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蘇教版七年級上期期末複習題及答案:古詩文默寫

本文已影響 2.46W人 

1.“今夜月明人盡望, ”是唐代詩人 《十五夜望月》中的詠月名句。

蘇教版七年級上期期末複習題及答案:古詩文默寫

2.《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作者 ,是 代著名文學家,號東坡居士。詞中起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的詞句是:“ , ”;直接寫明月的詞句是:“ , , ”;表現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曠達胸襟的詞句是:“ , , ”;道盡千載離人心願表明詩人對遠方親人美好祝願的名句是“ , ”。

3.一首律詩可分四聯, 代詩人 《次北固山下》的頷聯是:“ ,”。詩中有一個對偶句,暗示時光流逝,蘊含新事物孕育於舊事物解體之時的哲理,這兩句詩是:“ , 。”

5. 代詩人 的《赤壁》中,“ , ”兩句借一件古物興起對歷史的慨嘆;更妙的是“ ,”兩句議論,以兩個美女象徵國家命運,真可謂以小見大,別出心裁。

6.《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是北宋文學家 寫的一首詞。詞中“ , !”兩句表現出作者雖處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10. 代文學家 被人們列爲“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在《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如畫家設色作畫,描繪早春特有景色的句子是:“ , ”;後兩句“ ,”,轉爲議論,突出早春的可愛。

11.南宋愛國詞人 在《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雀)中用嗅覺和聽覺捕捉夏夜景物特徵,描繪豐收在望的詩句是:“ , ”。詩中的兩組對偶句分別是:“ ,”和“ , ”。

12.唐代文學家 的《秋詞》一反前人悲秋之作,寫出了秋高氣爽的獨特感受。其中“ , ”寫出了秋天勝過春天的原因。詩中直抒贊秋胸臆的詩句是:“ ,”。

14.《迢迢牽牛星》想像豐富,把天上的兩顆星星寫得像人間的戀人一樣,寫的是天上神話,表達的是人間悲情。“終日不成章, ”“盈盈一水間, ”。

16.唐朝是我國詩歌的鼎盛時期,涌現出衆多著名詩人,其中最負盛名的三位詩人是 、 、 。詩人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通過豐富的想象,賦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將月亮人格化了。“ , ”兩句,抒發了詩人對朋友的無限懷念和深切同情。

18.《幼時記趣》選自《 》。作者 , 代文學家。文章以生動的筆調記述了作者兒時的一些“神遊其中, ”的趣事,充滿童真童趣。

19.《論語》是 經典著作之一,主要記錄 。孔子,名丘,字仲尼, 時期 家、 家, 學派的創始人。《論語》中闡述學習與思考的關係的句子是: ,。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於從正面學習,也善於從反面借鑑的意思時,我們常引用《論語》中的話: , 。

③孔子借題發揮,教育弟子勤學好問的句子是: , ; ④在生活中,我們要表示應當向有長處的人學習,常用 ,來表示;⑤闡述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的句子是: , , ;⑥能表明孔子自謙的句子是: , ,

!⑦當別人不瞭解甚至誤解自己時,孔子在《論語》中認爲應當採取的正確態度是: , ?⑧在歡迎會上,主持人說:“孔子說過:“ ,?”歡迎大家來到我校。”⑨ “ , ,,則不復也。”孔子的這些話強調了學生用心思考主動學習的重要性。⑩《論語》中有談學習態度的,也有談學習方法的。談學習態度的有: 。

談學習方法的有: 。

20.《三峽》選《 》。作者 ,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文章從視覺角度描寫三峽羣山連綿的句子:“ , ”。寫三峽山高谷深的句子: “ , , ,”。寫夏季行船之快的句子:“ , , , ,

”。寫三峽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時節,則 , 。 , , 。 , ”。描寫秋季三峽景色的句子:“ , , , , , 。”文中引用了兩句漁者的歌詞:“, !”

21.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 , 。” (《韓非子》)

22.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 ” (《呂氏春秋》)

23.“遠遠的街燈明瞭,好像閃着無數的明星。 , 。……我想他們此刻,定然在天街閒有遊。 , , 。”出自《天上的街市》。作者,他的代表詩集有《女神》等。

24.小草偷偷地從土裏 , , 。

“ ”,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 , ,它生長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 , , 。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 , 。(朱自清《春》)

  參考答案

1.“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是唐代詩人王建《十五夜望月》中的詠月名句。

2.《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作者蘇軾,是宋代著名文學家,號東坡居士。詞中起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的詞句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直接寫明月的詞句是:“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表現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曠達胸襟的詞句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道盡千載離人心願表明詩人對遠方親人美好祝願的名句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3.一首律詩可分四聯,唐代詩人王灣《次北固山下》的頷聯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詩中有一個對偶句,暗示時光流逝,蘊含新事物孕育於舊事物解體之時的哲理,這兩句詩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5.唐代詩人杜牧的《赤壁》中,“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兩句借一件古物興起對歷史的慨嘆;更妙的是“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兩句議論,以兩個美女象徵國家命運,真可謂以小見大,別出心裁。

6.《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寫的一首詞。詞中“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兩句表現出作者雖處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10.唐代文學家韓愈被人們列爲“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在《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如畫家設色作畫,描繪早春特有景色的句子是:“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後兩句“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轉爲議論,突出早春的可愛。

11.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在《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雀)中用嗅覺和聽覺捕捉夏夜景物特徵,描繪豐收在望的詩句是:“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詩中的兩組對偶句分別是:“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和“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12.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的《秋詞》一反前人悲秋之作,寫出了秋高氣爽的獨特感受。其中“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寫出了秋天勝過春天的原因。詩中直抒贊秋胸臆的詩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廖,我言秋日勝春朝”。

14.《迢迢牽牛星》想像豐富,把天上的兩顆星星寫得像人間的戀人一樣,寫的是天上神話,表達的是人間悲情。“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16.唐朝是我國詩歌的鼎盛時期,涌現出衆多著名詩人,其中最負盛名的三位詩人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詩人李白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通過豐富的想象,賦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將月亮人格化了。“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兩句,抒發了詩人對朋友的無限懷念和深切同情。

18.《幼時記趣》選自《浮生六記》。作者沈復,清代文學家。文章以生動的筆調記述了作者兒時的一些“神遊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滿童真童趣。

19.《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主要記錄孔子及其門徒的言行。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論語》中闡述學習與思考的關係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於從正面學習,也善於從反面借鑑的意思時,我們常引用《論語》中的話: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題發揮,教育弟子勤學好問的句子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④在生活中,我們要表示應當向有長處的人學習,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來表示;

⑤闡述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的句子是: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⑥能表明孔子自謙的句子是: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⑦當別人不瞭解甚至誤解自己時,孔子在《論語》中認爲應當採取的正確態度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⑧在歡迎會上,主持人說:“孔子說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歡迎大家來到我校。”⑨

“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發,則不復也。”孔子的這些話強調了學生用心思考主動學習的重要性。⑩《論語》中有談學習態度的,也有談學習方法的。談學習態度的有:學而不厭

學而時習之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談學習方法的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默而識之 溫故而知新。

20.《三峽》選《水經注》。作者

酈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文章從視覺角度描寫三峽羣山連綿的句子:“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三峽山高谷深的句子:“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寫夏季行船之快的句子:“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寫三峽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時節,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山獻)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描寫秋季三峽景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文中引用了兩句漁者的歌詞:“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21.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韓非子》)

22.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呂氏春秋》)

23.“遠遠的街燈明瞭,好像閃着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着無數的街燈。……我想他們此刻,定然在天街閒有遊。不信,請看那朵流星,是他們提着燈籠在走。”出自《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他的代表詩集有《女神》等。

24.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 ,綠綠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着我們上前去 。(朱自清《春》)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