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語文四年級上冊的教案

本文已影響 3.59W人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四年級上冊的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四年級上冊的教案

語文四年級上冊的教案1

教學目標

1、運用所學的描寫景物的方法寫一處地方的景色,寫出景物的特點,表現出那裏的美。

2、恰當使用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練習修改習作。

3、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學重點

恰當的運用所學的方法來描寫景物。

教學難點

描寫景物時要寫出景物的特點、景物的美。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自主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我們的家鄉山清水秀,我們的祖國美麗的風光無處不在,森林覆蓋的連綿羣山、微波盪漾的清澈湖水、碧綠無垠的廣闊草原、湛藍悠遠的神祕大海……其實,美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有一顆善於感受美的心靈。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回到那些曾給我們留下美好印象的地方,再來感受那美麗的景色吧!

二、交流、品評、指導

1、大家可以回憶一下自己的生活經歷,在放學路上,在公園裏,在你曾經去過的地方……奇特的花草樹木,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觀,下雨時的天象……哪些景物讓你感受到了美,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願意把你看到的景色講聽嗎?(學生可以藉助圖片、照片等回憶、講述。)

2、請一名學生上臺交流。

3、聽了同學的介紹,你感受到那裏景色的美麗了嗎?從哪兒感受到的?還有哪些內容需要補充得更具體?

教師:介紹一處美景,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驟的把一個個畫面呈現出來,讓大家隨着你的視線去觀察,還要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述,讓大家在你的語言中感受到景色之美。

4、學生在做調整,重新進行交流。

5、你們還有什麼建議嗎?

6、學生進行組間交流。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學習了這一組課文,又聽了同學的介紹,我們知道美就在身邊,它可以是著名的風景區,也可以是身邊的公園一角,可以是海邊日出,也可以是城市夜景。

這節課就讓我們把這美景用語言文字表現出來。

二、習作

1、作前提示

請你想一想:你準備寫什麼景物?它到底美在哪裏?

2、方法指導

(1)你打算分幾方面寫?先寫什麼?後寫什麼?考慮好習作的內容和順序。

(2)想想我們學過的課文是怎樣描寫景色的?把學到的方法和積累的好詞佳句運用到你的中來。

3、要求:(1)把筆墨多花在描寫自然景觀的特色上;

(2)寫時,把畫面呈現於腦海中,用學到的描寫景物的方法和生動形象的語言把它寫出來。

4、作中指導

學生,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對部分學生幫他們開拓一下思路,發現共性問題隨機點撥。

板書:

這裏景色美

你打算分幾方面寫?先寫什麼?後寫什麼?

想想我們學過的課文是怎樣描寫景色的?

語文四年級上冊的教案2

教學要求:1。本文語言流暢,可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討論交流,理解詩歌內容,體會兒童們的的美好心願。

2。在朗讀、討論、感悟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從小維護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並鼓勵學生能爲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學習本課生學詞。

教學重點難點:

在朗讀、討論、感悟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從小維護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並鼓勵學生能爲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學準備:

查找有關劉玲的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課文

同學們,你們課前查閱了《兒童和平條約》了嗎?知道的請舉手。

學生互相交流查閱資料的情況

教師簡要介紹和兒童和平條約的內容。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受

1。學生自讀課文

2。個別學生讀課文

3。學生齊讀課文

三、討論學習課文內容

1。讀了課文,你覺得宣告是什麼意思?

2。全世界兒童向世界宣告了什麼?(未來的世界應該和平,沒有戰爭、破壞、仇恨,人類應共享大自然的恩惠,共創美好的生活。)

3。你從這個條約,想到了什麼?

可結合語文天地中的“暢所欲言”進行,讓學生說說從電視和報紙上看到、聽到的存在戰爭、飢餓的地方,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希望,使學生們感受到世界和平是靠大家共同維護的,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四、佈置作業:寫一篇讀後感

第二課時

一、學生交流讀後感

可指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和平的理解,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學生讀課文,互讀,指名讀,齊讀,自讀。

三、學生生字詞

要求學生在預習時,藉助拼音讀準字音,運用不同的方法識記。學習中,重點對易讀錯、易寫錯的字多加指導。需要注意字形的字:予(四筆寫成),懼(右邊是八筆)。

四、佈置作業:書寫生字詞

板書設計:

兒童和平條約

沒有戰爭、破壞、仇恨

共享大自然的恩惠

共創美好的生活

語文四年級上冊的教案3

【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18課《頤和園》。

【教學設計的理念】

這篇課文按遊覽的順序,具體描寫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展示了我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及才能。圍繞景色的特點,讓學生在不同方式的閱讀中進行感悟、體驗,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經歷合作與交流的快樂、同時進行信息的蒐集和彙集,感知課文內容和領悟課文中所體現的情感,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內容的重組加工】

在新課標的教學觀念下,光是讓學生弄會、弄懂是不夠的,而應該教給他們更多的瞭解知識的方法和技能,必須改變以往的面面俱到、串講串問,以教師爲中心的傳統做法,要以學生爲主體,要以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爲前提,以探究發現、自讀感悟爲手段,變教師的“講”爲教師引導下的“感悟”。因此,學習本篇課文,改變逐段講解的方法,而讓學生憑藉自己的學習興趣進行合作交流,抓住重點句子來體會所寫景物的特點,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感受頤和園大而美的特點,另外讓學生感悟、學習本課觀察和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方式的構建】

這節課是以學生學習過程爲主線,以教師的引導作用爲輔,來完成學習任務。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就是想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整體感悟和重點探究結合起來。

1、合作感悟、加深理解:

通過複習的提問導入,回憶作者的遊覽路線和各個景點,接下來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喜歡哪一個景點就重點研究哪一個景點,進行分小組合作學習,這也是課文學習的重點部分。這是學生獨立分析理解教材的過程,是個性化學習的過程。

然後,分小組彙報,這是充分展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環節。學生不是按照老師設計的順序來理解課文,而是按自己的理解來講解和品讀課文,完全是自主的、能動的、不受約束的,無論誰都可以盡情地表白自己的意見,按自己的理解朗讀和體會。爲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我把課文中提到的各處景點的圖片做成課件,配合學生的彙報。每彙報一個景點,都重視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景色的美,還要引導學生抓住一些重點句子,探究課文是怎樣描寫景物特點的。

2、擴展訓練、培養能力: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樣本,是教學的依據和參照,但它不是唯一的內容,語文教學應該擴展開來,放開學生的眼界,使他們瞭解更多的知識。我設計了讓學生交流自己瞭解的有關頤和園的其它資料,讓學生在交流中得到更多的內容。

僅僅這樣的延伸是不夠的,接着,我給學生們放一段錄象,讓學生們嘗試做小導遊,這既是對課文內容的深化,又給了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自由展現他們的個性風采。在這樣的訓練中,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適應了素質教育的需要。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8課《頤和園》,通過上節課的學習,頤和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它是一個美麗的大公園。

板書:

美、大

2、師: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他是從哪些方面寫它的美、大呢?

生:作者是按照遊覽路線的順序介紹的。他去了長廊,接着去了排雲殿、佛香閣,然後又到了昆明湖邊,踏上了十七孔橋……

板書:

長廊、排雲殿、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

二、自讀感悟、交流體會

1、師:頤和園有這麼多的美景,真吸引人呀!快速瀏覽一下課文,說說你最喜歡哪個景點?

生讀課文,自由彙報自己喜歡的地方。

2、小組學習:

師:好,請大家合作學習,喜歡同一個景點的同學你們前後桌几個人可以自由組成小組去學習那一部分內容。

(引導學生自由組合,臨時指派組長。)

師:學習的時候可以按照老師給你們的提示:

課件出示導學提示:

自讀、感悟、交流、朗讀

⑴ 讀讀課文:

說說你最喜歡哪一處景點?

⑵ 這處景點的景物特點是什麼?你從哪些語句當中體會到的?談談自己的理解。

⑶ 你怎樣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生進行合作學習,讀課文的語段,交流各自的理解。

3、學生彙報:

彙報──補充──朗讀。

師引導(配合出示課件):

重點抓住以下語句,感受特點,進行朗讀感悟:

⑴ 長廊:

很長、很美

① 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

(運用數字寫出了長)

②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

(寫出了長的特點)

③ 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着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長廊兩旁載滿了花木,這一種花沒謝,那一種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感受美)

⑵ 佛香閣、排雲殿:

華麗、華美,金碧輝煌

擡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雲殿。

⑶ 昆明湖:

清、靜、美

①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象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劃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

比喻句寫出了昆明湖很靜、很清。從中也說明昆明湖很美。)

② 昆明湖圍着長長的堤岸,堤上有好幾座樣式不同的石橋,兩岸栽着數不清的倒垂的楊柳。湖中心有個小島,島上一片蔥綠。

(說明昆明湖很美、很寬闊。)

⑷ 十七孔橋:

橋洞多,獅子姿態不一、數量多

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欄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獅子。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也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

4、師:好,同學們感悟的真不錯,老師問你們,遊覽了頤和園,你有什麼感受?

生:頤和園真美呀!

生:修建頤和園可真不容易!

師小結:是呀,頤和園是我國的名園之一,它體現了我國古代園林藝術的美,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從這篇文章中,我們也能感受到作者對頤和園的什麼情感?

生:讚美、喜愛……

三、拓展訓練、提高能力

1、師:同學們,我們跟着作者遊覽了幾處景點,其實老師告訴大家,它還有很多美景,課文並沒有寫全,你們能不能結合自己知道的知識給補充一些呢?

生自由談自己掌握的資料。

2、導遊介紹:

師:你們知道的可真多,老師還從來沒有去過頤和園呢,在座的許多同學也沒有去過。你們能不能做一個小導遊,領大家去參觀參觀呢?老師這裏給你們準備了一段錄象,你們先跟着錄象練習說一說,當然也可以加進自己的想象。選出最優秀的導遊領我們去遊覽。

師放錄象,參與指導。

生練習說。

選一、二名小導遊,運用口頭語言,自然講述。

3、小結:

師:你們講的真好,已經把我們帶到了頤和園的美景之中。同學們,你們認爲是不是這樣呢?好,但願頤和園的美景永遠留在我們心裏,希望大家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去看一看。

語文四年級上冊的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感受漢語之美之奇之瑰麗。

2.明確閱讀的重要性與個性化寫作的必要性。

二、德育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感情。

三、學習重點

感受語文之美,明確學習方法及要點。

四、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熱愛語文學科,激發他們的興趣。

五、課時設計

一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一)導語

同學們好!以後就由我和大家一起學習語文。如果同學們在學習上有什麼疑難問題,或者在生活中有什麼困惑,我都願意和同學們交流、探討,我希望能成爲同學們的良師益友。今天是新學期的第一課。我主要是和同學們一起來探討什麼是語文,怎樣學習語文。

雖說這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我覺得這確實有探討的必要性。因爲,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是以識記爲主,以字詞的積累爲主,而現在,我們同學由小學生成爲中學生了,由兒童變成少年了,我們就要去領略祖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去感悟《離騷》漢賦的氣勢如虹、唐詩宋詞的凝鍊雋永、諸子散文的詞彩句麗;去探討那栩栩如生、生動形象的四大名著。

我們有着五千年燦爛的中華文化,學習語文豐富的內涵,他能使你滿腹詩書,出口成章;他能使你洞察歷史,志存高遠;他能使你心靈純潔,感情豐富;他能使你聰明智慧,善思善辯;他更能使你文思泉涌,筆下生輝。

(二)何爲語文

一、問大家一個應該非常簡單的問題:

什麼是語文?(自由回答)組織討論。

二、小結

1.語:語言。語言是最基礎的社會現象,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利用它來交流思想,表達感情。現代語言學要求每個人至少掌握一種語言。進入新世紀,要求更高,升學就業,考工晉級還要考英語。

中國的語言是漢語,我們小學階段的語文課就是漢語的基礎,初中的語文課在小學的基礎上加以拓寬延伸,就遠的方面而言,學好語文是爲了國家的發展,民族的振興;就近的方面而言,學好語文是爲了自己的生存。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後面再具體講。

2.文:文字(文學)。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是人們交際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古代的人最早以結繩記事,後來逐漸有了六書造字法。我們中國的文字是獨特的方塊文字,每一個字都是音、形、義的結合體。學好漢字自然不用多說,寫好漢字更顯得十分的重要。漢字的書寫非常講究,書法就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藝術。

3.語文學科:我們今天要學的語文,除了說話寫字(語基及其運用)以外,還包括現代文的閱讀理解、文言文的閱讀理解、寫作等內容。以及聽、說、讀、寫這些基本能力的訓練。

4.語文的性質:語文學習必須與生活密切聯繫。語文是交際工具,它反映生活並服務於生活。語文的使用範圍十分廣泛,它可以深入到整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只要有人活動的地方就需要語文。古人有一句話叫做“處處留心皆學問”(蘇軾審雞頭案的故事),我們也可以說是“處處留心皆語文”(張大千與梅蘭芳的君子小人故事)。

語文四年級上冊的教案5

教學目標

1、認識“蓄、迫”等11個生字,掌握“寧、要”兩個多音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梅蘭芳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蓄鬚的,經歷了哪些危險和困難。

3、感受梅蘭芳這位京劇大師的愛國之情和民族氣節,激發學生對梅蘭芳的尊敬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梅蘭芳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蓄鬚的,經歷了哪些危險和困難。

難點

感受梅蘭芳大師的愛國之情和民族氣節。

教學策略

1、字詞教學

本課的生字都是會認字。其中“訂、寧、妄”都是後鼻音,教學中注意指導學生髮音要到位,不要讀成前鼻音。同時,在教學時,讓學生在課文中先讀一讀詞語,然後再試着朗讀句子,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最後朗讀課文,達到流利、有感情的程度。

2、閱讀理解

認真研讀課文,弄清課文要講述的四件事情:“避港拒演”“蓄鬚明志”“賣房度日”“自傷身體”,其中“自傷身體”這件事寫得最詳細。先弄清課文的幾個小故事,然後連起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通過找出梅蘭芳拒演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等方法感悟課文,體會梅蘭芳的可貴品質。

3、表達運用

想象梅蘭芳拒絕爲日本人演出時的心情、動作、神態,從中體會梅蘭芳的愛國精神。在理解課文內容、深刻感受梅蘭芳的愛國精神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想對梅蘭芳先生說的話,這樣能使學生學以致用,將所學內容化爲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學前準備

1、預習提綱

(1)蒐集梅蘭芳的有關資料,蒐集有關京劇的資料,瞭解京劇是我們國家的國粹。

(2)初讀課文,自學會認字,理解生字,記憶生字。

(3)再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列出文章的四件事,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多媒體課件

京劇視頻選段。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播放視頻,引入課題

1、教師導入: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看個小視頻。(播放梅蘭芳京劇選段)

2、這就是京劇,它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爲中國國粹,位列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在20xx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今天我們就向大家介紹一位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梅蘭芳。(課件出示對梅蘭芳的介紹和旦角劇照。)

梅蘭芳(1894—1961),名瀾,又名鶴鳴,藝名蘭芳,出生於京劇世家。10歲登臺在北京廣和樓演出《天仙配》,工花旦,因功底深厚、嗓音圓潤、扮相秀美,與程硯秋、尚小云等被舉爲“京劇四大名旦”。代表劇目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

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一起感受這位京劇大師“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氣節。

設計意圖:

本文的時代背景與學生的生活相差太遠,播放視頻,一方面加深學生對京劇的認識和了解,另一方面也能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出示劇照和梅蘭芳本人照片,讓學生對比,直觀知道旦角是什麼樣的,梅蘭芳表演和不表演有什麼區別,從而理解鬍鬚對京劇表演的重要影響。

二、初讀課文,品讀課題

1、讀課題。

教師談話:請同學們齊讀課題。我們讀完課題後,產生了什麼疑問?

預設:梅蘭芳唱戲與鬍鬚有什麼關係?

2、品課題。

課文的題目告訴了我們梅蘭芳蓄鬚這件事。你們知道“蓄鬚”是什麼意思嗎?我們先來看看“蓄”,“蓄”的意思是積蓄,“蓄鬚”即積蓄鬍須。讀到這兒,我們不禁要問:梅蘭芳是唱什麼的?與他的鬍鬚有什麼關係? (梅蘭芳在戲臺上唱花旦,扮演的是女性角色,所以他一旦蓄鬚,就不能演戲了。)

設計意圖:

讀課題,品課題,能使學生快速明白梅蘭芳不給日本人唱戲和蓄鬚之間的關係。

三、再讀課文,掃清障礙

1、本課有“蓄、迫”等11個生字,學生藉助已有的識字經驗,認讀生字,找出帶有生字的詞語,然後分小組彙報。

讀音指導:“租”是平舌音,“訂”是後鼻音,不能讀成“dìn”。

2、掌握多音字。

課件出示:

寧nín(安寧) nìn(寧可)

要yo(要求) yào(需要)

3、讀課文。

要求: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難讀的語句多讀幾遍。

思考:課文圍繞梅蘭芳的愛國之情,寫了哪幾件事?其中哪件事寫得比較詳細?

課件出示:

避港拒演——蓄鬚明志——賣房度日——自傷身體

4、請學生分別讀一讀,找出這四件事情分別在文章的哪幾個自然段。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畫批註,小組討論,彙報:

課件出示:

第一件事(第2自然段):避港拒演

第二件事(第3自然段):蓄鬚明志

第三件事(第4自然段):賣房度日

第四件事(第5~7自然段):自傷身體

5、指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在讀文過程中,隨機正音,指導讀出語氣,在讀中理解“斬釘截鐵、糾纏”的意思。

斬釘截鐵:形容說話或行動堅決果斷,毫不猶豫。

糾纏:煩擾;攪擾。

設計意圖:

概括課文內容,列出小標題,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爲研讀課文奠定基礎。

四、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理解“避港拒演”

1、學生默讀課文第1~2自然段。

2、教師談話引入:1919年4月,梅蘭芳先生應日本東京帝國劇場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記》等戲。日本人民對梅蘭芳先生的精湛藝術深感佩服。

但1937年日本佔領上海後,梅蘭芳拒絕了給日本人演出。他是怎樣拒演的?把相關句子畫出來,並在一旁寫一寫自己讀後的想法。

學生分組討論,彙報自己的理解。

課件出示:

避港拒演

(1)梅蘭芳在上海、香港躲避日本人的糾纏。

(2)梅蘭芳深夜在家關緊門窗,細聲吟唱。

從中可以看出梅蘭芳是一個熱愛京劇、有民族氣節的京劇大師。

3、指導朗讀:朗讀第1~2自然段時,要把“聞名世界”“總是”重讀,體現梅蘭芳先生的藝術成就和對藝術的執着追求。

設計意圖:

從介紹梅蘭芳先生的巨大成就,到介紹梅蘭芳先生躲避糾纏,偷偷唱戲,爲學生後期理解梅蘭芳先生多次想方設法拒演的堅定,以及對藝術的不懈追求,打下基礎。

五、學習第3自然段,深入理解“蓄鬚明志”

1、學生自主閱讀第3自然段,思考問題。

課件出示:

思考:1、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麼?

2、梅蘭芳蓄鬚說明什麼?

3、梅蘭芳先生“蓄鬚明志”中的“志”指的是什麼?

2、學生自讀課文,交流彙報問題。

(1)這一自然段主要寫梅蘭芳先生蓄鬚明志。

(2)梅蘭芳蓄鬚說明他不想爲日本人演出。

(3)“蓄鬚明志”的“志”指的是:梅蘭芳身處逆境,始終拒絕爲敵演出,表現了其高尚的民族氣節。

設計意圖:

教學這個自然段,主要是讓學生自讀課文,自主學習,讓學生真正理解爲什麼“蓄鬚”能表明自己不會爲日軍演出的決心,明確“志”指的是中華民族的氣節。

六、教學第4~7自然段,理解“賣房度日”“自傷身體”

1、學生讀第4~7自然段,課件出示問題:

思考:1、敵人的威逼使梅蘭芳遇到了什麼困難?怎麼解決?

2、找出表現了梅蘭芳先生高尚的民族氣節的句子,讀一讀。

2、學生研讀課文,同桌互相討論,讀讀相關語句。學生分組彙報,教師總結。

(1)敵人的威逼使梅蘭芳沒有了經濟來源,打算賣房度日。

(2)面對日軍的反覆邀請,他堅定地拒絕演出,不顧危險毅然裝病。

3、梅蘭芳先生是怎麼裝病的?

預設:梅蘭芳裝病是打傷寒預防針,連日發高燒,額頭滾燙滾燙,差點兒丟了性命。

此時此刻,你認爲梅蘭芳是個什麼樣的人?填空:

課件出示:

梅蘭芳先生是一個堅貞不屈、鐵骨錚錚的人。

4、教師談話:梅蘭芳的行爲,贏得了許多中國人的尊敬,人們僅僅是被他的京劇藝術所折服嗎?(不,更是爲他的民族氣節所折服。)

課件出示:

句式練習:他寧願(蓄鬚),寧願(賣房度日、自傷身體),也不願失去作爲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應具備的民族氣節。

5、學生練習朗讀,教師指名朗讀。

朗讀時要把“寧願”讀重一些,語速快一點。

設計意圖:

這一階段的教學,我讓學生把前幾件事情聯繫起來,這樣學生對梅蘭芳先生的愛國熱情和鐵骨錚錚的民族氣節就會有更清晰的瞭解。

七、學習第8~9自然段

1、學生齊讀第8~9自然段。

思考:人們僅僅是喜愛梅蘭芳先生的表演藝術嗎?

預設:人們喜愛梅蘭芳先生精湛的藝術表演,同時更敬佩梅蘭芳先生高尚的民族氣節。

2、對比。

日寇侵華時期,梅蘭芳先生想方設法不爲日本人表演。抗戰勝利後,梅蘭芳卻主動要求登臺表演。前後態度對比鮮明,更加突出了梅蘭芳先生高尚的民族氣節。

3、教師總結:人們不僅喜愛梅蘭芳的表演藝術,更敬佩他的民族氣節。憑着滿腔的愛國情懷,憑着高尚的民族大義,梅蘭芳先生承受着無盡的痛苦,終於擊碎了侵略者的癡心妄想,使國人不能不爲之慨嘆!

設計意圖:

此處昇華情感,讓學生明白人們對梅蘭芳先生的崇敬,不僅是因爲他高超的表演藝術,更是因爲他高尚的民族氣節。

八、昇華感情,總結本課

1、茫茫青史寫春秋,爲了民族大義,爲了國家的尊嚴,一代大師挺直了脊樑,他高尚的情操照耀着萬代千秋。

老師即興作了一首小詩,就讓我們以這首小詩來結束全課。

課件出示:

一代大師梅蘭芳,蓄鬚明志表衷腸。

拒演舉債八年整,民族氣節四海揚。

2、此時此刻,我們心中感慨萬千,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有着如此錚錚鐵骨,如此愛國熱情,你們一定有很多話想對梅蘭芳先生說,請大家都來說一說吧。

設計意圖:

結尾的一首小詩,昇華主題,讓學生給梅蘭芳先生寫話,既對課文加深了理解,也是內化語言的好機會。

板書設計:

語文四年級上冊的教案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

2、藉助註釋,讀詩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和朋友依依惜別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3、強化語感訓練,提高鑑賞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準確理解詩意,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中情,讀出詩中情。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同學們,離上課還有幾分鐘,我們來玩個遊戲,輕鬆輕鬆。

聽說我們班的同學背了很多古詩,我們來玩個古詩對接的遊戲,好嗎?

我說上句,你接下句。看誰舉手最快,回答得最好:

1、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2、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和汪倫送我情。

3、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4、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又快又好,果然名不虛傳啊!

同桌玩一玩。

二、導入

1、剛纔我們搶答的是哪兩位詩人的詩呀?

(李白、孟浩然。)

2、李白、孟浩然不只都是唐代的大詩人,他們又是一對好朋友,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與他倆有關的一首古詩。大家齊讀。

3、詩的題目中有三個生字,給你1分鐘能記住嗎?趕快打開書本100頁。

記住了嗎?來,跟老師一起來寫。

hè鶴:注意左邊稍微寫窄一點。

mèng孟:上面的“子”比較長。

líng陵:左窄右寬,後鼻音。

三、讀題獲信息

1、一起來讀讀:

來,隨着我的手勢再讀一遍,注意節奏。你看,注意了節奏,讀得好聽多了。

2、讀了幾遍課題,你讀出了什麼信息?

3、說得真好,用你的朗讀告訴大家:

李白,在何處/送何人/去何地。

一幅多麼清晰的送別畫面。

同學們真會讀書,讀了幾遍詩題,就獲取了這麼多信息。

今天,我們就用這樣的方法,一起來欣賞這首古詩。

四、讀準確、讀流利

1、請同學們大聲地自由地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讀好了?請你讀給同桌聽聽,讓他說說你讀得怎樣。

3、誰願意讀給大家聽聽。還有想讀的嗎?

4、其他同學能讀好嗎?那我們一起來讀。

五、讀詩知畫面

1、有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呢?請同學們藉助註釋,自身讀讀詩,邊讀邊想象,你似乎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2、把你想到的畫面說給同桌聽聽。

3、讀着讀着,你的腦海裏依次出現了哪些畫面?

(一生自由說。)

情況一:

(同學說前兩行或全部。)

1、說得真好。你能把西辭說得更清楚些嗎?

(生說。)

來,看看示意圖,你會說得更好。你再來說說。

你還想說。

孟浩然在西邊的黃鶴樓辭別了李白,然後乘着船,沿着長江順流而下,向東邊的揚州駛去。

2、你看,畫面動起來了。送別是在煙花三月的一天。

煙花三月是一幅怎樣美麗的畫面呢?請你展開想象的翅膀。

(同學不時地說,使畫面說豐滿。)

(生想象不出:你看到了什麼景物?什麼顏色?什麼形狀?怎麼動的?)

真是一副美不勝收的江南春景!你的想象真豐富。

3、誰能完整地把這些畫面描繪一下。

4、說得真好!你能想着這些畫面,讀讀前兩行詩嗎?

5、繁花似錦的春天,正是詩人們遊山玩水、飲酒賦詩的好時候,而好朋友卻要離開我了。我們也一邊想着畫面,一邊讀讀這兩行詩。

情況二:

(同學說後兩行。)

1、你還想到了什麼畫面?

2、(說到“唯見、望”。)

望着滾滾東去的長江水,李白他會想些什麼呢?他似乎要把自身的一片情意託付給江水,陪送友人。人雖分,心相隨,多麼真摯的友情啊!

3、(說到“孤帆”。)

江面上真的只有孟浩然乘坐的那隻小船嗎?(不是)

(如答不出來:長江是當時的水上交通要道啊,每天來往的船隻絡繹不絕,李白久久遙望江面,難道真的只看到孟浩然乘坐的那隻船嗎?)

那爲什麼說“孤”呢?

(孤獨寂寞的心情。)

哦,你把人物的內心活動也想象出來了,畫面也活了。

你還能加入什麼想象把畫面想得更活呢?

4、誰能完整地把這些畫面描繪一下。

5、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內心的想象,讓送別的畫面更加豐滿起來了。

那你能想着畫面,讀讀後兩行詩嗎?

6、我們也像他那樣,一邊想着畫面,一邊讀這兩行詩。

五、讀詩悟情感

1、是啊,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情,我們想象着畫面,再讀整首詩,看看我們能感受到什麼?

情況一:

(我體會到了他們依依不捨的感情。)

那帶着你的體會,讀讀這首詩。老師給你配點音樂。

情況二:誰還有不同的體會。請你讀讀。

哦,你的朗讀展現了一個溫情的送別局面。

情況三:你是想說還是想讀?

2、請同學們再讀讀整首詩,讀出你獨特的感受。

3、真摯的情誼成績了千古名篇。讓我們把它背下來吧。

(自由讀背。)

能背的同學站起來,我們一起背,(課件音樂)

多美的人間真情啊!

五、讀詩遷方法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通過“讀古詩、想畫面、體會情感”這種方法欣賞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現在,我們就用這種欣賞古詩的方法獨自欣賞《送元二使安西》。(課件)音樂。

2、來,先把它讀正確。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3、請同學們自由欣賞這首詩,藉助註釋,邊讀邊想象,你似乎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體會到怎樣的情感。

4、同桌交流交流。

5、誰想談談?

(生自由談。)

6、你想着畫面,帶着你的體會,讀一讀這首詩。

7、能不能試背一下:

不一樣的景,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送別裏卻蘊涵着同樣的深情。

五、結束

1、時間過得真快,我們也要分別了。同學們,戴老師真捨不得你們哪!你們今天表示得太出色了,我想送一句詩給你們:

你們的確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在這離別之際,你們有什麼話想對我說嗎?用一句送別詩,或者自身想說的話都可以。

2、同學們,今天我們記住的不只是這優美的詩句,更難忘記的是人間美好的真情:

你能把這樣深情的送別詩改編成一個感人的小故事嗎?

出示課件:

作業:發揮你的想象,從兩首詩中任選一首,把它改編成一個感人的送別小故事。

語文四年級上冊的教案7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抓住課文重點部分,逐步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五自然段。

3、按認讀寫的不同要求,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掌握“匯攏、土崗、戒指、樂章、酸棗樹、刺傷、陳列、解毒、記憶”詞語。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抓住課文的重點部分,逐步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邊讀邊想象作者描寫的蒐集樹葉的情景,體會作者當時的快樂心情。

2、課文的2-6自然段,感受美妙的夢境。

教學準備:

演示文稿(圖片、視頻、文字);樹葉貼畫(或其它樹葉、高粱秸製品)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理解詞義。

2、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一、明確單元學習任務

1、導入:今天我們開始新年段、新學期、新單元的學習,同學們做好準備了嗎?讓我們一起去遨遊語文天地吧!

2、瀏覽“單元導讀“

這個單元給我們講述的是作者們的童年故事,他們的童年是怎樣的?和我們的童年生活有什麼不同嗎?

在新的學期裏,我們又將開始怎樣的語文學習?注意提高什麼能力?

瀏覽“單元導讀”,找出問題的答案。

3、交流體會

① 彙報“讀懂了什麼”。

② 說說自己想怎樣學習這個單元;或說說自己學習中存在的難題。

二、初步進行《綠葉的夢》的學習

1、導入:下面我們開始學習《綠葉的夢》這一課。

2、釋題激趣:看到這個題目,你有哪些思考?(從“綠葉”、“夢”、“綠葉的夢”三個角度談均可)

[教師提示]① 綠葉:哪裏見過?象徵什麼?可以做什麼用?等

② 夢:可以讓學生組詞,體會“夢”的情感內涵。

③ 綠葉的夢:啓發質疑。

小結:(整合學生髮言,導入課文閱讀)

3、範讀課文,初步感受。

⑴ 邊聽邊思考:作者通過哪些事來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給你留下怎

樣的印象?

⑵ 聽讀思考,交流感受。

⑶ 小結:作者就是抓住與綠葉有關的幾件事,向我們講述了她快樂的童

年生活,讓我們不禁產生羨慕之心。想自己讀讀這篇課文嗎?(導入下一環節)

4、學習本課生字詞

⑴ 檢查生字自學情況

出示生字,檢查認讀情況,指導難寫或易錯字。

⑵ 自讀課文,畫出新詞,並把帶新詞的語句讀一讀;把自己喜歡的詞語

摘錄到“詞語花籃”中。

⑶ 解詞:(根據學生掌握情況進行選擇)

⑷ 小結:同學們都掌握了生字的認讀,對新詞也有了瞭解,希望通過學

習課文,更好的掌握這些生字、新詞。

5、按要求自讀課文

⑴ 提出自讀要求

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號,分段。

出聲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與周圍同學交流自己的學習心得和存在的問題。

⑵ 學生按要求自學。

⑶ 反饋:檢查分段情況;彙總好的詞語;指名朗讀喜歡的段落;提出需

要解決的問題。

6、作者簡介:(有時間再安排)

葛翠琳,兒童文學作家,現任冰心獎評委會副主席兼祕書長。半個世紀來堅持寫童話,力求在童話創作中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形成自己獨具的風格。主要作品《野葡萄》、《會唱歌的畫像》、《翻跟頭的小木偶》《春天在哪裏》等曾獲國內外多種獎項,並被譯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種文字出版。丹麥、瑞士、前蘇聯、日本、泰國等報刊對其作品都有過介紹和評論,港臺地區出版過她的繁體字中文版童話圖書。

葛翠琳曾出訪法國、瑞士、泰國、日本並講學。70年代末期任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80年代末曾任瑞士兒童圖書國際獎評委。1990年與韓素音等人創辦冰心獎,並一直主持冰心獎工作,爲培養兒童文學作者盡心力盡力。90年代曾連任北京市政協委員,全國婦聯執行委員。小讀者喜歡她的書,是她興的事。

7、佈置作業

⑴ 抄寫本課生字詞。

⑵ 繼續熟讀課文,特別是自己喜歡的段落。

⑶ 試着自己解決課上提出的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板書課題,齊讀;

2、回憶、梳理學生質疑,確定重點問題

同學們在上節課的學習中,提出了一些問題,還記得嗎?(指名說)

哪些問題在課餘學習中已經解決?還有哪些沒解決?

3、導入:同學們通過自主學習,嘗試解決了一些問題,有些還未解決。這節課,我們就進一步學習課文,一起解決剩下的問題。

二、學生自學,默讀全文,思考問題

1、出示默讀要求

⑴ 默讀課文,思考:作者童年有什麼美好的回憶?

⑵ 你對那部分最感興趣,反覆閱讀。

2、生自讀課文。

三、探究合作學習,深入理解課文

1、梳理內容

作者童年有什麼美好的回憶?(簡練概括出意義段或自然段的段意)

2、學習第一自然段。

⑴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⑵ 演示圖片,提出質疑

① 出示圖片——課文中提到的那些兒時的玩具。

②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前幾句,齊讀最後一句話。

③ 啓發:大自然提供我們許多的玩具,帶給我們無窮的樂趣,但是作者爲什

麼“最着迷”於綠葉呢?

3、瀏覽課文,從文中找到問題的答案。

⑴ 瀏覽課文。

⑵ 交流自己的意見。(可以讀一讀課文,可以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⑶ 處理“泡泡框”,理清與其它各段的關係。[隨機板書]

4、根據學生選擇,逐段學習課文重點部分:(2——6自然段)

[學習3——6自然段,不一定按順序,學生最喜歡哪個自然段,讀一讀,然後

深入學習即可]

⑴ 第三自然段:寫“我們”採集綠葉的快樂。

① 指名讀課文,然後說說自己爲什麼最喜歡這部分內容。

② 出示詞語練習

(密密)的樹林(雜草叢生)的河邊(廣闊)的田野

(爬)大樹(鑽)叢林(串)項鍊(做)戒指和手鐲

照樣子摘錄詞語:元寶樹葉(菟絲子草、豆角花、野菊花)

③ 自讀課文,注意練習中出現的幾組詞語,從中體會採集綠葉帶給“我們”

的快樂。[隨即解決與本段有關的問題]

④ 指導練習感情朗讀。

⑤ 指名讀本段課文,齊讀本段最後一句。

⑥ 小結:從同學們的朗讀中,老師能聽出,你們已經體會到作者採集樹葉時的快樂。(再齊讀本段最後一句。)

⑵ 第四自然段:寫採集綠葉也會爭強和探險,甚至受傷。

① 指名讀課文,然後說說自己爲什麼最喜歡這部分內容。[隨機板書]

② 默讀思考:採集樹葉的活動幾乎使每個人受了傷,這與快樂有什麼關係?

③ 交流體會。[隨即解決與本段有關的問題]

④ 練習有感情朗讀。

⑶ 第五自然段:寫秋天的收穫更大。

① 指名讀課文,然後說說自己爲什麼最喜歡這部分內容。

② 結合“泡泡框”談體會。[隨即解決與本段有關的問題,隨機板書]]

③ 指導練習有感情朗讀。

④ 試背誦本段。(時間允許可以齊背或指名試背)

⑷ 第六自然段:寫老師讓“我們”觀察並講述這些葉子,從而“我們”知道了許多民間傳下來的藥方,瞭解了許多豐富有趣的生活知識。

① 指名讀課文,然後說說自己爲什麼最喜歡這部分內容。

② 結合課文內容,同學間交流收穫。[隨機板書]

四、總結全文

1、結合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回答問題“課題爲什麼叫《綠葉的夢》?”

2、對比自己的童年生活,談談學習後的感受。

3、回憶作者的表達方法,說說有什麼值得借鑑的。

4、總結語:作者的童年是快樂的,他們投身大自然,盡情享受大自然送給他們的童年禮物,在記憶中留下深刻的印記。同學們羨慕作者與大自然的親近,羨慕他們的快樂,而我們更應該羨慕他們富於創造的一雙小手。希望通過本課的學習,喚起我們對快樂的追求,爲自己留下美好的童年記憶。

五、佈置作業

1、繼續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五自然段。

2、預習下一課。

內容:①交流自己童年有趣的故事。

②設計一次活動,享受童年快樂。

③走訪長輩或鄰居,蒐集大人們的童年生活趣事。

板書設計:

綠葉的夢

童年的玩具 着迷

採集綠葉 自由快樂

綠葉的夢 尋找奇葉 爭強和探險 童年的夢想

製作標本 精挑細選 對大自然的熱愛

瞭解樹葉 增長知識

語文四年級上冊的教案8

教學目標:

1 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字,認識多音字“悄”。正確讀寫“盲童 濃郁 穿梭 流暢 引導 悄然 靈性 經歷 瞬間 撲閃 概念 弧線 飛翔 權利 繽紛 花繁葉茂 磕磕絆絆 多姿多彩 清香嫋嫋”等詞語。

2 理解“流連 穿梭 一瞬間 清香嫋嫋”等詞語。

3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知道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教學重難點:認識生字,規範書寫。從整體上感知課文。

一 導入新課:

二 回顧梳理學習內容:小組內交流。

1 根據音節讀準生字,正確認讀以下詞語。

盲童 濃郁 穿梭 流暢 引導 悄然 靈性 經歷 瞬間 撲閃 概念 弧線 飛翔 權利 繽紛 花繁葉茂 磕磕絆絆 多姿多彩 清香嫋嫋

2 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詞語。

流連 穿梭 一瞬間 清香嫋嫋

我還理解的詞語有:

3 認真書寫田字格中的生字,把難寫的多寫幾遍。

4 在讀熟課文的基礎上,我知道課文講了誰的什麼故事。

三 集體交流:

1 檢查生詞認讀:

盲童 濃郁 穿梭 流暢 引導 悄然 靈性 經歷 瞬間 撲閃 概念

弧線 飛翔 權利 繽紛 花繁葉茂 磕磕絆絆 多姿多彩 清香嫋嫋

悄然合攏

2 交流生詞的理解。

3 書寫指導:

提出難寫的生字,重點指導:梭 磕 瞬

4 課文朗讀:

指名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5 整體感知課文。

說說課文寫了誰的什麼事。

四 小結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體味“流連、穿梭、流暢、悄然、神奇的靈性、張望、飛翔、多姿多彩”等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後三個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深意。

4、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懂得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味安靜的內心世界,感受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懂得珍惜生命,熱愛生活是課文理解的重點,也是課文的難點。

教學準備

1從生活中、網絡中去尋找盲人的生活,體會盲童的內心世界

2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瞭解海倫凱樂的生活

板書設計:

語文四年級上冊的教案9

一、揭題

我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留下很多神話故事,你都知道哪些?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神話故事——

二、初讀

三、學習詞語,概括主要意思

1、出示九個詞語,指名讀。

混沌、掄起、猛劈、蹬地、逐漸、累倒、變化、祖宗、創造

2、選擇一個或幾個詞語說一句簡短的話,要求與課文內容相關。

3、連起來說一說。

總結: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不知不覺中,你們已經把這麼長的一篇課文讀成了一段話,這就是概括。你能不能再把這一段話讀成一句話?(出示句子: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齊讀

四、講讀課文

盤古到底是怎樣創造這美麗的宇宙的呢?

學習2-.4自然段

1、反覆讀課文2.-4自然段,邊讀邊想象你好像看到了盤古在幹什麼?

學習第2段

(1)根據學生的回答隨即講讀。

(掄)掄是什麼意思?爲什麼用掄?(力量大)還有那裏看出力量大?(出事句子)讀出來。出示圖,你看到了這樣的盤古,你能再看仔細些嗎,你似乎還看到了什麼?再讀句子。這僅僅是普通的一掄嗎?這僅僅是普通的一劈嗎?他這是在——?用一個成語說(開天闢地)

天地分開以後發生了什麼變化呢?(出示句字)齊讀。也就是說,當宇宙混沌一片的時候,在這混沌之中既有輕的東西,也有——既有清的東西,也有——既有厚的東西,也有——既有軟的東西,也有——既有粗糙的東西,也有——是呀,這一闢,劈出了一個嶄新的世界。(括號處爲學生接說部分)

3、你還看到了盤古在幹什麼?

生說,出示圖(用一個成語說:頂天立地)

這是怎樣的頂天,怎樣的蹬地呢?(自讀)

(使勁、使勁?還從哪兒看出使勁?)讀前兩句。

僅僅使勁就夠了麼?(時間長。多長多少年究竟是幾年?)

盤古頭頂着天,用腳使勁蹬着地,一年過去了,他還是——

十年過去了,他依然——

一百年過去了,他仍然——

一萬年過去了,他堅持着——,最後累的到了下去。

4、盤古倒下後他的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引讀4段)

那他的眼淚呢?他的牙齒呢?出示句式說。總之他把自己的整個身體都化爲了宇宙萬物。

同學們,好好讀讀這段話吧!去感受盤古帶給我們的美麗世界吧!(齊讀)

我知道,那四季的風和飄動的雲,那是盤古呼出的氣息。你知道嗎?

(生說)

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段神奇吧。(播放動畫,師生配樂齊讀)

盤古讓整個宇宙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板:翻天覆地)

五、總結提升。

讀到這兒,你心中對盤古充滿了怎樣的感情,(帶着感情讀句子)

今天我們把一篇文章讀成了一段話,一個句子、你還能不能再把這個句子讀成一個詞,哪一個詞。——創造(板)偏旁讓你想到了什麼?

學生寫字

語文四年級上冊的教案10

(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讀懂“每到這時”是指什麼,然後再根據自己的理解,可以任意強調“每到這時”“童年時代”“搖花樂”“陣陣的桂花雨”等不同的詞,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體現朗讀的個性化。)

環節二、部分理解——精讀感悟,重點突破

(四)精讀感悟。

1.初識“桂花雨”。

(1)“桂花雨”是什麼意思?(是指很多桂花一齊落下來,就像下雨一樣。)

(2)用文中的話,是怎麼說的?出示(讀):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關注“!”,指導學生讀出對“桂花雨”的讚歎。)

(3)這是一場怎麼樣的“桂花雨”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劃出相關的詞句並寫上批註。

(4)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5)集體彙報:這是一場的桂花雨,請用上一個詞概括說一說。這是一場香噴噴的桂花雨(板:香)。這是一場快樂無比的桂花雨(板:樂)。這是一場香香甜甜的桂花雨,這是一場難忘的桂花雨,是一場充滿思念的桂花雨(板:念)。

2.品讀“桂花雨”之“香”。

這是一場香噴噴的桂花雨(板:桂花香),你從哪些詞句感受到的?據學生髮言相機出示句子,引導學生交流,觸摸文字的溫度。

(1)出示: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

①把這句話換個說法,變成肯定句。

②“浸”本來是什麼意思?在這裏指什麼?“浸在桂花香裏”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投入的、陶醉的、忘我的、沉醉的感覺就是“浸”的感覺。)想象一下,“幾十家鄰居都浸在桂花香裏,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景?”

(藉助老師激情的語言引導學生想象,老師再小結:不論走到哪裏,都會聞到桂花的香味,房前、屋後,左鄰、右舍,村裏、村外;不論白天干活,還是晚上休息,都會聞到桂花的香味。總之,香氣是無時不在,無處不有。)

③讓“芬芳的桂花香”飄滿整個教室,飄滿整個校園,飄滿我們的內心,讓我們都浸在這濃濃的桂花香中吧。請用你自己的方式讀出你獨特的理解。

(2)出示:桂花搖落以後,全家動員,揀去小枝小葉??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①聯繫上下文區分爲什麼用“揀”而不用“撿”。(“揀”是有選擇、有目的挑選。而“撿”

只是拾取。)分別用“揀、撿”說句話。

(放在文中感受詞的含義,聯繫生活實際練習說話,這都是理解同音字在不同語言環境中的意思的好方法。)

②這裏的“沉浸”和前面的“浸”有什麼不同?“沉浸”是什麼意思?在這句話裏又是指什麼?(引導學生抓住“全年”“整個”“沉浸”等詞體會桂花香氣的散發地久、散發地遠、散發地廣、散發地深入。)

③此時的人們,全村的任何一種事物都會有什麼樣的感受?(提示引導:一個月,兩個月,半年,全年??一戶人家,兩戶人家,全村的各個角落??)

④讀出桂花的濃香。

(3)出示:母親洗淨雙手,撮一點桂花放在水晶盤中,父親點上檀香,爐煙嫋嫋,兩種香混合在一起??花雨繽紛入夢甜。

①讀讀父親的詩,說說有哪些不懂的詞,再說說詩的大體意思。

②這段話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③指導朗讀,輕輕的、甜甜的。

(4)出示“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①想象一下,搖落桂花時那紛紛揚揚的情景。大聲喊---;

②看桂花紛紛落下的課件,再大聲喊---;

③看着身邊的小夥伴,邊搖邊大聲喊---。

你喊出了什麼?又喊出了什麼?還喊出了什麼?請一齊再把小作者的感受喊出來!

第二課時

環節二、部分理解——精讀感悟,重點突破

(四)精讀感悟。

1.品讀“桂花雨”之“樂”。

過渡:上節課我們品讀了“桂花雨”的香,這節課我們繼續欣賞這場奇特的桂花雨。這還是一場快樂無比的桂花雨(板:搖花樂),你從哪些詞句感受到的?請圈畫出來,說說你的理解。據學生髮言相機出示句子,引導學生交流,觸摸文字的溫度。

(1)出示:這下我可樂了,幫着在桂花樹下鋪竹蓆,幫着抱桂花樹使勁地搖。

①指名讀。說說哪些字詞讓你感受到“我”的樂?

②引導學生抓住“可樂了”“幫着”“鋪”“幫着抱”“使勁地搖”感受小作者的`難以言表的快樂。

③爲什麼說“我可樂了”?聯繫上下文讀一讀。

(引導學生讀讀相關的第一自然段,知道“小時候,我最喜歡桂花。”“它的香氣味真是迷人。”使學生明白聯繫上下文也是讀懂課文內容的一種好方法。)

④輔以表情、動作再次朗讀。

(2)出示:“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纏着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嘛!”母親說:“還早呢,沒開足,搖不下來的。”

①引導學生抓住“大事”“老是”“纏着”這些詞語,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盼望搖桂花時的急切心情。什麼樣的事是大事?“我”會怎麼樣纏媽媽?

②想象填空,出示:(時間),“我”就(動作),地說:“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嘛!”母親說:“還早呢,沒開足,搖不下來的。”

③師生即興表演。

(3)現在終於可以搖桂花了,所以我可樂了。我們也快來和作者一起搖桂花吧。(出示“搖桂花”的動畫。)師生互動採訪式對話:

①咦,你怎麼這麼開心,你在幹什麼呀?

②喲,瞧你樂得,你心裏在想什麼呢?

③快看,一陣陣的桂花從樹上落下來了。這桂花像什麼呀?

④呀,看,一些桂花落在你的頭上了,有什麼樣的感覺?瞧,又落到了你的脖頸上,你有什麼感受?哈哈,落到了他的身上了,你又有什麼感受?

⑤再次出示“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爲什麼說桂花紛紛落下來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引導讀出心中的快樂。

語文四年級上冊的教案11

教學目標

1.認識“喚、技”等12個生字,會寫“喚、紀”等15個生字,會寫“呼風喚雨、世紀”等17個詞語。

2.能給問題分類,篩選出對理解課文最有幫助的問題。【語文要素】

3.能借助問題理解課文內容。【語文要素】

4.能聯繫生活實際理解課文最後一句話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1.能給問題分類,篩選出對理解課文最有幫助的問題。

2.能借助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會寫17個詞語。

2.參照批註,理解分類,並能根據課文內容分類提問。(重點)

一、由詞入題,以題質疑

(一)讀題解詞

板書課題,請同學們齊讀今天的課題。(學生讀題)“呼風喚雨”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呼風喚雨”的意思是比喻具有能夠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種局面。)

(二)隨題識記

“喚”和“紀”是這篇課文的生字,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兩個字都是左右結構。書寫時要注意什麼?(注意左窄右寬)請跟着老師一起寫這兩個字。(教師範寫)

(三)課題提問

我們前面兩節課學習瞭如何提問。讀了這個課題,同學們想問些什麼?

二、參照批註,理解分類

(一)找出批註問題

“一位同學”讀了這篇文章,提出了一些問題,寫在旁邊和文後。請大家把這些問題找出來。(學生找出課文中“一位同學”的問題,讀出來)

(二)問題分類鞏固

大家找得很準確。“一位同學”閱讀了這篇課文一共提了6個問題。你們能把它們分類嗎?

生1:“爲什麼說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呢?”“爲什麼‘科學使得我們這個時代不同於以往的任何時代’?”是根據課文內容提問。

生2:“‘發現’和‘發明’有什麼區別?”是根據寫作細節進行提問。

生3:“‘千里眼’‘順風耳’和‘騰雲駕霧的神仙’在現代指什麼?”“未來科學技術的發展還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20世紀的科學技術還創造了哪些神話?”是聯繫生活進行提問。

三、學習課文,分類提問

(一)提問歸類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夜間飛行的祕密》,知道了可以多角度提問。我們可按課文內容提問、根據寫作方式提問、聯繫生活實際提問。剛纔也瞭解了“一位同學”的提問方法。現在,我們就來完成課題下面的學習提示的要求:“讀課文,寫下你的問題,和同學交流。”大家邊學習課文邊完成提問。

1.第1~2自然段。

(1)請同學們讀第1~2自然段,你們想提出什麼問題呢?

生1:“洞察”和“探索”有什麼不同?(師點評:這是根據寫作細節來提問。)

生2:爲什麼說“其改變的程度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師點評:這個問題是需要聯繫實際提問的)

生3:在20世紀100年的時間裏,人類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獲得了哪些發現和發明?(師點評:這個問題你是聯繫生活實際來提的)

(2)指名學生讀第1~2自然段,學生點評。

2.第3自然段。

(1)20世紀,人類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改變了自身的生活,變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範圍是如此之大,內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一句詩來形容,那就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你怎麼理解這句詩?(20世紀,在整個人類歷史中是很短的,但是變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

(2)朗讀指導。如果請你讀這句詩,你會怎麼讀?誰來試一試。(學生朗讀,教師相機評點)

(3)在上一個自然段中寫道:“使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那人類以前是怎樣的生活?(學生自由說,教師相機評點)

(4)請默讀第3自然段,並進行提問。

預設:在過去的社會裏有沒有“千里眼”“順風耳”呢?

3.第5自然段。

第5自然段爲文章的總結和對未來的展望。請大家默讀後,針對此段提問。(學生默讀,並思考問題)

預設:伯特蘭·羅素說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爲什麼這句話現在依然適用?(點撥:根據課文內容來提問,要回答這個問題,要到生活中去找答案。)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給問題分類,篩選出對理解課文最有幫助的問題。(重點)

2.能借助問題理解課文內容。能聯繫生活實際理解課文最後一句話的含義。(難點)

一、學習課文,分類提問

(一)課後清單

1.上節課的分類方法大家都掌握得很好。老師這裏有一位同學,他也給問題分了類,大家看看他是怎麼分的。(課件出示課後問題清單。)

預設:分爲三類,分別是——不影響我們對課文理解的問題,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內容的問題,可以引發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2.師點評:找得很準確,這就是我們今天接觸到的新的問題分類。

問題序號問題類型問題內容

(二)整理清單

1.接下來請四人小組針對剛纔大家提的問題,根據清單表格進行分類整理。(清單表格如右)

2.小組合作整理問題清單。

(三)展示清單

師:老師看到大家認真地整理了問題清單,請兩個小組派代表上來展示你們整理的問題清單。(小組代表上臺,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問題清單,並將問題的分類說清)

問題序號問題類型問題內容1不影響我們對課文理解的問題。“洞察”和“探索”有什麼不同?2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內容的問題。“歸根到底,是科學使得我們這個時代不同於以往的任何時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爲什麼這句話現在依然適用?3可以引發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現代科學的每一個奇蹟都能改善我們的生活嗎?

二、優選問題,設法解決

(一)選擇最具有價值的問題

剛纔,同學們都對大家提出的問題進行了分類。接下來,請四人小組討論,在剛纔的這些問題中評選出最具有價值的問題,並說出理由。(四人小組討論後,各小組代表彙總彙報)

(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們懂得了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接下來就要設法解決問題。大家思考一下,能用什麼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呢?

生1:一些問題可以聯繫上下文來解答。

生2:有的可以通過平時的生活經歷來解答問題。

生3:可以查閱書籍或者上網搜索資料進行解答。

語文四年級上冊的教案12

教學目標:

1、能在閱讀中通過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來理解不理解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主要寫什麼,並能判斷文章的重點。

4、懂得遵守交通法規的重要,知道酒駕的危害是很大的,我們要珍惜生命。

重點難點:

1、懂得遵守交通法則的重要。

2、瞭解課文主要寫什麼,並能判斷文章的重點。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在花語中白玫瑰代表純潔、高貴、天真的愛。

2、請同學們爲“白玫瑰”加上一個量詞。

(枝、束、捧、籃……)

3、讀課題。

4、師介紹:小說的作者是美國作家威廉姆斯·科貝爾。

二、整體感知

1、師:這堂課,讓我們來聽一個關於《一枝白玫瑰》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年僅5歲的小男孩和一位與男孩素不相識的老人。

2、自學課文。

3.交流。

(1)接龍讀課文。

(2)理解詞語。

(3)分段並概括段意。

(4)根據文章內容完成填空。

(5)根據課文內容,繼續填空。

師:小男孩的家庭遭遇到了這麼大的不幸,真是令人同情。

三、複習鞏固

1、齊讀課文,要求讀通、讀正確。

2、用幾句話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3、小男孩的家裏究竟遭遇了什麼不幸,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我們下節課來學習課文。

課後小結

四、複習鞏固

1、配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課文中許多的情景都沒有展現出來,讓我們想象這個不幸卻又懂事的小男孩會說些什麼:

3、師:母親和妹妹走得很匆忙,但是她們是帶着愛走的!媽媽,讓洋娃娃捎去濃濃的兄妹情——讓照片留住您對我的思念——讓這一枝白玫瑰永遠維繫着我們母子的骨肉親情吧!

語文四年級上冊的教案13

教學目標:

1.以隨文識字爲主要方式認識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聯繫上下文、創設情境、聯繫生活體驗等方法,理解“協調有序”等重點詞句,體會搭石上蘊含的美,感受鄉親們的美好情感,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

教學過程:

一、文本導入,引出搭石。

1.從課文情境入手,引出課題。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初識搭石。

1.自讀課文: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交流學習“什麼是搭石”。

3.交流搭石給人留下的印象。

三、引導質疑,自主尋美。

1.根據學生對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導學生質疑。

2.默讀2-4自然段,尋找美麗風景。

3.交流所尋風景,相機板書:整走讓背……過……

四、深入體會,品味搭石。

(依據學情,重點感悟)

1.一行人“走”石圖。

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學習方法與步驟:

(1)讀通句子,正音。

(2)引導學生用查字典、聯繫語境、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重點詞語“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小結學法。

(3)學生運用抓住重點詞語想像畫面的方法,嘗試學習,體會“走石圖”的美。

(4)反覆創設真實情境,深入體會畫面的美,相機指導朗讀。

(5)變換文字的排列,讀出詩的韻味。

(6)補充作者的生活體驗,配樂情境引讀。

(7)解疑,回扣“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2.背老人“過”石圖

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主要的學習方法與步驟:

(1)指名讀。正音:伏。

(2)自主練讀,抓住重點詞語想像畫面。

(3)指導朗讀,運用字理、創設情境、聯繫上下文、想象畫面等方法相機理解重點詞語,體會畫面的美。

(4)再次回扣“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引讀。

五、激發想象,訓練表達。

1.展開想象,試着用“假如,總是,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寫一句話。

2.寫話交流。

3.昇華情感,又一次回扣“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六、總結並預告下節課學習內容。

教學反思:

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我注重以人爲本,以讀爲本。採取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教學中我主要以兩個方面展開教學:

1、發現感受文中的美

文中有看得見的具體的“美”,也有看不見的心靈的“美”:

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勤勞美

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和諧美、自然美

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謙讓美

要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尊老美

心靈美、友善美、自然美、團結美、善良美、奉獻美……

美是永恆的主題,教學時採用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交流時暢所欲言的教學思路。學生們自讀、自悟,在尋找美,欣賞美的同時,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諧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2、發現感受身邊的美

作者就是從一件很小的事物中發現了美。你現在認爲什麼是美?在我們身邊哪裏也可以找到美?”

在教學中,儘管我課前精心備課,努力挖掘教材。但是,整堂課上了下來後,也留下了很多的遺憾:

1、課堂駕馭能力十分欠缺。課堂教學中總是被自己備好的課所牽制,按照自己已有的思路一步步開展教學,對於課上突發的意外情況不能很好地處理與引導。

2、雖然教學中注重了感情朗讀的指導,但是學生的朗讀效果、朗讀的層次感並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在朗讀指導方法上自己還缺少一些有效地方法。

3、通過教學,我感到自己設計的一些提問過於細碎,總感覺自己在課堂中一個勁地在提問、引導學生回答問題。一節課下來,自己沒少忙乎,可學生的情感總是處於一種很平的狀態。激發學生的情感方面是我這節課很薄弱的一個環節。

4、新課程標準要求注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學中,我總是一味地牽着學生學習,大膽放手讓學生學習方面做得很不夠。

5、板書設計也有所欠缺。設計板書時只注重了簡潔,對看不見的美“謙讓美、奉獻美、敬老美”等沒有在板書中凸顯出來。如果能將這一點表現出來,會更好地突破重難點。

6、本課教學中忽視了寫作方法的指導,沒有爲“學生寫生活中的美”做好鋪墊。

其實,教學中暴露出得問題還有很多很多。這些都充分說明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技巧、教學機智、把握教材處理教材、組織教學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在今後教學中,我要更加努力學習,總結與反思,使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

語文四年級上冊的教案14

【教材簡析】

課文中的故事發生在戰國時代,講的是魏王派西門豹管理鄴這個地方,西門豹巧施妙計,和羣衆一起破除迷信,興修水利,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歷史故事,刻畫了一個爲老百姓做好事、辦實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讚揚了他反對迷信 尊重科學的品質。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本課時初步掌握作者通過對人物語言行動的描寫來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手法,再就是讓學生在故事中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學的教育。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學生自讀感悟,小組合作探究,老師重點點撥的方法來學習課文,以達到實現教學目標的目的。

【學情分析】:

對於封建迷信活動,三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西門豹》是一篇傳統的歷史故事性課文,故事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本節課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水平,學生能在領悟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充分的讀,以讀爲本,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讀中感悟,體會人物的特點,理解課文內容,進而深刻感悟西門豹的機智表現和優秀品質。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7個生字,會寫其中的14個。正確讀寫“荒蕪、巫婆、打扮、旱災、綢褂、徒弟、麻煩、求饒、渠道、灌溉”等詞語。

2、理清課文順序,瞭解這件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3、朗讀課文,能按順序運用課文中生動形象的語句複述課文。

4、學習本文描寫人物言行、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積累生動形象的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課文生字新詞,初步瞭解這件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出示課題:

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15課(板書課題:西門豹),大家齊讀課題(學生齊讀:西門豹)。西門豹,姓“西門”是個複姓,叫“豹”,是戰國時期魏國人。他是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曾立下赫赫戰功,同時,他又是一個無神論者。在他爲官期間,爲老百姓做了許多好事。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西門豹在鄴當地方官時爲百姓做的一件好事。

二、學習新知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要求:讀準字音 認清字形(一類生字要求會寫)? 理解字義

⑴?學生自己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⑵?課堂反饋自學情況。

①?指名讀生字:抽讀17張生字卡和10個詞語。

②?正音:煩:fán? fan(“煩”本音是二聲,但在“麻煩”一詞中讀輕音)綢:chóu?“綢”和“饒”是翹舌音,讀時應加以注意。

饒:ráo??

渠:qú??“渠”是撮口音,注意檢查學生的口型。

③?分析字形結構,記憶生字:

?褂:注意中間部分:上面是一個土字,下面是一個提土,不要寫成“誰“字的右邊。

饒:字的右邊不要多點兒,可以與形近字比較記住它,如:繞、曉等。

渠:是上下結構,木字旁。

灌:是左右結構,三點水旁。

④?理解詞語:(可用查字典法、近義詞理解法、反義詞理解法)

巫婆:以裝神弄鬼替人祈禱爲職業的女人。

官紳:指舊時候地方上有權有勢的人。

人煙稀少:指住戶人家很少。

荒蕪:田地因無人管理而長滿野草。

提心吊膽:心和膽都好像懸着沒有着落。

面如土色:臉色和土的顏色一樣沒有血色。

2、默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

⑴?帶着問題讀課文

默讀課文,然後標序號,再想想這件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是什麼?

⑵?小組交流。

⑶?班級交流,瞭解寫作順序:

起因(第1~9自然段):講西門豹到鄴這個地方,瞭解到給河伯娶媳婦和旱災造成了鄴田地荒蕪,人煙稀少。

板書:摸清底細

經過(第10~15自然段):講在河伯娶媳婦那天,西門豹以那位姑娘不漂亮爲由,把巫婆和官紳頭子先後投入漳河。懲治了官紳巫婆,教育了百姓。

板書:破除迷信

結果(第16自然段):講西門豹發動百姓開渠引水,灌溉田地,鄴地每年都有好收成。

板書:興修水利

3、總結:課文先講起因(略),再講經過(略),最後講結果(略),是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組段成篇的。

4、佈置作業:

⑴抄寫生字、新詞。

⑵熟讀課文。

語文四年級上冊的教案15

教學要求:

1、正確認讀本課8個生字,掌握9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自讀課文,瞭解課文講了關於球王貝利的哪些事,體會從這些事中反映出來的人物精神。

3、關注生活中有關體育方面的信息,以“我喜愛的體育明星”爲題進行口語交際活動,感受和學習體育人物身上的高尚精神。

教學重難點:

從球王貝利的成長經歷中,受到啓迪。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談談你對球王貝利的瞭解。

2、引導學生閱讀題目上面的“閱讀提示”。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學生字。

2、以小組爲單位每人輪流讀一個自然段,檢查讀音是否正確。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思考:課文寫了貝利的什麼事?

四、感悟理解

1、閱讀理解:從故事的內容中你發現貝利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在文章中劃出相關的句子,來說明理由。

2、結合思考題進行集體交流

五、以“我喜歡的體育明星”爲題和同學們進行交流,把你知道的感人故事與大家分享。

六、你從“一代球王”貝利的成長故事中,得到了什麼啓示?(鼓勵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從不同角度談看法)

(1)堅持自己的興趣愛好,勤奮苦練,才能取得成功。

(2)愛好+天賦+勤奮=成功

(3)成功需要“伯樂”的發現與幫助,但自己首先應該是“千里馬”。

(4)我們應該對幫助過自己的人有一顆感恩的心。

七、拓展閱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