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五年級教案

【精品推薦】《挑山工》說課設計

本文已影響 1.35W人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精品推薦】《挑山工》說課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在教學中重視朗讀,使學生通過朗讀理解文字,暢談感受,理解課文的主題。這節課中我注重了以下幾點:一是引導學生理解重點段落,藉助圖片和視頻,瞭解挑山工行走的方式;二是在深入讀書的基礎上,就重點問題進行討論理解深刻的哲理。

  二、教學背景材料

  教材分析:

《挑山工》是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的作品。課文記敘“我“登泰山時發現挑山工登山的路程,雖然比遊人多一倍,但速度卻不比遊人慢,經過交談得知他們速度不慢的原因在於向着目標,一個勁地走,說明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實實、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走在前面。這篇課文條理清晰,以“生疑——解疑——啓示”的順序安排材料,文風樸實,含義深刻,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本單元的閱讀訓練重點是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練習給課文劃分段落,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初步練習歸納文章的主旨,通過揣摩語言,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

  重點、難點:

課文第五自然段中挑山工講的一段話,包蘊着意味深長的哲理,解開了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謎”。是否理解了這段話,是衡量學生是否讀懂這篇課文的標尺。因此,這段話既是教材的重點,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已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會做簡單的批註,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並樂於表達自己的感受。

  說學法:

葉聖陶先生指出:“教是爲了不教。”教學的目的不是爲了使學生學會,而是讓學生會學。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準備通過本課的教學,教給學生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進而讀懂課文的方法。這一學法主要體現在課文重點段的教學中。

  說教法:

根據優化教學結構的原則,我安排了五個環節來完成這一課時的教學任務。

第一環節:圖畫導入,激發興趣。

在這一環節中,課件出示課本105頁插圖,並告訴他們這是老師送的禮物,引起學生思考,爲結課作鋪墊。

第二環節:品讀課文 ,悟出哲理。

這一環節採用從圖入手的方法,讓學生快速找到第一自然段,初步瞭解挑山工,質疑引入新課的教學。

這是本課的重點環節,我安排了三個步驟:

1、抓住“生疑”,理解挑山工和遊人登山路線有什麼不同,聯繫課文和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挑山工“摺尺形”路線的優點。

2、理解挑山工說的含義深刻的一段話的意思。這是課文的重點和難點。

課文3~6自然段敘述“我”和挑山工幾次相遇的部分,內容淺顯易懂,我採用了以讀代講的方法。先讓學生迅速默讀,勾畫出寫相遇地點的詞語,再採取引讀的方法,瞭解幾次相遇的情形。這樣,就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留下了比較充足的時間,重點突出,目的明確。在理解挑山工的話時,採取了“自由讀書體會——小組討論交流——提出疑難問題——再次討論交流——體會所說明的道理——有感情朗讀”這樣的教學順序,力求做到“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以訓練爲主線”。教師的點撥指導貫穿其中。另外,多媒體手段的恰當運用,也有利於學生對重點內容的理解。

3、解決“我”需要的究竟是什麼。

第三環節:迴歸圖畫,激發奮進。

這一環節與開課相照應,形成迴環。教師把這幅畫作爲禮物送給學生,用熱情洋溢的語言,鼓勵學生也像作者一樣把它掛在自己的書桌前,用以激勵自己在生活的道路上堅韌不拔地走下去,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第四個環節:讀寫結合,爲畫題詩 。

通過次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體會挑山工堅持不懈的精神

第五環節:再次質疑,總結收穫。

 課前準備:

課件出示本文的重點詞句、段落以及相關視頻。

 三、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重點段落(5、7自然段)。

2、給插圖題詞或題詩。

3、抓住重點語句體會思想感情。瞭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大約比遊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極頂的事實,體會挑山工朝着目標堅持不懈地攀登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要達到目標就要踏踏實實、永不停步地去努力。

 四、教學過程

1、圖畫導入,激發興趣。

[!--]

今天老師送同學們一件禮物,是什麼呢?課件出示課本105頁插圖。(學生回答這是21課的插圖)老師爲什麼送這個禮物呢?等我們學習完課文再請同學們回答這個問題。

(1)導入新課: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1課《挑山工》(學生齊讀課題)你們看這幅圖,從圖上你瞭解到了哪些內容?

預設答案:

挑山工的樣子:他低着頭,穿着紅背心,黑色的褲子,皮膚黝黑,他被肩上的重物壓彎了腰。

挑山工:挑山工是挑着重物上山的人;挑山工一步一步地走向山頂;挑山工被肩頭的擔子壓彎了腰;挑山工很辛苦;挑山工很不容易,挑着那麼重的擔子還要走那麼陡峭的山路。

山道:這是一條彎彎曲曲的山道;這是一條崎嶇的山道;這是一條坎坷的、充滿荊棘的山道。

過渡:課文哪一段寫了這幅畫面呢?(第七自然段)

指名朗讀第七自然段,評一評,他們什麼地方處理得好值得我們學習?

指導朗讀的同時,引導學生理解內容。

預設:介紹破折號的作用,解釋說明,讀時稍微停頓;因爲挑山工挑着重物,走起來應該是吃力的,不會很快。所以“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應讀得有力,速度慢一點。

追問:作者用“一步一步”而不用“一步步”,說明什麼? (說明挑山工很辛苦,很努力,應該慢點讀。)

自由讀文 ;全班齊讀第七段

(2)讀了這段話你有什麼問題?

預設:爲什麼一直掛?不曾換?“它”指的是什麼?爲什麼“我”需要“它”?

【設計意圖:知道破折號的作用,知識積累。引導學生質疑,抓住文章重點,走進課文】

(3)當我們看到這樣的畫面,讀到這樣的文字的時候,我們能從中體會到挑山工的艱辛不易。下面請大家讀讀課文第一段,進一步瞭解挑山工的不易。

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出示填空練習: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詞語。

①爲了使掛在扁擔前頭的東西(不碰在臺階上),爲了省些(力氣),爲了膝頭的(承重),挑山工走的路線是(摺尺形的)。

②(因爲)挑山工走的摺尺形線路會使路程加長,(所以)他登山走的路程大約比遊人多一倍!

(4)大家對這段內容有疑問嗎?

預設:什麼叫摺尺形路線

①理解摺尺形路線,出示實物,幫助學生理解“摺尺”。在黑板畫出挑山工和遊人不同的登山路線。

②播放視頻(挑山工登山的視頻)

③聯繫課文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談一談:挑山工走摺尺形路線有什麼好處,但同時也帶來了什麼困難?(方便:東西不碰臺階,節省力氣。困難:路程比遊人多一倍。)

【設計意圖:藉助圖片、視頻理解明白挑山工登山的方式、特點,體會到登山的困難,爲更好地理解話中哲理打下基礎】

(5)這一段的最後一句,大家注意了沒有?用了感嘆號。爲什麼?

預設:因爲感嘆號表示一種強烈的感情,從中讀出山路的遙遠,挑山工的辛苦!表達了對挑山工的同情、敬佩之情。

2、品讀課文 ,悟出哲理

(1)導入:同學們,挑山工肩挑重物,路程又長,與遊人相比,挑山工登山速度一定比遊人慢吧?課文中的作者有一個疑問在哪一段表達出來了?(課文第4段說了這個問題。)

指名讀,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謎呢?

(2)這個疑問是怎麼解開的呢?請同學們默讀3-6自然段,想一想:“我”和這位挑山工幾次相遇?把相遇的地點勾畫下來。(4次相遇:山下、回馬嶺、五鬆亭、極頂。課件演示四次相遇的地點)每次相遇的情形有什麼相似的地方?(每一次都是開始時“我們”很快地超過了挑山工,但結果又總是發現他走到了前面。)

(3)挑山工有什麼近道嗎?(沒有,生找到5段,幻燈出示第5段挑山工的話)課文第五段把遊人登山和挑山工登山進行了比較。誰能用簡潔的詞句來概括一下?

(指名上黑板板書。分兩行板書遊人/挑山工,學生在“遊人”後可能寫:東看西看、玩玩鬧鬧, 隨便、高興怎麼就怎麼。“挑山工”後面寫:踩實、一個勁、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面去了。)

教師指導學生把板書換成比較精煉的語句:“高興怎麼就怎麼”和前面的“隨便”是一個意思,可以不要;“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面去了”可以換成“堅持不懈”……

(4)學生思考:從挑山工的這番話中你感悟到了什麼?

預設一:遊人是在路上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停下來,挑山工一個勁兒往前走

預設二:我感悟到了挑山工朝着一個目標堅持往前走的的精神。

(5)課文哪個詞語寫出了挑山工堅持不懈往前走呢?板書:一個勁兒

追問:“一個勁兒”是什麼意思?(聯繫上下文,不是漫無目的,腳踏實地)你有沒有一個勁兒地往前走或者一個勁兒做事情或者相反的的時候?

預設:一步一步走,還要抓緊時間,我平時經常邊做作業邊玩,浪費時間;“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去了。”這句話讓我想起了“滴水穿石”這個成語,告訴我們做事要堅持不懈。

出示練習: 當遊人在 ,挑山工一個勁兒 。

當遊人在 ,挑山工一個勁兒 。

當遊人在 ,挑山工一個勁兒 。

(6)挑山工不是漫無目的地往前走,而是向着一個目標不停地走,這就是一個勁兒。就是在這條陡直的似乎沒有盡頭的山道上,挑山工挑着重擔一個勁地往山頂登攀,他們只是偶爾地走一兩天嗎?

[!--]

學生找到句子“天天挑貨上山,幹了近20年,一年四季,一天一個來回。”

真是堅持不懈,請你用簡要的語言說說你知道的向着目標堅持不懈,最終獲得成功的人及事。

預設:李時珍走了上萬里路,傾聽了千萬人的意見,參閱各種書籍800多種,歷時27年,終於在他61歲那年(1578年)寫成《本草綱目》。

袁隆平從1964年發現“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袁隆平和助手們整整花了6年時間,先後用1000多個品種,做了3000多個雜交組合,仍然沒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達到100%的不育系來。在研究水稻的十多個春秋裏,袁隆平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熬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經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擊。終於培育出了“雜交水稻“。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詞語,理解體會挑山工的精神。】

(7)再讀挑山工的話 聽了他的話讓我心悅誠服,山民樸素的話語似乎包蘊着意味深長的哲理,作者沒有寫出來,請大家把自己的理解寫下來。

引導理解“哲理”:(學生可以講字典中的)你想一想什麼是哲理?(對工作、學習、生活有指導性的道理)

預設:我們要認真對待每件事;無論幹什麼事都要有目標;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做事要心中有目標,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做事要紮紮實實;爲了達到目標,要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做事要有目標,要有堅強的意志;做事要朝着明確的目標,永不停步向上攀登等等。

小結:是啊!從泰山山腳到極頂主峯玉皇頂有1524米高,挑山工的肩上擔着近百斤的重物,須走臺階6600道!沒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怎能達到目的?

【設計意圖:結合生活實際去體會道理】

(8)作者雖然沒有具體寫出哲理的含義,但作者通過什麼來表達的呢?(回來畫了一幅畫。)

3、迴歸圖畫,激發奮進。

出示這幅畫:這也是老師上課開始送給大家的畫,再來看看畫上畫了什麼?

出示第七自然段:(配字的畫,師引齊讀“從泰山回來……我需要它。”)

[教學反思:借“形”(彩圖及文字)悟“神”(寫作目的)。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使“挑山工負重登山”形象深深烙印在學生腦海中,受到鼓舞和鞭策。]

過渡:作者需要那幅畫,今天,老師也想問問同學們,你需要它嗎?爲什麼?

交流討論:指名發言:

預設:因爲我需要挑山工的精神。我需要挑山工的堅持精神;我需要不怕困難的精神;我需要挑山工堅強的意志。;我需要挑山工說的哲理。

總結:我需要挑山工的爲達目標而努力攀登的精神。

[教學反思:指導感情朗讀,首先要引導學生真正的入情入境,其次,要加強朗讀技巧的指導。通過範讀、比賽讀、推薦讀、手勢指揮讀等各種形式反覆讀書,又促進學生進一步入情入境,在感情上與作者真正融爲一體,實現學生與文本之間的“零距離”接觸。最後用“在文中最後一句補寫:我也需要它,因爲。”的形式,啓發學生寫出自己內心的感受。]

同學們,不僅作者需要它,我們也需要它!是啊,不僅作者需要挑山工這種認定目標,步步踩實,一個勁兒往前走的精神,同學們也需要,老師也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今天我們雖然沒登真的泰山,但是我們跟隨作者一道瞭解了不被人注意的小事中蘊涵着的深刻道理。現在明白老師送給你們這幅畫的原因了吧。

4、讀寫結合,爲畫題詩

如果讓你根據這幅畫和我們所學的課文來寫一句座右銘,你會寫什麼呢?請同學們給書上的插圖題詞或題詩

預設:生活就是奮鬥,堅持不懈的奮鬥!;人生是一場攀登,只有抓緊時間的人才能贏得勝利!;面對坎坷的人生路,勇敢無畏纔是大英雄!

【設計意圖:深入理解體會挑山工堅持不懈的精神】

5、再次質疑,總結收穫

快速瀏覽一遍課文,還有什麼疑問?你有什麼收穫?

(提示:寫人的文章《木笛》《在炮兵陣地上》《深山風雪路》;此文通過寫人說得到的啓示,與以前學的不一樣。)

結束語:

泰山不僅山美景美人更美,作者用這幅畫在明示一個做事的道理那就是隻有朝着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達到目的。同學們就讓我們牢記挑山工的話所帶給我們的啓示,在學習和生活的路上揚帆遠航吧。

6、作業

(1)背誦第二自然段。

(2)蒐集做事情向着目標堅持不懈,最終取得成功的故事。

  板書設計:

  挑山工   遊人

  走得慢 遠    近 走得快

  目標         隨便

  步步踩實        總停下來

  一個勁兒    看、玩、鬧

  快 堅持不懈 慢

 五、談一談本課的板書設計。

板書是語文教學中最直接、最基本的手段之一,是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本課我設計的是圖文式板書,較爲直觀、簡潔,既揭示了課文敘述的條理,又展示了挑山工登山的路線與遊人的不同,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深刻的哲理。

六、本次教學設計與以往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

1、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注重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讀寫結合有實效。首先使學生理解了挑山工登山的特點,體會到登山的困難,接着閱讀重點段落——挑山工的話,揭開“不解之謎”,明白了其中蘊含的哲理,最後學生爲插圖題詞題詩,讀寫結合時效性強。

2、樹立以學生爲本的意識。全文的學習以學生的讀書、批註爲主,使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體會,感受主題,學習中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思想內容。

  七、教學效果評價

這堂課我注重了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在聯繫生活實際中理解,在討論中和題詩中得到情感的昇華,在質疑解疑中學會學習,在談收穫體會中,獲得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自信。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