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熱門】幼兒園教案模板合集七篇

本文已影響 2.97W人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幼兒園教案模板合集七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結合不同動物的局部特徵及其習性,嘗試創造性地建造不同的動物房屋。

2、體驗共建動物新家,幫助小動物的快樂。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動物圖片若干、森林背景圖、老虎的家、紙,勾線筆、蠟筆

活動過程:

一、參觀動物新家——觀察、交流動物新家的特徵

森林裏的動物朋友們準備造新房了,有一個動物已經造好了房子,出示老虎新家的圖片●請你們猜猜這可能是哪個動物的新家呢?(老虎)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房子上面有王字)小結:老虎把自己頭上的王字、斑紋變成了房子上的裝飾,我們一眼就能認出這是老虎的家了。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以情景導入,激發興趣,通過出示老虎新家的圖片,幼兒觀察猜測,瞭解到動物新家的某一部分是從動物身上的某一特徵演變而來的。】

二、給動物造新房——利用不同的動物局部特徵及其習性,創造性的設計不同動物的房屋

出示各類動物的圖片過渡語:老虎有了自己的新家,其他的動物朋友們也要造新房,邀請我們幫它們設計新家;●你想幫哪位動物朋友設計新家,怎麼設計呢(幼兒思考並討論)(幼兒說到的動物可以逐一出示動物圖片,給幼兒一些借鑑)小結:原來動物身上的花紋、身體的部位、喜歡吃的食物都可以成爲新家的設計,這樣動物朋友不會搞錯自己的家了,真特別的房子呀!

幼兒創造,教師巡迴指導

1、觀察幼兒能否根據不同動物的局部特徵以及動物的習性進行設計。

2、觀察幼兒能否結合動物的局部特徵創造性的裝飾房屋。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活動的重點,討論交流給哪個動物設計房子,怎麼設計,這些是建立在幼兒對於各類動物瞭解的基礎上的;幼兒再結合對於一些動物的局部特徵及習性進行創造性的設計。】

三、動物的新家——分享交流、體驗成功●動物的新家造好了,猜猜看這些都是哪些動物的新家呢?爲什麼?

小結:今天動物朋友們都住進了你們設計的新家了,它們的房子可都不一樣哦,新家漂亮又寬敞,住在裏面可舒服啦!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分享,幼兒能夠了解更多創造的好方法,成功的體驗更加深刻,同時強化其後續的創作願望。】

反思:

總的來說本次美術課達到了預設的目標,在活動中無論是觀察還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圍都很熱烈,雖然有的孩子動手能力比較差,但是他們都很努力、認真,就算孩子的進步是一點點,作爲教師我們也要鼓勵孩子的進步,激勵他們更加努力。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閱讀圖書和童話劇表演,理解故事的內容。

2、根據教師所給的閱讀線索,仔細進行閱讀並講述。

3、感受好朋友之間誠摯而深厚的情意。

4、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5、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準備:

"字寶寶樂園"教學掛圖(字詞:月亮)。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引導幼兒感受小田鼠毛毛的情緒變化。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第一幅圖片):這是一隻小田鼠,它的名字叫毛毛,你們看毛毛的心情怎麼樣?它爲什麼不開心呢?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第二幅圖片):毛毛看到了誰?(介紹小灰鼠託託。)這時候他的心情怎樣?

3、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第三幅圖片):毛毛和託託在做什麼?看了這幅圖,你覺得毛毛這時候的心情怎麼樣?

4、教師:到底發生裏什麼事情,讓毛毛會有這些不同的心情呢?我們來看看,在書中找一找答案。

二、根據閱讀線索進行閱讀,理解故事內容。

1、幼兒自主進行閱讀。

2、集體討論選擇性閱讀。

3、教師:爲什麼一開始小田鼠毛毛會不開心?站在門外的小灰鼠託託是什麼樣子的?毛毛看到託託做了什麼?託託是怎麼做的?

4、幼兒再次閱讀,邊看邊聽教師講述故事或傾聽教學CD。(教師講述時,注意在語氣上表現毛毛的不同情緒。)5、圍繞話題進行講述。

三、瞭解故事所表達的感情。

1、教師: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覺?爲什麼?

2、講述自己與朋友之間令人感動的事情。

3、教師:你和好朋友之間有沒有過讓自己很感動的事情,說給大家聽一聽。

4、鼓勵幼兒兩兩結伴,模仿股市的內容進行簡單的表演,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故事的內容,感受故事表達的感情。

教學反思:

從本次活動的整個開展情況來看,對幼兒對傳統節日文化中秋很感興趣,瞭解了中秋要團圓,並能夠教育幼兒在節日時獻給爸爸媽媽自己製作的禮物。

小百科: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爲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爲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爲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使幼兒在活動中發現不同透鏡的特徵,會用語言表達其發現,並能記錄觀察結果。

2、激發幼兒探索各種透鏡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兩人一份)

籃子裏放凹透鏡、凸透鏡、平面鏡各一份,圖書、小玩具、小卡片、小積木等若干,記錄單一長(如圖),鉛筆一支。

師:同幼兒的籃子一份,視頻儀、電視機各一臺,顯微鏡、放大鏡、望遠鏡、眼鏡各一份,三種透鏡的構造圖一張,獎勵用的五角星若干,紅筆一支。

活動過程:

一、探索活動(引導幼兒用凸透鏡、凹透鏡、平面鏡觀察物體,激發幼兒興趣)

(出示透鏡)今天老師帶來了三塊有趣的透鏡,請你用他們看一看、玩一玩籃子裏的東西,說說你發現了什麼?(幼兒探索,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使用透鏡的正確方法)

誰來說說,你發現了什麼?(幼兒自由回答)

二、探索活動(引導幼兒再次用三種透鏡觀察物體,並會把觀察結果記錄下來)

三塊透鏡看到的東西卻不一樣,真有趣。

(使用視頻儀處士記錄單)我們一起來看這張記錄單,左邊一排表示三塊不同顏色標記的透鏡,右邊一排是看到的結果,請你再去看一看、玩一玩,兩人合作商量把結果記錄下來。(幼兒探索,教師巡迴指導)

(選一份記錄單放在視頻儀下),我們來看看這兩位小朋友記錄的結果,請你說說,你們的結果是什麼?(請幼兒口述結果,並請他用教師身邊籃子裏的物品驗證)

(用同樣方法講評結果不同的記錄單,共同糾正錯誤後得出結論:用紅色標記的透鏡看,東西會變大;用藍色標記的透鏡看,東西會變小;用黃色標記的透鏡看,東西不變。)

三、探索活動(引導幼兒發現三塊透鏡不同的構造)

可是,爲什麼不同的透鏡看到的東西不一樣呢?請你仔細摸一摸透鏡,比一比每塊透鏡的中間和邊上有什麼不同?(幼兒探索,教師巡迴指導)

誰來說說,你現在發現什麼?

紅色標記的透鏡中間和邊上有什麼不同?(中間厚,邊上薄,看到的東西會變大)

藍色標記的透鏡中間和邊上有什麼不同?(中間薄,邊上厚,看到的東西會變小)

黃色標記的透鏡中間和邊上有什麼不同?(中間邊上一樣厚薄,看到的東西不變)

(出示構造圖)小朋友都發現了,紅色標記的透鏡中間厚,邊上薄,看到的東西會變大,我們叫它凸透鏡;藍色標記的透鏡中間薄,邊上厚,看到的東西會變小,我們叫它凹透鏡;黃色標記的透鏡中間邊上一樣厚薄,看到的東西不變,我們叫他平面鏡。(學說三種透鏡的名稱)

所以,用不同的'透鏡看到的東西會不一樣。

四、探索活動

你還想用這些透鏡看什麼?請你再去玩一玩,可以用透鏡看看周圍的人和東西。說說你是用什麼透鏡看的什麼?東西變得怎麼樣?(引導幼兒講出:我是用凸透鏡看×××,×××會變大等等)

五、擴展聯繫

今天,我們玩的透鏡真奇妙,他的本領還很大呢?你們知道什麼東西是用透鏡做的嗎?(顯微鏡,它看到的東西會變大,是用凸透鏡做的;放大鏡,它看到的東西會變大,是用凸透鏡做的;望遠鏡,正面看到的東西會變大,是用凸透鏡做的,反面看到的東西會變小,是用凹透鏡做的;老花眼鏡看到的東西會變大,是用凸透鏡做的,近視眼鏡看到的東西會變小,是用凹透鏡做的。)

六、延續活動

如果把兩塊透鏡疊在一起看,會發現什麼呢?老師把透鏡放在科學角上,你們以後可以去試一試。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對身邊的事物產生興趣,初步學習蒐集資料的方法。

2、瞭解一些安全知識,懂得自我保護的方法。

活動一:爐具的用途

活動目標:通過討論瞭解爐具的用途及什麼是爐具。

活動準備:圖片。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討論我們能吃到的東西是什麼幫了忙?它還能幫我們做什麼?

2、爐具是什麼樣子的。

3、提出疑問:幼兒提出自己想知道的有關爐具的問題,老師記錄。

(幼兒的表現:幼兒對於爐具的種類感興趣。)

【反思】

對於自己感到很好奇,但是家長又不讓接近的爐具幼兒有些瞭解又有些猜想。在討論的時候幼兒都積極發言。在活動中幼兒通過討論,及對自家使用爐具的不完整描述,幼兒發現小朋友家使用的爐具也不同。

活動二:爐具的種類。

活動目的:瞭解現代爐具。

活動準備:請家長帶幼兒的商場參觀;不同爐具的照片。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把收集回來的爐具圖片、照片佈置成“爐具專賣店”。嘗試分類(用電的、用煤氣)

2、瞭解現代爐具

(1)利用錄像瞭解過去的爐具。

(2)現在我家的爐具。

(3)利用圖片瞭解多種爐具。

3、如何安全使用爐具

【反思】

此次活動中有的幼兒發揮想象說出了自己想象中的爐具,應抓住這一點開展活動。

活動三:新型爐具。

活動目標:大膽發揮想象自己創造爐具。

活動準備:錄像。

活動過程:

1、觀察有關電磁爐、太陽爐的錄像。

2、討論電磁爐、太陽爐的好處。

3、讓幼兒說一說自己希望有什麼樣的爐具,通過講述、繪畫、製作的方式表達出來。

幼兒表現:大多數幼兒能說出自己的想象,但不會用繪畫及製作的方式表達。

幼兒園教案 篇5

  一、遊戲價值:

衆所周知,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是孩子們天性的反映。《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中指出,“遊戲不只是教學藉助的一種手段,遊戲更有它自身的價值,應充分發揮幼兒在遊戲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幼兒參與多種遊戲,鼓勵幼兒在遊戲中反映生活,爲幼兒在遊戲中運用和發展學習到的知識及能力提供機會和條件。”若將數學知識融入各類遊戲中,可助幼兒擺脫枯燥、抽象的數學概念,使幼兒在歡愉的氣氛中參與、體驗、感受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知識。遊戲學數學學習可以提高幼兒興趣,使得數學教育生動有趣,能更好的促進幼兒對數學的學習與理解。

幼兒的主動性是遊戲的主要特點,遊戲深深吸引着幼兒,使得幼兒樂於參與遊戲並且易於在遊戲中受到教育。現代幼兒教育研究表明,遊戲可以促進幼兒感知、觀察能力的發展,可以促進幼兒記憶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幼兒通過遊戲提高自身技能,通過遊戲認識社會規則,學會與他人相處。

在遊戲中學數學,有利於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遊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形式,它生動、活潑、有趣。利用遊戲形式進行抽象的數學知識學習,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具體的遊戲情境結合起來,把數學教育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使幼兒易於接受,能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千方百計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有趣,簡單重複的練習也因遊戲而變得生動起來,使幼兒在愉快的情緒中輕輕鬆鬆、饒有趣味地學習數學,效果也會更好。

在遊戲中學數學,能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思維是人類認識活動的核心之一,思維的產生是兒童心理髮展的重大質變。在幼兒數的教育活動中,有許多數學內容都可以通過遊戲來完成,而此類遊戲能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這些活動均要求幼兒改進思維方式,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觀察、思考,加快思維的反應速度,進而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

在遊戲中學數學,有利於發展幼兒的社會性。 在尊重兒童身心特點的基礎上,創設的良好的環境,有利於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增進幼兒之間的瞭解,體驗交往的快樂,從而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基於以上原因,我設計了數學遊戲《小小數學迷》,旨在幫助幼兒複習鞏固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培養幼兒的計算興趣及思維的準確性、靈活性、敏捷性,讓幼兒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二、遊戲準備:

1—10數字若干,+(加號)、-(減號)、=(等於)符號若干,1—10數字大卡片一套(老師使用),小夾子若干(與幼兒人數相同)。

  三、遊戲玩法:

幼兒自選一張卡片夾在胸前,手拉手站在圓圈上,按順勢針方向走。教師問:“1234567,誰是小小數學迷?”幼兒答:“7654321,我們是小小數學迷。”教師說:“數學迷,看仔細,我的卡片上是幾?幾加幾等於6,列出算式站整齊。”這時,戴着有關數字或符號胸飾的幼兒便站到圓圈中間列成算式。如:1+5=6、2+4=6、3+3=6。教師帶領幼兒逐一檢查,正確、迅速者爲勝。教師可變換形式出題,或出加法,或出減法;或出得數,或出一個加數,或出減數、被減數……遊戲反覆進行,讓每個幼兒都參加,連續幾次獲勝者,可以代替老師當出題者。

  四、遊戲指導:

1、初次遊戲時,可降低遊戲難度,讓幼兒練習5以內數的加減運算,鞏固理解5以內數的加減運算,同時,熟悉遊戲玩法。

2、以後,可逐漸增大數量,玩6—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3、佈置場地時,可用即時貼剪幾個小紅旗貼在地上作起點,幼兒列算式時,從起點處排隊,可避免混亂狀態出現。

4、爲提高幼兒列算式的準確性,可讓幼兒先列口頭算式(以降低難度),然後去找相關同伴去小紅旗處站成一排列成算式,這樣,可避免幼兒胡亂找朋友。

  五、遊戲資源:

1234567,誰是小小數學迷?

7654321,我們是小小數學迷。

數學迷,看仔細,我的卡片上是幾?

幾加幾等於6,列出算式站整齊。”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根據自己剪下的手型圖,進行組合拼貼,創作與衆不同的畫面。

2、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體驗手型畫的樂趣。

重難點:

組合手型圖,拼貼出與衆不同的畫面。

活動準備:

廢舊報紙若干;每人一張黑色卡紙、一把剪刀、一隻黑色水彩筆;每組一盒漿糊、一塊抹布;實物投影儀一臺。

活動過程

一、帶領幼兒玩手指遊戲,激發幼兒興趣。。

1、玩手指遊戲:石頭、剪子、布。

2、其實,我們的手不僅能變出石頭、剪子、布,還能變換出很多的手型來,教師邊念兒歌邊做動作,我的小手變變變,變成兔子跳跳跳;我的小手變變變,變成蝴蝶飛飛飛;我的小手變變變,變成烏龜爬爬爬……

3、請小朋友用你自己的一隻手來變換出你喜歡的手型。(幼兒自由變)

二、幼兒畫手型。

1、小朋友,你能把你變換出的手型畫出來嗎?教師利用實物投影儀做手型,請幼兒試着在報紙上畫出來。

2、請個別幼兒變出手型,其他幼兒照着畫。

3、幼兒自己變手型並畫下來。

4、能力弱的幼兒可以照着自己的手型輪廓描畫下來。

5、請幼兒將自己畫的手型圖剪下來。

三、幼兒嘗試手型組合。

1、剛纔我們一起畫了好多手型,還把它們剪下來了,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選一些

手型通過投影儀觀看)

2、你覺得這些手型像什麼?(引導幼兒從各個角度去觀察)

3、如果把這些手型圖組合起來,拼一拼、擺一擺又會變成什麼呢?(請個別幼兒上來試一試)

4、教師小結:單個的手型圖像好多東西,把它們放到一起,拼一拼、擺一擺,又會變出更多的東西,真有趣!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

5、幼兒用剛纔剪好的手型圖在黑色卡紙上嘗試擺拼。(教師巡視,關注有創意的作品)

6、教師挑選幾幅有創意的作品,通過投影儀讓幼兒欣賞。

7、請這幾名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

四、粘貼手型組合圖。

1、小朋友拼的手型圖真有趣,可是這些手型圖只能放在桌子上看,一拿起來就會散掉,怎樣讓它能夠拿起來,讓更多人一起欣賞呢?

2、請幼兒想辦法,自由發表意見。

3、最後確定用漿糊粘貼,教師講解粘貼方法。

4、幼兒再次擺拼手型,最後將自己最喜歡的手型圖用漿糊固定在黑卡紙上。

五、欣賞作品。

1、請幼兒大膽地介紹自己的手型組合畫。

2、同伴之間互相說說喜歡誰的手型畫,爲什麼。

3、幼兒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畫牆上,體驗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繞口令是我國民間文學中比較獨特的語言藝術形式,它是將聲、韻、調易混的字交叉重疊編成語句或歌謠,要求一口氣急速念出來,因此也被形象地稱爲“口腔體操”。

我們正在開展的主題是“我們的身體”,在這個主題中就有一個練嘴巴的內容“公公和鼕鼕”,在開展這個活動的時候我初步讓孩子通過與平時念的兒歌作比較瞭解了繞口令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僅要有節奏,而且要念的又快又清楚,是用來練嘴巴的。活動開展後,我發現孩子們對於這樣一種語言形式還是比較有興趣的。因此呢,我想幫助孩子在繞口令的內容上再拓展一些,所以就有了這樣一個活動。這首繞口令所表述的內容是比較形象的,爲了便於孩子的理解我也做了適當的修改。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說的活動中理解繞口令所表述的內容,能初步學念繞口令“狗和猴”,進一步激發幼兒對繞口令的興趣;

2、懂得同伴間要相互謙讓。

活動準備:課件製作、手指偶(狗和猴)、圓舞板等。

重難點:初步學念繞口令,分清字音“狗”“猴”“頭”。

活動環節

一、看看說說,理解內容

1、引發話題: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小小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故事裏有誰?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2、播放課件,幼兒觀看、想象

3、幼兒交流:

(1)故事裏有誰?

(2)狗和猴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呢?

4、小結:原來狗和猴都想讓對方先過橋,他們互相謙讓,真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二、婷婷學學,感知體驗

1、欣賞繞口令

(1)說繞口令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些什麼呢?

(2)老師說繞口令

(3)你聽到了什麼?

2、老師戴上指偶,再次繞口令

2、在紙偶的提示下幼兒學念,幫助幼兒糾正字音

3、幼兒戴上紙偶練習繞口令

三、演演練練,快樂體驗

1、幼兒表演(自主選擇紙偶表演或圓舞板)

藉助於圓舞板打出節奏,引導幼兒逐步加快速度。

2、結伴練習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1、在看看說說的活動中理解繞口令所表述的內容,能初步學念繞口令“狗和猴”,進一步激發幼兒對繞口令的興趣;2、懂得同伴之間要互相謙讓。重難點就在於:初步學念繞口令,分清字音“狗”“猴”“頭”。活動中我設計了三個環節:看看說說理解內容――聽聽學學感知體驗――演演練練快樂體驗。

第一環節,我以PPT的方式爲孩子展現了一個無聲小故事,故事中有誰?狗和猴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呢?圍繞着這兩個問題,孩子們展開了想象與討論,從中瞭解了原來狗和猴都想讓對方先過橋,他們互相謙讓真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由此拓展話題,那麼在我們的遊戲活動中有沒有需要大家謙讓的時候呢?藉此聯繫實際,讓孩子懂得了同伴間要互相謙讓。第二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所在,首先讓孩子回顧了繞口令的特點,與平時念的兒歌有什麼不一樣,然後再欣賞老師唸的繞口令,激發了孩子嘗試的願望。於是邊看PPT邊跟着老師學念繞口令,孩子們初步熟悉了繞口令的內容。爲了幫助孩子形象的學說繞口令,我又爲孩子提供了手指偶,藉助於手指偶孩子們邊說邊演,很快就能朗朗上口了。最後的表演環節,孩子們可以按自己的需要選擇手指偶或者圓舞板來練習繞口令,結伴練習或者與一旁的老師作交流,充分體驗到了活動的樂趣。

本次活動之所以獲得良好的效果,分析原因主要在於:首先,在內容的選取上,我對原作品進行了分析與修改,並結合中班孩子的認知特點將一些比較拗口的話進行了修改,使其琅琅上口。這首繞口令中有孩子既熟悉又喜愛的動物“狗”和“猴”,運用擬人化的手法,活潑有趣地描寫了兩隻動物相對過獨木橋在橋上相遇的情形。特別是第五句、第六句“猴跑幾步望望狗,狗跑幾步望望猴。”比較詼諧生動地寫出了兩隻動物可愛的神情,最後很自然地道出了“不知是猴讓狗還是狗讓猴”。第二,在教學設計上我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作用,運用動態的形象吸引孩子的注意,啓發了孩子的想象,幫助孩子形象的理解了繞口令所表述的內容。而手指偶的運用又進一步激發了孩子參與表達表現的興趣。本次教學活動,又開闊了我對開展民間文學活動的視野,繞口令是民間文學活動中比較獨特的語言藝術形式,它以特有的魅力與長處,自由靈活地傳情達意,不僅能鍛鍊孩子發音清晰準確、口齒靈俐,從中也滲透了品德教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