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華】幼兒園教案範文集合八篇

本文已影響 1.4W人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幼兒園教案範文集合八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能運用感官比較三個以上物體的寬窄,知道物體寬窄的相對性。

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重難點:

比較三個以上物體的寬窄。

感知物體寬窄的相對性。

教學準備:

1.兩條寬窄不同路的多媒體課件。

2.一條寬窄不一的小河多媒體課件。

3.兩條長短不同的紙片。

4.找圍巾的多媒體課件。

5.生活中寬窄物體的圖片。

教學方法和手段

1.談話討論法:通過課件“過小河”,引起幼兒思考,發現物體具有相對性。

2.操作法:幼兒通過操作,發現物體之間的關聯,引導幼兒發現辨別物體的寬窄。

3.觀察比較法: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原來寬窄的東西放在一起比可能會變成窄的,發現寬窄的相對性。

教學流程:

1遊戲引入,激發興趣

此環節爲活動的前奏,以遊戲找路情境導入,建立初步的寬窄概念,重在激發幼兒融入遊戲情境,讓幼兒通過目測的方法發現物體的寬窄,學習正確的表述詞。

2親身體驗、探究新知

第一環節:過小河,目測、身體動作來理解寬窄的相對性;通過架橋。

第二環節:架橋

在合作遊戲中感知寬窄的可變性。

第三環節:找圍巾

操作探究中找出最寬的最窄的,感知物體寬窄的相對性。突破本活動的重難點。

3應用新知、昇華體驗

在生活的真實情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數學的重要性和意義,感受到和體驗到其中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遊戲引入激發興趣

(遊戲:找路遊戲情境導入,建立初步的寬窄概念)

1.接到紅果果綠泡泡的邀請函,通往紅果果綠泡泡家要選擇一條寬寬的路

師:紅果果綠泡泡邀請我們去他們家玩,你們想去嗎?

師扮演紅果果和綠泡泡:“親愛的小朋友,我們是你們的好朋友紅果果和綠泡泡,今天邀請你們到我家玩,到我們家有兩條路,一條寬寬的,一條窄窄的,但是今天那條窄路堵車了,所以要走寬寬的那條,歡迎你們喲!”

2.帶領幼兒來到活動場地

師:到紅果果和綠泡泡家該走哪條呢?爲什麼?

師:小朋友,這兩條路就是去紅果果和綠泡泡家的路,可是該走哪條路呢?

幼:走這條。

師:爲什麼?

幼:這條路寬,那條路窄。

幼:老師,走這條。

師:爲什麼?

幼:那條窄路堵車了不能走,只能走寬寬的那條。

師:小朋友可真聰明,都能找出去紅果果和綠泡泡家的路,知道這條路寬,那條路窄。

(啓發幼兒通過目測的方法,發現兩條路的寬窄,學習用“寬窄”正確表述

【此環節爲活動的前奏,重在激發幼兒融入遊戲情境,讓幼兒通過目測的方法發現物體的寬窄,學習正確的表述詞】

二、親身體驗探究新知

第一環節:過小河通過目測、身體動作來理解寬窄的相對性

1.帶領幼兒通過寬寬的路,一條河擋住去路

再次讀紅果果綠泡泡的信:“在我家門前有條河,小馬說很窄,松鼠說很寬,到底寬還是窄呢?你們去試試吧!

2.組織討論:到底小馬和松鼠誰說的對呢?你認爲小河是寬是窄呢?爲什麼?

師:到底小馬和小松鼠誰說的對呢?

幼:小馬說的對。

幼:小松鼠說的對。

幼:小松鼠說的對。

師:你認爲小河是寬還是窄呢?

幼:寬。

師:爲什麼呀?

幼:我跳不過去。

幼:很窄。

師:爲什麼呢?

幼:我這樣就跨過去了。

幼:很窄,我能跳過去。

【談話討論法,引起幼兒思考,發現物體具有相對性】

3.師:你是從哪裏通過的?

幼:這裏通過的。

幼:我從這裏通過的。

師:這條小河哪裏寬一些哪裏窄一些呢?

幼:這裏寬一些。

幼:這裏窄一些。

(有目的的引導幼兒發現小河的寬窄不同,爲下一步感知寬窄的可變性做鋪墊)

第二環節:架橋合作遊戲中感知寬窄的可變性

1.師:一定有許多小動物向小松鼠一樣感覺小河太寬,過不了河,我們爲他們搭座橋吧。

幼:好!

2.幼兒選擇紙板架橋,通過操作發現紙板的長短和河面的寬窄有關

師:現在小朋友拿上紙板架橋吧!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師:小朋友可真能幹,能把長紙條架到寬河面上,短紙條架到窄河面上。

【操作法,幼兒在操作中發現物體之間的關聯】

3.師:“橋架好了,我們試試吧,”幼兒走過窄窄的橋,體驗窄的東西有一種緊縮感

4.師:“橋面很窄,會很危險,怎樣把橋面變寬呢?”啓發幼兒通過合作組合,將窄的變成寬的

【合作遊戲法,感知寬窄的可變性】

第三環節:找圍巾操作探究,找出最寬的最窄的,感知物體寬窄的相對性。

1.設置問題:紅果果想要最寬的圍巾,綠泡泡想要最窄的圍巾,請把寬的送給紅果果窄的送給綠泡泡

2.幼兒操作,比較三條圍巾的寬窄,教師觀察幼兒操作情況

師:你怎麼比的?

幼:我看見這條就寬。

幼:我把圍巾摞在一起,看見它是最寬的。

師:你的這個辦法可真好!

3.解決幼兒操作中出現得問題:

預設:(1)幼兒通過目測選出最寬的,但不一定能發現三個物體間的細小差別。

(2)幼兒通過比較產生,但比的方法有問題,比如不能再同一水平面上比。

解決:你是怎麼發現的?比的時候應該怎麼比呢?

【操作法,引導幼兒發現辨別物體的寬窄,除了用觀察法,還可以運用對應比較的辦法】

1.師:我們都把自己認爲寬的送給了紅果果,現在紅果果的圍巾都是寬的嗎

【再次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原來寬的東西放在一起比可能會變成窄的,此環節爲解決目標難點的重要環節,讓幼兒在反覆的比較中發現寬窄的相對性。】

2.師:依以上方法找出最窄的。可視幼兒能力改作幼兒間的互動,活躍課堂氣氛。

三、應用新知昇華體驗

找出生活中用寬窄比較的物體,並比較它們的寬窄。

此環節作爲延伸活動進行。

幼兒園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通過欣賞音樂《獅子與小鳥》,讓學生初步感知各種不同動物的不同音樂形象與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律動:什麼動物出來玩

師:小朋友,你們看,春天已經悄悄的來了,森林裏各種小動物都出來玩,有小鳥,小兔子,小雞,小鴨,小貓。你們想不想和它們一起玩呢?

(多媒體畫面:森林裏各種各樣的小動物,插入音樂歌曲〈什麼動物出來玩〉)

2、具體形象感知:

師:小朋友們玩得真高興啊!這時候森林裏的大王獅子也來啦,你們看!(插入畫面:一隻獅子邊吼叫邊出現在第一張畫面上)剛纔獅子是怎樣出現的?(插入獅吼聲)你們來學一學。(學生學獅吼聲)

師:學的真像,劉老師好像真的看到了一隻威武的大獅子;這時候,小鳥看到了森林之王連忙說:“歡迎,歡迎”你們聽:(插入小鳥叫聲)小鳥的聲音好聽嗎?

師小鳥的特點:靈巧,獅子:威武。(插入有小鳥與獅子圖像的畫面)

二、欣賞教學:

1、師:老師這裏有紅綠兩個音樂盒,請小朋友們仔細的聽一聽,聽完後告訴老師,你們分別聯想到了哪兩種動物?(插入有音樂盒的畫面和樂曲《獅子》,《小鳥》)

2、學生聽完音樂後回答;紅色音樂盒放出的音樂聯想到小鳥,而綠色盒子的音樂聯想到獅子。

3、師:答得對!小朋友們聽得很認真,這兩段音樂的名字就叫《獅子》,《小鳥》(插入畫面:課題)

4、音樂形象與動物形象結合啓發學生思維:

師:小朋友,爲什麼你們聽到第一段音樂回想到小鳥,而第二段音樂會想到獅子呢?

生略

師:小朋友們講得都不錯!因爲第一段音樂比較歡快使人一聽就想到靈巧的動物,比如小鳥:而第二段音樂速度慢,給人一種很沉重的感覺,好象一隻威武的大獅子向我們慢慢的走來!(回到第二張畫面)

5、表現音樂:

學生隨音樂模仿獅子與小鳥進行律動。

(插入畫面有獅子與小鳥動畫和音樂)

幼兒園教案 篇3

  主題名稱:

主題八歡迎您,冬爺爺主體結構:冬天的小路、冬天的植物、小小腳印真有趣、小熊不見啦、雪人不見了,雪有什麼用、小動物怎樣過冬、雪花和雨滴、好玩的圖形九個活動。

主題內容:

冬天來了,天氣越來越冷,寒冷的氣候給幼兒的生活帶來很多的不便,有的幼兒不能堅持上幼兒園,有的幼兒怒願意參加戶外鍛鍊,同時冬季又是流感的高發期,因此增強幼兒的體質,鍛鍊幼兒的意志,提高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就顯得尤爲重要。

冬天又是美麗的,冰雪會給幼兒帶來驚喜和新奇,"歡迎您,冬爺爺"這一主題,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傳統民俗資源,讓幼兒通過一系列活動中瞭解冬季的主要特徵及人和動植物的過冬方式,從中獲得相關的知識經驗,體驗冬日活動的樂趣。

活動名稱:冬天的小路

  活動目標:

1.瞭解雪的特徵,感受雪景的美麗。

2.理解故事內容,能嘗試表演出動物的不同特徵。

3.豐富 並理解詞彙:"推"、"鏟"、"扒"、"掃"。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家長或者教師帶領幼兒欣賞美麗的雪景。

2.故事《冬天的小路》掛圖、故事磁帶。

3.小豬、小鴨子、小花狗、小松鼠頭飾一套。

4.幼兒用書第4冊第26-29頁。

  活動建議:

1.組織幼兒欣賞雪景,到幼兒園或周邊的小路上走走。(如果沒有雪,可欣賞掛圖。)引導幼兒談談:下雪了周圍的景象會發生什麼變化?小路變的怎麼樣了?走在小路上有什麼感覺?

2.幼兒欣賞故事《冬天的小路》。

出示掛圖,讓幼兒根據畫面內容嘗試講述故事。引導幼兒講一講:故事的名字是什麼?故事裏講了一件什麼事?

老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傾聽。

提問問題幼兒討論:下雪了,大樹、房子、大地都變成什麼樣了?小路哪裏去了?有哪些小動物在雪地裏摔倒了?它們怎麼樣?小松鼠是怎麼做的?小動物是用什麼方法掃雪的?(幼兒模仿"推"、"鏟"、"扒"、"掃"的動作,理解詞義。)它們掃完雪後,在小路上幹什麼?它們的心情怎樣?(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3.幼兒自選頭飾,並根據動物特徵進行故事表演。

活動名稱:冬天的植物

  活動目標:

1、 發展比較性觀察力,理解幾種熟悉的植物過冬的方式。

2、 能關注周圍花草樹木的季節變化,並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表達。

  活動準備:

1、 秋天觀察花草樹木的經驗。

2、 植物過冬的方式,塑料大棚的課件或掛圖。

3、幼兒用書第34-35頁。

  活動建議:

1 帶幼兒看一看周圍數目花草的變化,並讓幼兒談談各自的發現和感受。與幼兒一起討論冬天的樹,花,草與秋天的有什麼不同?花凋謝了,草坪枯萎了,有的樹掉光了葉子。

2、探究植物過冬的方法。

(1)請幼兒想一想,植物們沒有棉衣,帽子,它們冬天冷不冷?

(2)請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知道的植物果凍的方法。

(3)課件演示或看掛圖:植物過冬的方法。

教師說幼兒常見的植物的名稱,請幼兒說說它們是怎樣過冬的。

3、探究塑料大棚。

(1)請幼兒想一想,冬天凍得樹葉都掉光了,爲什麼我們還能吃到新鮮的水多喝蔬菜呢?

(2)課件或掛圖演示-塑料大棚。請幼兒看一看大棚裏面都有什麼水果。蔬菜?討論爲什麼它們在塑料大棚裏能過冬。(因爲大棚上覆蓋着的塑料膜能阻擋外界寒冷的空氣,內部溫度適宜,各種水果蔬菜均能茁壯生。

4、觀看幼兒用書第4 冊第34-35頁。

活動延伸:

1 有條件的幼兒園可組織幼兒參觀塑料大棚。

2、和老師一起給幼兒園裏的小樹"穿棉衣"(用稻草捆紮小樹底部。)

活動名稱:小動物怎樣過冬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歌曲知道小羊、小兔、燕子、青蛙的過冬方式。

2.能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小動物過冬的圖片資料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觀看冬天圖片資料,引出歌曲的第一段。

通過圖片上冬天冰天雪地的場景,讓幼兒記住歌曲一段的語句;刮北風,冰天雪地天氣冷,請幼兒跟老師說歌詞。

2.教師通過引導語,引出第二段得此內容。引導語:冬天那麼冷,我們小朋友穿上厚厚的大棉襖,小動物們怎樣過冬呢?

3、完整的欣賞歌曲《小動物怎樣過冬》。教師範唱,,請幼兒按節奏拍手。

4、學唱歌曲《小動物怎樣過冬》。引導幼兒隨音樂跟老師輕聲唱。

會用不同的情緒表現出問句:"小青蛙睡在泥土中?"和敘述句:"小青蛙睡在泥土中。"的語氣和語調。

活動名稱:小小腳印真有趣

  活動目標:

1、發展比較性觀察力,能辨別雞、狗、鴨腳印的特徵。

2、能用自然、優美的聲音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趣味性。

活動準備:

(1)掛圖一幅(上面有三間小房子,每間小房子上有可開啓的門,下有相應的雞、狗、鴨的腳印,雞、狗、鴨分別住在每間小房子裏)。

(2)歌曲《小小腳印真有趣》磁帶。

(3)幼兒用書第4冊第43頁。

  活動建議:

1、玩遊戲"猜猜我是誰"導入活動。

出示掛圖,讓幼兒猜猜每間房子裏住的是什麼小動物,爲什麼?

2、熟悉歌曲旋律,學習歌曲節奏。

教室範唱,幼兒完整地欣賞歌曲。請幼兒說一說:歌曲裏都唱了誰?你記住了哪一句?

3、出示節奏譜,重點引導X XX X XX節奏型。

幼兒學唱歌曲。分四個樂段跟唱。完整跟唱。引導幼兒跟隨音樂邊唱邊模仿小動物的動作。

4、歌曲表演。幼兒隨音樂自由表演。

活動名稱:小熊不見啦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一些小動物要冬眠的常識。

2.有主動探索動物習性的興趣並學會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故事《小熊不見啦》的磁帶。幼兒用書第4冊第38-39頁。

活動建議:

1.欣賞故事。

設置懸念,引起幼兒欣賞故事的興趣。敘述故事開頭,提問小熊哪裏去了?幼兒自動討論小熊去哪裏了。

(1)聽故事磁帶,瞭解小熊究竟去哪裏了。

(2)提問故事中的人物、情節等內容。讓讓幼兒知道有一些小動物要避開寒冷,躲在洞裏睡覺,睡一個冬天的覺,直到春天才醒來,這種過冬方式叫冬眠。

2.交流討論請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冬眠的動物。

3.探索其他動物過冬方式。

(1)提問引起幼兒思考。冬天裏有的小動物是要冬眠的,有的小動物是不需要冬眠的,不需要冬眠的小動物怎樣度過寒冷的冬天呢?

(2)幼兒自由討論其他動物的過冬方式。

活動名稱:雪人不見了

  活動目標:

1、能夠按一定的順序講述圖片內容。

2、瞭解雪遇熱融化的現象。

  活動準備:

幼兒已有堆雪人的經驗;故事掛圖《雪人不見了》;幼兒用書第4冊36-37頁。

  活動建議:

1、引導幼兒相互講講自己堆雪人的經歷。

2、幼兒看圖講述。出示故事掛圖4幅,鼓勵幼兒展開想象自由講述。啓發幼兒按一定順序講述圖片內容。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並講一講:這是發生在哪個季節的事情?圖片有哪些小動物?發生了什麼事情?爲什麼雪人不見了?雪人哪裏去了?

幼兒分組後者個別按順序講述圖片內容。

2、教室完整地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3、請幼兒觀看冬天的圖片資料,感受冬天的美麗。

活動名稱:雪有什麼用

  活動目標;

1.感受雪的美麗,體驗玩雪的樂趣。

2.瞭解雪對動植物以及人類的作用,知道雪的基本特徵。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第四冊第32-33頁,掛圖《雪的妙用》。

  活動建議:

1.下雪時,組織幼兒室外玩雪,讓幼兒感受雪花雪景並體驗玩雪的樂趣。

(1)下雪時讓幼兒追逐着雪花玩,用各種器皿接住雪花進行觀察,讓幼兒數一數雪花有幾個瓣?引導幼兒觀察雪花落在手上,頭髮上,衣服上,樹上,地上的變化,想想爲什麼會有這種變化(遇熱即融)

(2)雪後帶領幼兒看雪景,堆雪人,打雪仗,在雪上踏腳印等。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2.室內談話,引導幼兒說一說雪花的樣子和玩雪的感受。

3.瞭解雪對動植物即人類的作用。

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喜歡雪的原因。雪很美麗,可以滑雪,堆雪人,打雪仗。

讓幼兒根據自己已有經驗,想一想動植物喜歡雪嗎,爲什麼組織幼兒進行討論。

觀看掛圖,瞭解雪的妙用。厚厚的積雪是植物過冬的棉被;厚厚的積雪是植物春天的水分。厚厚的積雪是小動物冬眠時溫暖的小窩。閱讀幼兒用書第4冊第32-33頁。

活動名稱: 雪花和雨滴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引導幼兒享受音樂活動的快樂體驗。

2、培養幼兒的節奏感、記憶力及音樂的表現力。

3、引導幼兒用優美的聲音唱歌,鼓勵幼兒爲第二段填編新詞。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律動:根據優美音樂,跟師做春夏秋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通過幼兒的品嚐與生活經驗,瞭解甜與酸的味道存在於很多食品當中,有了這些味道才使我們吃東西時感覺更可口。

2.認識漢字:甜、酸,複習:苦、辣

3.培養幼兒傾聽的能力。

活動創設:

食品若干

漢字字卡若干

活動展開:

  一.幼兒品嚐,引起興趣

1.請個別幼兒上來品嚐,說出品嚐的是什麼味道(出示字卡)

2.有那些東西是甜的?

3.再請個別幼兒上來品嚐,說出味道。(出示字卡)

4.有哪些東西是酸的?

5.集體學念:甜、酸

  二.故事《甜鼠》

1.生活中我們吃的東西有各種味道,有了這些,才能使這些食物更美味。

有一個小老鼠出去玩,發生了一件很好玩的事。

2.講述故事《甜鼠》

邊講邊出示相應的字卡,幫助幼兒記憶,並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3.老鼠成了一隻甜老鼠,甜甜的真好吃,我也請你嘗一嘗。

4.遊戲:吃了酸的東西的幼兒將字卡貼在圖片“醋”上

吃了甜的東西的幼兒將字卡貼在圖片“糖”上

  三.遊戲結束

將字卡送入識字角

幼兒園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懂得只要有愛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幫助別人。

2、願意給別人帶去快樂。

3、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微笑》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準備:

1、掛圖,故事磁帶。

2、兩幅表情圖:一幅爲哭泣的表情,一幅爲微笑的表情。

3、空白的圓形卡片,油畫棒等。

重難點:

理解故事情節及內容,瞭解故事的含義,能主動幫助別人,願意給別人帶來快樂。

過程

1、看錶情圖。

教師出示兩幅表情圖,請幼兒說說看了哪幅圖能聯想起快樂的事。

引導幼兒說說爲什麼喜歡微笑的表情。

讓我看看你們甜甜的微笑吧!

2、欣賞故事第一段。

出示掛圖,欣賞故事第一段。爲什麼小蝸牛很着急?

小鳥、大象、小兔爲朋友做了什麼?朋友感到怎麼樣?

小蝸牛能爲朋友做些什麼呢?

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充分想像並講述。

3、完整欣賞故事。

請幼兒邊看掛圖,邊完整欣賞故事。

小蝸牛做了什麼讓朋友感到高興的`事?

爲什麼小蝸牛會想到把微笑送給朋友?

它是怎樣把微笑送給大家的?

朋友們喜歡微笑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大家爲什麼認爲蝸牛了不起?

4、製作“微笑”標誌。

幼兒自制兩枚微笑標誌,即在圓形卡片上畫上微笑的表情。

啓發幼兒將其中一枚“微笑”標誌別在自己胸前,時刻提醒自己爲朋友帶去快樂,另一標誌則送給其他班級的幼兒。

反思:

《微笑》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蝸牛用微笑的方式給大家帶來快樂,從而自己也快樂起來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會到爲朋友做事的快樂。

根據我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在活動開始的第一環節中,我嘗試讓幼兒看圖講話。在實施的過程中我發現幼兒的表達能力比較差,另外留給幼兒的時間較少,使得許多幼兒沒有了表演的機會。我班幼兒理解能力還很膚淺,注意力往往受興趣的影響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發展,所以需要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恰當、巧妙地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還要注重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爲了避免分散幼兒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在講述故事時只運用豐富的表情、優美的背景音樂來表現故事,講完後,提問簡單的問題:(1)故事的名稱;(2)有那些角色;(3)小蝸牛做了一件什麼事?

我班幼兒在情感及認知方面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讓幼兒充分感受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驗爲朋友做事的快樂尤爲重要。我依據幼兒的生活環境從三個方面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爲大家帶來快樂的:(1)爲爸爸媽媽做什麼;(2)爲小朋友做什麼;(3)爲老師做什麼。依據幼兒思維發展的過程,本環節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的引導幼兒思考、討論,進而得出與幼兒實際生活相關的答案,並使幼兒有了行動的願望,促進幼兒發散思維的發展。解決了本活動的難點達到了教育的目標。

但是從活動開展的情況來看,所設計的環節較侷限,所要體現的閱讀要求並沒有明顯地表現出來,因此根據這類情況,我試想在設計環節中,需要與目標的制定達成一致,如可以嘗試這樣來調整環節:幼兒在初次閱讀後,就可以安排幼兒表演的內容,幼兒在通過表演後就能積累較多的語言經驗,然後再聽老師完整講述。另外教師在安排幼兒的繪畫活動時,把重點放在幼兒繪畫出快樂的笑臉上,通過這樣的一種調整,就可能會更貼切於目標,更有助於問題的解決。

通過這次活動,我覺得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根據自班幼兒的特點進行教育活動纔會得到最好的效果。在以後的語言教學中,我會繼續發現新的教學模式,並根據這次活動中所出現的問題加以調整和改進。

幼兒園教案 篇6

目標:

1、初步學習在兩個大小不一樣的物體中辨別大小

2、學習用大和小說一句話

3、體驗給貓餵魚的樂趣

準備

1、大小皮球、大小沙包、大小茶杯等

2、與幼兒人數相等的大小貓、大小魚、固體膠若干,大小雪花片裝於簍內

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爸爸媽媽來和我們小朋友一起上課,開不開心呀?”

“今天我們班還來了兩位動物客人,他們是誰呢(師出示圖片)

幼兒回答

“我們一起同動物客人打個招呼吧!”

“小朋友真有禮貌,這兩隻貓有什麼不一樣的呢?”它們哪隻是大貓哪隻是小貓呢?

幼兒回答(幫助幼兒完整說句子“穿紅…。。。”)

再請幼兒大聲的說

“我們一起大聲的說一遍吧!”

二、認識大小

1、“小朋友們說得真好,老師這兒還爲兩隻貓客人準備許多好玩的玩具呢!”

2、師出示不同顏色的大小皮球

“這是什麼?這兩隻球有什麼不一樣的呢?

引導幼兒完整說

你覺得哪隻貓應該玩大球,那隻貓應該玩小球呢?”

個別幼兒上臺爲貓客人送球,一邊送一邊還要說“大球給…。。”

我們一起大聲的說一遍(配班老師放雪花片)

3、“快來看看,老師還爲兩隻貓客人準備了什麼玩具?(師掀開布)你覺得大貓應該玩哪一個雪花片呢?快拿出來給老師舉給老師看看,小貓玩哪一個呢?”

4、小結:大貓穿了紅顏色的衣服,他喜歡玩大雪花片,小貓穿了綠顏色的衣服,他喜歡玩小雪花片。

提升:

小朋友在我們教室裏還有哪些東西是大的那些東西是小的?趕快動動你聰明的小腦袋想想吧!(師作適當的暗示,大小手、大小腳、/引導幼兒觀察桌子上的東西)

三、給貓餵魚

1、師扮哭“是誰在哭呀?爲什麼哭呢?哦,原來是我們動物客人肚子餓哭了,小朋友你知道貓最喜歡吃什麼嗎?”

幼兒回答

師出示一大一小兩條魚

“這兩條魚一樣嗎?哪裏不一樣?,你覺得大貓應該吃那條魚,小貓應該吃那條魚?”

“我們一起大聲的說一遍吧!”

下面,我們就給貓客人餵魚吧!一邊餵魚一邊說“我給大貓喂什麼魚,給小貓喂什麼魚”?

不錯的

2、分發材料

請幫助您的孩子在魚的背面塗上固體膠,完成後在右上方寫上孩子的姓名。

3、貓客人吃飽了可開心了,要和小朋友一起出去玩呢!

幼兒園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學習捻紙團,粘貼桃花的方法和過程,再次感受皺紋紙的神奇。

2、 培養幼兒對美工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桃花。

2、紅白顏色的皺紋紙。

3、漿糊、棉籤棒、抹布。

4、已經制作好的桃花範例。

5、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 通過談話,引起幼兒的興趣,並展現桃花。

如:親愛的小朋友,你們都見過什麼樣的花呢?花的味道都是什麼樣的呢?(幼兒討論)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種花,小朋友們可曾在哪裏見過?(幼兒觀察討論)這花有個很好聽的名字,而且它也是一種水果形成,它叫桃花,結出的水果叫桃子,小朋友吃過桃子吧!來,我們來看一下,它是什麼顏色的?它的花都開在哪裏的?

2、 教師小結:桃花是粉紅色的,而且它的每朵花都開在小樹枝上,非常非常的漂亮,而且它的花香很濃,禁不住我想吃桃子了,呵呵,好了,老師今天教小朋友製作桃花,你們願意學嗎?(幼兒回答:願意)

3、 出示已經制作好的桃花範例,引導幼兒觀察。

如:老師這裏有一張已經制作好的桃花圖,來,請小朋友睜大自己漂亮的眼睛,來看一看它上面有什麼?(幼兒回答:桃花)那桃花是用什麼做的呢?看看我的桌子上都有什麼?哦,是不是這一條一條的?它是什麼來?(幼兒討論)是皺紋紙,那這是一條一條的,而桃花是球狀的,怎麼把它變成球狀呢?(幼兒作答:團起來)那怎麼團起來呢?(幼兒說:用手搓)團好之後呢?怎麼固定上去呢?(幼兒回答:用漿糊)固定在哪裏呢?(幼兒回答:樹枝上)

4、 教師小結:原來我們把這一條一條的皺紋紙先捏緊,然後在手心裏團,團好之後,又抹上漿糊,記住漿糊不要抹的太多,要均勻,如果漿糊粘手,小朋友可用抹布擦乾淨,抹好之後,就貼在樹枝上,這樣一朵漂亮的桃花就盛開了,我爲小朋友們還準備了白色的桃花,小朋友們可以自行搭配顏色。

5、 教師做示範,請個別幼兒示範。並加以指導。

6、 分發皺紋紙,漿糊,棉籤棒,抹布,幼兒用書,鼓勵幼兒大膽動手,並巡迴指導。

7、 欣賞幼兒作品,並對出色作品的幼兒表揚。

如:親愛的小朋友們,眼前是多麼漂亮的桃花林啊!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這樣的景色吧!你們最喜歡誰的桃花呢?誰的桃花開的最多最漂亮,又香氣撲鼻呢?爲什麼?

8、教師總結:今天我們製作了漂亮的桃花,小朋友們都很認真,所以我要送小朋友們每人一朵桃花,希望你們像桃花一樣青春有活力!

幼兒園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瞭解並能正確說出地底下生長的各種不同的植物名字。

2、嘗試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表述自己的觀察與想象。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教學重點、難點

讓孩子能正確分出地上與地下的植物。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實物:紅薯、土豆、花生、蘿蔔、大蒜等若干個。

2、紙箱一個(能讓孩子從中爬過)。

活動過程

一、播放課件:

1、小朋友看到幾個小喇叭呀?

2、喇叭裏面藏着好聽的聲音。我們一起來聽聽。

3、喇叭喇叭裏都藏着一個什麼共同的聲音呀?(啪啦啪啦砰)

4、這會是什麼聲音呢?

二、引出故事,這是一個故事的名字

三、播放課間並講故事,重點講出故事中的精彩。

(一)小鼴鼠搬家的原因:

小結:家裏都是水,小鼴鼠這個家被水淹了,它不能再住下去了。小鼴鼠準備去找一個新的家。

(二)小鼴鼠找新家:

1、小鼴鼠出發了,啪啦啪啦——嘭?

(1)啪啦啪啦,啪啦啪啦,小鼴鼠在地底下幹嘛?

(2)小朋友都知道地底下是黑黑的,它挖的時候會發出什麼聲音?挖着挖着,你覺得他撞到了什麼?地底下有什麼呢?

(3)猜一猜到底撞到了什麼呢?

(4)對了,這個東西是長在地底下的,小鼴鼠啪啦啪啦,砰!撞上去了,小鼴鼠張開大嘴巴“啊嗚,真甜……,原來是個香噴噴的紅薯呀。

2、小鼴鼠又繼續向前找家了,啪啦啪啦——嘭?

(1)啪啦啪啦,啪啦啪啦,砰!——?碰到了什麼?

(2)你從哪裏看出這是一個蘿蔔?

(3)原來啊,地底下長着好多好吃的東西,除了紅薯、蘿蔔,猜猜小鼴鼠啪啦啪啦啦,砰!還會撞到什麼?

(4)小結:好!孩子們剛纔講的有的是長在地底下,小鼴鼠會“嘭”的一聲撞到,但有些是長在地面上、長在樹上的,小鼴鼠能碰到嗎?

(三)小鼴鼠去認識更多的植物,啪啦啪啦——嘭?

1、小鼴鼠在地底下啪啦啪啦,還會碰到什麼呢?我們把自己扮成一隻小鼴鼠,到地底下啪啦啪啦鑽一鑽,猜猜會碰到誰?

2、請一個幼兒嘗試並出示碰到的實物(土豆)

3、請不同的幼兒進行嘗試並出示碰到的實物(花生、大蒜、紅蘿蔔)

4、小鼴鼠啪啦啪啦找自己的新家,沒想到能碰到這麼多長在地底下的好吃的東西。

(四)鼴鼠和他的好朋友啪啦啪啦嘭!

1、小鼴鼠又繼續往前啪啦啪啦,……看!他摸到一隻大蘿蔔!咦?你看,小鼴鼠已經挖了條長長地地洞了。突然,他聽到對面也有啪啦啪啦的聲音,是誰也在挖山洞呢?

2、噢!原來也是一隻小鼴鼠也在挖山洞找新家呢!兩個好朋友見面會說什麼呢?

3、他們就在這建立了自己的新家,快快樂樂的生活在了一起。

四、拓展活動。

小朋友們想一想:我們平時吃的東西是長在地上的還是下長在地底下的?那些是長在地底下。

五、課後延伸,加深記憶

讓幼兒畫一畫所認識的地底下的植物。

教學反思

由於孩子生活 知識的匱乏,很難理解什麼是生長在地底下的,什麼是生長在地面上的植物,這節課通過讓孩子自己去親身體驗而變的非常有興趣,這節課的活躍是我沒有想到的。我想我要多做一些這樣的活動讓孩子感興趣,我應該去學習更多的知識給孩子上好每一節課。

小百科:喇叭分爲幾種不同的樂器,一種管樂器,上細下粗,多用銅製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