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唯一的聽衆》教學設計+反思

本文已影響 2.63W人 

  教學目標

《唯一的聽衆》教學設計+反思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積累本課的好詞佳句。

2、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中感受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從我的心理,行動變化中感受我對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揭題設疑

1、在優美的樂曲《月光奏鳴曲》伴奏下,教師激情導入

小提琴的演奏多麼悅耳,可是,你可知道,要能演奏出如此美妙的音樂,得付出多少艱辛和汗水。而當一位一向被稱作是音樂白癡的人,最終走上了舞臺,面對千百觀衆,從容奏出這悅耳音樂時,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創造了奇蹟?

今天,我們就來走進這個故事,走進那位創造了奇蹟的——唯一的聽衆。

2、齊讀課題

學貴有疑,對課題同學們有什麼疑問嗎?

這唯一的聽衆是誰?她做了什麼事?爲什麼是“唯一”的聽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順課文,尋找問題的答案。

2、 交流:

◆這唯一的聽衆是誰?這是一位怎樣的老婦人。(極瘦極瘦的,耳聾的)

◆簡單概括地說說她爲我做了什麼事?

(這位老婦人通過鼓勵和傾聽,幫助我重塑信心,學拉小提琴,最終我獲得成功)

◆是的,我從一個音樂白癡走向了成功,這一切的變化都緣自老婦人的影響。

那麼老人主要是用什麼來影響“我”的呢?(語言,神態)

三、研讀課文 ,感受鼓勵與尊重

1、默讀課文,畫出描寫老人語言的句子,並想想她都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

(1)句子一:

老人叫住了我,說:“是我打擾了你嗎?小夥子?不過,我每天早晨都在這坐一會兒。”“我猜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你不在意我在場,請繼續吧。”

◆老人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看出“我”很尷尬、缺乏自信的時候。)

◆“我的尷尬和不自信、沮喪原因有是什麼?

引導學生聯繫課文第一自然段,明白“我”由於被父親和妹妹說成是音樂方面的白癡而失去學習的信心;明白我好不容易找的自信又因爲發覺有人在場而十分沮喪。】

如果是你看見了這一幕?你會怎麼做?用語言寬慰她?這樣做有用嗎?

◆老婦人這樣說,你能讀懂她的用意嗎?

◆ 她會用怎樣的語氣來說呢?請你來讀一讀。

◆此時,你覺得老婦人是一個怎樣的人?(慈祥,關心年輕人)

(2)句子二

“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衆嗎?就在每天早晨。”

◆你能讀明白老人的用意嗎?

◆在作者看來,這是什麼樣的語言?請你試試讀出詩一樣的韻味,能行嗎?

老人詩一般的語言對“我”使我產生了那些變化?

引導學生找出“我”的心理和行動變化的有關描寫並通過朗讀體會到“我”這時候第一次被人誇獎的興奮心情。

(3)句子三:

我停下來時,她總不忘說上一句:“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夥子。”

◆老人說的是什麼真不錯?她的心已經感受到了什麼?

(引導學生體會老婦人感受到小夥子的進步很快,不斷地對他進行肯定,鼓勵他不斷努力,繼續練下去。)

讀到這兒,對老婦人,你覺得這又是一個怎樣的老人呢?

◆在老人真誠無私的鼓勵下,“我”變了嗎?

感受“我”重新找回自信後努力練琴的過程,並聯系課文開頭進行對比,怕聽到“音樂白癡”沮喪——躲到樹林里拉——在家裏拉琴(找回了自信)

(4)句子四:

有一次,她說我的琴聲能給她帶來快樂和幸福。

改爲直述句:有一次,她說:“你的琴聲能給我帶來快樂和幸福。”

◆從這句話裏,你又能體會到什麼?你有什麼疑問嗎?

作者對此有疑問嗎?

出示:

我也常常會忘記了她是聾子,只看見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地打着節奏。”

那時,我總是不由地想起那位“耳聾”的老人,那天清晨我唯一的聽衆……”

2、那麼,這位老婦人到底是不是耳聾人?

作者在文章中這樣寫到:

我一直珍藏著這個祕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鳴曲讓專修音樂的妹妹感到大吃一驚。妹妹追問我得到了哪位名師的指點。我告訴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12號樓,非常瘦,不過――她是一個聾子。”

“聾子?”妹妹驚叫起來,“聾子?多麼荒唐!她是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曾是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說她是聾子!”

……

此時,你想的是什麼?

3、老婦人究竟爲什麼說自己是耳聾人呢?

◆我們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讓我們再次回到文章中,劃出描寫老婦人的眼神的句子,你有什麼新的發現嗎?

出示:

一位極瘦極瘦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木椅上,平靜地望著我。

她一直很平靜地望著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此時無聲勝有聲,老婦人平靜的神態背後,老人又在想什麼呢?請同學們聯繫上下文,發揮想象,描寫一段老人當時的心理活動,可選一兩處寫。(音樂起——)

當我沮喪地想離開小樹林時,她平靜地望着我,彷彿在說……

當我每天去小樹林拉琴時,她平靜地望着我,彷彿在說……

當我漸漸奏出真正的音樂時,她慈祥的眼睛平靜地望着我,彷彿在說……

 四、總結昇華

好一位了不起的老人,也許她聽到的演奏太多太多,但作爲一名音樂家,能親眼看到一名音樂學子的巨大進步,又怎麼不感到欣慰,感到高興哪!也許她認爲自己所做的這一切似乎理所當然,可就是她平靜的眼神卻改變了一個人的命運。後來我成功了,面對成百上千的觀衆,面對鮮花、掌聲,我不由自主的想起的卻是……

生接着課文讀完,“每天清晨我唯一的聽衆”。

正是由於她——(我才由音樂上的白癡走向成功。

  五、迴歸生活,感悟人生

一滴小小的水珠,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

一句溫情的話語,可以給人心靈上的撫慰,

一個善意的眼神,可以給人增添力量,催人奮進,

在你的生活中,可曾有令你心動的話語,善意的眼神?

用你的心去品味這些意味雋永的人生哲理吧!把它作爲生命中美好的一頁記錄下來。

  板書:

唯一的聽衆

尊重鼓勵肯定欣賞

白癡————————————————成功

自信努力

  《唯一的聽衆》教後反思

上罷課,才感覺到空氣是如此清鮮。也許是上課時太緊張的緣故吧!這也是久不經沙場之故啊.

選這篇課文,也屬偶然,因爲教材已經上完了,答應學生給他們上幾堂人教版十一冊的課文,上次已經上了一堂《草蟲的村落》,學生被文章當中所寫奇妙的昆蟲世界所吸引。因此,想着這學期的公開課,就用這一冊的教材吧!

看到《唯一的聽衆》,我被老教授的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法所折服,她那無聲的語言勝似千言萬語,老教授隱瞞真實身份,裝作聾子,這種精神不是一般人所能辦到的。

《唯一的聽衆》講述的是一個被家人稱作是音樂白癡的人,雖極大打擊了他的自尊心,但是並沒有泯滅他對小提琴的愛好。他躲到樹林裏練習拉琴,幸運地是他遇到了一位自稱是聾子的老婦人,給予了無私的真誠的鼓勵和肯定,消除了作者的顧慮,重拾了自信,經過一番努力之後,最終成爲一個真正的小提琴手。課文情節很有戲劇性,極具感染力,孩子們都很感興趣,而且這個善意而美麗的語言,也感動了每一位學生。

這篇課文有兩條主線,以老教授爲主,“我”的變化爲輔,兩條主線截然分開不可取,但又不能混爲一談。於是,我引導學生以老人爲主,以“我”的變化爲輔,這樣一主一次,一明一暗,既突出了重點,又無遺漏,學生也有的放矢,彙報起來也就頗爲精彩

文章由兩條線索交替行文,一條是老婦人的言語和神態對作者的鼓勵,另一條則是作者的心理活動,以及改變。利用這兩條線索,牽引出整個故事,讓學生在朗讀與感悟中走個來回,則是我設計教學過程的一個出發的。於是,我抓住老婦人的語言描寫爲主線,穿插這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說的?和我有什麼變化?這兩個問題作牽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其次,由於老婦人隱瞞了身份,裝作了一個聾子,直到有一天,妹妹才告訴我事情的真相,由此,我震驚震撼,我百感交集,在原文中,作者還是繼續隱瞞了這個祕密,繼續面對這唯一的聽衆演奏着動人的曲子,他要用自己的努力回報老婦人的教導。因此,事情的真相的揭示,同樣會給同學們一個震撼,足以把課堂的氣氛推向高潮。因此,我也改編了教材,期望在課堂上出現那令人震驚的效果。

回顧課堂的四十分鐘,我自己覺得在以下方面還可圈可點。

1、圍繞着主線,緊緊抓住老教授的語言神態,以及“我”的心理描寫的語句,兩者一主一次,一暗一明,學生在發言過程中抓住重點詞,聯繫上下文,進行對比等多種學習方法的綜合運用,在品詞析句中老婦人的形象逐漸豐滿起來。

2、其次,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伊始,在悠揚的《月光奏鳴曲》伴奏下,揭題。把學生一下子帶入到文章的情境之中。自讀課文時,給與充分的時間朗讀,同時寫寫批註。在巡迴時,我發現有些同學的批註還是相當精彩。在課堂上,限於時間,也因爲事先未預設好而未亮相,現在想來真是一大遺憾。有的針對文章當中的環境描寫,寫道:環境的優雅,爲我能鼓起勇氣練琴作了鋪墊。有的針對文末“耳聾”的老婦人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爲什麼這兒要加上引號?難道老婦人不是真正的耳聾?”通過閱讀,學生很敏感地感受到老婦人不是真正的耳聾,而是一個善意的謊言。有的對“平靜的望着”寫出了自己的感受,“此時無聲勝有聲,老婦人平靜的眼神讓我感受到了無窮的力量。”……現在回想一下,課堂應該是展示學生學習心得的舞臺,課堂上未展示這一點,實在有些遺憾。

正是由於學生出於對老教授的尊敬,所以學生學得入境,讀的入情,感悟得也更深刻。如:我的心中漾溢着一種從未有過感覺。我提問:這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呢?學生的回答令我驚喜:“這是一種暖洋洋的感覺!”“這是一種像喝了蜜甜滋滋的感覺!”“這是我從未感覺到的自信!”……誰說不是呢?正是因爲我一直以來受到了諷刺和打擊,對拉琴甚至其它事方面更無自尊和信心可言。這如春風拂面般的感覺是多麼令人舒暢。學生讀到了我的心坎裏去了。

3、巧妙的教材處理,適時地出現引發了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

當學生談到我的琴聲讓老婦人感受到無比的快樂和幸福這句話時,我適時提問,對此你有什麼疑問嗎?老婦人是不是真的是“耳聾”的呢?一下子衆說紛紜。我出示課文中的一段話。在音樂的伴奏下,在老師的激情朗讀下,學生的心靈被震撼了。當我讀完這一段,我分明感受到同學們震撼,一個個眼睛睜得大大的,似乎還不相信眼前的一切。“你此時最想說什麼?”一生說:“老教授分明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音樂教授,首席演奏家,她聽慣了高水平的演奏,怎麼能夠忍受這鋸牀腿般的聲音,而且堅持天天去聽,表現出來的神態還是那麼平靜。”“老教授爲什麼一定要說自己是聾子,而不教一些拉琴的技法呢?”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疑問。“老教授作爲一名首席小提琴手,居然天天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夥子拉琴,真是太偉大了!”有人在發出自己的感概。這些精彩的話語淨在文章中的“……”。這個補白自己贊一下,還是相當成功的。

課堂永遠充滿了遺憾,回思課堂。這樣一篇課文,我用一個教時就完成了。容量是相當大的。可能會有一部分學生因預習未到位,對文章的內容還一知半解,長期以往,可能這部分學生就會掉隊。但是由於是公開課,不把課文中最重要的最精彩的部分講到,又會顯得平乏無味。因此,第一課時究竟怎麼上?還待進一步思考。

其次,課堂上的語文味的體現。雖然課堂上,我一直引領學生朗讀品悟,但練習不夠。雖說課堂上,我安排了一個句式轉化,省略號的補白,預設中有個練筆,但是由於課堂容量較大,沒讓學生動手寫,匆匆說一說過場,這一工具性體現的就不夠了。

呵呵,還有因久未上公開課,心裏比較緊張,致使課堂上表現的不夠從容,着急、牽引學生的痕跡比較明顯。等等等等。先反思到這兒,回去好好再想想吧!

同時敬請聽課老師多多拍磚!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