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四年級上冊語文《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設計及反思

本文已影響 3.51W人 

  教學要求:

四年級上冊語文《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設計及反思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結合課文體會詞義;正確、規範地書寫生字。

3、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爲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長大爲國爭光。

  教學重點:

品讀感悟,激發學生愛國之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

1、觀察圖上的駿馬,說說有何感受,引出“徐悲鴻”。

2、簡介徐悲鴻:(1895——1953)江蘇宜興人,爲近代鄉村畫家,中國近代美術教育家。10多歲到上海,後勤工儉學赴法國學畫,師從達仰。經過勤奮刻苦的學習,終於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學成歸國後從事美術教育。

3、導入:你想知道徐悲鴻年輕時學畫的故事嗎?想知道他爲什麼會畫得這麼好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講述徐悲鴻奮發努力學習繪畫的劉課文。

板書課題:徐悲鴻勵志學畫

4、指導讀準“勵”字,瞭解“勵志”的意思:奮發志氣,把精力集中在某方面。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生字。

檢查:

①出示課後生字,讀準字音。

②區分下列字音:

前鼻音:不知疲倦犯錯誤

後鼻音:徐悲鴻鞠躬

③讀誰下列多音字:

衝着向前衝看重重新

2、再讀課文,用“讀書要做記號”中學到的方法,在課本上做記號。

檢查

①朗讀下列詞語:

成績 改變 錯誤 不知疲倦

優異 激怒 清苦 勇往直前

②哪些詞語讀懂了,是怎樣讀懂的?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學可幫助解決,並說說自己是怎樣弄懂的)?

3、三讀課文,讀通句子。

檢查:

①指導讀好下列長句,讀出停頓:

年輕的畫題師徐悲鴻考取了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後來又向法國著名的繪畫大師達仰學畫。

徐悲鴻在巴黎高等美術學校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結業考試。

②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讀課文,幫助學生正音。

  三、指導書寫生字。

租、績、誤:左窄右寬。

  四、作業。

1、見習字冊。

2、選擇下列多音字的正確讀音。

看重重新衝着

  第二課時

  一、設疑導入:

師:課文題目是------(生:《徐悲鴻勵志學畫》,)誰來說說你對“勵志”的理解?

徐悲鴻立的是什麼志?他爲什麼要立這樣的志?他有沒有實現自己的志願?讓我們來學習課文,解開這個迷團。

  二、 精讀品味:

(一)、學習“受辱立志”:

大家喜歡聽音樂嗎?音樂總有引子、高潮和尾聲,文章與音樂是相通的,這篇課文的引子是什麼?(生答:受辱立志)

2、請同學們仔細讀讀課文的第一部分,邊讀邊想:你在這部分讀懂了什麼?

(學生自讀、找句)

3、交流:

生:我知道了徐悲鴻年輕時很了不起,法國著名繪畫大師達仰很看重他。

生:我讀懂了徐悲鴻立的志是: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生:我讀懂了徐悲鴻爲什麼要立志。是因爲一個外國學生嘲笑說中國人成不了才。

4、誰來讀外國學生的話?(生讀,評價,要讀出嘲諷的語氣)

理解: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生:到最好的環境中去學畫也不能成才。

生:學到死也沒有用。……

5、這個外國學生太目中無人了!徐悲鴻受到這樣的侮辱,他是怎麼想的?

(出示“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讀書要讀出人物的內心感受,請你讀好這句話。(板書:用“心”讀好這句話。)

指生讀,讀出堅定的語氣。齊讀這句話。

談談你對“真正的中國人”的理解。

生:就是有骨氣的人。就是不怕困難的人。是有志氣、有恆心的中國人。……

(二)、學習“勤學苦練”:

1、 徐悲鴻立志以後,是怎麼做的呢?我們來學習這首樂曲的“高潮”部分。

自讀第二部分,把文中寫徐悲鴻怎麼做的這些有力的音符找出來。

2交流:

a、生答: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

師:以前的他努力嗎?爲什麼要“更加”奮發努力?

(出示《駿馬圖》)請你想象一下他是如何的日夜奔馳,勇往直前的?是因爲他知道-----(“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生齊讀這句話。)

b、生答:他畫呀畫呀,常常一畫就是一整天。

師:什麼叫“潛心臨摹”?臨摹什麼?一整天是什麼概念?徐悲鴻爲什麼要這麼勤奮學畫?

(“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生齊讀這句話。)

c、生答:他只租了一間小閣樓,經常每餐只用一杯白開水和兩片面包。爲的是省下錢來購買繪畫用品。

師:你們的學習用品是哪裏來的?徐悲鴻有沒有這樣的條件?但爲了學好畫,他什麼都能省,什麼都能將就。生活是如此的------(清苦)。他這樣做,仍然是爲了--------(“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生用“心”讀好這句話。)

3、 大家齊讀這一部分。讀後想想這一部分三個自然段之間的關係。(總分)

其實前一個自然段還是承上啓下段,承接上文立下宏志。

(三)、學習“轟動世界”:

1、徐悲鴻的努力有沒有白費?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成功了,他的畫展轟動了世界,他真的用事實讓外國學生重新認識了真正的中國人。

2、 理解“功夫不負有心人”。

生:只要下了功夫,努力了,就一定有收穫。

生: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生:你下了苦功,黃天不負有心人,你肯定會成功的。……

3、師:是啊,徐悲鴻獲得了成功,曾經嘲笑侮辱過他的那個外國學生呢?

(出示:我承認中國人是很有才能的。看來我犯了一個錯誤,用中國話來說,那就是“有眼不識泰山”。)

說說你對“有眼不識泰山”的理解。(學生交流)

指生讀,讀出愧疚的心理。

(與開始時外國學生說的話進行對比)

師:是什麼讓這個外國學生有如此大的改變?

(是徐悲鴻勵志學畫、勤奮刻苦的精神,是徐悲鴻由此而取得的成績。)

4、師:這樣的“尾聲”你滿意嗎?

  三、用“心”對話:

徐悲鴻的成功是因爲他有有一個堅定的學畫信念,有一顆強烈的愛國之心,他爲我們祖國爭了光!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也是如此,只有樹立目標,下定決心,纔有克服困難的勇氣,才能面對挑戰,纔會獲得成功。看着徐悲鴻的《駿馬圖》,我們彷彿看到了徐悲鴻先生意氣風發的雄姿,你此時,有什麼想要向他訴說的嗎?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反思

———在對比中學習《徐悲鴻勵志學畫》

課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講述了年輕畫師徐悲鴻留學法國時,爲回擊外國學生的嘲笑,勵志勤奮學畫,以優異成績爲中國人爭光的故事,是一篇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在教學中,我注意運用了用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內涵,感覺效果較好。

  一、外國學生前後態度的對比。

課文前後兩個地方寫到了外國學生的態度,一開始他表現出“不禮貌”“衝着”(可以看到他的傲慢無理,輕視中國人。)後來表現出“震驚”、“鞠躬”、“有眼不識泰山”(可見他的心悅誠服、對徐悲鴻的尊敬和歉意。)我抓住這一變化,引導學生尋找到這種變化的內因是徐悲鴻用實際行動樹立了中國人的形象,改變了外國人對中國人的不良印象。

  二、徐悲鴻清苦的生活和刻苦學習的對比。

徐悲鴻在生活中吃、住都非常清苦,而繪畫方面,卻付出了許多金錢和精力。我在教學時,補充了一些資料,讓學生進一步瞭解他家庭的貧寒、學畫的決心,從而加深對“勵志”的理解,進一步感受到他的決心大,不可動搖。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