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合集7篇

本文已影響 2.22W人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合集7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鞏固團圓的技能,培養幼兒對泥工活動的興趣。

2、幼兒探索學習小棒的正確使用方法,在活動中體驗成功感。

3、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1、橡皮泥若干、小棒若干根。

2、畫有大獅子的蛋糕盤三個(12寸的)

3、課件。

活動過程:

一、揭示課題,引起幼兒興趣

課件(畫面出現傷心的獅子,沒有毛髮)

1、師:小朋友,這是誰呀?

大獅子最近生病了,頭髮都掉光了,心裏很難過,森林裏的小動物知道了,都想幫助大獅子,聰明的小刺蝟也來幫助大獅子。(畫面出現小刺蝟揹着水果)

2、師:小刺蝟會用什麼方法幫助大獅子呢?大家一起來猜猜看。

(幼兒互相討論)

個別幼兒回答

3、師:小刺蝟到底用什麼方法幫助大獅子呢?我們一起來問問小刺蝟吧!

老師帶領幼兒一起說:小刺蝟,你用什麼方法幫助大獅子的?

課件(畫面出現小刺蝟在說話,邊說邊出現一些水果在空中旋轉)

課件(小刺蝟:我用水果給大獅子變了一個新發型。)

4、師:啊,水果也可以變髮型呀,你們看見過嗎?這麼奇怪,小朋友想不想看看?

課件(畫面出現小刺蝟在變魔術:一二三、變變變,隨後出現畫有大獅子的蛋糕盤的四周插着一串串冰糖葫蘆)

師:大獅子的新發型漂亮嗎?你們喜歡嗎?

二、感知“頭髮”的特徵。

1、大獅子的新發型是怎麼樣的?

(引導幼兒從顏色、形狀兩方面表述)

2、小結:小刺蝟真聰明,把紅色的圓圓的水果串接了起來,象一串串的冰糖葫蘆,這麼帥氣的頭髮,你們喜歡嗎?想不想也學學小刺蝟變髮型呢?

三、幼兒學習做髮型

1、師:我們怎麼來做大獅子的頭髮呢?

請你想一想先做什麼,再做什麼?

(個別幼兒回答)

2、老師示範,幼兒空手練習。

邊示範邊交待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

A、師:取出一團什麼顏色的橡皮泥?搓呀搓,搓呀搓,變成一個什麼?

(幼兒徒手練習,老師教學兩次)

B、探索小棒的使用方法:

怎樣拿小棒最安全?

怎麼把我們搓好的糖葫蘆串接起來呢?

3、提示幼兒在製作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要點:

A、將小泥塊儘量搓圓;

B、做好的每一顆糖葫蘆要用小棒從中心穿透,最後一顆糖葫蘆要將小棒藏起來;

C、 穿糖葫蘆時,不要將小棒穿得太滿,下面要留一段做把手。

四、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現在,請小朋友來做大獅子的頭髮吧!做的時候要對着圓的中心來穿糖葫蘆,還要注意使用小棒的安全。

2、幼兒操作,老師巡迴指導。(放背景音樂)

五、作品展示,打扮大獅子。

請幼兒把幼兒做好的糖葫蘆插在一樣顏色的蛋糕盤周圍

六、與大獅子游戲

《拉着手兒轉個圈》

七、結束活動

帶領幼兒與大獅子和小刺蝟說再見。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年齡小,手的協調性、靈活性相對較差。活動中,我先教孩子怎樣把紙撕下來,爲了便於幼兒記憶及掌握,我使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撕紙的正確方法:用手捏住紙的長的一邊,左右手的拇指、食指捏住紙頭,撕,拉,再撕,再拉……,在活動中鼓勵幼兒邊說邊撕,也出現了個別幼兒不敢動手的現象,在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終於開始嘗試自己動手,幼兒逐漸掌握了撕紙的方法。在貼獅子的頭髮時,通過我的示範引導幼兒注意貼的要點,我形象地告訴孩子要貼在獅子的頭上,不能貼到臉上,否則小獅子就被頭髮遮住走路都看不見了。這樣的比喻讓孩子們在貼頭髮的時候記得了要領,都能做到圍繞臉貼在頭上。最後評價環節,將孩子的作品都展示出來了,孩子們看着自己的作品,別提多高興了,我看到了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

撕紙使幼兒動腦動手,有利於幼兒身心發展,是一項有意義的活動,讓我們用真情去塑造幼兒,使他們成爲心靈手巧,聰明能幹的寶寶。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看一看、摸一模、嘗一嘗認識幾種常見的水果,並嘗試說出水果的特徵。(硬、軟、滑、扎、甜甜的、酸酸的、香香的)

2.知道水果是好吃又有營養的食物。

3.通過遊戲激發幼兒愛吃水果的情感。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5.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內容:

和水果寶寶做遊戲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在生活中見過幾種常見水果。

(物質準備)白板課件、蘋果、香蕉、橘子、獼猴桃、魔箱

重點:通過多種感官認識常見的水果。

活動難點:

能用簡單的形容詞,說出水果的特點。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今天我們來參加森林的水果大會,哇,有好多水果呀!”你們快看看他們都是誰?

二、看一看、猜一猜

1、出示PPT,幼兒觀察水果影子,並猜一猜它是什麼水果?

2、出示水果橫截面,引導幼兒再猜一猜會是誰。爲什麼?

3、出示完整水果圖片,看看小朋友們猜對了嗎?它是誰?

三、摸一摸、聞一聞

1、出示魔箱,請幼兒把手伸進去摸一摸,你摸到什麼了?拿出來看看?他是誰?他是什麼樣子的?

2、將幼兒分組進行魔箱探祕。孩子們你快看看崔老師請了四位水果公主來咱們班做客,每個水果公主手裏都有一個魔箱,請你快去找到水果公主,去魔箱裏探祕吧。

3、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觸摸水果的感覺。(光滑的、粗糙的)

4、聞一聞水果表皮的氣味。

四、嘗一嘗

1、水果公主那有四種水果,請你去找一位公主去嘗一嘗,猜一猜你吃的是哪種水果?味道是什麼樣的?

2、幼兒去找水果公主去吃水果。

五、教師小結

1、你們今天都吃了什麼水果?是什麼味道的?

2、水果的多種多樣的,每一種水果都有不同的營養,而且味道也不一樣,有的酸酸甜甜的,有的香香的,水果是又好吃又有營養的食物。

3、我們吃了很多有營養的水果,那我們就像愛吃水果的牛一樣,搖一搖變成水果牛奶。

六、延伸活動

1、結合日常生活,鼓勵幼兒愛吃水果,吃掉各種各樣的營養。

2、教師與幼兒玩切水果的遊戲,激發幼兒對水果的興趣。

教學反思:

活動形式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心理特徵。給幼兒提供豐富的物質環境,刺激幼兒去感受美和表現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心理髮展的特點是好動,對一切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求知慾望強烈。及時表揚幼兒的點滴進步,肯定和鼓勵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舉止,樹立自信心,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感知能力。

2、鞏固練習徒手用泥團圓與搓長的技能。

3、初步練習分泥的技能。活動準備:彩色長布條若干、紅色方塊布一塊、橡皮泥若干、印模兩個、幼兒圍圓坐好。

活動過程:

一、引題:出示紅色方布,放在圓圈中間,告訴幼兒這代表我們的幼兒園。問問幼兒你住在那裏? 你每天是怎樣來幼兒園的? 給“幼兒園”安上大門(用印模)在次提問:你每天從哪裏進到幼兒園?請幼兒走一走注意不要碰到兩邊。

二、放“地圖”: 在“幼兒園”四周方布條作通道,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從那條路進入幼兒園的,走走看。 拓展通道的各個方向與長度、擺放小區大門(用印模)引導幼兒看看自己上幼兒園時走過的路。說說來幼兒園時一路上看到那些東西?(人、樹、房子)

三、置展: 示範用手將一團泥分成2塊,徒手團圓與搓長,分別表示樹與人。將他們放在道路兩旁與道路中間。給每個幼兒一團泥,指導幼兒團圓與搓長,並放置到地圖上。注意不要碰到邊上的作品。

四、個人解說: 三裏亭序早上可真熱鬧!馬路上到處是人,有的是 幼兒園的,有的是上班的。路旁種滿了數,真漂亮,走在幼兒園的路上,小朋友可真開心!請幾名語言表達能力較好的幼兒來說說自己上“幼兒園”走過的路上有哪些東西,是從哪裏來近來到達幼兒園的?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目的要求

1 、通過本課教學,要求學生知道什麼是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自轉和公轉的方向、時間 ; 明白晝夜現象是由於地球自轉形成的。

2 、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會做晝夜成因的模擬實驗)、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根據日月星辰的視運動推想地球的運動)。

3 、通過認識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使學生體會到宇宙間的天體都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

  課前準備:

1 、分組實驗材料——蠟燭,用乒乓球、鐵絲製成的小地球儀(在北半球處粘一個小紙人)。

2 、掛圖或投影儀——地球的自轉(標示地軸、自轉方向、陽光及晝夜),地球的公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 、提問:

( 1 )每天,我們看到太陽在空中是怎樣運動的?

( 2 )在一天的不同時刻,南天的星座(例如獵戶座)在天空中是怎樣移動的?北天的星座呢?

( 3 )伴隨太陽的東昇西落,發生了什麼現象?

( 4 )晝夜現象有什麼規律?

2 、你認爲太陽的東昇西落、晝夜交替循環的現象是怎樣形成的?

  學習新課:

1 、指導學生認識地球的自轉

( 1 )講述:

關於太陽的東昇西落、晝夜交替循環的現象,有的同學認爲是太陽繞地球轉動形成的,有的則認爲是地球自己轉動形成的,這是兩種不同的意見。

這個問題在歷史上也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以前,人們憑肉眼直接觀察,一直以爲太陽的東昇西落、晝夜交替循環時由於太陽繞地球轉動形成的。後來,人們通過細緻的觀察和深入思考,認識到這種現象是由於地球的運動形成的。

談話:明明看到太陽東昇西落,爲什麼說是地球在運動呢?爲了弄清這個問題,讓我們未聯想一些熟悉的現象:

①當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駛的汽車裏,看到路旁的樹、房子等物體會怎樣?(向後移動)

②你們坐過船嗎?在船上怎樣知道船是否在行駛?怎樣知道船在向哪個方向行駛?如果看船上的物體能發現嗎?爲什麼?

( 3 )講解:當我們隨同車、船一起運動的時候。會看到車、船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運動 ; 同時,通過觀察車、船以外的景物的運動狀況,可以判斷我們乘坐的車船的運動情況

( 4 )提問:

已當看到船艙外的景物是靜止的.。這說明什麼?

①當看到船艙外的景物在向前移動,這說明什麼?

②當看到船艙外的景物在快速地向後移動,這說明什麼?

( 5 )講述:我們可以根據物體間相互運動的關係,推想地球的運動狀況。

( 6 )討論:

①通過觀察,我們看不到大地在動。據此能說地球是靜止不動的嗎?爲什麼?(如果把地球比做宇宙中的一艘大船,我們便是這艘大船上的乘客,只看“船”或“船”上的物體,是不能判斷地球這艘大船動或不動的。)

①怎樣才能判斷地球動或不動呢?(要看地球以外的天體的運動情況)

②通過觀察可以知道,地球以外的太陽、月亮、星星等天體,每天都有東昇西落現象,也就是說都在自東向西運動。這說明什麼?(地球在自西向東運動)

③我們看到太陽東昇西落總是循環出現的,這說明什麼?(這說明地球在轉動)

④太陽每天東昇西落,從看到太陽正南到再次看到太陽正南,相隔時間大約是多少?( 24 小時)這說明什麼?(地球轉動一週的時間大約是 24 小時)

( 7 )教師小結: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爲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東轉動,這個分析是正確的。現在,人們可以乘火箭、航天飛機離開地球,從宇宙空間觀察地球,看到地球確實在轉動。(出示掛圖或投影片:地球自轉。)

我們知道地球是個球體,中間是赤道,兩端分別是南極和北極,穿過地軸南北極的一條假想的直線叫做地軸。(板書:“地軸”)

地球每時每刻都在以地軸爲軸轉動着,地球的這種運動叫做自轉。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週的時間大約是 24 小時。

( 8 )指導學生填寫課本中這個問題的空白。

( 9 )提問:

①什麼叫地球自轉?我們根據什麼知道地球在自轉?

②地球自轉的方向是什麼?地球自轉一週的時間是多少?

③爲什麼在地球自轉過程中,我們會看到日月星辰東昇西落?

2 、指導學生認識晝夜的成因

( 1 )討論:

①我們已經知道晝夜現象是伴隨太陽東昇西落髮生的。既然太陽東昇西落是由於地球自轉引起的,那晝夜現象應該是由什麼引起的?(由地球自轉引起的)

②請你想像一下,爲什麼在地球自轉過程中地球上會有晝夜現象呢?

( 2 )講述:爲了證明這個問題,我們來做個實驗。每組都有一個用乒乓球做的小地球儀,我們就用它來實驗。

( 3 )分組實驗:

①點燃蠟燭,用蠟燭光代替太陽光,讓“太陽光”照射在“地球”上。

②觀察:”地球”的哪個部分被”太陽光”照亮?哪個部分沒有被照亮?想一想:這兩部分分別相當於一天中的什麼時間?

③轉動地球儀。使它自西向東(即從左向右)轉動,觀察在同一地點 (例如貼小紙人的地方)是否會出現晝夜交替現象?

( 4 )彙報實驗結果。

(以上實驗也可以分步進行。如果分步實驗,彙報也分步進行。)

( 5 )討論:

①以上實驗說明什麼?

②現在,你認爲晝夜交替現象是怎樣形成的?

( 6 )教師小結:

(出示掛圖或投影片地球自轉及晝夜成因。)

地球是個球體,太陽雙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陽的那面是白晝,揹着太陽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轉動,晝夜現象就會交替出現。

( 7 )指導學生填寫課文中這個問題的空白。

( 8 )提問:

①晝夜現象是怎樣形成的?

②晝夜現象爲什麼是交替循環的?

③晝夜的來臨爲什麼會逐漸發生的?

3 、指導學生認識地球公轉及四季成因

( 1 )談話:地球除自轉外,還有其他運動形式嗎?

( 2 )出示掛圖或投影片:地球公轉。

( 3 )觀察:

①從圖中看,地球在怎樣運動?(繞太陽轉動)運動的方向是怎樣的?(自西向東)

②你知道地球繞太陽轉一週要多長時間嗎?(一年)

③從圖中看,地球在繞太陽轉動時,地軸的方向是怎樣的?(總是傾斜的,傾斜的方向、角度不變。)

( 4 )講解: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繞太陽轉動,地球的這種運動叫做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一週的時間是一年。

由於地球在公轉時地軸總是傾斜的並且傾斜角度不變,這樣就造成在地球公轉過程中,地球上同一地點受到太陽的照射情況是不斷變化的:有時太陽高度比較大,有時太陽高度比較小,有時太陽高度居中。我們知道太陽高度的變化會直接影響氣溫的變化,這樣,在地球公轉過程中,地球上同一地點的氣溫就會出現有規律的變化,形成春夏秋冬四季現象。

鞏固應用

l 、講述: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提問:

( 1)什麼是地球的自轉?地球自轉會產生什麼現象?

( 2 )什麼是地球公轉?會產生什麼現象?

( 3 )一天 24 小時是根據什麼定的?

( 4 )在地球公轉一週的過程中,同時自轉了多少周?

( 5 )爲什麼一年有 365 天?

佈置作業

觀察與思考: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時刻,南天的星座(獵戶座或其他任意一個星座,在天空中的方位有什麼變化?(隨着日期的推移,自東向西移動。)你怎樣解釋這種現象?(這是地球在公轉過程中與周圍星座相互運動的現象。)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幼兒品嚐各種飲料,能大膽說出他們的味道。

2、 練習衝調固體飲料,體驗操作活動的樂趣。

3、 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 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能根據自己的口味衝調自己喜歡的飲料。

活動準備

1、 液體飲料:如果汁、糖水等。

2、 固體飲料:如橙汁粉、酸梅粉等。

3、 一次性紙杯、筷子、勺子、玻璃杯。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品嚐飲料。

提供飲料,請幼兒自由品嚐。

二、 基本部分

1、 談話活動

(1)組織幼兒交流自己剛纔品嚐的飲料的味道。

(2)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剛纔喝的飲料的味道。

(3)鼓勵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以前喝過的飲料和喜歡喝的飲料。

2、 操作活動

(1)引導幼兒觀察各種固體飲料的顏色,聞一聞氣味。

(2)教師示範衝調飲料的方法,並提出要求。

(3)請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固體飲料進行衝調。

(4)引導幼兒互相嚐嚐衝調的飲料是什麼味道。

3、 討論活動

(1)請幼兒品嚐兩杯飲料(一杯濃、一杯淡),引導幼兒討論原因。

(2)組織幼兒討論衝調濃淡適中的飲料可方法。

三、結束部分

分享飲料

組織幼兒再一次衝調自己喜歡的飲料與大家分享。

教學反思

1、 本節課環節基本齊全,目標基本達到。

2、 內容貼近幼兒生活,幼兒很感興趣。

3、 教學過程中不能照顧到所有幼兒。

4、 今後我要更加努力,改進自己教學中的不足。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有表情的朗誦詩歌。

2.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豐富幼兒的詞彙:田野、拔

活動準備

ppt課件:

課件-聲音:下雨的聲音。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課件-聲音:下雨的聲音

小朋友,你們聽,這是什麼聲音?(下雨聲)

二、展開

1、你們喜歡下雨嗎?爲什麼?

(引導幼兒說出,下雨對農作物的好處)

2、如果好長時間不下雨了,你們想一想,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ppt課件:沒有水的話

花園裏的花兒渴得閉上了嘴巴,

魚池裏的魚兒渴得不要尾巴了

田野裏面的苗兒渴得不長了。

3、小朋友想一想有什麼辦法,才能不讓他們不渴了呢?

(引導幼兒說出下雨)

(1)下小雨的時候,小雨發出什麼聲音?

(引導幼兒說出——小雨點,沙沙沙)

(2)請小朋友聽一首《小雨點》的兒歌,教師朗誦。

小雨點,沙沙沙,

落到了什麼地方?(花園裏),花兒樂得怎樣——張嘴巴

又落到了什麼地方?(魚池裏),魚兒樂得怎麼樣――搖尾巴

最後落到了什麼地方?(田野裏)苗兒樂得怎麼樣——向上拔。

4.幼兒學說兒歌

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朗誦兒歌,注意感情和語氣。

三、結束

生活經驗講述

小朋友想一想下雨的時侯,小雨點還能落在什麼地方?

(大樹上,房屋上,麥田裏,小河中……)

活動延伸

教育幼兒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

【附】 小雨點

小雨點,沙沙沙。

落在花園裏,花兒樂得張嘴巴。

小雨點,沙沙沙。

落在魚池裏,魚兒樂得搖尾巴。

小雨點,沙沙沙、

落在田野裏,苗兒樂得向上拔。

幼兒園小班語言米皮皮的魔棒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漁夫捕魚

遊戲價值

小魚是孩子所熟知和喜歡的,扮演小魚符合小班孩子愛模仿的天性。教師扮演漁夫,在池塘外用漁網撈魚,孩子們在池塘裏扮演小魚,躲閃漁網的捕撈,遊戲情節的設置讓孩子在扮演小魚的過程中既能享受游來游去的快樂,也能體驗到被抓住的緊張感。通過師幼互動,還能讓孩子感受與教師、同伴一起遊戲的快樂,從中也能聯繫在一定範圍內四散躲閃跑,提高動作的協調性。

遊戲目標

1.練習在一定範圍內四散躲閃跑的能力,提高動作的協調性。

2.感受與老師、同伴一起遊戲的快樂。

遊戲準備

漁網一個;在場地上畫一個能容納全體幼兒的大圓圈當池塘,畫一個小圓圈當魚簍;課前學習兒歌《小魚遊》。

遊戲過程

一、熱身運動。

二、學習小魚遊,爲遊戲活動做好鋪墊。

1.小魚是怎麼遊的?(鼓勵幼兒嘗試學學小魚的各種遊的動作)

2.教師帶領邊念兒歌邊四處自由學習小魚遊。

三、第一次遊戲。

1.小魚們已經學會游泳了,現在要請你們遊進小池塘,漁夫要來捕魚嘍!

2.師幼遊戲。

教師介紹遊戲玩法,明確遊戲規則:教師扮演漁夫,手持漁網站在池塘邊,幼兒扮演小魚四散站在池塘裏。遊戲開始,幼兒邊模仿小魚遊邊念兒歌“小魚小魚遊遊遊,搖搖尾巴點點頭,向上遊,向下遊,游來游去樂悠悠。”唸完後,教師說“捕魚了”,並在池塘邊來回跑動,用漁網捕魚。“小魚”在池塘裏四散跑着躲閃,被捕到或跑出池塘的“小魚”離開池塘站到魚簍裏。等捕到三四條“小魚”後,遊戲暫停,大家一起數數捕到幾條“小魚”,遊戲重新開始。

3.分享遊戲體驗,評價遊戲結果

剛纔這幾條小魚爲什麼會被漁夫捕到呢?(點評遊戲中幼兒的個別行爲,通過“小魚不能游出池塘,否則會渴死的”引導幼兒遵守遊戲規則。)

小魚怎樣纔可以保護好自己不讓漁夫抓到呢?(引出當幼兒將要被捕到時可以蹲下,表示游到深水區逃走了)

4.再次遊戲

四、第二次遊戲。

玩法1.幼兒邊模仿小魚遊邊念兒歌“大魚大魚遊遊遊……”當教師說到“x人來變魚兒遊時”,幼兒迅速按相應數量組合,此時漁夫說“捕魚了”開始捕魚,當魚頭和魚身分開了算捕到,被逼出海面的魚也算捕到。

玩法2.每個幼兒分別頭戴紅、黃、藍不同顏色的魚頭飾,模仿小魚遊邊念兒歌“小魚小魚遊……”,當教師說到“變成大魚遊遊遊”時,幼兒迅速按頭飾相同顏色組合變成大魚,此時漁夫說“捕魚了”開始捕魚,當魚頭和魚身分開了算捕到,被逼出海面的魚也算捕到。(或者可以分紅、黃、藍三種不同顏色的漁網捕不同顏色的魚)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