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集體備課教案及習題(冀教版)

本文已影響 1.32W人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集體備課教案及習題(冀教版)
單元教材分析: 組長: 主備人:
知識與技能:
1、會認29個生字,會寫45個生字。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1、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給學生創設一種民主和諧的氛圍,使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發展。
2、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分角色朗讀,分組表演,複述故事,根據課文展開討論等多種形式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的情感。
3、查閱資料,開展課外閱讀等形式,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瞭解。
4、適時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學生交流意見,多方位體驗感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樂於觀察,勤于思考,機智靈活,多角度思考問題的品質。
2、 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的熱情。
3、體會人類的進步要靠自己的探索和努力的道理。
4、培養學生健康樂觀的心態,積極向上的精神,熱愛弱小的生命。
本組教材以“傾聽探索者的腳步聲”爲主題。人們常說:“腳踏實地”,但是,現在,人類的腳步已經到了太空。只不過,到過太空的人還只是少數。所以,有更多的人要通過閱讀文章去了解那神奇的太空生活。也許,今天的學習中就會有一顆科學的幼芽萌發,也許,今天的點滴思考就是一顆科學的巨星蹣跚起程。很多的發明、發現都源於假如。 暴雨中蝴蝶到底哪裏去了,它的家到底在哪裏?作者在想,讀者也在想;作者在探索,讀者也可以接着去探索。只要沒有找到答案,探索着的腳步就不會停歇,只要還有疑問,學習者的腳步也不會停下來。探索者有探索者的精神和風采,探索者有探索者的故事和經歷。
教學思路:
教學時,可以抓住重點詞句品讀、理解課文內容,讀中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教師可以適當地創設故事情境,引導學生想象,藉助圖片、錄象等,激發學生興趣,幫助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情感。此外,爲了豐富學生對科學適應的瞭解,還要調動學生廣泛蒐集資料的積極性,這樣既拓展了學生的閱讀,增長了學生的見識,又培養了學生勇於探索的學習精神。
課時設置:
《向衛星求救》2課時 《妙趣橫生的太空生活》2課時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1課時 《蝴蝶的家》2課時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2課 時

課題:21向衛星求救 組長 主備人 2 課時
知識與能力:
1、認識7個生字,掌握12個生字。理解“失蹤、範圍、小型、劇烈、峽谷、救援”等詞語,能夠理解並運用這些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人們如何藉助衛星成功救援西姆三人的過程。
3、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練習繪聲繪色地講故事。
過程和方法:
1、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情感態度以及探索的興趣,讓學生理解課文,培養了學生勇於探索的精神。
2、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將學生導入課文情景,使學生在情景中學習課文。
情感態度價值觀:
瞭解人們如何藉助衛星成功救援西姆三人的過程,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練習繪聲繪色地講故事.
2、瞭解人們如何藉助衛星成功救援西姆三人的過程,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的熱情。.
教材簡析:
自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以來,航天技術日新月異,越來越廣泛地服務於人類,影響人類社會.本文講述了第一顆救援衛星首次救人的故事. 教材編選這篇課文,意在向小學生展示現代科技的神奇魅力,喚起他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同時引導學生初步感悟文章的表達順序。
教學思路:
1、本文是一則故事,但由於設計的高科技知識對學生比較陌生,因此課前引導學生查找有關資料,做好課前準備。
2、引導學生試着講好故事,讀是講的基礎,只有讀好,讀通才能繪聲繪色的講故事。
3、把課文分爲幾個層次:一是引導學生讀好課文,充分發揮想象力提出問題,要解決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二要讀出文章表達的順序。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三要讀出感情。四、能具體生動的講故事。 復備:
學習目標
第一課時:1、認識7個生字,掌握12個生字。理解“失蹤、範圍、小型、劇烈、峽谷、救援”等詞語,能夠理解並運用這些詞語。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1、瞭解人們如何藉助衛星成功救援西姆三人的過程,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的熱情。
2、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練習繪聲繪色地講故事。
導入:
1.板書課題:"向衛星求救"。
2.請同學介紹一下自己課外蒐集到的有關衛星、的資料。
自學導航:
第一課時:1、見預習常規目標完成。
2、課前收集與課文有關的資料。
第二課時:1、誰向衛星求救?爲什麼求救?衛星爲什麼能救人?
2、看一看課文是按什麼順序來表達內容的?
小組交流:
1、對學、互查預習作業。
2、小組以互說的形式進行展示,每個同學必須發言。
合作探究:
1、提出本課的一些難以理解的詞語,如:失事,一些科技術語等。
2、“衛星”救人的原理是什麼?
3、當西姆知道是衛星救了他們,他可能會說些什麼?會想什麼?
4、你還知道有哪些關於衛星救人的故事呢?
我的收穫:
小組歸納整理,可以分條列出,也可以用板書設計的形式。
課外拓展:
1、教師補充衛星有關知識:
衛星是指在圍繞行星軌道上運行的天然天體或人造天體。在宇宙中所有圍繞行星軌道上運行的天體。環繞哪一顆行星運轉,就把它叫做哪一顆行星的衛星。比如,月亮環繞着地球旋轉,它就是地球的衛星。
衛星按它所圍繞和星系可分爲地球衛星或其他星球的衛星。按來源分,地球衛星又可分爲天然衛星和人造地球衛星。 要說作用,天然衛星是宇宙中自然形成的,不好說它有什麼作用。當然,月亮是地球的天然衛星,它可以爲地球人照明,還可以用來觀察時間等,還可以想象出很多美麗的傳說。人造衛星的用途很廣泛,有的裝有照像設備,用對地面進行照像、偵察,調查資源,監測地球氣候和污染等;有的裝有天文觀測設備,用來進行天文觀測;有的裝有通信轉播設備,用來轉播廣播、電視、數據通訊、電話等通訊訊號;有的裝有科學研究設備,可以用來進行科研及空間無重力條件下的特殊生產。
總之,人造衛星因研製、生產、使用者的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用途。
2、寫一寫咱們國家科技發展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好處?
達標訓練:
第一課時訓練設計:
一、 比一比,再組詞。
型( ) 監( ) 峽( ) 巒( )
刑( ) 臨( ) 狹( ) 戀( )
找出不同的地方寫一寫( )
二、 寫出下列的近義詞
劇烈—( ) 救援—( ) 蹤跡—( )
微弱—( ) 茂密—( ) 搜尋—( )
第二課時訓練設計:
一、給下列多音字組詞
圈{ 將{ 重{
二、 想一想,說一說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想?
三、 把這個衛星救人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教學反思:
課題:22 妙趣橫生的太空生活 組長 主備人 2課時
知識與能力:
1、認識10個生字,掌握12個生字新詞。積累“宇航員、娛樂、栽培、蔬菜、裝飾、恐懼、遮擋”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太空生活,體會太空生活的奇妙有趣和艱難。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有條理地向別人介紹宇航員的太空生活。
過程和方法:
1、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情感態度以及探索的興趣,藉助楊利偉在太空生活的資料,圍繞“妙趣橫生”來理解課文。
2、讓學生用表格的形式將太空生活和地球生活對比,是學生真正體會到奇妙有趣和艱難。
情感態度價值觀:
瞭解太空生活,體會太空生活奇妙有趣和艱難,激發學生探索太空奧祕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太空生活,體會太空生活奇妙有趣和艱難。
2、理解“智能化、失重環境”等詞語。
教材簡析:
《妙趣橫生的太空生活》用淺顯生動的語言,介紹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識,並巧妙的交待了造成“妙趣橫生”的原因。課文從宇航員在太空艙的生活、在太空行走、睡覺、景觀等四個方面介紹了太空生活與地面的不同:奇妙、有趣而又艱難,最後表達了作者和宇航員的共同情感:故鄉地球纔是最美的。
教學思路:
在學生通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理清文章條理的基礎上的深層次的探究。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組織他們學會蒐集、選擇、利用資料,引導他們在悟中讀,讀中悟,並適時進行學科學、愛祖國的教育。 復備:
學習目標:
第一課時:1、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通過各種方式理解個別詞語的意思。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1、繼續學習課文,抓住“妙趣橫生”一詞,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太空生活,體會太空生活奇妙有趣和艱難。
2、瞭解宇航員描繪的地球,體會對地球的熱愛之情。
3、有條理的向別人介紹宇航員的太空生活。
導入:
太空生活是神祕的,讓人浮想聯翩。而今,人類的“飛天”已不再只是一個夢。那宇航員在太空是怎樣生活的呢?讓我們一起再來感受《妙趣橫生的太空生活》吧!
自學導航:
第一課時:見預習常規目標完成。
第二課時:1、想一想“妙趣橫生”的意思
2、讀了課文你瞭解到了什麼?
3、宇航員的生活與地球的生活有着怎樣的區別?
小組交流:
1、 小組以互查的形式進行展示,組長檢查組員的生字詞情況,先聽寫,然後說出詞語的意思,把不會的詞語總結出來。
2、 小組交流、發言、討論。
3、 對學、組學預習問題。
合作探究:
1、小組組長把本組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全班同學共同討論。
提出本課的一些難以理解的詞語,如:智能化,無土栽培一些科技術語等。
2、出示有關表格體會太空生活的奇妙有趣和艱難。
宇航員在太空的生活 我們在地球的生活
吃住
行走
睡覺
喜歡做的事
3、爲什麼宇航員說自己的家鄉美?
我的收穫:
小組歸納整理,可以分條列出,也可以用板書設計的形式。
課外拓展:
1、課前瞭解宇航員的太空生活。(可以參考楊立偉在太空生活的視頻資料)
2、教師補充:
太空餐桌是特製的。它具有磁性,能吸住刀、叉、勺、碗、盤等餐具,桌上裝有水冷卻器和加熱器。吃飯時,宇航員必須先把腳固定在地板上,把身體固定在座椅上,以免飄動。面對擺在餐桌上的飯菜,你千萬不要着急,一定要注意端碗、夾飯、張嘴、咀嚼一連串動作的協調。端碗要輕柔,動作太猛,飯會從碗裏飄出去;夾飯、夾菜要果斷,夾就要夾準、夾住,最好不要在碗裏亂撥拉,以免飯菜飄走,使用叉子效果最好;飯菜夾住後,張嘴要快,閉嘴也要快,因爲即使是放到嘴裏的食物,不閉嘴它也會“飛”走;咀嚼時節奏要放慢,細嚼慢嚥利於消化,還可以減少體內廢氣的產生和排泄,避免宇航員生活環境的污染。
有些人最喜歡在吃飯時聊天神侃,而在太空吃飯最忌諱的就是邊吃邊說。邊吃邊說會使嘴裏嚼碎的食物碎末飛出嘴外,飄在餐廳或生活艙裏,宇航員稍不注意吸進鼻腔就容易嗆到肺裏發生危險。
達標訓練:
第一課時訓練設計:
三、 比一比,說出不同,再組詞。
灑( ) 疏( ) 障( ) 具( )
酒( ) 蔬( ) 章( ) 懼( )
隔( ) 吳( ) 列( ) 唯( )
融( ) 娛( ) 例( ) 維( )
四、 聯繫上下文,解釋詞語
妙趣橫生:
瀟灑:
屏障:
第二課時訓練設計:
一、 改正錯別字
1、很多實例說明,吸菸有害健康。 ( )
2、太空蔬菜實行無土栽培。 ( )
3、宇航員梆在牀上也可以睡。 ( )
二、 根據課文內容填空,並回答問題。
從太空看去,喜馬拉加山( ),甚至分得出哪裏是( ),哪裏是( ),哪裏是( )、( );伊朗的卡維爾鹽漬大沙漠,褐色與白色的大旋渦簇擁着( )肆意翻騰;巴哈馬羣島像綠玉一般閃閃發光。
教學反思:

課題:23﹡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組長: 主備人: 課時:1
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學會本課7個生字,能聯繫上下文或藉助工具書理解“移植”、“啓迪”、“嫁接”、“出類拔萃”、“博士”、“碩士”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課文想象的神奇。
(3)培養學生識字、朗讀能力;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嘗試模仿習作。
2.過程與方法:感情讀文,嘗試仿寫。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課文想象的神奇,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教育。
本課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飽含童真的兒童詩,有較強的科學性和趣味性。詩中處處洋溢着盎然的兒童情趣,寫出了兒童的心事與天真,心中的渴望以及他們的理想。描寫了假設記憶可以移植後種種奇特而有趣的情景,激發兒童展開想象的翅膀,探索未來。詩歌極富想象力,語言生動,富有情趣。揭示了科技的進步、人類願望的實現,要靠我們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詩人從兒童的視角,一開始就把讀者從現實世界引入奇妙的想象中:第一節總寫了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生活該是多麼有趣。第二至第四節描寫了假設記憶可以移植後種種奇特而有趣的情景:我移植了爺爺的記憶,爺爺移植了我的記憶,多麼神奇;我移植了博士叔叔的記憶變得博學多才;我移植了詩人爸爸、教授媽媽的記憶,能吟詩做題,變得出類拔萃;宇航員和潛水員相互移植記憶,都知道了如何上天入地;蝴蝶移植了蜜蜂的記憶,釀出了甜甜的蜜。第五至第六節描寫了生活中植物嫁接後創造的奇蹟。第七節總結記憶移植能不能實現、何時能實現要依靠我們不懈地探索、努力,激發孩子努力學習、探索未來的決心。
編寫本課的意圖是,一方面爲了讓學生了解一些科學知識,喚起學生的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激起學生們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另一方面是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語言及精煉優美、富有韻味的特點。
教學思路: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讀、賞、創的教學策略,達到領悟課文,主動創新。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反覆再現詩歌的聲音形象。指導學生朗讀時,要逐漸提高要求:先是初讀,讀正確、讀流利,獲得對詩歌的初步印象;再分析討論的基礎上進行朗讀,要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等學生髮揮了自己的想象和聯想,把思維發散遷移後,再進行自由朗讀,學生就可以讀出自己的感悟,並和詩人蒼生共鳴。 復備:
導入:
出示一組“移植”植物的照片,理解“移植”,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想象力十分豐富的詩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自學導航:
1自讀課文,標示出詩節,圈畫出生字新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聯繫上下文或藉助工具書理解詞語“移植”、“啓迪”、“嫁接”、“出類拔萃”之意。
2通讀課文,瞭解課文的大致內容,用“”勾出起過渡作用的詩節。
3按照“幻想—啓迪”的順序,理解詩歌內容。(哪些詩節描寫的是作者的想象?哪些詩節描寫的是生活給予的啓迪?)
幻想 啓迪
爺爺的記憶移植給我 看到爺爺的爺爺長的什麼模樣


4從生活中的啓迪到大膽假設,你體會到作者的什麼思想?
小組交流:
交流形式:組學
交流重點:按照“幻想—啓迪”的順序,理解詩歌內容。
合作探究:
兒童詩優美、規範的語言,使詩的聲音節奏更具有音樂性,具有較強的節奏感。課堂上教師可以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反覆再現詩歌的聲音形象。
小組交流討論:
  1假如記憶可以移植,你還會想些什麼呢?去做些什麼呢?說一說。
    2談談你讀了這首詩歌后,受到了什麼啓迪?
我的收穫:
小組歸納整理,可以分條列出,也可以用板書設計的形式。
課外拓展:
1、教參《神祕的記憶移植》
2、圖片舉例:心臟移植、腎移植、骨髓移植
3、醫學移植髮展歷史圖像
板書: 23﹡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不懈地探索、努力
大膽想象→→→→→→→成爲現實
達標訓練:
佈置學生仿寫“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或開展以“假如 ”爲主的詩歌創作(如“假如我有一對翅膀”、“假如時光可以倒流”等)可以是一小節,也可以是整篇。
教學反思:
課題:24. 蝴蝶的家 組長: 主備人: 課時:2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撼、盈、玷”3個生字,掌握多音字“雀”,會寫“避、撼、喧、嚷、盈、玷”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弱小動物的關愛之情。
(二)過程與方法:
1. 運用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等多種形式理解重點詞語。
2.讀與品詞相結合,讀與想象相結合,感受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在讀中加深對詞句和課文內容的理解,在讀中昇華情感。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蝴蝶的憐惜,激發學生關愛弱小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詞語,展開想象,感受文章的美,激發學生對蝴蝶的憐惜,對生命的關愛。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語言的生動、優美。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對弱小生命的關愛。
本課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言辭優美的散文,作者構思獨特,以問題與線索爲線,以雨天爲蝴蝶躲藏在哪裏而着急的情感貫穿,真切地表達了作者對幼小生靈的關愛之情。第一段主要寫想到下大雨“我”爲蝴蝶無處躲雨而着急,第二自然段寫了蝴蝶的身體沒有辦法經受狂風2,第三段寫任何地方都不能容忍下蝴蝶躲雨,第四段寫蝴蝶的家不會在橋下、樹葉下,“我”再次爲蝴蝶沒法躲雨而着急,第五段寫一個小女孩告訴“我”蝴蝶一定有一個祕密的家,它不會淋雨的,第六段寫了“我”想知道蝴蝶的家到底在哪裏。將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所具有的善於思考、長於觀察的良好的科學素養。作者與孩子一樣,擁有着一顆純真、善良、美好的童心,正是這童心,使他更多地關注弱小的生靈,關心無助的生命。文章最後以苦尋而無結果作結,給人留下了無盡遐想的空間。
教學思路:
以讀爲主,讀、思、議結合。引導學生感悟文中之情,感受文中之景,感受散文的韻味。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對弱小生命的關愛之情。 復備:
學習目標:
1、認識“撼、盈、玷”3個生字,掌握多音字“雀”,會寫“避、撼、喧、嚷、盈、玷”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弱小動物的關愛之情。
導入:
同學們看,花叢中 、陽光下,小動物們在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突然,天空中電閃雷鳴下起了大雨,青鳥、麻雀都回家躲避起來了,此時你想到了什麼?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去探尋蝴蝶的家,看老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自學導航:
第一課時:1.完成預習常規目標。
2.理解:喧嚷 、震撼的意思,體會感情。
第二課時:1.下雨時,蝴蝶在哪裏?作者做出了幾種假設?
2.蝴蝶到底有沒有家呢?課文中是怎樣描述的呢?
小組交流:
第一課時: 互查預習作業。
第二課時:1.分小組學習生字、小組展示。
2.對學、組學預習問題。
合作探究:
1.學生提出問題寫在小黑板上,進行探討。提煉課堂生成問題.
2.小女孩連用了三個“一定”,說明了什麼?
3.你覺得作者是個什麼樣的孩子?
我的收穫:
小組歸納整理,可以分條列出,也可以採用板書設計形式.

課外拓展:
蝴蝶消失的原因何在?
相信大家都喜愛美麗的蝴蝶吧!然而在經濟不斷髮展的今天,我們能夠見到的蝴蝶也愈來愈少。許多原來盛產蝴蝶的地方現在已經很難見到它們了,部分種類甚至是完全消失了。今天,蝴蝶的命運非常令人擔憂。
蝴蝶消失原因何在?
生態環境的破壞是主要的原因
生態環境的改變是導致蝴蝶消失的主要原因。大家都很清楚,蝴蝶一旦失去了它們賴以生存的食物——寄主植物,它們就無法生存下去。
近幾十年隨着工業技術的進步,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發速度非常迅速,森林被大片大片地砍伐,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而一些領導者沒有生態科學和環境保護的意識,盲目地指揮,使自然環境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以廣東省爲例。五十年代末的一場“全民大鍊鋼”運動,使本省的許多原來鬱鬱蔥蔥的山林在很短時間內就變成了光禿禿的山頭。許多蝴蝶也跟隨大樹一起倒下了。而更爲嚴重的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農業學大寨”運動。一些的地方領導不顧本地的實際,盲目跟隨“學大寨”,把大片的森林砍掉,在山坡上開墾梯田。
大樹被砍倒,一段時間後,它們還能重新發芽生長。但是山坡被改造爲梯田,就徹底地改變了生態環境,令這些被砍倒的樹木再也不能重新生長。而蝴蝶一旦痛失了家園和它們賴以生存的寄主植物,就會永遠在該地區消失。
濫用農藥的也使蝴蝶數量大大減少
近幾十年來,隨着農業生產的不斷髮展,農藥的使用也愈來愈普遍。這些農藥在殺滅害蟲的同時,也把許多蝴蝶一同殺死了。1981年,Cheni在南崑山隨時都可見到白斑眼蝶。然而1986年南昆毛竹林發生了一場蝗災,爲了保護毛竹,山民們大量地使用農藥。以竹葉爲生的白斑眼蝶也不能倖免。
達標訓練:
第一課時:
一、給生字注音、組詞。
避( )(  )、 撼( )( )、喧( )( )、嚷( )( )、
盈(  )( )、 玷( )(  )
二、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躲避——( )、確信——( )、猛烈——( )
柔弱——( )、急忙——( )、喧嚷——( )
第二課時:
一、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栽不動一個水點;————,一點水都不能玷污的;————,
————,怎麼禁得起着猛烈的風雨呢?
二、課文在線。
我常想:下大雨的時候,青鳥、麻雀這些鳥都要躲避起來,蝴蝶怎麼辦呢?天是那樣的低沉,雲是那樣的黑,雷、電、雨、風,吼叫着,震撼着,雨點密集的喧嚷着,風將銀色的雨幕斜掛起來,世界幾乎都被沖洗遍了,就連樹林內也黑壓壓的,水淋淋的,到處都是溼的。這不是難爲蝴蝶嗎?
1.畫——的句子使用了( )修辭方法。將這句話改爲陳述句是:
——————————————————————————————————
2.蝴蝶的家到底在哪裏呢?發揮想象,自己試着寫一寫。
——————————————————————————————————————————————————。
教學反思:
課題:25.兩個鐵球同時落地 組長: 主備人 課時:2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亞里土多德說的那句話的意思及伽利略根據這句話推出的兩個結論的含義。能理解伽利略怎樣用實踐來證明亞里士多德的話是靠不住的。
(二)過程與方法:
在自學的基礎上填空,理解字、詞、句。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學習伽利略獨立思考,敢於破除迷信,尊重實踐的科學精神和認真研究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能理解伽利略怎樣用實踐來證明亞里士多德的話是靠不住的。
教學難點:
1.針對課文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
2.理解伽利略推出的兩個結論的含義。
本課教材分析:
1.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記敘了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在青年時代向權威亞里士多德提出挑戰,並通過試驗取得勝利的故事,讚揚了伽利略不迷信權威,敢於提出疑問,並以認真科學的態度尋求真理的精神。
2.課文先對挑戰者——伽利略和挑戰對象——亞里士多德作介紹,講到伽利略學生時代就是一個善於動腦筋,敢於提出疑問、敢於探索的人;講到亞里士多德是大權威,他的話在當時被當作不能更改的真理。然後講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一個觀點提出懷疑。最後講伽利略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公開試驗,結果證明亞里士多德的話錯了。
3.這篇課文通過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作兩個鐵球落地試驗的背景與經過的記敘,宣傳尊重科學、大膽懷疑、勇於探求真理的精神,這是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
教學思路:
一、 課前可要求學生蒐集關於亞里士多德、伽利略生平與業績資料,或有關他們的小故事。並指導學生預習課文,做到把課文讀通。
二、課文寫的是科學界的論戰,時間較久遠。爲便於學生理解課文,開始上課時,教師可組織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關於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生平與業績的資料。
三、這篇課文包含着一個重要的思想,就是“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這是由事實引發的正確認識,也是人們應有的科學態度。這個思想是伽利略帶給我們的。要引導學生以這個思想爲線索,以感悟重點詞句爲手段,以伽利略的懷疑精神爲動力,開展探究性閱讀。
首先,就課文背景進行論辯。學生的智力背景越廣闊,對知識的理解就越深入。要全面深入地理解課文,特別是理解伽利略的行爲,就要先了解當時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狂熱崇拜。教師可讓學生熟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然後抓住第2自然段,體會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迷信。教師可用課件出示:“那時候,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士多德……不容許更改的真理。”先討論:“信奉”與“相信”意思有什麼不同?(“信奉”是不但相信,而且實行)再討論:人們對亞里士多德信奉到什麼程度?你怎樣看待這種信奉現象?教師要誘導學生在討論、論辯中要啓發學生援引蒐集的資料爲據支持自己的觀點。在論辯的過程中,學生會感悟到:對權威要尊重,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最博學的人物”,在醫學、哲學、物理學等方面都有傑出貢獻,對這樣的權威應當尊重。但是,對權威不應盲目迷信,要一分爲二地看待,權威也有錯的時候。 復備:
學習目標:
第一課時: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詞語:信奉 膽大妄爲 固執 驚訝 宣佈
2.結合具體語境認識7個生字“違、妄、執”,辨析5個多音字“着、的、當、更、爲”在文中的正確讀音,並能區分1組形近字“辯、辨、辮”。
第二課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通過對比品讀,初步體會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導入:
世界上有許多偉人,他們將自己畢生的理念全部融入在簡短的言語中,以此來傳承偉大的精神,激勵世人的鬥志。可以說,這些言語是集“萬千精華於一身”,不停地喚醒着許多沉睡的心靈。孩子們,那麼多的名人名言中,也一定有一句讓你感懷至深,讓你備受鼓舞,讓你銘記於心!誰願意現場來交流?
自學導航:
第一課時:
1. 完成預習常規目標.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伽利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第二課時:
1.梳理歸納伽利略到底膽大妄爲地想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
2 . 在多次讀文的基礎上,說說:伽利略爲什麼要作這個實驗?結果怎樣?
小組交流:
1.見預習常規..
2.分小組學習生字、小組展示。
3.對學、組學預習問題。
合作探究:
1.“科學的真理不應該在古代聖人的蒙着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爲基礎的理論中去找。” 交流自己從這句名言可以觸摸到作者大致是個怎樣的人?
2.怎麼讀才能讀出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信奉?
3.伽利略通過這個實驗所要追求的真理是什麼?這個實驗是怎樣產生而進行的?
4.伽利略到底膽大妄爲地想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
我的收穫:
小組歸納整理,可以分條列出,也可以採用板書設計形式.

課外拓展:
1. 本文有一些描寫人物動作、心理、語言的詞語和句子,都是佳詞妙句,要鼓勵學生依自己的需要練習讀寫,積累語言。
2.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找一些類似的資料讀一讀.
達標訓練:
第一課時:
一、辨字組詞、劃出不同。
辯(   )  忘(   )  磅(   )  宣(   )
辨(   )  妄(   )  傍(   )   喧(   )
二、選詞填空
實驗     試驗
1.伽利略在比薩斜塔的(   )成功了。
2.科學課上老師讓我們作了一個非常有趣的(   )。
分辨     分辯
1.你能(   )香花和毒草嗎?
2.你說什麼就是什麼,我不想(   )。
事實     實事
1.遇到問題我們要擺(   ),講道理。
2.我們只有多做(   ),少說空話,才能把事情做好。
年輕     青年
1.(   )時代是一個人一生當中最難忘的時期。
2.作爲一個(   )人,在公交車上應該主動讓座。
第二課時:
一、在括號裏填上適當的詞語。
( )的池水 ( )的身材
( )的衣裳 ( )的年輕人
二、判斷下面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用“√”表示。
1.罪惡的子彈還威脅着嬌嫩的“和平之花”。
(1)這“和平之花”是一種新品種的花。( )
(2)“和平”如同花一樣美好,因而把它稱爲“和平之花”。( )
2.他在學校唸書的時候,同學就稱他爲“辯論家”。
(1)他就是一位辯論家,善於用一定的理由說明自己見解的專家。( )
(2)他口才很好,像辯論家一樣能言善辯。( )
三、照樣子,把下面的句子擴充具體。
例:伽利略做了試驗。
伽利略帶着這個疑問反覆做了許多次試驗。
1.奶奶爬上了山頂。

教學反思:

課題:閱讀鏈接:不會被歷史遺忘的科學家 組長: 主備人: 課時:1
教材分析:
閱讀鏈接使孩子們找到了一個展現自己課外知識的舞臺,使教師們找到了將課內知識和課外知識有效聯繫的橋樑,科學家他們爲我們人類的進步做出了不朽的貢獻,他們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也使學生們對第五單元的學習有了更多的熟悉和快樂的享受。
教學思路:
引導學生學會“鏈接”,而不僅僅是侷限於書上的文章。另外,在課後將鏈接內容辦成手抄報,在動手中動腦,在抄寫中加深理解。手抄報中以課本中的“閱讀鏈接”版塊爲主要內容,自己收集的資料成爲輔助版塊,樣式由學生自己設計。優秀手抄報在班中上牆展覽,拓寬交流面;自己收集的資料訂成小本本,以作收藏。 復備: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偉大的科學家諾貝爾的事蹟。
過程與方法:以諾貝爾爲一個擴散點,一個瞭解、感悟的範例,通過網絡學習將學生的視角引向浩瀚的科學史,甚至人類歷史,去探求、去走近、去了解一個個偉大的科學家們。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孩子們更深刻地感悟科學家的精神品質,受到科學精神的薰陶。
導入:
通過課前查資料,你知道世界科學史上有好多偉大的科學家,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科學家。
自學導航:
1、小組展開一次“我心中的科學家”蒐集資料、事蹟。
2、自讀自悟:諾貝爾是一個怎樣的人?爲什麼他不會被歷史遺忘?
小組交流:
形式:組學
交流重點:諾貝爾是一個怎樣的人?爲什麼他不會被歷史遺忘?
合作探究:
1、 小組交流展示
2、討論:中國距離諾貝爾獎究竟還有多遠?
我的收穫:
小組歸類整理,可以分條列出,也可以用板書設計的形式。

課外拓展:
1、阿爾弗雷德?伯納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10.21-1896.12.10)是瑞典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軍工裝備製造商和炸藥的發明者。他曾擁有Bofors軍工廠,主要生產軍火;還曾擁有一座鋼鐵廠。在他的遺囑中,他利用他的巨大財富創立了諾貝爾獎,各種諾貝爾獎項均以他的名字命名。人造元素鍩(Nobelium)就是以諾貝爾命名的。
2、到目前爲止,世界上已經有30多個國家的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科學家,究竟有哪些國家的哪位科學家呢?希望我們在課餘時間假如家中有電腦的話把它查一查,然後留待下節課我們做以交流。
3、小組合作辦一次“不會被歷史遺忘的科學家”手抄報
達標訓練:
1、諾貝爾( )國家,偉大成就:( )。
2、介紹你所瞭解的科學家的故事。
教學反思:
課題:綜合學習五 組長: 主備人: 課時:5
教材分析:
綜合學習五有“我的採蜜集”、“我的好方法”、“讀讀背背”、“口語交際”、“我的小筆頭”五部分內容。
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綜合性能力及多渠道所獲信息的綜合加工處理能力。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中學語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熱愛生活,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學重難點:積累運用生活中的詞句,學會觀察、積累、誦讀、想象、運用,做生活有心人。
教學思路: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課堂上做好拓展、交流和積累,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 復備:
自學導航:
第一課時:
1、自學“我的採蜜集”,“我的好方法”,積累你在生活中的所得,交流學習的好方法。
2、自學讀讀背背中《勸學》中的兩句,運用多種渠道,理解意思,明白道理。
第二課時:蒐集“生活小竅門”,小組交流並解決疑難。
第三四五課時:預習我的小筆頭《我會變》,完成創作單,小組交流並習作,修改展評。
小組交流:
形式:組學
交流重點:口語交際、習作

合作探究:
一、生活中的詞句拓展積累與理解背誦。
二、口語交際:
1、小組共同探討:“生活中的難題”,共同找竅門。
採用小組分工的辦法,有介紹、有評委、有記者,各司其職,讓每位學生參與進來,交際起來。
2、 成果彙報,完善表達。
三、習作
1、構想:填寫“創作單”:你變成( ) ,發生的故事( ),填寫線索圖:( )→( )→( )→( )→( )…
2、小組交流,班級交流。
3、習作,修改。
4、展評。
我的收穫:
小組歸類整理,可以分條列出,也可以用板書設計的形式。

課外拓展:
積累生活中的詞句以及小竅門
(提示:各小組歸類整理,班級可以裝訂成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