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我有一個夢想》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0篇)

本文已影響 2.02W人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有一個夢想》優秀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有一個夢想》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0篇)

《我有一個夢想》優秀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安之若素""義憤填膺"等詞語。

2、瞭解演講的背景及主要內容。

3、在反覆誦讀中體會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過程與方法

1、揣摩重要詞句,結合文體特點與語境辨析、品味語言的深層含義和表達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體會全文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語言特點,並學習運用到寫作中去,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體悟馬丁·路德·金的那種生命不息、爲民請命不止的崇高獻身精神。

2、自由、平等、民主是人類追求的一個永恆主題,我們應樹立遠大的理想,爲崇高而偉大的事業奮鬥。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結合語境,聯繫時代背景,揣摩重點語段和詞語的深層含義及強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難點:

1、對本文背景的瞭解和認識。

2、深層理解本文演講後產生的意義及其影響。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感悟體會重點句段,從而更好地理解全文。

2、問答與拓展。在設疑的前提下,點撥、解答難題;同時提供有關的圖片、文字拓寬學生視野,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資料1:我(中國人)在美國菲蒙開加油站時,僱用了一位白人青年一天早上,他打電話來說辭職不幹了。我回到加油站,發現他當班的時段短少了200多元,油庫裏少了3箱汽油。我報了警,菲蒙警局派了一位白人女警察來查案。當我向她說出僱員名字——一個白人的名字的時候。我意識到她很勉強抄下名字,冷冷地對我說:"你知道嗎?如你告上法庭,你是輸定的,而且他的家人也會反訴你。"

資料2:2001年4月7日,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19歲的黑人青年蒂莫西·托馬斯遭遇一名白人警官的追捕。當托馬斯試圖逃跑時,白人警察竟開槍將他射殺致死。事後證實:手無寸鐵的托馬斯,當時並沒有犯罪行爲。然而,白人警察不僅未受處罰,反而得到獎勵休假一個星期。

提問:爲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明確:種族歧視!白人袒護同一種族的人,歧視有色人種。

提問:什麼種族歧視?明確:黃(亞、印)白(歐、美)黑(非)灰(澳西)四大人種;同一種族是指具有共同形態、生理特點,具有相近的語言習俗、歷史文化,具有區域性特點的羣體。因不同種族在形態、生理、語言習俗、歷史文化等差異,而造成的歧視叫做種族歧視,即人種差異。

明確:雖然美國在1865年學結束了奴隸制,然而黑人還沒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當時南部各州通過了州法律,繼續把白人和黑人分開。面對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與種族隔離,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有話要說——《我有一個夢想》!

二、作者與背景介紹

教師分發文字資料,每人一份,資料內容如下:

1、馬丁·路德·金(1929~1968),是美國一位重要的政治領袖,曾獲196x年諾貝爾和平獎。他爲美國黑人的政治權利而鬥爭,從而爲世界其他地區樹立了榜樣。他帶給人們的啓示是黑人不應該被隔離,而應該受到像其他人一樣的待遇,而且應該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張的核心是非暴力主義。

1929年,馬丁·路德·金誕生於美國東南部的佐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市。他是一位基督教牧師的兒子。小時候他喜歡打籃球網球,特別喜歡踢足球。他把大量時間用來讀書。爲了賺點錢,他還送報紙。他喜歡廣交朋友,而不喜歡任何形式的打鬥。15歲時他獲得入學成績優秀獎而進入壯方某州的一所大學深造。黑人在那裏享有平等的權利,可以像他們所希望的那樣自由地生活、學習和工作。1948年他大學畢業,擔任教會的牧師。當時在南部各州,黑人還沒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雖然美國在1865年就結束了奴隸制,然而南部各州通過了它們自己的法律,繼續把白人和黑人分開。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飯店、醫院、公共汽車和火車裏都有爲黑人設置的隔離區。黑人兒童在單獨爲黑人開設的學校上學。花在黑人兒童身上的教育經費只及白人兒童的四分之一。南部各州的黑人沒有選舉權,如果他們想要參加選舉,就得通過一項閱讀測驗。

1948年到1951年間,馬丁·路德·金在美國東海岸的費城繼續深造。他畢生相信,如果人們得不到民權,那麼要求社會變革則是正確的,也是必要的。他認爲,可以通過和平革命達到社會變革的目的,而不通過戰爭和殺戮。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國黑人,給他們平等的權利。

196x年他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他將全部獎金(54,600美元)獻給了自由運動。196x年通過了新的民權法案,規定凡是接受美國政府資助的組織都必須平等地對待黑人。1965年一項新的選舉權法案成爲法律。從那以後,所有黑人都享有選舉權。

由於馬丁·路德·金從事黑人解放運動的工作,所以樹敵衆多。有一次,一枚炸彈爆炸,毀了他的房屋。1968年4月18日——一個永遠值得被所有人記住的日子,馬西·路德·金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城被種族主義者刺殺身亡。

(多媒體顯示馬丁·路德·金遺像)

2、背景簡介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羅莎·帕克斯的黑人婦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車,坐到"白人專坐"的區域內。她拒絕挪動座位,而被警察帶走。於是成立了一個組織,要求公共汽車公司改變這種不公正的做法,馬丁·路德·金被推薦爲這個組織的領頭人。他們在市內散發了好多傳單,傳單說:"你去上班時,請乘公租車去,或搭別人的車去,或步行。"整整一年裏,黑人拒絕乘坐市內公共汽車。馬丁·路德·金號召黑人不要讓步,而要繼續鬥爭。他的房子被人毀壞了,有段時間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脅,最後該州首府的政府律師說,公共汽車公司無權在車上把黑人和白人分開。

1963年,馬丁·路德·金晉見了肯尼迪總統,要求通過新的民權法,給黑人以平等的權利。然後他又在阿拉巴馬州的伯明翰領導了一場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況很糟,黑人蔘加工作的機會極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選舉權。馬丁·路德·金被關進了監獄。他說:"我們已經爲我們的權利等待了三百四十年!"鬥爭在繼續,一週後所有的監獄都關滿了人。黑人的革命贏得了全國的支持,最後,公共場所都對黑人開放,所有被關押的參加遊行的'黑人都被釋放了。

1963年8月28日,華盛頓特區組織了一次二十五萬人的集會,要求種族平等。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萬的黑人發表了一篇演說,這篇演說詞立即舉世聞名。他講話沒有講話稿,他把自己對前途的看法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告訴了雲集的聽衆,這就是"我有一個夢想"。

三、朗讀課文

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或教師配樂朗讀或指定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課文詳解。

學生大聲讀課文,教師根據演講詞的特點,結合演講的內容、場合、對象,設計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從而整體把握文意。

1、多媒體顯示

(1)這一次演講是針對什麼人的?

(2)這一次演講的時間、地點和場合各是什麼?

(3)這次演講涉及哪些內容?

(4)這次演講想達到什麼目的?

2、學生分組討論,指定學生髮言

明確:

(1)主要是針對美國黑人,同時也包括美國政府。

(2)這一次演講的時間是1963年8月28日;地點是在華盛頓廣場;場合,在華盛頓特區組織的二十五萬人的集會上。

(3)要求自由、民主、種族的平等。

(4)進一步推動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運動,加快實現理想的步伐。

五、學生精讀課文,分組討論分析全文的結構層次

1、學生討論,各組組長組織學生髮言,組長做好記錄。

2、選交流較好的小組面向全體同學發言,其餘各組點評。

明確:全文可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回顧、肯定《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義。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揭示黑人生活的現狀,抨擊美國黑暗的一面,提出自己正當的要求。

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到結尾),展望前途,前途是光明的,勝利一定能夠到來。

第二部分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主要內容:"揭露事實""諷刺許諾""提出要求""提醒當局""講究策略""表明決心"。

教師出示全文結構圖,要求學生填寫空缺內容。

多媒體顯示:

學生明確:

①當局空頭許諾

②提出自由、平等要求

③講究鬥爭策略

④表明鬥爭決心

六、佈置作業

1、仔細讀課文,揣摩文中關鍵語句的含義,體味優美的句子,分析它們的表達效果。

2、回憶所學過的演講詞,看看它們有什麼共同特點。

《我有一個夢想》優秀教學設計 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夠以本文爲例,歸納、掌握複雜排比句的寫法,以此增強排比句的感染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比、朗讀、討論,把握本文的情感變化,體會文章的感染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會作者傾注在所述夢想中的熱切情懷和實現夢想的堅定信念。

二、教學重難點

探討本文排比句感染力強的原因,掌握排比句增強感染力的基本方式。

三、教學準備

1.收集資料,瞭解課文背景和作者簡介。

2.梳理課文,給課文劃分層次並概括出各層意思。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背景介紹

當時黑人在美國的地位。(課件圖片展示)

1963年8月23日,馬丁·路德·金組織了美國曆史上影響深遠的“自由進軍”運動。他率領一支龐大的遊行隊伍向首都華盛頓進軍,爲全美國的黑人爭取人權。他在林肯紀念堂前向25萬人發表了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想》,爲反對種族歧視、爭取平等發出呼號。

從圖片中直觀感受當時黑人在美國的地位。 瞭解課文的歷史背景,能夠幫助學生體會演講詞的情感。

聽課文錄音

感受演講

1、請同學們聽課文的朗讀錄音,並發表聽後感。

2、提問:作者通過語言將他的情感傳達給聽衆,最明顯是通過什麼修辭手法來傳達的?

1、學生髮言。

預設:情感真摯、振奮人心、慷慨激昂等。

2、排比的修辭手法。

初步感受演講詞,從錄音中體會演講詞的情感,啓發學生思考,作者是通過哪些手段來表達情感的。

品讀文章,體會情感

1、提問:閱讀課文,把你認爲好的排比句、有感觸的排比句劃出來,說說這些排比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通過反覆誦讀,感受

1、①第2段,三個“一百年後的今天”——沉痛(痛苦、悲憤)。這一段既是揭示黑人的現今生活,又是演講的開始,因此,既要充滿激情,又要沉痛有力。

②第5段,四個“現在是”—

梳理重點語段,品味其中內涵豐富的語句,感受文章的號召力與感染力。

作者的情感變化。

—急切。強調改變黑人生存現狀的刻不容緩,突出了爲自由、平等而戰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③第10-14段,四個“絕不會滿足”——憤慨(堅定)。面對敵人挑釁的質問,作者義憤填膺、怒不可遏地反駁,鼓舞了人們的鬥志。

④第16段,六個“回到”——堅忍,勸導。

⑤第17-21段,正面描述夢想——激昂(慷慨、期盼)。

2、作者的情感跌宕起伏、吸引聽衆。

重難點突破

提問:作者是用什麼方法讓本文的`排比句如此吸引讀者?

①形象性

第2段:“一百年後的今天,在種族隔離的鐐銬……流亡者”。

“鐐銬”、“枷鎖”,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無形的束縛實體化、具象化,寫出了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給黑人的生活帶來的深重負擔。

“孤島”、“海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突出黑人生活的貧困和在社會生活中的孤單與無助。

“萎縮”運用比擬的手法,更加形象地讓讀者感受到黑人在社會中每況愈下的糟糕生活。

②現實性

第19-21段“我夢想有一天,在佐治亞的紅山上……國度裏生活。”

第16段:“回到密西西比去……少數民族居住區去。”

直接列舉出現實當中真實存在的情況與作者的真情實感,極具針對性,更容易打動聽衆。

③漸進性

第11-14節,從人身安全(生命)談到生活範圍(生活)再到政治權利,由基礎到上層,依次遞進。

第18-21節,從國家到地方到個人,從根本到枝葉,依次鋪開。

小結

這篇演講詞之所以感人,是因爲它飽含激情。作者排比句不僅增強了文章的氣勢,還有形象性、現實性、漸進性等特點,使聽衆的情緒受到感染並得以昇華,產生了極強的號召力。希望這樣的寫作手法能給你們一些啓示。

小結本堂課,強化課堂效果。

作業

以《我有一個夢想》爲題,運用排比的手法,寫一篇演講稿。

《我有一個夢想》優秀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一、讀通讀懂課文,欣賞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

二、探究作者的成長和夢之間的關係。

三、根據文章對我們的啓示,爲自己打造一個夢想。

教學內容、學生狀況分析及課前準備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經歷過多夢季節”的“過來人”身份,現身說法,將“夢想”在生命中的意義深刻地提示在我們面前,讀者如同與友人促膝而坐,聽友人侃侃而談,十分親切。

準備歌曲:《我的未來不是夢》

主要教學理念及選用的教學方法(含輔助教學手段)學生自己討論、交流,通過對文章的理解,加上自己的切身體會,談談自己的夢想,在課堂中要多注意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方面的培養。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初一時候,我們學過這樣的一篇文章:《十三歲的際遇》,我記得裏面有這樣一句話:“我不僅爲北大感到驕傲,也要讓北大爲我感到自豪。”後半句話表達了作者要爲北大創造更輝煌業績的雄心壯志。正是這份雄心、這份壯志推動着作者去創造、去發現新的大陸、去爲北大從海洋深處擷取最燦爛的珍珠。現在,田曉菲成功了,她獲得了在哈佛大學任教的資格,這與她的夢想是分不開的。從美國追求平等權利的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說“我有一個夢想”到我國古代的著名愛國詩人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再到近代革命的先軀孫中山先生的“以天下爲己任”都告訴我們,成功背後都有夢想的支撐。其實,撇開成功不談,人活着,就應該有夢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夢想的文章:張春林的《我活着,因爲我有一個夢想》

二、出示教學目標

1、讀通讀懂課文,欣賞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

2、探究作者的成長和夢之間的關係。

3、根據文章對我們的啓示,爲自己打造一個夢想。

三、初步感知課文

1、先集體朗讀目標,初步感知課文,要求:

(1)找出文中難讀的字,查字典解決。

(2)劃出你認爲寫得好的`句子,談談好的理由。

2、檢查mí juàn chōng jǐng dàn chì zhà fēi zhàn xīn áo瀰漫 眷戀 憧憬 荒誕 叱吒風雲 蜚聲全國 湛藍 溫馨 翱翔

3、這篇文章的語言是十分優美的,有些句子含義是十分深刻的,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自己認爲好的句子,談談你的理解。(學生講,學生評)

四、再讀課文。

張春林也是一個有着偉大夢想的人,他曾經夢想成爲……但都沒有實現。如今他成了一名普通的教師兼編輯,但他仍有他新的夢想,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把作者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的夢想找出來,比較一下,作者兩個階段的夢想之間有什麼聯繫?從“這是春日的夢,溫馨而甜蜜,嚴肅而又近乎荒誕。如今,時光把我送到了生命的秋天”一句得出:過去的夢是“春日的夢”,現在的夢是“秋天的夢”。學生比較“春日的夢”和“秋天的夢”之間的聯繫,很容易找到文章內的一句話。

“如果說過去的夢想給了我雙翅,讓我在天空中自由翱翔,那麼今天的夢想就是給了我雙腿,讓我在大地上奮力行進。”從這句話中的“雙翅”“翱翔”“雙腿”“行進”幾個關鍵詞可以比較出“春日的夢”和“秋天的夢”的特點:春日的夢:溫馨、甜蜜的,不切實際的,甚至是近乎荒誕的秋天的夢:應該腳踏實地,“用全部清醒的意識來對付的、不折不扣的現實”(因爲文章中說“盡心盡力的工作,默默無聞的奉獻”,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這樣,那現代化中國的大廈落成之期就不遠了。”聯繫最後一段的中心句“個人的夢想是湛藍的海,祖國的命運是蔚藍的天,那海天交接之處是太陽——我們民族的希望之光升起的地方。”告訴學生:我們每個人都要有夢想,並且努力朝這個夢想前進,在我們實現個人夢想的時候,我們也就爲我們的國家、民族,爲現代化中國的大廈落成出了一份力。這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對於作者來說,他早期的夢想並沒有實現,那作者早期的夢還要麼?

(1)夢想是生命的織錦;人到了沒有夢想的時候,也就是生命力完全衰竭的時候。

(2)沒有夢想的生活是黯淡的、貧乏的、空虛的生活。

(3)對生活的熱情期望、勇敢追求和執著信念,作爲青春的遺產留在心中。

所以,人一定要有夢想,並且要爲之不斷努力,因爲“我的未來不是夢”。

五、聽音樂、談夢想

1、欣賞張雨生的《我的未來不是夢》,然後談談對這首歌的歌詞的看法。附歌詞: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陽下低頭流着汗水默默辛苦的工作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落也不放棄自己想要的生活你是不是像我整天忙着追求追求一種你想不到的溫柔你是不是像我曾經茫然失措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頭因爲我不在乎別人怎麼說我從來沒有忘記我對自己的承諾對愛的執着我知道我的未來不是夢我認真的過每一分鐘我的未來不是夢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動跟着希望在動

2、結合這首歌和文章的內容,請你們爲自己打造一個夢想,並談談你將會爲這一夢想做些什麼?

學生學習水平多元化目標評價(含教學目標檢測)欣賞張雨生的《我的未來不是夢》,結合這首歌和文章的內容,請你們爲自己打造一個夢想,並談談你將會爲這一夢想做些什麼?寫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教學反思

這節課準備的時間並不長,在短短的時間內能上到這樣的效果我感到很滿意,唯一的不足就是開始的時候不能完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師生配合不太好。可能我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方面還存在一定問題,以後要多向老教師學習。前半節課有點緊張,後半節課感覺是越上越好,學生配合也好,如果每節課都能上成這樣,學生是不會學不好的,這也是我追求的目標。

《我有一個夢想》優秀教學設計 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真閱讀全文,瞭解文章的背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把握文章的感情脈絡,語言特點。

2.能力方面目標:引導學生對“夢想”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從而對“夢想”進入哲學層次的思考。

3.情感與態度方面目標:感受演講辭激情澎湃、極富感召力的語言特點,感悟馬丁路德金爲實現夢想而做的努力,對夢想的渴望。

二、教材中的重難點

重點:把握文章整體演講的感情脈絡的基礎上,瞭解馬丁路德金的夢想,爲實現解放黑人而發出的心聲和巨大的號召力。

難點:理解馬丁路德金提出的“非暴力抵抗”的鬥爭方式及作用和影響。

三、課時安排

本篇文章需要三個課時,本教案主要針對第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及時間安排

1.新課導入:(時間安排在5分鐘)同學們大家一起欣賞一首歌,筷子兄弟的《老男孩》,播放音樂的同時,講述老男孩的故事。《老男孩》敘述了一對中學的好朋友在他們中年時,組合成樂隊參加“歡樂男生”選秀節目,因爲一首歌讓他們回到青春,回到過去,短片激起了無數人對青春年少時追求夢想的回憶與共鳴,其實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青澀的歲月裏,都會有很多不羈的想法,有很多天馬行空的夢幻,但是當大家30多歲的時候,而立之年悄悄過去,生活就像一把無情的刻刀,改變了我們模樣,曾經那些陪伴我的人啊,你們在哪裏?你們正在幹什麼?你們還記得那些關於青春的日子嗎?你們,還記得,我們曾經的那些夢嗎?當你們想起來這些東西的時候,會輕輕地笑一下嗎?會留下滄桑的、抑或幸福的眼淚嗎?同學們其實每一個人心中都會夢想都有信念,有時候會因爲現實而擱淺了追夢的信念,但是無論現實怎麼殘酷內心深處對夢想的渴求是磨滅不了的。你們的.夢想是什麼?大家想一想,今天我們來了解馬丁路德金的夢想是什麼?

2.新課講授

(1)朗誦全文,劃分文章段落結構並寫出段落大意。

讓學生朗讀課文,劃分段落結構寫出段落大意,從中抽出3名學生回答。從整篇文章的結構安排,可以劃分爲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5段):陳述了作者號召上萬人集會的原因和目的。

第二部分(6—16段):強調黑人應該怎樣去實現平等、自由的夢想。

第三部分(17—25段):敘述了“我”的夢想是什麼。

第四部分(26—32段):表述了現實夢想的積極作用和影響。

(2)介紹相關背景知識。

美國種族歧視的背景及文章寫作的背景:

從16世紀中期開始,歐洲殖民者就開始擄掠非洲黑人,把他們販賣到美洲爲奴,以彌補美洲勞動力的不足。這種慘無人道的奴隸貿易持續了大約400餘年。直到1783年,美國的建國者決定廢除奴隸貿易,但黑人的地位依然非常低下。南北戰爭以後,當時的總統林肯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奴隸終於在法律上獲得自由。

但100多年後,20世紀50~60年代的美國,種族歧視和種族壓迫現象仍然十分嚴重。南方的諸多州,黑人不能在白人開的餐館就餐,許多公共場所掛着“僅供白人使用”的牌子,甚至在公共汽車上黑人也只能坐在後車廂,車的中部雖然允許黑人坐,但有白人上車,黑人必須給白人讓座。 1955年12月,蒙哥馬利市警察當局以違反公共汽車座位隔離條令爲由,逮捕了黑人婦女羅莎·帕克斯。帕克斯夫人是一位黑人裁縫,在她下班回家的路上,由於未給一名白人乘車者讓座而被捕。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黑人發起了浩大的民權運動,馬丁·路德·金號召全市近5萬名黑人對公交車公司進行長達1年的抵制,迫使法院判決取消運輸工具上的座位隔離。這是美國南部黑人第一次以自己的力量取得鬥爭勝利,不僅揭開了持續10餘年的美國民權運動的序幕,也使馬丁·路德·金鍛鍊成民權運動的最傑出領袖。

1963年8月28日,25萬人響應馬丁·路德·金的號召,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遊行,爭取立法保障黑人的權利。馬丁·路德·金在林肯紀念館前的石階上,對羣衆發表了著名的《我有一個夢想》(I have a Dream)演說,他的這篇演說馬上舉世聞名,而且爲美國法律和生活變革鋪平了道路,成爲使整個國家面目一新的珍貴的歷史時刻之一。

(3)勾畫出生詞及出現生詞的句子。通過講解生詞和出現生詞的句子,讓學生讀懂全文,理解作者需要表達的意思和內涵。

(4)找出文章的修辭手法有幾種,勾畫文章中含有修辭手法的句子,說出運用這些修辭手法的效果。文章運用了排比、比喻、反覆三種修辭手法,運用這些修辭手法爲演講錦上添花,使作者的思想表達得更充分,更鮮明,有着排山倒海的氣勢,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表達效果。

(5)掌握文章中作者爲民請命、爭取立法保障黑人權利、消除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讓黑人享有政治平等的主旨思想,感悟作者爲爭取黑人權利平等自由強烈的思想情感。

3.課堂練習

(1)作者的夢想是什麼?

(2)賞析重點句子

a.美國沒有履行這種神聖的義務,只是給黑人開了一張空頭支票,支票上蓋着“資金不足”的戳子後便退了回來,但是我們不相信正義的銀行已經破產,我們不相信,在這個國家巨大的機會之庫裏已沒有足夠的儲備。(這裏的“空頭支票”指什麼?這樣表達有什麼效果?)

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美國政府比作支票的簽字者,而把美國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持有人。“空頭支票”指的就是政府違背諾言,對有色人種拒付支票。這樣就撕破了政府的虛僞外衣,讓聽衆明白他們和政府之間的關係,促使聽衆放棄幻想,更加清醒,警覺地投入戰鬥。

b.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從絕望之嶺劈出一塊希望之石。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把這個國家刺耳的爭吵聲,改變成爲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優美交響曲。(“這個信念”具體指什麼?“交響曲”有什麼特點?用在這裏有什麼深刻含義?)聯繫上下文,不難看出“這個信念”當指前文的夢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夠到來,正是有了這樣一種信念,他們纔有了拼搏奮鬥的源泉。所謂“交響曲”是一種大型管絃樂套曲,既有管樂,又有絃樂,自然少不了合奏與“交響”。作者把它用到這兒,可謂匠心獨運,恰到好處,因爲它恰如其分地展現了黑人運動取得最終勝利後和白人一樣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諧而又優美的畫面。

4.課堂總結

夢想是一個燈塔,指引着你前進,有了夢想有了信念,人生的漫漫長路就有了目標,可能在尋夢的路上,我們會受到挫折與失敗,但是隻要信念堅定,夢想會實現的。夢想有大有小,馬丁路德金的夢想是大夢想,他的夢想是國家的夢想,是黑人的夢想,他爲國家和平、消除種族歧視、解放黑人、黑人和白人能和平相處,爲人民請命不止的崇高獻身。爲國家的和平、民族的和平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5.拓展及作業佈置

思考現實與夢想之間存在的差距及如何克服?

五、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引導法、練習法來進行教學

六、教具的使用及板書的設計

應用多媒體播放筷子兄弟演唱的歌曲《老男孩》,板書的設計:

第一部分:開篇寄思→點出夢想

第二部分:體會感情基調→介紹背影

第三部分:分析文章→昇華主旨

七、課後總結

本堂課主要介紹了文章的寫作背景、時代背景讓同學們瞭解這篇文章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完成的:劃分文章的段落結構,瞭解文章的結構安排;講解生詞句子和修辭手法,使學生讀懂全文,理解作者的思想內涵;佈置作業,開拓學生思維,溫故所講的知識點,掌握重要的內容。

《我有一個夢想》優秀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 理清思路,把握結構

2、 通過誦讀,瞭解排比手法在演講詞中的作用並體會激情

3、 瞭解演講詞的特點

教學重點:

體會演講中的激情。

教學難點:

中間擴散式結構分析與理解。

教學方法:

誦讀法(多媒體輔助)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 導入

初中時大家最大的夢想是什麼?到元高求學。如今,你們的當初的夢想已經成真。相信大家都是帶着一個新的夢想跨入元高的校門,那麼你們能和大家說說你現在的夢想是什麼嗎?(學生暢談)。(追求平淡,平平淡淡纔是真;好男兒志在四方;巾幗不讓鬚眉)大家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想,很好,因爲有夢想,纔有前進的動力,有夢想,纔有創造輝煌的可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夢想有關的文章,這就是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

二、 作者簡介

馬丁路德金,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領袖,倡導通過非暴力的和平方式消除種族隔離制度和種族歧視政策。(由學生誦讀幻燈片介紹內容)

他爲黑人運動獻出了自己的一切,包括最寶貴的東西——生命。

本文是他在1963年8月28日,在華盛頓特區林肯紀念堂前,在一次有25萬人參加的集會上,發表的舉世聞名的演講。

(幻燈片:這是當年演講的現場)

馬丁路德金墓(幻燈片)

馬丁路德金沒有實現他的夢想就離開了他的事業,然而,他的夢想並沒有隨着他的肉體進入墳墓。(展示幻燈片)

第一幅:美國和聯合國的紀念日和背景中的各國國旗,說明了他爲世人對他的懷念和敬仰。

第二幅:新舊兩張照片的對比,說明馬丁路德金還被人們所銘記,他的夢想依然在現實社會,在黑人的心中延續下去。

第三幅:小朋友面前的文字,說明馬丁路德金的夢想已在下一代的生命中埋下了種子,並將生根發芽。

三、 師生互動課文分析

1、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這篇舉世聞名的演講稿。出示學習目標

2、 問題:本文的標題是《我有一個夢想》,那麼我們就來看看,馬丁路德金什麼樣的夢想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能夠在幾十年後依然紮根在幼年一代的心中呢?

下面給大家2分鐘時間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明確反映作者夢想的段落。(課前已經讓大家預習併爲全文段落標上序號,全文共32段。)

明確:17——25段

3、下面我們先誦讀一下這一段。

(1) XXX同學領讀17、22、24段

(2) 男同學齊讀18、20、23段

(3) 女同學齊讀19、21

(4) 合讀25段

評價:在同學們的誦讀中我真正體會到了聲情並茂的含義,我感覺彷彿有47幾個馬丁路德金環繞在我周圍。

3、 誦讀完這一段文字之後,你們能不能用一個詞概括馬丁路德金的情緒?

明確:高昂、高漲、激動、慷慨激昂……

爲什麼這幾段文字有如此強烈的表達效果呢?

明確:使用了排比的句式

根據已往學過的知識和剛纔的誦讀,你能總結出演講詞中排比的作用是什麼嗎?

1、使語言有氣勢;

2、感情充沛;

3、會使聽衆受到鼓舞。

好,下面我們再齊讀一遍這一部分,來加深對排比作用的理解。

4、 大家的.誦讀把馬丁路德金的感情詮釋得很到位,那麼你們結合這幾段,能不能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我有一個夢想”中“夢想”具體指什麼呢?

明確:平等、正義、自由、公平、民主

5、 不錯,這就是馬丁路德金的夢想,也是所有黑人的夢想,那麼他們爲什麼有這樣的夢想呢?

明確:因爲黑人的生存現狀中恰恰缺乏這些。

6、 下面我們回過頭來看這一部分前面的部分,首先找出反映黑人生活現狀的段落。

明確:第2段,9——14段(大家篩選信息的能力很強,我們看看這兩個部分句式上的特點是什麼?排比,剛纔我們已經總結了排比的作用。下面我們通過誦讀來了解黑人生活狀況,XXX同學爲我們誦讀一下讀第二段,然後男女齊讀9——14段;展示幻燈片,給學生強烈的視覺衝擊。)

7、 現在的美國黑人境遇尚且如此,三十年前的情況我們可想而知。我們知道,對於黑人來講,實現夢想,爭取權利是一場鬥爭,那麼這種鬥爭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呢?

明確:作者在3——4段指出美國政府對黑人的欺騙的事實之後,5——8段提出了應該用什麼樣的方法鬥爭。下面每組一個段落,概括出作者認爲應該怎樣進行鬥爭。

8、 過程小結:正是因爲黑人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正是因爲黑人還沒獲得平等、自由等權利,所以馬丁路德金在這裏喊出了黑人的夢想(回到重點段)。那麼作者向我們交代當我們有了這個夢想之後,現實情況會有怎樣的變化呢?(實質上就是夢想的意義)請大家在下文中找出。

明確:(26——28)26——32段。

9、 文章結尾部分思路很清晰,是分兩個部分來寫的,26-28段側重於寫夢想的意義;29-32段側重於夢想的召喚。

下面請同學爲大家朗讀26-28段。(或者先自由誦讀一遍)

XXX同學的朗讀彷彿讓我們切身感受到了夢想實現後是何等的喜悅和幸福

10、 在文章的最後,作者用一聲聲的自由之聲熱烈的召喚人們爲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去努力奮鬥。請大家聲情並貌的朗誦這一部分。

11、 在馬丁路德金夢想的召喚下,黑人們通過不懈的鬥爭,使美國黑人的現狀有了較大的改變。在當今美國的黑人中,出現了一批取得巨大成就的成功人士。你能給大家介紹幾位嗎?

(幻燈片展示)這便是馬丁路德金夢想的不朽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12、 下面請大家聽一下馬丁路德金的聲音,感受一下他的激情。

就是這個聲音,鼓足了黑人鬥爭的勇氣,至今仍然激勵着無數的黑人爲自己真正的自由和平等而奮鬥。

13、這是我們學習的第一篇演講詞,請大家結合課文,總結一下演講詞有什麼特點。

明確:1、主旨鮮明,針對性強;2、思維邏輯性強;3、鼓動性與藝術性有機結合。

14、下面我們再回過頭來朗讀一下寫作者夢想的段落,讓我們的感受與馬丁路德金的激情再次融合。(機動處理)

15、結束語:

馬丁路德金早已離我們而去,但他鏗鏘豪邁的聲音還在我們耳邊迴響,他的夢想依然激勵着黑人在爭取民權的道路上更加毅然前行。一個人,不能沒有夢想;作爲一個元高人,我們更應該知道夢想的意義與價值。希望大家以夢想爲指引,以激情爲伴,在人生的道路上邁出堅實的每一步!

16、作業:

一、內容:水污染、空氣污染、垃圾成山、沙塵暴。

要求:以《我有一個夢想》爲題寫一段排比,表明自己對治理環境惡化的渴望。(幻燈片)

二、本文除了多處使用排比的手法外,還大量的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找出這些句子,並分析一下比喻的表達效果。

《我有一個夢想》優秀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瞭解本文的背景及主要內容;

2、在誦讀中體會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3、體會全文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語言特點,並學習運用到寫作中去,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1、結合語境,聯繫時代背景,揣摩重點語段和詞語的深層含義及強烈的感情色彩;

2、鑑賞課文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語言特點,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

學習全文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語言特點,並運用到寫作中去。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感悟體會重點句段,從而更好地理解全文;

2、共同鑑賞,討論交流,同時提供有關的圖片、文字拓寬學生視野,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在仿寫中進一步體會演講的要求。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前準備:

1、熟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要點,寫出每段大意;

2、查找有關馬丁路德金的生平資料及本次演講的背景;

3、以“我有一個夢想”爲題寫一篇作文(字數500左右)。

教學過程:

一、導入——兩千兩百多年前亞聖孟子曾經說過:“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意思是愛別人的人別人永遠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永遠尊敬他,而在此兩千年後的1963年在美國也有一個人高喊出“愛心是我們唯一的武器”,他就是人類良知的代表,黑人世界的明星——馬丁路德金。

請同學介紹馬丁路德金。(多媒體同時展示相關圖片)

二、基礎——我們今天學習《我有一個夢想》這篇演講稿,以紀念這位偉大的黑人民權運動領袖。課前大家已經預習過了,作爲一位黑人民權運動領袖和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馬丁路德金的夢想一定是與衆不同的,下面請一位同學講一下你對他的夢想的理解?

明確:

1、夢想是什麼:讓黑人享有政治平等權;擁有正義和自由;消除種族歧視和隔離;黑人和白人能和睦共處,親如兄弟。(概括:用非暴力手段爭取自由、民主、平等)

2、爲什麼要實現: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視和貧困的環境中,美國沒有實現百年前自由的諾言,今天討回權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如若不能實現,美國社會將出現動盪。

3、怎樣實現:採用非暴力手段,團結白人、長期堅持以徹底達到目的,堅決、毫不退縮、徹底。

三、賞讀——演講一定要煽情,一定要讓聽衆與自己產生共鳴,作爲一位黑人政治領袖,馬丁路德金的演講一定是充滿激情而又極富感召力的(多媒體播放一段馬丁路德金演講的原聲錄音),雖然他講的是英文,我們也聽不大清楚,但仍能受到他的激情的感染,請大家散讀一遍課文,討論一下,文中哪些地方最有感染力,爲什麼?應該怎樣朗讀?(多媒體顯示問題)

散讀、討論、交流、朗讀(個讀,小組齊讀,全班齊讀相結合)。

第2、3自然段——明確:是作者揭示黑人的現今生活的,同時又是演講的開始,因此讀時既要充滿激情,又要沉痛有力。本段中前邊有三個相連的“今天”,這三個“今天”在讀時既要一氣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語調都比前有所擡升;需要重讀的詞有“必須正視”“隔離”、“歧視”、“窮困”、“萎縮”、“自已”、“故土家園”。第三自然段,在讀時整體語調可略和緩一點,但重點詞語依然要注意,如:“每一個美國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福”、“權利”。

第5、7、8段——明確:經過3、4兩自然段的平緩之後,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擡升。爲了滿足這種情感的張揚,作者一口氣連用了四個排比句式“現在是……時候”,一方面這是情感發泄的需要,另一方面這種排山倒海的語勢也加強了內容的表達,極強地突出了爲自由平等而戰的重要性,至於7、8自然段,因其內容講的是鬥爭的策略,所以它的語調是平和的。是理智的,是語重心長的。

10到14自然段——明確:針對“熱心人”的質問,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挑釁,“你們什麼時候才能滿足?”(這裏邊有潛臺詞:貪得無厭;你們就不該提這樣的要求等等)。面對黑人的現狀,面對此公的質問,作者定會義憤填膺,怒不可遏,一串條件式(只要……就……)排比句,如出膛之彈,似噴井之油;如江海洶涌,似急風掃雲。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這一段正義逼人,豪氣沖天的誓言,無疑極大地鼓舞了人們的鬥志,表明了黑人鬥爭的決心,但同時又不失理智,這一點我們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縱,決不是無限制的。因爲作者在講述的過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順序的,即由生存到政治權利。好演講一定要煽情,但要把握好一個度。

第18段到第25段——明確:本段快要接近演講的尾聲,從內容上講是對末來的展望與描繪,和前邊一段相比,應舒緩一些。作者馳騁想像。放縱而又不失中心;舒緩而又富於感召,設喻精巧,令人嚮往;深情貫注,給人光明,無限的憧憬,美好的末來,無不在作者的演講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他想黑人之所想,說黑人之所說,但這還不夠,他想黑人之所未想,說黑人之未說,這正是他作爲黑人政治領袖的傑出之處,也是其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原因。

教師小結——這就是馬丁路德金,一個傑出的黑人政治領袖,他就是這樣一次次把演講推向高潮,也一次次恰到好處地調動着聽衆的情緒,他是用心在演講,他是用生命在呼喚。

四、拓展——從他的演講中,我們感受到他的深情,他的憧憬,其實作爲學生,我相信每一位同學也都有自己的夢想,課前我請大家也以“我有一個夢想”爲題寫過一篇作文,下面請幾位同學也以演講的形式來跟大家分享他的夢想。

五、課後作業——請每位同學把自己寫的《我有一個夢想》修改成演講稿,整理在隨筆本上。

六、教案說明——對於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想就以下四個方面來進行說明:

1、從對教材的理解方面

本篇課文是我們語文教材第四單元第三篇自讀課文,是一篇演說詞。旨在培養學生能進行自主鑑賞,善於思考,敢於和善於表達自己真實想法的能力。我們的學生作爲跨世紀的一代青年,要擔負起開創未來,繁榮祖國的重任,這一點是他們所應具備的。所以這篇文章在本冊教材中的地位是非常獨特的,我們有責任把它上好。

2、從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方面

在本堂課中,我採用指導————活動的教學模式。現在我們老師絕不能再用“滿堂灌”的課堂教學方法了。教師應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生纔是課堂的主體,教學進程也應以學生的活動爲主線。所以在這節課中,我始終貫穿一切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理念,充分、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指導作用。在課前讓學生自主查閱有關資料和預習質疑,在課上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並組織小組討論,進行全班交流,讓學生充分展現他們的個性和思維,給學生以充分的發揮空間,讓他們暢所欲言,使他們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3、從以學生髮展爲本的設想與做法方面

二期課改告訴我們,我們教師不僅要以學生爲主體,更要以學生的發展爲本。語文作爲一門學科,自然有它的工具性的特點,讓學生了解一些語文方面的知識與技能是必須的,但我認爲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不應該僅僅是這些基礎知識與技能,我們還應該讓學生通過學習這篇文章,領悟點什麼,對於他們的學習甚至生活上還有哪些實際的好處,這是我們老師應該要教育與培養的。就這篇文章而言,我覺得是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情感體驗的絕佳途徑,現代的學生,特別是寄宿制高中的學生,相對封閉的生活學習方式已使他們身心俱疲,本文涌動的激情正是喚起他們蓬勃生機的很好媒介。

4、從教學目標方面

教給學生知識固然重要,但教會他們如何學習、如何真正的生活、思索則同樣可貴。所以在課上我讓學生通過反覆誦讀領會作者傾注在所述夢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實現夢想的堅定新念,在誦讀中體會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體會全文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語言特點,並學習運用到寫作中去,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學得有針對性,有實用性。

七、教學反思——這堂課的亮點在於後兩部分的賞讀和拓展,可以充分的體現二期課改自主、合作、體驗、發展的理念,但課前若沒有充分的準備,是不會達到這樣的效果的,於是我想,是不是每節課都能有這樣充分的準備呢當然不能,可是怎樣才能解決時間緊,課文多,學生自由支配時間少的矛盾,這隻有靠我們不斷地總結,不斷的努力。

《我有一個夢想》優秀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馬丁路德金的夢想和主張;體會演講稿中比喻、排比、反覆等修辭手法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反覆誦讀中體會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體會全文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語言特點,並學習運用到寫作中去,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悟馬丁路德金的崇高獻身精神,教育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爲崇高而偉大的事業奮鬥。

教學重點

1、體悟馬丁路德金崇高的獻身精神。

2、體會比喻、排比、反覆等修辭手法的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馬丁路德金崇高使命以及獻身精神所產生的時代背景。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1963年8月28日,25萬名美國黑人羣衆聚集在華盛頓,舉行了和平示威集會,爭取應該屬於他們的自由、民主權利。在這次集會上,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發表了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這篇演講詞,一起來感受這位黑人民權運動領袖演講中震撼人心的力量。

二、明確學習目標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提示:這是一篇慷慨激昂的演講詞,在朗讀的時候一定要讀出感情和氣勢。教師給學生範讀第二段。然後學生自己讀,並且思考以下問題:

1、馬丁路德金的夢想是什麼?在課文中找出相關段落讀一讀,然後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他的夢想。

2、馬丁路德金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夢想?

3、馬丁路德金主張怎樣去實現夢想

四、精讀課文、品味賞析。

問題導入:這是一篇富有文采,熱情洋溢的演講,極富感染力和號召力,請從課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一段或幾段,大聲地朗讀,並且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出示朗讀要求:感情充沛,掌握好情感表達的輕重緩急)

教師根據學生的理由總結出演講稿語言方面的特點:

五、質疑探究。

“學貴有疑”,同學們在學習本文的'過程中是否還存在疑問,是否有新的發現。請大膽說出來,讓大家一起來探討。(預設:馬丁路德金爲什麼能夠獲得諾貝爾獎?或者他有哪些精神品質?)

六、拓展訓練。

請同學們以“我有一個夢想”爲題,寫一段簡短的演講詞,表明你對未來的展望。(至少用一種修辭手法)

七、小結。

1、師生配樂朗誦詩人國風的詩歌《我有一個夢想》:

我有一個夢想

那一天世界不再動盪沒有戰爭、貧困和饑荒幸福的生活充滿陽光和平的鮮花到處開放我有一個夢想

那一天人類不再憂傷沒有恐懼、歧視和眼淚歡樂的歌聲響徹四方自由的鳥兒展翅飛翔我有一個夢想

那一天大地不再淒涼沒有破壞、掠奪和污染秀美的江河一片蔚藍我有一個夢想

那一天將化爲美好的希望讓我們攜起手來,迎接這一天的來臨用我們的愛實現夢想

2、結束語:同學們,我們今天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通過無數人的血與淚熔鑄而成的。請讓我們珍惜時光,珍重生活,努力拼搏,爲心中的夢想而奮鬥吧!也讓我們一起祈禱:願全人類美夢成真!

八、作業。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請以〈〈我的夢想爲題〉〉寫一篇作文。

板書設計:

我有一個夢想

馬丁路德金

夢想:平等、自由、正義、友愛

熱愛和平

原因:沒有兌現承諾

崇高的理想

主張:非暴力

有恆心

有信心

堅定的信念

多用修辭:排比、比喻

增強氣勢、感染力

多用整句多用整句

《我有一個夢想》優秀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從比喻、排比等角度體會這篇演講辭的特點。

2、學會從長文章中提取整合有效信息。

3、感受馬丁路德金追求自由平等的情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深情導入

從16世紀起,歐洲白人就把非洲黑人擄掠到美洲爲奴。黑人作爲商品來買賣一向延續到19世紀,1861年《解放黑奴宣言》的頒佈,讓黑人在法律上獲得了自由。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呢

種族歧視、壓迫現象仍然十分嚴重。美國黑人仍然是下等公民,生活貧困,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能進入各級各類高層機構,不能參加投票和選舉,不能像白人一樣享有人格自由和活動自由。

南部一名黑人婦女拒絕讓座給白人而被捕的事件,激起了持續的抗議行動。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美國黑人展開爭取民權的運動。當時在教會當傳道士的馬丁路德金(MartinLutherKing),也投入其中,併成爲了民權運動的領袖。1963年8月28日,在華盛頓特區一次25萬人的集會上,他發表了這次舉世聞名的演講。

目的:配樂配圖,教師深情朗誦,營造氣氛。

二、整體感知

1、板書課題、作者:

我有一個夢想

馬丁路德金

2、理清文章結構思路

師:看到這個題目你猜想一下此文會寫些什麼資料

生答

師:請同學們快速默看課文,看後比較下文章的資料與你所猜想的是否一致

3、師生小結:

(1)、爲什麼有這個夢想1——6

(2)、怎樣實現這個夢想7——16

(3)、這個夢想是什麼17——25

(4)、期望這個夢想早日到來。26——32

目的:培養學生閱讀長文章時,快速提取有效信息的本事。

三、深研文本

1、爲什麼有這個夢想

1-6自然段

一百年前,政府許下“解放黑奴”的宣言,給黑奴帶來了期望。

一百年後,政府沒有兌現諾言,“宣言”成爲“空頭支票”,黑人依然沒有自由和平等。

如果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權利,國家就得不到穩定。

2、該怎樣實現這個夢想

(1)7—16自然段非暴力鬥爭方式

理解“非暴力鬥爭方式”是本課的難點。首先引導學生抓“精神力量戰勝物質力量”。再經過設喻,如:同學不細心把你墨水瓶打翻,你衣服被弄髒了,你如何處理這件事。學生可能有多種答案,可從中選擇最好的。假如從內心原諒了他的無心之過,而不是和他拳腳相加,那麼這就是“精神戰勝物質力量”了。

(2)哪些語句反映了這種鬥爭方式

學生先自我找,找不到教師再提醒,如果找到了,教師就小結一下,找提示性詞語。

“不要、不能、必須、要、只要”的句子

師小結:和平、團結、徹底、永遠向前!

3、這個夢想是什麼

17-25自然段

(1)學生從原文中初步歸納

人人平等

擁有自由正義

消除種族歧視和隔離

黑人白人情同手足

(2)馬丁路德金的“夢想”是

師引導學生在先前歸納的基礎上再次提煉,分類專業術語歸納。

政治上:

期望美國的有色人種能享有和白人一樣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有同等的地位和公民權。

文化上:

期望得到尊重和理解,有受教育的權利和自由。

經濟上:

期望有和白人一樣的就業和發展的機會。

要求政府,從政治、經濟、文化上給予黑人真正的自由與平等權利。

4、期望平等自由早一天到來。

師:對於這樣的夢想,馬丁路德金抱着什麼樣的態度

選讀句子。

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把這個國家刺耳的爭吵聲,

改變成爲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優美交響曲。

……

目的:培養學生靜心閱讀的習慣、關注細節的意識和歸納概括本事。

四、探究演講激動人心的力量

播放馬丁路德金演講的剪輯視頻(30秒)

讓學生自我從文中找句子,自我讀,自我領會。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點撥。如情感上、語言表達上。

如果學生談得不足,教師再用備用方案。

1、出示一組句子讓學生比較。

(1)美國沒有履行這項神聖的義務,只是給黑人開了一張空頭支票,支票上蓋上“資金不足”的戳子後被退了回來。

(2)一百年前,林肯總統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但它至今還沒有得到實現。

生動比喻——深深抓住聽衆的心

2、選句子抽學生演講。

如果美國忽視時間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決心,那麼,這對美國來說,將是致命傷。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來,黑人義憤填膺的酷暑就不會過去。……正義的光明的一天不到來,叛亂的旋風就將繼續動搖這個國家的基礎。

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難以形容的野蠻迫害,我們就絕不會滿足。

……

不!我們此刻並不滿足,我們將來也不滿足,除非正義和公正猶如江海之波濤,洶涌澎湃,滾滾而來。

《我有一個夢想》優秀教學設計 9

一、主題

《我有一個夢想》是高中語文(必修2)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政治演講詞,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要求自由、民主、種族平等的夢想。文章情文並茂、語言流暢,那飽滿的活力經過形象化的語言表現出來,深深地感染着聽衆,引起人們的共鳴,學習本文有助於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二、背景

本文是一篇演講詞,情文並茂、語言豐富生動、富有鼓動性。所以在教學時我以誦讀爲主,經過誦讀讓學生體會作者文句中蘊含的感情,領會演講的魅力及排比句式在演講中的獨特效果。然後在誦讀的基礎上設計探究性問題,以深入理解作品,培養學生的理解和探究能力。最終完成仿寫的練習,巧妙地把學生引到寫作上,體現新課標中“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

三、過程描述

1、學習導入

投影:種族歧視的一些圖片;世界各國存在武裝衝突、戰爭的圖片。

導入:的確,在有些國家和地區的人們仍然生活在動盪不安的社會中,即使在富裕的美國也有一部分人──黑人在生活條件極差的環境裏生活,那裏的人們期待着真正和平、民主、自由到來的那一天!而這個期待早在40多年前就有人提出來了,這個人就是馬丁·路德·金。今日我們再次學習、深入理解他的演講詞──《我有一個夢想》。

2、研讀課文,突破重難點:

環節一:瞭解作者的夢想是什麼:

⑴學生跳讀課文,找出文中涉及作者夢想資料的段落。明確後,全班齊讀。

⑵請學生概括這六個夢想的資料。

⑶課題是“我有一個夢想”,可剛纔大家讀的句子中,共有六個“我夢想”,是不是作者有六個夢想?我們應如何理解作者連寫六次“我夢想”?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提示:這六個句子不但外在形式整齊、極具氣勢,並且內在邏輯嚴密。僅有在政治上確立了自我的地位,人人平等,才能擁有討論自由和正義的權利;僅有在偌大的社會中推行自由和正義的思想,才能從思想上消除歧視,僅有消除歧視,才能真正出現黑人和白人和睦相處的局面。運用了反覆的修辭手法,同時也是一組排比句,作用在於加強語勢。在朗讀的時候要注意如何去把這種語氣表現出來。

⑷這幾段除了排比、反覆的修辭外,還有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提示:比喻。(比喻的表達特點就是生動形象。讀者藉助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似點,能夠深刻體會演講者表達的意義。)

⑸課文中的29~31段強調的是讓自由之聲從美國的各個州響起來,爲什麼不用“讓自由之聲從美國的各個州響起來”一句話來概括,而是一一列舉了各個州?這有什麼作用?

提示:反覆、強調,加強語氣。進一步把作者渴望平等、民主、自由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⑹根據以上理解、分析,你認爲18至25段這樣的排比段應怎樣讀出氣勢?提示:本段從資料上講是對未來的展望與描繪,語氣應舒緩一些。作者馳騁想象,給人光明,無限的憧憬,完美的未來,無不在作者的演講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請一生再讀)

環節二:探究作者夢想的原因

⑴爲什麼作者會有如此渴望自由、民主、平等的夢想?

相關:文中2──4段體現。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在種族隔離的鐐銬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下,生活倍受壓榨。美國沒有實踐她的諾言,只是開了一張空頭支票。

⑵比較閱讀,刪掉第2段中的“一百年後的今日”表達效果有何不一樣。(屏顯)

一部分生讀:“然而一百年後的今日,我們必須正視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這一悲慘的事實,在種族隔離的鐐銬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下,黑人的生活備受壓榨,仍然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一個窮困的孤島上,仍然萎縮在美國社會的角落裏,並且,意識到自我是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今日我們在那裏集會,就是要把這種駭人聽聞的情景公諸於衆。”

另一部分生讀:“然而一百年後的今日,我們必須正視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這一悲慘的事實,一百年後的今日,在種族隔離的鐐銬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下,黑人的生活備受壓榨。一百年後的今日,黑人仍然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一個窮困的孤島上。一百年後的今日,黑人仍然萎縮在美國社會的角落裏,並且,意識到自我是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今日我們在那裏集會,就是要把這種駭人聽聞的情景公諸於衆。”

提示:去掉後面三個“一百年後的今日”,主要資料不變,但語氣顯然不如原文更有氣勢。作者爲什麼強調一百年後的今日說明黑人遭受壓榨的時間之長,增強了文字的感染力。這三個“今日”在讀時既要一氣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語調都比前有所擡升;需要重讀的詞有“必須正視”“隔離”“歧視”“窮困”“萎縮”“自我”“故土家園”。

(讓學生再次體會排比句式的作用:1、語言有氣勢。2、感情充沛。3、使聽衆受到鼓舞。)

⑶教師範讀。

⑷全班再次齊讀第二段。

環節三:作者如何實現自我的夢想

⑴作者認爲應採取什麼方式手段和態度才能實現這一夢想?

提示:鬥爭方式:非暴力;團結白人。

鬥爭態度:堅決徹底;毫不妥協。

⑵黑人“什麼時候纔會滿足?”你認爲應怎樣去讀這幾段?(提示:從重音、停頓、抑揚去回答)

教師提示:10~14自然段能夠說是一段答言。針對“熱心人”的質問,甚至能夠說是一種挑釁,“你們什麼時候才能滿足?”(那裏邊有潛臺詞:貪得無厭;你們就不該提這樣的要求等等)。應對黑人的現狀,應對此公的質問,作者定會義憤填膺,怒不可遏,一串條件式(只要……就……)排比句,如出膛之彈,似噴井之油;如江海洶涌,似急風掃雲。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人身受到攻擊,我們不滿意;生活範圍受限,我們不滿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們不滿意。但我們決不貪得無厭──正義與公正,猶如江海之波濤,洶涌澎湃,滾滾而來,就是我們鬥爭勝利之日。”

⑶請一生讀。其他人評議:

小結:本文情感充沛,詞句優美,設喻巧妙,感召力強。作者以回顧歷史開端,以揭示黑人現實生活爲主要資料,以展望完美的未來而結束。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邏輯性。整個演講詞,經過排比、反覆、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不僅僅體現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遠的追求與不屈的精神。

3、自選語段,嘗試演講:

馬丁·路德·金在演講時,現場聽衆激動萬分,掌聲如雷,連綿不斷。請同學們找出打動自我的語段,嘗試進行現場演講。

4、拓展訓練:

出示四幅畫面:水污染、空氣污染、垃圾成山、沙塵暴。

讓學生以“我有一個夢想”爲題當堂寫一段排比句,證明自我對治理環境的渴望。並有感情地讀出來,在全班交流。

四、教例評價及反思

1、優化教材:

此案例大膽地打亂了課文的結構思路,抓住“作者的夢想是什麼”這個核心問題,以它爲切入點,然後從“探究作者夢想的原因”“作者如何實現自我的夢想”這兩個問題展開。既能突出重點,又脈落分明。

2、主角轉換:

根據課文資料和單元要求,教學中我力求把讀放首位,經過自讀、評讀、合作讀、個人展示讀等方式,使學生喜歡讀書,並把課文從讀流利,到有感情。在讀中落實重點詞句,感悟課文資料,領悟文中蘊涵的深刻道理,還學生真正“讀者”的地位。從誦讀中理解作者對平等、自由、和平的渴望,避免了繁瑣的分析,提高了教學效益。

3、讀寫聯袂:

經過學習本文的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以“我有一個夢想”爲題當堂寫一段排比句,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閱讀爲寫供給了範本,寫作加深了閱讀的體驗。

“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儘管我十分投入地走進課堂,但回過頭來細細反思課堂,還是存在許多不足與紕漏:對學生實際估計不足、無法牢牢抓住學生、教學機智仍然欠缺。這些也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的強弱、教師語文素養的高低、專業知識的紮實與否都是能否上好一堂課的關鍵。

《我有一個夢想》優秀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把握本文的情感,藉助朗讀體會本文是如何做到以情動人、以理感人的。

②揣摩重點語段的含義及感情色彩。

2、過程與方法:朗讀、討論、歸納

3、情感與價值觀

①體會作者傾注在所述夢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實現夢想的堅定信念;

②體悟馬丁·路德·金的崇高獻身精神。

教學重點:揣摩語段,體會演講詞的特點。

教學難點:背景的認識,非暴力主張的認識

一、導語設計 :

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面孔,總有一些聲音,當歷史過往的時候,給我們留下感動的痕跡。

或許,他沒有偉岸的身軀,有的,只是瘦削的臉龐和堅定的目光,但是,卻能將自由的希望注入絕望者的心裏;(林肯)

或許,她沒有美麗動人的容顏,有的,只是佈滿皺紋的滄桑,但是卻能用最無私的愛向人們詮釋什麼是天使的模樣。(特雷莎修女)

或許,他沒有什麼豪言壯語,有的只是發自心底的細若遊絲的心聲,但是,卻能告訴大傢什麼才叫做靜水深流。(聖雄甘地)

這些人,能用他們正義的聲音,一次次地震撼着我們的心靈。《我有一個夢想》是馬丁·路德·金髮自心底的呼喚,被稱爲是20世紀最爲驚心動魄的聲音。讓我們通過視頻片斷感受一下。(播放演講視頻,並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感受文章的情感。

教師:聽了之後感覺怎麼樣?(慷慨激昂)這篇演講稿之所以感人,是因爲它飽含激情,富有感染力。所以這節課,我們先拋開作爲演講稿的其他特點,我們單就從“情感”作爲切入點(點擊課件)來品讀一下這篇文章,去了解馬丁·路德·金飽含了什麼樣的情感,而我們又能激發起什麼樣的共鳴。(板書:品味情感)

三、引導學生品讀1——16節

(引導學生看課題:關鍵詞是什麼?)——夢想

教師:全文直接描述夢想的段落在哪裏?從第幾節到第幾節?(17到文末)

通過預習和聽剛纔的演講視頻,你覺得他的夢想是什麼?(提問一學生)(緊扣“人人生而平等”)老師也注意到了這麼一句話:人人生而平等。這不是寫到了美國法律裏嗎?“不言而喻: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爲什麼作者還說這是他所追求的夢想?(這個人人裏面有黑人嗎?)法律上有(點擊課件),但現實中並沒有!那個語段告訴了我們?(引導學生品讀第二段)

教師:(先讓一名學生朗讀:根據你的理解來朗讀)你覺得這一段流露出作者什麼樣的感情?想和同學們交流一個問題:馬丁·路德·金認爲美國是黑人的家嗎?(故土家園)可同是一家人,黑人得到的是什麼待遇?有那些詞語可以體現出人人生而不平等?(鐐銬:什麼樣的人需要鐐銬?蜷縮:我們不是人嗎?堂堂七尺男兒竟然要像蟲子一樣蜷縮,體現出黑人的地位是如此的卑微。)(人人生而平等嗎?看到我們的黑人兄弟受到這樣的迫害,馬丁·路德·金會有什麼樣的心情?(板書:痛苦)教師:這一節的確體現出當時黑人沒有安全感,沒有歸屬感的悲慘現狀。我們來補充介紹一下當時黑人的生活場景。〈課件〉

從十八世紀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生長在美國的黑人,一直忍受着非人的煎熬。介紹白人學生抗議(同一片藍天下,卻不能享受同等的教育權利,人人生而平等嗎?);在有些州,警察打人是合理的,甚至還能獎勵一星期的公休時間。(人人生而平等嗎?)介紹黑人不能在白人開的餐館就餐,許多公共場所掛着“僅供白人使用”的牌子)上海租界地: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屈辱)。 所以馬丁·路德·金說自己是故土家園的流亡者。家都不像家了,能不痛苦嗎?

我們再來看一下1、2節,除了比喻,還有排比(作用),作者爲什麼反覆強調“一百年後的.今天”中的這個一百年後?——除了與歷史作爲呼應,還有在情感上體現出對什麼的渴望?——對自由急切的渴望(板書:急切)讓該生再讀該段,提醒注意關鍵詞要讀出重音,表達痛苦感情,排比句要讀出強調的語氣,表達對自由急切的渴望之情。讀出感情。(我們不是馬丁·路德·金,無法複製出他當時演講的激情和氣勢,但是隻要我們用心去品讀,敢讀、想讀,一定也可以產生情感共鳴。積極參與就是收穫。)

四、 生品讀10——14(作者善於運用排比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大家看看接下來還有那些段落?)

教師:從這些語句中我們感受到作者的什麼感情?(憤怒)。“我們之所以絕不會滿足,是因爲我們的什麼權利受到侵犯?生存權—居住權—政治權我們只需要基本權利得以保障,可竟然遭受質問:你們什麼時候才能滿足?言下之意:你們黑人怎麼這麼貪得無厭?聽到這樣的話怎麼會不憤怒呢?(板書:憤怒)

教師:這幾段是對什麼權利的要求?生存權—居住權—政治權(遞進,所以這幾段在感情上應漸次加強,而不該平分秋色。讀出遞進的層次。讓學生找出表現憤怒的詞語:我們就絕不會滿足,給一分鐘時間品讀後在合作朗讀。(朗讀形式:師讀第9段,一生(不需要站)領讀,全班齊讀“我們就絕不會滿足,14段齊讀)(過渡:或許膚色是有國界的,但是我們的同情心和正義感是可以超越國界的。謝謝大家用充滿激情的朗讀,讓老師感受到了這份情感共鳴。)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