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史部北史

《北史》卷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本文已影響 1.23W人 

  隋宗室諸王

《北史》卷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蔡景王整 滕穆王瓚 道宣王嵩 衛昭王爽 河間王弘 義城公處綱 離石太守子崇 文帝四王 煬帝三子

蔡景王整,隋文帝之次弟也。文帝四弟,唯整及滕穆王瓚與帝同生,次道宣王嵩,次衛昭王爽並異母。整,周明帝時以武元軍功,賜爵陳留郡公。位開府、車騎大將軍。從武帝平齊。力戰而死。文帝初居武元之憂,率諸弟負土爲墳,人植一柏,四根鬱茂,西北一根整栽者獨黃。後因大風雨,並根失之,果終不吉。文帝作相,贈柱國、大司徒、八州刺史。及受禪,追封諡焉。

子智積襲。又封其弟智明爲高陽郡公,智纔開封縣公。尋拜智積開府儀同三司,授同州刺史,儀衛資送甚盛。

整娶同郡尉遲綱女,生智積。開皇中,有司奏智積將葬尉太妃,帝曰:"昔幾殺我。我有同生二弟,並倚婦家勢,常憎疾我。我向之笑雲:’爾既嗔我,不可與爾角嗔。’並雲:’阿兄止倚頭額。’時有醫師邊隱逐勢,言我後百日當病癲。二弟私喜。以告父母。父母泣謂我曰:’爾二弟大劇,不能愛兄。’我因言:’一日有天下,當改其姓。夫不受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當改之爲悖。’父母許我此言。父母亡後,二弟及婦又讒我,言於晉公。於時每還,欲入門,常不喜,如見獄門。託以患氣,常鎖閤靜坐,唯食至時暫開閤。每飛言入耳,竊雲’復未邪?’當時實不可耐,羨人無兄弟。世間貧家兄弟多相愛,由相假藉;達官兄弟多相憎,爭名利故也。"

智積在同州,未嘗嬉戲遊獵,聽政之暇,端坐讀書。門無私謁。有侍讀公孫尚義,山東儒士,府佐楊君英、蕭德言,並有文學,時延於坐。所設唯餅果,酒才三酌。家有女妓,唯年節嘉慶奏於太妃前。始,文帝龍潛時,與景王不睦,太妃尉氏又與獨孤皇后不相諧,以是智積常懷危懼,每自貶損。帝亦以是哀憐之。人或勸智積爲產業,智積曰:"昔平原露朽財帛,苦其多也。吾幸無可露,何更營乎!"有五男,止教讀《論語》、《孝經》而已,亦不令交通賓客。或問其故,智積曰:"恐兒子有才能以致禍也。"開皇二十年,徵還京,無他職任,闔門自守,非朝覲不出。煬帝即位,滕王綸、衛王集並以讒構得罪,高陽公智明亦以交通奪爵,智積愈懼。大業三年,授弘農太守,委政僚佐,清靜自居。及楊玄感作逆,自東都引軍而西,智積謂官屬曰:"玄感欲西圖關中,若成其計,則根本固矣。當以計縻之,使不得進。不出一旬,自可禽耳。’及玄感軍至城下,智積登陴詈辱之,玄感怒甚,留攻之。城門爲賊所燒,智積乃更益火,賊不得入。數日,宇文述等軍至,合擊破之。尋拜宗正卿。

十二年,從駕江都,寢疾。帝時疏薄骨肉,智積每不自安,及遇患,不呼醫。臨終,謂所親曰:"吾今日始知得保首領沒於地矣!"時人哀之。有子道玄。

滕穆王瓚,字恆生,一名慧。仕周,以武元軍功,封竟陵郡公,尚周武帝妹順陽公主。保定四年,累遷納言。瓚貴公子,又尚公主,美姿容,好書愛士,甚有當時譽,時人號曰楊三郎。武帝甚親愛之。平齊之役,諸王鹹從,留瓚居守,謂曰:"六府事殷,一以相付,朕無西顧之憂矣。"宣帝即位,遷吏部中大夫,加上儀同。

宣帝崩,文帝入禁中,將總朝政,令廢太子勇召之。瓚素與帝不協,不從,曰:"作隋國公恐不能保,何乃更爲族滅事邪!"文帝作相,拜大宗伯,典修禮律,進位上柱國、邵國公。瓚見帝執政,恐爲家禍,陰有圖帝計,帝每優容之。及受禪,立爲滕王,拜雍州牧。帝數與同坐,呼爲阿三。後坐事去牧,以王就第。

瓚妃宇文氏,素與獨孤皇后不平,至是鬱郁不得志,陰有咒詛。帝命瓚出之。瓚不忍離絕,固請。帝不得已,從之,宇文氏竟除屬籍。由是恩禮更薄。開皇十一年,從幸慄園,坐樹下,方飲酒,鼻忽流血,暴薨。時年四十四。人皆以爲遇鳩。子綸嗣。

綸字斌褵,性弘厚,美姿容,頗知鐘律。文帝受禪,封邵國公。明年,拜邵州刺史。晉王廣納妃於樑,詔綸致禮,甚爲樑人所敬。

綸以穆王故,當文帝世,每不自安。煬帝即位,尤被猜忌。綸憂懼,呼術者王琛問之。琛答曰:"王相祿不凡。滕即騰也,此字足爲善應。"有沙門惠恩、崛多等,頗解占候,綸每與交通,嘗令些三人爲厭勝法。有人告綸怨望咒詛,帝令黃門侍郎王弘窮驗之。弘希旨奏綸厭蠱惡逆,坐當死。帝令卿議之,司徒楊素等曰:"綸懷惡之由,積自家世。惟皇運之始,四海同心,在於孔懷,彌須協力。其先乃離阻大謀,棄同即異。父悖於前,子逆於後,爲惡有將,其罪莫大。請依前科。"帝以皇族不忍,除名徙邊郡。

大業七年,帝徵遼東,綸欲上表,請從軍自效,爲郡司所遏。示幾,徙珠崖。及天下大亂,爲賊林仕弘逼,攜妻子竄儋耳。後歸國,封懷化縣公。尋病卒。

綸弟坦,字文褵,初封竟陵郡公,坐綸徙長沙。

坦弟猛,字武褵,徙衡山。

猛弟溫,字明褵,初徙零陵。溫好學,解屬文,既而作《零陵賦》以自寄,其詞哀思。帝見而怒之,轉徙南海。

溫弟詵,字弘褵,前亦徙零陵。帝以其修謹,襲封滕王,以奉穆王嗣。大業末,於江都爲宇文化及所害。

道宣王嵩,在周以武元軍功,賜爵興城公。早卒。文帝受禪,追封諡焉。以滕穆王瓚子靜襲。卒,諡曰悼。無子,以蔡王智積子世澄襲。

衛昭王爽,字師仁,小字明達。在周以武元軍功,於襁褓中封同安郡公。六歲而武元崩,爲獻皇后所養,由是寵愛特異諸弟。年十七,爲內史上大夫。文帝執政,授蒲州刺史、柱國。及受禪,立爲衛王,所生李氏爲太妃。爽位雍州牧、右領軍大將軍、權領幷州總管、上柱國、涼州總管。爽美風儀,有器局,政甚有聲。大軍北伐,河間王弘、豆盧勣、竇榮定、高熲、虞慶則等分道而進,以爽爲元帥,俱受爽節度。親率李充等四將出朔州,遇沙鉢略可汗於白道,接戰,大破之,沙鉢略中重瘡而遁。帝大悅,賜爽真食樑安縣千戶。六年,復爲元帥,步騎十五萬出合川,突厥遁逃。徵爲納言。帝甚重之。未幾,爽疾,帝使薛榮宗視之,雲衆鬼爲厲。爽令左右驅逐之。居數日,有鬼物來擊榮宗,走下階而斃。其夜爽薨,年二十五。贈太尉、冀州刺史。子集嗣。

集字文會,初封遂安王,尋襲封衛王。煬帝時,諸侯王恩禮漸薄,猜防日甚,集憂懼,乃呼術者俞普明章醮以祈福助。有人告集咒詛,憲司希旨,鍛成其獄,奏集惡逆,坐當死。詔下其議,楊素等曰:"集密懷左道,厭蠱君親,是君父之罪人,非臣子之所赦,請論如律。"時滕王綸坐與相連,帝不忍加誅,除名遠徙邊郡。天下亂,不知所終。

河間王弘,字辟惡,文帝從祖弟也。祖愛敬,早卒。父元孫,少孤,隨母郭氏養於舅族。及武元帝與周文建義關中,元孫時在鄴,懼爲齊人所誅,因假外家姓爲郭氏。元孫死,齊爲周滅,弘始入關。與文帝相得,帝哀之,爲買田宅。

弘性明悟,有文武幹略。數從征伐,累遷開府儀同三司。文帝爲丞相,常置左右,委以心腹。帝詣周趙王宅,將及於難,弘時立於戶外,以衛文帝。尋加上開府,賜爵永康縣公。及愛禪,拜大將軍,進爵郡公。尋贈其父柱國、尚書令、河間郡公。其年,立弘爲河間王,拜右衛大將軍。尋進柱國,以行軍元帥出靈州道徵突厥,大破之。拜寧州總管,進上柱國。政尚清靜,甚有恩惠。遷蒲州刺史,得以便宜從事。時河東多盜賊,弘奏爲盜者百餘人,投之邊裔,州境恬然,號爲良吏。每晉王廣入朝,弘輒領揚州總管,及王歸藩,弘復還蒲州。在州十餘年,風教大洽。煬帝嗣位,拜太子太保。歲餘,薨。大業六年,追封郇王。子慶嗣。

慶傾曲善候時變。帝猜忌骨肉,滕王綸等皆被廢放,唯慶獲全。累遷滎陽太守,頗有政績。及李密據洛口倉。滎陽諸縣多應密。慶勒兵拒守。歲餘,城中糧盡,兵勢日蹙。密遺慶書曰:"王之先世,家住山東,本姓郭氏,乃非楊族。婁敬之於漢高,殊非血胤;呂布之於董卓,良異天親。芝焚蕙嘆,事不同此。江都荒湎,流宕忘歸,骨肉崩離,人神怨憤。舉烽火於驪山,諸侯莫至;浮膠船於漢水,還日未期。王獨守孤城,援絕千里,糧餱支計,僅有月餘,弊卒之多,才盈數百。有何恃賴,欲相抗拒?求枯魚於市肆,既事非虛;因歸雁以運糧,竟知何日!止恐禍生匕首,釁發蕭牆,空以七尺之軀,懸賞千金之購,可爲酸鼻者也。幸能三思,自求多福。"於時江都敗問亦至,慶得書,遂降於密,改姓爲郭氏。密破,歸東都,又爲楊氏,越王侗不之責也。及侗稱制,拜宗正卿。

世充既僣僞號,降爵爲郇國公,復爲郭氏。世充以兄女妻之,署滎州刺史。及世充將敗,慶欲將妻同歸長安,其妻曰:"國家以妾奉箕帚於公者,欲以申厚意,結公心耳。今父叔窮迫,家國阽危,而不顧婚姻,孤負付屬,爲全身之計,非妾所能責公也。妾若至長安,公家一婢耳,何用妾爲!顧送還東都,君之惠也。"慶不許。其妻遂沐浴靚莊。仰藥而死。慶遂歸國,爲宜州刺史、郇國公,複姓楊氏。其嫡母元太妃,年老,兩目喪明,世充斬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