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五年級教案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15篇)

本文已影響 1.78W人 

導語:我們很多的時候都會寫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但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歡迎閱讀參考。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15篇)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我能在認識長方體的基礎上,掌握長方體的特徵,並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2、我能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探索出長方體的具體特徵,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我有信心學會本節所學內容,我一定能夠獲得成功。

重點:掌握長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徵和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難點:形成長方體的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習過程

☆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幻燈片,讓同學們從長方體、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球體、圓柱、圓等圖形中,找出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然後在立體圖形中找出長方體。

2、孩子們,你能找出長方體嗎?

☆學海探祕探究一:火眼金睛

1、長方體有()個面,每個面是()形。指一指哪些面是相同的?

2、長方體有()條棱,指一指哪些棱長度相等?

3、長方體有()個頂點。

4、你還能發現什麼?

探究二:製作長方體框架圖我發現

1、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分爲幾組?

2、相交於同一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探究三:藉助“產品”我能認

1、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和()。

2、我能指出長方體的長、寬、高。

☆走進知識大本營填一填

1、長方體有()個面,都是()形,特殊情況可能有一組相對的面是()形,相對的面的面積()。

2、長方體有()條棱,相對的棱長度()。

3、長方體有()頂點。

4、相交於長方體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和()

辨一辨

1、長方體的6個面不可能有正方形。()

2、長方體的12條棱中長寬高各有4條。()

3、一張長方形的紙是一個長方體。()

4決定長方體的大小是長、寬、高。()

☆拓展延伸:我能自己製作一個美觀的長方體玩具箱。

☆談收穫、寫反思(梳理成數學日記)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方面需要進一步的努力?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質數和合數

教材第14頁的內容及練習四第1~3題。

教學目標

1.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概念,並能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會把自然數按因數的個數進行分類。

2.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

3.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充分展示數學的魅力。

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學會準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難點:區分奇數、質數、偶數、合數。

教具學具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六一”快到了,老師給大家送來了禮物!(出示百寶箱)大家想要嗎?可是這上面有鎖,而且是一個密碼鎖,打不開,怎麼辦?

師:密碼是一個三位數,它既是一個偶數,又是5的倍數;最高位上的數是9的最大因數;十位上的數是最小的質數。你能打開密碼鎖嗎?

學生質疑:什麼是質數。教師引入本節課內容,板書:質數和合數。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1.認識質數與合數。

師:找因數--找出1到20的各個數的因數,看一看它們的因數的個數有什麼特點?

學生分組進行,找出之後進行分類。

生:老師,我發現這些數的因數有的只有1個,有的有2個,有的有3個,還有的有4個或更多。

師:很好,我們可以把它們分類,大家把分類結果填在表中。

投影展示學生的分類結果。

【設計意圖: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找出1~20的因數後總結出特點,爲下文概念的出示做準備,使學生親身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印象深刻】

師: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如2、3、5、7都是質數。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如4、6、15、49都是合數。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師:再舉出幾個質數和合數的例子,舉得完嗎?說明了什麼?(質數和合數都有無數個)

想一想:最小的質數(合數)是幾?最大的呢?

師:所以按照因數個數的多少,自然數又可以分爲哪幾類呢?

課件出示:可以把非0自然數分爲質數和合數以及1,共三類。

2.製作質數表。

投影出示例1。

師:怎樣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呢?

生1:可以把每個數都驗證一下,看哪些是質數。

生2:先把2的倍數劃去,但2除外,劃掉的這些數都不是質數。然後劃掉3的倍數,但3不劃掉……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完成100以內的質數表,使學生形成一個知識網絡,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三、課末總結,梳理提升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質數和合數的概念,知道了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在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時,我們要抓住質數與合數的本質特點,從因數的個數入手進行判斷。在對整數進行分類時,要明確分類標準,不能把質數和合數與奇數和偶數混淆。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是數學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課堂上,我盡一切所能爲學生創設可觀察、可探索、可發現的問題情境,讓學生以科學探究的方法學習數學,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2.學生是知識建構過程的主體。自主探究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或已有的知識背景去探索知識,從某種意義上說,自主探究的目的不單純在於數學知識的掌握,而在於數學方法的掌握和情感體驗的獲得,通過自己探索獲得“再創造”的體驗。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衆數的含義,學會求一組數據的衆數,理解衆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徵。

3.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統計技能,增強學生的統計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衆數,理解衆數的意義及作用。

教學難點:衆數和中位數平均數的相互區別,在具體情境中如何選擇恰當的統計量表示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回憶平均數及中位數的求法,指生回答。

2、求下列這組數據的平均數和中位數。生獨立完成後課件出示。

(二)完成例1

1.出示例題:

五(2)班要選10名同學組隊參加集體舞比賽.下面是20名候選隊員的身高情況.(單位:米)

1.32 1.33 1.44 1.45 1.46 1.46 1.47 1.47 1.48 1.48 1.49 1.50 1.51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師:提出集體舞的要求:身高接近,跳出的舞才更整齊。你認爲參賽隊員的身高是多少比較合適?

2.學生小組合作選擇10名隊員。

3.根據學生彙報,師課件隨機演示選擇結果。

平均數= (1.32+1.33+1.44+1.45+1.46+1.46+1.47+1.47

+1.48+1.48+1.49+1.50+1.51+1.52+1.52+1.52

+1.52+1.52+1.52+1.52)÷20

=29.5÷20

=1.475

中位數=(1.48+1.49)÷2

=2.97÷2

=1.485

接近1.485m的同學人數太少,不適合大多數同學的

身高。最高的與最矮的相差6cm。

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1.485,身高接近1.485m的比較合適。

身高是1.52m的人最多,1.52m左右的比較合適。最高的與最矮的相差3cm。

1 . 52出現的次數最多,最能應這組同學的身高情況.

4.小結:以衆數1.52爲標準選擇隊員身高會比較均勻。

師:(小結)集體舞一般要求隊員身高差不多,這組數據中1.52出現的次數最多,所以1.52是這組數據的衆數。所以以衆數1.52爲標準選出來的隊員身高會很均稱,組成的舞蹈隊形也會很整齊很美觀!

5.師生共同歸納衆數概念。

師揭示衆數的概念

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據,是這組數據的衆數。衆數能夠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情況。

6、做一做,

7、小練習:

學校舉辦英語百詞聽寫競賽,五(1)班和五(2)班參賽選手的成績如下:

求這次英語百詞聽寫競賽中學生得分的衆數.

三個數據存在的數量和意義:

比較三個統計量:

(三)學習衆數的特徵

師出示練習題:

1、五(1)班21名男生1分鐘仰臥起坐成績如下(單位:次):

19 23 26 29 28 32 34 35 41 33 31

25 27 31 36 37 24 31 29 26 30

(1)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和衆數各是多少?

(2)如果成績在31~37爲良好,有多少人的成績在良好及良好以上?

2、一個射擊隊要從兩名運動員中選拔一名參加比賽。在選拔賽上兩人各打了10發子彈,成績如下:

甲:9.5 10 9.3 9.5 9.6 9.5 9.4 9.5 9.2 9.5

乙:10 9 10 8.3 9.8 9.5 10 9.8 8.7 9.9

(1)甲、乙成績的平均數、衆數分別是多少?

(2)你認爲誰去參加比賽更合適?爲什麼?

生先獨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師:在找三組數據的衆數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

生:在一組數據中,衆數可能不止一個,也可能沒有衆數。

師小結:在一組數據中,衆數有一個,也有多個,甚至沒有。同時衆數也反應了一組數據的集中情況。

2、三個數據存在的數量和意義

(四)綜合練習

你去商場買過衣服嗎?你知道休閒類服裝型號的“均碼”是什麼意思嗎?均碼一般是根據人的平均身高、胸圍等數據確定的統一商品型號,與多數人的型號接近。所以,均碼裏蘊涵着平均數和衆數的原理。

(五)聯繫情境,應用衆數

銷售衣服問題。

師:小明很喜歡做社會調查。他到一家服裝店調查後,給我們帶來了這樣的一則信息:服裝店銷售了20件T恤,尺寸如下:(單位:cm) 42 39 38 40 41 41 42 39 40 41 41 41 41 40 41 40 41 40 40 41

師:從表格中,你發現了什麼?如果你是這家服裝店的經理,你會怎樣進貨?

生:討論交流,發表自己想法。

師:(小結)從中可以看出,在衣服的尺碼組成的一組數據中,41cm是這組數據的衆數,也就是41cm衣服銷售量最大。所以,可以多進一些41cm的衣服。商品的銷售裏面也要用到衆數的知識,由此看來,生活中還真少不了衆數啊!

(五)拓展延伸(“生活中的數學”)均碼問題。

師:同學們去商場買過衣服嗎?如果你去買過會發現,商場裏很多休閒的服飾,它的型號都是均碼的。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師:課後請同學們調查和了解一下:什麼是“均碼”?

(六)全課小結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上了這節課你收穫了什麼?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4

設計說明

本課時的教學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進行的,學習起來並不難,教學時應注意突出以下兩點:

1、把新知融入到有趣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把問題隱藏在情境中,製造懸念,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和學習興趣。本設計由學生喜歡的孫悟空導入,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設計練習時,將“做一做”的題目融入到遊戲之中,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達到了鞏固強化的目的。

2、以人爲本,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建構,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即學生能學會的,老師決不代替。本設計把學生放在了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探究出最簡分數的意義。學習約分時,放手讓學生思考怎樣把不是最簡分數的分數化成最簡分數,讓學生說出不同的思路和方法,體現瞭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設計意圖:

在自學的過程中,學生及時反饋,教師予以指導,特別在學習約分的兩種方法時,讓學生在頭腦中感受每一步的過程,形成知識表象。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長方形紙

教學過程

(1)複習鞏固,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求下面每組數的公因數。

42和50 15和5 8和21 18和12

2、大家都看過《西遊記》,裏面都有哪些人物?誰最厲害?大家都知道孫悟空有72變,特別神奇,你們想不想也學一招?好,這節課我們就來“變分數”。

(2)認識約分

1、嘗試“變分數”。

課件出示教材65頁例4:把化成分子和分母比較小且分數大小不變的分數。

讓學生了解“變化”的要求:

①這個分數要與的大小相等。

②這個分數的分子、分母要比的分子、分母小。

2、瞭解約分的概念。

①所變出的分數與原分數有什麼關係?

②像這樣,把一個分數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

③請學生說一說所變的分數是怎樣得來的。

觀察後發現分數的大小不變,但分子、分母都比原來分數的分子、分母小。

3、認識最簡分數。

①約分後的分子、分母能否再變小了?爲什麼?

②小結:像這樣,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數1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

4、說出幾個最簡分數,強化最簡分數的概念。

(3)合作交流,總結方法

1、討論:你能根據我們化簡的過程找到約分的方法嗎?

2、小結。

教師板書約分時一般採用的兩種方法:

①逐步約分法。

如約分時,依次用12,18的公因數2和3去除,最後約分成。

②一次約分法。

如約分時,如果能很快看出12和18的最大公因數,也可以直接用最大公因數6去除,一次約分成。

3、小結:我們既可以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數去除,一步一步地來約分;也可以用最大公因數去除,直接一次約分。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找次品的操作活動和分析、歸納的理性思考,發現解決這類問題的最佳策略-把待測物品平均分3組。

2、以“找次品”活動爲載體,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等方式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3、讓學生體會用縮小範圍逐步逼近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嚴密性和口頭語言表達的邏輯性。

學情分析

解決問題的策略研究學生已經不是第一次接觸,此前學習過的“沏茶”、“田忌賽馬”、“打電話”等都屬於這一範疇,在這幾節課的學習中,對簡單的優化思想方法、通過畫圖的方式發現事物隱含的規律等都有所滲透,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學生的探究活動中要用到天平,在以往學習等式的性質時,學生對天平的結構、用法以及平衡與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經有了很好的掌握。新課程實施以來,小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已爲廣大學生所接受,成爲學生比較喜愛的主要學習方式,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合作能力,在小組學習中學生能夠較好地分工、合作、交流,較好地完成探究任務。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發現解決這類問題的最佳策略。

教學難點:

理解並認可最佳策略的有效性。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看視頻,談感受。

播放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失事的視頻。看後你從中瞭解到什麼信息?你有什麼感受?

2、發現次品。

生活中經常會有一些產品與合格產品不一樣。有的是外觀瑕疵,有的是成分不過關,還有的是產品的質量與正常的不同……我們把這些不合格的產品稱爲“次品”。(板書:次品。)你身邊有哪些次品?和同學交流。

今天我們要找的次品的就是外觀一樣,質量不同,或輕一些、重一些的次品。(板書:找)

活動2【講授】初步感知、尋找方法

1、出示例題。

有81瓶木糖醇,其中有一瓶少了10片,可以用什麼辦法把它找出來呢?

數一數,掂一掂,搖一搖等方法,選擇最優化的方法,用天平。

2、天平的原理。

如果兩端重量相等,天平就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下沉,輕的一端上揚。

3、華羅庚的數學思想。

讓學生自由猜測稱的次數。

師:同學們猜的結果不一樣,可能是數量太大了。數學中有種方法叫做“化繁爲簡”,這正和華羅庚思想不謀而合,讓我們從數量較小的來研究吧!

活動3【活動】自主探究、方法多樣

1.研究2瓶

師:如果利用天平來測量,至少需要幾次可以找出次品呢?板書做好記錄:2次(1,1)

2.討論3瓶的問題

如果利用天平來測量,至少要稱多少次才能保證找出來呢?生敘述稱球的過程。板書記錄:3(1,1,1)

注重天平一共有3個空間可以利用,這樣節省次數。 生將探究結果填入導學案中。

3.研究4-8瓶的問題

如果利用天平來測量,至少要稱2次才能保證找到次品的可以是幾瓶?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運用手中的小圓片動手操作,並記錄在導學案中。

課件出示小組活動要求。

(1)把待測物品分成了幾份?每份幾個?

(2)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哪裏?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裏?

4.重點彙報8瓶的設計方案。

(1)師引導學生:比較3、4種分法,並展開討論:想想爲什麼方法3的次數是最少的?你覺得它會和什麼有關係呢?

(2)師小結:所以我們在找物品的次品時,把待測的物品平均分成3份是最好的。板書:把待測物品分3份。

(3)師:比較1、2、3種分法,討論爲什麼同樣分3份,爲什麼第3種方法只用了2次哪?

(4)師小結:所以我們在找物品中的次品時,只要把物品平均分成3份,如果不能平均分成3份,就儘量平均分成3份。每份之間的差儘可能少。板書:每份之間的差儘可能少。

5.研究9瓶

學生根據總結的方法直接說出次數,小組驗證。

活動4【練習】拓展提高,優化方案

1.運用掌握的方法找方法:12瓶、15瓶、24瓶需要幾次能找到次品?

2.舉一反三:從26瓶木糖醇中,找到一個次品,至少稱幾次一定能找出次品?在導學案上完成。

3.發散思維:有2187瓶礦泉水,其中2186瓶質量相同,另有1瓶是鹽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至少稱幾次能保證找出這瓶鹽水?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與設計圖案,使同學進一步熟悉已學過的對稱、平移、旋轉等現象

2、欣賞美麗的對稱圖形,並能自身設計圖案。

3、同學感受圖形的美,進而培養同學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審美意識。

重點難點:

1、能利用對稱、平移、旋轉等方法繪製精美的圖案。

2、感受圖形的內在美,培養同學的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幻燈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利用課件顯示課本第7頁四幅美麗的圖案,配音樂,讓同學欣賞。

二、學習新課

(一)圖案欣賞:

1、伴着動聽的音樂,我們欣賞了這四幅美麗的圖案,你有什麼感受?

2、讓同學盡情發表自身的感受。

(二)說一說:

1、上面每幅圖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

2、上面哪幅圖是對稱的?先讓同學邊觀察討論,再進行交流。

三、鞏固練習

(一)反饋練習:

完成第8頁3題。

1、這個圖案我們應該怎樣畫?

2、仔細觀察這幾個圖案是由哪個圖形經過什麼變換得到的?

(二)拓展練習:

1、分別利用對稱、平移和旋轉創作一個圖案。

2、 交流並欣賞。說一說好在哪裏?

四、全課總結

對稱、平移和旋轉知識廣泛地應用於平面、立體的建築藝術和幾何圖像上,而且還涉和到其它領域,希望同學們平時注意觀察,都成爲傑出的設計師。

五、安排作業

教材第9頁第5題。

板書設計:

欣賞和設計

圖案1 圖案2

圖案3 圖案4

對稱、平移和旋轉知識有廣泛的應用。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知道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的含義,掌握長方體的基本特徵,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

2、學生在生活中進一步積累探索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維。

3、學生體會立體圖形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感受其價值,增強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長方體的特徵。

難點:理解長方體面、棱、頂點之間的關係,建立空間想象。

教學準備:

每生準備一個長方體,長方體框架;師準備教學道具和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很多圖形了,大家回想一下我們都學過哪些?現在老師在黑板上畫出兩個最簡單的圖形,請你們快速說出它們的名字。

(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點,一條直線)

生:點、線

師:我的這個點和線都畫在一個什麼上?

生:黑板、面

師:對,都畫在一個面上。現在請你們拿出身邊的長方體,找一找長方體中的點、線、面。

師生摸一摸,指一指,說一說。

二、新授

師:長方體中的線有一個固定的名字叫做“棱”,長方體中的點也有一個固定的名字叫做“頂點”。

師:我們現在初步瞭解了長方體的面、棱、頂點。如果大家想更多的瞭解長方體,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

生:長方體有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

師:大家提出的既有關於面、棱、頂點數量的問題,又有關於它們之間關係的問題。下面就請大家小組合作學習,解決課件中給出的這些問題。

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以下問題:

面1、長方體有幾個面?

2、每個面是什麼形狀?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棱1、長方體有幾條棱?

2、哪些棱長度相等?

頂點1、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你還有什麼新的發現?棱是怎麼形成的?頂點是怎麼形成的?

師:我們先來解決一個最簡單的問題,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生:8個

師:怎樣有序地數?

生:可以先依次數上面的四個,再依次數下面的四個。

師:長方體有幾個面呢?

生:6個

師:誰能有次序地數出這些面?

師:誰能用具體的方位名詞有次序地數出來?

師:長方體有6個面,依次是前面、後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

師:還可以怎麼數?

師:我們在第一單元學習了觀察物體,現在試着從一個角度觀察我手中的長方體,你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生:3個

師:這三個面的對面都看不到,所以用3乘2就是總數。用這樣的方法也能數出長方體的面數。

師:每個面是什麼形狀?

生:長方形,有的長方體中也有正方形。

師:長方體的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師:長方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生:前面和後面,左面和右面,上面和下面

師:你們說的前與後,左與右,上與下都是相對的關係,所以簡單說就是相對的面完全相同。你們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

生:我們是看出來的。

師:生活中我們經常有看錯人的時候,所以用眼睛看出來的不一定正確,你們有什麼方法能證明自己的結論是正確的嗎?

生:可以把長方體拆開,拿相對的面對比,如果完全重合,就說明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師:你的方法真棒,那我們就一起來操作和證明一下。

師:相對的兩個面放在一起完全重合了,說明大家的結論是正確的。

師:我們來理解一下什麼是完全相同?完全相同的兩個面,它們的面積相等,周長相等,長相等,寬也相等。

師:關於長方體的棱,你們知道有幾條嗎?

生:12條

師:誰能有次序地、不重不漏地數出來?

請學生來數

師:剛剛那位同學的數法我再來展示一下,同學們仔細觀察,他是分成幾組來數的?每組有幾條?

生:三組,每組有4條。

師:爲什麼要這樣數?

生:因爲每一組中的棱長度是相等的。

師:哪些位置的棱長度相等呢?

生:位置相對的棱

師:我們用尺子量一量是否相等。

師:確實,相對的四條棱長度相等。

師展示長方體框架:假如這個框架中缺少了一條棱,你能想象出缺的這條棱的樣子嗎?爲什麼?

生:因爲相對的棱長度相等,可以通過相對的棱想象缺的那條棱的樣子。

師:如果在一組相對的棱中去掉三根,剩一根,你能想象出去完整的長方體的樣子嗎?爲什麼?

生:能,可以通過剩下的那根,想象出跟它相對的其他三條棱的樣子。

師:按這樣的道理,我們在每一組棱中都去掉三根,依然可以想象出完整的長方體的樣子。我來試試去掉這些棱後,會是什麼樣子。

生:只剩下三根棱。

師:這三根棱有什麼特殊?

生:它們相交於一個頂點。

師:對。這是三條非常特殊的棱,我們把它們分別稱作長方體的“長”“寬”“高”。也就是說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在一個長方體中,我們通常把豎着的這條棱叫做“高”,正對着我們的棱叫做“長”,“長”旁邊的那條是“寬”。大家來指一指我手中的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

拿長方體模型橫放、豎放、側放,並讓學生指出在不同擺放的情況下的長、寬、高,體會同一個長方體因擺放位置不同而引起的長寬高的變化。

師:根據相對的棱相等,所以“長”對面的棱也是“長”,“寬”對面的棱也是“寬”,“高”對面的棱也是“高”,由此可知,長方體有4條長,4條寬,4條高。共計12條。

師:如果讓大家利用小木棒來製作一個長方體框架,思考一下需要幾組木棒,共幾根?在下面給出的木棒中你可以如何搭配來組建長方體,它們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

出示例題:

四根8釐米,八根3釐米,四根6釐米,兩根5釐米。

生1:長8,寬3,高6

生2:長8,寬3,高3

生3:長6,寬3,高3

師:生2和生3搭建的長方體都是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長方體,想象一下,把長縮短到3釐米,這個長方體會變成什麼樣子?

生:變成了正方體

師:對,變成了長、寬、高都是3釐米的正方體,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是正方體,正方體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

師:關於面、棱、頂點,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棱和麪有什麼關係?棱和頂點有什麼關係?

生:兩個面相交的位置是棱,兩條棱相交的位置是頂點。

鞏固練習

書上例題1、2

小結

作業佈置

練習冊《長方體的認識》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8

一、教材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44頁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空間想象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小組合作交流的能力,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強,喜歡自己通過動手、動腦去大膽探索問題,可以在活動中發現問題,總結規律。所以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後,安排“探索圖形”這個綜合與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觀察實物,小組合作探究大正方體中各種塗色問題,並總結出規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概括推理能力。

三、教學目標

1、藉助正方體塗色問題,通過實際操作、演示、想象等活動發現小正方體塗色情況的位置特徵和規律。

2、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過程,獲得一些研究數學問題的方法、及分類、 歸納、推理、模型等數學思想和經驗。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有趣,激發主動探索、勇於實踐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藉助正方體塗色問題,通過實際操作、演示、想象等活動發現小正方體塗色情況的位置特徵和規律。

教學難點: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過程,獲得一些研究數學問題的方法、及分類、 歸納、推理、模型等數學思想和經驗。

四、 教學準備

魔方、正方體教具(教師)、正方體教具(學生)、學生小組探究卡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一)、同學們玩過魔方嗎?它是一個什麼幾何形體?(正方體),正方體有什麼特徵呢?

學生:有8個頂點、12條長度相等的棱、6個大小相等的面。

教師隨機板書正方體的特徵。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熟悉的魔方引入正方體,不僅複習了正方體的特徵,爲新課的學習做好良好鋪墊,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二)、出示①②③組圖,它們分別是由多少塊小正方體組成的嗎?

生:圖①2×2×2=8(塊)

圖②3×3×3=27(塊)

圖③4×4×4=64(塊)

師:在它們的表面塗上顏色,那麼這些小正方體都會被塗上顏色嗎?

生:不是,有的會被塗上顏色,有的不會被塗上顏色。

師:塗色的面數有幾種情況?

學生觀察分類:3面塗色、兩面塗色、一面塗色、沒有塗色。

教師隨機板書:3面 兩面 一面 沒有塗色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正方體表面塗色的問題——探究圖形

教師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三面塗色的問題

師:三面塗色的小正方體分別有多少塊呢?

生觀察回答:圖①有8塊、圖②有8塊、圖③有8塊。

師:怎麼都是8塊?分別在哪裏?

生:都在大正方體的8個頂點上。

師:那麼棱長上有5個、6個或7個小正方體的圖形呢?三面塗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

生:也是8塊。

師:這跟什麼有關係?

生:跟正方體的頂點有關係,因爲有8個頂點,頂點上的小正方體是三面塗色的。

教師隨機板書:頂點

(二)探究兩面塗色的問題

師:兩面塗色的小正方體分別又有多少塊呢?是否也存在一定的規律呢?請同學們利用學具四人小組進行探究。

小組合作提示:

1、四人合作,利用學具探究兩面塗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

2、試着將發現的結果用列式的方法表示在小組探究卡的表格中

小組探究

小組彙報

生:一面有4塊,6面一共有12塊。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爲什麼除以2呢?如果是正方體塊數非常多的話,用這種方法還方便嗎?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生:一條棱上去掉三面塗色的2塊剩下的一塊就是兩面塗色的,而正方體有12條棱,一共就有1×12=12塊.

師:③號圖形兩面塗色的有多少塊呢?你發現兩面塗色的小正方體在哪裏?

生:在棱上。一條棱上去掉三面塗色的2塊剩下的兩塊就是兩面塗色的,而正方體有12條棱,一共就有2×12=24塊.

師:那棱長是5塊、6塊的呢?怎樣列式計算?

生:(5-2)×12=36塊 (6-2)×12=48塊

師:用字母n表示棱長上的小正方體的塊數,怎樣表示出兩面塗色的小正方體塊數?

生:(n-2)×12

師板書:在棱上 (n-2)×12

(三)探究一面塗色的問題

師:一面塗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呢?試着藉助剛纔的經驗進行探究並填表。

小組合作探究

小組彙報(使用希沃軟件同屏互傳,讓孩子邊展示列式邊解釋方法)

生:②號圖形一面塗色的小正方體在每個面上,一面有1個一面塗色的,6個面一共就有6塊。③號一面有4個一面塗色的,6個面一共就有24塊。

師:你是怎麼知道一面有1塊、4塊一面塗色的呢?

生:數的

師:如果正方體的塊數非常多的時候呢?你覺得這種方法怎麼樣?

生:有侷限性

師:是的,不具有一般化,並且還需要一定的計算前提。那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嗎?

生:②號圖形一條棱上去掉三面塗色的剩下的一塊是一面塗色的這個正方形的棱長數,而這個小正方形的棱長數是(3-2)得到的,6個面就有(3-2)×(3-2)×6=6塊。

生:③號圖形一條棱上去掉三面塗色的剩下的兩塊是一面塗色的這個正方形的棱長數,而這個小正方形的棱長數是(4-2)得到的,6個面就有(4-2)×(4-2)×6=24塊。

師:看來你們發現了一定的規律,棱長是5塊、6塊的圖形呢怎麼計算一面塗色的小正方體塊數?

生:(5-2)×(5-2)×6=54塊

(6-2)×(6-2)×6=96塊

師:用字母怎麼表示?

生:(n-2)×(n-2)×6=(n-2)2×6

(四)探究沒有塗色的問題

師:沒有塗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呢?怎麼計算?

生:可以用小正方體的總塊數減去三面塗色、兩面塗色以及一面塗色的。

師:這也確實是個辦法。如果我只想知道沒有塗色的塊數是不是還需要算出其他的情況呢?是不是有些麻煩?沒有塗色的小正方體在哪裏呢?

生:在裏面

師:有什麼辦法知道呢?

生:拆開看一看

師用教具給學生演示拆開的過程,觀察裏面沒有塗色的小正方體塊數

師:現在你知道有多少塊沒有塗色了嗎?

生:②號圖形有一塊沒有塗色

③號圖形有8塊沒有塗色的

師:可以用算式計算出來嗎?結合剛纔拆的過程我們再看一看動畫演示過程看看你能不能用列式的方法計算出沒有塗色的塊數。

組織學生觀看動畫過程。

生:②號圖形每條棱上有3塊,去掉兩塊三面塗色的剩下的一塊就是中間正方體的棱長數,因此中間沒有塗色的小正方體塊數(3-2)×(3-2)×(3-2)=1塊。

生:③號圖形每條棱上有4塊,去掉兩塊三面塗色的剩下的兩塊就是中間正方體的棱長數,因此中間沒有塗色的小正方體塊數(4-2)×(4-2)×(4-2)=8塊。

師:真棒!你能試試棱長是5、6塊的嗎?

生:(5-2)×(5-2)×(5-2)=27塊

(6-2)×(6-2)×(6-2)=64塊

師:用字母怎麼表示?

生:(n-2)×(n-2)×(n-2)=(n-2)3

三、知識應用

出示棱長由1000塊小正方體拼成的大正方體,請問三面、兩面、一面、沒有塗色的小正方體分別有多少塊?

學生計算彙報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探究,你能說說你用什麼方法學會了本節課的知識?

五、版書設計

探索圖形

頂點上 棱上 面上 中心

正方體的特徵:8個頂點 12條棱 6個面

三面 兩面 一面 沒有塗色

8 (n-2)×12 (n-2)2×6 (n-2)3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並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2、能力目標:在具體情景中對整數加減法的意義進行遷移,進一步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提高學生歸納、概括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養合作意識,讓學生體驗成功。

4、重點能正確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法計算。

5、難點能熟練掌握並養成最後計算結果能約分的要約分的習慣。

教學過程

創境激疑一、複習鋪墊,引出新知:

1、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剛剛學過有關分數的知識,你能舉了分數的例子嗎?(學生舉例。)

師板書兩個分數:看着這兩個分數,你能想到哪些有關的分數知識?(學生回答。)

2、師:同學們複習的很全面,咱們再具體做個練習好嗎?

合作探究二、新課講授,總結規律:

1、學習例題1:

師:剛纔的複習告訴我,大家對分數知識掌握的很好。還記得在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對分數的計算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同分母的分數加減法”。教師板書課題。

A、創設情境,出示題目:

B、出示例題1

師:請說出圖上有什麼信息?

(1)學生分析讀題,列式,師:爲什麼用加法計算?小數加法和整數加法的含義

(2)你能大膽的猜測一下計算結果嗎?學生說出得數。

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證明得數是正確的。同桌或小組內的同學交流自己的方法。

(3)方法展示:

圖示法、線段法、數分數單位法。

2、學習例題2

師:剛剛學習了同分母的加法,接下來我們繼續研究同分母的減法。

A、教師板書兩個分數、

(1)師:你能用這兩個分數編一道減法應用題嗎?學生思考並回答。

(2)師:老師也用這兩個分數編了一道減法應用題,想看嗎?

B、出示例題2:爲什麼用減法呢?小數減法的含義和整數減法的含義。

請仿照例題1的計算方法計算得數。

出示例3、電視臺少兒頻道各類節目播出時間分配情況如下:

節目類型動畫類遊戲類教育類科普類其它。

時間分配

(1)前三類節目共佔每天節目播出時間的幾分之幾?

(2)其它節目佔每天播出時間的幾分之幾?

學生自己獨立解答。

拓展應用做一做1題

總結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什麼內容?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他的計算法則嗎?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年級上冊91頁《三角形的面積》,92頁例2及練習題。

教學目標:

1、理解並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能夠應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2、經歷探索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推理、概括的能力,體會轉化的思想。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及應用公式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的推導過程,感受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紅領巾、實驗記錄單。

學生準備:各種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創設情境。

1、複習舊知,做好鋪墊。回憶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及推導過程。

【複習鋪墊是小學數學重要的環節,對於引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參與到新知的探究過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2、猜謎語:一塊布料三角樣,顏色鮮紅真漂亮。少先隊員纔能有,每天佩戴不要忘。學生猜謎。

3、創設情境:要想做這樣的一條紅領巾,需要多少布呢?也就是計算什麼?

4、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利用學生熟悉的紅領巾實物猜謎,以及做一條紅領巾要用多少布這樣的事例,激起了學生想知道怎樣去求三角形面積的慾望,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的興奮點,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發展。】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

活動一:小組合作拼一拼、擺一擺。要求:請你用手中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能拼成我們以前學過的哪種圖形,快來試一試吧!小組動手操作並展示交流。

活動二:觀察討論,完成下面的實驗記錄。實驗記錄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邊形。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

1、三角形的底和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 ),三角形的高和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 )。

2、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三角形面積的( ),三角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 )。

3、因爲,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於( )X( ), 所以,三角形的面積=( )學生根據要求進行小組活動,然後交流彙報。

【設計意圖:本環節讓學生充分經歷了操作、觀察、推理、概括等數學活動與數學思考,發現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合作探究過程中,把自主學習的權力還給了學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順利實現原有數學知識結構的擴充和新知結構的建立,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方法的內在魅力。】

(三)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出示例2:學校計劃做的紅領巾的底是100㎝,高是33㎝,紅領巾的面積是多少?

(1)學生嘗試完成。

(2)交流做法和結果。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既解決了課前的問題,還讓學生感知到數學學習能夠方便生活,有效的提高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四)鞏固應用,舉一反三。

第一關:辨一辨。

1、兩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2、三角形的面積等於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3、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也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第二關:指出下面三角形的底和高,並說出怎樣計算它的面積。 (單位:釐米)

第三關:製作兩個這樣的交通警示標誌,需要多少鐵皮?第四關:求出下圖中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你發現了什麼?

【設計意圖:本環節我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採用智慧闖關的形式設計有針對性、層次分明的練習題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鞏固新知,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創造性,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同時也強化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五)質疑總結,反思評價。

課件出示: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2)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麼?

(3)你感覺自己今天表現如何?

(4)我還想說……

【設計意圖:讓學生以同桌爲單位,每位學生充分發言,交流學習所得。在評價方面,先讓學生自我評價,接着讓學生互相評價,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和榮譽感,同時培養了學生敢於質疑、勇於創新的精神。】

五、板書設計。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

2、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法則並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學情分析

學生在掌握整數加法的基礎上,探索同分母分數加法的過程,理解同分母分數的計算法則。

重點難點

1、分數加法的意義。

2、能正確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

1、(錄音內容)我是妮妮,今天想請哥哥、姐姐幫我一個忙。我媽媽烙了一張餅,爸爸把它平均分成八份,爸爸吃了八分之三張餅,媽媽吃了八分之一張餅,我想知道爸爸、媽媽一共吃了多少張餅呢?誰要是能幫我,就獎給大家一個贊,我先謝謝哥哥、姐姐了。

2、師:同學們,能幫助小妹妹嗎?那怎麼列式(板書式子),今天就讓我們共同學習同分母分數加法。

活動2【講授】學習目標

1、理解、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法則。

2、能正確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

活動3【活動】提示預習內容,學生自主學習

1、自主探究、小組討論:

(一)師: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四個人的智慧,一定是很大的,下面就讓我們小組合作來探究同分母分數加法。

(二)學生先自主學習,再小組討論

(三)學生討論,師個別指導

(討論中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個人見解,提示可以藉助輔助工具來解題。)

2、彙報交流

生1:同學們,下面由我來代表我們組跟大家分享我們組的做法,大家請看,我是把這張長方形紙當成媽媽烙的餅,我也把它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3份,我把它折回去,媽媽吃了1份,我也把它折回去,還剩4份,吃了也就是4份,佔整張餅的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老師,我想對趙紅俐的講解做下點評,你的想法真奇特,能想到加法的逆運算減法來解決問題,你真棒,希望在以後的學習中你能繼續發揮你的聰明才智。

生2:大家請看,我們組是用摺紙法,我把這張圓看作是媽媽烙的餅,我把它對摺三次,平均分成8塊,這3塊是爸爸吃的,也就是八分之三,這1塊是媽媽吃的也就是八分之一,一共吃了4塊,也就是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3:我來爲大家講解說意義的方法,大家請看,我是把這張餅看作單位“1”,把它平均分成8塊,爸爸吃了3塊,相當於吃了這張餅的八分之三,媽媽吃了1塊,相當於吃了這張餅的八分之一,兩個人共吃了4塊,也就是這張餅的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4:我們組是用畫線段的方法來解答的,我是把一條8釐米長的線段看成是媽媽烙的餅,把它平均分成8份,這3份是爸爸吃的,用來表示八分之三,這1份是媽媽吃的,用來表示八分之一,一共吃了4份,也就是八分之四,請大家注意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5:我們組是用畫圖法來解決的,我是把一張正方形紙看作是媽媽烙的那張餅,把它平均分成8塊,爸爸吃的3塊,我是用藍色表示的,媽媽吃的1塊,我是用紅色表示的,爸爸、媽媽一共吃了4塊,也就是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6:我們組是用切割法來解決的,請八位同學來幫我完成,請大家手拉手緊密的圍成一個圓,我把這個圓平均切成8塊,這3塊是爸爸吃的,這1塊是媽媽吃的,一共是4塊,也就是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我想對陶夢如的做法做一下點評,你的想法很新穎,但在日常的應用中不實用,我建議你可以用小棒來代替人。

生:我覺得小棒易丟,也不實用,可以用手指來代替小棒,因爲手指不會離開我們的身體。

生:我覺得手指算小數可以,假如就沒法算了,我覺得還是畫圖比較好。

生7:大家請看錶示3個,表示1個,它們兩的分數單位都是,所以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剛纔大家用這麼多方法來探究同分母分數加法,那到底該怎樣計算同分母分數呢?

生:同分母分數相加,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計算的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師:同桌互記計算法則。

活動4【練習】能力提升

師:在阿拉伯流傳這樣一句話:“無論你有多少知識,假如不用便是一無所知”,誰能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出幾道題考考大家?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12

【教學內容】:教材P114第4題及練習二十五第1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能夠準確地、熟練地用數對錶示位置。

過程與方法:經歷用數對錶示位置的過程,掌握將數對應用於生活中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重 點:用數對確定位置。

難 點: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方法】:組織練習,質疑引導。練習體驗,小組交流。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練習導入

1.談話:爲了更有利於同學們的學習,老師想調整一下同學們的座位。下面是座位示意圖:

已知(1,4)表示小亮的位置。

⑴小明、小麗和小紅的位置用數對分別可以表示爲( , ),( , ),( , )。

⑵老師想把小剛排在(5,3)這個位置上,請你在圖中標出來。

⑶從小明的位置向左數2列,再向後數1行就是小強的位置,小強的位置是( , )。

2.下面是一幅街區平面圖,請看圖回答問題。

五愛城所在的位置可以用(2,7)表示,它在火車站以東200m,再往北700m處。

⑴像上面那樣描述一下其他建築物的位置。

⑵小剛家在火車站以東600m,再往北400m處小紅家在火車站以東900m,再往北200m處。在圖中標出這兩名同學家的`位置。

⑶星期六,小剛的活動路線是(6,4)→(2,7)→(4,3)→(5,7)→(7,6)→(9,4)→(11,1)→(11,8)→(6,4)。與一說,他這一天先後去了哪些地方。

二、回顧整理

1.行和列的意義:豎排叫列,橫排叫行。

2.數對可以表示物體的位置,也可以確定物體的位置。

3.數對錶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再表示行。先用括號把代表列和行的數字或字母括起來,再用逗號隔開。如:(7,9)表示第7列第9行。

4.兩個數對,前一個數相同,說明它們所表示物體的位置在同一列上。如:(2,4)和(2,7)都在第2列上。

5.兩個數對,後一個數相同,說明它們所表示物體的位置在同一行上。如:(3,6)和(1,6)都在第6行上。

6.物體向左、右平移,行數不變,列數減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數。物體向上、下平移,列數不變,行數加上或減去平移的格數。

三、鞏固拓展

1.運用平移的方法加深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按要求完成題目。 (答案:數對略)

(1)中點A的位置可用數對(1,1)表示,那麼平行四邊形其他各頂點的位置分別怎樣表示?

(2)寫出平行四邊形向上和向右平移的的圖形,寫出平移後的各頂點的位置。

學生嘗試解答。教師小結:一個圖形向上或向下平移後,各頂點的位置的列數沒變,行數發生變化;向左或向右平移後,各頂點的位置的行數沒變,列數發生變化。

2.教材第114頁第4題。教師:我們都下過五子棋,都知道五子棋的規則。請觀察題中的情境圖,你能用數對來準確地表示出圖上的棋子的具體位置嗎?

學生觀察圖片,獨立思考,同桌交流,然後指名彙報。

四、課後小結

位置可以由數對來確定,要注意數對的規範寫法,逗號前面表示列,逗號後面表示行。

五、作業:教材第115頁練習二十五第1題。

【板書設計】

位置複習課

豎排叫列,橫排叫行。 先表示列,再表示行。

物體向左、右平移,行數不變,列數減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數。

物體向上、下平移,列數不變,行數加上或減去平移的格數。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13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P83-84頁例1、例2;P85頁練習二十一第1-3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結合圖形,使學生理解旋轉的三要素:旋轉中心、旋轉方向、旋轉角度。

(2)藉助線段、三角形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對具體圖形旋轉過程的觀察和抽象,認識旋轉的本質,發展概括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提高空間想象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賞生活中的旋轉現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數學的價值與魅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多種學習活動溝通聯繫,理解旋轉含義,感悟特性及性質。

難點:用數學語言描述物體的旋轉過程及理解三角形旋轉的特徵。

【教學教具準備】

1、課件、投影儀、三角尺。

2、活動材料單,方格紙,(每人一份)。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健身強體已成爲一種生活時尚,廣場上、公園裏無時無刻都會看到人們健身運動的身影,相信同學們也都是健身運動小達人。這節課我們就從運動開始。(板書:運動)請看老師在幹什麼?從數學的角度觀察,在數學上叫什麼?

生:平移(板書:平移)

師:再看老師這個動作叫什麼?

生:旋轉(板書:旋轉)

師;這是物體的平移和旋轉,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研究圖形的運動—旋轉。(板書:圖形的--)(課題:圖形的運動—旋轉)

二、初步探究,認識旋轉要素

師:請看,這是一個點(出示)。這個點在這裏不停的旋轉是一個點,如果這個點想同一個方向平移到另一個點,會形成一個什麼圖形?你來說:(手勢,A到B)

生:線段。

師:請看,點A向同一個方向平移到點B,(邊演示邊說),形成一條線段AB,(板書線段)

師:A——B線段AB可以?

生:平移。

師:也可以?

生:旋轉。

師:這節課我們不研究線段的平移,只研究線段的旋轉。

師:線段AB繞點A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了90°,AB上的C點,又是怎樣旋轉的呢?你來說?

生回答

師:線段AB上的C點也繞點O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了90°,請看,D點呢?你來說?

小結:也就是說,線段AB的每一點都繞點A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了90°。再看,旋轉前後B點和B’到A點的距離改變了嗎?

師:線段AB上的每一點旋轉前後到A點的距離都沒有發生改變。

總結:

師:同學們請看:線段AB上的每一個點都繞A點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了90°,並且每一個點旋轉前後到A點的距離都沒有發生改變,像這樣一條線段繞着一個點旋轉的現象,鐘錶上也有,請同學們拿出活動材料單

自主完成,開始。學生展示

師:旋轉角度是旋轉的三要素,並且知道線段上的每一點旋轉前後到旋轉中心的距離都沒有發生改變。

三、深化研究,旋轉圖形

師:如果是幾條線段組成的圖形,旋轉後又會出現什麼情況呢?線段OA、OB、AB組成的什麼圖形?

生:三角形。

師:三角形△AOB又是怎樣旋轉的呢?請看,誰來讀要求?生讀要求。

師:請同學們拿出材料單

和三角尺按要求轉一轉,並完成下面的要求。以小組爲單位,開始。師巡視指導。學生彙報。

小結:三角形繞O點順時針方向旋轉了90度。旋轉前後三角形的中心位置,大小,形狀都不變,每個點到中心的距離不變。只有三角形的位置變了。

師:(演示180°)請看△AOB又是怎樣旋轉的呢?

生答。

師:如果△AOB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360°。會出現什麼情況?

生:重合。

師:當△AOB繞點O按順時針方向旋轉360°就會旋轉到原來的位置。

四、自主練習,應用拓展數學書第85頁第1.2.3題。

總結:

師:同學們請看,今天我們學習了圖形的運動--旋轉,知道了旋轉的三要素:中心、方向、角度。還知道了旋轉前後的圖形旋轉中心的位置不變,圖形的大小、形狀不變,每個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不變,只是三角形的位置變了。生活中人們利用旋轉的特點創造了許多美麗的圖案,(請看)(邊演示邊講)旋轉爲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美,帶來了快樂,也帶來了幸福。

最後老師送給同學們一句話:當你爲生活的山重水複而愁眉苦臉時,不妨旋轉一個角度看世界,相信你會收穫一個柳暗花明的心情。

下課!同學們再見。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14

教學內容:2,5倍數的特徵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2,5的倍數特徵的過程,理解其特徵,能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或5的倍數。知道奇數、偶數的含義,能判斷一個數是奇數還是偶數。

2、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進行歸納、類比與猜測,發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觀察、猜測和討論過程中,提高探究問題的能力。

3、有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體驗,對自己得到的結果正確與否有一定的把握和信心。經歷觀察、歸納、類比等學習數學的活動,使學生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教學重點:理解2,5的倍數的特徵

教學難點:對有關信息如何進行收集、分析、歸納發現數的特徵

一、提示課題

這節課,老師要帶領全體同學進行探索活動,探索的知識是“2,5的倍數的特徵”。(板書課題)

二、探索活動

1、2,5的倍數的特徵

⑴、給出幾個式子,找找誰是誰的倍數,觀察發現是2或者5的倍數,引出今天的課題2,5的倍數的特徵。

8÷4=2

6÷3=2

10÷5=2

15÷3=5

20÷4=5

8,6,10都是2的倍數。10,15,20都是5的倍數

那我們今天來學習2,5的倍數的特徵

⑵、遊戲

班上20位同學,老師按照每組5位同學,按順序排列了序號爲1-20號。

1.請序號爲2的倍數的同學站起來

2.請序號爲5的倍數的同學舉起手

3.請序號既是2又是5的倍數的同學舉起你們的雙手

1.2,4,6,8,10,12,14,16,18,20

2.5,10,15,20

3.10,20

學生總結歸納出2,5的倍數的特徵

學生完成後,展示結果:

2的倍數的特徵:個位上是0、2、4、6、8的數是2的倍數。

在學生理解2的倍數的特徵的基礎上,師說明偶數和奇數的含義,並板書:是2的倍數的數叫偶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奇數。

5的倍數的特徵:個位上的數字是0或5的數,都是5的倍數。

⑵、實踐檢驗

①出示1~100的數字表格

②在表中找出2的倍數,並做上記號。

③在表格中找出5的倍數,師做記號。

④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做記號。

⑶嘗試判斷

出示數字:70、90、85、105、120、92、88、104、106

①判斷哪些是2的倍數,哪些是5的倍數,哪些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②學生運用乘法或除法計算,來驗證判斷結果。

(4)歸納總結,並板書。

三、鞏固練習

1、找出2、5的倍數。

1 21 30 35 39 2 40 12 15 60 18 72 85 90

(1)找出2的倍數、5的倍數。

(2)哪些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2、火眼金睛辨對錯:

(1)偶數都是2的倍數。 ()

(2)210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

(3)兩個奇數的和不一定是偶數。 ()

3、猜數。

從左邊起:

第一個數字最大的一位偶數

第二個數字5的倍數

第三個數字最小的奇數

第四個數字不告訴你

不過這個四位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4、任選兩個數字組成符合要求的數:6、0、9、5

(1)奇數

(2)2的倍數

(3)5的倍數

(4)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5、□裏能填幾?

(1)2的倍數:8□

(2)5的倍數:7□ □□

四、課堂小結:

2和5的倍數的特徵是我們已經研究過了,3的倍數會有什麼特徵呢,我們下節課研究。

五、板書設計:

2,5的倍數的特徵

5的倍數的特徵:個位上的數字是0或5的數

2的倍數特徵:個位上是0、2、4、6、8的數

是2的倍數的數叫偶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奇數。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15

1、學習目標

1.經歷探索3的倍數的過程,理解3的倍數的特徵。

2.能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

3.在探究過程中發展概括和歸納能力。

2、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2、5的倍數的特徵,但3的倍數的特徵與2、5的倍數的特徵有很大的區別,學生不能僅從一個數的個位加以觀察、歸納來得出結論,因此對於孩子們來講如何探索得出這個特徵就較有難度,而對於一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孩子,能夠正確掌握3的倍數的特徵並加以正確運用都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針對學生的這一認知難點,我在設計教學時更加突出學生的自主探索,是學生在找數——觀察——討論——驗證——歸納的過程中,概括出3的倍數的特徵。

3、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經歷探索並掌握3的倍數特徵的過程。

學習難點:發現概括出3的倍數特徵。

4、教學過程

4.1.2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遊戲複習、激發興趣

遊戲複習、設疑導入

(一)遊戲複習、激發興趣

同學們,請舉起你們的學號給老師看一看,每個人的學號裏都隱藏着數學奧祕!(課件)孔子有句話“溫故而知新”,根據老師的指令請中獎學號起立,高高舉起你的學號,看誰反應快。小組同學判斷,準備好了嗎?

(課件2的倍數)第一次中獎學號:是2的倍數起立。採訪一下:2的倍數的特徵是什麼?(課件2的倍數特徵:個位是0、2、4、6、8的數)(課件5的倍數)第二次學號中獎:是5的倍數起立。再採訪一下:5的倍數的特徵是什麼?(課件5的倍數特徵:個位是0或5的數)

小結:看來,快速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或5的倍數的祕訣是,只要看這個數的個位就行了。(課件圈出個位)

【設計意圖:學生在中獎學號遊戲中複習舊知,爲新知做好準備。】

第三次學號中獎:是3的倍數起立。你是怎麼知道的?大家來看看這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 如何快速地判斷出是不是3的倍數?3的倍數有什麼特徵呢?今天我們就來探究3的倍數的特徵。 (板書課題:3的倍數的特徵)

活動2【活動】二、自主探究,感悟規律

1、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學具百數表,請在表中找出3的倍數,並圈起來。

2、學生活動後,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投影學生圈的百數表,並不斷完善。

3、觀察3的倍數,猜想一(橫着看):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只看個位行嗎?

4、仔細觀察這個百數表。猜想二(斜着看):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看這個數各位上數的和行嗎?

把你的發現與同桌交流一下。

活動3【講授】學生摸索,教師講解歸納

(三)舉例驗證規律

師:咱們發現的這個規律只適合100以內的數嗎?能推廣到更大的數嗎?

小組合作學習二:驗證、歸納3的倍數的特徵

舉例

各位上的數的和

是不是3的倍數

驗證擺出的數

是不是3的倍數

兩位數:

48

4+8=12

48÷3=16

37

3+7=10

×

37÷3 有餘數

×

三位數:

四位數:

2、小組再次討論總結。

3的倍數特徵:

(四)、總結規律

下面小組的驗證是否正確?

看來,通過我們的發現,進一步驗證,歸納出3的倍數的特徵是(板書:一個數各位上的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注意】:與2、5的倍數的特徵不同,3的倍數的個位上可以是任何數字。

【設計意圖:彙報驗證結果形成共識,得出結論。讓孩子們驗證此規律在100以外的數是否適用,體會“特殊—一般”的研究方法,培養孩子們研究數學的科學性和思維的嚴謹性。體會發現—驗證—歸納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活動4【練習】三、闖關比賽:

闖關比賽:

3的倍數的特徵相信你們已經掌握,闖關開始了,準備好了嗎?

第一關:下面的數哪些是3的倍數,手勢判斷。

92 654 7203

71 164 2073

老師質疑:7203爲什麼是3的倍數?如果打亂一下順序,這個四位數還是3的倍數?你們有什麼發現?(3的倍數與數字的順序無關。)

【設計意圖:換位探索——引導發現3的倍數與數字的順序無關。】

第二關:在橫線上填上合適的一個數,組成三位數並且是3的倍數。想想共有幾種填法?

老師質疑:一共幾種填法?有什麼規律?(只要相差3就可以了)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瞭解到多角度思考問題,答案不唯一,糾正自己的認識,學生學以致用,有助於培養孩子們的發散思維的能力。】

活動5【測試】師生闖關

第三關:師生闖關:

同學們,老師也想和你們合作一下。請學號1-9的同學上講臺,趙老師沒有學號,用0代替。和你們一起組成10位數,看看這麼大的數是3的倍數嗎?爲什麼?

請看,老師取走一個數,(9)這個9位數還是3的倍數嗎?

再看,老師再取走一個數,(6)這個8位數還是3的倍數嗎?

猜猜看,這次取走哪數,(3)這個七位數還是3的倍數?

你們有什麼發現?(劃去單個數字是3的倍數,剩下的數還是3的倍數)

你能快速發現下面這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想好就起立。

【設計意圖:發散練習:學生體會劃去的數字是3的倍數,剩下的數還是3的倍數。】

第四關:猜猜中獎學號

到目前爲止,我們已經學習了2、3、5的數的倍數特徵,看見今天最後一次中獎學號是誰呢?同時是2、3、5的倍數的學號。(30)老師期待下一個中獎學號就是你。

【設計意圖:綜合運用所學2、3、5的倍數的特徵的知識,讓學生深刻體會自己的學號裏藏着的數學奧祕】

活動6【作業】延伸和總結

四、全課小結:

1、今天你學會了什麼?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2、我們是通過什麼方法得出3的倍數的特徵?

【設計意圖:在課結束前適時總結,重在使同學們進一步體會到一些研究的方法,使孩子們掌握一些“學法”。】

五、作業(課後延伸)

課後可以運用今天所學的方法去探索研究9的倍數的特徵。

【設計意圖:讓同學們把這種探究活動延伸到課外,進一步培養了同學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