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重點解析

本文已影響 3.18W人 

第一課:《爲你打開一扇門》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重點解析

1、 文題“爲你打開一扇門”,其中“你”是指誰?“一扇門”是指什麼?“爲你打開一扇門”是什麼意思?

答:“你”指“青少年”,“一扇門”是指“文學領域的入口”,“爲你打開一扇門”的字面意思是爲青少年打開文學領域的入口,深層意思是讓你由此登堂入室,盡情領略文學領域的無限風光

2、這篇課文的標題特別吸引人,你覺得原因是什麼?

答:這篇課文的標題具有四個明顯的特點:一是標題醒目;二是恰當地運用了比喻;三是設置了懸念;四是用“你”表示親切的對話這些都是這個標題特別吸引人的重要原因

3、世界上有無數關閉着的門每一扇門裏,都有一個你不瞭解的世界這句話中兩個“世界”的含義是否相同?“門”是實寫還是虛寫?指的是什麼?運用了什麼修修辭手法?

答:第一個“世界”的含義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一切事物的總和第二個“世界”指“l領域”“門”是虛寫,指領域的入口,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4、面對關閉的門,怎樣才能打開呢?

答:只要我們願意花時間、花功夫,只要對門裏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願望,這些門就會洞開

5、第四段作者分別從哪些方面介紹自己對文學的理解的?

答:作者從文學的特徵,文學的內涵,文學的功能,文學與現代人的發展的關係四個方面介紹自己對文學的理解

6、“一個時代的優秀文學作品,是這個時代的縮影,是這個時代的心聲,是這個時代千姿百態的社會風俗畫和人文風景線,是這個時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結晶”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好處?

答:這句話運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從不同的側面表現優秀的文學作品同“歷史”和“時代”之間的密切關係,比喻和排比結合運用,具有不同尋常的表達效果

7、第四段中倒數第二句中有“增長知識”,“提高修養”“豐富情感”三個短語,前後次序能否調換?爲什麼?

答:不能調換順序因爲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後者是前者的進一步提高

8、結合課文談談你對“高智商的野蠻人”的理解

答:“高智商的野蠻人”指擁有碩士、博士或更高的學位但不閱讀文學作品的缺乏修養,缺乏情感的人

9、 “這不是危言聳聽”“這已經成爲很多人的共識”“這”具體指什麼?

答:第一句話中的“這”指“一個從不閱讀文學作品的人,縱然他有“碩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學位,他也只能是一個“高智商的野蠻人””,第二句話中的“這”指“親近文學、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是一個文明人增長知識、提高修養、豐富情感的極爲重要的途徑”

 第二課《繁星》

1、 仔細閱讀課文,根據文章內容完成下面表格

時間

地點

觀看繁星的情況和感受

從前

家鄉

“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會忘記一切,彷彿回到了母親的懷裏似的”

三年前

南京

“星羣密佈的藍天”;“好象它們就是我的朋友,它們常常在和我說話一樣”

如今

海上

“半明半昧的星”;“ 我望着那許多認識的星,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在睡在母親的懷裏了”

2、 爲什麼作者三次觀星的感受會不同?

答:因爲隨着作者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對星空的觀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3、“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一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答:此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我”眼睛模糊時所見的無數星星搖搖欲墜的情態比作“無數螢火蟲在我周圍飛舞”,十分生動形象,富有情態

4、“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一句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依次從那幾個角度描寫海上之夜令“我”產生的美感

答:這一句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依次從觸覺、聽覺、幻覺的角度寫海上之夜令“我”產生的美感

5、“深藍色的天空裏懸着無數半明半昧的星”一句中的“懸”字用得好不好?請談談你的理解

答:“懸”字形象地描寫出無數的星星離“我”那麼近,就好像掛在半空,伸手可及,縮短了人跟星星的距離,有一種親切感,同時還有立體的效果

6、第3段最後兩句,“我”既然“沉睡着”,怎麼又“覺得”,這樣寫矛盾嗎?它表達了“我”怎樣的感受?

答:這樣寫看起來矛盾,其實並不衝突,“沉睡”說的是“我”睡的神態,在星的懷抱中面帶微笑地熟睡着,“覺得……”是講“我”把自己當作一個小孩子睡在母親的懷裏,感到無比舒心,安詳和陶醉,交代了“我”“沉睡”的原因這樣寫,由果到因,因果相映,既富有情趣,又啓人遐思

7、第3段文字是按怎樣的思路漸次展開描繪“我”在美的環境中觀看繁星所產生的種種感受的?

答:這段文字是按照“仰望——欲睡——沉睡”的思路漸次展開的

8、第4段中的“那個天上的巨人”指什麼?

答:指英國人指給“我”看的天上那個像巨人般的星座

9、“看,那個巨人還在奔跑呢?”其中“看”、“呢”、“跑”有什麼表達效果?

答:一個“看”字,呼喚讀者,感情上與讀者直接交流,更能引人注意,一個“呢”字,表示動作正在繼續,顯得更加生動“跑”既寫巨人星座的形狀,又暗示船在前行,又表露了作者涌動的激情

10 、說出巴金的三部代表作品?

答:《家》、《春》、《秋》

 第三課《冰心詩四首》

《母親》

1、《母親》中兩個“躲”是什麼關係?第二個“躲”前爲什麼要加一個“只”字?

答:是類比關係用第一個“躲”巧妙地引出了第二個“躲”,如同鳥兒躲在鳥巢裏避風雨一樣,兒女的心靈受到打擊,總會在母愛中得到慰藉加上“只”字,強調了母愛的偉大、溫暖,是無可比擬的,是唯一的

2、《母親》詩中“心中的風雨”指什麼?

答:內心的苦悶、煩惱,精神上的挫折

《紙船》

3、詩人爲什麼“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

答:因爲要留着紙,將它疊成紙船,以此寄託對母親的思念之情,不妄棄一張紙說明詩人對母親思念之深

4、詩人疊好的紙船有的被天風吹捲進了窗裏,有的被海浪打溼,沾在船頭上,爲什麼“仍是不會信的每天的疊着”,詩人又想紙船流去哪裏呢?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因爲詩人心中保存着永遠的希望詩人想要紙船到日夜思念的母親的心田中去,在這裏,詩人發揮想象,想象紙船能漂流到母親夢中,從而很好地表達了遊子之於母親的深情

5、疊紙船爲什麼含着淚,爲什麼悲哀?

答:因爲與母親遠隔萬水千山,十分想念自己的母親,思念是最令人難受的,所以“含淚”,所以“悲哀”

《成功的花》

6、《成功的花》這首詩大量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進行說理,給人鮮明的印象,請問“花”,“芽兒”“現時的明豔”“淚泉”“血雨”分別比作什麼?

答:“花”比喻人們事業的成功;“芽兒”比喻事業的起步階段;“現時的明豔”比喻榮譽的奪目;“淚泉”比喻培養花付出的辛勞,“血雨”比喻滋潤花作出的犧牲

7、“驚羨”比“羨慕”好,爲什麼?

答:“驚羨”比“羨慕”多一層驚歎的意味,能顯出神情,因而顯得形象,顯得生動,也更襯托成功之花的明豔,也更能表現人們對“成功之花”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不夠

8、“浸透了”、“灑遍了”其中“透”、“遍”表達出怎樣的效果?

答:表示程度之深,也表現出成功的來之不易

《嫩綠的芽兒》

9、《嫩綠的芽兒》中修飾“芽兒”“花兒”“果兒”的詞語分別是“嫩綠”“淡白”“深紅”,分別體現了“芽兒”“花兒”“果兒”怎樣的特點

答:“嫩綠”:健壯、朝氣、活力;“淡白”:樸素、純潔;“甜蜜”:成熟、豐碩、甜蜜

10、“發展”“貢獻”“犧牲”能否調換順序,爲什麼?

答:不能這三個詞是符合邏輯順序的有了“發展”才能作出“貢獻”,而“犧牲”是最大的,也是最後的“貢獻”三者是遞進關係

11、這四首小詩,前兩首是抒情詩,後兩首是哲理詩,仔細體會它們的韻味,概括它們各自蘊含的哲理

答:《母親》:表現了對母親的依戀之情

《紙船》:表達了女兒對母親的一種愛,一種思念之情更重要的時表現了一種對祖國母親的熱愛之情

《成功的花》:告訴人們不能僅僅看到別人的成功,更重要的是看到別人成功背後所付出的辛勞

《嫩綠的芽兒》:鼓勵青年人要努力的發展自己,並將自己的能力貢獻出來

 第四課《安恩和奶牛》

1、小說的三要素爲環境、人物、故事情節

2、課文第一段在描寫安恩時,運用了外貌、動作、神態的描寫手法,體現了安恩的勤勞樸實、靦腆羞澀、性情溫和的性格特點

3、課文第二段寫出了“那頭奶牛”哪些特點?

答:奶牛的特點:年老、品種好、健壯、產奶多

3、 課文第二段中,從哪句話可看出奶牛與老婦人的親密關係?

答:那頭奶牛依偎在她的身邊,頭蹭着她的肘部

4、 課文最後一段中,連用三個“我們”,可看出人物怎樣的性格特點?

答:安恩已經自然而然地將自己與奶牛視爲同等生命,可以看出安恩淳樸與慈愛的性格特點

5、 本篇小說的主題是什麼?

答:我們要愛護小動物,重視每個動物生命的情感需求

第五課《古代寓言兩則》

1、 解釋下列句中加橫線的詞

(1) 通假字

① 而置之其坐:同“座”,座位

② 反歸取之:同“返”,返回

(2) 一詞多義

①度: 先自度其足 動詞,量長短

吾忘持度 名詞,量好的尺碼

寧信度,無自信也 名詞,量好的尺碼

②而:而置之其坐 連詞,表承接關係,相當於就,然後

而忘操之 連詞,錶轉折關係,相當於卻

③之:而置之其坐 代詞,指代量好的尺碼

至之市 動詞,到……去

何不試之以足 代詞,指代履

是吾劍之所從墜 助詞,無意義

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代詞 指代劍

④其:自度其足 他的,指鄭人的

其劍自舟中墜於水 他,指涉江的楚人

隨契其舟 那,那個 ,指“舟”

(3) 古今異義詞

①及反 古義:等到;今義:常指到達

②刻舟求劍 古義:尋求;今義:常指請求,要求

(4) 詞類活用

①吾忘持度 動詞用作名詞,量好的尺碼

(5) 生詞詳解

①鄭人有欲買履者 欲:想要 履:鞋

②而忘操之 操:拿,攜帶

③遂不得履 遂:終於

④已得履 得:得到

⑤何不試之以足 何:爲何,爲什麼

⑥寧信度 寧:終於

⑦無自信也 無:不

⑧楚人有涉江者 涉:渡,指搭船渡過

⑨自舟中墜於河 自:從 墜:掉落

⑩遽契其舟 遽:立刻,急忙 契:雕刻

⑾是吾劍之所墜 是:指示代詞,這兒

⑿舟止 止:停止,船到江邊停止

⒀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所契者:指船上刻記號之處

⒁舟已行矣 行:航行

⒂求劍若此 求:尋找 若此:像這樣

⒃不亦惑乎 不亦……乎:古人常用的一種固定格式,表示委婉的反問語氣 惑:糊塗

2、 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式

①無自信

倒裝句,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

②何不試之以足

倒裝句,介賓狀語後置

③是吾劍之所從墜

判斷句

3、 按要求填空

①《鄭人買履》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作者韓非,戰國末期(時期)哲學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②《刻舟求劍》選自《呂氏春秋·察今》,這是戰國末秦相呂不韋組織編寫的論文集

4、 這兩個故事分別給我們怎樣的啓示?

答:《鄭人買履》: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隨機應變,根據實際情況採取相應的方法,不可頑固守舊,不知變通,否則就會鬧出笑話

《刻舟求劍》: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於這種變化的需要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