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優秀教案彙編八篇

本文已影響 1.74W人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優秀教案彙編八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感受歌曲所表現的明朗和歡樂的情緒。

2.指導學生在合唱時低聲區保持氣息和聲音的高位置,並做到聲部的和諧

與統一。

3.將旋律模仿的手法,運用在學生旋律創作練習中。

4.在新穎的教學環境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難點:

1.一個降號調歌曲的視唱與合唱。

2.學生對新歌能進行創造性的綜合表演。

三、教學過程:

(一)學生隨音樂聲進教室,師生問好。

(二)新歌曲調複習,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學生用口風琴輔助練習。

1.一個降號調的音階練習。

2.從三度音程練習入手練唱合唱部份(一)。

3.從尋找曲調異同點入手練唱合唱部份(二)。

4.練唱新歌曲調。

5.口風琴合奏練習。

(三)新歌歌詞教學

1.揭示課題,啓發學生對冬日環境的豐富想象或聯想。

2.新歌範唱(採用多媒體演示)。

3.學生學唱新歌。

引導學生根據歌詞內容,以不同的情感、力度分別唱好新歌的齊唱及

合唱部分。

四、《快樂一刻》

1.學生以二重唱形式演唱新歌,並進行集體點評。(採用卡拉OK形式演唱)。

2.指導學生對新歌用多種形式進行創造性表演。

創設雪景環境,啓發學生以唱、奏、舞等多種形式創造性地演唱歌曲,

更完美地表達歌曲意境。

五、小結:

對本課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總結,肯定學生主動學習及積極創新的精神。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參與活動,幫助他們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意境美。

2.引發幼兒仿編散文詩,激發幼兒想象力,創造力。

3.培養幼兒對大自然的欣賞及熱愛。

4.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5.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並用較豐富的語彙進行表述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紙、膠水。

2.《雲彩和風兒》PPT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今天老師帶小朋友去看一些有趣的東西,你們想看嗎?”(想)

2.通過看動態的雲彩圖片初步熟悉、瞭解大自然的美,引出活動主題:雲彩和風兒

提問:(1)你們看到了什麼?(引導幼兒自由觀察並用完整的語言回答。)

(2)你平時看到的雲會動嗎?爲什麼雲有時候是動的?

小結:雲會動是因爲天空中有風,風一吹白雲就會移動

二、 欣賞散文詩,初步理解散文詩的內容,感受其優美的意境

1.引導幼兒閉上眼睛,聽散文詩朗誦《雲彩和風兒》。

提問:聽了後有什麼感覺?(讓幼兒充分感受散文詩的優美意境)

2.欣賞第二遍

老師播放《雲彩和風兒》的PPT,幫助幼兒體驗理解。

根據散文詩的內容提問:

(1)爲什麼說雲是有趣的雲,風是能幹的風呢?

(2)散文詩中的風都把雲彩變成了什麼?

(鼓勵幼兒用“吹呀吹,雲彩變成什麼?”來表述)

3.集體跟着老師朗誦散文詩《雲彩和風兒》,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散文詩的內容。

4.請幼兒說說平時還見過雲彩變成什麼?用“吹呀吹,雲彩變成什麼,什麼怎麼樣了”來表述。

三、幼兒自選材料,創作有趣的雲,並將作品與同伴進行交流,仿編散文詩

1.教師操作。動手把雲彩撕成其他形狀,發揮想象力,仿編散文詩

2.幼兒動手操作,進行合作仿編

3.展示幼兒作品。

活動反思:

什麼是雲?雲是地球上龐大的水循環的有形的結果。因爲雲反射和散射所有波段的電磁波,所以雲的顏色成灰度色,雲層比較薄時成白色,但是當它們變得太厚或濃密而使得陽光不能通過的話,它們可以看起來是灰色或黑色的。每天天空中的雲都是不一樣的。每一次外出活動,他們都會指着天空說:“你們看,今天的雲像一朵花。”孩子對於雲有着很大的興趣,所以選擇了這節活動。

這是一節散文活動,孩子感受雲朵在風的影響下進行改變是多麼的生動有趣。整個活動大致分了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回憶環節,把幼兒在日常活動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講述,同時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第一個環節幼兒就特別的興奮,已經急不可待的講述自己的觀察內容。我覺得第一個環節還是很成功的。

第二個環節是理解散文內容,幼兒通過觀察畫面,聽教師朗誦感受雲朵和風兒的有趣。我在講述的時候,幼兒聽的比較認真。裏面有一些描述性語句比較難,幼兒在表述的時候講述不出來,這一點我覺得可以理解。在活動中幼兒和教師積極進行互動,活動的現場效果還是不錯的。

第三個環節是遊戲環節,教師扮演風,幼兒扮演雲朵。當風吹的時候,雲朵開始變,幼兒玩的是非常興奮。這個環節我覺得有一點不足,在變好之後,幼兒講述的比較少,這一方面需要加強。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活動情境】

現在的兒童是21世紀真正的主人,幼兒學習網他們應有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具備勇於探索、參與競爭的精神和善於合作、敢於創新的品質。在幼兒階段,教師就應注重幼兒社會適應方面的培養,本活動以創新爲重點,以探索和了解搬運玩具的各種方法和策略,提高創新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爲目標,力圖使幼兒在遊戲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探索實踐,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且體驗挫折既而戰勝困難獲得成功的喜悅和收穫。本活動從故事引出,融合了語言、音樂及體育方面的內容,既有社會性方面的要求,包括創新精神、主動參與、任務意識和規則意識,又極具情趣性,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活動的延伸與幼兒生活緊密聯繫,促進幼兒能力的提高。

  【活動過程】

  一、材料準備及場地佈置:

幼兒玩具若干:有大的、小的、輕的、重的不同種類。工具材料若干:小推車、塑料袋、大小塑料框、布、繩子。另準備花屏風兩個,大地毯一塊、汽球傘一個及椅子(與人數相等),錄音機和音樂磁帶,青蛙布袋木偶。

場地佈置:(1)教師椅子)2(幼兒椅子(3)地毯(4)玩具散放用汽球傘蓋住(5)工具材料(6)花屏風

  二、程序:

(一)從已學故事《拔蘿蔔》引出問題,嘗試創新解決。

1、師生共同講故事《拔蘿蔔》,邊講邊唱,激起幼兒快樂的情緒,感受各角色爲拔出蘿蔔積極的參與及共同的努力。

2、提出問題:大家終於把蘿蔔拔出來了,可是蘿蔔太大了,怎麼運回家呢?

3、幼兒思考,提出多種解決方法。教師鼓勵幼兒的創新精神。

(二)活動:搬玩具

1、進入情境:教師出示木偶,由青蛙博士告訴幼兒神奇口袋的祕密。

青蛙博士:“我要告訴小朋友們一個祕密,在森林裏藏着一個神奇的'大口袋,裏面裝着許多許多好玩的玩具,如果你們能夠想辦法一次把它們都搬完,這些玩具就送給你們了!”

(此步驟要激發幼兒去嘗試的慾望,還應該強調一次都搬完這一要求,在這一規則約束下,幼兒可利用材料或更有創新的完成任務。

2、教師與幼兒共同嘗試搬玩具:

(1)聽着歡快的音樂進入大森林,找尋神奇的口袋。

(2)打開口袋,看看有些什麼?

(3)嘗試一次將玩具全搬走。

(幼兒嘗試搬玩具時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行爲,可協助不正面指導。)

(4)針對幼兒的活動予以評價。

先請幼兒將自己搬來的玩具放在椅子前,再請出青蛙博士,對幼兒的表現予以評價。

a.對活動中使用了工具材料,或有其它創新表現的幼兒予以表揚,對活動中有合作行爲的幼兒及責任心強玩具搬得多的幼兒給予以先讚賞。

b.針對“一次全搬完”這一要求決定是否將玩具送給大家。

(5)如果幼兒未按要求完成任務。青蛙博士告訴幼兒玩具將全部收回,教師鼓勵幼兒再爭取一次機會,不怕失敗。

(6)討論第一次未成功的原因。

(7)再次嘗試搬玩具:

先將玩具送回去,再次嘗試。教師鼓勵幼兒“怎樣才能得更多呢?”“再想想,用什麼方法能多搬一些呢?”

(三)歸納總結經驗,體驗成功。

1.青蛙博士再次評價,決定是否將玩具送給幼兒。

a.歸納方法:大的抱、小的零散的將塑料袋、框、推車或布等聚攏搬運,一人拿不動兩人或多人合作,巧妙運用身體各部位或服裝裝運等。

b.再次按“一次都搬完”的要求衡量,決定是否送給幼兒。

2.與現實生活聯繫,遷移經驗:

“今天小朋友們在搬玩具時使了很多巧妙的方法,終於成功了,如果你們以後遇到了什麼困難也不要怕,只要開動腦筋,你一定會成功的。

3.體驗成功的快樂:

大家一起高高興興地將玩具搬回教室,感謝青蛙博士。

  【活動收穫】

1.幼兒兩次搬運玩具,不僅運用了腦力而且運用了體力,對體能有所鍛鍊。

2.第一次嘗試,有幼兒運用了框和塑料袋,將的玩具搬回來,幼兒的積極性是很高的,但是合作性不強,有的幼兒用塑料袋裝了幾樣自己喜歡的於是就拎了回來,也有的孩子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抱了許多玩具,從孩子不同的表現中反應出幼兒在創新、任務意識、責任感等社會性方面發展的不同水平和層次。第二次嘗試幼兒的目的性更強了,直到將最後一件玩具拿在手中,大家才一起往回搬,表現出幼兒很強的集體觀念。從兩次不同表現來看,幼兒的綜合素質大有提高。

3.《拔蘿蔔》的故事和歌曲是幼兒學過的知識,在這一活動中不僅有複習鞏固,而且還利用它挖掘出更新的教育素材,啓發了幼兒的創新意識。

4.整個活動幼兒十分主動積極又有序,在遊戲中有失敗也有成功,更有成功後的喜悅,通過嘗試、參與和爭取,培養了幼兒無畏的勇氣和探索的慾望。

  【活動延伸】

這個活動不僅是遊戲也有實際的意義,幼兒在生活中會有許多相似的經歷,比如收拾學具時就可以運用這一經驗,通過使用一些工具將很多東西歸類擺放並且搬往一處,掌握了一些方法和技巧就能省時又省力。在生活中有些機會是努力爭取才能得到的,有了積極參與並努力爭取的精神,幼兒將有更多的鍛鍊機會和收穫。關鍵在於教師的正確教育觀和靈活把握契機的能力,教師自己有創新的意識才能培養出有創新的孩子,社會活動應該滲透於一日生活包括在家中的生活,哪怕是一句話,一個習慣的培養等等,注意時時刻刻孩子的培養,才能造就全面發展的健康的兒童。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瞭解七巧板的有趣,能大膽想象,用七巧板擺出各種圖案。

活動準備:

七巧板、剪刀

活動過程:

引起玩七巧板的興趣。

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正方形。提問:這是什麼形狀?是由哪幾個形狀組成的?

知道七巧板是由7塊形狀板組成的,可以拼出各種不同的圖案。

出示“七巧板房子”,觀察、討論是如何拼的、還能用七巧板拼出什麼。

幼兒操作。

用剪刀沿實線將操作材料剪成七巧板。

擺一擺,拼一拼。

相互欣賞、交流。

向同伴介紹自己用七巧板拼了什麼、是如何拼的。(鼓勵大膽想象、積極拼擺的幼兒)教後感:這節課上下來,覺得孩子掌握的不是很好,孩子在操作的過程中很容易出錯,我想:這節還需要再上一節課,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掌握。

教後感: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對七巧板很感興趣,並能大膽想象,用七巧板擺出各種圖案。孩子對這節課興趣高,掌握的快.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教案名稱:你知道小燕子長什麼樣兒嗎?(幼兒園春天教案)

  教案前言:今天是植樹節,我看到小燕子飛回來了,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和我們小朋友們一起植樹,小燕子在頭頂不停地盤旋,我仔細的觀察着小燕子的樣子,原來小燕子是一個紳士呀?黑色的禮服,白色的襯衣,加上微紅的小嘴,真是的漂亮極了。通過本次幼兒園教案讓孩子們瞭解環保的重要性,並觀察認識小燕子的樣子。

  教案目標:

1、說說春天裏燕子的故事,感受春天的美。

2、嘗試用側鋒、中鋒表現出燕子的外型特徵,並想象添畫春天的背景。

  教案准備:大小羊毫、宣紙、墨、音樂、範畫等

  教案過程:

  一、音樂導入

1.師:“老師帶來了一段音樂,請你們聽聽音樂裏講的是誰?”

2.老師播放音樂。

3.師:“你們知道燕子長什麼樣?”

  二、學畫燕子

1.教師出示燕子

2.師:“你們知道這隻燕子是怎樣畫出來的嗎?”

3.幼兒自由討論後回答

4.教師示範畫燕子:側鋒濃墨畫頭背,側鋒中鋒畫翅尾。

淡墨勾出鳥胸部,紅頸黑眼濃墨嘴。

5.師:“我是怎樣畫燕子的?”

6.請個別幼兒嘗試畫燕子。

  三、想象春天的美景

1.師:“春天來了,除了有燕子,春天還有哪些也發生着變化?”

2.老師根據幼兒回答小結,並出示相應的範畫。

春風長着手, 那手像媽媽, 摸了摸小草, 小草綠了。

春風長着嘴, 會說悄悄話, 在樹梢上說了說, 柳樹綠了。

春風長着腿, 一溜煙跑來了, 親了親桃樹, 桃樹開了!

春風發請柬, 請來了小燕子, 小燕子銜着春光, 快活地飛來了……

3.師:“猜猜小燕子在這麼美麗的春天裏會做些什麼事?”

4.師:今天我們就來畫畫春天裏的燕子。

  四、幼兒畫畫

教師巡迴指導:指導幼兒注意水分的控制

  五、展示交流

請幼兒說說春天裏燕子的故事。

  教案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繪畫興趣很高,而且想象力也比較豐富。大多孩子都沒有參照老師的範例,畫出了自己心中的燕子和春天的美景。但活動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改進。

1.活動一開始,爲了給孩子們一點神祕感,我把範例遮了起來。其實這樣做是不太恰當的。因爲在欣賞國畫時應該給孩子一個整體的視覺感受。而且範例可以大一點,顏色也可以再鮮豔一點,突顯出春天的感覺。

2.第二部分中個別孩子示範可以省略,因爲一是時間上來不及,二是畫同一只燕子時請了兩位幼兒示範,當中有銜接。

3.展示交流是整個活動的最後一環,也是重要的一環。在這一個環節中老師應該抓住重點,挑有價值的講。而不應該只重視孩子的想象力方面一直擴散出去。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整理小書包

【設計意圖】

幼兒園生活即將結束,幼兒將進入小學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這要求幼兒在習慣養成方面做好充分的準備,同時要提高幼兒整理學習用品的能力,讓幼兒順利度過幼小銜接這個關鍵期,爲入學打好基礎。現在的幼兒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從小爸媽慣着,爺爺奶奶寵着,養成了一種依賴的性格,不主動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品。爲了使幼兒養成自我服務的意識,儘快適應學校生活,並進一步激發他們當一名小學生的願望,我設計了“整理小書包”活動。

【活動目標】 1、瞭解書包的結構和各部分的用途,愛護小書包。

2、學習整理書包,培養有序整理文具、書本的好習慣。

3、清楚講述自己的做法。

【活動準備】 每人一個書包、一個小筐內放(幼兒用書、田字格本、拼音本、繪畫本、鉛筆、橡皮、鉛筆盒、手絹)。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導入 孩子們,讓我們聽着好聽的音樂唱起來吧!(唱)孩子們,你們唱的可真好聽!唱的什麼歌?《快上一年級》對,再過幾個月,我們就要上一年級成爲一名小學生了。要想成爲一名合格的小學生,就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好,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小書包。

(二)、引導幼兒瞭解書包的結構及用途

1、引導幼兒瞭解書包的結構

孩子們,現在把你的小書包輕輕地拿下來,仔細看一看小書包是什麼樣子的?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你的小書包是什麼樣子的?

師:誰願意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小書包呢?

幼:我的小書包是紅色的,上面有芭比娃娃;我的小書包是藍色的,有奧特曼,還有揹帶裏面有3層;我的這兒還有兩個帶網的側兜。

教師小結:小朋友說的真好,咱們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心愛的小書包上面有漂亮的顏色和圖案,還有兩根揹帶最重要的是小書包有許多層,有的大一點有的小一點,小書包的兩側還有兩個小兜。小書包有這麼多層和兜,用起來一定會很方便。

2、引導幼兒瞭解書包的用途

師:(拿一書包)這個小書包有幾層?一樣大嗎?你認爲每一層放什麼比較合適?

咱們的學習用品也是有的大一點,有的小一點,大層放大一點的學習用品,小層裏放小一點的學習用品。這樣呢,容易放,也不會損壞學習用品。小書包還有兩個小兜呢,可以把常用的小東西放在裏面,用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拿出來。小書包用起來很方便。

(三)、幼兒整理小書包

1、幼兒嘗試整理書包

小書包到底應該怎麼用呢?老師準備了你們常用的東西(幼兒用書、田字格本、拼音本、畫畫本、鉛筆、橡皮、鉛筆盒、小手絹),你認爲所有這些東西放在書包的哪一層、哪裏合適呢?現在,試着把這些東西放進書包裏。

(幼兒試放)

2、個別幼兒介紹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放的?

幼甲:我把書本和鉛筆盒放在最大的層裏了,把小手絹放在小層裏了。

幼乙:我把東西都放在最大的一層裏了。

幼丙:我把書本放在大層裏,鉛筆盒放在最外側的一層裏,小手絹放在側兜裏。

3、引導幼兒分析探討整理小書包的最佳方法

師:小朋友的放法不太一樣,但是怎樣放才最合適呢?

下面咱來看看這幾個小朋友是怎樣放的,仔細看,看看哪一種放法最合適?

(錄像)第一個小朋友是把學習用品分類,按次序整理好,放在不同的層裏。第二個小朋友雖然分類整理了,但是他把所有的東西都放在一層裏了。第三個小朋友沒有整理就放進去了。

讓幼兒充分的交流、討論。一致認爲第一個小朋友的放法比較好。因爲分類分層放拿取東西方便也很快。

4、幼兒再次整理小書包

好,那咱根據剛纔說的再來整理一次。看誰整理的又快又好又整齊。(幼兒整理――這次比剛纔那次整理得更快更好,都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整理好自己的小書包。)

教師小結:孩子們,現在咱們都學會了自己整理小書包了。如果我們每次整理小書包都像現在這樣分類分層來放,每一樣東西都放在固定的地方,那拿取會更方便,再拿就知道上哪去拿了。

(四)、愛護小書包 師:小書包是我們的好朋友,天天和我們在一起,那我們應該怎樣愛護小書包呢?

幼:不能摔要輕拿輕放;不能在書包上亂塗亂畫;無論在家還是在幼兒園都要把書包放好;書包髒了洗一洗……

師:老師希望你們上小學後繼續保持整理小書包、愛護小書包的好習慣。能不能做到,孩子們?

(五)、結束 好了,孩子們,現在背起你的小書包像一名真正的小學生一樣,讓老師看看你們神氣不神氣?聽《上學歌》,在唱唱、跳跳中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隨着《綱要》的進一步落實和實施,孩子們在社會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也日益凸顯。活動中我以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流,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爲孩子們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使每個幼兒在活動中都能獲得情感和探究的滿足,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各個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自始至終吸引着幼兒的注意力,激發了幼兒操作的慾望。開始以聽音樂“快上一年級”導入,激發孩子入小學的慾望。接下來讓孩子觀察書包的外形,並進一步瞭解書包各部分的用途,爲下一步整理書包做好鋪墊。在整理書包時所選的學習用品都是孩子生活中常見的、必不可少物品。在活動的過程中,以動制靜,充分讓孩子動手操作,並把自己整理的方法和同伴一起交流分享。當即生成一些問題,如“學習用品怎樣放?” “放在書包的哪裏才合適?”等等,我覺得很有價值,就利用當時抓拍的錄像進行點撥,讓孩子發現問題------哪種整理書包的方法最合適?引導孩子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從中獲得解決問題的辦法-----先將學習用品整理好,然後分類分層將學習用品放在書包較爲固定的地方。這樣通過創設“問題情景”,讓孩子進行交流、討論,充分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豐富了他們的經驗,並在實踐操作中解決了問題。

書包的整理是孩子最有益的經驗,通過實踐練習整理小書包,幼兒都能熟練地把小書包裏的東西擺放得整整齊齊了。在活動最後,我又利用歌曲“上學歌”,讓幼兒在唱唱、跳跳中進一步感受背上小書包的神氣,激發上小學的願望。

整個活動中,幼兒是主動的探索着、研究者和發現者。通過讓幼兒觀察、思考、探究、討論、練習、體驗,他們得到了一些比較清晰的概念,學會了有規律的整理物品的技能,培養了幼兒自我服務意識,滲透了責任感,爲入學打好了基礎。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剪"春"活動,引導幼兒自主表現春天美麗的事物。

2、激發幼兒大膽的想象,自由剪出不同變化的"春"字。

3、通過幼兒自主的操作,初步理解"減法"的含義。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5、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能大膽想象剪出不同變化的"春"字

2、難點:初步理解減法的含義

材料與環境創設:

1、幼兒已經學會剪"春"字

2、工具:剪刀、固體膠、手工紙(每人數量不同)方形鉛畫紙

3、5以內的減法題(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今天,春姑娘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紙,看看春姑娘都帶來是什麼顏色的紙?那綠色代表什麼?

2、今天春姑娘又要請你們剪"春",上次你剪"春"字的時候,"春風"遇到了誰?

二、幼兒剪"春"要求:

1、在剪之前先數數春姑娘給你帶來了幾張紙?

2、每個"春"字都要不一樣。

3、將剪好的"春"字貼在鉛畫紙上。

(在幼兒剪幾張紙後老師示意停下。老師給的紙不一定剪完)

三、比較"春"字

1、請幼兒介紹一下,你的幾個"春"字有什麼地方不一樣?

2、教師總結幼兒變化的地方,及時肯定幼兒的大膽想象。

四、找題目:

1、師:今天春姑娘一共給你們幾張紙?現在還剩下幾張紙?是多了還是少了?我們可以用哪種計算方法來表示?爲什麼用減法?

師概括:當剩下的東西比原來的總數少了時,我們就用減法來表示。

2、請幼兒根據自己剪"春"字的用紙情況找相應的題目表示,並在等號後寫上答案。

3、提問:你爲什麼選這道題?(師生共同總結題目中每個數字的含義)

五、延伸:

引導幼兒向同伴、客人老師介紹自己剪的"春"字和相應的減法題。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練習踮腳、下蹲、跳躍等技能。

2.積極參與活動,體驗同伴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吹泡泡用具、場地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熱身運動:教師帶領幼兒做小動物模仿操。

2.教師吹泡泡,讓幼兒自由抓泡泡,比比誰抓的多,提醒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注意安全。

  二、展開

1.幼兒自由用身體模仿泡泡:大泡泡、小泡泡、飛高、飛低、泡泡破……

(引導啓發幼兒用踮腳、下蹲、跳躍等動作表現)

2.幼兒學說兒歌

指導語:吹泡泡好玩嗎?今天咱們就和小夥伴手拉手,用身體做一個大泡泡,來玩一次不一樣的吹泡泡遊戲!

學說兒歌:吹泡泡,吹泡泡,一吹吹個大泡泡,一吹吹個小泡泡,泡泡飛高了,泡泡飛低了,泡泡破了。

3. 講解遊戲規則

當兒歌唸到吹成大泡泡時,幼兒拉成一個大圓圈;唸到吹成小泡泡時,幼兒向中靠攏;

唸到泡泡飛高了,幼兒踮腳;唸到泡泡飛低了,幼兒蹲下;

唸到泡泡破了,幼兒向後跳。

4.引導幼兒邊念兒歌邊玩遊戲,注意按指令做動作,並避免相互碰撞。

  三、結束

教師帶領幼兒做放鬆活動:伸展手臂,放鬆腿部肌肉等,表揚遵守規則、活動積極的幼兒,鼓勵稍差幼兒,活動結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