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威尼斯商人》教學案例「精品」

本文已影響 1.62W人 

  【設計意圖】

《威尼斯商人》教學案例「精品」

《威尼斯商人》作爲文學藝術長廊中的經典作品,塑造了典型環境下的典型人物,不僅夏洛克這個形象豐滿逼真,安東尼奧、鮑西婭等形象也同樣立體可感。莎士比亞筆下的商人形象具有豐富性和歧義性,每個人都是一個整體,一個小宇宙,一個完滿的有生氣的人。布克哈特有句名言:文藝復興,是在發現世界、發現人。因此,任何臉譜化的解讀都是有損於這部經典作品的教學價值的。我們只有從“人性”的視角去細讀文本,咀嚼語言,引導學生從“圓形人物”的多樣性特徵分析劇中人物,從人性、人道、人情、人理的角度認識一個真實的“夏洛克”,才能踏上戲劇的審美之旅。

 【教學目標

1.理清在戲劇衝突中情節發展的過程,認識劇中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的豐富性和典型性。

2.認識“誇張”“對比”“懸念”“突轉”等戲劇技巧,品味詩劇豐富生動的個性化的人物語言。

3.感受莎士比亞的人文理想,體會人道主義的悲憫情懷,豐富審美體驗,深化人生思考。

  【課前預習】

1.初讀文本,瞭解劇中角色和主要情節,用簡要的語言概述劇情。

2.細讀文本,把握矛盾衝突,品味戲劇語言,初步認識夏洛克、安東尼奧、鮑西婭的個性特點,在文本中圈點批註。

3.把閱讀劇本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和疑問記下來,準備交流。

  【教學過程】

  一、導入談話:認識莎士比亞——人性的“蒸汽挖掘機手”

在西方,每家都必備兩部書:一部是《聖經》,另一部是《莎士比亞全集》。耶穌是宗教的神,莎士比亞是藝術的神。馬克思稱莎翁爲“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同時代的本·瓊生稱譽他是“時代的靈魂”,說他“不屬於一個時代,而屬於所有的世紀”。美國學者房龍把莎士比亞比作“蒸汽挖掘機手”,他挖掘的對象不是大地,而是人類。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他的名作——《威尼斯商人》。

  二、把握劇情:分析矛盾衝突,初步認識人物形象

1.概括課文中的戲劇衝突及主要情節、主要人物

主要情節:前半部分——夏洛克執意報復,一定要按約處罰(前半場是夏洛克的戲);後半部分——鮑西婭智挫夏洛克,最後取得勝利(後半場是鮑西婭的戲)。

戲劇衝突:圍繞要不要“按約處罰”展開,寫得波瀾起伏,扣人心絃。

主要人物:安東尼奧、鮑西婭、夏洛克。

2.閱讀課文,說說鮑西婭在法庭上是如何一步步制服夏洛克的?劇情這樣展開比一次性和盤托出有什麼好處?(思考後小組討論)

明確:鮑西婭利用了夏洛克要嚴格執行契約這一要求,採用了欲擒故縱、先退後進的策略,一步步終於將夏洛克引進她設計的陷阱,給夏洛克以致命的打擊。這樣的安排使情節充滿強烈的戲劇色彩,表現了鮑西婭的果敢、沉着、博學和聰慧,人物個性展示更加豐富,人文主義主題得到進一步表現。

小結:莎士比亞的人文主義理想並非正義戰勝邪惡的是非之爭,他充分肯定人的尊嚴、價值、力量和智慧,認爲人是上帝的“傑作”,是造物中“完善的典型”。

 三、人物形象探究:夏洛克,是一個受害者,還是一個殘忍貪婪的吝嗇鬼?

1.探究問題。夏洛克僅僅是一個吝嗇鬼嗎?也有人說他是一個受害者,是捍衛猶太人尊嚴的“戰士”。請研讀劇本說說你的看法。

2.自主探究研讀。把兩欄標題記下:“夏洛克是一個受害者”“夏洛克是一個殘忍貪婪的吝嗇鬼”。在每個標題下至少列出五點依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3.合作交流。一組準備夏洛克是吝嗇鬼的相關信息(將劇本中的相關情節列表);另一組準備爲夏洛克辯護的信息(列出劇本中的相關臺詞)。小組發言辯論,教者補充節選劇本前面的相關臺詞:

夏洛克:安東尼奧先生,好多次您在交易所裏罵我,說我盤剝取利,我總是忍氣吞聲,聳聳肩膀,沒有跟您爭辯,因爲忍受迫害本來就是本民族的特色。您罵我異教徒,殺人的狗。把唾沫吐在我的猶太長袍上,只因爲我用自己的錢博取了幾個利息。

夏洛克:他曾經羞辱過我,奪去我幾十萬塊錢的生意,譏笑我的虧蝕,挖苦我的盈餘,污衊我的民族,破壞我的買賣,離間我的朋友,煽動我的仇敵。他有什麼理由嗎?只因爲我是一個猶太人。難道猶太人沒長眼睛嗎?難道猶太人沒有五官四肢,沒有知覺,沒有感情,沒有血氣嗎?……你們要是用毒藥謀害我們,我們不是也會死嗎?要是你們欺侮了我們,我們難道不會復仇嗎?

探究課文中不同的人對夏洛克的稱呼,說說你的看法。

公爵:一個心如鐵石的對手,一個不懂得憐憫、沒有一絲慈悲心的不近人情的惡漢。

公爵:來人,傳那猶太人到庭。

巴薩尼奧:你這冷酷無情的傢伙。

葛萊西安諾:萬惡不赦的狗;你的前生一定是一頭豺狼。

明確:我們不妨先除去夏洛克“吝嗇鬼”的商標,看看一個真實的夏洛克——

作爲高利貸者的夏洛克。他的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積累財富,他富有而又吝嗇,作爲高利貸者他貪婪、奸詐、狠毒,唯利是圖。

作爲猶太人的夏洛克。劇中稱呼夏洛克時,大都用“猶太人”稱呼,夏洛克即代表了一個猶太民族,一個基督徒認爲的低劣的民族。人們稱呼夏洛克是“冷酷無情的傢伙”“萬惡不赦的狗”“豺狼”“惡狗”“惡魔”……夏洛克既痛恨又無奈,既氣憤又可憐,既惱怒又悲傷。夏洛克可以說是一個捍衛猶太人尊嚴的“孤獨的鬥士”,他的作爲令人敬佩!

作爲人父的夏洛克。他熱愛自己唯一的親人——女兒傑西卡,他不願女兒多接觸外界,多接觸基督徒,只因爲他們是猶太人。

小結:法國作家雨果曾經說道:夏洛克與任何一個高利貸者不同。從高利貸者總體中提取出完整的一個來,他就是夏洛克,他是整個希伯來教和整個猶太人,他的偉大在於他表現了一個處於壓迫狀態下的民族。所以說,夏洛克既是一個殘忍貪財的高利貸者,又是一個被侮辱被損害的形象。夏洛克這個形象塑造得如此成功,是因爲莎士比亞始終用一顆關懷博愛的心去觀察着這個人間,以一種悲憫的情懷關心着每一個人。即使是夏洛克這樣的一個所謂“惡人”,也有“善”的因子,也有人的尊嚴,他用平等、自由、公正的眼光去看待世間萬物。

 四、感受詩劇魅力:品味詩劇語言,歸納詩劇技巧

(一)誦讀表演,感受語言魅力

1.提示。莎士比亞是語言大師。歌德曾說,莎士比亞用生動的語言來使人感動。莎士比亞的戲劇語言是絢麗多彩和質樸自然的巧妙結合,既有濃郁的詩意又有如話般的流暢的特點,詞彙之豐富在世界古典作家中也是罕見的。讓我們來領略一下他的語言魅力吧。

2.活動。全班學生自由組合,選自己喜歡的段落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在朗讀中品味人物語言的特點,並充分體會人物性格。(讀後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評價)

明確:一是語言的詼諧生動、高度個性化。如巴薩尼奧與夏洛克的對白詼諧幽默。二是貼切而又新穎的比喻。如安東尼奧連續用大海的怒濤無法減低威力,豺狼害得母羊爲失去羔羊而哀啼,以及松柏受到天風的吹拂不能不發出聲音等比喻,來強調夏洛克的殘忍之無法改變。

3.經典臺詞研讀。

夏洛克:我又不幹錯事,怕什麼刑罰?……請快些回答我,我可不可以拿到這一磅肉?

(夏洛克在上場之後,能言善辯,或用邏輯推理而無懈可擊,或用反問加強語氣,或用冷嘲熱諷迫使對方無言以對,或用生動的比喻增強語言的表現力,詞鋒逼人。)

鮑西婭:慈悲不是出於勉強,它像甘霖一樣從天上降下塵世;它不但給幸福於受施的人,也同樣給幸福於施與的人……只好把那商人宣判定罪了。

(鮑西婭勸說夏洛克,精闢、深刻、動情地闡述了她認爲做人應當慈悲爲懷的觀點,直接表達了莎士比亞的人文主義理想。)

教師總結:莎士比亞的語言是詩劇的語言,既個性化而又豐富多彩,生動形象,精練優美,富有詩意。

(二)分析戲劇技巧,加深人物形象認識

速讀課文,思考本文運用了哪些戲劇技巧,讀完後小組討論。明確:

誇張。如夏洛克提出割一磅肉的荒唐要求;鮑西婭對“割一磅肉”的法律解釋;鮑西婭與尼莉莎女扮男裝和他們丈夫同時出庭丈夫卻不明真相。

對比。公爵等人的“寬厚仁慈”與夏洛克“固執兇殘”;夏洛克開始的“囂張氣焰”與最後“哀憐絕望”;夏洛克對鮑西婭的讚美與葛萊西安諾對鮑西婭的讚美。

懸念。夏洛克拒絕一切條件,堅持履行“割一磅肉”的契約。

突轉。如鮑西婭抓住契約中的破綻制服夏洛克,使衝突朝有利於安東尼奧的方向發展。

(三)拓展延伸閱讀,豐富戲劇閱歷

總結: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戲劇家,無疑也是劃時代的戲劇家。他的喜劇中隱含着悲涼,在批判中對社會、人生都懷着一種悲憫情懷。莎士比亞的人文主義精神將永遠散發着人道的力量,閃耀着人性的光輝!讓我們與經典同行,共同走進莎士比亞的劇作王國,感受他的非凡的藝術魅力。

  五、佈置作業

課外閱讀《威尼斯商人》全劇。請自選內容,寫一篇有關本文的戲劇短論。角度要小,可以評論戲劇個性化的語言,也可以評論其中某個人物,還可以評析劇本所運用的戲劇技巧。

 簡評一

“守正”有時比“創新”更重要

《威尼斯商人》(節選)這一劇本無論是在人教版還是在蘇教版中,都被編入了九年級下冊。袁愛國老師的這個設計閃爍着特別的意義:首先,九年級面臨着中考,壓力可想而知,然而戲劇並不是中考考查的重點。從某種程度上說,戲劇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一直處於被輕視的狀態,有的教師甚至只讓學生自讀一下,便草草了事,不去問津了。袁老師的這番精心設計可謂力挽這種戲劇教學之“狂瀾”。其次,袁老師以“發現人”作爲該課設計的核心理念,讓學生認識到人的豐富性與複雜性,進而發現自我,認識自我,不僅有助於學生全面認識劇中的人物,而且對於學生的成長也有着重要的意義,可謂是一種更高層面的備考。

但白璧難免有瑕,筆者認爲,這種以“圓形人物”的角度來分析夏洛克的做法值得商榷。

首先,《威尼斯商人》作爲莎士比亞四大戲劇之一,本身具有很強的經典性,從語文課程論的角度看,應按照“定篇”類選文處理。而定篇類選文的課程內容,既不能簡單地等同於作品本身,也不能簡單地等同於個人對作品的理解,而應最終落實爲“理想的讀者”對該作品“權威的解釋”。換句話說,學生要學習的內容都是相對外在於他們而被人事先確定了的,學生的主要任務,是按照權威者的指示,進入這些詩文,對那些已被闡釋過的作品加以欣賞與內化。而我們知道夏洛克的形象已經成爲世界文學畫廊中的典型形象,與《慳吝人》中的阿巴貢、《歐也妮·葛朗臺》中的葛朗臺、《死魂靈》中的潑留希金並稱爲世界文學“四大吝嗇鬼”。可以說,不管夏洛克具有多少重身份,不管他擔當着多少個社會角色,他最重要的身份與角色就是吝嗇鬼,這可以說是公認的結論,也是權威的解釋。

其次,從哲學的層面看,矛盾具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我們切不可用矛盾的次要方面遮擋主要方面。從《威尼斯商人》全劇來看,貫穿始終的是夏洛克作爲吝嗇鬼的一面,即貪婪、奸詐、狠毒、唯利是圖。他對安東尼奧的仇恨自然包含着猶太人對基督徒的仇恨,但更多的是,安東尼奧是擋住夏洛克財路的一個攔路虎,爲了自己的財路夏洛克必須要把他除掉。“作爲猶太人”和“作爲父親”出現的夏洛克展示的性格並非人物的“典型性格”,不足以塑造其“典型形象”。作者對這兩個面目出現的夏洛克並未使用過多筆墨。

再次,著名學者劉再覆在《性格組合論》一書中指出:“一般情況下,悲劇典型是圓形人物,喜劇典型是扁形人物,扁形人物當他是喜劇性人物時更能獲得成功。”①可見,圓形人物的創造是要符合一定的語境的,不是在所有語境下的圓形人物都高於扁形人物。而在喜劇的`語境下,從扁形人物的角度分析人物應該更爲恰當。

最後,因爲本課的課文是節選,因此,倘若從圓形人物的角度分析夏洛克的性格,就必須補充節選之外的相關臺詞。教師在備課時仍需做大量的工作,當然這不失爲一種對教材的創造性開發利用。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上看,這種“重起爐竈”的做法,實際上是對於語文教材這一經過精心選裁的課程資源的“浪費”。

綜上所述,筆者認爲,對於夏洛克的處理,“守正”應比“創新”更爲重要。而對於圓形人物分析的教學,我們可以從整個九年級甚至整個初中階段去選擇更爲適合的文學人物,比如於勒、孔乙己。

  簡評二

合作學習應注重實效性

袁愛國老師的《威尼斯商人》(節選)教學設計,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試圖用自己的教學實踐來糾正當前語文教學存在的流弊。

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體現了尊重和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有些小組活動形如“放羊”,沒有效果。有些老師認爲課堂不討論就沒有新課程理念。而討論的許多問題不是很簡單無需討論,就是太難討論不出結果。而袁老師在這個設計中很好地利用了合作這一形式,引導學生澄清了一些模糊的認識。

首先,袁老師的設計很好地體現了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係。合作學習是以自主學習爲前提的,自主學習是合作學習的基礎。我們看袁老師設計的探究問題:夏洛克僅僅是一個吝嗇鬼嗎?也有人說他是一個受害者,是捍衛猶太人尊嚴的“戰士”,請研讀劇本說說你的看法。自主探研讀:把兩欄標題記下:“夏洛克是一個受害者”,“夏洛克是一個殘忍貪婪的吝嗇鬼”。在每個標題下至少列出五點依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這幾個自主探究問題的設題就有明確的指向性,學生會順着老師的思路認真思考,雖然不會對夏洛克這一形象有明確的認識,但在頭腦中已有了初步的想法,即夏洛克是一個多面性的人,而不是貼了標籤的吝嗇鬼。在此基礎上安排了合作交流——“一組準備夏洛克是吝嗇鬼的相關信息,另一組準備爲夏洛克辯護的信息。小組發言辯論,教者補充節選劇本前面的相關臺詞”,這樣就水到渠成,可以把自主學習沒有搞清楚的問題討論清楚。

其次,問題的設計有實效性。袁老師設的討論題是緊扣教學目標“認識劇中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的豐富性和典型性”來設計的,對一個初中生來說理解上有一定難度,但又必須搞清楚,否則對學生的價值觀的形成會產生影響。這個問題學生明白一點但又理解不深,自己思考難以搞清,而藉助老師補充的有關材料加以討論可以解決,所以這個問題沒得很有意義。

總之,袁老師的教學設計很好地詮釋了課標的合作學習這一新的理念。

當然有些問題還是值得商榷的。袁老師設計的合作交流是採用辯論的形式,類似於國際大專辯論會。看起來是問題越辯越明,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參與的主體是初中學生,討論的目的應是讓學生正確認識夏洛克這個形象,而不是像國際大專辯論會一樣鍛鍊學生的思辨能力,因此,在形式上還是緊扣提出的問題,圍繞中心展開討論爲好。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