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六年級下冊第19課《夾竹桃》教後反思

本文已影響 2.77W人 

  《夾竹桃》教後反思一

《夾竹桃》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散文。在具體教學環節中,我由夾竹桃插圖開始,由此導入課文的第二小節,我緊緊抓住課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讓學生體會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以最後一個自然段爲突破口,緊接着講讀第四自然段,這一自然段的教學,我強調雙重否定句的作用。順帶學習課文的第三自然段,體會到第三自然段所起的對比映襯作用,並適當地安排寫話練習。最後介紹作者,強調作者和夾竹桃一樣具有共同的優點:韌性。

六年級下冊第19課《夾竹桃》教後反思

在教學環節完成後,我覺得這節課有這樣一些問題:1、兩個雙重否定句我處理得並不好,沒有讓學生充分地朗讀、體會,而是急於讓他們用雙重否定詞來造句,結果學生說得並不理想,可見,學生對句子理解得並不深入。2、第四小節的朗讀還不到位,本來設計的穿插朗讀在上課時變成一般的朗讀,效果打了折扣。3、首尾呼應只是一帶而過,應講清楚《夾竹桃》的首尾呼應屬於什麼類型,並舉例進行鞏固。4、“託物言志”和“借物抒情”是不同概念,學生說了借物抒情,老師應進行糾正,讓學生明白作者是借夾竹桃表明自己的志向:要做一個有韌性品質的人,這篇文章不是借物抒情。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從這節課,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學習、挖掘教材的重要性,期待下次能更好。

  《夾竹桃》教後反思二

《夾竹桃》是著名作家季羨林寫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本課教學努力體現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力求通過“朗讀體會、揣摩比較、對比練筆”等一系列的語言實踐,感受文章語言之美,領悟作者表達之妙,努力實現從注重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向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轉身。在課堂中探索師生間的協商合作,以生爲本,注重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珍視學生的個性感悟和獨特體驗,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學會學習。透過這節課,簡要的談一談關於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幾點體會:

1、重視預習。預習對於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是特別重要的學習習慣,應該強化他們的語文自學能力。但是如果教師沒有明確的預習要求,學生往往滿足於讀讀課文,從而使預習流於形式,消耗了學生大量的課堂時間。並且由於學生沒有學習課文前的準備,學習興趣以及對課文的感悟深度都將大打折扣,造成了教學效率的低下。個人覺得高年級的預習,除了要求疏通課文,自學生字詞外,學生還應對課文內容作初步的感悟批註和提出疑問。當然,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預習必須有檢查、反饋、評價的環節,把預習工作落到實處。注重課前預習,不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樣也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策略之一。

2、重視寫字。在日常教學中,高年級寫字教學已不再放在教學的重要位置,寫字教學與評價被忽視,要求不嚴,學生寫字興趣不濃,造成習慣不夠好,寫字質量明顯下降。《語文課程標準》第三學段中明確指出:“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力求美觀。有一定的速度,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再次強調了小學高年級寫字教學的重要性。因此,堅持正確的寫字姿勢,書寫認真仔細,規範整潔,仍是高年級語文課堂常抓不懈的內容。

3、重視“語用”。即從原來以學習課文思想內容轉變爲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要求教師在教學時,綜合“讀懂”與“讀不懂”處,指導學生學習語言文字運用而取捨教學內容,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着力教“怎麼寫”,追求言意兼得。另外,語文教學中,“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教什麼”絕不是指課文內容,二是從課文中提取出來的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如:理解詞意的方法,品詞析句的能力,修辭手法、特殊句式的學習運用,領悟寫作方法等等。《夾竹桃》一課的教學設計就是基於以上的理念。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縱觀整堂課的教學,對於六年級學生髮言不再積極的年齡特點,教師對學生的啓發、鼓勵還不夠,沒有做到“面向全體”。教無止境,學無止境,真正靜下心來研讀課文,真正實實在在走進課堂,真正以一個批判者的角度來進行教學反思,纔會發現有許多精彩之處還在等着我們挖掘,纔會發現還有很多遺憾留着我們在將來的課堂中去彌補。

  《夾竹桃》教後反思三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反思這堂課,我有得有失。“得”有四點:

1.圍繞一條主線,探究三個版塊,感悟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我在設計教學時,注重了從整體入手,首先出示作者開篇直抒胸臆的句子“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是對我來說,它卻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以此爲主線,引發學生產生質疑:爲什麼不名貴、也不最豔麗的夾竹桃對作者來說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接着,指導學生分別從夾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長韌性可貴、引起作者奇妙幻想”三個版塊,感悟作者愛上夾竹桃的原因,從而使得教學脈絡清晰,中心突顯。

2.抓住細節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體味夾竹桃的可貴韌性。

對夾竹桃韌性的描寫和讚美是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教學中我抓住“韌性”這個中心詞,引導學生通過詞語、句子體會夾竹桃的幾個品格特點,從而豐富學生對“韌性”這一特點的理解。抓住“悄悄地”“一聲不響”體會夾竹桃的默默無聞、謙虛的品質,“一朵…又開出一朵,一嘟嚕……又開出一嘟嚕”體會到夾竹桃常開不敗的韌性。解讀 “無日不”“無不”雙重否定的強調作用,感受夾竹桃花期之長。通過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讀重點詞句,使學生感受到了夾竹桃的韌性之可貴。

3.環節設計巧妙,不是按照課文內容逐節講下去,而是先從重點之一的“韌性”入手,在學生了解了夾竹桃的韌性之後再回過去講前面一節次要的內容。對於次要內容我並沒有多講,只是通過圖片的欣賞讓學生感知內容,最後得出結論:這一節用了一百多個字,寫了十四種花,隻字未提夾竹桃,但卻不能省略,因爲這樣才能襯托出夾竹桃的韌性。這樣一來,學生對夾竹桃的韌性的印象非常深刻。

4.啓發學生展開想象,感染學生獲得審美體驗。

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課文第五自然段描寫月光下的夾竹桃,筆觸細緻入微,尤其是“我幻想……我幻想……我幻想……”的排比句式,把夾竹桃引發“我”的幻想寫得生動有致,引人遐想不已。在學完了作者看到葉影參差、花影迷離的景象後,我啓發學生:“這樣的夜晚,朦朦朧朧,這樣的花香,濃濃烈烈,‘我’完全陶醉在這樣的意境中了,‘我’還會後哪些幻想呢?你是否也產生了很多幻想?”由眼前景產生聯想的寫作方法我們常會用到。於是,我先讓學生欣賞幾幅日光下的夾竹桃和月光下植物的影子的圖片,再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展開美妙的幻想,仿寫“葉影參差、花影迷離,香氣襲人,我幻想它是 ,它居然就是 。 。”學生交流,有幻想成一隻只小手在招手的,有幻想成美麗的海底珊瑚的。是啊,孩子就是張開着想象翅膀的天使。

“失”的方面主要是:沒有進行深層次的朗讀指導。本節課的朗讀機會雖然很多,但是指導是不到位的,學生的朗讀在課堂上沒有得到真正的提高,並沒有真正從內心去感受夾竹桃的韌性,然後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學生沒有真正沉浸到“愛花”這種氛圍中,想來覺得很遺憾。課文中某些細節的把握不太準確。作者寫院子裏其他花的五彩繽紛,除了能襯托夾竹桃的花期長、生命力強,還能與夾竹桃的默默無聞形成對照,這一點也沒有提。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感受到在教學情境中,教師要善於變“死教案”爲“活教案”,抓住時機,因勢利導,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機智,實施有靈性的教學,倡導有靈氣的學習。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