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臺階》教案(精選8篇)

本文已影響 3.89W人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臺階》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臺階》教案(精選8篇)

《臺階》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

2、理解文章內容。

3、分析父親爲什麼要建造帶高臺階的房屋

教學重點:

把握文意。掌握生字詞。

教學難點:

作者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父親的故事是無聲的,父親用自己的行動教育着孩子們,告訴我們什麼是人生;告訴我們什麼是生活;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刻苦學習,拼搏奮進,父親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讓我們不願向他人談起,父親的一生可能是清貧的,讓我們無法在別人面前衣着炫耀,父親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無聞的,在衆人中父親可能普通的像一塊隨處可見的鵝卵石,可父親在你跌倒了時,他會扶起你來,教會你怎樣站立,在你困難時,鼓勵你勇敢的面對困難和挫折,在無言的大海中,讓我們分享了失敗與成功。所以父親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謳歌父親的文章:《臺階》

二、讀課文解決生字詞。

1、老師範讀,學生畫出生字詞並解決。

2、師生共同解決生字詞。

凹( āo )凼( dàng) 硌( gè) 涎(xián)水 揩( kāi)汗 嘎 ( gā )嘰

籌( chóu )劃 黏( nián )性 撬 (qiào)開 尷尬 (ɡān gà ) 過癮( yǐn)

唿( hū )嗒(da) 熬 (áo )住 憋( biē ) 住 門檻(kǎn ) 煩躁(zào)

胯骨(kuà) 煙癮( yǐn) 晌午(shǎng ) 頭顱(lú) 莊稼茬(chá)

詞語解釋

1、安置: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

2、若有所失:好像失掉了什麼似的。形容心神不定。

3、醒悟:從迷惑、迷茫中清醒覺悟過來。

4、低眉順眼:低着頭,用順從的眼光望。形容對人害怕或馴服的樣子。

5、籌劃:籌措,謀劃;出主意,想辦法。

6、微不足道:指意義價值等非常細小,不值得一提。

7、大庭廣衆:在衆目注視中。

8、尷尬:神色、態度不自然

三、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1、讓學生快速讀課文,概括文意:

父親幹了大半輩子,蓋了房屋,砌上了九級臺階。

2、探討:父親爲什麼要間移動有九級臺階的新屋?

“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不甘心低人一等,渴望受人尊重。望着人家高高的臺階,羨慕不已,他立下宏願,也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3、父親怎樣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探討

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一磚一瓦的撿,一角錢一角錢的攢,終於蓋起了新屋。

4、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了?探討。

父親坐在新臺階上感到十分不自在,人衰老了,累垮了。

反思:

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只是停留在表面,還需要引導他們向深一層的內容思考。

《臺階》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瞭解父親的特點,學習勞動人民勤勞、質樸、忠厚、善良而有所追求的優秀品質。

2、體會本文圍繞“臺階”命題立意,選材剪裁的好處。

3、學習本文平實、質樸、充滿深情厚意的語言。

教學設想:

1、本文是一篇自瀆課文,可以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精神,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2、整體感知課文,瞭解人物形象。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

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教師講述《愚公移山》的故事,學生體會這則寓言的寓意:這個故事反映出古代勞動人民征服大自然的美好願望,體現了勞動人民不畏困難,堅持不懈,永不放棄追求的精神。

闡明《臺階》中父親在某種程度上,就與寓公這一形象相似。

本文是一篇小說,注意回顧小說的有關常識:

(1)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2)小說的故事情節可以分爲四個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2、學生快速閱讀課文:

(1)注意下列詞語的形、音

門檻、煩躁、晌午、瞬間、尷尬、煙癮、黏性、涎水、微不足道、大庭廣衆

(2)統領全文的一句話是那一句?——父親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

(2)試用第三人稱說說本文的故事梗概:

要區別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的不同寫法。舉例:

某某家的老屋只有三級臺階,他眼看人家的臺階高,受人尊敬,決心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可是憑着他的經濟條件,要造這樣的新屋得準備大半輩子。他想聚沙成塔,憑自己一身力氣,幹他十年二十年,總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幹了大半輩子,一磚一瓦的撿,一角錢一角錢的攢,終於蓋起了新屋,砌上了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五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跨了。

(3)明結構:本文的故事情節完整,請據此分析本文的結構層次。

開端:父親覺得自己家的臺階低,要造高臺階的新屋。

發展:父親開始了漫長的準備。

高潮:終於造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

結局:新屋落成了,父親人也老了,身體也跨了。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

理解人物形象;

與《背影》一文進行比較。

教學過程:

一、理解人物形象

1、從哪些細節我們可以看出父親對高臺階的渴慕,表現出父親怎樣的性格。父親爲什麼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這表現出父親怎樣的心理?

因爲臺階是地位的標誌。人家的臺階高的有十幾級,自家的臺階只有三級,被人小看“沒有人說過他有地位,父親也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沒有地位,所以總覺得自己家的臺階低。

父親是一個很有志氣非常要強的農民,他不甘人後,他要立於受人尊敬的人的行列。

2、父親爲了修建新的臺階作了哪些準備?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什麼?撿磚撿瓦,種糧食,砍柴買錢等,準備了大半輩子。

表現了父親有着誠實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的品格,有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3、作新屋和造臺階的時候,父親是怎樣操勞的?劃出這些句子,體會父親的性格特徵。

爲自己能做新屋自豪;勤勞,不辭勞苦。

4、新屋造好以後,父親有哪些表現,可以看出他怎樣的心理?自豪滿足

5、可是爲什麼“新臺階砌好了”父親反而處處“不對勁”?

臺階低意味着經濟地位低,父親由此形成的自卑感,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以臺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自在,不習慣,不對勁。

6、小結文章的主旨:本文敘述了父親建造高臺階的過程,表現了父親爲實現理想而不懈追求,堅忍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崇敬和憐憫。臺階暗寓或象徵了中國一般農民人生奮鬥的過程。

二、延伸拓展:

師生討論或者辯論:

(1)我覺得文章中的父親是一個卑微、胸無大志的人,你認爲是這樣的嗎?

(2)我覺的父親把一生的精力都用在建造新的臺階上去,以滿足他的自尊,這樣的人生我覺得沒有價值。

(3)父親爲了建造新屋,可以說終年辛苦,甚至到了摳門的程度,這樣的異常艱難,本已經十分感人,可是作者卻在臺階上用了那麼多筆墨,這是爲什麼?

三、寫作技巧探究:

1、作者爲什麼在老屋的三級臺階上用了那麼多筆墨?

這篇小說題爲“臺階”,先在老屋的臺階上用了那麼多筆墨,有多方面的作用:

第一:寫三塊青石板的來歷,可以表現出當年的父親的力量是多麼的大,後面寫造新屋時託石板閃了腰,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第二:寫石板的粗糙,可以暗示當年經濟條件差。

第三:寫“我”在臺階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時我還年幼,而新屋造好了“我已經長達成人”說明蓋屋前後用了一二十年,寫兒時的“我”能連跳三級,可見臺階之低,寫父親坐檯階的姿勢,又是寫臺階之低。

2、爲什麼造新屋的主體工程寫的簡略,造臺階反而寫的詳細?詳略是由中心來決定的,文章的題目是《臺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臺階可以詳細的寫。

3、文章較詳細的寫了父親腳板心中泥沙和洗腳一節,似乎與文章的中心無關,可以刪去嗎?

不能,這一段可以看出父親長年累月幹農活,爲了造臺階工作很辛苦。

小結:本文選材精當,詳略有致。

4、比較分析:

《背影》抓住“背影”來命題,組織材料;《臺階》圍繞“臺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請分別說明這樣寫的好處。

《背影》抓住“背影”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突出了父親的背影,突出了父愛,給人深刻的印象,讓人深切的感受到父愛。

《臺階》圍繞臺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使建房這個一般性的題材有了它的側重點,有了特色,突出父親對社會地位的要求,突出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小結:這兩篇文章所寫之事,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但是,作者卻能夠挖掘出深邃的內涵來。所以,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要留心身邊發生的事情,體會其意蘊,從中受到教益。

《臺階》教案 篇3

知識、能力目標

體會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讓學生從文章中聯繫實際感悟去中的真情。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習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故事內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

情感目標

教育學生去關心父母,仔細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

教學重點

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

教法選擇

朗讀、點撥、導讀法、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組織與學生學習任務設計相關預設設計意圖反思與改進:

一、導入:父親的故事是無聲的,父親用自己的行動教育着孩子們,告訴我們什麼是人生;告訴我們什麼是生活;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刻苦學習,拼搏奮進,父親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讓我們不願向他人談起,父親的一生可能是清貧的,讓我們無法在別人面前衣着炫耀,父親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無聞的,在衆人中父親可能普通的像一塊隨處可見的鵝卵石,可父親在你跌倒了時,他會扶起你來,教會你怎樣站立,在你困難時,鼓勵你勇敢的面對困難和挫折,在無言的大海中,讓我們分享了失敗與成功。所以父親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謳歌父親的文章:《臺階》

二、講授新課

(一)檢查預習

1、比一比,看誰讀的準

凹凼()門檻()涎水()砌()黏性()尷尬()撬()憋()半晌()揩()

三、介紹本節課流程——攀登臺階、體會弄清。

四、與文本對話——講故事

1、快速瀏覽課文,試用第三人稱概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父親覺得自家的臺階低,望着別人家的高高的臺階,羨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願,也要造一棟高臺階的新屋,於是終年辛勞,準備了大半輩子,終於造成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

2、爲什麼“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

因爲臺階是地位的標誌,人家高的有幾十級,自己家的臺階只有3級,被人家小看,“沒人說過他有地位,父親也覺得自己沒有地位”,想有地位卻沒有地位,所以覺得自己家的臺階低。

3、父親爲了臺階做了哪些準備?

撿磚、撿瓦、撿石頭、存角票、種田、砍柴、編草鞋、踏黃泥。

五、與人物對話——評人物

請用簡潔的語言說說你對文中父親的認識。以“父親是一個---的人”爲話題:

父親是一個堅強的人。

父親是一個要強的人。

父親是一個勇敢的人。

父親是一個勤勞的人。

父親是一個樸實的人。

總之: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父親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着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新臺階造好後,他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並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六、與作者對話——悟主旨

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探究主旨。

明確:作者對父親的優秀品質表示敬仰和讚歎;對父親身上的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表示同情;對改變農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七、重溫經典,感受父親艱辛

那是我小時候常坐在父親肩頭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

父親是那拉車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飯將我養大。

忘不了一聲長嘆半壺老酒等我長大後。

山裏孩子往外走想兒時一封家書千里寫叮囑。

盼兒歸一袋悶煙滿天數星斗都說養兒能防老。

可兒山高水遠他鄉留都說養兒爲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張口兒只有清歌一曲和淚唱。

願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八、與心靈對話——表真情

以“父親,我想對您說......”向父親直抒胸臆。

九、總結

十、作業佈置

1、課外尋找關於“父親”的文章、詩歌進行自主閱讀。

推薦書目:蘇童《父愛》、梁實秋《代溝》周國平《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

2、練筆:(二選一)

a、將父親,我想對您說:……整理成一片情真意切的隨筆。

b、以<<我與父親>>爲題,寫一篇短文。

導學預設1:

讓學生能夠自主完成學習任務,正確朗讀字音,語句的節奏,作家作品介紹。

評價預設1:

學生分組分層量化評價,按1—6號分別1—6分的辦法,同時對速度快的、表述好的、想的全面的、較低層次作答的學生做口頭評價。搶答的形式更具競爭性。

導學預設2:引導學生抓住文章內容進行概括,準確把握父親的形象。

評價預設2:

通過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成果的觀察,發現評價點,針對特定對象作出評價,如誰預習的好。

導學預設3:

學生根據教師出示的問題。

評價預設3:

通過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成果的觀察,發現評價點,針對特定對象作出評價。

導學預設4:

教師要對學生小組回答內容作總結,如本小組在學習中表現的是否積極,每個人是否按要求完成任務了,誰表現的突出,誰表現的不好,得分、失分原因,和其它小組比較還有哪些不足,應該怎樣改進等等。教師對學生回答情況做必要的總結,表揚優秀小組。

設計意圖1:

明確學習任務,讓學生養成學會預習的'良好習慣。

設計意圖2:

以歌曲喚起孩子們對父母的感恩之情。

設計意圖3:

概括事件,培養學生語言概括能力。

設計意圖4:

1、讓學生速度課文,掌握信息,準確把握人物特點。

設計意圖5:

利用小組評價解決問題,通過評價引導小組派較低層次的同學回答,從而培養小組關注弱勢,形成得分策略。同時也爲較差學生建立自信和使他們感受成功快樂。

設計意圖5:

運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以激勵學生並引發互相之間的競爭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反思與改進1:

表情與肢體並用,讓學生產生親切感,堅持一段時間後,學生基本能做到坐姿端正並持續。

反思與改進2:

激發學生對父母的深情。

反思與改進3:

通過對課堂效果觀察,口頭即時激勵性評價優於隱性量化評價,靈活量化評價更具調動性,分層評價應多引導,以內化爲小組關注每個成員的主動行爲,因此總結性評價就顯得尤爲重要。

反思與改進4:

學生的自主意識還沒有充分建立,所以在完成這個任務中,很多同學缺乏自信,更傾向於與同伴交流。所以培養自主意識還需要引起重視,獨立思考、完成任務必須做到獨立。口頭激勵的運用,效果明顯,對學生樹立自信有一定作用,需要教師有目的的去做這項工作。

反思與改進5:

有意識的隨時發現評價點,並有目的的實施相應的評價,無疑是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很好的方式,需要教師重視並加以實施。

板書設計

臺階

父親是一個堅強的人;

父親是一個要強的人;

父親是一個勇敢的人;

父親是一個勤勞的人;

父親是一個樸實的人。

課後回顧及反饋

本節課學習,引導學生分析臺階的象徵意義,歸納文章故事情節,訓練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如果加進短篇訓練更有利於學習。

作業批改記錄

學生作業上交及時,大部分學生作業工整,出現問題採取集中訂正和個別輔導的方法。

《臺階》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情節,體會作者的感情。

(2)合作、討論、探究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蘊。

(3)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並尊重熱愛自己的父親。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教學難點:學習圍繞中心組織材料,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

教學方法

朗讀、複述;自主、合作、探究

板書設計

讀臺階——複述小組;

說臺階——人物評論組;

品臺階——語言賞析組;

4、畫臺階——板書設計組。

教學過程

(課間播放劉和剛的<父親>)

踏上臺階 走近父親

教師配樂聲情並茂地朗誦一首歌頌父愛的自由詩,導入新課,亮出課題——“臺階”。

一雙赤腳在崎嶇的山路上跋涉,

那是父親;

一把斧頭舞出清寒的月色,

在貓頭鷹的啼叫裏荷薪而歸,

那是父親;

一犁風雨陣陣野謠披蓑戴笠的,

那是父親;

一盞紅薯酒就可以解脫一切愁苦的,

那是父親.

有人說,人生是一級一級的臺階

許多人渴望 在臺階上找到自己的高度

父親是不是也如此 ?

今天,就讓我們踏上李森祥爲我們搭建的親情小說《臺階》,一起去體會父親的高度。

合作探究 品味《臺階》

師:本文是自讀課文,篇幅較長,老師爲大家提供了四方面的學習內容:

1、讀臺階——複述小組;

2、說臺階——人物評論組;

3、品臺階——語言賞析組;

4、畫臺階——板書設計組。

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進行探討學習,10分鐘後彙報你們的學習成果,好,開始!

學生小組合作,師巡視指導。

師:看得出來,大家研討很熱烈,接下來我們四個小組互相交流一下學習成績,這期間,大家可以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讀臺階——複述小組

複述故事

歸納中心事件:父親造臺階

師: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通過研究,提出了人類需要的層次論,認爲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共有五個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那麼父親花去半輩子的精力去建造的高臺階是哪一種需要呢?當然是尊重的需要!文中哪句話也體現了這點? 師:抓住了這句話就等於拿到了走進這篇文章的鑰匙(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文章中的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呢?第二小組彙報成果!瞭解文章的故事情節,讓我們走近文章的人物。

(二) 說臺階——人物評論組

父親是一個…的人,表現在……

師:誠如大家所言,父親具有華夏炎黃子孫最優秀的品質,也有中國農民特有的謙卑。

(三)品臺階——語言賞析組

…段(句)用了… 描寫,形象寫出了…

爲了臺階,父親付出了歲月,爲了臺階,父親付出了青春,爲了臺階,父親付出了健康……

李森祥用精細入微的細節和樸實的語言爲我們留下了深深的思索。

(四)畫臺階——板書設計組

體現行文結構 彰顯獨特創意

師:好的板書,還應揭示文章主題。本文作者僅僅在寫父親嗎?生長在農村的李森祥曾經說過:“鄉土,永遠是我創作的源泉,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我都不會忘了我來自農村,我有責任把中國農民最本真的情感表達出來!”本文寫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中國十億中國人,有八億在農村,他們的生活狀態,我們可能很陌生。他們擁有最美好的品德,他們最應該得到幸福的生活,最應該受到尊重,事實卻並非如此,農民兒子李森祥想借這篇文章表達對他們的祝福:由貧窮走向富裕,由被漠視走向被尊重,由自卑走向自尊,提高生產力,使農民生活邁上新的臺階 !

回首臺階 感悟父愛

好的文章總能引起我們的共鳴。朱自清的父親蹣跚的爬上月臺爲他買回了滿含關愛的橘子,李森祥的父親窮盡大半生精力建造了凝聚着光榮與夢想的高臺階的房子,同學們你們是否也想起了你們自己的父親,你願意把深藏心中的關於父親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嗎?( 課前讓同學先收集自己父親的照片,並準備和父親相關的故事)

師:從悽楚、辛酸中走來的父輩,可能他們的願望、追求,在孩子眼裏,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他們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堅韌不拔、拼命硬幹的生命因子,恰是撐託事業輝煌的砥柱。讓我們共同祝願天下父母平安幸福!

《臺階》教案 篇5

課堂活動目標:

1. 知識活動目標:把握小說要素。

2. 能力活動目標:學習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3. 情感活動目標:理解、尊敬、熱愛父輩。

課堂活動重難點:

1. 重點:課堂活動目標之1

2. 難點:課堂活動目標之3

課堂活動時間安排:

一課時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臺階

由《背影》一文的主題導入。

二、走近臺階 瞭解作者李森祥

學生交流

李森祥(1956一 ):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興軍分區某部工作,少校。李森祥的小說以農村、軍營兩大生活爲主要題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動的普通人尤其是農民的質樸形象... 1987年開始文學創作,後進入浙江省廣電局從事專業影視創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說《小學老師》、中篇小說《抒情年代》、長篇小說《傳世之鼓》等,現已創作了200多萬字的作品,有我們熟悉的《天下糧倉》等。他有着豐富的農村生活經驗,作品中充滿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生活中的他同樣保持着樸實無華的風格 。

三、用三分鐘的時間速讀課文。

1、注意生字詞的讀音。

2、用最簡潔的語言概述課文的內容。

四、走上臺階,認識父親

爲建造九級臺階父親做了哪些事情?

五、離開臺階,感悟父親

1.以“父親是一個————的農民”的句式,進行說話練習。

2.爲了“臺階”父親付出了——

六、聯繫生活,感恩父母

我心中的父母

七、板書設計

《臺階》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把握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涵。

2、研讀重點語句,感悟人物形象。

3、抓住全文線索,學習如何選材。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父親”的形象特點及其意義。

三、策略和方法:

教師,學生合作探究。(析讀法、討論法)

四、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字詞,思考課後問題,瞭解課文內容。

老師: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導入語:我們學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深深感受到了“父親”對兒子的深摯的愛,看到了在困頓中前行的身影,在我們的眼中,父親是含蓄的、堅韌的,默默承擔家庭的重任,

壓彎了腰板……今天我們學習一李森祥的小說《臺階》,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位父親。

簡介作者,明確學習目標。

李森祥(1956一

):衢州人。作家。1986年發表處女作《半個月亮爬上來》。《小學老師》獲1991年《小說月報》第四屆百花獎、1990—1992浙江省優秀文學獎。

電視連續劇《天下糧倉》的編劇之一,歷史劇《臥薪嚐膽》的編劇。

(二)整體感知,把握故事情節

1.速讀課文,簡略概述故事內容(提示:誰幹什麼?)

2.提示思考:

a、父親爲何要造一間有臺階的房子?

b、父親是如何造起一間有臺階的新屋?

c、新屋造好後,父親變得怎樣了?

3、學生表述:講述的是一個……的故事。

(三)研讀賞析,領悟人物形象

1.再讀課文,看看作者還從哪些方面來描寫父親,作者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找出你喜歡的句子分析一下。

學生細讀、思考、交流。

2.提示思考:

a、造屋原因的關鍵一句話是什麼?你對此是如何理解的?.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文眼)。(分析本句,感知父親形象。因爲臺階是地位的標誌。我們家的老屋只有三級臺階,父親渴望受人尊重。)

b、從那些細節中我們可以看出父親對高臺階的渴慕?表現出父親怎樣的性格?

c、作新屋和造臺階時父親是怎樣操勞的?劃出這些句子,體會父親的性格特徵。

d、品味下列語句,談出你的感受:

①“父親坐在綠蔭裏,……一片片旱菸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表現父親怎樣的感情?

②“父親的兩手沒處放似的,抄着不是,……因此,父親明明該高興,卻露出些尷尬的笑。”

e、高臺階的新屋建成了,父親明明應該高興纔對,可是卻表現得極不自然,你對此是如何理解的?

3、學生表述:在我心中父親是一個……的人。

4、主旨:敘述了父親建造高臺階的過程,表現了父親爲實現理想而不懈追求、堅韌不拔、不知疲倦的,也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崇敬和憐憫。《臺階》暗寓了一般農民人生的奮鬥過程。

學生表述:臺階是父親的……

爲了臺階,父親……

(四)體驗反思,拓展延伸

1、父親是這樣一個老實厚道、謙卑而又要強的農民,那麼你認爲父親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房子僅僅是爲了顯示地位嗎?若不是,那又是爲了什麼?(生:a、實現自我價值

b、追求人生目標c、爲了子孫後代……)

2、父親爲了建造高臺階的宏願勞苦了一生,但是,當新屋真的建成了,父親卻付出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的代價,你認爲父親這樣做值嗎?請談談你自己的看法。

3、學生表述:父親,我想對你說……

(五)、佈置作業

談談你心目中的父親。選一個角度寫下來。

教師

同學們,這文章通過描寫父親建造高臺階新屋的感人故事,謳歌了父親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創業的,但文章的魅力決不僅僅在於讚美父親的美好品質,其感人之處更在於文章深蘊的那種淡淡的悽楚與辛酸。我們在探究的文學魅力的同時,更應關注一下農村生產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極端困苦的現狀。我們應將億萬農民的希望銘記在心,發憤圖強纔是!

從悽楚、辛酸中走來的父輩,可能他們的願望、追求,在兒子的眼裏,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他們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堅韌不拔、拼命硬幹的生命因子,恰是撐託事業輝煌的砥柱。讓我們從心底祈願,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的勞苦的父輩們能盡享這份收穫和喜悅,感謝父親!

課後記:

本教案的設計旨在通過教師的,學生的自主探究,完成對文本內容的解讀,人物形象的分析。本教案的特點在於通過問題組,引導學生層層分析故事的特色,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將學法的指導貫穿於學生的自主探究之中。

板書設計:

臺階高, 老屋:三級臺階 拼命硬幹

主人的地位 父親 堅韌不拔

就 相應的 高 新屋:九級臺階 艱苦創業

《臺階》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課文講述了一位舊中國的父親,通過自己的畢生努力終於建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事,表現了老一輩農民特有的堅韌與謙卑。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積累部分詞語,理解父親形象的含義

2、過程方法目標:培養閱讀小說的能力—— 抓住關鍵語句,理解內容和人物情感;理解作品圍繞臺階選材、安排詳略等寫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感受父親性格中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對待人生

【教學重難點】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材料的詳略安排。

【教學方法】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 誦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 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

1、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查找有關作者的資料。

2、 教師準備:小黑板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一)導語:父親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讓我們不願向他人談起,父親的一生可能是清貧的,清貧得讓我們無法在別人面前炫耀,父親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無聞的,在衆人中父親可能普通的像一塊隨處可見的鵝卵石。但卑微者未必脆弱,在你跌倒時,父親會教你怎樣站立;在你困難時,父親鼓勵你勇敢的面對困難和挫折。在人生的風雨面前,父親的堅韌可能是你無法想象的強大,他用行動教育孩子什麼是人生,什麼是生活。今天,我們就來接觸一位生活中平凡普通的小人物——李森祥《臺階》中的父親,來領略老一輩農民特有的堅韌與謙卑。

(二)師簡介作者

(三)生齊讀教學目標:

(四) 檢查預習。

1、讀準下面的字詞:

凹 涎水 揩 嘎 尷尬 撬

2、介紹小說的常識

小說的三要素:本文是一篇小說,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情節和環境,環境又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自讀課文,瞭解故事情節,要求學生在書上圈點勾畫,感知課文內容。思考、討論、理解、瞭解人物形象。 思考題:①父親爲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②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③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將自己的理解和疑難問題,通過四人小組討論,與同學交流。 然後進行課堂發言。提示:

a、“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覺得自家的臺階低,望着人家高高的臺階,羨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願,也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b、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決心,開始漫長的準備。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積銖累寸,終於造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一輩子的心願得以實現,心頭的喜悅真是無法形容。

c、父親爲此付出的沉重的代價: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三、精讀課文,研讀賞析

教師導學:下面我們思考討論一下,父親這一形象是怎樣塑造出來的。引導學生找出最受感動和最能表現父親形象特點的情節,讀一讀,議一議。思考題:

①哪些情節最能表現父親的形象?父親的形象有什麼特點?

②“父親坐在綠陰裏,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那裏栽着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 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菸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這段描寫表現了父親怎樣的心理?

③爲什麼失去了一部分勞動能力的父親“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麼理解?作者爲什麼在老屋的三級青石板上用了那麼多筆墨?

④爲什麼新屋的主體工程寫得簡略,造臺階反而寫得詳細?

提示:教師可指導學生重點研讀課文第1、2、5、12、14、20、22、25、28段,概括父親這一形象的特點。引導學生根據上下文引發想像,答案不求統一,但要合乎情理。父親幹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造,勞動有收穫,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幹活,就失去了這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理解突出重點,圍繞中心選材的寫法。

四、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A、透過父親這個人物,你看到了什麼?

點撥:

A、父親一生的追求是什麼?對臺階的要求就是對地位的追求,就是要贏得尊重!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人類需要層次論:人的需要有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聯繫本文,其實父親對臺階的要求就是對尊重的要求,這是他畢生的奮鬥目標。

人需要別人的尊重,這是較高層次的需要。

B、父親一生非常艱難,爲什麼?

小說告訴我們,父親創業之所以如此艱難,根源在於經濟落後。現金收入的來源是砍柴,起早摸黑,砍一天柴,才得一元五角,許多建材是撿來的。他的積累如此艱難,歸根結底是因爲農村經濟極端落後。

這篇小說固然謳歌了父親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創業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種悽楚、辛酸的情感籠罩全篇。

小說深沉地響着時代的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於先進的生產力,只有這樣才能迅速改變農村落後的面貌,結束老牛拉破車的日子。

五、拓展延伸

本文寫的是一位父親,兒子眼中的父親,同學們,你瞭解你的父親嗎?能否說說你眼中的父親。(注意抓住父親的性格特點)

六、課堂總結:

主題:本文敘述了父親建造高臺階的過程,表現了父親爲實現理想而不懈追求、堅韌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崇敬和憐憫。《臺階》暗喻了中國一般農民人生的奮鬥過程。

七、佈置作業

以“父親”爲話題,寫一篇作文,題目自擬,字數在600字左右。

八、板書設計:

臺階

李森祥

線索:臺階

父親:勤勞 善良 謙卑 頑強

《臺階》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小說故事情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分析父親形象,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訓練、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

3、培養學生理解父輩,尊敬父輩,熱愛父輩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說明:這三項目標的設置,分別一一對應了語文課堂教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新課標所倡導的語文教學之三維目標。)

二、教學重點

在把握小說情節的基礎上,分析人物形象,體會文中人物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與朱自清先生的名文《背影》作比較閱讀,比較二者在組織材料、命題立意上以及人物形象的異同。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通過自己查詞典,掃除字詞障礙,初步把握小說情節和感受人物形象;回憶、感受、體驗生活中的自己的父親的關愛自己或他人的動情片段。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說明:由於這篇小說即便是短篇,然而它對於八年級的初中生而言,仍然顯得比較長和難以把握,因此教師教學本課時,預習任務的安排,就是尤其關鍵和必要了。需要特別強調指出的是,多媒體教學的確有許多優點:信息量大,美觀漂亮,圖文聲並茂,但是對於教學語文本質上以“悟”爲主的學科而言,老師的言語引領與身體垂範和學生的從心裏到行動上積極主動的參與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是更爲重要的——多媒體重在“圖文聲”,而“情”,還得的確靠教者與學者的有效互動。)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正式上課之前,先放舒緩音樂,亮出一幅與臺階頗爲貼切的圖片,按字豎排打出一段話:“有人說,人生/是一級一級的臺階/許多人渴望/在臺階上找到/自己的高度/父親是不是/也如此……”事先,預設和營造適宜本文課堂教學的氛圍。)

教師配樂聲情並茂地朗誦一首歌頌父愛的自由詩,導入新課,亮出課題——“臺階”。

站在天真的微笑裏,

父親,

是慈祥的溫柔。

清冽的日子,

總有淳樸的糧食

餵養一種思想。

遠走的那一刻,

父親

用咳血的肺,

裝進我的行囊。

郵寄的思念,

總在稻田邊

飄遠。

如今,

我的花

已結出果實;而父親,

仍用年邁的肩

挑着夕陽。

父親啊父親

我的父親的酒,

我的父親的衣,

都已遠去。

(說明:感情的渲染是在課堂的中心環節與高潮部分,而其感情基調的預設和氛圍的營造卻與導入有着至關重要的關係。這就彷彿大型活動的開幕詞。筆者指出,這首詩歌的結尾部分,我做了改動。)

(二)初讀——感知父親

1、檢查詞語的預習狀況。(略)

2、帶着下面兩個問題快速默讀課文——

A、這篇文章是一篇什麼文體的文章?

B、本文講述了父親的故事。

(默讀此文,大約需要八分鐘)

討論;(四人小組討論,組內交流)

全班交流,明確:A、本文是一篇短篇小說。(順便大致分析一下小說與敘事散文的區別。)

B、文講述了父親(造臺階)的故事。

(引領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梗概,爲分析人物做初步準備。)

(三)研讀——感悟父親

思考:

v、父親爲什麼要造臺階?

v、父親是怎樣造臺階的?

v、新屋、新臺階造好後,父親怎麼樣了?

討論(題目較簡單,可以同桌討論)

明確:(撮要如下——)

v、提高自己的身份與地位;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追求被人認同、被人尊重。

v、準備造臺階——一年到頭幾乎不得休息;一塊磚,一片瓦,一角票;幾十年如一日;爲造臺階的工匠們做準備工作,不辭辛勞。

v、“父親老了”,身體垮了。

(比較細緻、深入、全面地把握課文內容,爲分析人物形象,做全面準備。)

(四)再讀——分析父親

請以“父親是一個------的人”爲話題仿例填空——

父親是一個堅強的人

父親是一個要強的人

父親是一個--------的人(樸實)

父親是一個--------的人(勤勞)

父親還是一傳統的的農民(任勞任怨、謙卑等)

(在上述“分析父親”的基礎上,這樣的問題,學生幾乎可以順口就可以回答出來;我們不必求答案的標準統一,能自圓其說,合情合理即可。)

(五)重讀——體味父親

請以“爲了臺階,父親付出了-----”爲話題填空

爲了臺階,父親付出了-------(歲月)

爲了臺階,父親付出了-------(青春)

爲了臺階,父親付出了-------(健康)

(全班一起交流即可)

(六)想讀——質疑父親

思考:

新屋落成,父親爲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人衰老了,身體也垮了,甚至有人說父親的精神支柱也倒了。你認爲父親這樣做值得嗎?

(說明:這個問題問得很及時。學生在前一個環節似乎已經感受到了——父親爲造臺階,付出瞭如此沉重的代價,真的值得嗎?在內心中,應該也有此疑問。這是個開放性的問題,理論上正面反面兩種理解,應該都是講的通的。只是,從理想的角度、關心學生身心成長的角度而言,從正面來說是筆者所提倡的。)

(七)品讀——敬愛父親

請同學們自己選讀、練讀課文中感動你的語段;而後,小組推薦到全班交流、共賞。並且,在讀完後簡單說說自己選讀這段話的理由。

討論(略);

交流(略)。

(說明:在上課實踐中,學生對課文第五節的後半部分,第十、十一、十二節,第十三節,第十七節,第十九節,第二十六節等比較感興趣;事實上,這些片段,或體現父親的辛勞、體格健碩,或體現父親的堅韌與對目標的堅定,或體現父親樸實厚道,或體現父親具有中國傳統農民的任勞任怨與謙卑的性情等。這些正好是理解本小說情節內容、把握人物形象的關鍵語段。我選取了其中三個語段,配上音樂,讓學生細細品讀,更深刻地感悟父親的性格與品質。這個環節花費的時間是比較長的。)

(八)拓展——比較父親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抓住“背影”命題立意,組織材料;《臺階》圍繞“臺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試思考這樣寫的好處在哪裏。另外,兩篇課文描寫的都是父親,這兩位父親有何異同?你的父親又是怎樣愛你的呢?請同學們任選其中的問題暢所欲言。

(說明:課堂教學的有效拓展是十分必要的。只是,這個拓展必須是建立在有助於加深理解文本的基礎上的拓、是有助於培養學生將語文緊密聯繫生活的能力的拓展,而不是信馬由繮、遊離到本堂課主題之外的“胡扯閒拉”。這個環節,基本上是按照這個意圖與目標來設置的。當然,由於本堂課的容量比較大,把這個環節作爲課下作業處理也未嘗不是聰明之選擇。)

七、資料鏈接

(一)關於作者

李森祥,當代的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他與高峯合著的《王中王》受到人們的重視。

中央電視臺熱播過的《天下糧倉》,李森祥便是該劇的策劃。作爲浙江電視臺製作中心主任,李森祥長期從事影視劇創作、拍攝、策劃工作,有很強的藝術感受能力。

代表作有小說《小學老師》、《抒情年代》、《傳世之鼓》等。作品充滿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其藝術特色是文字簡潔、善抓細節。

(二)課外延伸

1、尤天晨《父愛晝夜無眠》,《讀者》2001年19期;

2、朱自清《背影》(本冊書第7課);

3、(法)巴爾扎克《高老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