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優質教學設計(精選7篇)

本文已影響 2.08W人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優質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優質教學設計(精選7篇)

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優質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積累“意境”的概念及鑑賞方法,瞭解“吟”這種歌行體特徵

2、過程與方法:把握詩歌內容,欣賞豐富多變的意境,感受詩歌浪漫主義風格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探討詩人複雜深沉的情感,引導學生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置身詩境,緣景明情,欣賞詩歌豐富多變的意境,理解詩人複雜深沉的情感

教學難點:深入理解詩人看似消極的人生感慨裏深藏的蔑視權貴、追求個性自由的思想

三、教學創意

《夢遊天姥吟留別》是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二單元“置身詩境,緣景明情”中“自主賞析”部分的課文,爲了讓學生能夠自主賞析,感受詩境,我選擇了合作朗讀、小組探究的學習形式,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領會文意並初步感受詩歌意境,指導學生分組學習,欣賞詩歌變幻多姿的意境。爲讓學生“緣景明情”,我採用了比較閱讀的教學策略,將李白的夢遊天姥和莊周夢蝶進行比較,從而引導學生在作品的比較和探究中理解李白複雜而深沉的情感,並結合李白的生平簡歷深入理解其志未酬而心不已的樂觀積極的情懷,從而激勵學生面對生活困厄依然保持昂揚樂觀的人生態度。

四、教學過程:

(一)導語激趣

近幾天出現了一種天文奇觀,是什麼?(出示圖片:雙星伴月)

太白金星、木星和一彎殘月相約相伴,形成了“雙星伴月”的奇觀。

看到太白金星,我想到了一個人。(李白)

如果唐詩是文學天空的皎皎明月,那麼李白就是這明月旁的太白金星,他和杜甫共同構築了這一浩渺天空的星月神話。

面對這一奇景,我寫了一幅對聯

【出示課件】金木雙星伴明月 李杜兩峯耀唐詩

如果李白麪對這奇景,他一定會“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因爲他是“青蓮居士謫仙人”。“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李白是“酒仙”;“興酣筆落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州”,李白是“詩仙”。然而,這樣一位謫仙才子,卻等到42歲才奉詔入京,供奉翰林。雖有唐玄宗降輦步迎,御手調羹,但李白卻不甘心成爲供帝王消遣的一介詞客,最終得罪權貴,不到三年就被賜金放還。回到東魯的李白,準備南遊吳越,於是,他告別東魯的朋友,寫下了《夢遊天姥吟留別》。

【出示課件】“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謫仙”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酒仙”

“興酣筆落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州” “詩仙”

(二)初讀會意

(引導)詩歌,是詩人用生命彈奏的歌謠,我們一起用朗讀來傳達詩人生命的節奏。兩個要求,讀好字音、停頓和起伏,並思考詩歌的三段與題目有什麼聯繫?

1、學生朗讀全詩

第一段,請一位學生讀,全班齊讀兩個地方,一處是“裂缺霹靂,丘巒崩摧……仙之人兮列如麻”,一處是最後兩句“安能”。剩下的句子我想請一位同學讀。

2、老師糾正字音,商討句讀和學生朗讀中需要調整的句子。

明確:

①夢遊天姥吟/留別

“吟”是一種詩歌體裁,告訴我們這是一首古體詩,篇幅、句式和格律沒有嚴格的限制,很適合抒發起伏跌宕的感情。

②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這是楚辭體,朗讀要舒緩,要引導學生讀好“兮”字,體會騷體詩的特色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讀好情感,爲後文理解作者深沉的情感做鋪墊。

3、詩歌的三段內容與題目有什麼聯繫?

明確:

①“夢遊天姥”概括了第1、2段的內容,寫夢中游歷天姥山。第1段是夢遊之因。第2段是夢遊之旅。

②“留別”概括了第3段的內容,這是向東魯的各位朋友道別的詩,也是作者抒發“夢遊之感”。

(板書:夢遊之因

夢遊之旅

夢遊之感)

(三)品讀入境

(引導)詩歌,是詩人的生命釀造的美酒。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怎樣去品出浪漫之酒的滋味呢?當代作家陳世旭曾這樣說:“從世俗到靈魂,只隔着一層薄得看不見的門。李白在裏面經營意境,偶爾取出一些,就驚呆了歷代狷狂之士的眼睛。”

1、積累知識,習得方法

意境,是詩人主觀情意與其描寫的客觀物象融合而成的世界。

例如“雙星伴月”就是一個美妙的意境:雙星與月相依相伴,描繪了親睦祥和的畫面;人們給它取名“雙星伴月”又融入了觀衆讚歎神往之情“意”,兩者相融就構成神奇美妙的世界,這就是意境。

李白在他靈魂的世界裏給我們經營了怎樣的畫面?不同的畫面中又融入了什麼情感?

2、明確要求,學生品讀

請同座合作,找出你們喜歡的幾幅畫面,從下面三個方面說說你們的品讀收穫。

【出示課件】運用了 ___的手法(或詞語)

描繪了 ___的畫面

融入了 ___的情感

3、交流小結,點評提升

明確:

①第1段“越人語山”,通過“瀛洲”“煙霞”等襯托了天姥山的神奇、高大,通過“天”“五嶽”“赤城”“天台山”等進行對比,用“信”“或”“連”“橫”“拔”“掩”“傾”等詞語和極度的誇張手法,描繪了天姥山的高大雄偉,激發人們的神往之情。

②第2段“月夜入山”通過鏡湖、明月、剡溪淥水等意象描繪了清幽寧靜的意境,抒發了詩人輕鬆愜意之情。可重點賞析“飛”“送”等詞語。

③第2段“日遊天姥”通過“海日”“天雞”“奇花”“異石”等意象描繪了壯美而至迷離的畫面,抒發了詩人流連忘返的情感。“”

④第2段“夜遊天姥”描繪的畫面變化多姿,由驚心動魄而神奇飄渺而雄偉壯觀。

⑤第3段“洞天仙境”描繪了輝煌燦爛、融洽祥和的意境。

小結:這個浪漫的夢境變幻莫測,神奇萬變,令人目不暇接,詩人想象豐富而瑰奇,誇張手法的運用大膽而出奇,流露的情感起伏跌宕,搖曳多姿,正彰顯了作者的浪漫主義的風格。

(四)研讀悟情

(一)比較探究

李白之夢讓我想到了莊子之夢,從夢中意境與醒後感慨兩個角度比較莊夢與李夢有何異同?

【出示課件】昔者莊周夢爲胡蝶,栩栩然胡蝶也。……俄然覺,……不知周之夢爲胡蝶與?胡蝶之夢爲周與?

明確:

1、夢中意境不同――同爲浪漫之夢,但莊蝶互融,李白卻處於夢之外②③

李夢意境更豐富多變,雄奇瑰麗;莊夢則輕快閒適、自由恬靜。

莊夢莊子與夢中蝴蝶融爲一體,蝶中有莊,莊中有蝶,物我相融,萬物與我爲一。

李夢中,李白不是仙人,仙人裏沒有李白,李白只是光輝燦爛、融洽和樂的仙境的旁觀者。“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探究一:李白夢遊仙境,卻又不能栩栩然仙人也,是什麼羈絆住了他?

現實,他遭到權貴排擠的憤懣難以排遣,所以只能在夢中憧憬。夢之所以憧憬得如此美麗,就是因爲李白深懷着對現實的不滿。不能改變現實,就只有飄入夢幻之所。夢成爲他擺脫現實的避難所,成爲他人生追求的理想國。夢越是美,就越能襯出現實之醜惡。

2、醒後感慨――夢醒之後,莊子依然恍然如夢,陶然於蝴蝶自由飛舞的意境;而李白夢醒時分,對朋友抒發了複雜的感慨。

①“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人生無常的傷感

②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尋訪名山,逃避現實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蔑視權貴,追求個性自由

李白有儒家的積極用世之心,也有道家放歸自然之情。在現實的惆悵中,他終能找到精神的出口,他選擇了騎鹿遠遊,娛情山水,以慰藉心中惆悵。

探究二:你覺得李白是真想騎鹿遠遊、別君去兮永不還嗎?你怎麼看出來的?

“且”,暫且遠遊,並不想放棄自己的壯志。實際是含蓄透露了對現實的不滿,不願侍奉權貴,表達了蔑視權貴、追求個性自由的思想。“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兩句成爲全詩的詩眼,照亮了全詩,讓所有的意象熠熠生輝。它喊出了李白蔑視權貴、追求自由個性的願望,成爲全詩的最強音,甚至在《唐之韻》這樣來評價李白:正是這個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超級巨人,把盛唐精神上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峯。”

(二)知人論世

我們來看看這個超級巨人的人生經歷:

【出示課件】李白生平,幫助學生理解李白思想

14歲 立志“安社稷”“濟蒼生”

25歲 仗劍遠遊,求仕無果

42歲 奉詔入京,供奉翰林

44歲 權貴排擠,賜金放還

54歲 安史之亂,從軍報國

56歲 兵敗流放,中途遇赦

61歲 再請從軍,因病折回

62歲 病逝當塗

這就是李白,有着儒家兼濟天下的壯志,即使在遭遇了排擠和流放,也矢志不渝,夢是他壯志難酬時的安魂曲,是他懷才不遇時的精神家園,他的騎鹿遠遊裏深藏的是對現實的不滿,對權貴的不屑,對自由的追求。

(五)小結勵志

李白在失望之中希望,在失落之中追求,在困厄之中超越。“太白的詩寫在天上,飛翔的生命掛在懸崖。”既然現實是灰暗的,就在心靈的天空飛翔。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一塊聖地,安放自己的靈魂;我們需要時刻對生活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因爲,這纔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

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優質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2.過程與方法:誦讀、討論全詩,重點鑑賞詩歌中的景物。

3.情感目標:理解封建社會中知識分子的遭遇和苦悶等豐富而複雜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講解第三段夢境的內涵,進而理解詩歌的主旨。

教學難點:

認知詩歌中景與情的關係,理解詩人複雜的思想情感。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通過學生在初中時學過的詩歌,引入到本課。(讓學生在溫故中知新)

二.解題——夢遊天姥吟留別

三、寫作背景

李白早年就有大濟蒼生的志向,唐玄宗天寶元年,朋友道士吳筠推薦李白,玄宗於是把他召到長安。李白本想借此機會有所作爲,但玄宗只把他看做一介詞臣,並不重用。又受權貴排擠,連玄宗也對他不滿,天寶三年,李白被賜金放還。

四.朗讀感知

聽配樂朗讀,注意字音、語調、節奏。(教師強調要點——範讀——學生朗讀)

五.整體感知(自主、合作、探究下面的問題)

(一)賞析第一部分:入夢緣由

1.詩歌寫“夢遊天姥”,但一開頭卻寫“瀛洲”而不是寫“天姥”,爲什麼這麼寫?

明確:詩中寫“瀛洲”用了“信”字,寫天姥山用“或”字,“信”是什麼意思?是“確實”之意。“或”是“或許”之意。這就是說在人們的口中,一個是海外仙山,虛無縹緲,一個是真實存在,可以看見。把天姥山和仙山並提,就是天姥山沾上了神祕神奇的色彩。再者,仙山是難覓的,而天姥山是可尋的,接下來自然而然過渡到遊天姥山,爲下文做了鋪墊。

2.那越人口中的天姥山是個什麼樣子呢?我們一起讀一下對天姥山的描寫。從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天姥山的什麼特點,運用了什麼樣的表現手法?

明確:突出了山勢的高峻。“天姥連天向天橫”,直接描寫,其餘幾句通過五嶽、赤城、天台的的對照,運用了誇張、襯托的手法。

3.小結:事實上,天姥山只是浙東一處靈秀之地,與天台山並峙,較五嶽卻是小巫見大巫了。這裏運用誇張和襯托手法,給我們營造了一個神奇的氛圍,將我們一步一步的引向了夢的境界。

(二)賞析第二部分:夢遊天姥

1. 開始“夢遊”了,詩人先到了哪裏?

明確:剡溪。這是登山的第一站,我們用“入山”(板書)兩個字來概括。

2.此時作者是什麼樣的心情?入山時的景物有什麼特點?

明確:“飛”字表現作者急切的心情。抓住意象分析,湖月相映,淥水生輝,清猿啼鳴,寫出了環境的清幽、寧靜(板書)。

3.“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詩人開始登山了,登山途中的景物如何?(一起來讀一下)詩人在這裏都寫了那些景象?(抓住意象和關鍵詞討論)

明確:青雲、海日、天雞,山勢高聳,早晨光線明麗;暝、熊咆、龍吟、雲欲雨,水生煙,光線由明轉暗,顯得森然、幽暗。青冥浩蕩、日月照耀,羣仙聚集,寫仙境的光明燦爛。山中仙境截然不同,我們把這部分分成兩層,板書——山中:森然、幽暗:仙境:光明燦爛。

(三)賞析第三部分:夢中醒來

1.可惜夢不長久,接下來詩人從夢中驚醒,美好的仙境頓時消散。夢中醒來,詩人的心境如何呢?夢境與現實有什麼聯繫呢?(抓關鍵字詞)

明確:

①“長嗟”“惟”“失”,可以看出,詩人此時是失落的。

②“亦如此”將夢境和現實聯繫了起來,夢中的經歷可以說是李白人生經歷的折射,詩人從聽聞天姥,到尋訪、登臨、遇仙、夢醒的過程,其實就是對人生理想的嚮往、追尋、艱難、圓夢、夢碎的過程。世間一切都如南柯一夢,醒來無蹤。東流水”的意象就是取“逝去”之意,萬事皆是如此。由希望到失望,李白借詩歌抒發內心的鬱悶。

2.有如此的人生經歷,李白的人生態度有沒有發生變化呢?(自由討論)

問題引導:

①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是一種消極思想嗎?與前邊寫景部分那句可以照應?

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作者什麼精神?

明確:“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李白在現實中受挫,只好寄情山水,求仙訪道,從此與官場決裂,就像謝靈運一樣,遠離黑暗,腳著謝公木屐,徜徉山水。這種舉動貌似消極,但李白並沒有真正的沉淪,從“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中,我們看到李白的傲氣和傲骨,表現了蔑視權貴,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追求個性自由的性格特徵。

3.有人認爲,夢中仙境爲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這種理解可以嗎?(開放性探究題)

提示:可以,詩人在險惡的環境中掙扎(山路險惡——塵世艱難),終於發現,自己應該追求的理想(仙境——世外桃源),夢中醒來,若有所失,更是堅定了信念“放白鹿”“訪名山”,與官場決裂,超脫世俗。

六、作業設計

(見ppt)

七.板書設計

八、教學反思:

這篇詩歌是李白的長篇詩歌,我覺得要想讓學生學好這首詩,首先應該要讓學生結合寫作背景對詩歌有一個總體的把握和認識,所以,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通過“整體感知”這個環節理出了詩歌的層次,然後再具體分析。分析過程中,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爲主,通過設計一系列的問題,配合作者的人生經歷,引導學生領會詩歌中景與情之間的關係,訓練學生鑑賞詩歌的方法,力求達到“和諧高效”的效果。

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優質教學設計 篇3

學習目標:

1.瞭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2.理解封建社會中知識分子的遭遇和苦悶,體會詩人的豐富而複雜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難點:

1.理解詩歌中寄託的詩人的思想感情。

2.夢境對於表達思想感情的作用。

學習過程:

一、導入

詩中無敵,酒裏稱仙,才氣公然籠一代

殿上脫靴,江頭披錦,狂名直欲佔千秋

同學們,看這幅對聯寫的是誰?(李白)對於詩人李白,我們並不陌生,他傲岸不屈、渴望受到重用。前幾天,我們剛剛讀了李白的《行路難》(其一),裏面有兩句典故,“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李白在這裏用“夢”類比,表達了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思想。今天,我們來學習另一篇借“夢”來表達自己思想情感的名作《夢遊天姥吟留別》。

二、解題

從題目中我們對這首詩可以瞭解多少?

明確:內容:夢遊天姥

目的:留別

文體:吟(PPT介紹文體知識)

古詩體式,多有悲愁慨嘆之意,形式活潑,不拘一格,主要表現在詩句節奏的多變。也由詩人情緒決定。

總結:用夢遊天姥的詩向朋友話別

三、初讀詩歌,讀準字音(PPT展示)

天姥瀛洲天台剡溪淥水腳著謝公屐暝

殷巖泉澹澹石扉訇然鸞鳥覺時長嗟

四、再讀詩歌,讀懂文意

大家自由朗讀,分別用兩個字概括每段內容(PPT展示)

夢()

夢()

夢()

明確:夢因夢境夢醒

五、三讀詩歌,分析體會

1、“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李白之所以會夢遊天姥,是因爲什麼呢?

(齊讀第一段)

天姥山在詩人心中是怎樣的?

明確:高聳入雲難以尋找

(背誦第一段)

2、正因爲如此,更能引起詩人探求的慾望。我們隨着詩人的想象,一起進入他的夢遊世界。

(齊讀第二段)

(1)用原文回答,詩人是如何來到目的地的?心情如何?

看到什麼?

如何登山?

(齊讀“我欲因之夢吳越”——“身登青雲梯”)

(2)詩人站在前人開拓的古道上,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讀出相應的詩句。

明確:看到: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聽到: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

詩人夢中的天姥山有奇花異草迷人眼,也有泉水殷殷如雷鳴,幽深寂靜,使人戰慄。

這幾句話從優美的景色突然轉入驚心動魄的描寫,氣勢磅礴,筆力千鈞,同學們,請試着讀出這種磅礴的氣勢。

同學讀,互相點評。

(3)正在這時,忽然“列缺霹靂,丘巒崩摧”,眼前出現了另外一個世界。在這裏,詩人看到了什麼?(齊讀“青冥浩蕩不見底”——“仙之人兮列如麻”)

“美麗而又虛幻”,這就是作者展現在讀者面前的詩的意境,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圖景和諧統一的結果。

3、夢境再美好也是虛幻的,終究也要回到現實。(齊讀)

夢醒後的詩人心情有什麼變化?

喜悅——失落

背誦這四句。

4、向朋友留別,僅僅是告訴朋友自己的一個夢嗎?

齊讀最後一段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想?(PPT出示寫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由於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奉詔來到京城長安。他本想能夠施展才能,有所作爲,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詞臣,並不重用。李白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寵臣高力士脫靴,得罪京城權貴,受到排擠,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賜金放還。“由布衣而卿相”的夢幻就此破滅。離開長安後,與杜甫、高適遊山東,在兗(Yǎn)州話別,準備南遊吳越。這首詩就是他行前寫的,這已是離開長安後的第二年。政治上的失敗使他胸中塊壘難消,這首詩便是他的“發憤之作”。

生談對此詩思想情感的理解

明確:由寫夢轉入寫實,揭示全詩的中心意思。這是由夢醒後的徘徊失望引出的表現了詩人內心的矛盾。當中有對人生的傷感,逃避現實、消極處世的一面,也有蔑視權貴的傲骨和追求個性自由的精神。後者更是主要的感情。

5、由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詩人對現實持完全否定的態度,那麼,今天我們應該怎樣認識和評價這種思想感情呢?

學生討論、交流,小組展示

明確:詩的前兩段寫夢遊起因,夢遊經過,這是題中“夢遊天姥”應有的內容;而結尾幾句寫遊後的感慨,則緊扣詩題的“別”字,不僅是告別東魯諸公,而且是在表明自己與黑暗醜惡的現實決裂的態度。這幾句是全詩的主旨所在,作者雖然直抒胸臆,痛快淋漓,但流露的感情又十分複雜。

由自己的“夢”(遊天姥,從政)的幻滅,進而認爲世間的一切都是如此的“夢”,以偏概全,斷言“古來萬事東流水”,從而消極避世。對此,我們可以理解,也很同情。因爲這種思想方法看似片面,其實作者否定現實,主要是因爲現實中有“權貴”。他之所以逃避現實,是爲了不再去“脆眉折腰事權貴”,是爲了結束自己過去那種追求榮華富貴的行樂生涯。應該說這是作者在詩中表達的基本情感,而這種感情是詩人桀驁不馴的叛逆性格的寫照,是一種大夢初醒的覺悟,是對現實的深刻反思,應當說是健康的,可貴的。至於“古來萬事東流水”雖不免以偏概全,但也似乎應當理解爲一種憤激之辭,我們需要指出其侷限,但也不必苛責。

六、與《行路難》比較

《行路難》用夢類比暗示自己仍希望得到重用

《夢遊天姥吟留別》用夢對比否定醜惡的現實

七、傲岸不屈的李白不願爲名利失去人格,壓抑個性,丟掉自由!他蔑視權貴,發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能開心顏?”的呼喊!這首《夢遊天姥吟留別》,不僅僅是一首詩,它更是李白敲擊自己的錚錚傲骨發出的金玉之音。請同學們帶有感情的朗讀,用自己的聲音表達自己對詩歌的理解。

八、背誦全詩

【自我反思】

聽說讀寫是學生語文學習的根本,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素養。詩歌教學的重點就是誦讀,在誦讀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誦讀走進詩歌,去感受、理解、想象詩人的情感。新課標針對詩歌教學指出,“在誦讀中感受和體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審美愉悅”,可見,誦讀在詩歌教學過程中有着極爲重要的作用,它應該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中。

這節課,我採用“三步誦讀”來組織教學,每一步都有明確的目標。初讀詩歌,讓學生讀準字音和詩歌節奏;再讀詩歌,理清詩歌思路,把握每段大意;三讀詩歌,分析具體詩句,理解作者思想情感。讓學生採用不同形式誦讀,在誦讀中走進詩人,身臨其境,產生共鳴,從而感悟人生、提升自我。讓學生真正感受誦讀的樂趣。

這節課中,“誦讀”是教學的主要形式,以“夢境”作爲教學的切入點。以夢導入,賞析夢中的景色,體會夢中的情感,最後用《行路難》的夢與此夢進行類比。在以“夢境”爲線索的誦讀教學中,真正理解封建社會中知識分子的遭遇和苦悶,體會詩人的豐富而複雜的思想感情。

當然,這節課還有很多的不足,誦讀充分,但有些學生的體會不夠充分,老師的點撥總感覺不夠到位。

【專家評價】

三步誦讀,各有不同,搖曳生姿。抓住“夢遊”,走進李白的傲岸不屈、自由浪漫。整個設計扣住詩歌的本質,步步走入李白內心。

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優質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李白,瞭解李白詩歌深遠的影響和意義。

2、技能目標

在朗誦中體會詩歌豐富的想象和天馬行空的行文氣勢。

3、情感目標

熟悉詩人當進的寫作心境,體悟詩歌所表現出的複雜的思想情緒

重點難點

1、鑑賞雄奇瑰麗、變幻莫測的夢境以及深層含義。

2、感悟李白蔑視權貴、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學習他獨立傲岸的人格。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有這樣一副對聯: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氣,青蓮居士謫仙人。

請問:這幅這聯寫的是誰?(李白)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李白專題》。李白是我們陌生的老朋友。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人稱“詩仙”,與人稱“詩聖”的杜甫是唐代詩壇的雙子星座。

二、作者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詩人,是我國古代繼屈原之後的又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爲“詩仙”。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動,大體上是在唐玄宗開元、天寶這四十多年中。歷史上稱這個時期爲“開元盛世”,是唐代社會最繁榮的時期。他懷着“濟蒼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爲。天寶二年,因朋友吳筠推薦,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長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學侍從官),這時他已四十二歲了。李白奉召進京,本想能借此施展才能,有所作爲,然而很不如意,玄宗只給了他一個侍御閒職,並不重用他。而且他一身傲骨,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寵臣高力士脫靴,得罪了權貴,連玄宗也對他不滿。他在長安僅住了一年多,就被賜金放還,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夢幻從此完全破滅。

政治上的失敗使他心情非常苦悶,也使他看清了封建統治者的荒淫腐朽。被排擠出長安的第二年,即天寶四年(745)年,李白準備由東魯(今山東)南遊吳越(今江蘇南部,行前寫了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詩。

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帶。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大軍出鎮臨淮,討伐安史叛軍,還北上準備從軍殺敵,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從叔當塗(今屬安徽)縣令李陽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一直是以詩仙的形象活在人們的心目中的。他渴酒“天子呼來不上船”;他作文“曾令龍巾拭吐,御史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他五嶽尋仙,浪跡山水,就連他的出生和逝去也染上神奇色彩。傳說他的母親“夢長庚星而誕”,又說他的死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在人們心裏李白並沒有死去,只是去追趕他所喜歡的月亮了。李白詩自然雋永,雄奇飄逸,充滿着超塵脫俗的浪漫主義情調。

杜甫:“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韓愈:“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三、解題

“吟”本指吟詠,即作詩。以後作爲一種詩體的名稱,成爲樂府歌行體的一種。“留別”,是臨行前留下這首詩向朋友話別的意思。所以整個題目的意思就是用夢遊天姥的詩向朋友話別。夢遊是借“別”表明自己的態度與意向是真。另名《夢遊天姥山別東魯諸公》。

舊詩分“古體”和“近體”,始於唐朝。唐人把當時新出現的格律詩稱爲近體詩,把產生於唐以前較少格律限制的稱爲古體詩。後來人們襲用唐人的說法。《夢遊天姥吟留別》是古體詩。

四、字,詞,音

天姥、瀛洲、剡溪、淥水、澹澹、霹靂、石扉、訇然、青冥、魂悸、鼓瑟、覺時、天台、語天姥、謝公屐、殷巖泉、慄深林、鸞回車

五、賞析第一節

1、齊讀並思考:

①前四句詩寫了什麼?既然題爲“夢遊天姥”,爲什麼要從瀛洲寫起?

明確:寫天姥山的神祕飄渺、迷離恍惚。

以瀛洲來陪襯天姥(側面描寫)。天姥山像傳說中的瀛洲一樣,神祕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難求”讓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則成了一種強烈的誘惑。如此以瀛洲陪襯天姥,以虛襯實,不僅給天姥山蒙上了一層神祕美妙的面紗,而且勾起了作者神遊天姥的念頭。

②後四句詩寫了什麼?用的是什麼方法?

明確:寫天姥山的高峻、雄偉。

對比、襯托。用五嶽、天台來襯托天姥的雄峻巍峨,進一步勾起了作者神遊天姥的強烈願望。

用“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兩句說明其高大無比。再以天台作陪襯,說天台之高“一萬八千丈”,但在天姥面前卻顯得十分矮小,好象要拜倒在它的腳下。這樣高大雄偉的天姥山,這樣美麗的大自然,怎能不引起詩人夢遊之念呢?

2、小結:

概括大意

本節總寫天姥山的高峻、雄偉、神奇,這是入夢之由。

六、賞析第二節(結合多媒體)

第二小節是詩的主體部分。可劃分爲夢到剡溪、著屐登山、夜間景象、神仙洞府、夢境消失五個層次,請概括景物的特點以及李白心情的變化。

(1)夢到剡溪:清幽寂靜

我想依據越人的介紹,夢遊吳越,一夜之間就飛過灑滿月光的鏡湖。湖光月色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美麗的剡溪。謝靈運住過的地方現今還在,清清的溪水盪漾,猿猴的啼聲悽清。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天,直掛雲帆濟滄海——飄然快意春風得意的李白躊躇滿志興高采烈的李白

(2)著屐登山:壯美奇絕

我腳上穿着謝靈運(穿的那種)木屐,身子登上直入雲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到從海上升起的太陽,還聽到空中天雞的鳴啼。山岩重疊,不知道拐了多少彎,我迷戀着花,依倚着石,不覺天色已經晚了。

陶醉的樂而忘返的李白

(3)夜間景象:離奇險怪

熊在怒吼,龍在長吟,像雷鳴般的聲音,震響在岩石和泉水中間。使深林戰慄,使層巔震驚。黑雲沉沉啊將要下雨,水波搖動啊升起煙霧。

迷惘震驚苦悶抑鬱的李白

(4)神仙洞府:壯麗輝煌美妙無比

電閃雷鳴,山巒崩塌。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青色的天空廣大無邊望不見底,日月照耀着金銀築成的宮闕。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風,雲中的神仙啊紛紛降下。老虎彈奏瑟啊鸞鳥駕着車,排列的仙人啊象麻一樣難以數清。

飄飄欲仙的李白

(5)夢境消失(過渡句,寫面對現實的無限痛苦):

如此景象令我的魂魄忽然驚動,恍然站起身來,又長嘆不已。醒來時身邊只有睡過的枕蓆,剛纔(夢中)所見的煙霧雲霞消失了。

更加失落惆悵鬱悶的李白

總說:這裏的象徵意味是多重的。

夢遊天姥的歷程與作者尋夢長安的經歷何其相似。

這不也是人生歷程的寫照嗎?滿懷理想,苦苦追尋,始達目的,但曲終人散,終歸沉寂。

但這裏更是作者新的理想追求,山川的俊美,仙境的奇妙,神人的自在,都深深吸引了作者,引發作者深沉的思考:什麼纔是人生的至境?什麼纔是真正的追求?

一個夢境即如是美好,那麼真的名山大川呢?真的神仙洞府呢?

七、賞析第三節

1、“世間行樂亦如此”中的“此”指什麼?

明確:指上節所寫的夢境如煙,瞬息即散。這表明了作者陷入重重矛盾後無可奈何的自我解脫和傷感情緒。“世間”兩句,是作者在當時的社會矛盾裏無可奈何的自我解脫。

2、“古來萬事東流水”一句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流露出詩人對人生的幾多失意與深沉感慨,這同時也表明,浪跡山水,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尋仙問道,正是爲了心靈的撫慰。

3、“且放”兩句反映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一方面,放鹿青崖、騎訪名山反映了詩人與現實的對立,對惡勢力決不妥協;另一方面,也表現出詩人放達的情懷和逃避現實的態度。

4、“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兩句反映了詩人怎樣的性格?在全詩起什麼作用?

明確:①傲岸性格,表現了詩人追求個性自由和蔑視權貴的精神。②是“詩眼”,起了揭示主題的作用。

八、鑑賞要點

從表面看,這是一首遊仙詩,它的主體部分(“雲青青兮欲雨……仙之人兮列如麻”)是關於神仙世界的描寫;但詩人的遊仙之念決不同於那種完全置身於世外的幻想,他之所以嚮往這個世界,是因爲他厭惡眼前的黑暗的現實世界。這一點,詩人在詩尾有明確的表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纔是全詩的主旨。從這裏可以看出詩人追求個性解放和蔑視權貴的精神。

李白的浪漫主義創作方法在這首詩裏也表現得很明顯。一是豐富的想象。詩人的想象有來源於民間傳說,例如關於仙境的種種細節描寫;也有出於詩人的人性愛好的,例如明月“送我於剡溪”,這跟“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一樣,是詩人把月看成最親密的朋友。二是大膽的誇張。這種誇張不是簡單的放大事物,而是融合着詩人美好的感情,如詩的開頭寫天姥山橫空出世的雄姿,其中蘊含着詩人對天姥山的景仰和嚮往之情。杜甫說李白“飄然思不羣”,於此可見一斑。

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優質教學設計 篇5

學習內容特徵分析:

這首詩是李白浪漫主義詩作的代表,它突破了一般送別詩的傷感惜別的老套,而是借留別表達不事權貴的傲然風骨,並且在構思上,圍繞一場夢景來展開,夢醒之後才點明不事權貴的主旨,與此,相適應的是作者運用非凡的誇張和想像表現他夢想的世界,用夢中世界的完美來反襯現實世界的不足與醜惡,表達了作爲一個“士”不願與現實權力同流合污的性情,這就是封建時代文人的品格,這就是李白,所以,夢境是作者獨具匠心之處,也是我們理解把握本詩的關鍵所在。

學習者特徵分析:

高二級(8)班是我校(農村普通中學)文科重點班,學生基礎知識相對較爲紮實,具備一定的詩歌欣賞能力,但缺乏歸納演繹能力,且聯想和想像能力較低,但詩歌欣賞在想像和聯想方面要求的較高,同時對錶達能力也有較高的要求,這就成爲他們的弱項了。在《夢遊天姥吟留別》的授課過程中,力求提高學生的想像能力與鑑賞詩歌的語言表達能力。

設計思路:

運用點拔、討論、誦讀、鑑賞等方法弄清李白爲什麼“夢遊”?爲什麼“留別”?體會詩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操守,認識封建社會埋沒正直之士,壓制賢才的落後本質,設計緊扣詩題的`“夢遊”和“留別”,主要提出以下幾個問題,“詩人”爲什麼鍾情於天姥?詩人如何“夢遊”?,如何理解“留別”?

設計說明:

《夢遊天姥吟留別》是一篇傳統的講讀課文,它有兩個特點:它是一篇文言文,教授時我們必須立足於落實字、詞、句,把它當成文言文來講解;它是一首古代名詩,有着深刻的思想內涵,和高超的寫作技巧,教授時我們得把重點放在詩歌鑑賞上。事實上,這兩點都是必要的。因此,我教這篇課文時,安排了兩個課時:第一節課時疏通課文,第二節課時鑑賞詩歌。這裏提供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結合註釋翻譯文章;認識和體會李白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即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誇張;認識李白的遊仙之念是他對黑暗現實消極反抗的表示,體現他不事權貴的傲岸性格。

過程與方法:以誦讀爲主,學生討論分析爲輔,教師適當點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詩人不與權貴同流合污,積極追求個性解放的精神。

教學重點:

夢遊仙境,以此認識浪漫主義並充分理解夢境背後的深意。

教學難點:

夢境深意的理解。

課時安排 :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學生有感情地集體朗讀詩歌。

二、具體研習詩歌。

1、研習第一段。

(1)第一幅畫面是入夢緣由,大家思考這樣兩個問題:遊的是天姥山,詩人卻首先談瀛洲,有何用意?作者是怎樣來表現天姥山的高峻的?

(2)學生思考:詩人寫天姥山的高大神奇,表現了他怎樣的感情?

2、具體研習第2段。

(1)學生集體朗讀第2段。

(2)提問:本段集中描寫了“夢遊”中的哪些景?

(3)在這一節中,詩人用了一個非常傳神的字“飛” 這一“飛”字體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4)謝公何許人也,作者提及他有何用意?

(5)仙境出現前後色彩的對比的意圖?

(6)仙人們的盛會,盛會的歡樂,“李仙人”似否也有一分呢?

3、研習第三段。

(1)詩歌的最後一段由寫夢轉入寫實,提示了全詩的主旨,迸發了強烈不事權貴的感情,那麼夢境和他的這種思想感情究竟是一種什麼聯繫呢?

明確:對!人往往因爲有了現實的缺撼而產生相應的幻想.李白因壓抑的苦悶於是就有了美好而自由的夢遊.陶潛因塵世的污濁就有了《桃花源記》,海倫.凱勒因雙目失明就有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2)現實的醜惡激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美好的嚮往又反襯現實的醜惡。可詩人的想象之景都是那麼讓人迷戀嗎?

明確:起初很讓人迷戀,後面很恐怖.像"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列缺霹靂,丘巒崩摧",哪有美麗可言?再如"恍驚起而長嗟",倒像是噩夢驚醒,哪像是理想之夢的況味?

(3)最後兩句,是全詩的詩眼,它較好點明瞭主題,其有兩種觀點 : 一則認爲,表現了其消極避世,嚮往自由的思想;一則認爲,表現了其蔑視權貴,譏諷現實的思想,你們怎麼看呢?

明確:說其消極避世吧,卻又不像桃花源式的完全置身於世外,說其譏諷現實吧,卻又不像屈原那般憤世嫉俗。總的來說,在他的身上集“儒、道、俠”三者於一體,有儒家的積極用事,有道家的消極避世,又有俠客的仗劍豪情,但他的追求個性自由、蔑視權貴的精神是顯而易見的。

三、詩歌小結

1.作者爲什麼要花如此多的筆墨來描寫夢境呢?對錶現主題有什麼作用?

明確:夢中仙境象徵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寫仙境的美妙是爲了反襯現實的醜惡。寫自己對神仙世界的嚮往正是爲了表明對黑暗現實的厭惡。也就是說,詩歌的前後是一致的,都是在寫詩人對自由生活的嚮往,只是詩歌的前半部分用夢的形式曲折地表達出來,而後半部分詩人則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2.你從這首詩中的哪些詩句,讀出了李白詩歌的豪放飄逸?

明確:構思上最突出的特點是想象奇特,爲了借別離之情來表現自己不事權貴的思想,作者不是直接描寫現實生活中景物,而是以豐富的想象藉助夢遊的形式來展示一個個奇景,塑造出一個個夢幻中的生動形象使本文具有了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並大量的運用了襯托(如用瀛洲、天台來襯天姥山)、比喻(如“身登青雲梯”)、誇張(如“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比(如將仙境與人事比、理想與現實比)等手法,使幻想中的景物活靈活現,也更好地表達了作者的內在感情。

3.藝術特色

構思奇特。全詩以遊仙爲構思的出發點,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關傳說,虛構出一個與黑暗的現實社會形成鮮明對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達詩人對自由、光明的渴望與追求,同時也寫出他不滿現實、不趨炎附勢、蔑視權貴的反抗精神。

想象豐富。神話傳說和對自然山川的真實體驗融合在一起,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大膽誇張,充分體現了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語言靈活。形式錯落,富有節奏感,兼用長短句,打破“七言”的束縛。

四、課堂小結:

在大家齊讀時,我突然又想到一個話題,李白異常的性情、仙境的追求、豐富的想像,讓我想到了在他之前另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兩人之間竟有如此的相似……思維的火焰總是難以熄滅,還是讓我們在一番離奇的遐思和古樸的旋律中,與古人相知,與古人相別。

五、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熟練背誦課文。

2、完成課後習題。

附板書設計:

夢遊天姥吟留別 (李白)

月夜 白晝 傍晚 夜晚 蔑 傲

緣由→| | | | → 夢醒 視 岸 大膽的誇張

剡溪 山中 洞外 洞中 權 不

貴 屈 奇特的想象

清幽 壯美 恐怖 仙樂

教學反思:

以學生朗讀爲線,以問題串聯各個知識環節,使教學線索清晰,重點突出,並把問題激疑與朗讀品味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對話的過程中思考,在朗讀的過程中欣賞,又自然地把它們引到對詩歌主題和詩人情感的更高層次的理解上。可以說,在內容的安排上,既緊扣教材,充分挖掘了教材所提供的信息,又不拘於教材,讓學生進行個性化的理解,如此巧妙組合,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我認爲這是本節課令我滿意之處。

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優質教學設計 篇6

總體設想

對於詩歌的教學,朗讀應是貫串始終的,在讀中品味語句,想象情境,體悟感情。本詩有一個難點,便是對夢中神仙世界的描寫,所以我的處理方式是在引導學生在大體切分層次後,重點突破這一難點,避免賞析的平均用力。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引導學生背幾首學過的李白的詩歌,老師隨之導入:李白是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豪邁灑脫,雄奇奔放,超脫於俗世,但是李白並不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他有和我們普遍人一樣的遭遇、苦惱和追求,今天讓我們通過一個夢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展示課題,作者,學習目標:誦讀——品味——體悟。

二、朗讀課文

1、找一位學生朗讀全詩

老師明確:作爲詩歌的學習,準確的朗讀是第一步。

2、老師配樂範讀

明確:讀音準確是第一步,作爲賞析,還要讀出詩歌的感情。

三、解題

四、賞析全詩

1、學生讀第一段後思考天姥山是什麼樣子,引導學生體會“連”、“橫”、“拔”、“掩”、“傾”等字的妙用,再齊讀,讀出語勢變化。

2、由老師設問哪幾句是描寫夢中天姥山的句子將第2段切分成兩部分。

賞析第一部分(到“水澹澹兮生煙”):引導學生自讀,然後就自己喜歡的句子讀讀,感受詩人當時的內心世界,並用自己的聲音傳達出這種心情。

賞析第二部分(到“仙之人兮列如麻”)老師明確:詩人遊興正濃,這時天色暗下來,轉瞬間在詩人面前出現了一個神仙世界。

學生自讀後閉目想象神仙世界的情景,然後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

找學生讀自己的描述文字,然後引導學生討論,神仙們聚集到金銀臺上做什麼?

再找學生讀這幾句,讀出嚮往與喜悅之情,然後齊讀體會,最後要求當堂背誦這幾句。

賞析第三部分(到“失向來之煙霞”)

老師設問:詩人在夢到最美好的時候突然醒來,此時心中是什麼感受?應該怎樣讀這幾句詩?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詩人的惆悵與失意。

3、學生齊讀末段

明確“世間行樂亦如此”中“此”的指代內容(夢境)

老師設問:“詩人發出了怎樣的感慨”

生讀最後兩句後老師明確:這種感慨不是無緣無故的,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是心理情感的曲折反映。想當年,李白被詔入京,曾大呼“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自認爲可以實現自己“濟蒼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然而外戚專權,同僚爭權,自己備受排擠,不到三年便被賜金放還。詩人的感慨是看透了黑暗現實的一種頓悟。

學生再齊讀全段體會。

五、結束

老師明確:李白的政治理想在快要實現時突然破滅,這種打擊是多麼殘酷,但李白之所以被稱爲詩仙,就在於他有傲岸的性格和博大的胸懷,正如余光中在《尋李白》中所寫“酒入豪腸,七分嘯成了劍氣,剩下的三分釀成了月光,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師生齊讀下課。

教學反思

這是我參加省優質課比賽時的教學設計,當時上完課後心裏有萬千滋味,有沉浸課堂欲罷不能的興奮;有猛一輕鬆,不知該幹什麼的迷惘;也有沒有達到自己期望值的失落……我認爲這個設計的成功之處在於

①抓住了詩歌教學的靈魂—讀,讀貫穿始終,引導學生通過品味語言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進而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聲音傳達出詩人的感情。

②此設計能夠做到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引導學生重點品味和神仙世界有關的詩句,體會詩人運用這種浪漫主義手法的背後承載的感情。

不足之處在於

①讓學生找自己喜歡的詩句讀,然後品味感情。在這個環節中教師點撥一定要到位、乾脆利索,不然學生會過多糾纏於此而忽略詩歌的感情脈絡,致使後面的重要詩句無法充分賞讀。

②此設計旨在落實讀、背、寫,但是如果沒有充分預習,學生的背和寫會變得飄浮無依,對大多數學生而言得不到有效訓練,只是空擺架子。從課堂情況看,的確是這兩點影響了整體效果。

再反思:教學設計中讓學生充分活動的環節最難把握,學生總有一些教師無法預料的觀點和認識。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在學習目標指引下,不如讓學生大膽質疑、互相對抗,這本身就是學生主體性的一種體現。

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優質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技能目標

在閱讀中體驗詩歌豐富的想象力和奔放的寫作氣勢。

2.知識目標

瞭解李白,瞭解李白詩歌的深遠影響和益處。

3.情感目標

熟悉詩人的寫作情緒,理解詩歌中複雜的思想和情感

重點和難點

1.欣賞宏偉而不可預測的夢想和深刻的意義。

2.瞭解李白蔑視權貴、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學習李白獨立自主的個性。

學時安排3學時

教學過程

一、開課

有這樣一副對聯:千古詩才、蓬萊文建安骨、驕傲、青蓮居、降仙。請問:這副對聯上寫的是誰?(李白)

今天,我們來學習李白的專題。李白是我們的老朋友。李白叫太白,叫青蓮僧。他是唐代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稱爲“詩仙”、“詩聖”的杜甫,是唐代詩壇的孿生星座。

二、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清廉居民,盛唐詩人,是中國古代繼屈原之後又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稱爲“詩仙”的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動一般發生在唐玄宗開元、天寶的40多年。歷史上,這一時期被稱爲“開元盛世”,是唐代最繁榮的時期。他以“救民”、“安邦”的政治思想,希望有所作爲。天寶二年,唐玄宗在朋友吳雲的推薦下,將李白召入長安,供奉翰林(皇帝的文官),當時他四十二歲。李白被叫到北京。他想用這個來展示自己的才華,讓自己與衆不同。然而,他很不高興。玄宗只給了他一個閒散的僕人的位置,並沒有給他一個很高的位置。此外,他很自豪,拒絕與政要分享。他還冒犯了顯要人物,因爲他命令玄宗最喜歡的高麗詩在喝醉時脫下靴子。就連玄宗也沒有好好對待他。只在長安住了一年多,他就拿到了錢回來,他從布衣做起國王的夢想徹底破滅了。

他的政治失敗使他非常沮喪,使他看到封建統治者的放蕩和腐敗。在被擠出長安的第二年,天寶四年(745年),李白準備從東魯(現在的山東)南下到吳越(現在的江蘇南部),並寫了這首詩來向他的朋友證明他的感情。

晚年,他住在長江以南。61歲的時候,我聽說太尉李光碧率領一支大軍出城與安石叛軍作戰。他也北上準備殺敵。他在路上因病返回。第二年,他病逝於叔叔當塗(現安徽)縣長李陽兵的住所。

李白一直是人們心目中的詩人。他渴望葡萄酒;天子不能上船;他的作文一旦他把龍巾擦乾淨,御史湯匙、妃嬪捧硯,勒克斯脫下靴子他在五山尋仙,在山河中游蕩,甚至他的生與死都被魔法玷污了。據說,他的母親“夢見了永生耿星的誕生”,並說他的死是“酒後捉月,沉入水中”。在人們心中,李白沒有死,而是追求他喜歡的月亮。李白的詩歌自然而意味深長,雄偉典雅,充滿了非凡的浪漫情懷。

杜甫:當筆落下時,它驚動了風雨,這首詩就變成了一場爲鬼神吶喊。

韓愈;李杜的文章正如火如荼

三、解決問題

誦讀原本指誦讀,即寫詩。後來,作爲一種詩體的名稱,它變成了一種樂府宋體“告別”的意思是離開這首詩,在離開之前向朋友道別。所以整個主題的意義就是用奶奶的夢遊詩向你的朋友說再見。夢遊是通過“說再見”來證明你的態度和意圖是真實的。另一個名字是“夢遊天目山永別東路諸侯”。

從唐代開始,古詩分爲“古體”和“現代體”。在唐代,新格律詩被稱爲現代體詩,唐以前產生的格律限制較少的詩歌被稱爲古體詩。後來,人們使用了唐人的說法。在天堂夢遊和唱再見是一首古詩。

四字、字、音

天目、潁州、山西、瀘水、丹丹、霹靂、石番、紅染、清明、心悸、鼓瑟、覺世、天台、玉天目、謝公樓、尹延泉、李申林、欒歸

五、鑑賞第一節

1.共同閱讀並思考:

①前四首詩寫了什麼?既然它的名字叫“夢遊奶奶”,爲什麼要從瀛洲來寫呢?

清晰:寫下天目山的神祕和模糊。

與瀛洲相見奶奶(檔案描述)。天目山和傳說中的瀛洲一樣神祕美麗。然而,瀛洲的“信仰很難找到”讓人害羞,而天目的“或可見”則成爲一種強烈的誘惑。因此,以瀛洲來襯托天目,以空來襯托現實,不僅給天目山披上了一層神祕美麗的面紗,也讓作者想起了去天目的想法。

②最後四首詩是怎麼說的?使用什麼方法?

清楚:寫下巍峨雄偉的天目山。

比較和對比。五嶽和天台襯托出了天目的雄偉和巍峨,這進一步提醒了作者去天目的強烈願望。

使用以下詞語天姥橫穿天際,拔出五嶽蓋赤城來說明它無與倫比的高度。以屋頂爲襯托,他說屋頂有“18000英尺高”,但在奶奶面前它看起來很短,好像他想在她腳下鞠躬。如此雄偉的天目山,如此美麗的自然,怎能不引起詩人夢遊的念頭?

2. 小結:

大意

這一部分總是寫天目山的巍峨、雄偉和神奇,這就是夢想的原因。

六欣賞第二節(結合多媒體)

第二節是這首詩的主體部分。它可以分爲五個層次:夢幻山西、木屐攀巖、夜景、神仙洞和夢幻消失。請總結一下風景的特點和李白心情的變化。

(1)夢見山西:寧靜

據越人介紹,我想在吳越夢遊,一夜飛越月湖。湖光和月光照在我的身上,把我送到美麗的山西。謝凌雲居住的地方至今仍在,清澈的溪水潺潺,人猿的叫聲淒涼。

在大風的幫助下,我被送上了藍天,直航大海;興高采烈的李白

(2)穿木屐爬山:氣勢恢宏

我腳上穿着謝凌雲的木屐,沿着山路直衝雲霄。在半山腰,你可以看到太陽從海上升起,聽到空中公雞的啼叫聲。山脈和岩石重疊。我不知道我轉了多少圈。我迷戀花,倚着石頭。我覺得不晚了。

陶醉的李白

(3)夜景:奇異而危險

熊在咆哮,龍在歌唱,雷聲在岩石和泉水中迴響。它使森林深處顫動,層頂震動。烏雲密佈,會下雨,水波搖曳,煙霧升起。

困惑、震驚、沮喪和沮喪李白

(4)仙洞:壯麗、輝煌和奇妙

閃電和雷聲,羣山崩塌。仙府石門從中間轟隆一聲打開。蔚藍的天空遼闊無底,太陽和月亮照耀着金銀宮殿。穿上彩虹的衣服,乘着風,雲中的神一個接一個地降臨。老虎彈琴,欒鳥開車,神仙和大麻一樣難以計數。

(5)夢消失了(過渡句,寫下面對現實的無限痛苦):

這樣的一幕突然震撼了我的靈魂,突然站起來嘆氣。當我醒來時,只有一個睡懶覺的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