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高一語文第二冊《諫太宗十思疏》教案設計大綱

本文已影響 3.72W人 

教學目標

高一語文第二冊《諫太宗十思疏》教案設計

知識目標:學習本文多用比喻說理的手法,體會對偶句、排比句的風格特徵。

能力特徵:掌握作者反覆開導,循循善誘的高超的勸諫藝術,不斷提高學生的說話技巧。

德育目標: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苦樂觀:虛懷若谷,虛心納他人意見。

教學要點:

1、學習本文作者真誠而委婉的勸諫藝術。

2、品味本文語言特色。

教學方法:

1、問答法。

2、探究拓展法。

教學過程

一、鞏固背誦。(學生先根據內容層次試背,再齊背。)

二、根據課文內容默寫填空:(略)

三、導語設計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聖聽”,需要大勇與大智。多少忠臣義士,忠心耿耿,盡忠進諫,結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慘的故事,千古流傳。但是,唐代著名諫官魏徵進諫唐太宗,卻大多被採納,不但沒有招來殺身之禍,還經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揚。魏徵寫了《諫太宗十思疏》上奏後,唐太宗非常讚賞,親手寫詔書嘉許魏徵,並放置案頭,以資警惕。

四、研習魏徵高超的勸諫藝術。出示投影:

(一)作者爲什麼稱自己爲“下愚”,稱唐太宗爲“明哲”?

(二)能否將“臣聞”改爲“臣以爲”?

(三)能否刪去文中“承天景命”一句?

(四)能否將“誠能見可欲”改爲“是故見可欲”?

小結:反覆開導,循循善誘;真誠謙虛、委婉而又通達。

五、品味語言特色:

1、委婉謙虛。

2、多用比喻,生動形象。

3、學生默讀課文,畫出文中的對偶句、排比句,談談其表達效果。

對偶句: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

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爲一體;傲物則骨肉爲行路。

排比句: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小結:駢散結合,華美流暢。

2、畫線句的出處,說說引用的作用。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出自《詩經大雅》“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載舟覆舟(出自《荀子王制篇》“君則舟也,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誠能見可欲(出自《老子》上篇:“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引用了《易經》“卑以自牧”的意思。)

垂拱而治(出自《尚書成武》“垂拱而天下治。”)

小結:“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金”“字字有出處”“事事有依據”

(強調積累下列成語:局安思危、戒奢以儉、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垂拱而治、縱情傲物、載舟覆舟、長治久安、竭誠待下)

六、延伸拓展。

下面是宋代洪邁《容齋隨筆》中的《魏鄭公諫語》,請與課文作比較閱讀,並回答文後問題。

魏鄭公諫止唐太宗封禪,中間數語,引喻剴切,曰:“今有人十年長患,療治且愈,此人應皮骨僅存,便欲使負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亂,非止十年,陛下爲之良醫,疾苦雖已yì(此字打不出,“刈”字去掉右邊)安,未甚充實。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奪。(中國世界語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從課文及此文這兩處你可看出魏徵勸諫有什麼特點?請稍作展開,用自己的話表述。

明確:從這兩處可看出魏徵勸諫不但有大勇,還有大智。他很講究勸諫藝術,善於用比喻來說理。課文《諫太宗十思疏》一開始就是比喻,用“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引出道理:積累道義是治國之本。本文則以“十年長患”來比喻“隋氏之亂”,以“療治且愈”“日行百里必不可得”來說明“告成天地”(封禪)之事的不可行。魏徵勸諫確實是“引喻剴切”,得體動人,能讓唐太宗心服。

七、課文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反覆誦讀,我們逐層領悟了作者高超的`勸說方法和積極的治政、修身思想。文言文中有不少蘊涵着傳統文化精髓的佳作,領悟它、掌握它,對於我們奠定語言功底及文化功底,都有直接的益處,它會讓我們享受終身。

八、作業佈置。

1熟練背誦全文。

2請結合上學期學過的《燭之武退秦師》《鄒忌諷齊王納諫》《觸龍說趙太后》等篇目,談談你對文學史中燭之武、鄒忌、觸龍、魏徵等論辯藝術的感悟,他們的才能何在?說辯技巧何在?成功的奧妙何在?

3古人的說辭奧妙無窮,對於處在現代社會中的現代人,對於面臨現代社會複雜的人際關係的現代人,不斷提高說話技巧,有何借鑑意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