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彙總5篇

本文已影響 3.84W人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彙總5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老師在日常活動中觀察到:大班上學期,幼兒已有一定的生活自立理能力,也能爲集體做一些事情。但是大部分幼兒還存在一定的依賴性,尤其在家中凡事都由父母包辦,缺乏獨立性。爲了提高幼兒的獨立意識與自理能力,豐富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老師嘗試讓幼兒在說說、畫畫中制定做事的計劃,從而幫助幼兒提升已有做事經驗,萌發幼兒樂意做事的情感。

活動目的:

1、在說說、畫畫中瞭解一些自己會做的事情。

2、在自己制定計劃中體驗做事的快樂,萌發幼兒樂意做事的情感。

活動準備:

1、ppt(小紅做事)2、自己、家裏、大三班、小區的四列小火車樣板。

3、幼兒操作的紙和筆、漿糊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1.老師講故事《軍軍請客》

2.幼兒討論:軍軍爲什麼留不住朋友?

二、觀看ppt(小紅做事)1.我們看看小紅會做些什麼事?

a.自己穿衣服b.在家裏掃地c.幫助班級整理圖書。

d.在小區中撿垃圾三、幼兒制定計劃1、想一想:你爲自己、家人、班級、小區做過什麼事?

2、幼兒制定計劃用簡單的繪畫表現爲自己、家裏、班級、小區做的事。

四、計劃歸類1.我們一起把你們做的事來分一分,帖一貼(幼兒將自己計劃書,按自己、家裏、班級、小區進行歸類。)2.教師總結歸類。

五、拓展"我會做……"引導幼兒嘗試做更多的事。

本學期大班的專題內容是培養幼兒的計劃能力。對於大班幼兒來說,獨立計劃做一些事有一定的難度。那麼如何引導幼兒逐步地嘗試計劃呢?我們覺得要選擇一些幼兒熟悉,平時經常做的事,這樣促使幼兒去計劃時能大膽、積極主動地進行,而非因困難度過大而退縮、害怕。

班中的幼兒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但"我會做事,我想做事"的意識還很薄弱,因此這一方面着手,讓幼兒去嘗試計劃一下,我會做的事,以及我想做的事,幼兒的興趣很高。讓幼兒進行計劃與成人相比很大的差異,成人可以用文字表達,而幼兒只能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故在活動中人物做事的簡筆畫是主要的表現方式。

在設計的各活動中,爲了引出幼兒計劃,在前兩個環節中運用"軍軍與小紅"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進行討論,激發了幼兒要學習小紅會做很多事。在每個環節之間,老師將四大幅示意圖放於教室的四周。幼兒歸類黏貼時積極地投入,並能仔細觀察,從而將自己的畫正確歸類。

在最後交流與乃至此後幾天中,幼兒常圍繞着四大幅畫在交流。並時常來告訴我:"老師,我今天又做了××事!"在整個活動中,我注意到了幼兒的隨機反應,並及時地鼓勵、提醒、引導。如:汪涵說幫爸爸切菜,我就引導幼兒要小心,避免危險:又如沈子妍說要過節了,幫教室打扮,我馬上與孩子談到了要來臨的聖誕與元旦,豐富幼兒各方面的知識。

存在的不足:

在活動中,幼兒圍繞老師提出的四大主題"自己、班級、家裏、小區"計劃了做的各種事。但由於老師規定了範圍,幼兒在計劃時有一定的侷限性。如在下次活動中,可以讓幼兒計劃做各種不同的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7的加減,能根據花朵顏色的不同列出加、減法算式並進行7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2、進一步鞏固對加、減法算式及其含義的理解。

3、愛動腦筋,能積極參與加減運算活動。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有看圖列組成式的經驗,學習過6以內各數的加減和7的組成。

物質準備:

——教具:圖片一張(上面畫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樹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蘋果。)

——學具:《幼兒用書》(P11、12、13頁),幼兒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一、看猴子去。

師:還記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嗎?小猴們旅行回來了,我們去看看它們吧。

1、教師(出示圖片):小猴在哪裏?它們都在幹什麼?

請幼兒說一說每個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們正在做什麼?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2、師:你能用一道算式來表示嗎?

引導幼兒列加法或減法算式,並說一說每個數字表示什麼意思。如:1+6=7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來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隻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3、繼續引發幼兒的思考:你還能列出和剛纔不一樣的算式嗎?

二、幼兒操作活動。

1、看圖按特徵標記列算式。請幼兒觀察畫面上的實物有多少?它們的顏色和其它特徵是怎樣的?然後,列出7的第一組加法或減法算式。

2、觀察連續的三幅圖,講述圖片的.含義,列出加減算式。

3、帶領幼兒分別打開《幼兒用書》第12、13頁,引導幼兒練習7的第二組、第三組加減運算。(也可採用分組練習的方式,本活動只完成一頁練習,其它練習放在日常或區域中進行。)

三、活動評價。

請幼兒介紹“看特徵列算式”的活動,鼓勵幼兒說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幫助幼兒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預設目標

●瞭解歌曲的內容,學會演唱歌曲。

●增強幼兒升班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參觀小學,瞭解哥哥姐姐上小學的情景。

●音樂錄音帶。

活動建議

●欣賞歌曲

——教師爲幼兒播放歌曲錄音,請幼兒欣賞。

●理解歌詞

——歌中唱到了什麼?哥哥姐姐去上學爲什嗎那麼高興?

——我們小朋友也長大了,升班了。上了大班跟上中班有什麼不一樣? ——指導幼兒按歌曲節奏拍手朗誦歌詞。

●學唱歌曲

——採用整體學習的方法,教師彈琴,大聲唱,幼兒笑聲歌唱。教師要注意指導幼兒吐字清晰,用自然聲音演唱。

——播放錄音,幼兒欣賞並小聲跟唱,體會歌曲所表達的快樂、活潑情緒。 ——教師彈琴,幼兒聽前奏齊唱。

——請幼兒爲每個樂句加上動作進行表演唱。

日常生活教育

●在自由活動的時間播放歌曲錄音。

●在音樂角,指導幼兒熟悉;練唱這首歌曲。

家園共育

●音樂遊戲“套圈”。

——“套圈”是一個簡單有趣的遊戲,家長和孩子一起玩,不但可以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還有利於增進親子感情。

——遊戲玩法:爸爸媽媽和幼兒三人相互交叉握手,爸爸媽媽的右臂交叉在左臂上面,幼兒的左臂交叉在右臂上面。套圈的方法是:爸爸媽媽用拉着的手從孩子的頭上套下後蹲下,然後孩子的腳向後跨出爸爸媽媽拉着的手。以同樣的方法再套爸爸媽媽。邊做遊戲邊唱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在有趣的遊戲中培養幼兒觀察事物的興趣。

2、在操作中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觀察的細緻性和敏感性。

二、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板、橡皮筋、水彩筆若干。

2、各類遊戲操作紙若干。

三、活動過程:

1、教師簡單的向幼兒介紹各組遊戲,激發孩子玩遊戲的興趣。

2、幼兒自選小組遊戲。

(1)找圖形--找出相同部分的圖形卡或缺了的那一塊。

(2)連線--把相同的圖用線連起來或把部分點用線連成和範例一樣的圖案。

(3)數數--認真觀察,數數圖中物體的個數或自由擺小方塊數。

(4)走迷宮--提供各種迷宮圖,通過觀察讓幼兒獨自或結伴玩。

(5)塗色--讓幼兒仔細觀察後,用塗色的方法呈現動物形象。

(6)大尋找。

(7)自由拉橡皮筋。

3、幼兒自由選擇遊戲,教師參與到遊戲中或與幼兒共同遊戲。

4、遊戲結束時可讓孩子自己展示作品互相欣賞。

大班科學活動:小小橋樑設計師

綜合活動:小小橋樑設計師

教學目標:

1、通過幼兒自己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幼兒有順序、有耐性的良好觀察習慣和敏銳的觀察能力。

2、培養幼兒認識、探索生活中常見事物蘊含的科學原理的興趣。

3、通過幼兒自己操作,培養幼兒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小神童電腦軟件、橋樑展示圖、紙、筆

教學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小熊家門前有一條小水溝,它正在那發愁不知怎麼辦才能過對岸,小朋友你們能幫助小熊想個辦法嗎?小熊的好朋友機靈猴也幫它想了個法子,我們一起聽聽是什麼法子?和我們想的一樣嗎?

二、邊看小神童軟件邊提問:

1、機靈猴和小熊來到了什麼地方?看到一座什麼橋?在古代人們用什麼來建造橋樑的?小熊喜歡嗎?爲什麼?

2、機靈猴和小熊又來到了哪一座橋?趙州橋是用什麼來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樣?趙州橋和竹橋有什麼區別?

3、它們來到了現代看見了什麼橋?鋼筋吊橋的用什麼來建造的?鋼筋吊橋在結構上有什麼特別之處?鋼筋吊橋起到什麼作用呢?你們現在見過哪些鋼筋吊橋?

4、看完了鋼筋吊橋,它們又看了什麼橋?現代立交橋建立在什麼地方?它是用什麼來建造的?它對交通起到什麼作用?你們在哪些地方看到現代立交橋?

5、除了機靈猴介紹我們認識的古代竹橋、趙州橋和現代的鋼筋吊橋、立交橋外,你們還見過哪些橋呢?

6、我們一起進入電腦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橋樑。

三、我們看了這麼多橋樑,你們最喜歡哪一座橋?爲什麼?

四、小熊現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橋,我想請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橋樑設計師幫助小熊設計一座橋,好嗎?

五、幼兒設計橋樑。

六、請個別幼兒向大家介紹他的設計作品,最後一起送給小熊。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意圖

引導幼兒認識和使用溫度表,溫度表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它能幫助幼兒瞭解溫度變化的情況。本活動的重點在於引導幼兒探索溫度表的特性及作用,啓發幼兒注意觀察溫度表中刻度的變化,體驗溫度變化與幼兒身體感覺的關係,進而理解溫度表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活動目標

1、 激發幼兒探究溫度表的科學奧祕的興趣。

2、 認識溫度表,知道溫度表是測量氣溫高低的儀器。

3、 初步瞭解空氣在不同條件下的溫度不一樣。

活動準備

溫度表、空調、冰水和熱水。

過程建議

1、 探究活動:觀察溫度表遇到冷空氣與熱空氣時的變化。

(1) 幼兒分別將手放在裝有冰水的杯口和裝有熱水的杯口。

(2) 幼兒觀察溫度表尋找“紅線的頂端”,教師向幼兒解釋紅線的意義。

(3) 將溫度表分別放在兩個杯子裏,讓幼兒發現溫度表的變化,紅線遇到熱氣會上升,遇到冷氣會下降。

2、 引導幼兒認識溫度表。

(1) 幼兒觀察溫度表的外形:溫度表上有什麼?是什麼意思?(刻度、水銀、數字、編號、°c特殊符號。)

(2) 遊戲:認度數。

(3) 幼兒將溫度表放在熱水和冷水中,根據溫度表的刻度學習如何記錄溫度。

3、 討論:哪些情況需要用溫度表?

4、 操作活動:測量氣溫,幼兒到有陽光的地方和沒有陽光的地方進行氣溫測量。

延伸提示

將溫度表放在科學角內。讓幼兒通過測量和記錄,發現一天氣溫的規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