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五年級教案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本文已影響 2.25W人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1

教材內容:《松鼠》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級語文第九冊第三單元第10課(需一個課時)

教材分析:這課文是一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很強的文藝性說明文(又稱科學小品)。側重於介紹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採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文章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

學情分析:本班學生聰明活潑,所以我在教學中設計了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的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

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通過多媒體教學使學生了解松鼠;2、能力目標:學習,細緻觀察特徵,抓住事物特徵描述的方法;3、情感目標:瞭解松鼠的特點,激發對小動物的興趣,培養熱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意識。

教學理念:

運用多媒體作爲直觀教具;(2)的結構比較簡單,只要求學生掌握整體的思路,對課文不作瑣細的分析;(3)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注重學生能力的訓練。

教學重點:激發學生關注動物。

教學難點:對事物特徵的觀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大自然是豐富多彩的,它既有風光旖旎的`自然景觀,又有千姿百態的花鳥蟲魚,還有形形色色的飛禽走獸。其中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熱愛動物是兒童的天性,上課伊始,就讓我們一起先到美妙神奇,多姿多彩的動物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吧!(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動物圖片)

欣賞了這麼的動物圖片,接下來我要向大家介紹一位小朋友——松鼠。(多媒體課件展示松鼠圖片)

二、講授新課

(一)作者簡介

布封(1707—1788),法國博物學家,作家,進化的先驅者,他利用40年時間寫成36卷《自然史》。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類史》等部分,對自然界作了唯物主義的解釋。本課布豐所著的《布豐文選》中《松鼠》改寫而成的。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標註生字詞,藉助工具書掃除文字障礙,強調學生自主學習方式。注意加線字讀音(板書:馴良纓蟄伏)

2、用圈點批註法,做閱讀提要,教師巡迴釋疑。

3、把學生自己喜歡的句子反覆讀,是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三)擂臺賽(多媒體課件展示擂臺賽圖表)

1、學生概括文中松鼠的特點,並解釋這三個詞是什麼意思,分別就松鼠的哪一方面來說的(漂亮是美觀,好看的意思,它是就松鼠的外形來說的;馴良是和順善良的意思,它是就松鼠的習性來說的;乖巧是言行符合人心意,討人喜歡的意思,它是就松鼠的性格來說的)。

2、展開課堂活動“看誰得第一”的擂臺賽

學生自願分爲“漂亮”“馴良”“乖巧”三組,精讀各段課文,按屏幕顯示填寫圖表,看哪一組填得既快又準確。

擂臺賽結束,各組填寫圖表,並根據屏幕展示的松鼠圖片談談自己的體會(學生在回答填寫圖表時,有時是選取了課文中的一句話教師可引導學生做適當的刪減)目的是讓學生充分了解松鼠是一種漂亮、馴良、乖巧討人喜歡的小動物。最後教師要對各組學生的表現給予適當的、鼓勵。(板書:討人喜歡)

三、拓展練習(多媒體課件展示17幅松鼠圖片)

請學生在這17幅松鼠圖片中任選一組(4張)設計郵票小型張,要求給設計的這一組郵票定個名並談談設計理念。

四、課堂昇華(多媒體課件展示動物世界圖片)

1、請學生聯繫社會實踐,關注動物的生存危機。爲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你想說點什麼?

2、請學生觀察自己喜愛的小動物,用各種方式記錄下自己的觀察,然後用二三百字生動準確地寫出它討人喜歡的體態和動作以及生活習慣等。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理解課題的含義,知道課文講的是我和兒子比賽剝豆這件事,並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學習課文運用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的寫作方法,並能夠進入到課文的情境中進行寫話。

3、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到母親的成長和兒子的成長是共同進行的,知道是兒子的表現讓母親明白了讓孩子去體驗現實的生活,母愛應該更加理智。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運用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的寫作方法,並能夠進入到課文的情境中進行寫話。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到母親的成長和兒子的成長是共同進行的,知道是兒子的表現讓母親明白了讓孩子去體驗現實的生活,母愛應該更加理智。

教學過程:

一、課前

1、欣賞一組照片,是賈老師的兒子學校生活,以及賈老師與兒子的合照。

2、從這些照片中,你看出了我對兒子的什麼情感?(關愛、關注、愛)

二、揭題

1、課件出示一組詩意的語言:愛是父子之間的約定和堅守

愛是母親揉皺的毛票

愛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斷言

……

2、愛還是什麼呢?出示課題:剝豆,今天我們將在這篇課文中體會出另一

種母愛。

3、讀題。讀準、理解“剝”字。

把桔子的皮剝掉叫——剝豆;把香蕉的皮剝掉叫——剝香蕉;把糖果紙剝掉

叫——剝糖果。

那麼這個詞你會讀嗎?出示“剝削”。

4、在課題的前面有一個“△”,這是什麼意思呢?對,這是一篇選學課文。

三、初讀

1、提出默讀要求:全文一共599個字,課標對高段學生的默讀速度是每分

鍾300個字,老師給你2分鐘時間默讀課文,邊讀邊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概括主要內容,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板書:母親(贏) 兒子(輸)

兒子真的輸了嗎?在“輸”字上加“?”。

四、讀悟母親

(一)這是一場怎麼樣的比賽

1、這場比賽與平常的'比賽有什麼不同?

2、文中的母親想讓兒子贏,而平常的比賽,雙方都想自己贏的。

(二)母親在比賽中的表現:瞻前顧後

1、在這場比賽中,母親和別人不一樣,請你找出母親與衆不同的表現,劃出來。

2、學生找到8、9、10、11段,最能體現母親與衆不同表現。課件出示四個段落。

A、師生合作讀,在讀中感受母親的心理矛盾。

B、用一個“詞”來形容母親的這種表現。(猶豫不決、左右爲難、舉棋不定……)文中也有一個詞,是什麼?(瞻前顧後)再次朗讀,讀出母親這種瞻前顧後的心理。

C、快速瀏覽這幾個段落,圈出母親動作的詞。(慢、快、緩、緊)

D、把“緩、緊”換成“慢、快”你喜歡哪一種?讓學生體會作者用詞的豐富性。

E、把雙引號去掉,讀一讀,有什麼不同?那麼,爲什麼心理活動的描寫也要用上雙引號呢?(生答:可見母親內心有兩個人在激烈地鬥爭,對話。)

是呀,母親心裏彷彿有兩個人,一個是畢淑敏甲,一個是畢淑敏乙。

畢淑敏甲說:(生補充:……)

畢淑敏乙說:(生補充……)

畢淑敏甲說:(生補充:……)

畢淑敏乙說:(生補充……)

F、這就是一個瞻前顧後的母親,你想對母親說些什麼?隨機出示課文最後一段,理解朗讀。

五、讀悟兒子

(一)兒子在比賽中的表現

1、瀏覽課文,這是一個( )的兒子。

2、生將詞寫到黑板上:執著、永不氣餒、輕鬆、輸得起、輸了不沮喪、大氣。

3、師根據板書小結:這是一個在比賽前大氣、自信的兒子,這是一個在比賽中執著、輕鬆的兒子,這是一個在比賽後輸得起,輸了也不沮喪,永不氣餒的兒子。

(二)母親終於明白什麼纔是真正的愛,你在生活中應該怎麼做?再讀最後一段。

六、聯繫生活

設置情境:假如我是你們的母親,你就是我的兒子或女兒,當你摔了一跤,我將你扶起來,你會對我怎麼說?

七、拓展延伸

1、與課首的詩呼應,出示:我們在愛中成長,

愛是……

……

2、補充畢淑敏介紹及她的作品,書的照片。

板書:

母親 瞻前顧後 大可不必

兒子 自信 大氣 認真 執著 坦然 輕鬆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3

課前準備:

1、朗讀課文;

2、瞭解桂花;

3、瞭解作者。

教學過程:

一、走近作者,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熟悉桂花嗎?(師生介紹桂花)

2、介紹作者——琦君。想起我們一般大小時所經歷的——桂花雨。

二、整體感知,初聞桂花。

仔細、認真、大聲地朗讀課文,找一找描寫家鄉桂花香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

2、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

3、如果讓它開過,落在泥土裏,尤其是被風雨吹落,比搖下來的香味就差多了。

4、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5、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

過渡:哪一句話寫了杭州的桂花?

杭州最有名的是文中提到的:滿隴桂讀《品桂》

可母親卻說:鄉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爲什麼呢?再讀課文。

三、走進村子,浸潤花香。

每個句子讀兩遍,體會一下哪一個句子最讓我們感受到:家鄉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

齊讀(“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讀這一句時,哪個詞冒出來,給你留下深刻印象。

1、品讀:“浸”。

爲什麼用“浸”?

生:桂花的香氣散發地遠;

生:桂花的香氣散發很久……

2、品讀:“全年”

除了這個詞,還可以換成哪些詞:“一個月”“半年”“整一年”“每一天”“每一個季節”……

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是怎樣的一年

師引讀:每一天,……

每個月,……

每個季節,……

這個“全年”讓你體會到什麼?(時間久遠)

3、品讀“整個村子”

什麼浸在桂花香氣裏?

生:村長、村裏人、作者的母親、……

師:除了人呢?

生:鳥兒、動物、花草、每一樣物品……

讀句子“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

四、透過花香,體悟思鄉。

1、抽讀5自然段。(對我來說,什麼纔是大事?)

2、你有什麼感受。

3、自讀,哪一個句子讓你有特別的感受。

4、“搖呀搖”我們再來體會這三個字。

(生讀;師評:不着急,你可以讀得更好!)

(生讀:師評:一臉的燦爛,真的樂了。)

5、琦君家的桂花栽滿院子,她一個人是搖不過來的,讓我們一起幫她搖。

“搖呀搖”你們搖出了什麼?

(童年的樂趣;桂花的香氣;童真;樂趣……)

6、在我們家鄉難道香的僅僅是桂花嗎?

(“桂花”“小花小草”“有桂花飄在身上的人香了。”)

引讀第8自然段。

7、一生都在漂泊的琦君,在這美好的中秋佳節,除了會想起童年時代的“搖花樂”,搖落的陣陣桂花雨,還會想起什麼呢?

結束語:孩子們,桂花是故鄉的香,月亮是故鄉的明,溪水是故鄉的甜,人兒是故鄉的親。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這一場場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讓我們收穫的不僅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樂,是溫馨,更是一種心靈的滋潤,一種長長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牽掛,一種人生的幸福。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本首詩歌。背誦詩歌

2、在誦讀的過程中,展開想象,感悟詩中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本首詩歌。背誦詩歌。

教學準備:圖片、實物投影儀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名字叫《登幽州臺歌》。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自由讀詩,學習生字詞。

二、自學古詩自由讀讀古詩,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都讀準了。

三、整體感知,理解古詩:

1、學生自由讀詩,藉助註釋理解古詩

2、指名讀詩,及時正音。

3、交流。

四、藉助畫面,理解詩意,感情朗讀。

1、(實物投影儀:插圖)請學生觀察,師講解詩意,並進行範讀。

2、學生自由練習感情朗讀。

3、指名誦讀,指導朗讀。

4、全班齊讀。

五、指導背誦。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出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白鵝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3、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

教學難點:

從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多媒體課件、圖片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

1、引領全體同學背誦駱賓王的《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2、教師再次背誦,叫孩子閉上眼睛想象鵝的樣子,孩子腦海中形成鵝的畫面。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一次,然後教師利用生字卡,指導大家認讀8生字,並在課文裏找出相關的詞語。

2、同桌之間,互相檢查生字的學習情況。(用聽寫、互相讀的方式等)注意多音字和易讀錯的字。

3、學生自由朗讀,要求學生讀準確、讀流利。

三、再讀課文,質疑問難。

1、學生分段讀課文,並提出問題。

2、教師將問題進行梳理,選取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比如:第2段“鵝的高傲,更表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這句話在全文中作用?課文中的白鵝有哪些特點,作者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

3、自由朗讀課文,然後討論一下這些問題(課文第2段有承上啓下的作用;課文主要從叫聲、步態、吃相等3個方面來描寫鵝“高傲”這個特點。)

四、教師簡單小結,佈置抄寫詞語的作業。

第二課時

一、抓傲理脈絡

1、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在你們心目中,這是一隻什麼樣的白鵝?(課件豐子凱筆下的鵝圖片)

2、課文哪句話直接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出示句子: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3、個性化朗讀這一句子,齊讀這句話。(這一設計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來讀書,倡導個性化朗讀,讀這一句話時,可強調讀出“好一個”,也可強調讀出“高傲”這個詞,雖是不同的讀法但都能體現出鵝的高傲。)

4、作者從幾方面來描寫這隻鵝的高傲?(師板書:叫聲步態吃相)

二、挖傲品詞語(學習第一部分:叫聲)

1、課件出示,聽聽狗的叫聲,理解“狂吠”,聽聽鵝的叫聲,對比狗的叫聲,理解“不亞於”。(充分利用課件這一優勢,幫助學生從形和聲去感受鵝的高傲,並能突破字詞教學上的難點。)

2、指名讀描寫叫聲的這段話,找出描寫鵝叫聲高傲的詞語畫下來,品讀這些詞語,說說自己的理解。(師相機板書:嚴肅鄭重厲聲呵斥厲聲叫囂引吭大叫)

3、師與生合作朗讀這一段話,讀出鵝高傲的氣勢。

4、想象假如這隻鵝會說咱們的漢語,它會說什麼?我們一起來當“鵝語”小翻譯。

課件出示句子:

凡有生客進來,鵝厲聲叫囂,好象在說:“ 。”

籬笆外有人走路,鵝引吭大叫,好象在說:“ 。”

5、從作者對鵝叫聲的描寫中我們能體會到什麼呢?(體會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

6、全班齊讀這段

7、正因爲它的勇敢盡職,它的高傲才顯得可敬,引讀:“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三、扣傲賞妙語

(一)、學習第二部分:步態

1、剛纔我們學習了叫聲這部分,作者拿狗來對比,我們再來看看寫步態這部分,課文拿什麼與鵝對比呢?(鴨子)

2、出示這段:請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讀的時候想象一下鵝與鴨走路的樣子,想站起來表演表演也行,待會兒老師想請幾個同學根據對課文的理解來表演鵝與鴨走路的樣子。

3、生自由讀這段,試着演一演。

4、指名兩名學生戴上頭飾表演,其他同學來當小評委,評一評他們演得怎麼樣?

5、請小評委根據課文的句子來評評

6、評議時相機解決:

(1)“侷促不安”這個詞的意思,聯繫生活實際用上這個詞說一句話。

(2)理解“從容”,指導讀出鵝步調的從容,大模大樣

(3)課件欣賞“淨角”出場的樣子,加深理解。

7、分男女同學來比賽讀讀描寫鵝與鴨走路的句子

8、全班起立,學學這隻鵝傲然地站着,一起來讀讀這段。

(對於“步態”這部分的學習,師要注意動態生成,側重於引導學生抓重點句,自演自悟自評,體會作者對比的方法。)

(二)、學習第三部分:吃相

1、請同學們選自己喜歡的寫得有趣的句子讀給同桌聽聽,並說說你爲什麼會喜歡這句。

2、交流寫得有趣的句子,品讀這些句子,說說發現了什麼?(從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

8、默讀課文,質疑。

9、看動畫讀文,自己解疑。(播放“鵝的吃相”這部分動畫)

10、提出沒有解決的問題,共同討論解決。

四、拓展延伸,佈置作業

1、齊讀板書上的詞語,積累下來。

2、摘抄描寫生動有趣的句子,邊抄邊品讀。

3、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鵝的特點,我們來動手畫一畫鵝,把鵝高傲的特點表現出來,並用幾句話寫一寫。

板書設計:

白鵝

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叫聲嚴肅鄭重厲聲呵斥

厲聲叫囂引吭大叫

步態步調從容大模大樣

吃相三眼一板一絲不苟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6

教學要求

1.知識與能力

⑴會認“茬”等三個字。

⑵理解課文內容,聯繫上下文體會佩佳的心情以及“失去的一天”的含義。

⑶蒐集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名言。

⑷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

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自主探究,以讀爲主,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體會佩佳的心情以及“失去的一天”的含義;然後聯繫生活實際,說說自己是如何安排時間的,最後通過交流各自蒐集的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名言,使學生感悟珍惜時間的重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從小珍惜時間的意識,能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課餘時間。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理解課文內容,聯繫上下文體會佩佳的心情以及“失去的一天”的含義。

2、難點: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義。

3、關鍵:聯繫生活實際,懂得合理安排時間。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出示珍惜時間的諺語: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學生齊讀)

2、教師質疑:體們知道這句諺語是什麼意思?(一寸光陰就像一寸金子,非常寶貴,但時間與金子的寶貴並不相同,人們可以用時間去賺得寶貴的金子,卻無法用金子買回過去的時間。)

3、教師導人:在這個比喻中,我們深深瞭解了時間的寶貴性,時間一去不復返,最值得珍惜,那我們便不應該浪費時間。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珍惜時間的故事,看看小主人公是如何珍惜時間的。(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教師導讀,整體感知

1、教師出示要求,學生自由讀課文。

⑴圈出本課的生字,並掌握它們。

⑵按照“媽媽給佩佳佈置一天的任務”、“佩佳如何度過天”、“佩佳知道人們在他失去的一天裏都做了哪些事後,明白了什麼叫做‘失去的一天’”,把課文分成三部分。

⑶讀課文,體會佩佳的心情,把自己的感悟標註在課文語句的旁邊。

2、教師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語的情況。

⑴教師出示詞語卡片,指名讀一讀,其他正音。

⑵教師根據學生的認讀情況進行讀音上的再強調。重點注意“茬、磚”的的讀音。

⑶教師再次出示生字新詞,讓學生一起讀一讀,讀中鞏固對生字的認讀。

3、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4、反饋分段的情況。

第一段(1):講媽媽給佩佳佈置一天的任務。

第二段(2~4):講佩佳浪費了一天的時間,沒有完成媽媽佈置的任務。

第三段(5~13):講媽媽領佩佳去觀看別人勞動一天的成果,佩佳這才意識到時間是多麼的珍貴。

三、學習課文第一、二部分

1、學生自由讀這兩部分內容。思考:

⑴媽媽給佩佳佈置的任務是什麼?

⑵佩佳是如何失去一天的?

⑶用波浪線畫出佩佳的心理活動的語句。

2、指名反饋。

⑴媽媽給佩佳佈置的任務是什麼?(栽一棵樹,讀完《遠處的青山》)

教師質疑:對於十歲的佩佳而言,這兩項任務有難度嗎?(這兩項任務並不困難,只要他抓緊時間就能完成任務。)那麼佩佳是怎麼做的?

⑵佩佳是如何失去一天的?

媽媽走後,佩佳又睡了一會兒;佩佳坐在桑樹息;跑到果園裏,吃一些鮮果,跟蝴蝶嬉戲。

(3)用波浪線畫出佩佳的心理活動的語句。

當他再次用醒來時,太陽已經當空,他想馬上開始幹活兒。可他又想了想:還來得及呢!佩佳坐在一棵高大的綠陰如蓋的桑樹下,心想:“我先在這裏坐一會兒再開始幹活兒吧。”

3、教師:佩佳一件任務也沒有完成,既沒有種下一棵樹,也沒有讀完《遠處的青山》這本書,就這樣他失去了一天。讓我們有感情地齊讀第二部分的內容。

4、聯繫實際,拓展延伸。

教師:說說你有沒有遇到類似的情況,你當時的想法是不是和佩佳的一樣?(老師佈置的作業沒有及時完成;放假的時候,天天看電視或者打遊戲;父母交代的事情沒有及時完成,被父母批評……)

5、教師:你們真誠實;都能說出自己的心裏話。看來,佩佳的想法和做法具有代表性。

四、學習第三部分內容

1、教師導讀:那麼,當佩佳的媽媽回來後,知道他一件任務也沒有完成,會怎樣處理這件事?會用什麼辦法教育他呢?

2、教師指名讀課文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其他同學注意傾聽,思考:佩佳的媽媽是如何教育他的'?

3、指名反饋。

(媽媽把佩佳帶到剛犁過的田地上、用磚砌成的牆跟前、麪包房、鷲書館,讓他看看人們在一天裏勞動的成果。)

4、教師:人們在佩佳失去的一天裏,做了這麼多的事,他們的時間沒有浪費。他們在這天裏過得很充實。

5、出示句子,聯繫上下文體會佩佳當時的心情。

⑴可佩佳什麼事也沒做,他羞愧得不敢看媽媽的眼睛。

⑵“可是我今天卻遊手好閒。”佩佳想了想,低下了頭。

6、指名反饋。

⑴因爲佩佳什麼事也沒做,沒有完成母親清晨佈置的任務,所以感到羞愧,怕母親責備,不敢看母親的眼睛。

⑵當他看到別人勞動一天的成果時,才意識到時間是多麼的珍貴。意識到自己遊蕩成性,不好勞動,他在浪費時間,他很後悔。

⑶指導感情朗讀這兩句話。(讀出羞愧、後悔的情感)

7、教師引讀:現在,他明白了什麼叫做“失去的一天”。那麼,你們也明白了什麼叫做“失去的一天”了嗎?說說你對“失去的一天”的理解。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是無法用任何東西交換來的。你不珍惜時間,時間就會一分一秒地從你身邊溜走,叫你無可奈何,一事無成,而對於有準備的人來說,珍惜時間重於一切,時間就是生命、就是力量,時間就會給他豐厚的回報。一個人之所以是人,就在於他不能總是無所事事、不在乎身邊悄悄溜走的時間而虛度一生。)

8、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拓展延伸

1、教師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時間是那麼的珍貴,我們就要珍惜每一天。下面,我們就一起交流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和名言,看看人們是如何珍惜時間的。

2、小組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和名言。

3、教師:你們蒐集得很好,你們及時地完成了老師佈置的作業。你們已經珍惜了這一天的時間。

六、總結全文

1、學生有感情地自由讀課文。

2、教師總結:在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文中也說得好,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我們的時間卻是一去不復返的。讓我們一起來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的每一天吧!

七、佈置作業

l.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和名言。

2、看拼音,寫詞語。

xī xì xiū kuì yán sù shèn zhì lǜ yīn rú ɡài yóu shǒu hào xián

3、把句子寫具體。

⑴媽媽批評了佩佳。

⑵公園裏鮮花盛開。

⑶湖面飄着落葉。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7

一、教材簡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記敘了“我”在甲板上賞月時,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以及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筆生動活潑,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躍然紙上。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給課文分段,並概括大意。

4、能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啓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重點難點:

1、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過朗讀訓練,啓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詩句?請大家背誦。

2、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有關月亮的課文,中間也有不少月亮的詩句,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

3、出示課題21望月(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學要求:

(1)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2)自由輕聲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結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詞語。

(3)再讀課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問題。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檢查詞語讀音,提示注意點。

3、學生質疑,理解部分詞義:對學生提出的一些問題,能解決的當堂解決,不能解決的放到下節課。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是不是單單寫月亮的?除了寫賞月外還寫了什麼?

2、指名回答。

3、指導學生給課文分段?提示:課文哪些段落寫賞月,哪些寫背詩句?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獨自一人在甲板上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四)課堂練習

1、寫字練習,教師進行指導。重點指導:斑、絮、呵欠

2、用鋼筆描紅。

3、寫出近義詞。光點()凝望()驚奇()封閉()聚集()幻想()清幽()閃耀()

4、抄寫詞語。

(五)學習第一段

1、自由朗讀課文第一段,注意朗讀時的感受。

2、學生交流。引導學生說出:作者描寫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們面前展示了一幅動人的圖畫。板書:月下江景美麗如畫

3、同學們,想不想把這幅圖畫畫出來?學生思考:作者描繪的圖畫上有那些景物以及這些景物是什麼樣子的?

4、出示圖畫,請同學們看看,是不是你們腦海中浮現的畫面。播放課文第一段錄音,學生邊看圖,邊聽錄音,感受圖畫的整體意蘊。

5、讓學生回憶課文,嘗試背誦。

(六)學習課文第二到三段

1、自讀課文,思考:你覺得小外甥是個怎樣的孩子?學生交流後板書:聰明好學愛幻想

2、學習第二段

3、學生自由讀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聰明好學、愛幻想的特點?學生自由讀後交流。

4、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調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頭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教師質疑:月亮怎麼會把小外甥叫醒呢?

5、出示句子: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和他交談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6、分角色朗讀課文。

瞭解詩句的意思。

(1)學生解釋。

(2)教師點撥理解。

7、指導讀詩,背誦。(出示整首詩讀讀、背背)

8、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詩句嗎?(學生自由背詩後指名回答,師出示蒐集的有關詩句進行補充,學生選擇其中的感興趣的1、2句讀讀、背背)

9、教師口述,引入情境:詩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這兩種美妙的東西一起滋潤着我們的心田,使得我們無比暢快,沉醉在美麗而幽靜、空曠而遼遠的氣氛中。

10、出示句子:詩,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11、學生反覆朗讀,體會句意,體會意境。

12、小結談話,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學習了第二段課文,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麼?正是由於小外甥聰明好學,才積累了數不清的美妙詩句,也因爲這美妙詩句的薰陶,小外甥變得更加聰明,愛幻想。我國古代優美的詩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於積累,必有豐厚的回報。

(七)學習第三段

1、過渡:他的聰明好學還體現在哪裏?愛幻想又體現在哪裏?讓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討論交流。出示句子1:“像眼睛,天的眼睛。”“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

4、繼續讀課文,重點讀讀描寫小外甥說話時的動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⑴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個問題來……

⑵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兩個烏黑的瞳仁裏,個又一個亮晶晶的小月亮閃閃發光。

⑶……小外甥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⑷他繪聲繪色地說着,彷彿在講一個現成的童話故事。

⑸小外甥打了哈欠,搖搖晃晃走回艙裏去了。圈出你認爲應該重讀的詞語,有感情地朗讀,細細品讀。學生交流感受。引導學生說出:小外甥活潑可愛,天真好奇,愛幻想,而且善於幻想,頭腦裏裝滿了奇妙有趣的東西。

5、分角色朗讀這一段。

五、教學結束:

佈置作業

1、摘抄描寫月亮的詩句。

2、背誦課文。

3、收集有關山水的詩文,舉行賽詩會。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8

教學要求

1、通過讀課文,引導學生了解農諺的產生和其積極的現實意義,從中領悟到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2、引導學生蒐集農諺,關注生活,感悟祖國悠久的歷史文化。

3、認識四個生字。

教學重點:感悟文章的`結構。

教學難點:

瞭解農諺的產生和其積極的現實意義,從中領悟到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教學準備:蒐集農諺。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古柳的詩歌《親近農諺》,引出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朗讀課文,看讀得是否正確流利。

2、小組檢查朗讀,交流質疑。

三、初讀課文,理解內容:

1、指名讀課文、,大家評議。

2、讀完課問你瞭解到什麼?

四、細讀課文,感悟文章結構,領悟勞動人民的智慧。

1、請8名同學到臺前,分別替代8個自然段。

2、引導學生討論八名同學可以結爲幾組?爲什麼?

一組:(1)

二組:(2——7)

三組:(8)

明確組長,引導學生把握各層次的主要意思。

3、農民在長期得的勞動實踐中,積累了經驗,創作了農諺,折射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4、熟記農諺,寫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五、拓展延伸

結合自己蒐集的資料,同學互相交流學習。

六、作業:背誦農諺。

板書設計:

30、農諺漫談

農業生產

勞動人民揭示天氣聰明才智

預報天氣

收成好壞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2、學習掌握並會寫“竈、龐、煥”等生字;

3、理解課文中的詞語,找出文中作用的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方法。

4、反覆誦讀詩歌,瞭解詩中描繪的一座村莊、人民生活及其變化,體會作者對這一變化的欣喜、讚歎之情,進而理解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可喜變化的重大意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板書課題

(二)自讀

1、自讀課文,注意將字音讀準。

2、檢查生字的.掌握情況。

3、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這首詩寫的是什麼。可以分爲幾部分?

4、學生提出自讀是不明白的問題,全班交流,有價值的問題可以寫到黑板上。

(三)品讀-

1、這座村莊原來是什麼樣?指名讀1、2小節。你能想象出當時的生活嗎?說說你的理解。

2、詩人開篇爲什麼用“昨天”而不說“過去”?(體會.深圳、祖國“變化”的時間之快,變化之大,以及社會日新月異的前進步伐。)

3、你怎麼理解“姑娘從溪邊挑回一擔擔搖晃的夕陽……”這句話?省略號起到了什麼作用?

4、原來的村莊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板書:昨天貧窮落後]

5、現在的村莊是什麼樣子?默讀3----7小節,體會詩人是懷着什麼樣的心情寫的?從哪裏可以看出?找出相關詞句。

6、詩人爲什麼會如此驚歎?到底村莊發生了什麼變化?小組合作學習4---7小節。

7、全班交流。4---7小節從哪些方面寫了村莊的變化?你能感受到什麼?能不能將你的感受讀出來?

8、是呀,農民的生活由物質到精神都“煥然一新”。“這就是昔日……”學生跟讀。這一小節中有一個比喻句,你能找出來嗎?爲什麼把今天的農民喻作“春燕”?爲什麼說他們在“描繪着美好春光”?其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四)總結----拓展與延伸

深圳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變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原文

1、有感情齊讀課文。

2、詩人是怎樣將村莊的變化寫出來的?(讓學生學習文中作運用的比喻、擬人、誇張、對比等修辭方法。)

3、原來的村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自己的體會。

(二)鞏固生字

1、區分形近字。

2、聽寫生字。

(三)根據詩歌的寫作順序,背誦課文。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10

教材簡析:

來自北國的同學們或許對海底森林——紅樹林很感興趣,那裏是另一番絢麗多姿的景象,海風吹來,綠浪翻滾,真是美妙的人間仙境。課文就帶領學生暢遊這神話般的大花園,感受祖國的偉大。

教學目標:

1、認識並正確、規範地書寫本課的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紅樹林的神奇美麗偉大,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

3、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

以提綱的形式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1、同學們,你們知道樹林是什麼顏色的嗎?你見過其他顏色的樹林嗎?激發學生興趣。

2、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課文《紅樹林》(板題,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詞圈、劃出來讀正確,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

2、檢查讀詞及課文的情況。

3、師:你喜歡海南的紅樹林嗎?

4、小結。

三、學習課文,理解重點部分。

1.指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紅樹林的?請你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

2.重點練習朗讀和複述:通過學習,你能說說你喜歡紅樹林的理由嗎?

3.練讀: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說說你的感受。(適時板書)

4.指導朗讀:美讀

四、總結全文

1、學完課文你想說點什麼嗎?

2、說一說你這節課最深的感受是什麼。

六、佈置作業

作業超市:

1、摘抄生字新詞,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課外閱讀

第二課時

一、總體把握:

1、熟讀課文,有感情的朗讀描寫紅樹林的景色的句子。

2、結合課文,說說你對紅樹林的認識和理解。

二、內容探討:

你喜歡海南島瓊山的紅樹林嗎?爲什麼?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紅樹林的?試着寫出課文的提綱。

三、聽寫生字生詞,糾錯

四、小練筆:描寫自己見過的奇觀

板書設計:

紅樹林

神奇

美麗

奉獻

課後札記: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由反映農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組成本課內容,這是人文性在音樂與社會關係上的體現。讓我們從音樂中體驗農業豐收帶來農家樂,從而促進社會的安定與發展。

2.瞭解民族管絃樂隊的組成常識。

3.選擇合適的音組填空,爲旋律創作活動做鋪墊練習。

教學重點:歌曲演唱

教學難點:二聲部的演唱

教學: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唱《蘋果豐收》,聽《快樂的農夫》。

第二課時:唱《趕圩歸來啊哩哩》;創作活動:選擇合適的小節填空。第三課時:聽《豐收鑼鼓》;命題創作活動。

第一課時

一、聆聽《快樂的農夫》

1.初聽全曲。

2.設問:這首鋼琴獨奏給你什麼感受(快樂?雄壯?悲傷?)。

3.學唱主題4小節。

4.爲這主題4小節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別按書上節奏用拍手與拍腿爲主題曲調伴奏(教師彈主題)。

(2)一半學生唱主題,一半學生分二聲部用拍手與拍腿伴奏(交換一次)。

5.復聽全曲。

全班爲鋼琴獨奏曲伴奏。

大部分同學拍手(高聲部)、拍腿(低聲部),一部分同學用打擊樂器(皮革類——低聲部,木質類——高聲部)。

6.小結:簡介樂曲背景,也可作爲農家一樂(雖然作品與農夫無關)。

二、表演《蘋果豐收》

1.教師範唱,使學生感受作品的整體效果。

2.學習第一樂段,四個樂句,每句2小節。把每個樂句分組,一個小組,規定時間2分鐘自學,然後四個樂句接唱,能接上的爲勝者(慢速度)。

3.教師重點指導不能接唱的小組,集體幫助。再接唱並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應達到的速度。同樣是競賽,跟不上速度唱錯爲敗者。從競賽中激發學習學譜的積極性。

歌譜與歌詞都可分兩部進行學習,學好第一部分(樂段)再學第二部分(速度先慢逐步加快)。

4.第二樂段的.學習:分高低聲部進行,把全班分爲二部分,各承擔一個聲部。教師先分別示範兩個聲部的曲調;然後各聲部由組長帶自學,教師巡視,重點指導低聲部。(同樣先慢速度學唱)

5.合成時,由第一樂段的最後一句接二聲部合唱,因第一樂段的最後一個音“do”就是低聲部開始的音高,這樣幫助低聲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歡樂的情緒。

7.配上伴奏。

8.請幾個學生伴舞(朝鮮舞基本動作)。

9.完整地表演朝鮮人民蘋果豐收時的歡樂情景。這首歌表現朝鮮人民獲得蘋果豐收時的歡樂情緒,因此,速度較快,尤其是第一樂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難度。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暢,才能表達這種感情。

第二課時

一、表演《趕圩歸來啊哩哩》

1.解題:“趕圩”,在彝族地區就是趕集,“啊哩哩”是襯詞,是當地人民常用的襯詞,表示很高興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趕集回來很高興。

2.聆聽範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調的風格及姑娘們邊唱邊跳的歡樂情緒。

3.難點練習。由於該曲採用大量的十六分音符節奏,所以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學曲調時宜放慢速度,當熟練流暢後逐漸達到歌曲應有的速度。另外爲了降低難度,可分爲二段學唱,先學唱4小節,待熟練後再學唱後4小節。注意唱準前十六分音符節奏。學習曲調時要提醒學生用4/4的指揮圖式劃拍,並做到勻速。可採用小組與集體交替唱,個人與小組交替唱等方式互補互學。要唱出活潑歡快的情緒。

4.歌曲表演時可採取前4小節女領衆和,即在“啊哩哩”處衆和,後4小節齊唱。還可以邊唱邊跳。

5.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難點,先排練打擊樂與人聲,最後再加上音高樂器。

6.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發揮其特長,合作和諧,表演好《趕圩歸來啊哩哩》,表現彝族同胞的農家樂。

二、“選擇合適的音組填入空白小節”練習

1.這一練習的目的有兩個:

(1)從填空活動中,讓學生獲得組成流暢曲調的感性認識。爲學生自己的創作活動作鋪墊。

(2)這一練習,也是音樂語言的結果,感受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同時也是識譜的訓練。

2.熟練地把譜唱好,並進行試填入。

3.在反覆地唱完整曲調中,判斷組合的方案。

4.交流自己的練習成果,並進行評價。

5.小結:把的練習展示、試唱,並進行表揚。

第三課時

一、聆聽《豐收鑼鼓》

1.導入:人們在喜慶的日子裏,往往要敲鑼打鼓來慶賀。中國的鑼鼓經世界聞名,非常有中國特色。中國管絃樂器也有別於西洋管絃樂器。

2.欣賞樂曲第一部分。

設問:在你眼前彷彿出現了怎麼一個場面?你從音樂聲中感受到了怎樣的情緒?

3.欣賞樂曲第二部分。

設問:這一部分與第一部分對比,情緒上有什麼變化?

4.聆聽全曲。

(1)看着書上的譜例,隨着音樂的發展,舉手指出、示意是第幾段?

(2)合着音樂的速度和情緒,作模仿該段主要樂器的演奏動作。

(3)出示相應的民族管絃樂隊的圖片,讓學生邊聽邊看邊模仿演奏的動作,三結合立體的欣賞全曲,把學生的聽覺、視覺、動覺想像都充分調動起來,投入到音樂中去。

5.師生交流(有時間可允許再復聽一次)。

6.小結:豐收的喜悅場面是非常熱烈的。感受從豐收中獲得勞動成果的歡樂。

二、主題創作活動

1.圍繞着“歡慶”的主題自由命題,創作一段音響(音樂)。

2.課前提出創作要求,如大家自帶些自制的樂器等。

3.對有樂器演奏能力的學生,鼓勵他們把家裏的樂器帶來自己創作旋律,夥伴們配上打擊樂等去表現該主題。

4.此項創作活動旨在學生的參與,不求規範、正統、只要能反映出主題的情緒就應給予鼓勵。因此創作的過程是重要的,而創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評價對象,當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理解詞語“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鼓勵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通過對母親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的重點句、段,體會母親的慈祥與善良和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教學的重難點:

要着重引導學生通過描寫母親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的語句,體會平凡母親的偉大,感受偉大的母愛,激發熱愛母親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有關於作者的資料、寫有課文新詞的小黑板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剛學了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感受到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父愛進發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感受到的母愛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將使你感受到母愛的深沉。

2、板書課題:慈母情深(學生齊讀課題.兩遍)

釋詞:“慈”在這裏是什麼意思?“慈母”呢?

學生動手查字典,然後指名回答。

3、閱讀課文的導讀部分,明確學習要求。

4、展示資料,簡介作者

學生先介紹各自蒐集的作者資料,然後教師可作適當的補充。(樑曉聲,當代作家.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樑曉聲的創作以小說爲主,現已創作長篇小說六部.其作品大多被香港、臺灣出版,並譯爲英、日、法、俄等國文字.著有短篇小說集《天若有情》《白樺樹皮燈罩》《死神》,中篇小說集《人間煙火》,長篇小說《一個紅衛兵的自白》《從復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親》,及中篇小說《今夜有暴風雪》分獲全國優秀小說獎)。

二、檢查預習,交流感受:

1、指名讀課文,檢查學生朗讀課文情況。

2、出示小黑板;學習生字(先自由讀,再指名來讀,再全班齊讀)

3、重點理解詞語: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注意多音字“龜”在這裏的讀音)

4、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什麼?(動筆寫在課本上)

5、預習了課文後,你有什麼感受?(總體印象)

過渡:課文是怎樣表現母親的深情的呢?

三、品讀課文,感受母愛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語句,在自己感受特別深刻的地方作簡單的批註。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a.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些?

依據學生髮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教師適當補充,其主要爲:

(1)“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着,頭和縫紉機捱得很近.周圍幾隻燈泡烤着我的臉.”(反映出媽媽工作的辛勞,勞動環境極差。)

(2)“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着我,我的母親……”(這段話突出了母親工作的勞累,還看出母親爲“我”的到來感到驚訝;通過省略號還可以體會到“我”爲母親這樣的勞動而感動,爲自己貿然要錢而內疚。)

(3)“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着.”(說明母親的錢來之不易,是一點一點勞動得來的.通過“龜裂”一詞看出母親的艱辛。)

(4)“母親卻已將錢塞在我手心裏了,大聲對那個女人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從中可以看出母親支持兒子讀書,反映出她內心的喜悅。)

(5)“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這段話運用排比句講母親爲了整個家而不知疲倦地勞動,珍惜一點一滴的勞動時間。)

(6)“那一天我第一次發現,母親原來是那麼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覺得自己長大了,應該是個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着錢跑了出去……”(從這兩段話中可以看出“我”當時爲母親辛勤勞作的場面所感動,爲自己不能體貼母親而內疚。)

b.你畫出了哪些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語句?(波浪線和橫線分別畫出)

(1)指名讀句子,體會從這些描寫中知道了什麼?

(2)小組分角色朗讀對話。

(3)全班分角色朗讀,評議。

四、昇華情感,拓展延伸

1、總結:說說課文是怎樣表現母親的深情的學了課文,你有什麼感受。

這是一個怎樣的母親?()的母親

(結合板書,將重要詞語填入括號內)

2、拓展:讀一讀“閱讀鏈接”《紙船——寄母親》,說說你讀懂了什麼?(《紙船一一寄母親》是冰心早年寫的一首詩,寫的是遠離家鄉的遊子對日夜思念的母親的深情呼喚,是獻給親愛的母親的一曲深情的頌歌.運用借物抒情的寫法,作者借紙船抒發了對母親、對祖國的深深的思念。)

3、延伸:課外讀一讀歌頌母親的文章或古詩

提示:以前學過的那首古詩也是描寫母愛的?(《遊子吟》)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找出“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的有關語段,說說自己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體會作者喜愛白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第6—8自然段,分別想象它們描繪的畫面,從而形成三幅優美的圖畫,能給每幅圖畫起一個名字。

【教學重難點】

在朗讀中還原畫面,初步瞭解藉助具體事物抒發情感的方法。

【課時】一課時

【課型】精讀課

【教學過程】

板塊一:鏈接舊知,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

2.看到課題,你想到了哪些詩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唐代大詩人杜甫《絕句》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唐代詩人張志和《漁歌子》

被稱爲小杜的杜牧還有一首專寫白鷺《鷺鷥》的詩:

雪衣雪發青玉嘴,羣捕魚兒溪影中。

驚飛遠映碧山去,一樹梨花落晚風。

白鷺是很美的,美得就像一首詩。在郭沫若看來白鷺也是一首詩,一首怎樣的詩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他的這篇散文,請大家齊讀課題第1課。

板塊二:整體感知,初識“精巧的詩”

1.在單元導讀課中我們已經學習了生字詞,昨天在預習時又進行了鞏固,下面我們聽寫幾個。

白鶴,嗜好,鏡匣,望哨,清澄

(1)聽寫

(2)屏幕出示覈對糾錯。

(3)理解:望哨(站崗放哨;藉助相近的詞語理解)

清澄(清澈澄澈;有時候我們通過字面去感覺很重要,但是也需要藉助工具書來驗證。)

2.接讀課文,思考:文中說這是一首怎樣的詩呢?分別從哪些方面來寫的?

本文394個字,凝練而富有意境,所以郭沫若就是把白鷺當作詩來寫的。

板塊三:想象畫面,具化“精巧的詩”。

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的1—5自然段,說說從哪些地方能夠讓你感覺到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畫出有關語句並作批註。

交流:

(1)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第五自然段)

①追問:精巧在哪?

(預設: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

這精巧的僅僅是這四處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

②同學們,那麼精巧到什麼成都才能像詩呢?你能從哪個字或者詞讀出來是恰到好處?

預設:白鷺的大小也正好,顏色也是恰到好處的。從“一分”“一忽”中讀出來的。

聚焦“一忽”:什麼是一忽?(做動作,就這樣疏忽之間、微乎其微就叫一忽)

試着讀出你的理解。

③看,一絲一毫的改變,都是遺憾。現在我們閱讀這一段,有沒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看,這就是這段話的出處。

出示:

東家之女,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師)這樣的白鷺,它身段的大小是適宜的

(男)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

(師)這樣精巧如詩的白鷺,它的色素的'配合是適宜的

(女)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

(師)這樣精巧如詩的白鷺,它的全部、每一處都是適宜的。

(齊)我們一起讀——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

⑤這一自然段,展現在我們眼前的簡直就是一幅完美無缺的畫面。讓我們把這幅白鷺外形的畫面定格在自己的腦海中。

(生看着畫面背誦。)

(2)課文的第2、第5自然段渾然一體,那麼中間爲什麼要插進第3、第4自然段,這兩段是不是多餘的呢?

(第3、第4自然段並不是多餘的,作者運用對比手法,用白鶴、朱鷺、蒼鷺和白鷺作對比襯托出白鷺的顏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適宜。)

是呀,有多少人見過白鷺呀!可往往因爲常見而忽略了它的美。就讓我們再一次跟隨文字走近白鷺的身邊好好地欣賞欣賞它如詩如畫的美吧!

(分組朗讀班齊讀第2自然段;一二小組讀第3、4自然段;三、四小組讀第5自然段)

過渡:白鷺的外形精巧如詩,此外你還能從課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像畫面一樣的詩呢?

(3)在清水湖裏有一隻兩隻站着釣魚,整個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裏的畫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爲白鷺設計出的鏡匣。

①句子當中說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你能爲我們描繪一下你通過這段文字讀出的那精美的畫面嗎?

那清水田當中一定倒映着——(預設:倒映着白鶴那美麗的影子,遠處的山被白雲圍繞着,映在水中若隱若現,天上還有幾朵白雲在那飄,十分美麗。)

②相信你也能爲我們讀出這樣的精美,讀——

齊讀。

③畫面中的白鷺真的是在釣魚嗎?那我們換成“啄魚”“捕魚”好不好?爲什麼?

出示: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現在我們再回到白鷺的畫面,看從這樣的畫面當中,你又能感覺到怎樣的心情呢?試着讀出這種感覺。

就這樣,白鷺站成了一幅畫,釣起了一首詩,我們一起像它這樣閒適地愜意地讀一讀這段話吧。讀——

④現在你可以給這首詩起個名字了吧?

小結:剛纔這樣我們抓住“釣”這樣看似平凡的字眼,邊讀邊想,讀出了文字背後的畫面,又從畫面當中讀出了心情,走進畫裏,讀出詩來。

3.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7、8兩段,看你能讀出怎樣的畫面,從畫面中讀出怎樣的心情?

交流

(1)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見它孤獨地站立在小樹的絕頂,看來像不是安穩,而它卻很悠然。這上別的鳥很難表現的一種嗜好。人們說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嗎?

①交流看到的畫面。

②白鷺真是在望哨嗎?那是在做什麼呢?

③這又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2)黃昏的空中偶見白鷺的低飛,更是鄉居生活中的一種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①生交流看到的畫面。

畫面面前沒有人的心是平靜,沒有人的心會煩躁,所有人都會感覺清澈透明,所以白鷺就是清澄,清澄就是白鷺,我們再讀——

②你想給這樣的畫面起一個怎樣的名字呢?

4.我們相信白鷺怎麼看都是畫,怎麼讀都是詩,是一首精巧的詩,讓我們配着音樂合作讀讀這幾個自然段。

同學們,一靜一動皆有韻,一花一鳥總關情。所以——

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

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裏的散文詩。

板塊四:領悟表達,拓展深化

1.同學們這便是郭沫若筆下的白鷺,大家看這是另一篇文章當中對白鷺的介紹,請同學們自己快速地讀一讀。對比課文中的寫法,你更喜歡哪一種?爲什麼?

白鷺,簡稱鷺,也稱鷺鷥。體長60釐米左石星紡錘形。鷺鳥的身體特徵是嘴長、頸長、腳長和爪趾長,體態纖瘦。全身羽毛白色,背部、肩部和前頸的下部着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狀的長飾羽,所以被稱爲“蓑羽”。白鷺臉部裸露部分爲黃綠色,嘴黑色,脛與腳部也呈黑色。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

(若學生都喜歡第一種,可以這樣來引領:如果要讓你選擇其中的一段,根據他去野外尋找我們沒有見過的白鷺,那你如何選?)

小結:第1種寫法說明具體,第2種說法飽含深情。

2.如果你喜歡第1種,可以嘗試着把本文變成這樣的表達方式說一說,若喜歡第二種,可以讀讀《石榴》。這是選做作業。

3.必做作業是背誦《白鷺》。

板書設計:

1.白鷺

色彩——水田閒釣

身段

身段——黃昏低飛

(靜)(動)

一首精巧的詩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14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西班牙民歌,作者以簡潔、自然、淳樸、真實的語言,抓住生活中最簡單的一個表情——微笑,從不同方面寫了對微笑的看法,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整個社會大家庭更加和諧,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善良人性的呼喚。

二、設計理念

葉聖陶先生曾經強調:“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來學習課文、理解課文。”生活是語文之源,語文的學習應與實際生活相聯繫。詩歌是語言的精華,更是生活的高度濃縮,詩歌的學習更需要回歸生活。這節課我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採用了以讀代講、讀中感悟、情境渲染、熟讀成誦的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展開想象,把詩歌的精煉語言與生活銜接起來,再現生動具體的生活場景,並及時補充資料深化感悟,既實現了課內與課外、學習與生活的有效結合,又促進了學生對文本的感悟與理解。教學中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鼓勵他們無拘無束地表達真情實感,進行“多元感悟”,在自主互動的課堂氛圍中讓學生受到情感的薰陶,思維的訓練。

三、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詩人爲什麼把微笑比喻成的身份證。

4、回憶自己給予或接受“微笑”的經歷,並且寫一寫。

四、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內容,感受微笑的神奇作用,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五、教學難點

1、理解“爲什麼微笑是的'身份證”。

2、體會微笑在生活中的意義,知道人與人之間應該坦誠相待。

六、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彩色粉筆等。

七、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交流:在你心中,覺得曹老師是個什麼樣的人?(談話交流)

2、邊板題“笑”邊說:一竹一夭。竹,上下有節,節節貫通,說明笑可使人關節氣血暢通,爲健康之妙方;下面的夭即大字頭上一把刀,故有“笑裏藏刀”之說,意思是笑應有度,不可大笑,大笑則夭。有意思嗎?

3、生交流笑的種類由兩字到四字。(預設:微笑、大笑、苦笑、莞爾一笑、笑裏藏刀、眉開眼笑、開懷大笑……)

4、師:同學們說了這麼多,看來“笑”還真是一門學問,值得研究。今天,我就給你們帶來了一個禮物——一首小詩,名字就叫《微笑》。師補充板題,引導讀題。

師:中國的漢字是有溫度的,如溫馨的——生接讀課題(微笑);中國的漢字是有色彩的,如燦爛的——生讀課題(微笑);中國的漢字是有味道的,如甜甜的——生接讀課題(微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配樂範讀全詩。(生閉目用心聆聽,整體感知。)

2、生交流談談自己的感受。

3、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積累圈畫好詞。

4、檢測讀詞,交流積累了那些好詞。指名板書在黑板上,生練讀。

預設:轉瞬即逝善良淳樸生意興隆重燃希望疲勞頓消

5、檢測讀文。

_指名讀第一節,生互評、交流。(微笑帶來幸福快樂)

_指名讀一-三節。(引生髮現每節中的一對反義詞,體會詩歌的押韻“αο”)

6、小結:這首詩讀起來這麼琅琅上口,祕密就在於押韻。課下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多讀一讀。

(此環節是在引導學生進行初讀感悟,進行教學信息的反饋,及時掌握學生的讀書情況。並通過不斷地讀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爲學生深層次地賞讀課文,學習有感情地朗讀打下基礎。)

(三)細讀詩文,理解品悟

1、微笑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讓那麼多人都需要他呢?請同學們默讀四、五兩節,思考、批註。(師巡視指導。)

2、指名讀,其他生彙報,交流。

師:微笑對於我們來說這麼重要,那我們看看課文中幾次提到微笑?(生自由彙報)

(課文中7次提到微笑,因爲作者在這首詩中從不同方面談了對微笑的看法,請一位同學來讀課文,其他同學閉眼想象:你腦海中彷彿出現了哪些生活中與微笑有關的畫面?學生結合詩句說說自己想象到的生活中的畫面。)

預設:

_我從“家庭充滿溫馨”“它是勞累者疲勞頓消”彷彿看到:爸爸工作很辛苦,心情也不好,下班回到家後,媽媽和我微笑着迎接他,他覺得心情舒暢了,家庭就充滿溫馨。

_我從“生意興隆”彷彿看到:一個小商店,因爲主人的熱情好客,來買東西的人特別多。生意自然興隆了。

_我從“有如太陽”看到了:一個殘疾人在路上行走很不方便,有一個同學微笑着去幫助他,讓他心裏暖洋洋的。……重點指導理解“勞累者”“失意者”。

_課件播放微笑圖片,師配樂講述微笑的故事。

①棒棒的微笑;②充滿愛心的微笑;③鼓勵地微笑;④老人、孩子的微笑……

師總結:微笑是珍貴的、美好的、作用是巨大的、重要的。在生活中,微笑還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引生交流。

3、引讀第六、七小節。

師:笑一笑,十年少!微笑有這麼多的好處,爲什麼我們不把更多的微笑送給別人呢?(引讀:人人都需要微笑……)

微笑是相互的,自己忘記了微笑,別人會給我們微笑,如果別人忘記了微笑,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我們應該主動地給別人微笑。)

4、是啊!我們彼此之間只有相互理解,坦誠相待,才能更加和諧地相處。如果老師匆忙中忘記對你們微笑,你們會怎樣做?(我們會給您一個微笑。)

(師生對讀下面一段話。)

師:如果匆忙中我忘記對你微笑,請原諒我。

生:如果匆忙中你忘記對我微笑,我會原諒你。

師:而善良淳厚的你,能否給我一個微笑?

生:而善良淳厚的我,一定會給你一個微笑。

師:如果我是來自遠方的客人,你的微笑就是對我的——

生:歡迎。

師:如果我是運動場上的失敗者,你的微笑就是對我的——

生:鼓勵。

師:如果我將要去遠行,你的微笑就是對我的——

生:祝福。

師:多麼善良的孩子,多麼真摯的情誼,謝謝你們!

(通過師生對讀激發學生用自己的微笑去安慰、鼓勵那些忘記微笑的人,將學生對微笑的認識達到一個新的認知。)

5、小組合作,讀中思考:詩人把微笑比喻成“的身份證”。你是怎樣理解?

①微笑和身份證有什麼相同之處?(花費少,時間短,記憶久,人人都需要。)

②身份證有什麼作用?微笑有沒有這個作用?(人與人交往時,亮出身份證是一種主動和坦白,露出微笑是一種主動和友好。身份證表明自己是什麼人;微笑表明自己善良和淳厚。)

師:微笑代表着善良、友好,作者把微笑比作身份證,就是說在人生的旅途上,無論走到哪裏,如果你總是面帶微笑,別人就會感受到你的友善,你就會受到歡迎和幫助,人與人之間就會更加和諧地相處。

6、發散:微笑對於我們來說是如此重要,詩人把微笑比喻成“的身份證”,那麼你想把微笑比喻成什麼?

預設:

①我在讀完這首詩以後,不禁想到了這麼幾句話。(微笑是一面鏡子,它能照出心靈的善惡美醜;微笑是一束鮮花,它能帶給人們溫馨和祝福;微笑是一縷陽光,它能驅散心靈的陰霾和迷霧;微笑是春天的雨露,滋潤着心田和世間萬物。)(老師動情朗讀。)

②仿照“微笑是…它能…”的句式,引學生交流,教師指導。

7、師板畫笑臉,小結:多甜的笑臉呀!微笑,是人們嘴角上的一朵浪花,它有着無窮的力量,它使我們的社會和諧,生活溫馨;但我還要畫上一顆愛心(師板畫愛心),想知道爲什麼嗎?(板書:坦誠相待笑對人生)希望你們永遠記住,曹老師送給你們的這張心形的笑臉,它將帶着真誠、微笑這兩件法寶,讓你們一生受用!

(四)美讀課文,感受內涵

師:我想我們每個人對微笑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現在讓我們拿起書再來讀一讀這首詩歌,看看能不能讀出新的感受。(配樂朗讀。)

(五)課堂小結,昇華感悟

1、“微笑是人類面孔上最動人的一種表情,是社會生活中美好而無聲的語言。”微笑帶給別人的是美麗,留給自己的是快樂。生活中處處需要微笑,希望大家能微笑着走向生活,微笑着面對生活中的成功與失敗。

(六)佈置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詩歌,並能背誦。

2、以“微笑是…它能…”的句式寫兩句你對微笑的感受。

師:最後送你們一首小詩。(師配樂朗誦小詩《微笑》)

我讚美微笑,因爲他有迷人的魅力和神奇的功效。

它像三月的春風,能將臉上的陰雲掃掉。

它像明媚的陽光,能把心頭的冰雪融消。

它像神祕的靈丹,能使人變得年輕而美貌。

它像人間的彩虹,能架起友誼親善的金橋。

它雖轉瞬即逝,可留下的回憶卻永遠美好!

世上多一點微笑,人間少一些困擾。

臉上多一絲微笑,心中少一份煩惱。

如果人人都能展露坦誠的微笑,那麼生活將是多麼幸福、美好!

(七)板書設計

微笑外面加一顆愛心,下面寫着:坦誠相待笑對人生!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一是積累詞語,感受語言藝術的豐富;二是知道同一意思可用兩字詞語和四字詞語分別表達,體會語言藝術表達形式的多樣性.

2.知道”誇張”是民間文學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感受這種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3.初步認識古文,感受中國古文化的魅力.

4.告訴學生默讀的方法,並在平時閱讀中運用.

5.用恰當的音量說話,能體現一個人的良好修養.

6.學習<格列佛遊記>的寫法,讓學上進行大膽而合理的想象。

教學時數:

六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一讀, 你發現了什麼

1.先讓學生自由讀一讀詞語

2.想一想, 你明白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3.請小組合作,讓學生用形象的動作解釋詞語的意思

4.請學生談一談自己發現了什麼

小結:這組詞語雖然意思相近,但不是近意詞,因爲每組詞語的字數不等.

二.讀一讀, 說說下列句子的表達效果

1.學生初讀句子,感受三句話表達的意思.

教師簡單介紹”誇張”:誇張是爲達到某種表達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擴大或縮小的修辭方式.

2.再讀句子,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並提出疑問.(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別使用縮小誇張和擴大誇張.第二句也使用了誇張,讓我們知道了燕山原來有這麼冷,讓人難以想象)

3.學生品句子,請說一說誇張的作用是什麼?

誇張的作用:

A.揭示本質給人以啓示

B.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

C.增強聯想,創造氣氛.

教師提醒應該注意的地方.

A.誇張不是浮誇, 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根據.

B.誇張不能和事實距離過近.

C.誇張要注意文體特徵, 如科技說明文, 說理文章就很少使用誇張手法,以免歪曲事實.

三.讀一讀,記一記

1.激情導人.

我們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

,古代許多賢人學士寫了許多爲人處世方面的警句,激勵我們博愛廣敬。

2、學生自由誦讀,注意讀準字音.

3、嘗試理解:學生交流對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第一句:一件事情不親眼看見只光聽說,而根據猜測判斷,可以嗎?

第二句:親眼看見纔是真,傳言未必是真.

4.背誦名言.

5、交流其他收集的以及老師推薦的,拓展積累.學生讀一讀、說一說、背一背.

6、鼓勵學生課後將自己喜歡的讀書名言製作成書籤.

第二課時

一.讀一讀

1.默讀短文,讀文章後知道了什麼?

學情預設(1)剛纔不出聲的閱讀形式叫默讀.

(2)默讀的方法是眼到,心到.

(3)默讀的習慣該如何養成?

2.教師補充默讀的方法

二. 口語交際。

(一)創設情境,激發口語交際的熱情

在學校圖書室裏,同學們在安靜的看書,兩位同學在一旁高談闊論.你正在看書,你會怎麼想,怎麼做?

(二) 合作討論,豐富話題

1.小組內交流.組織小組成員輪流發言,相互啓發,提問,評價,推薦說得好的同學到班上交流.

2.指名試說,教師點評.

3.想一想,同學們在哪些場合要小聲說話?

4.全班交流.

第三、四課時

習作:《荒島生存記》

一.回顧原文,激發興趣

請學生將課外閱讀的《格列佛遊記》摘抄內容小組內討論.

二.課堂討論,揭示規律

你認爲要寫好此文,必須把握那幾點?學生歸納,教師小結.

(1)要結合荒島的環境來寫,讓自己置身其中,當成格列拂寫在荒島上的種種經歷.

(2)想象要大膽,合理,假設的推測是有理有據,情節要生動有趣.

(3)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要描述清楚,特別是在荒島上遇到的困難的過程要重點寫,幾件事之間要注意詳略得當.

三、全班交流,由說到寫

1.小組推薦一位

同學介紹,師生共評。

請這些小組派代表上臺發言,每個代表發言完畢,教師組織學生對代表的發言做適當的評價或補充。

2.擬訂提綱,起草。

3.片斷展示,組織評價

教師請幾位同學讀出自己所描寫的片斷,然後說出自己是否滿意自己的片斷習作,爲什麼?其他同學要認真聽,然後給與適當的評價和修改意見,同時,也要對自己的片斷習作進行自我修改。

4.獨立撰寫,完成寫作

師:同學們,你們已經成功的爲你們的習作進行選材,並且還寫出來精彩的'片斷。老師已經隱隱約約的看到你們筆下家庭中的趣事了。現在老師想看得更清楚一些,老師希望你們筆下的人物能夠活靈活現的展現在讀者的面前,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形象,好嗎?就請大家拿起你們的筆,完成習作。

第五、六課時(習作講評)

一、集體評改

1.選擇優秀習作,請習作者上臺朗讀展示。以“你欣賞這篇習作的哪些地方”或“這篇習作有什麼地方值得你學習”“你對這篇習作還有什麼建議”等引導語,引導學生展開互相評價;老師亦可指出寫得好的地方和修改建議。

2.投影或宣讀一篇中等水平的習作。

(1)說出這篇習作哪些地方寫得好?

(2)哪些地方要修改?

(3)應該怎麼改?

二、同桌互改

1.導語:根據剛纔同學們的修改意見,同桌之間互相交換讀習作,進行互相修改。

學生互改,教師巡視,發現修改較好的例子。

2.展示改得好的典型。

(1)修改後的文章比原文好嗎?

(2)好在哪裏?

三、指導自改

1.通過互改後,請學生歸納出修改這一類習作應注意的問題:

(1)敘述過程是否具體,是否突出“趣”。

(2)詞語的使用是否恰當、生動?文章是否通順?

(3)文章標點符號使用是否正確,書寫是否規範?

2.學生自改。

請每位同學根據大家總結的修改注意事項及老師、同學的修改意見,再認真修改自己的習作,讓家庭趣事能夠更加活靈活現地展示在大家面前。

四、總結課堂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不僅修改了自己的習作,還掌握了一些修改的方法,請大家牢牢記住這些方法,用以指導今後的習作,爭取每次的習作都能更上一層樓。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