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史部魏書

《魏書》卷八十四 列傳儒林第七十二◎樑越 盧醜

本文已影響 3.77W人 

自晉永嘉之後,運鍾喪亂,宇內分崩,羣凶肆禍,生民不見俎豆之容,黔首唯睹戎馬之跡,禮樂文章,掃地將盡。而契之所感,斯道猶存。高才有德之流,自強蓬蓽;鴻生碩儒之輩,抱器晦已,太祖初定中原,雖日不暇給,始建都邑,便以經術爲先,立太學,置五經博士生員千有餘人。天興二年春,增國子太學生員至三千。豈不以天下可馬上取之,不可以馬上治之,爲國之道,文武兼用,毓才成務,意在茲乎?聖達經猷,蓋爲遠矣。四年春,命樂師入學習舞,釋菜於先聖、先師。太宗世,改國子爲中書學,立教授博士。世祖始光三年春,別起太學於城東,後徵盧玄、高允等,而令州郡各舉才學。於是人多砥尚,儒林轉興。顯祖大安初,詔立鄉學,郡置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學生六十人。後詔:大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學生一百人;次郡立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學生八十人;中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二人,學生六十人;下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學生四十人。太和中,改中書學爲國子學,建明堂辟雍,尊三老五更,又開皇子之學。及遷都洛邑,詔立國子太學、四門小學。高祖欽明稽古,篤好墳典,坐輿據鞍,不忘講道。劉芳、李彪諸人以經書進,崔光、邢巒之徒以文史達,其餘涉獵典章,關歷詞翰,莫不糜以好爵,動貽賞眷。於是斯文鬱然,比隆周漢。世宗時,復詔營國學,樹小學於四門,大選儒生,以爲小學博士,員四十人。雖黌宇未立,而經術彌顯。時天下承平,學業大盛。故燕齊趙魏之間,橫經著錄,不可勝數。大者千餘人,小者猶數百。州舉茂異,郡貢孝廉,對揚王庭,每年逾衆。神龜中,將立國學,詔以三品已上及五品清官之子以充生選。未及簡置,仍復停寢。正光二年,乃釋奠於國學,命祭酒崔光講《孝經》,始置國子生三十六人。暨孝昌之後,海內淆亂,四方校學所存無幾。永熙中,復釋奠於國學;又於顯陽殿詔祭酒劉欽講《孝經》,黃門李鬱說《禮記》,中書舍人盧景宣講《大戴禮夏小正篇》;復置生七十二人。及遷都於鄴,國子置三十六人。至於興和、武定之世,寇難既平,儒業復光矣。

《魏書》卷八十四 列傳儒林第七十二◎樑越 盧醜

漢世鄭玄併爲衆經註解,服虔、何休各有所說。玄《易》、《書》、《詩》、《禮》、《論語》、《孝經》,虔《左氏春秋》,休《公羊傳》,大行於河北。王肅《易》亦間行焉。晉世杜預注《左氏》,預玄孫坦、坦弟驥於劉義隆世併爲青州刺史,傳其家業,故齊地多習之。自樑越以下傳受講說者甚衆。今舉其知名者附列於後雲。

樑越,字玄覽,新興人也。少而好學,博綜經傳,無所不通。性純和篤信,行無擇善。國初爲《禮經》博士。太祖以其謹厚,舉動可則,拜上大夫命授諸皇子經書。太宗即祚,以師傅之恩賜爵祝阿侯後出爲雁門太守,獲白雀以獻,拜光祿大夫。卒。子弼,早卒。

弼子恭,襲。降爲雲中子。無子,爵除。

盧醜,昌黎徒河人,襄城王魯元之族也。世祖之爲監國,醜以篤學博聞入授世祖經。後以師傅舊恩賜爵濟陰公。除鎮軍將軍,拜尚書,加散騎常侍,出爲河內太守。延和二年冬卒。闕初,中山襲爵,太和中,以老疾自免。

子升頭,襲爵,後例降。

張偉,字仲業,小名翠螭,太原中都人也。高祖敏,晉祕書監。偉學通諸經,講授鄉里,受業者常數百人。儒謹泛納,勤於教訓,雖有頑固不曉,問至數十,偉告喻殷勤,曾無慍色。常依附經典,教以孝悌,門人感其仁化,事之如父。性恬平,不以夷嶮易操,清雅篤慎,非法不言。世祖時,與高允等俱被辟命,拜中書博士。轉侍郎、大將軍樂安王範從事中郎、馮翊太守。還,仍爲中書侍郎、本國大中正。使酒泉,慰勞沮渠無諱。還,遷散騎侍郎。聘劉義隆,還,拜給事中、建威將軍,賜爵成皋子。出爲平東將軍、營州刺史,進爵建安公。卒,贈徵南將軍、幷州刺史,諡曰康,在州郡以仁德爲先,不任刑罰,清身率下,宰守不敢爲非。

子仲慮,太和初,假給事中、高麗副使,尋假散騎常侍、高麗使。後出爲章武太守,加寧遠將軍。仲慮弟仲繼,學尚有父風,善《倉》、《雅》、《林說》。太和中,官至侍御長,坐事徒西裔,道死。

樑祚,北地泥陽人。父劭,皇始二年歸國,拜吏部郎,出爲濟陽太守。至祚,居趙郡。祚篤志好學,歷治諸經,尤善《公羊春秋》、鄭氏《易》,常以教授。有儒者風,而無當世之才。與幽州別駕平恆有舊,又姊先適范陽李氏,遂攜家人僑居於薊。積十餘年,雖羈貧窘而著述不倦。恆時相請屈,與論經史。闢祕書中散,稍遷祕書令。爲李所排,擯退爲中書博士。後出爲統萬鎮司馬,徵爲散令。撰並陳壽《三國志》,名曰《國統》。又作《代都賦》,頗行於世。清貧守素,不交勢貴。年八十七。太和十二年卒。

子元吉,有父風。少子重,歷碎職,後爲相州鎮北府參軍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