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五年級教案

關於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4篇

本文已影響 2.93W人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4篇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11個生字.

2.朗讀使學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

3.瞭解本文的說明順序,方法.

4.增長學生的知識,激發學生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課前準備:

教師關於松鼠形態及生活習性的課件.

2.學生查找有關松鼠的資料.

3.學生自讀課文,準備字典幫助掃清生字障礙.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三、默讀思考,合作交流

◆默讀課文,想:松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小松鼠的?

◆在學生思考後,在小組內交流、討論自學結果,教師參與交流,適當點撥.

四、圍繞重點,全班研討

◆松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齊讀第一句話,體會它統領全文的作用.

◆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小松鼠的?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回答,教師加以歸納.

五、閱讀感悟.體會寫法

◆松鼠爲什麼討人喜歡?你喜歡它哪些方面?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或語句讀一讀,說一說爲什麼喜歡這段話.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文章多處運用比較的語句,體會表達特點.

◆把你最喜歡的段落或語句進行摘抄、積累.

思維拓展.練習表達

◆作者向我們準確、生動地介紹了松鼠的特徵及生活習性.除了文章中介紹的松鼠特點外,你知道松鼠還有哪些特點嗎?請學生補充課外資料.

◆假如你是一隻可愛的小松鼠,你該如何介紹自己呢?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 篇2

一、教材簡析

當今世界進入了信息時代,信息和我們息息相關。現代社會信息量越來越大,信息傳遞的速度越來越快,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廣。學會蒐集和處理信息,對社會和個人的發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義。本組教材通過這次綜合性學習,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體會信息在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的作用,學習蒐集和處理信息,初步學會利用信息,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走進信息世界”分成“信息傳遞改變着我們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寫簡單的研究報告”兩大板塊。每個板塊的主體是“活動建議”,教師可以根據這些建議,引導學生根據學校、家庭和當地的實際情況開展活動。“閱讀材料”供學生在開展活動時閱讀,學生可以從中獲得信息的有關知識。開展活動的材料不止於上述這些,學生還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師也可以提供。這是繼五年級上冊《遨遊漢字王國》之後又一次課內外一體的、規模較大的綜合性學習。目前,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綜合性學習的基礎,教學中要進一步使學生熟悉綜合性學習的學習方式,比如,活動前要制訂計劃,活動中要發揚合作和主動探究的精神,活動後要展示和交流成果。每個板塊後一些要求認讀的字,可以讓學生結合閱讀認讀,並在活動結束時盤點鞏固。

這次綜合性學習建議開展的活動有:

(1)通過多種途徑蒐集資料,瞭解信息傳遞的方式及其變化。

(2)開展調查,瞭解現在主要是通過哪些途徑來獲取信息,認識信息與我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密切關係。

(3)通過討論或辯論,能夠正確使用媒體,辨別信息的良莠,自覺抵制不良信息。

(4)選擇感興趣的話題,蒐集和處理相關信息,學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二、教學目標

1.瞭解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及這些變化對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影響。

2.瞭解現代信息傳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確利用媒體,學會選擇信息,趨利避害。

3.初步養成留心信息的好習慣,逐步學會蒐集信息、運用信息,善於和別人交流信息。

4.初步學會有目的地蒐集和處理信息,學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5.認識19個生字。

三、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

2、善於和別人交流信息,能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四、課時安排

1、信息傳遞改變着我們的生活。6課時

2、利用信息,寫簡單的研究報告。6課時教案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 篇3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作文《口語交際習作四》

學習目標

1.圍繞“感動”這個話題,訴說故事,暢談想法,感動心靈。

2.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的習慣,做到表達時有條理、有感情;在聽他人說話要認真,有耐心。

3.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選一件令人感動的小事記下來。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感情要真實。

4.能把一件事的來龍去脈交代清楚,力爭寫得具體、生動。

課前準備

1.“洗腳”公益廣告片段的課件。

2.本單元中四篇文章的插圖。

3.公益廣告片段;劉翔的圖片;音樂《丹頂鶴的故事》;

4.蒐集古今中外讓自己感動的故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一、激情引入,交流感受

播放電視廣告。配音:每天晚上,年輕的媽媽打好熱騰騰的水,給年邁的老奶奶洗腳。她日復一日不變的行爲,溫暖了奶奶蒼老的心靈。她不知道,無意中,她教會了自己的孩子──感恩。

看了這則公益廣告,你有什麼感受?

二、開拓視野,感受“感動”

像電視廣告中這樣的令人感動的故事還有許多許多。古代歷史上就有許多令人感動的故事,請同學們來說說這些故事。

1.講古代感動的故事。如黃香溫席、孔融讓梨……

2.隨機設問:你爲什麼而感動?

3.不僅我國古代有許多令人感動的故事,這樣的故事古今中外更是層出不窮。小組說說感動的故事。推選其中說得最好的一位同學來講講。

4.不僅有許多感動的故事,我們的生活中更不乏感動的圖片或音樂。

5.配樂引出《丹頂鶴的故事》:有一個女孩,她從小就愛養丹頂鶴,在她大學畢業以後,她仍回到她養鶴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爲了救那隻受傷的丹頂鶴,卻滑進了沼澤地,就再也沒有上來。(音樂響起)

聽了這個故事和音樂,你有什麼感受?

6.出示劉翔的圖片。這是誰?你喜歡他嗎?說說他的故事。

再聽劉翔獲冠時響起的國歌聲。同學們,當我們再回到二年前的希臘雅典,重溫那激動人心的一刻,你感動嗎?爲什麼?

7.小結:感動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因爲我們善良,所以我們學會了感動,學會了感恩。

三、互動交流,重溫“感動”

1.同學們,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經歷過讓自己感動的事呢?

指名說話。

一位同學說完後,請其他同學當記者,現場進行“答記者問”。引導學生說最感動的地方,說清感動的原因。

2.組織小組進行“感動20xx”比賽活動(根據上課時間自由調整),評選出最讓人感動的小故事。引導學生擬定評選條件:把感動的事件說清楚,說具體;表達時口齒清楚,聲音響亮。

3.開展活動。在音樂《感恩的心》中結束。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讀讀記記“螞蚱、櫻桃、蚌殼、瞎鬧、鋤頭、倭瓜、水瓢、圓滾滾、一動不動”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自主讀書,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如何表現“我”在園子裏的心情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讓學生了解作家蕭紅,讀一讀她的有關文章。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上節課,我們隨着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時光。今天,就讓我們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蕭紅,走進《祖父的園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思考:你覺得祖父的園子是一個怎樣的園子?試着用一個詞語概括,並在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談談理解。

(本課清新活潑的筆調定會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定會對祖父的園子產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

  三、研讀課文,體驗情感

1.默讀課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體會“我”的心情。

(學生自主學習)

2.彙報交流:

(一)對園子的印象(1—3小節)

“我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花園裏什麼蜜蜂、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停在上面一動不動了。”“花園裏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

(1)從這幾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祖父的園子裏昆蟲豐富多彩;昆蟲非常可愛;祖父的園子充滿生機、熱鬧、美麗……我對園子非常喜愛,難以忘懷。)

(2)有感情地朗讀,讀出熱鬧和生機勃勃的感覺。

(二)“我”跟着祖父在園子裏幹活、玩耍。(4—15小節)

“伏在”、“亂鉤”,說明“我”的舉止很天真可愛,說明了園子不僅是童年的樂園,而且是學習的大課堂。

(這幾個小節圍繞着“我”錯把穀穗當野草割掉的趣事展開,通過對話表現“我”的年幼無知和天真頑皮,也表現出祖父對“我”的喜愛和呵護。一老一少,形象鮮明,語言生動,特別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尋味。教學中,還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發興趣、豐富內容、加深體驗。)

(3)小結:“我”在園子裏到底是玩還是幹活?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我”在園子裏幹活就是玩,玩就是幹活,反正都充滿了歡樂。)

(4)選擇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我”的快樂。

(“撿了這個,扔了那個,心裏卻又想着另一個”,這種微妙的心情,是每個孩子共有的心理特點,因此,這一環節應重視孩子的朗讀體驗,讀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愛。)

(三)感受園子裏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節)

(1)思考:從這兩段話中讀出了什麼?是從哪些句子讀出來的?

(2)交流、討論:

凡是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

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黃瓜願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願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願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

玉米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願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

……

(寫園子裏植物和動物的自由自在,表達“我”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快樂心情;所以,在“我”的眼裏,園子裏的一切都是自由、快樂的,都是那樣美好,充滿活力。)

(3)重點朗讀17小節,體會其中的自由和快樂。

(理解作者在這一小節列舉了大量事物,花費大量筆墨細緻描寫的用意,充分感受園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4)有感情地朗讀後面三段話,通過適當的語氣把“我”的快樂心情讀出來。

四、迴歸全文,領悟寫法

質疑:作者爲什麼能將她的童年生活寫得那樣有趣,真實,吸引讀者?

(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並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把“我”—一個小孩做的、想的、說的如實地寫下來。這些事,只有小孩會這樣做,這樣說,具有真情實感。作者的描寫具體生動,用了一系列的動作、語言,心理描寫,使我們好像真正走進了園子,看到了“我”一樣。因此,我們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這篇課文爲什麼能給人帶來強烈的震撼,使人心馳神往?緣於作者敏感的心靈,細膩的筆觸,她選取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卻往往最易打動人,印證了“生活就是寫作的源泉”,對我們的寫作有很好的啓發意義。)

  五、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興趣的,還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歡的段落。

2.摘抄課文中體現童真童趣的句段。

3.課外閱讀有關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爾基的《童年》,爲口語交際做準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