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案(通用20篇)

本文已影響 3.89W人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案(通用2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案(通用20篇)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引導學生多種形式朗讀小說,把握故事情節,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

二、學習小說人物的精彩描寫方法。

三、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理解小說題目“絕品”的含義。四注重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理解和學會誠信做人的原則。

教學重點:

把握故事情節,培養概括、歸納的能力。

人物的精彩描寫方法。

教學難點:

從多個角度理解“絕品”的含義,學會做人的原則。

教學方法:

閱讀賞析法、討論歸納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裝裱前後的字畫比較導入,激發學生對字畫裝裱的興趣。

二、作者介紹

談歌,原名譚同佔,1954年生於河北保定。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城市守望》、《家園筆記》、《黑風白日》、《認識你真好》;中篇小說集《大廠》、《城市熱風》、《我曾讓你傻半天》等。

三、整體閱讀

(一)按照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複述小說故事情節。

(二)說說文中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內容。

學生自由談。

(三)小說中哪些內容可以稱爲“絕品”?

學生自由討論,言之成理即可。

教師適時引導,最後歸納小結:畫“絕”、技“絕”、人亦“絕”。

(四)根據以上討論,說說小說以“絕品”爲題有何深意?

本文標題一語雙關,既點明畫品之絕,更點出人品之絕。

四、品味咀嚼

(一)一“絕”——畫(唐代珍品)

提問:從文中哪些語句可見此畫爲“絕品”?

(二)二“絕”——裝裱技藝

(三)三“絕”——人

1、小說中出現了哪幾個人物?

常先生、劉三爺、王商人、馬氏

2、給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誰?你認爲誰是小說的主要人物?

引導學生理解,小說是圍繞“絕品”而展開情節:“收——藏——送”,而這其中的主體即是劉三爺。

3、簡單分析歸納常先生和王商人的形象。

五、佈置作業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瞭解文章的內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體味文章中優美的景物描寫和生動的人物描寫。

抓住語段要點,明白畫竹的美術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1分鐘)

用歌曲《丟手絹》引入"遊戲"的話題,進而引出豐子愷的《竹影》。

二、整體感知(5分鐘)

教師出示搶答題:⑴速讀課文,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內容。⑵圍繞"竹影",文章寫了四處情節,請參照"看竹影"這樣的詞語結構,寫出其餘三處情節。

學生進行搶答。沒有搶答到小組進行糾正。

教師歸納:看竹影——描竹影——論竹影——悟竹影。(亦可對應小說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三、品讀描寫(15分鐘)

師生合作朗讀課文。教師分配任務:1、3、5組女生——旁白;1、3、5組男生——華明;2,4,6組女生——"我";2,4,6組男生——弟弟;爸爸——老師。

教師出示問題:課文寫"我"和小夥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滿童趣,你覺得哪些描寫最生動,並談談你的理解?(提示:描寫既包括景物描寫也包括人物描寫)

小組選擇討論的內容。教師進行干預,形成兩組討論景物描寫,四組討論人物描寫(四組又分華明組、"我"組、弟弟組、爸爸組)

小組進行討論3分鐘。小組進行黑板展示2分鐘。

教師在適當的地方進行點撥、歸納,提示學生注意:景物描寫的藝術化、人物描寫的動作、語言的童趣。

四、略讀文段(10分鐘)

教師導學:老師剛纔從同學們的回答中發現了一個問題,這些生動的描寫都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後面還有四個自然段幾乎沒有涉及。尤其是5、6兩個自然段都是爸爸的話語,介紹了畫竹的理論知識,比較抽象.

全班齊讀第5、6段。

教師出示問題:

⑴第5自然段說的是畫竹之難,畫竹難在何處?請在文段中找出核心句子。

⑵第6自然段開頭提出了問題:竹爲什麼不用綠顏料來畫,而常用墨筆來畫呢?請就文章內容回答這一問題。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問題,然後進行搶答,沒有搶答到小組進行糾正。

五、當堂抽測(9分鐘)

教師口述抽測題目。附題目:

⑴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內容。

⑵圍繞"竹影",文章寫了四處情節,請用帶"竹影"一詞的三字詞寫出四處情節。

⑶五個生字詞。

2.學生完成題目,交換批改。

反思

教學環節的設計,不僅要有層次和梯度,還要突出語文教學的特點,展現更多的語文味。例如朗讀的教學,我認爲沒有朗讀的語文課是不完整,缺乏語文味的。因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學生要能用普通話進行流利準確、有感情的朗讀,所以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以後,我就對學生進行了朗讀的訓練,要求學生在領悟把握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情感後,能在朗讀中準確反映出來。在提供給學生的學案中,不僅大環節上從易到難,而且每一個大環節的細環節也是從易到難,而且很多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現,如果填空的內容較多,我就將其分成幾個細點,寫出其中的一些,空出一些,讓學生在有所提示的情況下能較好的完成。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品位這三首詩中所蘊含的深刻的哲理。

2.學習這三首詩中豐富的想象、奇巧的構思、凝練的語言。

3.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三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通過生動的形象表達深刻的哲理及“冰心體”詩歌的特點。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一個成功的人站在你的面前時,你很羨慕他因成功而得到的榮譽嗎?正當青春年華的年輕人,在投入社會的大海時,如何把握人生的航向?青年人該怎樣寫好自己的生活史?今天就讓冰心來告訴我們這些人生的哲理吧。

二.投影放出作者簡介

三.配樂詩朗誦

學生自由朗誦這三首詩,並推薦朗誦比較好的四人(一小組一人),教師放音樂,這四人依次朗誦這三首詩,要求學生認真聽讀,並評比出朗誦者。

評比角度:要求用普通話,並且正確、流利、有感情。

四.品讀三首小詩,學生分組討論交流下列問題:

成功的花

(1)、讀完本首小詩,你能品味出其中蘊含的哲理嗎?

(2)、第二句的結尾用了一個感嘆號,作者要抒發什麼慨嘆?

(3)、體會“明豔“、“然而”一詞在本詩中的作用;比較詞語:“驚羨”與“羨慕”的區別;詩中的“泉”和“雨”能否省略?

(4)、你還羨慕別人成功所得到的榮譽嗎?花的成功歷程給了你什麼樣的啓示?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理解生字詞,能結合語境理解詞語。

2、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感知詩的內涵,合作探究詩歌所表現的偉大民族精神和強烈的愛國感情,並能從寫作方法上理解本詩。

學習方法:

自我感知,讀、議、說,展示成果。

導學設計:

一、課前準備:

學法提示:預習課文,獨立完成,各組上黑板展示,並講解。比一比,誰書寫工整,講得出色

1、作者及寫作背景

光未然,原名張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稍後因鄂北組織被破壞,失掉黨的組織關係。30年代起從事進步的戲劇活動和文學活動。1936年在武漢發表歌頌抗日誌士、反對賣國投降的歌詞《五月的鮮花》,由閻述詩譜曲後,在抗日救亡活動中廣泛傳唱。1937年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他的《街頭劇創作集》出版。1939年1月,率領抗敵演劇第三隊由晉西抗日遊擊區奔赴延安。同年3月,創作組詩《黃河大合唱》。經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譜曲後,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後在全國各地廣泛傳唱,受到抗日軍民的熱烈歡迎。這組詩,雄健磅礴,深沉渾厚,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英雄詩篇,也是抗日戰爭時代現實的悲壯圖畫。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覺醒,表現出強烈的民族氣節和不屈服的鬥爭精神。在藝術上,全詩構思完整,佈局講究,以黃河這一中華民族的象徵爲貫穿形象,熔鑄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詩呈現出強大的力度。同時由於詩人從中國傳統詩詞表現手法上汲收借鑑,組詩節奏明快,語言凝鍊。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澎湃()狂瀾()屏障()一瀉萬丈()

3、結合語境解釋下列詞語:

搖籃:

屏障:

二、走進文本,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各組分別朗讀課文,看誰朗讀的最好,選一名代表展示。)2、精讀課文,思考下列各題:(學法提示:用心閱讀課文,思考下列問

①從“我站在高山之巔”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其中的“望”字統領的什麼地方,哪些是實寫,哪些是虛寫?

②本文從哪三個角度謳歌了黃河的偉大精神?

三、合作探究,研讀賞析

學法提示:自己先獨立完成,然後小組交流並將小組交流的結果展示在黑板上

1.詩中“啊!黃河!”出現了三次,這是什麼修辭方法,有什麼表達作用?

2.《黃河頌》中的黃河並不僅僅是地理學上的黃河,而且表現了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是什麼?

四、拓展延伸:

1、“用你那英雄的體魄,築成我們民族的屏障”中,“體魄”能否換成“身軀”?爲什麼?(可查閱兩個詞在字典中的解釋)

2、“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的鐵臂”,是什麼意思?(發揮你的想象)

五、個性化備課

六、教學反思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積累文中出現的生字和新詞。

2、揣摩關鍵詞語和關鍵句子的深層含義、表達作用。

3、體會詠物記敘文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課文中描寫石榴枝幹、葉片、花、果實和子粒特徵的句子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確領悟文章的主題,理解作者執着堅定的信念和熱切的追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指導初讀

1、帶領學生認識石榴,觀察講臺上的一盆石榴。

2、引導學生描述自己觀察到的石榴。

3、帶領學生.總結石榴的特點。

4、指導學生分析描寫石榴枝幹、葉片、花、果實和子粒特徵的句子,

二、抓住特徵,分析課文

1、帶領學生品味描寫石榴的句子。

2、帶領學生閱讀全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帶領學生重點討論作者爲什麼將石榴比喻成是“夏天的心臟”。

三、深入探究,體會感情

1、給學生髮放文章的背景材料。

2、結合背景組織學生討論:在石榴衆多的特點中,作者爲什麼偏偏選它在五月開花這一特點來寫?

3、帶領學生閱讀全文,整體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本課小結

《石榴》一文託物言志,借石榴寄託情懷,通過對石榴的具體生動的描繪,歌頌真善美,讚揚了不怕威壓、堅貞剛勇、奮發向上的精神品格:向時也含蓄地抒發了自己執着堅定的信念和熱切的追求。

第二課時

一、輻射閱讀,體會寄情於景的寫法

1、帶領學生閱讀《白楊禮讚》片段。

2、帶領學生閱讀《荔枝蜜》片段。

二、.寫作練習

指導學生觀察大幹世界裏的事物,描寫其特徵,同時練習“託物言志”或“借物

抒情”的寫法。

三、本課小結

要寫好物託言志或借物抒情的文章,首先要有情,學會觀察,做生活的有情人;學會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出現的生字、新詞。

2、瞭解.寫作時間以及作者的基本情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課文在寫法上的幾個特點如:生動、細膩的描寫;真摯、深沉的感情;情物合一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我們很多人都有過離開家的經歷,都有過想家的時候,想家鄉的親人,想家鄉的一草一木。

請將自己曾經有過的這種經歷講述給同學們聽聽。

2、講解文章的.寫作背景和作者當時的具體情景。

3、出示在本課中出現的生字、生詞。

4、帶領學生讀課文,做到整體感知。

二、品味內容,體會感情

1、帶領學生找出描寫家鄉燕子和海上燕子的段落,並仔細品味。

2、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對“春景圖”和“海天圖”有聲有色、動靜結合的描寫。

3、帶領學生找出海上的小燕子和故鄉的小燕子之間的不同之處。

三、本課小結

這篇優美的詠物寄情散文,通過對小燕子這一可愛形象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濃濃的鄉愁,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無限眷戀與熱愛之情。

第二課時

一、重溫課文。理清情感線索

幫助學生整理文章的線索,弄清海上小燕子和故鄉的小燕子與“鄉愁”之間的聯繫。

二、輻射閱讀,探究主題

1、引導學生思考:海上的小燕子和故鄉的小燕子是不是同一只燕子?那爲什麼作者會認爲是同一只燕子?

2、老師發放課外補充材料《就是那一隻蟋蟀》。

3、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寫法上“詠物寄情,物情合一”的特點。

三、短文.寫作

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鄉的小燕子,產生了淡淡的鄉愁。

你是否也有過因看到眼前景物而觸發了某種情感的經歷?試寫一篇短文,記下當時的情景和你的感受。

四、本課小結

這是一篇優美的詠物寄情散文。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鄉的小燕子,產生了淡淡的鄉愁,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無限眷戀與熱愛之情。

《海燕》一課全文以“鄉愁”爲線索,分爲前後兩部分。前部分運用倒敘的手法對故鄉小燕子進行了描述。通過對春風、春雨、春柳、春花、春草等景物的描寫,把一個溫暖、舒適而又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故鄉的春天再現了出來。後部分作者從遐想回到現實,並帶着對故鄉小燕子的深厚感情,對海上的小燕子進行了細緻的描寫。從而抒發了作者濃濃的鄉愁,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無限眷戀與熱愛之情。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瞭解.寫作背景,理解作者筆下的白鵝的鮮明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2、學習作者細緻觀察、準確描摹的方法。

3、品味欣賞本文生動而風趣的語言,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回憶曾經讀過的以“鵝”爲題材的詩文來導入新課。如駱賓王的《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討論:這首詩突出了鵝的什麼特點?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白鵝》寫於1946年夏天。抗戰期間,豐子愷內遷重慶,住在郊外一座荒村裏。當時正值戰時,生活條件艱苦,而人們內心更是焦慮苦悶。豐子愷在讀書、作畫之餘,在院子裏種豆、種菜、養鴿。養鵝,這成了作者排遣苦悶的一種寄託。

三、範讀課文

四、討論課文1一4段內容

1、作者筆下的鵝有什麼鮮明特點?

傲慢(高傲、最傲人、架子十足)。

注意對這些詞語的意義加以比較:

傲慢:輕視別人,對人沒有禮貌。

高傲:自以爲了不起,看不起人;極其驕傲。

傲人:驕傲自大,瞧不起人。

架子十足:非常自高自大的樣子。

3、爲了突出白鵝傲慢的特點,作者怎樣稱呼鵝?(“鵝老爺”)

“老爺”一詞原是舊時代對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一種尊稱。作者用以稱呼白鵝,可見白鵝在他家中擁有特殊“地位”。享受特殊待遇。於是,白鵝也就有理由表現得“架子十足”。

4、“傲慢”一詞常被用以形容人輕視別人,對人沒有禮貌,作者爲什麼用這個詞來形容白鵝作者對白鵝懷着一種怎樣的感情?

五學生自由朗讀課文1~4段。要求繪聲繪色,通過朗讀來領略作者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第二課時

一、研究課文1~4段的寫法

1、學生自由朗讀1~4段。

2、爲突出鵝的特點,作者將鵝和其他動物比較着寫,結合文中內容作具體分析。

3、作者之所以能對白鵝作如此生動傳神的描寫,是因爲他對白鵝觀察得非常仔細。描寫鵝吃飯的第4段文字,最具代表性,試作分析。

4、第4段中作者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鵝吃飯時所表現出的傲慢?

二、討論課文第5段的內容

1、作者用淺顯質樸的文字,輕鬆幽默的筆調,勾勒了白鵝既可笑更可愛的形象,表達了對白鵝的喜愛與懷念。自由朗讀第5節,然後說說作者及其家人喜愛白鵝還有什麼原因。

2、談談你對文章結尾的兩句話的理解。

3、這節文字主要寫白鵝的貢獻,但其間仍不乏表現白鵝傲慢性格的文字,找出來欣賞一下。

三、按照“思考與練習四”的要求進行口頭作文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本文是一篇富於詩情畫意的優美散文,文章運用生動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鶴羣飛行於空中的優美姿態,記錄了鶴鷹之戰的激烈場面,讚頌鶴的羣體精神。如何體會鶴的'形象及把握理解鶴羣精神,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對文中"鶴鷹之戰"開始時鶴羣的驚慌的理解是本文

教學重難點:

文章描寫細緻傳神,語言貼切富有表現力,可以藉此訓練學生的描寫能力以及語言領悟能力,在教學中宜注意加以引導。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趣,導入新課。

二、介紹學習重點,交代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有方向。

三、指導學生學習全文。

初步瞭解文章內容。

1、快速閱讀全文,感受文章要點。

要求:給自然段標上序號。大致瞭解文章內容,如果有不理解的問題可以在書上標誌出來,也可以寫出來。

2、排除閱讀障礙,把不理解、不熟悉的字詞句標出來,必要時查查工具書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案 篇9

知識與技能:

疏通全文,識記並積累“熬、霎、粼”等字詞,感知親情。

方法與過程:

掌握文中的寫作技法--如開門見山、細節描寫等,並讓學生能理解和運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明白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學生體驗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

1、重整體感知、品味。

2、學以致用、課堂遷移。

[教學設想]

力圖以此文爲例,教給學生學習此類美文的基本方法--感知內容、美點追蹤;而且,教學中將以學生爲主體,採取自主、合作、討論、探究等學習方法;教師只在適當之時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教學平臺展示]

一、話題談說,導入新課。

如果愛是左右手,就該一隻遞給孩子,一隻遞給老人;

如果愛是左右手,就該一隻遞給朝露,一隻遞給晚霞;

如果愛是左右手,就該一隻遞給歷史,一隻遞給未來;

如果愛是左右手,就該一隻遞給早春,一隻遞給金秋;

……

你有過如此“愛的感動”嗎?請把你家裏最令你心動的愛的鏡頭展示出來,與大家共享!(讓學生自由談說,時間在2分鐘左右)

當然,如此之鏡頭,定然不勝枚舉--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家是愛的港灣,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滿溢親情的濃漿,縱然是一次極平常的散步,也能讓人體會溫馨的親情。現在就讓我們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孫三代相親相愛、和和美美……

二、聽讀課文,感知內容

(一)要求:

1、注意朗讀的字音、停頓、抑揚頓挫,輕重緩意。

2、能就你對文章內容的感知,從你喜愛的或理解的角度給文章擬個副標題並簡述理由嗎?

(二)明確

1、字音認讀

熬ǎo粼lín霎shà咕gū

2、讓學生自由重擬標題,並讓學生點評。

如(1)親情(2)三代(3)溫馨的家庭(4)一家人

……

三、品讀課文,美點尋蹤

1、點撥:美點尋蹤即找出課文中自己認爲寫得最恰當、最生動形象的給人以強烈美感、給人以有力感染,給人以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的內容,以及文章自身語言、結構特色等方面的內容。

(可用句式:“文章……美,美在……”說話)

2、示範:文章的開頭美,美在“開門見山”,一開始就是“我們在田野上散步”這個詩意的鏡頭。

3、學生討論、美點尋蹤

4、學生髮言,加以明確

(以下舉一些學生髮言的例子)

例1:你看,這裏其實有一幅令人遐想的“全家福”:一家人散步是多麼輕鬆、多麼愜意,甚至可以說是多麼浪漫、多麼幸福;再有這初春的美景:那有濃有淡的大塊小塊的新綠,那樹上逐漸顯密的嫩芽,那咕咕地起了水泡吟唱着春天即將來臨的冬水……一切構成了美麗而溫馨的圖畫,可以說就不止是一個家庭的世界了嗎?

例2:美在那水波粼粼的魚塘,你看……

例3:美在那金色的菜花,你看……

例4:美在那無言的細節,你看: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

……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這就是愛,這就是家庭。

四、學法實踐:感知內容、美點尋蹤

要求:速讀《三代》一文,試着實踐(1)重擬標題;(2)美點尋蹤

1、讓學生思考、自由討論。

2、讓學生自由發言,在發言中加以評點明確。

以下是一些同學的發言:

如:重①交叉路口

擬②家

標③感人的畫面

題④責任

⑤遲緩的背影

……

(注:發言時可讓學生稍加解釋重擬此標題的理由,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又如:美點尋蹤

你看,那感人的畫面真美--一位先生一手牽着一個剛會走路模樣的小男孩,一手拿着一個步履蹣跚的年老中風病患者,三個腳步遲緩的背影……讓我覺得“家”的偉大的力量。

……

五、小結

同學們,剛纔你們自由地談了家裏最令你心動的鏡頭;又在課文的指引下,感受了兩家祖孫三代那溫馨的親情以及對美點進行了尋蹤--其實,對於一般的美文,我們一般要這樣去學習:先感知內容,再尋蹤美點,這也是我們學習美文的一般方法。望同學們今後能按此方法進行美文欣賞學習。

六、佈置作業

請同學們課後蒐集一篇有關“親情”的文章,摘錄或記誦其中令你感動或心動的地方。

示例:這裏是一位回家探望母親的大學的一段感人的話:

……我身在城市,心卻總是不由自主地飛回屬於我和母親的田地裏,飛回母親育我養我的那兩間茅屋裏,飛回母親那瘦弱的身旁……坐火車回來時,天還未亮,不顧路途的疲勞,心急火燎地趕着山路,進入我祖居的村子。母親不在,茅屋的門鎖着,我的淚頓時流出來,那是熱辣辣的淚,那是滾燙的心……

希望同學們今後養成蒐集、摘錄或記誦的好習慣,習慣養成的話,一定對你們的寫作會大有益處的。那時的你們,一定“文采飛揚”!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案 篇10

課標要求

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對作品中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學習目標

1、瞭解作者朱自清的相關內容,學習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及表達作用。

2、學習通過充分調動感覺器官細緻觀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徵進行描寫的方法。

3、賞析精美語言,體味蘊含的情感。

4、朗讀並背誦課文,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麗。

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

1、誦讀,把握好重音和停連,感受漢語聲韻之美。

2、理清作者思路,學習抓住景物特徵有層次地寫景的方法。

3、研讀五幅圖畫,賞析精美語言,感悟作者用詩情畫意和音樂之美的藝術語言,表達出對春天的熱愛,歌頌與讚美之情。

4、掌握“比喻”的修辭手法。

學習難點

1、領會狀物抓住特徵,寫景注意層次

2、引導學生領悟,寫好景物必須進行細緻的觀察,還要逐步學會各種寫景方法(如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的運用)

3、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多角度、按順序、繪聲繪色地描繪春天的寫法。體會本文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利用多媒體營造出自然、美麗、溫馨的春天,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

2、朗讀教學法。每一個步驟都注意突出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學、在學中悟,學會朗讀抒情散文,體會春的優美意境。

3、自主探究教學法。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會的研讀、精讀、品讀的學習方法,品味文中傳神的語句。

課時安排

三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引導學生朗讀,感受散文的意境美;整體把握課文感情學生自主掌握課文構架。

第二、三課時:深入學習課文的表現手法(情與景關係)、修辭手法(比喻、擬人);重點語句解析(結合課後練習題);課文結構。

課後實踐:如果有條件,教師可選擇帶領學生集體春遊,以拍照、寫生、唱歌、野炊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親近自然、感受自然、迴歸生活。

學習過程

一、導學

1、情景(問題)導入

複習舊知識,展現春的意境

同學們想一想,詩人杜甫在《絕句》中怎樣描繪春色的?(同學背誦:“兩個黃鶴鳴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油東吳萬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樣描繪的?(同學背誦:“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進行比較,激發興趣

以上背誦的詩都是絕句,容量有限,是取一個景物或兩三個景物來寫春的,今天學的散文《春》寫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樹、花、鳥、風、雨等等。作者是怎樣描繪的呢?再說,春就在我們身邊,現在我們就歡樂地生活在陽春三月的日子裏,文中寫的這些景物的姿態、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沒有呢?讓我們細讀課文,領略大好春光,尋找與作者觀察的差距。

2、目標導學

⑴、掌握生字詞,文常

⑵、誦讀課文,體會作者的語言特色,感受春的活力。

⑶、理清文章結構,把握文章脈絡,概括好五幅圖。

二、自學

夯實基礎知識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醞釀()()烘托()披着蓑()

抖擻()()朗潤()()鳥巢()

撐()傘嘹()亮趕趟()兒宛()轉

窠()巢應和()黃暈()

2、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江蘇東海。是我國現代的________、_________。他的散文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助學

(一)讀春:

春天,是那麼的美麗,現在我們共同來讀一讀作家朱自清筆下的春天,一起來感受一下那美麗的春景)放配樂朗誦,領會作者朱自清的感情基調。(引導朗讀課文應該用什麼樣的感情)

朗讀指導:

①讀音正確,聲音洪亮。②把握好感情基調的變化。③讀出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美感。

感知課文:現在我們先聽一段朗讀錄音,然後再跟着音樂一起朗讀一遍課文,注意朗讀的語調、停頓、感情。

1、教師播放錄音,全班一起靜聽或是跟讀錄音朗誦。請大家放鬆心情,發揮想象,春天就在我們身邊。

2、聽完錄音,播放音樂(班得瑞《春野》),創設舒緩的情境,全班齊讀課文,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教師給予評價)

3、全班朗讀完畢之後,再請學生舉手分段朗讀。(教師給予評價)

4、學生讀完教師點評,指出優缺點。

教師提示:朗讀本文的感情基調是充滿喜悅和希望。基本語調是輕柔、緩慢、語句清晰、自然。語音越自然、質樸越好、切忌拿腔拿調。要讀準字音,口齒清楚,吐字有力,而且是自然流暢地讀出。體會感情,把握重音、停頓、速度、抑揚等。朗讀時語勢多揚少抑,用聲多輕少重。開頭要讀得欣喜,充滿生機。中間部分則需要精雕細刻:“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這段可以讀得俏皮、活潑。“風裏帶來新翻的泥土的氣息……”“鳥兒將巢安在繁花綠葉中……”“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幾句要調動各種感官來體驗春天的味道、春天的聲響。結尾的三段是文章的點睛之筆,作者謳歌春天、熱愛生命的思想在這裏得到昇華。因此,“娃娃”要讀得輕些、高些,略有虛聲。“小姑娘”則用高而明亮的聲音來表現她的快樂、活潑。最後一段,要加強吐字的力度和氣勢,聲音洪亮、有力。

教師示範重點語句的朗讀。師點撥:本文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

(二)賞春:

課文整體把握:這一部分主要是學生自主探究開展。把學生分成爲6個小組(第一小組負責課文1-3自然段;第二小組第4自然段;第三小組第5自然段;第四小組第6自然段;第五小組第7自然段;第六小組8-10自然段。)

提問:

1、讀完課文,大家說一下朱自清都寫了春天的哪些景色?

以小組爲單位,請同學們互相探討總結,並把本小組的成果寫在黑板上。

五分鐘後。請各小組代表呈現本組答案。

2、作者又是怎樣形容他們的呢?(這個問題教師要根據學生寫在黑板搬上的點小組回答並,要小組派一個人到黑板上寫出。)

第一組

山:朗潤水:漲太陽:臉紅

小草:鑽嫩嫩的綠綠的(春草圖)

第二組(春花圖)

桃樹、杏樹、梨樹: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蜜蜂:嗡嗡地鬧着蝴蝶:飛來飛去野花: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第三組(春風圖)

春風:“吹面不寒楊柳風”像母親的手鳥兒:賣弄清脆的喉嚨

牧童:短笛成天嘹亮地響着

第四組(春雨圖)

春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農民:披着蓑房屋:稀稀疏疏靜默

第五組(迎春圖)

風箏:漸漸多了孩子:也多了家家戶戶、老老少少:趕趟兒似的

“一年之計在於春”

第六組

娃娃——小姑娘——青年

要求每個小組讀出所找詞語的句子。

3、請每個小組標出的課文線索。

每個小組把自己的結構圖寫在黑板上,並解釋原因。

合併同類項。

教師要給予指正和肯定。找出線索圖,使學生理清課文脈絡。爲第二節課的深入解析做準備。

線索:盼春——繪春——頌春

第一部分(1)是盼望春的到來。(盼春)

第二部分(2~7)具體描繪春天到來時自然的不同景物。(繪春)

第三部分(8~10)寫的是作者讚美春天。(頌春)

教師小結:朱自清先生以急切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來;然後又用細膩的彩筆描繪春天的美景;最後,最後他又滿懷喜悅歌頌了春天。其中:

“盼春”是本文的開端,作者滿懷期待與喜悅,採用擬人化手法,描繪春天在“東風”吹拂下姍姍來到人間。

“繪春”主要是作者全面而精細地觀察和描繪了春天到來時自然景物的變化,寫得生動有趣。

“頌春”是本文的結尾部分,以三個比喻揭示春天不可遏制的創造力和無限美好的希望,深化題旨,歸結全文。

4、文章的重點是第二部分“繪春”。作者以充滿詩意的語言,精心選擇了春天特徵的幾個具體畫面,形象描繪了春天的生機勃勃。誰來說說共爲我們描繪了幾幅圖畫?你能分別爲它們取個名字嗎?

六幅圖畫:

第2自然段是春歸圖。第3自然段是春草圖。第4自然段是春花圖。第5自然段是春風圖。

第6自然段是春雨圖。第7自然段是迎春圖。

點撥:這幾幅圖畫爲我們描繪出了濃郁的春色。每幅圖畫作者的觀察方法和描寫角度都不同,但都抓住了它們各自的特點,融入另外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5、最後我們再一聽一段朗誦錄音,播放PPT,讓學生邊看邊聽(也可以跟讀),把春天的氣息帶入課堂。要求每一個小組認真聽,稍後要每一個小組朗誦自己負責的部分。

全班一起聽錄音,各小組按次序,有感情地朗誦。配樂(班得瑞《春野》)。

本節課小結:這節課主要是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學生爲主體,用範讀、配樂、圖片展示等創設情境,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學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採用分小組的形式,發揮大家分工合作的積極性,通過幾個問題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探討。

四、用學

1、根據拼音寫漢字。

⑴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xīnxīnrán()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⑵鳥兒將cháo()安在fánhuānènyè()當中,高興起來了,hūpéngyǐnbàn()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清風流水應和着。

⑶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huángyǜn()的光,hōngtuō()片安靜平的夜。

⑷地裏還有工作的農民,披着suō()着,戴着lì()。他們的房屋,xīxīshūshū()的,在雨裏jìngmò()着。

2、下面字詞中有幾個錯別字,你能找出並改正出來嗎?

花枝招展拱托一年之際在於春趕趟兒

軟棉棉喉嚨吹面不含楊柳風舒活筋骨

3、根據解釋寫出相應的詞語。

(1)歡歡喜喜的樣子。()

(2)呼喚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態優美。()

(4)舒展、活動。()

(5)明朗潤澤。()

(6)各種氣息在空氣裏,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7)一年的計劃在春季考慮安排。()

4、修辭方法與其它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B、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C、鳥兒將巢安在繁華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歌喉。

D、紅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5、從括號裏選出恰當的詞語,填在橫線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鬧飛)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

③山________(溼潤朗潤)起來了。

④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________(襯托烘托)出一片________(安靜寂靜)而和平的夜。

五、評學

1、填空

①《春》由________春、繪春、________春三部分構成,其中“繪春”又是由________圖、________圖、________圖、________圖、________圖五幅畫面構成。

②《春》是一篇優美的________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點,準確、生動地描繪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發了________之情,表達了作者_______的情懷。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2、在《春》這篇文章中,朱自清給我們展示五幅圖畫,你分別給這五幅圖畫配上相應的古詩。

春草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花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風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雨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迎春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佈置作業:①有感情的誦讀課文,並背誦課文及相關的詩詞句。

②各小組在找出自己所負責段落中找出,自己認爲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畫出來。可以從修辭方法、表現手法、情感表達、詞語特點等多角度分析,體會美在哪裏,精彩在哪裏。下節課我們繼續探討。

③建議:大家如果感興趣,課下可以自己家裏拍攝的關於春天的DV、照片或是繪畫拿過來分享一下。

4、課外延伸:仿照課文結尾句子

春天還像什麼呢?

例:春天是插花能手,用巧手裝扮人生;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用畫筆繪出五彩的世界。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案 篇11

開場白:同學們,大家好,在火熱的八月看到火熱的你們,我由衷感到高興和激動。今天是新學期第一節課,我有個習慣,第一節課我喜歡隨意聊聊。我想,大家最關心的就是我這個新老師是一個什麼樣的老師,那我就先自報家門了。一:自我介紹(略)

二:澄清語文的概念

提問:同學們,我們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語文知識了,那門大家誰能說說,語文是什麼,語文到底要學習什麼?

流行的幾種說法:

1.語言和文學

2.聽說讀寫

3.葉聖陶:口語和書面語

高中語文學習的主要任務:掌握語言基礎知識,具備初步的文學欣賞能力和寫作能力。能閱讀淺易的文言文。另外在如今應試教育體制下,同學們還要掌握好應試的技能。

三:如何學好語文

古人講人的修爲時,主張“仁義禮智信”,我這個話題,可以用“緣趣意信方”來概括。

緣.中國有句俗話“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緣分的巧妙和難得。通常,人們喜歡用蠟燭來比喻教師,燃燒自己照亮了別人。古詩有云:“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是對教師職業的讚美,而我更喜歡把教師職業比成撐船的水手,三年一調頭,送走一批學生就送走一批渡客。老師,學生,水手,渡客,這就是緣分。這就是老師今天講的第一方面:惜緣。〔接下來和學生聊了自己一些故事〕趣,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同學們應該主動去體驗和發掘語文的樂趣。這裏我隨便談談。

意。指學習語文的意義。作爲基礎語言工具,掌握好語文這門工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首先是交際需要語文,更重要的是語文可以提升人格魅力。

信。指學好語文的信念。(略)

方。指學好語文的方法。首先,我要求同學們有民主的觀念。在我的課堂上,同學之間,師生之間是地位是平等的,對於學習上的問題,我們共同探討。要敢於發言,說出你的理解。其次,大家要有鑽研精神。

四、具體要求:

(一)、我們的目的爭取做“五一居士”

(1)一手好字

(2)一張能言會道的嘴

(3)一肚子名篇佳作

(4)一筆好文章

(5)一顆永遠純真善良的心

(二)、我們的行囊: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體會文章語言的生動與優美。

過程與方法:採用探究的方法多元化解讀文體,學習寫狀物的方法,提高觀察力和想像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受,提升自己對人生的理解與感悟。

教學重點:

1:紫藤蘿花的象徵意義及文章主旨的顯現。

2:生動而細緻的景物描寫。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受,表達自己對人生的理解與感悟。

德育滲透:

培養學生感覺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熱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

第二課時

一、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請看──瀑布錄像

1、望着眼前的瀑布,我不禁想到了唐代大詩人李白有關瀑布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好一幅飛流直下的景象,好一派一瀉千里的氣勢。自然界的瀑布真是氣勢恢宏。今天我們將要欣賞另外一種瀑布,那就是花的瀑布。──紫藤蘿錄像

2、你看,盛開的紫藤蘿真是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真像一條瀑布。難怪作者說是紫藤蘿瀑布。──紫藤蘿和瀑布對照圖

3、今天我們師生一起當代女作家宗璞筆下的優美的散文“紫藤蘿”,去欣賞這美麗的花兒,看看它以底美在哪裏?

二、讀花之歌

師:先請同學們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花之歌,看看紫藤蘿花美在哪裏?同學們邊讀一定不要忘記了邊做記號。

(師巡視指點)

三、賞花之美

師:分享是一種快樂,有很多同學已經找到了藤蘿美的地方,也做了批註,下面請同學們按屏幕上的方式向大家交流你的看法。

(幻燈展示:我感受到的藤蘿花的美的句子是在課文的第自然段,它們是:這是美在藤蘿花的)

1、“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美在形狀)

2、“深深淺淺的紫,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美在顏色)

3、“紫色的大條幅上,泛着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美在情趣)

4、“花朵兒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擠着,好不活潑熱鬧!”(美在生機)

5、“我在開花,它們在笑”。“我在開花,它們嚷嚷”。(美在生機)

6、“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着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愛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美在生機)

提問:“張滿”如何理解?怎樣的花纔像是“張滿的帆”。不張滿的帆又是怎樣的?很形象地表現了花朵已經完全開放的樣子,很有生機。“笑容”讓我們感受到花兒跟人一樣有着嬌媚、可愛的神態。作者的想像很豐富,由花朵想到帆。我們也模仿作者的寫法發揮你的想像寫一句話,看看盛開的花像什麼?

仿寫:例: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一隻漂亮的蝴蝶,在那裏翩翩起舞。(天使、少女)

每一朵盛開的花像,在那裏

7、“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般輕輕地籠罩着我。”

師:大家在這個句子有沒有發現什麼?香氣是看不見的,作者卻把它變成看得見的顏色。“淺紫色”給人什麼感覺?(朦朧、淡雅、輕柔)所以我們可以想像紫藤蘿的香氣就是那種淡雅、朦朧,所以下面說“夢幻般了”。

師:好的東西我們都想擁有,如果將喜歡的語段背下,該多好!因爲只有這樣,它才能真正爲你所擁有。下面給大家三分鐘時間,背一背,比一比,看誰擁有的美點多。

(生背誦)

四、品花之神

師:我們剛纔欣賞了花之美,花美在精神,精神是要人用心去感受的。下面我們品花之神。眼前的藤蘿盛開猶如一條瀑布,而十多年前是什麼樣的?請從課文中快速搜索一下十多年前的藤蘿。誰發現了?

生:“忽然記起十多年前家門外也曾有過一大株紫藤蘿,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從來都稀落,東一穗西一申伶仃地掛在樹梢,好像在試探什麼。後來索性連那稀零的花串也沒有了。園中別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種了果樹。”

師:十多年前的紫藤蘿花是稀落伶仃的,花經歷了興衰,那麼賞花的人呢?是不是一帆風順呢?我們一起看:

(幻燈展示。)

①宗璞一家在XX中深受XX,“焦慮悲痛”“一直壓在”作者的心上。這篇文章寫於1982年5月,當時作者的小弟身患絕症,作者非常悲痛。

②小弟是作者最鍾愛的弟弟,也是老父親最器重的兒子。這位20世紀50年代畢業於清華大學航空系的飛機強度總工程師,畢業之後三十餘年在外奔波,積勞成疾。最後離開了摯愛他的親人。宗璞含淚寫下《哭小弟》o

③那一段焦急的悲痛的日子,我不忍寫,也不能寫。每一念及,便淚下如綆,紙上一片模糊。這一天本在意料之中,可是我怎能相信這是事實呢?他躺在那裏,但他已經不是他了,已經不是我那正當盛年的弟弟,他再不會回答我們的呼喚,再不會勸阻我們的哭泣。

師:正當在她焦慮和悲痛之時,看到眼前瀑布似的藤蘿,不由得停下了腳步,美麗的藤蘿緩緩流過作者的心靈,帶走連日來的焦慮、悲痛,使她的心歸於寧靜。花經歷不幸還能再開而且開得如此繁盛,那麼人呢?經歷不幸該如何面對生活,面對生命,從而將對美麗的感觸昇華爲對生命的感觸?請大家再小聲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由悲痛到寧靜的情感變化,勾畫作者從花那裏得到的生命感悟。

(生自由朗讀、勾畫。)

生2:作者從花那裏得到的生命感悟是:“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裏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

師:我們大家一起來讀整個句段,感悟作者的心境。

(生齊讀。)

五、寫花之語

師:生命長河是永無止境的,一朵一朵的花構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這是作者從花那裏得到的啓示和感悟,也正是花在對作者說話。讓我們也來喚醒心靈的耳朵,傾聽花對我們說了什麼,可以說陽光,親情,生死,得失,幸與不幸,理想與現實,昨天、今天與明天等。

請大家看一個例子。

(幻燈展示。)

我聽到花說,生命長河如此生生不息,昨天已流逝,無法更改,何不用一顆樂觀、進取的心把握今天呢?

師:你聽到了花在說什麼,請用筆寫一下。

(生埋頭書寫,師巡視,並與個別學生交流。)

師:我們請同學來說一下。

生1:我聽到花說,幸福是短暫的,應該好好珍惜,災難已經過去,無法更改,讓我們再次創造美好幸福的明天。

師:幸福是短暫的,我們要好好珍惜,創造幸福。

生2:我聽到花說,時間是如此的短暫,昨天已經消逝,無法重來,何不用一顆勇於進取的心把握住此刻呢?

師:好,以進取的心把握此刻。

生3:我聽到花說,生命長河如此生生不息,昨日的不幸已經過去,爲什麼不用一顆積極的心爲今天的幸福去努力呢?

師:積極的心態,爲明天去努力。

六、結花之果

師(總結):從同學的發言中我能感受到,我們從花開的聲音中聽出了樂觀的生活態度。我想,這就是這篇文章的花之神吧。的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讓我們微笑着面對生活吧。因爲,微笑面對生活的人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煩惱,贏得的則是整個世界。

好文章像一杯香茗,更像一枚橄欖,需要我們用心去品。向大家推薦閱讀宗璞的《丁香結》,體會從微小的生命中提煉出來的那充盈其間的強大與偉力。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積累掌握重點文言詞彙,理解文章大意。

2、反覆誦讀,在誦讀中品味語言,並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自主探究理解作品,學習“託物言志”的手法。

3、學習蓮花的高潔品格,引導學生保持正直操守的價值取向,使學生得到高尚情操的薰陶。

教學重點:

探究蓮花的高潔品格和託物言志的手法,襯托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看插圖,談感受

(請同學們將書翻到插圖第一頁,這是什麼?看到這幅圖你有何感受?請同學來談一談。

那麼宋代著名哲學家周敦頤看到了盛開的荷花又會有何感想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周敦頤賞荷有感而發寫成的絕世佳作《愛蓮說》。)

二、文學常識

1、“說”如何理解?(劃下註釋一,齊讀)

2、作者簡介(齊讀)

3、30秒識記常識。

三、誦讀課文

1、欣賞錄音朗讀。注意生字的讀音,朗讀的節奏、語速、語氣。

2、跟讀。要求:讀準字音,節奏準確。

3、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節奏和感情。

4、齊讀課文。要求:有感情,注意朗讀的語調語氣。

四、疏通文意

1、自讀課文,結合書下注釋,也可以利用工具書,逐句翻譯課文。

2、不懂的詞句可以作上記號,小組討論交流。

3、請學生逐句翻譯課文。

4、自主讀譯課文,鞏固重點文言詞。

5、齊讀課文(要求:口讀心譯)

五、研讀探究

1、文章題目是《愛蓮說》,作者爲什麼愛蓮呢?(用原文回答)

2、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蓮具有哪些品質特點值得作者喜愛?

(自己思考寫一寫,然後小組討論補充)

3、由此看來,作者寫蓮,已經賦予了蓮花人的品質,作者不僅僅是寫蓮,實質是寫人,做人也應當做一個潔身自好,通達正直,高潔端莊的人啊!作者愛蓮,寫蓮,不正是表達自己這種志向嗎?這種表現手法叫什麼?(託物言志)

4、請同學們帶着讚美之情誦讀這幾句。

5、文章寫的是蓮,文中卻多次提到菊花和牡丹,這是爲什麼?有何用意?(正襯,反襯)

6、作者對愛菊和愛牡丹的人各持什麼態度?(惋惜,鄙視)最後三句應該怎樣來讀?

明確:“菊之愛,陶後鮮有聞。”陳述句在朗讀時應讀平調,這一句重音應放在“鮮”字上,應讀出“惋惜”的語氣。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疑問句朗讀時應讀升調。

“牡丹之愛,宜乎衆矣!”是感嘆句朗讀時應讀降調,要讀出“鄙視”的語氣。

7、請同學們自讀體會作者的情感態度。

8、有感情地齊讀最後三句。

六、教師小結

作者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更不屑於像世人那樣貪慕富貴。他志在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我們也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周敦頤高潔傲岸的人格,學到了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更應該學會以自己獨特的視角,詩意的眼光來看待身邊的一切,因爲只有這樣,我們寫出的文章纔會方香四溢。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敘事有詳有略的寫法。

2.理解本文景物描寫對錶達中心思想的作用。

3.學習小說通過語言行動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4、體會作者熱愛農村,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分析景物描寫對錶達中心思想的作用。

(2)分析雙喜,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

教學時間

二課時

預習內容

1、解決生字生詞

2、自讀課文,熟悉故事情節。

3、蒐集與社戲內容有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童年的生活是天真爛漫、多姿多彩的。提起童年,我們總會有無盡的回憶和嚮往。文學巨匠魯迅先生不僅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充滿懷戀,對他在農村的一段生活也記憶猶新。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社戲》這篇小說,相信你對文中的樂趣也會感同身受。

二、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歸省

行家

絮叨

怠慢

鳧水

家眷

皎潔

攛攝

鳧水

歌吹

蘊藻

漂渺

糾葛

三、整體感悟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然後全班交流)

1.快速默讀課文,理清小說脈絡,把握小說內容。

2.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情節,畫出自己認爲寫得最好的語句,並大聲朗讀。

提示:

小說描寫我幼時的一段鄉間生活,主要刻畫了一羣農家少年的形象,表現了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

小說由看戲前、看戲中、看戲後三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第13節)寫平橋村隨母親歸省的生活,交代出看社戲的時間、地點、機緣和參與人物。

第二部分(第4-30節)寫到趙莊看社戲的全過程。

第一層(第49節)寫看社戲前的波折。

第二層(第1013節)寫去看社戲途中的見聞感受。

第三層(第14-ZI節)寫在趙莊看社戲。

第四層(第22-30節)寫看社戲後歸航偷豆。

第三部分(第五節到完)寫看社戲後的餘波。

四、分析研討:課文寫了幾件事,哪些事詳寫?哪些事略寫?爲什麼?

教師小結:

本文作者圍繞看社戲,濃墨重彩地鋪寫看社戲前的波折,去看戲途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案 篇15

教學重點:

1.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髮問精神。

2.把握文章的中心,體會人生哲理。

教學難點:

等待中包含的人生百味。

教學關鍵

理清思路,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學會閱讀方法。

教學方法:

圈點法,合作探究。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具:

多媒體

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讓學生自由說說等待的經歷及等待的感受。

二、作者簡介:

三、自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惆悵倚門萌生希冀蠢人魅力

鏈子依偎迫不及待引人入勝不速之客

四、同學之間互相探討:

1、爲什麼說“等待”是賊?

2、作者說:“希冀在等待中獲兔的人豈止守株者。”仔細揣摩這個句子,體會其深刻含義。

3、“人生是條長長的鏈子,‘等待’是各環節鏈子間的紐帶。”請從語言運用的角度賞析這個句子。

4、“等待的未必能獲得……而且絕對取不走,避不開”,這句話蘊含着什麼深刻含義?

5、“引人入勝的風景……更遠處有瀑布……”這裏的“亭臺”“溶洞”“瀑布”指的是什麼?

五、學生探討後,教師明確。

六、課堂練習:

1.課後思考與討論三。

2.吳冠中是一位著名的畫家,他的文章既有畫的意境,又有詩的韻律。朗讀課文,題爲作者的語言特點。

提示:

①文字簡練,有畫的意境,又有詩的韻律。

②借用中外的諺語及俗語。變抽象爲通俗。

③語言生動、跳躍、鮮明、空靈。

七、小結:文章以等待爲題,意在說明人們常懷希冀,同時也流露出對世事難遂人願的無奈和歲月催人老的感慨。

八、作業:片斷練習

請用一段文字寫出你對等待的獨特感悟。

板書設計:

等待的滋味

等待包含的人間百味學會等待

等待的況味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及重點]

1、瞭解斑羚在危急關頭的勇於自我犧牲的精神。

2、體會本文詳略得當的敘述與具體生動的描寫。

3、理解人類與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處的重要性。

教學設計

這篇課文描寫了動物世界極其悲壯的一幕,故事驚險,扣人心絃。文章通過描繪一羣斑羚飛渡懸崖的場面,熱情讚揚了它們可貴的種族精神和整體精神。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教學時不必深敲細推,逐句講解。宜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握文章如何把一個故事講清楚,如何細緻描繪飛渡場面。可引導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於某一種觀點,並注意指導學生積累字詞知識。

[教學課型及課時]

自讀課

.一課時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教師範讀——掃清文字障礙——學生誦讀——教師、學生質疑釋疑——學生感悟。

(解說:詩歌的朗讀和背誦是教學本課的關鍵。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提出疑問。質疑可能會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詞上的,或是詩句上的,或是關於時代背景、作者情況等方面的,均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對提出來的疑問,教師不必一一作答,先發動全班同學來討論解決,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存疑,或作爲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在課外作深入探討。然後讓同學說說或寫一點各自感悟到的東西。)

媒體設計

1.多媒體:選取材料製作成課件

2.錄音機:伴奏帶。

3.投影卡片:介紹作者及其詩意的卡片各1張,共五張。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二、整體感知課文

找一名學生生動地複述《斑羚飛渡》這個故事。

複述指導:複述是口頭表達的基本功,進行此類訓練,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閱讀課文時,把難記的內容和其他一些難記的詞語畫出來,強化記憶,就可以少花時間,又能複述清楚。複述時要突出重點,把握關鍵之處。教師注意引導。

三、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1.文中的這些斑羚沒有姓名,這隻斑羚,那隻斑羚,作者是怎樣說清楚的?

明確:作者注意分類起了名目,又給個體起了名目,有了這些名目,就便於敘述了。分類的名目有"老年斑羚""公斑羚""母斑羚""年輕斑羚""小斑羚"等,個體的名目有"鐮刀頭羊""一隻半大的斑羚""灰黑色母斑羚"等,有了這些名目,故事才敘述得清清楚楚。這一點看似小事,其實在寫作上很重要。

2.在這羣斑羚中,你對哪隻斑羚的印象最爲深刻?爲什麼?

明確:(學生自主探究、討論並自由發言)鐮刀頭羊,因爲它成功地指導了這次飛渡。

3.鐮刀頭羊是怎樣指導這次飛渡的?

明確:(逐步引導學生的思路)(學生閱讀後回答)

可採用範讀或指名朗讀的方式,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妙處和思想感情。

4.鐮刀頭羊“悲哀地學了數聲”,如何理解此時頭羊的心理?

在危難時刻,所有的斑羚都注視着這隻頭羊,而頭羊沿着懸崖巡視一圈之後,知道前面是絕路,而後面又有狩獵隊的追擊。頭羊一時想不出拯救這羣斑羚的辦法,只好仰望蒼穹,悲鳴數聲,表現了內心的絕望。

5.頭羊本來站在年輕斑羚的行列,後來爲什麼又走到老年斑羚的隊伍裏了?

明確:斑羚羣分爲兩撥之後,頭羊發現老年斑羚那拔少十來只,爲了使自救方案取得成功,必須使兩撥斑羚數量一致,於是頭羊從年輕的行列走出,歸入年老的隊伍中,其他中年斑羚也隨着歸入年老的隊伍中,然而,選擇老年斑羚那撥,即是選擇了死亡,因此頭羊“悲愴地輕咩了一聲”,表達了它沉重而悲壯的心情。

6.在你的心目中,斑翔飛渡的情景是一幅什麼樣的畫面?請充滿感情的給大家描述一下。

明確:(讓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於某一種觀點)斑翔飛渡的情景,是一幅震撼人心的畫面。“山澗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架起了座橋,那是一座用死亡橋墩架設起來的橋。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快速飛渡。沒有一隻老斑羚爲自己調換位置,它們心甘情願用生命爲下一代開通一條生存的道路。“坦然面對死亡,爲的是羣體的衍生,這是一種至高至上的境界。井然的秩序,坦然無私的等待,更令人嘆息不已,肅然起敬。“我沒有想到……”這的確是始料不及的,不能不令我們這些萬物靈長的人類感嘆不已,讚歎不已。從“竟然”“從容”“心甘情願”等詞語中,我們不難發出作者濃郁的溢美敬重的情感的流露。

7.鐮刀頭羊的結局如何?你對鐮刀頭羊的態度是怎麼樣的?是褒還是貶?請把你的真知灼見說給大家聽一聽。

明確:(學生閱讀後回答)

8.找出文中有關彩虹描寫的句子,閱讀體味:課文中多次寫到彩虹,有什麼作用?

明確:(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暢所欲言)文中寫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處。一是斑羚身陷絕境時彩虹出現,二是斑羚飛渡時彩虹相映,三是頭羊走向"那道絢麗的彩虹"。結合上下文語境細心推敲體會,不難發現彩虹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種神祕色彩,並推動情節發展,頭羊之所以想出飛渡的辦法,或許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祕啓示;二是烘托飛渡的氣勢.渲染了飛渡的悲壯美;三是渲染頭羊自我犧牲的崇高之美。

9.在這羣斑羚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迫切學習的金子般的東西呢?(目的在於組織討論文章的主題)

明確:(學生討論、探究,教師適時引導)面對種羣的滅絕,這羣進退維谷的斑羚爲了種族的生存而甘於自我犧牲的崇高精神,它們的智慧、才能,膽識,特別是從容鎮定,舍已爲人的情操,可貴的整體精神,爲自己、也爲人類唱響了一曲悲壯的生命讚歌,放射燦爛無比的人生光彩。

10.結合你日常生活的所見所聞,談談你學習完本文後的感悟。

明確:(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在把握文章的技巧,學會運用,同時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以及作文思維能力,即選擇生活中的題材,表達某一個道理或某一種感情。教師講一個感人流淚的故事結束全文)

[佈置作業]

(打出投影片)課下把你的感悟整理一下,寫下來,字數300字左右,然後同學們自由交流,看誰寫得好。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案 篇17

教學目標:

1學習並掌握通過外貌、語言生動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2感受外祖母對高爾基的深遠影響。

課前學習:

1朗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設計字詞訓練題,考考他人。

2蒐集資料,瞭解高爾基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課堂學習:

一導課

1教師佈置學習任務:口頭作文《我童年的朋友》。

2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在全班交流。

3學生相互簡要點評口頭作文,能說說習作的優點與不足。

4教師結合學生的點評,引出高爾基的《童年的朋友》。

二檢查預習:

1考考你(學生相互出題,檢查詞語掌握情況。)

2我瞭解的高爾基(學生介紹作者生平及主要作品等。)

三整體感知

1教師組織學生集體朗讀課文,初步感受外祖母的形象及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2學生自由閱讀課文,思考:

⑴從作者的描寫中可以看出外祖母是怎樣一個人?

⑵文中流露出作者對外祖母怎樣的思想感情?

3學生閱讀思考,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達成共識。(板書交流內容)

四細品課文

1教師呈現三個問題,要求學生邊閱讀邊思考邊做筆記。

問題⑴文中主要運用了哪些人物描寫的方法?試舉例說明。

問題⑵你最欣賞文中的哪一處(或幾處)描寫?請說出你欣賞的理由。

問題⑶文中哪些語句最能讓你感覺到外祖母確實是作者“童年的朋友”?她對作者精神世界的影響有哪些?

2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合作學習,再全班交流。(提醒學生及時修改筆記)

五再讀課文,質疑、創新。

1學生自由輕聲朗讀,能找到最合適的語速、語氣、語調,走進作者用優美語言營造的美好的情感世界。

2示範朗讀。

3學生質疑,師生解疑。

5學生談談自己對文本的獨特見解。(在前面的交流中未有的看法。可從內容到形式,情感到哲理等方面去發現,鼓勵學生個性化閱讀。)

六重寫《我的童年朋友》,着重運用好外貌、語言的描寫方法,鼓勵運用其他描寫方法,要能傳遞真誠的情感。

七交流習作,相互點評,總結寫好人物外貌及語言的經驗。

人物的外貌,主要指人的面容、神情、體態、衣着,還包括風度、打扮、習慣性的動作等。

寫人物的外貌首先要注意觀察人物的面容、神情、體態、衣着,然後依據是否有特徵和是否能反映人物的性格進行取捨;在表達上要注意具體、生動、有條理。

人物的語言:“言爲心聲”,語言與人物的思想性格關係密切。描寫人物語言的基本要求是有“個性”。所謂“個性”,就是指人物在年齡、身份、性別、用語習慣、思想認識等方面不用於他人的特徵。描寫時應注意對人物語言的取捨,不能有言必錄。不光寫出什麼人說什麼話,還要把握怎樣說出要說的話,要善於選取富有生活氣息的語言,對話符合人物各自的身份,同時還要注意人稱的變換。

八自我反思及評價

九課後作業:1背誦最後一段2課外閱讀《童年》

加入初一學習小組更多精品資料免費奉送!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案 篇18

學習目標:

能正確譯講並背誦第2-3段。

學習過程:

一、板書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口技》。(板題:口技)

(過渡語)我們將如何學習這課文呢?請看:

二、顯示學習目標:

能正確譯講並背誦第1段。

(過渡語)同學們,有沒有信心達成學習目標呢?好,下面開展自學競賽。

三、第一次“先學後教”(一讀課文,譯講課文)。

(一)先學。

1、師:下面請同學們按照自學指導準備譯講課文第2-3段。請看:

2、投影出示:請同學們小聲讀課文,並對照課下注釋練習翻譯,10分鐘後比誰能正確譯講課文(如有不會的地方,可小組內討論也可舉手問老師)。譯講方法:先讀一句原文,再解釋重點詞,最後連起來翻譯整個句子。

3、學生自學,準備譯講;師巡視,瞭解學情。(教師切不可幹走出教室等無益的事,更不可接打手機。)

(二)後教。

1、(過渡語)下面,請大家對照譯講方法譯講課文2-3段。

2、指名譯講:後進生先譯講,發現錯誤,請其他同學幫助更正;如還不對,老師更正,並分類板書學生譯講錯的詞語。

3、質疑問難。

(1)過渡語:同學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2)鼓勵不懂的同學舉手提出疑問,大家給予幫助。

四、第二次“先學後教”(二讀課文,背誦2-3段)。

(一)先學。

1、師:同學們都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正確譯講了,下面比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背誦課文第2-3段。

2、學生自背,發現不熟的地方,反覆讀,準備抽背。

(二)後教。

1、學生齊背第2-3段。

2、互背。

3、指名背。

五、當堂訓練:

完成課後的習題。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案 篇19

一、教學目標:

1、能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體會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

3、領會詩歌優美的語言和意境。

4、理解聯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二、重點:

品味詩歌語言。

三、難點:

對詩歌主題的探討。

四、課時: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在你們每天晚自修回家的路上,那淡淡的月色,隱約閃着幾顆星星的夜空,是否吸引了你的目光?我請大家一起來看圖片,領略星空的美景。Powerpoint(下面簡稱PP):星空圖片。

這是畫家和攝影師向我們展現的星空色彩圖,那在詩人眼裏星空又是怎樣的?請大家打開課文《天上的街市》,走近郭沫若,走進他的星空世界。

(二)簡介作者:

問:大家以前有無接觸過郭沫若和他的文章?

出示投影:郭沫若先生簡介。

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詩人學者,代表詩集有《女神》、《星空》等。

(三)整體感知

1、請大家打開課文,自由大聲地讀一讀,完成兩件事:

①圈出不熟悉的字詞,藉助工具書或詢問老師解決。

②要求讀準字音、節奏,讀得流利。

2、個別學生讀,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讀後糾正字音、節奏。

3、老師配樂範讀,學生思考:從詩中你看到了怎樣的星空?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小結:跟着郭沫若,我們領略了別樣的星空風光圖,那美麗的天上的街市,珍奇的物品、騎着牛兒的牛郎織女、似流星的燈籠,是否吸引了你的目光,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讀出自己。

PP:找出你最喜愛或感觸最深的畫面,大聲讀一讀,並說說理由。

預設:

1、第一幅畫:

朗讀方式:對讀。

關鍵詞:明、無數、點、亮、現。

知識點:聯想的特點。

2、第二幅畫:

朗讀方式:齊讀。

關鍵詞:縹緲、美麗、沒有、珍奇。

知識點:想象的特點。

3、第三幅畫:

朗讀方式:想象讀。(語氣:親切;情感:對幸福的嚮往之情。)

關鍵詞:淺淺、不甚、來往。

知識點:想象的特點。

4、第四幅畫:

朗讀方式:再創造讀。

原句:是他們提着燈籠在走

再創造:是他們提着燈籠在走——在走——在走——(漸輕,體現悠閒遊走之感)

關鍵詞:閒遊、朵。

知識點:想象的特點。

(五)主題探討。

1、作者爲什麼要在詩中選用並改編了牛郎織女這一民間故事

提供寫詩的時代背景: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正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和各派軍閥的高壓統治,處處黑暗,民不聊生,老百姓處在極其悲慘的境況之下。

2、作者當時的心態:他極度憎惡黑暗現實,但浪漫氣息濃郁的詩人對社會現實並不絕望,也不因此而哀怨、傷懷,而是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他不滿現實,熱烈的憧憬着美好的未來;

3、郭沫若先生的性格特點,即奔放、熱情、浪漫氣息濃郁等。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案 篇20

教學目標

1快速閱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

2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愛勞動的作風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動。聯繫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正確。辨證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養一種積極、健康、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設計

導入

在西方,有一部小說,18世紀歐洲最傑出的思想家盧梭,曾建議每個成長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應該讀讀它,那麼,這是一本怎樣的書呢?這就是《魯濱孫漂流記》。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其中的一部分,魯濱孫落難荒島是怎樣活下去的?

整體感知

檢查預習情況

學生快速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魯濱孫在荒島的思考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2每個階段的側重點是什麼?

3這幾個階段的前後聯繫是什麼?

4簡要概括文中蘊含的道理。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教師參與

教師小結

一個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觀絕望,而要努力看到積極的因素,從而改變自己被動的局面。魯濱孫在逆境中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研讀探究

教師導學:魯濱孫是怎樣的一個人?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體會他的心理變化過程。

思考題:

1身陷絕境的魯濱孫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2怎樣看待魯濱孫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學生朗讀第1~3段,體會魯濱孫的心理變化

學生朗讀4~9段,考慮魯濱孫爲了生存作了哪些事?

學生朗讀10~12段,魯濱孫怎樣進一步調整自己的生存的心態?

學生討論,教師參與

教師小結

人沒有精神寄託是不行的,魯濱孫說服自己要頑強地活下去,這需要很的的勇氣,他是一個非常珍惜生命、熱愛生活的人。

體驗反思

聯繫自己的生活,把你在學習或生活中曾經遇到或正面臨的一兩件不幸或挫折,試仿造課文中’借方”和貸方”的格式,把好處和壞處排列出來

教師小結

生活中有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要正確辨證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養一種積極、健康、樂觀的人生態度。

佈置作業

1積累字詞

2假如你像魯濱孫一樣被棄荒島,你會怎樣想?將怎樣做?發揮想象,寫一篇短文。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