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魯教版九上《陌上桑》教案

本文已影響 1.2W人 

 教學目的

魯教版九上《陌上桑》教案

1.瞭解漢樂府詩的特點

2.學習本詩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手法。

3.學習本詩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4.理解主人公羅敷忠貞不二、機智勇敢的反抗精神。

 重點難點

1.重點

1)瞭解漢樂府詩的特點。

2)學習詩中用種種修辭手法來刻畫羅敷形象的寫法。

2.難點

1)本詩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手法。

2)本詩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查字典,讀準下面加點字的音。

隅(yu2 )敷(fu1)籠系(ji4)倭(wo1)墮(duo4)

髻(ji4)緗(xiang3)綺(qi3)襦(ru2)捋須(lv3)

髭(zi1) 著媜頭(zhuo2 qiao4) 踟躕(chi2 chu2)妹(shu1)

寧可(ning4)千餘騎(ji4)驪(li2)鬑鬑(lian2)

2,查字典,參照課文註釋,理解文意。

 二、導入

  1.樂府及《樂府詩集》簡介:

樂府是古代掌管音樂的機構,後人把這個機構所採集的詩歌都稱爲“樂府”。它既包括採自民間的詩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的詩歌。這些詩,一般都配樂歌唱。

《樂府詩集》是宋朝郭茂倩編輯的樂府總集。輯錄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謠,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它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多方面反映社會風貌。有描述徵人思鄉的痛苦,暴露戰爭罪惡的;有鞭撻封建婚姻制度,漚歌男女愛情的;有披露封建統治階級橫徵暴斂,敲骨吸髓欺壓百姓的。這些詩,都有較深的思想意義。在藝術創作上,樂府詩格律比較自由,雜言、五言、七言兼而有之,其餘有些是不用韻的。敘事性強。最突出的特點是剛健清新、質樸自然、文辭優美。

2.關於《陌上桑》

這是一首在東漢時期民間廣爲流傳的詩歌,詩中的故事帶有濃厚的傳說性。過去有人對詩裏的故事做過猜測,認爲:《陌上桑》講的是趙王的家令王仁妻子羅敷的事。羅敷出門採桑被趙王看見,趙王想把她霸佔爲妾,於是羅敷作《陌上桑L以表明自己的態度,制止了趙王的卑劣行爲。

還有人認爲《陌上桑》和“秋胡行’中的故事有關。秋胡的故事最早見於劉向的《烈女傳》這個故事是說:有一個叫秋胡的人,娶妻五日便出外做官,五年後纔回家。路上,見到一個漂亮的女子在採桑。下車對她說:“力田不如運豐年,力桑不如見國卿。便要娶她爲妻,女子不從。秋胡來到家裏,母親引他見其妻,正是路遇的採桑女。妻子見秋胡是個負心人,便含恨投河而死。

這兩則故事跟《陌上桑》有什麼關係,現已很難考證。今天我們讀這首詩,應當把它當作一篇文藝作品來看詩,欣賞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藝術性。欣賞女主人公羅敷美麗、聰明、勇敢、忠貞,蔑視權貴的形象。

  三、正課

1.朗讀課文,注意語音準確,節奏分明,讀出感情。

2.請學生翻譯第二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陌]方位、角落。

[好女] 美女。

[善]有的本子作“喜”。

[青絲] 青色的絲繩。[籠]裝桑葉的竹籃。[系]系物的繩子。

[籠鉤] 一種工具,採桑時用來鉤桑枝,行走時用來挑竹筐。

[倭墮髻] 種髮髻名。其髻像雲堆疊,歪在頭部的一側,是當時時

髦的髮式。

[明月珠]寶珠名。

[緗綺] 淺黃色有花紋的紡織品。

[孺] 短襖。

[行者]過路的人。

[下擔]放下擔子”[捋]撫摸。[髭鬚]鬍鬚。

[著(Zhuo2]戴。[帩頭]包頭的紗巾。

[但]只。[坐]因爲,由於。

3.請學生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使君]漢代對太守或刺史的稱呼。

[五馬]指使君所乘的五匹馬拉的車。漢朝太守出行用五匹馬拉

車。

[踟躕]徘徊,停滯不前的樣子。

[殊]美麗的女子。

[謝]這裏是“請問”的意思。

[寧可]願意。

4.請學生翻譯第3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一何]怎麼這樣。

[東方]指夫婿當官的地方。

[千餘騎]泛指跟隨夫婿的人。

[上頭]前列。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何用] 憑什麼。[識] 辨認。

[腦] 深黑色的馬。[駒] 兩歲的馬。這句說騎着白馬,後面跟着騎

着小黑馬的大官是我的丈夫。

[絡] 這裏指網狀物兜住。這句說馬頭上戴着金色的籠頭。

[鹿盧劍]劍把用絲絛纏繞起來,像鹿盧的樣子。

[千萬餘]成幹上萬(錢)

[府小吏]太守府中地位卑下的小官吏。

[朝大夫]朝廷中大夫的官職。

[侍中郎] 出入宮禁的親近官員。

[專城居] 一城之主,如太守在史一類的官。[專]獨佔。

[晰] 白。指皮膚潔白。

[羹]鬚髮疏薄的樣子。[頗] 略。

[盈盈]同下面的“冉冉”都是形容舉步輕緩,從容大方的樣子。

[殊] 出色,與衆不同。

5.請學生翻譯全文。

6.再次朗讀課文。

7.提問:作品是怎樣表現羅敷美貌的?

討論並歸納:

1)寫羅敷出場的環境美“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渲染,烘托了

羅敷之美。

2)寫羅敷採桑工具精美“青絲爲籠系,桔枝爲籠鉤”,陪襯產託了

羅敷之美。

3)寫羅敷服飾的華美“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爲下裙,紫

綺爲上襦。”借服飾描寫羅敷的外貌美。

4)寫衆人爲羅敷的容貌美所傾倒,藉助他人的反應,從側面寫出

羅敷的美。

8.提問:課文第2段寫什麼?

討論並歸納:寫使君被光豔照人的羅敷所吸引,打起了鬼主意,仗着權勢,想誘使羅敷跟他走。先寫使君權勢顯赫,坐着五馬大車,帶着隨從,威風凜凜地從南方而來,一見到美貌的羅敷就徘徊不前了。接着派出隨從去打聽,得知羅敷正值青春妙齡,更是想入非非,按捺不住荒淫之心,急忙親自走向前去對羅敷提出無理要求,要羅敷跟他一道回去。這段詩歌形象地表現了封建官僚使君這個好色之徒的醜態,揭露了他骯髒的靈魂。

9.提問:課文第3段寫羅敷面對使君,怎樣痛斥他的無理,表現羅敷的什麼性格?

討論並歸納:“羅敷前致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斥責、嘲諷使君的愚蠢,貪婪,表現了羅敷不慕權勢、不畏威逼的勇敢性格、高貴的品質

10.提問:羅敷如何誇耀自己的夫婿的?

討論並歸納:

1)誇耀夫婿官高位顯:“東方幹餘騎,夫婿居上頭。”

2)誇耀夫婿赫赫威勢:“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

3)誇耀夫婿雍容富貴:“青絲繫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餘。”

4)誇耀夫婿接連升遷,前程遠大:“十五府小吏……四十專城居。”

5)誇耀夫婿堂堂儀表:“爲人潔白晰,鬑鬑頗有須。”

6)誇耀夫婿風度翩翩:“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7)衆多官員盛讚夫婿:“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11.提問:羅敷盛誇自己夫婿的目的是什麼?

討論並歸納:無恥的使君依仗權勢戲誘羅敷,羅敷則針鋒相對,以

誇耀夫婿椰輸壓倒對方,使他自形慚愧。這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

身”的策略。

12.提問:羅敷運用這種策略表現了她什麼性格特徵?

討論並歸納:表現她機智勇敢,善於鬥爭。

13.提問:請概括本詩的中心思想。

討論並歸納:本詩敘述一個採桑女嚴詞拒絕使君戲誘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僚的醜惡,讚美女主人公忠貞、機智和反抗強暴的精子。

14.提問:本詩在寫作上有什麼特點?

討論並歸納:

1)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手法。羅敷熱愛勞動,對愛情忠貞不二,這是羅敷的美好性格,也是真實可信的現實主義的描寫。但描寫羅敷的美貌和對夫婿的盛誇則是理想化的誇張的,富有浪漫主義色彩。作者把現實主義的描寫和浪漫主義的誇張結合起來,使羅敷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從而突出了中心。

2)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詩中寫使君是用正面描寫,寫羅敷的美貌基本上用側面烘托的方法,這樣既豐滿了人物形象,又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達到很好的藝術效果。

 四、小結

《陌上桑》描寫的是一個使君調戲採桑女子而遭嚴辭拒絕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僚的醜惡,讚美了女主人公的堅貞、勇敢和機智。這首詩在藝術上也是很有特色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同時還善於從生活中攝取富有戲劇性的場面,人物性格通過矛盾衝突加以展示,筆法顯得格外經濟。通篇用五言,揮灑自如,語言樸實無華,文辭錯落有致;特別是採用了對話的形式,給人以親切、逼真的感覺。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五、作業

1.完成課外練習一、二題。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一、根據拼音寫漢字。

東南(yu2) 羅(fu4) 緗(qi3)

(lv3)髭鬚 上(ru2) (qiao4) 頭

立(chi2 chu2)驪(ju1)白(xi1)

二二、指出下面詩句朗讀停頓有誤的一項:()

A.羅敷/善/蠶桑,採桑/城南/隅。

B.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

C.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D,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

三、斷下列各句的正誤,對的打’‘/”,錯的打“X”。

1.漢樂府,指的是漢朝的樂府詩。漢樂府是漢朝詩苑中的奇葩,在

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都有較高的成就,對後世的詩歌創作影響很大。

()

2.“五馬立踟躕”一句,是爲了突出使君的馬多權勢大。()

3.“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於’寫的是使君感謝羅敷的回答,希

望羅敷跟他一起回家。()

4.羅敷盛誇自己夫婿是爲了讓使君自形慚愧,不敢放肆,表現羅敷

的機智慧敏和忠貞不二。()

四、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秦氏有好女()2.但坐觀羅敷()

3.問是誰家姝()4,何用識夫婿()

29.陌上桑

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一、隅 敷 綺 捋 襦 帩

踟躕 駒 晰 二B 三 1 / 2.X3.X4./

三1.美2.因爲3.美女4,憑

< #EndEditable >

29陌上桑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