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案

本文已影響 3.21W人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案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案1

一、複習導入

1、出示字詞,指名學生認讀。

2、回顧課文內容,指名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讀了課文,你對小夜鶯有什麼評價?

4、過渡:是呀!讀罷課文,一個機智、勇敢的小夜鶯形象便清晰地躍入我們的腦海。那麼,你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夜鶯的機智勇敢呢?這節課我們就來重點研究一下這些地方。

二、精讀課文第一部分,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勇敢。

1、默讀,找出你認爲含義深刻的句子,說說從哪裏可以看出小夜鶯的機智勇敢?

2、同桌交流討論。

3、集體交流,重點討論。

指名讀句子——→談感受——→補充交流——→朗讀感悟

(1)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勁頭唱起來。[發現,思考,誘敵——機智、冷靜]

(2)孩子從嘴裏掏出一個小玩意兒,遞給他,用快活的藍眼睛望着他。[鎮靜、坦然、勇敢]

(3)“怎麼會剩下我一個?這裏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着呢。夜鶯倒只有我一個!”

(4)“人呢?戰爭一開始這裏就沒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剛剛一開戰,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一語雙關——機智、勇敢,對敵人的憎恨]

(5)小孩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他好像把身邊的軍官完全忘記了。[遊戲——麻痹敵人,放鬆警惕;暗號——襲擊準備]

(6)“你說的是一種蘑菇嗎?沒有,我們這裏沒有這種蘑菇。這裏只有紅蘑菇、白蘑菇,還有洋蘑菇。”[答非所問——迷惑敵人]

4、看課文插圖,討論:一個孩子面對32個兇惡的敵人,難道他不怕嗎?爲什麼還能應變自如,毫無懼色呢?

(衛國戰爭中,全國人民都投入到保衛家園的鬥爭中,全國人民懷着對祖國的愛,對敵人的恨進行不屈的鬥爭,小孩就是由於對祖國的熱愛,對敵人的憎恨,才能臨危不懼,坦然自若。)

5、小結:這部分寫了小夜鶯引誘德國兵,並主動和敵人接近,巧妙地回答德國軍官的盤問,取得敵人對他的信任,讓他帶路。

6、朗讀昇華:分角色朗讀。

三、略讀課文其餘部分。

1、自由讀第二部分,嘗試破譯夜鶯歌聲的密碼。

2、指名讀第三部分,體會戰鬥的順利、迅速。

3、自主讀第四部分,體會小夜鶯又投入到新的戰鬥中。

四、寫作指導

1、出示結尾兩個自然段。指名學生讀。

2、讀完後,你有什麼發現?(似曾相識)在哪裏讀過?

3、出示開頭三個自然段。學生齊讀。

4、感悟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五、點題昇華

1、回顧課文:

小夜鶯用歌聲引誘敵人

小夜鶯用歌聲傳遞情報

小夜鶯用歌聲繼續誘敵

2、爲什麼作者用“夜鶯的歌聲”作題目?

六、拓展延伸

你能聯繫生活實際,談談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應該怎樣熱愛自己的祖國呢?

(如:鍛鍊身體、努力學習、遵紀守法……)

板書設計:

1、夜鶯的歌聲

機智

小夜鶯,勇敢,愛國小英雄

冷靜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案2

【教案背景】

《觸摸春天》這篇課文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意境雋美,所蘊含的道理非常深刻。而我們的孩子對盲童的生活缺乏體驗,對生活的思考也缺乏經歷。所以最好用需要的課件來輔助教學,增加直觀性,能幫助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切實地落實本課的重難點。

【教材分析】

《觸摸春天》是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篇簡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寫了一個盲童在花叢中用手、用心靈來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達了盲童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強烈追求。文章文筆細膩,用詞豐富、優美。選編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

生命的關愛;二是學習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其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

1.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道理,體會其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

(2)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自主發現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進行反覆研讀、思考,結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語句的含義,在交流中不斷完善、昇華自己的認識。

(3)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課文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

2.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深入體會一些關鍵詞句的含義,教學難點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教具準備】

幻燈片、《千手觀音》的舞蹈片段、《觸摸春天》朗讀媒體文件、《觸摸春天》朗讀3

【教學方法】

本課採用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提出問題引發思考──品味語言觸發感悟──朗讀課文抒發情感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對語言的品讀感悟中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薰陶和感染。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課文。

1.欣賞舞蹈《千手觀音》片段

2.觀後談感受:知道這是什麼節目嗎?有什麼感受?

(學生的感受可能只停留在對節目的讚美,教師要適時提醒學生這是一羣殘疾人表演的。)

3.引入課文:一羣殘疾人做出了許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真是一個奇蹟。有個盲女孩也創造了一個奇蹟,讓我們跟隨着她一起去觸摸春天吧!

板書課題 17 觸摸春天

二、朗讀欣賞,體驗春天。(播放《觸摸春天》朗讀媒體文件)

故事的主人公是誰?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討論交流

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

四、品讀課文,探究體悟。

1.課件出示“安靜在花叢中穿梭,她走得很流暢,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安靜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來。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

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我幾乎要喊出聲來了,因爲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隻花蝴蝶。”

(1)安靜來到哪兒散步?我爲什麼要喊出聲來?

(2)安靜創造了一個什麼奇蹟?

(3)爲什麼你認爲這是奇蹟?有什麼感受?讀讀,希望你讀得流暢!

2.比較句子:

(1)她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2)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讀一讀,體會這兩句有什麼不同,哪句更好,爲什麼?誰能讀出這兩句不同的感覺?

3.出示“安靜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來?,正停着一隻花蝴蝶。”

指名學生讀後,問:“我”喊出聲來了嗎?爲什麼不喊出聲?請懷着作者同樣的心情讀一讀。

4.出示“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1)自由讀讀這個句子。

(2)“竟然”什麼意思,安靜本想攏住什麼?“竟然”可以換成什麼詞?可以用“竟然”說一句話嗎?

(3)現在大家都是安靜,請閉上眼睛,伸出雙手,跟着老師的聲音來做動作,想象。“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沒有體驗過的地方。”(停頓片刻)你體會到了什麼?“神奇的靈性”指什麼?

再來一次,這一次要邊做邊想邊跟老師一起說。

5.出示“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安靜的心靈來到了一個她完全沒有體驗過的地方。”讓學生齊讀。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提醒學生聯繫課題進行想象。)

6.出示“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着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

學生自由讀這句話,讀後談感受。

五、總結收穫,昇華情感。

1.播放《觸摸春天》課文朗讀

讓我們隨着課文朗讀輕聲讀一讀課文,再次享受一個盲童在花叢中用手、用心靈來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想一想,安靜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2.幻燈片出示課文中的插圖、《千手觀音》劇照、海倫·凱勒相片,教師隨機旁白:一個盲童在花叢中用手、用心靈來感受美好春天;一羣殘疾人用她們美妙絕倫的舞姿征服了觀衆,做出了許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裏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爲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爲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你從中受到什麼啓發或感悟?請隨着輕鬆的音樂,打開心靈之窗,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悟。

3.出示語句:“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齊讀。

六、佈置作業,課外延伸。

1.從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抄寫和背誦下來。

2.按照課後學習夥伴的提示,蒐集熱愛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組合作辦一份以“熱愛生命”爲主題的板報。

【板書設計】

17 觸摸春天

盲童安靜 放飛 蝴蝶

攏住 驚訝

創造奇蹟 熱愛生活 權利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孜孜不倦、直截了當、萬般無奈、滔滔不絕、烙印”等詞語。

2、能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合理想象莫泊桑的心理活動,進行創造性複述。

3、感受莫泊桑不斷追求出色、虛心好學,勤學苦練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能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合理想象莫泊桑的心理活動,進行創造性複述。

教學準備:

教師:有關課件

學生:預習生字新詞:酷愛孜孜不倦作品萬般無奈 滔滔不絕 烙印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反饋學生預習課文後對莫泊桑和福樓拜兩個人物的瞭解,並初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1、反饋學生預習課文後對主人公莫泊桑的瞭解,揭示課題

(1)初步瞭解莫泊桑的成就。

他寫出了很多有世界影響的名著,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有(隨機把“作品”一詞出示在黑板上)短篇小說——《項鍊》、《羊脂球》。(出示PPT)

(2)複習“拜”字寫法,讀好課題。

今天,我們要學習課文講述的就是青年莫泊桑在成長爲作家過程中的一個故事。齊讀課題——莫泊桑拜師。

“拜”是一個熟字,注意,它的右半部分是,四短橫,一豎。(描紅)

讓我們再來讀好課題——莫泊桑拜師

2、反饋學生預習課文後對福樓拜的瞭解,理解“文學大師”。

(1)瞭解文中另一個人物福樓拜。

文中莫泊桑拜誰爲師? 福樓拜。

誰能把他的身份介紹具體?福樓拜是19世紀法國文學大師。

(2)理解“大師”的含義。

什麼樣的人人們會尊稱他爲大師啊?在某些領域中相當有造詣的人。

福樓拜在文學創作方面極有造詣,所以被人尊稱爲——文學大師(拿詞卡)帶着崇敬的語氣,讀好——文學大師

3、聯繫課文第一小節,理解“酷愛、孜孜不倦、作品”的含義,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1)瞭解莫泊桑拜福樓拜爲師學什麼。

●莫泊桑要拜這樣一個響噹噹的人爲師,學什麼呀?

●抓住文中句子:他從小酷愛寫作,孜孜不倦地寫下了許多作品,但這些作品都是平平常常的,沒有什麼特色。理解“酷愛、孜孜不倦、特色、作品”幾個詞的含義。

●因爲他的作品總是平平常常(貼:平平常常)

所以他追求讓自己的——作品有特色。(貼:有特色)

(2)小結,初步感莫泊桑是個有追求的文學青年。

(3)抓住“酷愛、孜孜不倦、特色、作品”幾個關鍵詞語,用連貫的語言介紹莫泊桑拜師學什麼。

二、深入學習,學習創造性複述,體會莫泊桑不斷要求進步、勤學苦練的精神。

(一)學習莫泊桑第一、二次登門請教的經過。展開合理想象進行創造性複述。

1、學習課文1-5小節,通過朗讀,瞭解人物對話內容,指導抓好莫泊桑的心理活動,展開合理想象,練習創造性複述,瞭解“功夫”的具體含義。

(1)反饋文章寫了莫泊桑幾次登門拜訪。

(2)瞭解莫泊桑拜師過程中,福樓拜是通過什麼方式教他的。

文章中三次登門,也都着重描寫了莫泊桑和福樓拜之間的——對話。

(3)讀文,瞭解前兩次登門莫泊桑提出的問題。

①學生先自由朗讀莫泊桑前兩次登門,讀讀人物之間的對話。

②指名讀,讀出疑問的口氣。

③把莫泊桑說的第三句話用疑問的口氣讀出來。

(4)瞭解第一次登門面對莫泊桑的困惑,福樓拜如何指導他的,理解福樓拜所說的“功夫”的具體含義。

①師引讀人物對話。

②想象莫泊桑的心理活動,進行創造型複述。

莫泊桑聽了福樓拜的說他的功夫不到家,心裏會想什麼呢?誰能聯繫課文的第一小節說一說?

③理解“功夫”的具體含義。

●於是,莫泊桑急切地問,那——(指導讀好莫泊桑的話)

●福樓拜又是怎樣指導他的呢?自由讀一讀這段話。

板書:看詳細、長期記

●就是莫泊桑第一次登門,福樓拜針對他的問題——寫不生動(指指黑板上的板書)教他的方法,誰能用一句話說清楚。

●小結:今天我們抓住的是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動來展開創造性複述的。在下面的學習中,我們還要繼續練習抓住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動來展開創造性複述的。

2、學習第6小節,理解“單調”。

(1)讀文,瞭解第一次登門後,莫泊桑的做法。

第一次登門,莫泊桑按照福樓拜的要求去做了,他是怎麼做得?拿起書,一起讀讀課文第六小節。

(2)引讀課文。

他連續看了三天都——一無所獲(板書)

(3)想象三天莫泊桑看到的東西,理解“單調”。

●同學們,第一天,莫泊桑站在街道上看到——(馬、車)大街上來來往往只有馬和車嗎?沒有人嗎?(人、馬、車)

●第一天,他看到了人、馬、車,看不出它們沒有什麼特殊之處。想到老師要他長期看,於是決定第二天再看,可他看到的還是——(人、馬、車),還是沒發現什麼特殊之處,第三天又去看,看到的仍然是(人、馬、車)

三天看到的東西都是一模一樣,用文中一個詞形容就是: 單調

(4)師小結

3、學習第7、8小節,讀福樓拜的話,理解這裏的”功夫“指“會觀察“。

(1)自由讀福樓拜說的話。

在這樣的情況下,福樓拜是怎樣告訴他的,自由讀讀福樓拜說的話。

(2)請一生讀福樓拜說的話,並注意讀好一些四字詞語。

這段話比較長,看誰能一口氣讀清楚。

(富麗堂皇裝飾簡陋狂風暴雨烈日炎炎)注意讀出感情。

(3)發現福樓拜說的這段話的表達方式。

你們發現了嗎?福樓拜講了一連串的話,都是什麼句?

他究竟問了多少問題啊?

這樣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連續不斷地發問,用一個詞語概括就是——滔滔不絕

(4)再次自由讀福樓拜說的話。

(5)思考老師把這段話分成三層的原因。

(6)細讀中間這層,理解觀察的幾種方法。

讓我們再來讀讀中間這幾句話,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

這六個問題,福樓拜在教莫泊桑怎樣看啊?

①“富麗堂皇”和“裝飾簡陋”的馬車走法不一樣。

師:福樓拜用了一組對比來告訴莫泊桑可以比較去看

板書:比較看看

②“烈日炎炎”“狂風暴雨”是描寫不同天氣的。

師:不同天氣,馬車的走法也是不一樣的。福樓拜要莫泊桑多角度去看。

板書:多角度看。

③“車上坡、下坡”是寫車行駛的道路不同。

師:福樓拜告訴他,車上坡時,要觀察——馬怎樣用力(生)

師:也就馬的動作

車下坡時,要觀察——趕車人怎樣吆喝

師:也就是趕車人的表情

師:這就是告訴我們,看的時候要關注細節。

板書:關注細節

④原來,這一連串的問題就是告訴莫泊桑怎樣看,這樣看就是——

(從第8小節找一個詞)觀察,觀察就是要——(引讀板書)

板書:觀察

(7)比較陳述句和疑問句在表達上的不同效果,思考福樓拜這樣說的原因。

①出示陳述句,請一個學生讀。

②質疑,文中爲什麼不這樣寫?(讓莫泊桑思考,給他啓發)

4、在充分理解福樓拜的話的基礎上,對莫泊桑的心理活動,展開合理想象,進行創造性複述●聽着福樓拜這滔滔不絕的問題,莫泊桑深受啓發,此時他心裏一定有很多想法,課文沒有寫,讓我們展開想象,來創造性地說說此時莫泊桑心理的想法。

注意:你的想法要圍繞着福樓拜的話給莫泊桑的啓發。

●小結

(二)理解第三次登門時福樓拜所說的話,瞭解莫泊桑從他那裏再次得到的啓示

1、瞭解第三次登門福樓拜的反應及原因

師:福樓拜讀者莫泊桑帶來的作品,臉上露出了微笑,說明了什麼?

說明莫泊桑有進步了,能夠用福樓拜教他的辦法觀察事物。

2、通過朗讀,理解第三次登門福樓拜指導莫泊桑的具體方法。

●請三個同學讀福樓拜說的話。

板書:抓特點、善於寫

●小結:這一次福樓拜又耐心地啓發他,怎樣把“寫”的功夫練到家。

三、總結全文,揭示人物品質,並佈置回家作業,訓練創造性複述。

1、莫泊桑把老師的話牢牢記在心頭,更加勤奮努力。他仔細觀察,用心揣摩,積累了許多素材,終於使他的作品從平平常常到有特色,成爲一個作家。(畫框)

2、課文就寫了莫泊桑三次登門,福樓拜針對他不同時間的不同問題,給予了耐心的指導,這樣的指導我們就叫——循序漸進

3、從莫泊桑三次登門拜師的經歷中,你又受到了什麼啓發呢?(生說)

4、佈置回家作業。

回家請大家選擇莫泊桑第一、第二次登門拜訪中,其中的一次登門拜訪,在原有內容基礎上,加上他的心理活動來進行創造型複述。

板書:

莫泊桑拜師

作品有特色

啓發   抓特點

一無所獲  觀察   善於寫

看     比較看看

平平常常  詳細、長期記  多角度看

關注細節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體會甘羅的聰明機智,感受中華民族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

2、認識7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積累“不慌不忙”“胡言亂語”等詞語。

3、有感情地朗讀,並能通過表演體會人物的特點。

教學重點通過學習,引導學生體會甘羅的聰明機智。

教學難點通過人物的動做,語言感悟甘羅的聰明機智。

教學準備事先收集有關甘羅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瞭解甘羅這個人嗎?甘羅是中國曆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年僅十二歲時就已經是秦國的宰相,並且憑着自己的智慧周旋於王侯之間,很受秦王的賞識和重用。是一個才能出衆的小神童。同學們,想了解甘羅的故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甘羅》,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生字。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認真傾聽,整體感知課文。瞭解文章中出現了幾個人物?(甘羅的'爺爺甘茂、甘羅、秦王)

2、圍繞着這三個人發生了什麼事。

(甘茂是秦國的宰相,有一次秦王要吃公雞下的蛋難爲大臣們,甘茂的孫子甘羅聽說後想出了個辦法,解救了大家。)

3、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4)事情的起因

(5-9)事情的經過

4、默讀課文,快速圈出本課要學的生字,小組內彙報學習情況,對於不理解的字詞可以提出來,全班共同解決。

第二課時

一、再讀課文、深入理解內容,感受甘羅的聰明、機智、勇敢。

1、學習第一部分

(1)請學生合作讀1-4自然段

(2)通過這一部分內容,你瞭解到秦王是個怎樣的君主?甘羅的爺爺甘茂又是一個怎樣的臣子?

(3)甘羅得知秦王難爲百官的事後,他又是怎麼說的?可見甘羅是個怎樣的人?

(4)再讀第一部分。甘羅真的有辦法幫助爺爺和大臣們嗎?接着學習第二部分。

2、學習第二部分

(1)請學生讀5-9自然段。用“——”畫出甘羅的動作、語言的句子。

(2)練習讀5自然段。

(3)第二天甘羅替爺爺上朝了。他是怎麼做的?這裏你想對甘羅說點什麼?

(4)當秦王看到甘羅後,這一國之君的反應怎樣?

請同學們讀第6自然段。

(5)秦王聽了甘羅的話後有什麼反應?

(6)甘羅看到秦王哈哈大笑時他心裏在想些什麼?甘羅又是怎樣回答秦王的?

讀最後一個自然段的內容。(那公雞怎麼能下蛋呢?)這是個什麼句子?說明了什麼?

3、給課文編結尾。

二、甘羅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幽默的語言解決了大臣們的難題,你還想了解甘羅的其他故事嗎?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查找並整理。

三、作業。

1、抄寫生字。

2、查找甘羅的其他故事。

四、板書設計:甘羅

聰明機智幽默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浙江、油桐、擁擠、孔隙、仰臥、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依據、石鐘乳、突兀森鬱“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自已喜歡的段落。能複述“雙龍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壯觀。

3、領悟按遊覽順序進行敘述的寫作方法,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感受溶洞的奇觀,學習按遊覽順序的記敘方式和運用恰當的詞語描繪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以學生的“春遊”創設情境。

師:“老師當導遊,帶你們到金華的雙龍洞遊玩,好嗎?汽車開動着,看看那裏的景色怎麼樣。現在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學們現在下車,我們一邊登山一邊欣賞這優美的景色吧!

(這一創設的春遊情境不知不覺把學生帶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學生興趣盎然。)

二、整體感知,擬定郊遊

1、播放遊覽雙龍洞的情境錄象。(看錄象後,雙龍洞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2、學生通讀全文,邊讀邊圈出生字新詞,並在課堂練習本上擬出遊蹤,請一生到黑板前畫出導遊圖,教師和其餘學生一起協助修正、定圖。從整體上感知全文,擬出遊覽路線,學生頭腦中有清晰思路,爲下面的分景點學習打好基礎。

3、檢查自學情況

(1)列火車檢查生字新詞,指導寫好“蜿蜒、臀部、稍微、孔隙”等詞語。

(2)最後修訂遊覽線路:

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三、遊覽景點,挖掘特點

緊緊扣住每個景點不同特點,採用多種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想象等多方面感官,培養學生的文學鑑賞能力,學習遊記的寫作方法。

(一)領悟美,感受情──學習“路上”

1.課文中哪些是寫路上的?

2.把描寫路上美的句子找出來,想想美在哪裏?全班齊讀這些美句。(教師把剪貼畫“路上”放在導遊圖中路上位置)

3.“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豔”這句話寫作順序怎樣?這麼多顏色,你感覺怎麼樣?這麼美的句子值得我們好好品讀。(學生比賽回答、比賽讀)板:明豔

4.爲什麼“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哪位同學能讀出溪流變化?(在學生朗讀過程中,教師播放自然界中溪水流動變化的聲音)

5.閉上眼睛,聽老師把前三個自然段朗讀一遍,邊聽邊欣賞路上的美景。

6、學生配樂朗誦。

小結:路上鳳光明豔,我們和葉聖陶一樣,遊興很濃,雙龍洞又是怎樣的呢,

(二)扣詞句,抓特點──學習“洞口”、“外洞”

師過渡:路上景色如畫,但我們目的不在這裏,我們目的在雙龍洞。

1.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教師把剪貼畫“外洞”放在導遊圖中的外洞位置)

2.“突兀森鬱”什麼意思?從這個詞可看出洞口什麼特點?

3.“走進去,彷彿到了個大會堂……在那裏聚集一千或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說明外洞什麼特徵?(教師點學生回答,師生概括)

小結:這節課,我們隨着葉老先生從風光明豔的山路上,進入像大會堂一樣的外洞,再走進去,又是怎麼樣的呢,我們下一節課再來遊覽。

第二課時

師導入:上節課,我們隨着葉老先生從風光明豔的山路上,進入像大會堂一樣的外洞,參觀完了外洞,順着泉源,我們來到了孔隙。孔隙是怎樣的呢?

(一)入情境,悟特點──學習“孔隙”

1.請兩位同學前去探探路。這兩位同學合適嗎?這兩位同學不合適可看出孔隙什麼特點?(教師點兩位較胖的學生上講臺)

2.船怎樣進出孔隙呢?(師生齊讀“船兩頭繫着繩子……船就出來”)請看錄象,船是怎樣進出孔隙的。從錄像中,可以看出孔隙又小又窄,進孔隙,你的心情怎樣?(教師放錄像,配錄音介紹)

3.請一同學上講臺,把黑板當小船,模擬作者是怎樣進孔隙的?體驗作者當時的心情。(學生以黑板爲小船做動作,師生評價)

4.分組朗讀,讀出好奇、緊張心情,看哪一組讀得最好。(教師點評朗讀)

(四)馳想象,析特點──學習“內洞”

過渡:仰臥小船進孔隙,行了兩三丈水程,我們就到了內洞。

1.“雙龍”其實是什麼?(教師點學生回答)

2.誰知道石鐘乳、石筍?能不能想象一下石鐘乳、石筍的形狀,願想什麼就想什麼。(教師出示千奇百怪、顏色各異的石鐘乳、石筍的圖片,學生暢所欲言)

3.默讀,找內洞特點。(教師把剪貼畫“內洞”放在導遊圖中內洞位置)

四、着眼泉水,總結全文

(一)一路遊玩過來,哪幾處見到泉水?

(二)我們就是沿着溪流參觀雙龍洞的。雙龍洞遊覽完了,我們可以坐車回去了,請大家回味一下我們的遊覽路線怎樣?

(三)學完課文後,我們知道作者是用什麼順序組織全文的?(師生概括寫作特點)

五、暢談感想,學寫遊記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案6

學習目標:

1、我會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浙江、油桐、擁擠、孔隙、仰臥、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依據、石鐘乳、突兀森鬱”等詞語。

2、我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我會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寫作順序。

學習重點:

按課文遊覽順序理清課文脈絡。

知識鏈接:

1、這篇精讀課文是一篇遊記,節選自《小記十篇》一書,作者是我國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課文記敘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金華的雙龍洞是浙江金華的名勝。因爲洞內的洞頂有一條“黃龍”,一條“青龍”,所以叫“雙龍洞”。

2、理解新詞。

盤曲而上——盤繞着,彎彎曲曲地上去。

明豔——指色彩明亮鮮豔。

突兀森鬱——山高聳着,山上樹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樣子,這裏用來形容洞頂的雙龍彎彎曲曲的姿態。

變化多端——端,項目。變化多種多樣。

顏色各異——異,不同。顏色各不相同。

預習任務:

1、學習重點生字詞語。

2、按遊覽順序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有條件的同學可以收集相關的資料圖片。

自主、合作、探究:

1、你學會了那些生字詞?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詞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一比,誰能把課文讀得最好聽。

3、說說課文都寫了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遊覽的路線是怎樣的?每一處景點有什麼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讀了課文,說一說金華的雙龍洞給你留下什麼印象?收集到圖片的同學可以藉助圖片等資料結合課文內容來說。

闖關練習:

一、看拼寫詞語。

hé shì hūn àn guān shǎng kǒng xì

( ) ( ) ( ) ( )

míng yàn dù juān é jiǎo jíshǐ

( ) ( ) ( ) ( )

二、按課文內容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作者遊覽的地點是_____________,時間是_________。遊覽的順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後____________。

學習收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識拓展:

收集有關金華雙龍洞的資料。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濃郁、流連、小徑、流暢、引導、悄然、靈性、經歷、瞬間、撲閃、概念、狐線、飛翔、權利、繽紛、花繁葉茂、多姿多彩”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涵的道理。

4.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懂得熱愛生命,珍惜生命。教學重點

深入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準備

投影儀配樂帶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新課。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這一課的生字詞,首先我們來做個聽寫練習,檢測同學們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聽寫本課詞語,同桌互評互改師簡要做點評)

師:在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還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誰來回顧一下,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呢?

生:課文講的是一個叫安靜的盲童在春天的早晨穿梭在花叢中。

師:她在花叢中幹什麼呢?

生:安靜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來,慢慢伸出雙手,悄然攏住了一隻蝴蝶。小女孩臉上充滿着喜悅,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着翅膀走了,小女孩仰起頭來張望。

[評析]

課前複習中設計的聽寫詞語這一環節,看似俗套,但卻能使學生更好地紮實基礎,使語文教學中的雙基訓練得到很好地落實。同時,讓學生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也體現了中年級語文教學中的“能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這一重點。

二、品析詞句,深入理解課文。

師:看來大家已經初步讀懂了課文內容,如果對文章再進行仔細的研讀,你會發現這篇課文中有許多含義深刻的詞句,讀時令人感到言盡而意無窮。下面,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找出這樣的詞句,並想辦法深入理解,然後與小組同學交流自己的學習體會。

(要求學生默讀課文,圈點批註、認真感悟,合作交流。)

[評析]

學習中要求學生讀讀、想想、畫畫、批批、注注,有利於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師:誰來說說,你認爲哪些詞句的含義很深刻,爲什麼?

師:我認爲這句話的含義深刻,我讀給大家聽。(讀: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隻蝴蝶,真是一個奇蹟!睜着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我認爲一個正常人想要抓住一隻蝴蝶都是非常不簡單的,而安靜是個盲童,她什麼也看不見,卻抓住了。這裏的“竟然”表示出了特別意外,出人意料。“奇蹟”一詞就形容了這件事太不可思議了。

師: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奇蹟呢?

生:這說明安靜身上有一股“神奇的靈性”。

師:神奇的靈性會是什麼呢?聯繫課文前面的內容想想看。

生1:我想可能就是小女孩身上所具有的特殊的神奇的力量。

生2: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連,在花叢中穿梭,她就象一位花仙子,蝴蝶很喜歡她,把她當作朋友。

師:是呀,與其說是蝴蝶被安靜攏住,不如說是蝴蝶被安靜神奇的靈性所吸引,心甘情願地落入她的掌心。看來,採用聯繫前文來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是個好辦法。

生:我認爲第5自然段有一句話的意思也很深刻。(讀:我彷彿看見了她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我一直認爲盲人什麼也看不見,他們眼前應該是一片黑暗,內心世界怎麼會多姿多

彩呢?反覆讀了課文後,我聯繫上下文中安靜的一系列動作,我感到她的內心世界一定是很豐富的,

師:你說的很好。世界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還有一種內在的視覺,那可能是更真實的,那就是用心去看這個世界。這是著名的盲人女作家海倫·凱勒曾經說過的一句話。還有哪些含義深刻的句子呢?

生1:我認爲第6自然段的這句話含義深刻。(讀: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着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

生2:〈這一學生剛讀完,另一學生着急地站起來搶說〉老師,我認爲“張望”一詞用錯了,她是盲人,看不見的,應該說是想象。

師:這個同學提的問題很好,是否作者用錯了詞語呢?我們可以就此在小組裏發表一下自己的不同見解。(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後舉手回答。)

生1:我也認爲“張望”這個詞用錯了。“張望”是形容有視覺的人,而安靜是盲人,用在她身上不合適,如果換成想象會更符合實際情況。

生2:我認爲“張望”一詞用的特別好。初讀這句話時,我也感覺“張望”一詞表述不夠準確,但仔細想想,我又感覺這個詞用得非常準確。蝴蝶飛走了,但它是怎樣飛的,飛向何方,這些內容安靜都是一無所知的,她多麼想親眼看到啊,所以她纔會仰頭張望。“張望”更能表現出安靜心中的一種渴望。

(其它學生心悅誠服地點點頭)

師:看來你已經走進了安靜的內心世界,你體會的真好,讓我們帶着這種體會一起來讀讀這一段話吧。(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6自然段。)

[評析]

針對“張望”一詞是否用錯這個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展開討論,學生自由表述自己的看法,在不斷的“議論”中,產生思維碰撞,閃現思想火花,交流各自的看法。這一方式體現了人本主義的教學思想,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積極性。

生:我認爲最後一段中“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這句話含義深刻。

師:請談談你的體會。

生:這是作者從安靜身上得到的啓發。作者感受到了這位盲童對春天、對生活的熱愛。希望我們大家都要熱愛生活,熱愛生命。

(投影出示這句話,引導齊讀這句話。)

師:是啊,這是作者由眼前這動人的一幕所抒發的人生感悟,也是作者寫這篇文章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大家能不能結合課文和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呢?

生1:安靜雖然是個盲童,但她用自己的心靈來觸摸春天,感受世界,她是多麼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啊!從她的身上,我體會到:無論你是否擁有健康的身體,健全的體魄,都有生活在這個世界的權利,都應該得到人們的尊重。

生2:生活中有許多人一生經歷磨難,像張海迪等,她們身殘志堅,頑強生活,勇敢地向厄運挑戰,創造出了許多業績和奇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比他們要幸運的多,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的生活,珍愛生命。

師:大家體會的都很好。下面讓我們再來大聲朗讀這句話。(齊讀這句話)

[評析]

薩特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課堂中教師沒有用自己的分析和理解代替學生的思維,而是爲學生搭建了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平臺。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作出個性化的反應,使學生在閱讀中並不是消極的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的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重視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自己學會了閱讀。

三、讀背說寫,積累語言。

師:走進了安靜的心靈世界後,我們會發現她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感受了春天的氣息,觸摸了春天的脈搏,捕捉了春天的影蹤。在這個清香嫋嫋的早晨,作者也觸摸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生命力,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諦: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春天。課文的語言那麼美,展示的畫面是那樣的生動,讓我們一起再來有感情地讀讀課文吧。(全體配樂朗讀課文)

師:大家可以把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熟讀成誦,摘抄優美生動的語言到積累本上。(學生自由讀背,摘抄優美詞句。)

[評析]

語言是文學作品的主要表現形式。這篇課文中準確、鮮明、生動的語言,有着很強的表現力,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仔細品味,餘味無窮。學習中,老師在指導了學生反覆誦讀、評析的過程中,激發了美感,感受了語言的魅力。精彩的內容讓學生做到了熟讀成誦,摘抄了優美的詞句,爲學生運用語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體現了中年級的教學中“積累語言”是一大重點的教學目標。

四.拓展延伸,閱讀課後《閱讀鏈接》。

師:每個人都有生活的權利,只要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就一定能創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春天,編織出屬於自己的五彩斑斕的世界。美國著名女作家海倫·凱勒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雖然雙眼失明,雙耳失聰,但他卻用勤奮和堅忍不拔的精神緊緊地扼住了命運的喉嚨。她一生出版專著14部,尤其是她在《大西洋月刊》上發表的散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以極其真實、自然的筆觸記錄了自己輝煌而又平凡的一生,給後人留下了一份寶貴的精神遺產,成爲激勵着人們不懈奮鬥的經典作品。課後的《閱讀鏈接》中的一段文字就節選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大家讀一讀吧。

(學生閱讀)

師:學習完這篇課文,讀完這段海倫·凱勒的故事作品,你最想說的是什麼呢?你們想做點什麼呢?

生1:我感到文中的這些盲人雖然眼睛失明,但他們心靈的窗戶沒有關閉。

生2:我感到這些盲人在用自己全部的身心來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

生3:這些雙目失明的人真可憐,他們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這種勁頭深深地打動了我,我也要向他們一樣更加地去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我還想去幫助身邊那些盲人朋友,幫助他們更多地去了解他們所無法看到的一切。

生4:我想蒐集像海倫·凱勒、張海迪等名人身殘志堅的故事,將他們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讓大家都來熱愛生命。

生5:我要更多地蒐集一些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資料,辦一期“熱愛生命”的牆報。師:大家的想法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案8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感受美感.

4感受北國天山的美景,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能從作者的字裏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中感受到美的薰陶.

三.教學過程

預習探究

(一)引入新課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云:“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詩人筆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讓我們隨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進天山裏去看一看、遊一遊吧!

(二)出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

1、讀課題,學生利用資料介紹天山

2、解題,瞭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寫山川景物爲主要內容的遊記散文,選自於《山景物記》,作者碧野.(簡介作者)

閱讀課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有什麼特點.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優美語句摘抄下來.”

合作交流

(三)根據“閱讀提示”速讀全文,理清全文所記敘的遊覽順序,引導理解內容

1、學生根據提示自讀課文;

2、引導閱讀:

(1)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讓學生找出地點變換的句子.這些句子表示空間的轉換,

順序從山的外圍寫到山的深處.

(2)學生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課文描寫了哪些景物?主要採用什麼方法寫的?(讓學生議論,然後交流)

(明確:寫了雪峯、雲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繪方法:A、襯托,如:以藍天和雲影襯托雪峯之高大、靜美;以溪流、游魚的活躍襯托天山的寂靜.B、比喻,如:說白雲在雪峯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開的“白蓮”.)

(3)第三段集中寫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導學生思考交流: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4)朗讀四自然段(或放配樂朗誦)

自讀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點進行描繪的?(學生用筆在書本上做出標記)

品讀體驗

(四)細品語言文字,小結學習內容

1、課文主要是由外到裏,由高到低.表現方法主要運用襯托和比喻.

2、引導學生從描寫景物形態、描繪聲音、描繪動態、描繪色彩、描繪感覺上去找比喻句、體會精妙之處.

3、積累自己喜歡的字詞和句子

鞏固延伸

(五)小練筆:練習寫景狀物作文,要求寫一段特定環境下的景色,如校園的早晨、公園的景物、節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徵.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案9

 教學要求:

1、結合理解課文內容,理解“全神貫注”的意思,體會最後一個自然段茨威格講的話的含義。學習羅丹做事全神貫注的品格。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給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3、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描寫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的句子所要說明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許許多多科學家工作起來,都常常廢寢忘食,達到忘我的境界,我們今天要了解的法國著名的雕塑家是怎樣全神貫注地投入創作的? 板書:全神貫注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分段讀課文,糾正讀音:

(2)談談讀後的收穫

2.提出不懂的問題。教師收集各組提出的問題,並進行歸類,組織學生交流。

3.師生共同制定學習目標:

(1)羅丹修改女像時的動作、語言、神態是怎樣的?說明了什麼?

(2)最後一自然段茨威格的話怎樣理解?

三、全班交流

小組長提出本組未解決的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其中部分問題。

四、學生自學,小組、全班交流

自讀提示:課文中那些內容最能表現羅丹工作時“全神貫注”?

先自讀課文,畫出有關詞句,然後小組討論,再有感情地讀一讀。

五、讀議結合,理解語句。

1.讀議有關描寫羅丹修改女像時的句子。

(1)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後退,觜裏嘰裏咕嚕的,好象跟誰說悄悄話。(這說明羅丹在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2)忽然,他眼睛閃着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說明羅丹想出了比較滿意的修改方案)如果改成“眼睛閃着光,似乎在跟誰爭吵”那一句好,爲什麼?

(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說明羅丹工作緊張忙碌)

(4)他像喝醉了酒一樣,整個世界好象已經消失了。(說明羅丹完全進入了藝術創作的境界,到了如醉如癡的程度。)

2.讀讀議議羅丹修改完女像發生了什麼事?

(1)讓兩個學生分別讀第3、4自然段中表現羅丹和茨威格行動、語言的句子。

(2)聯繫上、下文討論下面句子的意思:

羅丹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他推開門,很抱歉地對茨威格說:“哎呦!你看我,簡直把你忘了。對不起,請不要見怪。”

(“猛然想起”是講羅丹剛剛從如醉如癡的創作情境中解脫出來。“對不起,請不要見怪”說明他對摯友的一片真情。從把朋友無意關在工作室這件事,進一步說明羅丹全神貫注地工作。)

3.齊讀最後一段。思考:你怎樣理解茨威格的話。(結合實際)

六、總結全文

七、佈置作業:

1.練習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

2.收集名人忘我工作故事.

板書設計

26* 全神貫注 羅 丹

嘰裏咕嚕 把你忘了 (語言)

一會兒……一會兒……

踩 (動作)

不停地揮動

眼睛閃光 世界消失 (神態)

教後記:結合理解課文內容,理解“全神貫注”的意思,體會最後一個自然段茨威格講的話的含義。學習羅丹做事全神貫注的品格。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案10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使學生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後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2、對死後器官捐獻的行爲產生敬佩之情,從而改變傳統的看法;

3、學生能夠領悟有一定內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其有感情地朗讀的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後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教學難點:

抓住父親的語言來理解一家人對死後器官捐獻的行爲看法的轉變。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做關於角膜活器官捐獻的社會調查

教學過程:

1、器官捐獻,這是一個社會關注的問題,結合這個問題大家在課下進行了調查,你周圍的人對此有什麼看法?誰來談一談

學生說調查結果,並着重分析不願意捐獻的原因

2、這種“身體髮膚,受之與父母”“入土爲安”的傳統思想,琳達也有,她也不願意捐獻母親的角膜,課文哪兒表現了她的這種心情?

學生找出“我驚呆了——完整的離去”後談體會

指導朗讀:

你能夠讀出琳達強烈的痛苦和難以接受嗎?

3、琳達一開始極力的反對,他的看法改變了嗎?能夠簡單地說說嗎?

學生回答:強烈反對捐獻母親的角膜→遵從遺願捐獻父親的角膜→主動捐獻女兒琳達的角膜

4、是什麼促使她發生了這樣的轉變呢?你能從文章中找出依據嗎?採取你喜歡的讀書方式,邊讀邊劃

5、全班交流

(1)從父親的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你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爲,如果我們的死亡之軀能有助於他人健康的恢復,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你能夠聯繫上下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生回答:身體比任何金錢、地位等都更重要,因爲一旦給予了他人,自己將不再有了;對人來說死亡就是走向終結,然而生命卻能夠在別人身上得到延續,使他們能夠重獲新生,更多地爲社會作出貢獻,成爲溫迪活的紀念,並分享她的美麗

指導朗讀:多麼無私的奉獻精神啊,你們自己也讀一讀。

僅僅4年的時間就能夠坦然接受並且身體力行,多麼令人欽佩呀,能讀出他們的無怨無悔嗎?指名讀

(2)還有什麼地方還有什麼地方表達了父親的這一觀點?

“如果一個盲童能夠藉助我們的幫助重見光明,並像你女兒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有多美妙!想想看,另一對父母如果看到他們的女兒也像溫迪一樣,將會多麼高興。當你們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你們將會多麼自豪!”

(盲童重見光明的快樂,盲人家庭的快樂,捐獻者家人的自豪)

(盲童恢復視力後,將會更加珍惜生活,爲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指導朗讀:那個盲童將多麼快樂,多麼幸福,帶給人麼多少美好的憧憬啊,能讀出你的感受嗎?越來越多的人的到了歡樂,那我們怎麼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呢?加入讀

女兒溫迪的話充分印章了琳達的父親的話,她也願意捐獻自己的角膜

在那一刻,“我”領悟到父親所遺留的遠非一幅角膜,而是(生接答)

請你自己來讀讀這句話,談一談你的理解。

生回答:溫迪爲外公的行爲而感到驕傲,爲外公的精神而感動,這麼小也爲別人着想。

指導朗讀:你能讀出之中驕傲嗎?

6、祖孫兩代人對角膜捐獻的支持,使得琳達在失去了可愛的小溫迪後主動捐獻了女兒的角膜,她再也看不到女兒那栩栩如生的畫兒,但她卻彷彿看到了(生接最後一自然段)

你又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人已去世,精神永存)

指導朗讀:是呀,可愛的金髮的小溫迪無時無刻不活在每一個人心中,她手中的畫筆——

7、我們瞭解了琳達一家人的故事,你有了什麼新的體會嗎?

生回答:角膜捐獻真是太重要了,人們應該覺悟,主動捐獻角膜;一家人很無私,它們的生命在別人身上得到了延續,獲得了永生……

永生的僅僅是他們的角膜嗎?

生回答:不是,是他們爲別人着想,無私奉獻的精神

8、但是在我們當中也有人非常積極的捐獻角膜,你們還想知道有誰嗎?你們知道白雪蓮是誰嗎?他是一名人民教師。

9、我在想,怎樣才能夠讓更多的人都瞭解角膜及其它器官捐獻的重要意義,讓大家都能夠自覺投入到捐獻者的行列中,即口頭上支持,又付之於行動呢?你們能想個好辦法嗎?

生出主意:寫傳單、加大宣傳力度、寫倡議書……

10、如何來寫一份感人至深的倡議書呢,我們下節課來學習,希望通過我們的倡議書,讓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獻者的行列中來,讓更多的殘疾人和家庭充滿幸福和快樂!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案11

教材分析:

這首詞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2課《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作者是唐代詩人、畫家張志和。詞中描繪了一片畫意詩情。色彩明麗,畫面清新,加上斜風細雨,顯得寧靜而美好。全詩動靜結合,意境優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閒自在的生活情趣。

學生分析:

學生初次接觸詞,對詞的特點不熟悉,這首詞內容淺顯,指導學生先自學,引導學生在讀中想象,讀中感悟,體會詩中意境。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生字詞,有感情朗讀、背誦《漁歌子》。

2.體會詩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體會詞中有畫,詞中有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感情,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資料卡、彩筆。

教學過程:

一、班級詩詞大會

1.詩詞比賽:老師說前一句,學生答後一句。

2.圖中有詩:根據圖片回答詩句。

二、初步感知

1.出示《漁歌子》和《江雪》。學生根據課本注音讀一讀,找找它們在形式上有什麼不同,引出詞的特點。

2.介紹詞和作者:詞,是一種詩的別體,詞,又叫長短句,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詞可以歌唱,每一首詞根據格律,都有一個曲調名,成爲詞牌。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詞調是寫詞時所依據的樂譜,有的詞牌就是詞的題目,比如今天我們學習的《漁歌子》。

張志和:唐代詩人、畫家,今流傳《漁歌子》五首。

3.自學

(1)根據注音自讀兩遍,讀準字音。

(2)同桌檢查讀。

(3)齊讀,欣賞配樂朗讀,學生再讀。

(4)學習生字生詞。藉助圖片認識白鷺、鱖魚、箬笠、蓑衣。

(5)對照詩詞後的註釋,想一想詩詞中每句話的大概意思,小組合作學習,不懂的可以討論可以問老師。

(6)全班交流詩詞大意。

(7)詞講究韻律,讓我們一起雙手擊掌,打出節拍,隨節拍讀。

三、品味詞中畫,畫中情

1.思考,詞中介紹了幾種景物?你能看出是什麼季節的嗎?

2.在作者的描述中,不僅有景還有人,不僅有色彩還有聲音,不僅有動態描寫還有靜態描寫,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展開你豐富的想象,想一想,你彷彿看到了、聽到了、聞到了或感受到了什麼?把你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一寫或畫一畫。

3.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展示。體會出詞中有畫。

4.作者寫的這些景物給你的印象怎麼樣?這色彩明麗的“畫”在表達作者一種什麼樣的情感呢?哪位同學能把作者這種輕鬆愉快的心情讀出來呢?

5.面對垂釣者,你有什麼想問的嗎?誰能回答這個問題?指名學生回答。

我們只有瞭解作者是在怎麼樣的心境中寫下的這首詞,纔會對詩詞所折射出的情感有更深的瞭解。閱讀資料,思考,指名學生說一說“不須歸”還有什麼含義。

6.作者的大哥張鬆齡擔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寫了一首詞《和答弟志和漁父歌》,勸弟弟回家。(課件出示張鬆齡的《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樂是風波釣是閒,草堂鬆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1)師生一起來對讀兩首詞。

(2)志和啊,你爲何不歸?指學生回答。

(3)讓我們一起讀出張志和的心聲吧。

四、有感情朗讀、吟唱。

1.鬱鬱蔥蔥的西塞山附近,桃花盛開,白鷺飛翔,碧波粼粼,鱖魚跳躍,好一幅秀麗宜人的水鄉風光,頭戴青斗笠,身披綠蓑衣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不想回家。同學們,讓我們伴隨優美的音樂,把作者悠閒愉悅的心情讀出來吧!

2.一首優美的詞也是一首優美的歌,這首傳唱千年的詞也改編成了一首歌,我們一起唱起來吧!

五、把這首詞畫成一幅畫,積累描寫田園風光的詩詞。

板書設計:

漁 歌 子

唐 張志和

景 美麗如畫

不須歸

人 悠閒自在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認識生字、新詞。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中入景,讀中悟情,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4、通過自讀自悟,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灕江江水、桂林山水獨特的美。

教學難點:

通過自讀自悟,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

桂林山水的掛圖或有關錄象等。學生外出旅遊拍的風景照。

教學設計

一、故事導人,激發興趣;

1、同學們,去年暑假,老師有幸去廣西桂林遊玩一趟,那滿眼的畫山繡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傑作,使人心曠神怡。那裏的山石、河流、小橋、樹木幾乎都流傳着一段段動人的神奇故事。如父子巖,據說古時候有姓龍的父子兩人,他們的造船手藝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糧食裝得多,行駛起來也跟箭一樣快。不料,一個姓萬的員外看中了他們的手藝,逼着他們替他趕造一條大船,準備搜刮老百姓的糧米,用來獻給皇帝買官做。糧米被他搜刮空了,豈不要餓死老百姓嗎?龍家父子不肯幹。他們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來到桂林,藏到這兒的巖洞裏,因爲缺吃的,最後餓死了。父子巖就這樣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綺麗景色中還有象鼻山、鬥雞山、磨米山、寡婆橋、望夫石……同學們有沒有興趣去欣賞呢?再聽聽那神奇的故事呢?

2、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一起去觀賞桂林山水,去領略它獨特的美。坐穩你們的小船,我們出發了。

二、整體感知,帶人情境。

1、範讀課文。(播放桂林山水的錄像)

2、此時,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麼?(讓學生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3、小結,並引讀第一節。怪不得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板書:甲天下)

三、精讀第二節,體會感情。

1、自由朗讀。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筆劃出來,好好地練一練,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讀表達出來,說說你爲什麼這麼讀。

2、交流朗讀,在讀中體會水的:“靜”、“清”、“綠”。 出示文字: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1)通過範讀、指名讀、齊讀等形式,突出灕江水的靜、清、綠。(“靜”這句讀得輕而緩慢,讓人感到水在輕輕地慢慢地流;“清”這句讀出驚喜,讀得讓大家都看見江底的沙石;“綠”這句讀出讚歎之情。)

(2)感悟作者表達“綠”的精妙。 引導學生把“無瑕的翡翠”與“碧綠的草坪、“綠色的玻璃”加以比較,體會作者描寫的形象性和對灕江水的喜愛之情。

(3)讀了這句話,你對漓扛的水有怎樣的印象?

請概括地說。(板書:靜清、綠)1、中體會作者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

(1)出示文字:灕江的水真靜啊! 灕江的水真清啊! 灕江的水真綠啊! 這樣概括地寫,不是也能把特點寫明白嗎?

(2)和原句對比讀,說說哪句話給你的印象更爲深刻? 小結:是的,我們寫作文的時候,不僅要說出景物的特點,還要作具體、生動、細緻的描寫,這樣寫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文字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很清,還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呢! 灕江的水可真綠,多像一塊無暇的翡翠。 和原句對比讀,你有什麼感覺?

(4)指導朗讀,把你感受到的美讀出來。

(5)再次播放錄象,音樂伴奏,學生有感情朗讀。

4、激情點撥 既然這一節寫的是灕江水的靜、清、綠,爲什麼這節開頭,還寫大海和西湖呢?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讓學生理解對比寫法可以襯托灕江水獨特的美。)

5、理清敘述順序,指導學生背誦。

(1)這段話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灕江的水,再具體寫灕江水的特點,最後一句是感受,也寫出了水的靜。

(2)播放畫面,音樂伴奏,學生試背。

四、學法遷移,自學課文第三節。

1、小結學法。 剛纔,我們感受了灕江的秀麗風光,是通過讀讀、劃劃、練練、說說的方法來學的,下面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以小組交流的形式自學第三節。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讀讀:讀第三節。 劃劃:劃出最美的句子。 練練:讀出美的感受。 說說:值得學習的寫法。 (扶放結合,注重學法的遷移。)

3、朗讀比賽。要求:

①把感受到的美讀出來

②讀給一個老師或同學聽

③記住他們對你朗讀的評價。

4、全班交流,並請進步特別大的同學爲畫面配音,其他同學欣賞。 (讓學生讀給老師或同學老師聽,恰似給疲勞的學生注入了興奮劑,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課堂氣氛瞬間進入了高潮。與老師或同學一對一、面對面的交流,其效果不言而喻。另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待人接物、語言交際、心理素質等綜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鍊,真可謂一舉多得,設計絕妙。)

5、談談值得學習的寫法。 (對比;抓住特點具體地寫;用整齊的句式)(板書:奇、秀、險) (圍繞教單目標,讀寫結合。讓學生悟出寫作方法。)

五、以讀代講學習第四節。

1、範讀。播放錄象,音樂伴奏。

2、激情點撥。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畫,這幅畫有83公里,所以說是連綿不斷的畫卷。這幅畫是誰畫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筆把桂林山水描繪得這般如詩如畫、如夢如幻,讓我們感到如癡如醉。(板書:美如畫)

3、出示動畫,文字,生齊讀最後一節,音樂伴奏。 讓我們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裏吧! (對於《桂林山水》這樣的精品,只有多讀,方能領悟文中之意,體會文中之情,讓學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鳴,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六、讀寫結合,延伸課外。

1、其實,同學們也遊覽過很多名勝。讓學生交流所帶來的風景照或自己所瞭解的名勝古蹟。

2、說一說,仿照第2、3節的寫法,抓住景物的特點,學習用整齊的句式具體地描寫。

教後記: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提到聽故事,可能沒有一個小孩是不感興趣的。在授課前,花極短的時間,用繪聲繪色的語言,講述一則引人人勝的小故事,學生的注意力定會一下子全部集中起來,同時也縮短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西湖的“綠”的特點,體會作者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4、感受學校的綠,說一說。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綠”,體會作者怎樣抓住景物特點寫出了自己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教學準備:

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西湖的資料,如風光圖片,文字說明。

1、導入——走近綠

上課之前老師請大家看一張照片,知道這是哪麼? 去年冬天,老師有幸去了稱爲“人間天堂”的美麗城市---杭州。這是老師在西湖岸邊拍的一張照片,想不想聽聽我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置身西湖,你不由得就融入了一種夢幻的境界。雖然是冬季,但那如鏡的湖面依然薄霧氤氳,綠意盈眼。兩岸更是萬枝婀娜,暗香浮動。站在西子湖畔,一股或濃或淡的詩意便在你周身瀰漫開來,即便是再豪放再灑脫的人,此刻也會變得嫵媚多情起來。”

其實,西湖的美是說不盡道不完的,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爲西湖題詩作文,例如蘇東坡的《飲湖上初晴後雨》表現了西湖的嫵媚多姿,歐陽修的《畫船載酒西湖好》突出了西湖光影迷離恍如仙境。而現代女作家宗璞在四次遊西湖之後更是留下了獨特的感受,這節課就讓我們走近西湖,來領略她動人的風姿。(板書:西湖的 “綠”)

2、初讀——感知綠

請把書翻到14頁,大家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音,讀完告訴老師:你知道了什麼?

師:大家很會讀書,一遍就抓住了文章的精髓,那麼作者主要描寫了哪幾處綠呢?

生答師板書(靈隱——蘇堤——花港)

過渡:正如作者所說,黃龍洞綠得幽,屏風山綠得野,九曲十八澗綠得閒。靈隱、蘇堤、花港的“綠”也各有各的風采,各有各的韻味。請同學們快速瀏覽3--5自然段,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語句來表現西湖的綠的?

3、畫句——體會綠。

師:不到2000字的文章中,竟用了20多個綠字,而且毫不重複,多麼了不起的文字功夫啊!你喜歡作者哪些描寫?爲什麼?請同學們再認真讀讀描寫綠的語句,體會一下。

4、學生根據自已的理解談體會。說的時候可以按這樣的方法:先說出你選的是哪裏的綠,再讀讀你喜歡的句子,談談你的感受。如果能抓住句中的描寫綠的重點詞語來感悟那更精彩。(學生的交流可能不是按課文順序,教師要根據學路隨機調控教學策略)

學情估計及教學策略:

(1) 靈隱

重點句子

a.雨中去訪靈隱,一下車,只覺得綠意撲眼而來。

b.道旁古木參天,蒼翠欲滴,似乎飄着的雨絲兒也都是綠的。(板書,樹木,蒼翠欲滴)

c.飛來峯上層層疊疊的樹木,有的綠得發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得發藍,淺極了,亮極了。

d.峯下蜿蜒的小徑,佈滿青苔,直綠到了石頭縫裏。

e.亭旁溪水琤瑽,說是溪水,其實表達不出那奔流的氣勢,平穩處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飛濺,如飛珠滾玉一般,在這一片綠色的影中顯得分外好看。

靈隱寺之遊,煙雨迷濛,綠意悠悠,令人心動,令人回味,那麼其他景點的綠又有什麼特點呢?誰來接着彙報?

(2) 蘇堤

重點句子

a.走着走着,忽見路旁的樹十分古怪,一棵棵樹身雖然離得較遠,卻給人一種莽莽蒼蒼的感覺,似乎是從樹梢一直綠到了地下。

b.走近看時,原來是樹身上佈滿了綠茸茸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綠陰陰的蘇堤,更加綠了幾分(相機板書青苔,讓學生找出一個表現綠的詞語)

c.有的青苔,形狀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樹木,如雲霞;有的整片看來,佈局宛然一幅青綠的山水畫。

d.這種苔綠,給我的印象是堅忍不拔,不知當初蘇公對它們印象怎樣。

教師引導學生找到有關語句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想象。

(3)花港

重點句子

a.那是滿池的新荷,圓圓的綠葉,或亭亭立於水上,或宛轉靠在水面,只覺得一種蓬勃的生機,跳躍滿池。(板書荷葉,有學生提供一個表現綠的詞語)

b.綠色,本來是生命的顏色。

c.我最愛初春的楊柳嫩枝,那樣鮮,那樣亮,柳枝兒一擺,似乎蹬着腳告訴你,春天來了。(引導:作者寫花港的綠,爲什麼寫楊柳嫩枝呢?------對比,既表現荷葉成熟茁壯的生命力,也進一步表達了作者對綠喜愛的程度)

d.荷葉則要持重一些,初夏,則更成熟一些,但那透過活潑的綠色表現出來的茁壯的生命力,是一樣的。

作者寫花港的綠主要抓住什麼景物觀察?(板書,荷葉)

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作者對荷葉的“綠”的感受中,悉心體會在花港觀魚看到的“綠”,綠得那麼富有生命力,生機勃勃。表現了西湖之綠的意趣美。

西湖之綠,深沉逼人;西湖之綠,意趣盎然;西湖之綠,充滿生命的激情!作者爲什麼僅僅用一個綠字就能把西湖之美體現的淋漓盡致呢?

(生總結寫法:細心觀察,用心體會)師補充:更重要的,是作者用詞十分準確。我們所見到的每一處綠,都來自於作者精心錘鍊的語言。可以說,作家用生動的文字爲我們展現了一幅西湖山水畫,用墨不多,卻讓我們真切的體會到了西湖那生機盎然的綠。這,就是準確運用語言文字的功夫!

4、總結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以它的詩情畫意癡迷了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啊!讓我們再一次欣賞這人間天堂的美麗吧。(播放西湖風景欣賞片)

拓展閱讀:

《半篇西湖遊記》(近代豐子愷)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近代俞平伯)

《西湖萍蹤》(現代許敏)

《西湖夢》(現代餘秋雨)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案14

學習目標

①認識4個生字。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的意思,領會作者語言的精妙。

④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感悟,樹立無所畏懼的勇氣和信心。

課前準備

①預習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教師準備《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全文。

●自讀“提示”,明確要求

①快速默讀“閱讀提示”,想一想“提示”告訴了我們什麼,提出了哪些要求。

②全班交流,明確閱讀要求。

●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①自主學習: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②小組合作學習:輪讀課文,互相糾正字音,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③全班交流:指名朗讀課文,認讀生字,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細讀課文,理清脈絡

①仔細閱讀課文,邊讀邊而出表現作者情感變化的詞語,聯繫上下文想一想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②投影出示,請學生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最初看見草地時,感到_________________,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_;

扒開草後看見躲藏着的小草時,感到______________,因爲________________;

離開維也納前,感到_____________,因爲_________________;

看見花的原野時,感到_______________,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_;

體會到小花的氣魄時,心頭______________,因爲________________。

●研讀課文,品味語言

①自主研讀:

a.再課文,把自己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仔細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也寫在旁邊。

b.將自己認爲寫得好的句子、詞語反覆品味,想一想作者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②全班交流: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地方及原因,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就某些地方展開評議,各抒己見。

●感情朗讀,交流感悟

①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談一談自己的感受。教師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讀出聲、讀出形、讀出情。

②讀了這篇課文,你對生命又產生了哪些新的感悟?結合前面的幾篇課文,大膽地談一談自己對生命的思考。

●積累語言,拓展閱讀

①抄寫自己喜歡的段落、語段或詞語。

②這篇課文選自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的散文《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請同學們課後仔細閱讀這篇優美的散文。

(內蒙古包頭市吳秀玲)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7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爲每個部分列出小標題。

3、學習本文的寫法,感受青銅的純樸善良和懂事。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爲每個部分列出小標題。

學習本文的寫法,感受青銅的純樸善良和懂事。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具準備

小學課件資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一個好故事就是一段美好的回憶,值得你回味一生。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蘆花鞋》這個好故事吧!

二、介紹作者

曹文軒,1954年1月生於江蘇鹽城,作家。主要作品:《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青銅葵花》等。

三、初讀課文

1、聽範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會認生字。

搓(cuō)

葵(kuí)

祈(qí)

遺(yí)

憾(hàn)

污(wū)

屑(xiè)

4、理解詞語的意思。

冬閒:指冬季農事較少的時節。亮堂堂:形容很亮。

尋覓:尋找。

祈求:懇切地希望或請求。

四、品讀釋疑

(一)品讀第一部分

1、青銅一家是怎麼做蘆花鞋的?從全家人編蘆花鞋去賣,賣的錢是“一筆很重要的收入”可以看出青銅家是什麼經濟狀況?

預設:先將上等的蘆花采回來,然後將它們均勻地搓進草繩裏,再編織成鞋。青銅家很窮。

2、作者描寫青銅和葵花采蘆花的內容用意何在?

預設:是爲了讓讀者從青銅和葵花采蘆花的內容中看出兄妹二人做事認真以及二人的兄妹之情。

3、蘆花鞋是什麼樣子的?

預設:那柔軟的蘆花,竟像是長在上面的一般。被風一吹,那花都往一個方向傾覆而去,露出金黃的稻草來。讓人想到落在樹上的鳥,風吹起時,細軟的絨毛被吹開,露出身子來。兩雙鞋,既像四隻鳥窩,又像兩對鳥。

(二)品讀第二部分

1、讀第二部分,你覺得青銅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裏體會到的?

預設:青銅是個能吃苦且懂事的孩子。從“天下了一夜大雪,積雪足有一尺厚,早晨門都很難推開。雪還在下”可以看出天氣的惡劣,與後文青銅的賣鞋熱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者用天氣的惡劣,雪的大來襯托人物冒雪賣鞋的艱辛,體現了青銅的能吃苦且懂事的特點。

2、你怎麼看待媽媽提出的同意青銅冒雪賣鞋子的條件?

預設:“媽媽說:‘那你選一雙穿上,不然就別去了。’”媽媽明知青銅已經下定了冒雪賣鞋子的決心,就讓他先挑選一雙蘆花鞋穿上,這體現了媽媽對青銅的關愛。

(三)品讀第三部分

1、城裏人是怎麼看這些蘆花鞋的?找出關鍵詞句進行賞析。

預設:“他們忘記了它們的用途,只是覺得它們好看——不是一般地好看,而是特別地好看。”“特別地好看”比“一般地好看”程度更深,這反映了城裏人對蘆花鞋的喜愛。“他們一個個走上前來,用手撫摸着它們——這一撫摸,使他們對這些鞋更加喜歡。還有幾個人將它們拿到鼻子底下聞了聞,一股稻草香,在這清新的空氣裏,格外分明。”句中對城裏人“走、撫摸、拿、聞”的動作描寫,表現了他們對蘆花鞋的喜愛。

2、從青銅賣鞋給城裏人的過程中,你又看出青銅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預設:從“他沒有因爲他們的眼神裏閃現出來的那份欣喜而漲價,還是報了他本來想賣的價”可以看出青銅並沒有因爲城裏人非常喜歡他的鞋子而漲價,這表明青銅是一個誠信善良的孩子。

(四)品讀第四部分

1、“走着走着,青銅放慢了腳步。他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腳上的那雙蘆花鞋上。雪在蘆花鞋下咯吱咯吱地響着。他越走越慢,後來停下了。他看看天空,看看雪地,最後又把目光落在了自己腳上的蘆花鞋上。”本段中表示“看”的詞語有哪些?作者爲什麼要這樣寫?

預設:表示看的詞語:兩個“目光落在”,兩個“看看”。這四次看分別是看鞋,看天空,看雪地,又一次看鞋。青銅反覆看鞋表明他在思考到底是賣掉鞋子還是留下鞋子,這反映了青銅內心的掙扎和對鞋子的不捨。最終青銅選擇脫掉鞋子,雪天赤腳追向買鞋人,這反映出青銅的善良。

2、“他彎下腰,撿起了那雙蘆花鞋,放到眼前看着。因爲一路上都是雪,那雙鞋竟然沒有一絲污跡,看上去完全是一雙新鞋。”這兩句話與前文的什麼內容相照應?預設:這兩句話與前文青銅在穿鞋前把腳洗得乾乾淨淨相照應,反映出青銅很喜歡和珍惜自己的新鞋子。

五、課文主旨

本文講述了青銅一家編織蘆花鞋,青銅冒雪堅持賣蘆花鞋,最後因爲一個人沒有買到他的蘆花鞋,他把自己腳上的鞋子脫下來,雪天赤腳追向買鞋人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青銅純樸善良的品質的讚美之情。

六、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蘆花鞋》,我們感受到了青銅身上純樸善良的美好品質。

板書

蘆花鞋

第一部分:全家人一起編織了一百零一雙蘆花鞋。

第二部分:青銅堅持在下雪天去賣蘆花鞋。

第三部分:幾個城裏人爭搶着把剩下的十雙純樸善良蘆花鞋買了。

第四部分:青銅把自己腳上的蘆花鞋脫下來,雪天赤腳追向買鞋人。

課後反思

成功之處:本課的重難點是通過對重點句子的分析,感受人物的可貴品質。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爲主,讓學生獨立閱讀和思考,並嘗試着用自己的話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內容。

不足之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要求學生擬寫小標題,從而更好地把握故事情節。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心情。教學中還要注意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揣摩人物的心理,感受人物的純樸善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