民窯所製造的.瓷器堪稱中國瓷器史上的經典,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餐具和酒具。

多出來的這第三餐消費的糧食和其他副食品,也不再是開封附近的農戶可供應的,而需要將全國各地的土特產運進京城,於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又形成了。通往北宋京城開封的汴河水路成爲當時最重要的交通線路,江淮、兩浙、荊湖甚至是嶺南、川蜀的貨物大都是通過汴河運進來的,數目龐大的日常消費也催生了大市鎮的出現。

三餐制到南宋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南宋雖然在軍事上軟弱無力,但其社會生產力水平居於世界前列。都城臨安(今杭州)的商戶比北宋開封時期多出10倍有餘,這些城鎮的繁榮與大城市內餐飲業和娛樂業發達直接相關,夜市功不可沒。

兩宋時期夜間市場的興盛讓城市商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面,不僅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還帶來了三餐制的改革,餐數的增加帶來的連鎖反應就是刺激經濟的發展,爲宋朝工商業發展帶來了商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