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離騷》精編教案大綱

本文已影響 1.25W人 

  第一課時

人教版必修二《離騷》精編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積累有關文學常識,積累文中名句及屈原的相關名句。品味、鑑賞詩歌的比興藝術手法,藝術價值。

 過程與方法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點撥、指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詩人的政治抱負,感悟並學習詩人堅持真理、熱愛祖國、至死不渝的思想。

引導學生對詩作中疑難的字、詞及表達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

品味、鑑賞詩歌的比興藝術手法,藝術價值。

  教學內容

一、檢查預習(2分鐘)

 二、新課導語(1分鐘)

三、《離騷》

1.作品簡介。(見學案)

2、作者簡介。(見學案)

3、“楚辭”簡介。(見學案)

4、朗讀感知 本詩是騷體詩的代表,飽含着作者真摯而深沉的情感,朗讀時要體會這種情感。節奏、音節的劃分:騷體詩一般是每句二至四個節拍,隨文切分,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餘/雖/好修姱/以羈兮,謇/朝誶/而夕替。”“兮”字要拉長語音,體現出整個句子的似斷實連,若連若斷。

5、逐段解析 第一段

(1)重點字詞

太息:嘆息。 民生:百姓的生活。一作“人生”

雖:唯。好:愛慕,崇尚。誶:諫諍。替:廢棄,貶斥。

申:重複,再三。攬:採集。

靈脩:神仙,這裏指懷王

謠諑:造謠、誹謗。淫:淫蕩

固:本來。時俗:世俗。偭,背向,引申爲違背。錯:通“措” 措施。

忳:憂悶。鬱邑:通“鬱悒”憂愁苦悶。侘傺:失意的樣子。

繩墨:比喻準繩、準則。 周容:苟合取容。度:法度、準則。

窮困:阻塞不通,引申爲走投無路。

溘:突然,忽然。

鷙:兇猛的鳥,指鷹、雕。 鳥:這裏指一般的鳥。

圜:通“圓”。周:合。 孰:何。 異道:不同道。

尤:責罵。攘:忍受。詬:侮辱。

伏:守,保持。

(2)第一段的'主要內容是:詩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因而遭到小人誣陷、傾軋,君主是非不分疏遠了他。雖然遭到來自方方面面的沉重打擊,但他心志彌堅,毫無退縮的念頭。“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等都是對這種心志的表白。

第二段

(1)重點字詞

相道:觀察、選擇道路。 延:久久。佇:久立。反:返回。

朕:第一人稱代詞。復路:回原路。及:趁着。行迷:走迷了路。

步:緩步。 馳:快跑。焉:於彼,在那裏。

不入:不被君王所用。離:通“罹”遭受。

初服:指未出仕時前的服飾。比喻原先的志向。

芰荷:荷花。 芙蓉:荷花。

苟:只要。信:確實。芳:美好。

高、長:用作動詞。岌岌:高聳的樣子。 陸離:修長的樣子。

芳:芳香。澤:光澤。昭質:光明純潔的本質。

反顧:回頭看。遊目:放眼觀看。四荒:遼闊大地。

繽紛:繁多。繁飾:衆多裝飾品。彌章:更加明顯。章,通“彰”

好修:愛美,比喻修身養性。以爲常:認爲是常規。

懲:受創而改變。

(2)第一段的主要內容是:詩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潔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動中積極進取,謀求變革。“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是就在整治活動中的進退來說的,但並不意味着詩人就此放棄操守。

  四、佈置作業(1分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積累有關文學常識,積累文中名句及屈原的相關名句。品味、鑑賞詩歌的比興藝術手法,藝術價值。

 過程與方法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點撥、指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詩人的政治抱負,感悟並學習詩人堅持真理、熱愛祖國、至死不渝的思想。

引導學生對詩作中疑難的字、詞及表達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

品味、鑑賞詩歌的比興藝術手法,藝術價值。

 教學內容與教學環節

 一、檢查反饋

  二、整體感知

(1)選文中寫了哪幾方面的矛盾衝突?這些矛盾衝突的根源是什麼?

矛盾:1、屈原和楚懷王的矛盾 楚懷王賢愚不分,沒有主見,輕信周圍小人的挑撥。有關詩句:“怨靈脩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2、屈原和羣臣(主要是楚國舊貴族)的矛盾 羣臣妒忌賢才,肆意對屈原造謠中傷,他們投機取巧,毫無原則。有關詩句:“衆女嫉餘之蛾眉兮,……競周容以爲度。”

根源:屈原的“美政”理想是“舉賢才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這是導致他在現實中碰壁的根本原因。“舉賢授能”就是要任人惟才,反對世卿世祿,限制舊貴族對權位的壟斷;“循繩墨而不頗”就是要完善法度,限制舊貴族的種種特權。這極大地觸犯了楚國舊貴族的利益。屈原意識到楚國的危險處境,深知楚國只有改革政治,才能富強起來,才能與強秦抗衡。他一心爲國家的前途考慮,羣臣卻只顧自己的眼前利益,這就形成了尖銳的矛盾。楚懷王昏庸淺薄,經不起小人挑撥,不能採納他的主張,疏遠了他。

(2)、屈原怎麼對待這種不公平的待遇?(用文中詩句回答)屈原是什麼態度?表現了他什麼樣的感情?

答案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爲此態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表現了屈原實施“美政”,振興楚國的政治理想和愛國熱情,以及修身潔行的高尚節操和嫉惡如仇的鬥爭精神,並對楚國的腐敗政治和黑暗勢力做了無情的揭露和斥責。

(3)、這首詩運用了哪些手段來增強韻律感、音樂性?

1、押韻。《離騷》是隔句用韻的。如“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中“替”“茝”是韻腳。

2、在句中普遍使用“兮”字。“兮”字語助詞,沒有實在意義。在這首詩裏,一般是兩句合起來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兮”用在上下句中間,增加了停頓,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

3、大量使用對偶句。

4、多用雙聲疊韻聯綿詞及疊音詞。如“鬱邑”“侘傺”“陸離”等是雙聲詞,“岌岌”“菲菲”等是疊音詞。

(4)、《離騷》中多用比興手法。請從詩中找出一些例子來,並簡要分析它們各自的寓意。

1、“怨靈脩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靈脩”本意是神仙,這裏指君王。

2、“衆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以“蛾眉”比擬自己的美德,以“衆女”肆意造謠中傷比擬朝臣對自己的造謠中傷。

3、“ 鷙鳥之不羣兮,自前世而固然”,“鷙”指鷹、雕一類兇猛的鳥,“鳥”指一般的鳥,這裏分別比擬詩人自己和周圍羣小。

4、“ 制芰荷以爲衣兮,集芙蓉以爲裳”,“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所寫的衣着配飾都比擬詩人的美德。

5、“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比擬詩人的品德高潔。

 三、探究思考

屈原一生忠君愛國,爲實現這一理想,“雖九死其猶未悔”。可以說,屈原是一個英雄,一個大大的英雄。但也有人認爲屈原爲楚懷王這樣的人去死不值得,你認爲呢?

答案 (示例一)屈原是一個傳統的悲劇英雄。屈原的一生是爲楚國的利益奮鬥的一生。他在被讒言離間的情況下,仍念念不忘楚國,始終期盼繼續爲國效力,最後在絕望中投江而死。因此,這是一個典型的悲劇英雄。

(示例二)屈原的死不值得。在戰國紛爭的時代,有才能的人投靠名主的例子不勝枚舉。以屈原的才幹,在當時的情況下很容易找到一個識才的名君,因此屈原輔佐君主成就一番霸業也未可知,結果屈原卻在楚國鬱郁而死。因此,他的死不值得。

  四、作業:片段短文寫作

根據所掌握的有關屈原的知識,借鑑“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方式,爲屈原寫一段頒獎辭,不少於100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