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精選15篇)

本文已影響 2.21W人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精選15篇)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1

背景設計:

中國成功發射載人飛船。這件具有世界性的事件不僅全國人民都關注、興奮,就連我班的孩子一提起這件事都非常的高興。許多幼兒在談到自己的理想時,紛紛表示要向楊利偉叔叔他們學習,做一名宇航員遨遊太空,也有小朋友表示長大後想登上月球看看上面到底有什麼……雖然這事情已成爲往事,但我班幼兒的交談內容還是不離開這一話題進行,他們還帶來了各種圖書、碟片、報紙,互相閱讀和交流。我想:幼兒的興趣不能簡單地讓它停留在口頭上,應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幼兒去感受、去想象、去創造,使幼兒的經驗得以提升。

大班幼兒求知慾望強,他們好問好學,對數學知識也較感興趣,積極嘗試做一些計算練習,爲跨入小學做一些必要的準備。我們知道數學活動有時顯得較爲枯燥乏味,如果只滿足於讓幼兒學會加減練習、編一些應用題,內容顯得過於狹窄單一,很難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我在剖析《黑夜密語》這一大主題的精神要領下,預設了這個活動,以此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滿足他們探索太空的若干需求。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解答虛擬遊戲中的問題。

2、能用語言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3、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寫有6—10數字的星星五顆,制定成貼絨磁性教具。

2、模擬的大張登月軌道圖,在軌道的九個點上寫數字10。幼兒每人一張相同的小圖、筆。

3、幼兒每人1—10的數卡一套,彩色"通行證"一、手指遊戲導入。

師: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玩個手指變數字遊戲。

兒歌:食指中指並並,做把剪刀剪剪,我是手指魔術師。變、變、變個……。

二、給星星打電話。

1、出示圖片。提問:這幾位叔叔,你們認識嗎?(楊利偉,翟志剛等)

2、大家都想上月球,我們閉上眼睛,祈禱星星幫忙。

3、出現星星圖片,揭示上月球的要求。

要求:到月球上去,先要和星星打電話。(出示五顆星星)每顆星星上面都有一個數字,數字是幾就代表是幾號星星。我們從卡片中找出兩個數字,如果兩個數字合起來和其中一顆星星上的數字一樣大,就算撥通這顆星星的電話。

4、幼兒解密碼,第一次操作。

幼兒拿出卡片擺一擺。

師:你拿出是x和x,撥通的是x號星星的電話。幼:我拿出的是4和5,撥通了9號星星的電話。幼:3和2,可以撥通5號星星的電話。

……以同樣的方法,讓幼兒練習6—10的分合。

5、破譯了星星的號碼,接通星星的電話。

提出要求:上月球要進入軌道,進入軌道必須先解開密碼,密碼是由兩個數字組成的,這兩個數字合起來都必須等於10,密碼解開了,到老師那兒領取通行證,就能登上月球。

三、解密碼上月球

1、帶領幼兒觀察軌道圖。

2、幼兒玩拍手遊戲(複習10的分成)、

3、幼兒解密碼,第二次操作。

幼兒在小圖上的方框內寫出10的各種組合數字。

4、檢查密碼,領取通行證。

5、幼兒登上軌道,虛擬上月球。

活動延伸:

聽音樂,幼兒做各種動作,模擬宇航員在月球的探索的情景。

自我評析執教了科學活動《上月球》這個活動中,在活動中我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現狀作爲科學探究的對象,讓幼兒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解答虛擬遊戲中的問題,使得數學活動更遊戲化、趣味化,深受幼兒的歡迎。活動中,我以登上月球爲線索,把充滿奧祕的太空知識用圖片的形式簡單的展示在幼兒的面前,促進了幼兒的感官探索;把簡單劃一的數字分合式穿插在虛擬遊戲中,既鞏固了幼兒數學經驗,又滿足了幼兒上月球的探索慾望,讓幼兒進一步認識到學習知識的重要性,對促進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也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活動中,幼兒認真地追隨環節要求的變化,一次次大膽地闡述自己對分合知識的理解,探究的慾望無處不在。"通行證"的發放使得幼兒的操作結果被得到認可,雖然有些小朋友做錯或者重複了,但老師給予的訂正機會讓他們從失落中走了出來重新煥發求知慾望,使他們有成功和被重視的感覺,課堂氣氛非常活躍。而且幼兒之間的互相檢查既提高了幼兒的數學經驗,增強了幼兒的責任意識,又促進了語言和思維的相互作用。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探索蛋寶寶站起來的方法,體驗探索帶來的樂趣。

2、通過幼兒動手探索,學會積累經驗,並做個記錄。

3、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獲得物體支撐的經驗。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爲幼兒準備雞蛋,人手一份。並塗成彩蛋或加上圖案,使其具有蛋寶寶的特徵。

2、輔助材料:米、沙包、尾巴、紙、鉛絲、海綿、積木、電線、布、瓶子、各種蓋子等等。

3、《運動員進行曲》音樂。

活動過程:

一、蛋寶寶想要站起來。

1、跟隨音樂節奏,幼兒精神飽滿的行走,音樂結束時做立正動作。

2、蛋寶寶非常想象小朋友一樣神氣的站起來,你們能讓它在桌子上站起來嗎?

幼兒進行探索,看看雞蛋能否在平面上站起來。

二、我幫蛋寶寶站起來。

1、引導幼兒嘗試各種在平面上讓蛋站起來的方法。

2、你怎樣讓蛋寶寶在桌子上站起來的?

3、爲什麼蛋寶寶不容易站起來?

引導幼兒說出蛋的特徵,蛋的兩頭是尖尖的。

三、幫蛋寶寶找朋友幫忙,並記錄下來。

(一)

1、我們請一些朋友來幫蛋寶寶站起來,你們想想找誰呢?

2、幼兒進行操作,鼓勵幼兒運用不同的材料進行嘗試,比較什麼方法能讓蛋寶寶站得更穩,並作好記錄。活動記錄表

OO

所用材料

√或×

3、組織幼兒進行交流,分享各自的好辦法。

(二)、二次操作:

1、有的桌上的材料和另的桌上的是不一樣的,你可以嘗試一下其它材料,看看它能不能讓蛋寶寶站穩?

2、幼兒繼續探索發現,並做好記錄。

3、再次交流,讓幼兒說出更多更好的讓蛋站起來的辦法。

四、拓展思維,尋找材料以便投入區域中。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3

設計意圖:水結冰、融化、水蒸氣變成水珠的經驗、溶解的祕密, 沉與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議幼兒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於水面,或使浮於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將小鐵釘放在積木上等。沉與浮

2(立起來的木棍):將小木棍放入水中,發現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塊橡皮泥,或釘上一根大鐵釘,都能使它立起來。

活動目標:使用多種材料,玩水的過程充滿和有趣。

活動材料:飲料管、紙、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積木、塑料、菜葉、小瓷器、竹片、鐵釘、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動過程:下午天氣熱,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豐富,但給出一個條件,每人只給一盆水,要節約用水,用完就沒有了。用水管連接水的有3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組、用礦泉水瓶蓋扎洞來射水有3組、做水簾洞1組、沉浮和自定義玩法有幾組。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組;佘馨蕊、張俊騫、覃芷珊、盧藝文、班學佳

*這幾個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個杯子連接起來,慢慢地將一杯紅色的水倒在水杯裏玩,發現杯裏的紅水通過連接飲料管子流到另一個水杯,3杯水慢慢變紅了,孩子們高興極了,飲料管子傳送水耶,3杯紅水第一次出現流動成水平,水不流動了。

*又觀察,張俊騫提出,加水才行,邊說邊給其中一個杯加水,佘馨蕊:水從管子流過去了,3杯紅水又第二次流動成水平,水又不流動了。

*老師提醒小朋友想辦法讓一杯水高一點,觀察會怎樣。盧藝文從旁邊小菜園裏取兩塊土,和班學佳一起把一個杯子墊高起來,紅色的水又流動了。

*就這樣反覆做做學學。覃芷珊用手指攪拌水,紅水沒有原來這樣紅了,變淡了。

*老師說:爲什麼水會流過去呢?盧藝文說:水要斜坡才行。

比較水位高度與流的快慢之間的關係,體會水由高處往低處流的特性。體會水的多少和顏色深淺變化的關係。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4

此次活動是大班主題活動《奇妙的水》中的一次常識活動,這個主題對孩子們來說很感興趣,非常喜歡動手操作。

活動目標:

1、瞭解水由於溫度的高低,會發生變化的物理現象。遇熱會變成水蒸氣,遇冷會結成冰。

2、通過實驗驗證水的三態變化,發展探究能力。

3、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活動準備:

1、請幼兒在家裏用冰箱做“水和冰”的實驗。

2、準備一隻煤爐、鍋、燒杯。

3、掛圖一幅。

活動過程:

一、朗誦散文詩《會變的水》,引導幼兒思考水是否真的會變,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引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二、回憶生活經驗和在家做的“水變冰”的小實驗,講述“水是怎樣變成冰的”。

三、幼兒觀察水遇熱的變化

教師操作實驗,引導幼兒觀察:

1、你們發現水燒熱後有什麼變化?

2、你們看到杯口冒出了什麼?

3、水氣是從哪裏來的?

4、水變成水蒸汽後到哪裏去了?

5、杯子裏的水有沒有少?

6、水在什麼時候變成水蒸氣的?

四、引導幼兒討論“怎樣把水蒸氣變成水?”

1、提問:我們能不能把水蒸汽變成水?

2、幼兒討論,提出自己的想法。

3、利用實驗材料進行操作驗證。

五、幫助幼兒梳理有關水的三態變化規律的經驗:當水的溫度在“0”度

以下時,水就變成冰。冰融化了變成水。水熱了就會變成水蒸氣了。水蒸氣遇冷又會變成水。

六、跟讀散文詩《會變的水》,啓發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進一步觀察水的變化。

活動反思:

反思一:創設環境有利於孩子發展。

這次活動是以通過實驗讓幼兒瞭解水的三態變化,所以我選擇在室外進行活動,讓一部分幼兒坐在兩排臺階上,一部分幼兒圍坐成圓圈,以便能讓每個幼兒都能看清楚實驗的全過程,引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事實證明,孩子們在這次活動中情緒愉快輕鬆,大部分幼兒的注意力能集中。

反思二:追隨孩子的興趣,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當我出示孩子們自己帶來的冰塊問“水是怎麼變成冰”時,由於從冰箱中拿出來有段時間了,小朋友看到冰有些融化了,就開始爭論:“冰怎樣變成水了?”“這個冰塊怎麼這麼小了?那塊還很大呢?”……這是我在教學中沒有設計到的,顯然大家對這個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決定把這個問題交給孩子們討論,將幼兒分成小組,進行小實驗。鼓勵他們用各種辦法把冰塊變成水。如太陽曬、暖氣烤、開水澆、涼水泡、小手捂等。讓幼兒比較哪種方法能讓冰融化得快一些。引導幼兒發現溫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反思三:當提問不利於幼兒活動時,及時引導,加以調整

在活動中我設計了這個問題:“水可以變成水蒸氣,我們能不能把水蒸氣變成水?” 幼兒一時難以回答上來。我就請幼兒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提示在歌曲《雲》中這樣唱:“白雲白,藍天藍,……不裝魚,不裝蝦,裝的卻是小雨點”。對幼兒講解水蒸汽升上天空後,會變成白雲,遇冷後會變成雨水落下來。提問:小朋友在洗熱水澡的時候,有水蒸氣嗎?牆上爲什麼會有水珠呢?再提醒幼兒思考,我們現在有什麼辦法讓水蒸氣變成水。這樣一下子就啓發幼兒想出了好多方法。“找來冰箱裏冷的空氣。”“玻璃是冷的,把玻璃蓋在上面”。“我的手也很冷,也可以放在上面讓它變成水”……

反思四:重視幼兒的探索讓幼兒,在操作中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在把水蒸氣變成水的實驗當中,有小朋友想出把手放在水蒸氣上,水蒸氣也會變成水時,小朋友都圍過來試一試。這時我很猶豫,是阻止還是支持呢?結果我沒有阻止他們,而是在一旁提醒他們注意安全,等他們都一一親自實驗過,然後與他們一起討論這是爲什麼。就這樣循序漸進地將引導幼兒回到主題。

存在問題:

1、我在課前還應爲幼兒提供豐富的便於操作觀察的材料,如每組準備一隻酒精爐、燒杯,讓每個幼兒都能親自進行實驗探索,從而能更加引發孩子們的探索慾望。

2、在活動中還應認真的觀察孩子,傾聽他們的談話,在於他們的談話中發現他們的興趣和經驗,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

3、對活動的組織調控能力還有待提高,調整的教育行爲還比較謹慎,不夠大膽。如在這次活動中的生成課程轉換得比較猶豫。

4、及時反思、整理思路的能力還不足,活動後立即反思顯得條理性不夠強。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還應認真的觀察孩子,傾聽他們的談話,在於他們的談話中發現他們的興趣和經驗,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對活動的組織調控能力還有待提高,調整的教育行爲還比較謹慎,不夠大膽。如在這次活動中的生成課程轉換得比較猶豫,及時反思、整理思路的能力還不足,活動後立即反思顯得條理性不夠強。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鞏固十以內認數的經驗。

2、瞭解不同的編制能夠出現不同的排列,感受數學世界的奇妙。

3、培養探索電話號碼的興趣。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重難點:

編制電話號碼。

用不同的數字編制不同的號碼。

活動準備:

1、每個幼兒活動前寫好自己家的電話號碼。

2、幼兒用書《特殊的電話號碼》。

活動過程:

1、交流電話號碼:

(1)幼兒相互交流自己家的電話號碼:"你還知道哪些電話號碼?有什麼用處?"

(2)教師有選擇地記錄幼兒提供的電話號碼。

2、研究電話號碼:

(1)幼兒觀察教師記錄的電話號碼,尋找其中的規律:"通常電話號碼是由哪些數字組成的?"

(2)師生共同討論得出:"所有的電話號碼有0----9)的數字組成。"

3、編制電話號碼:

(1)教師發信號,幼兒記數字編制電話號碼。

例:小兔家的電話號碼的第一個數字是:2添上1的那個數。第二個是3和5中間的那個數。第三個是1至10裏面最小的數。

(2)幼兒在規定的時間裏,用0------9的數字編制5位數電話號碼,要求每個電話號碼必須不同。

4、閱讀幼兒用書:瞭解日常生活中特殊的電話號碼。

活動反思:

孩子們在編制密碼時情緒高漲,反應強烈,能積極發言,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處於寬鬆、愉悅的環境中,他們興趣高漲,積極主動的學習,真正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活動中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豐富孩子的認知。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方法讓紙張向前飛得更遠。

2、在活動中體驗距離的遠近與多種相關因素有關。(如:紙的外形、紙的輕重、投擲的力量等)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牛皮筋、毛線、夾子、罐子、沙包、飛鏢、飛盤、透明膠、剪刀等。

2、相同質地的紙人手一張。

3、幼兒用記錄單人手一張,教師用記錄單一張。

【活動過程】

一、以問題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設想。

1、“你們每人有一張紙(折成飛機),你會用什麼辦法讓這張紙離開你飛得很遠?”

2、除了這種方法,還有其它的方法嗎?(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想出不同讓紙飛得更遠的方法。老師對幼兒想出的辦法給予了肯定。)

3、你們的辦法不錯,不過用一些比較硬的材料時,飛的時候要找一個空地方,小心砸到小朋友的身上。

二、幼兒第一次實驗操作。

1、“等一會就請你用這些辦法去試一試,而且還要把實驗的情況記錄在這張記錄卡上。”

2、介紹記錄卡,並引導幼兒思考“遠近”的記錄方法。

“遠近”怎樣記錄呢?(畫一條線,遠的就畫長一點,近的就畫短一點。畫圓圈,如果是遠的圓圈就畫多一點,如果是近的圓圈就畫少一點。還可以畫點子,點子多的就是遠的,少的就是近的。……)

3、實驗並記錄。

4、討論:爲什麼用了一樣的方法,卻有的小朋友的紙飛得遠,有的飛得近呢?

三、幼兒第二次實驗操作。

1、出示幾種物品,“其實要想讓紙飛得更遠,還可以用上一些工具,老師這兒就有一些物品,你可以用它來幫幫紙的忙,讓紙飛得更遠。”

2、大家站在同一條線上,第二次嘗試。

誰的紙跑得遠?怎麼能記錄他的紙跑到了這個位置?

你用的什麼方法?這種方法怎麼會讓紙跑得比其它紙遠呢?

把你剛纔使用的方法記錄下來。

能不能再想辦法讓紙跑得比這個位置更遠?

3、幼兒自由嘗試,並記錄。

4、互相講述自己的記錄卡。

5、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記錄進行思考:你發現怎樣可以讓紙飛得更遠?

【活動延伸】

繼續嘗試,探索讓紙飛得更遠的方法。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瞭解紙的演變過程,知道紙是如何做出來的。

2.通過造紙的製作過程,鍛鍊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觀察能力,發展創造力。

3.知道紙的原材料是樹木,激發幼兒保護環境、愛護森林的情感。

準備材料:

(一)教師材料:皺紋紙、電光紙、報紙、PPT。

(二)幼兒材料:紙巾、透明杯、木棒、紗網、紗網架。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引導幼兒梳理、總結紙的演變過程。

1.小朋友們好,今天上課前,老師先讓大家看一件東西,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它有什麼作用呢?

(紙張,可以用來寫字,印書)?

2.教師提問:,現在我們有了紙,在紙上寫字,用紙印刷書本,可是很久以前,還沒有發明紙的時候,古代人把字寫哪裏呢?(讓幼兒議一議,然後逐出龜殼、竹簡、布)

結合PPT進行講述。

⑴介紹龜殼。

我們的祖先爲了記事,就把字刻在動物的骨頭或者外殼上。但是。這樣方便嗎?爲什麼?

小結:骨頭和龜殼很硬,要用刀刻,不方便。

⑵介紹竹簡。

後來古代的人想辦法,把字寫在竹片上,然後用繩子把竹片一片片連接起來,變成一本書。哪種書好?好在哪裏?

⑶介紹布。

後來古代人又動腦筋,把字寫在布上。布與甲骨、竹簡比較,哪種好?好在哪裏?布跟紙比,哪種更好?爲什麼?

小結:比較龜殼、竹簡、布當書寫品的優缺點,讓幼兒知道中國古代人勤勞聰明,想出的辦法一個比一個好。

二、介紹蔡倫及造紙術,引導幼兒萌發動手做紙的興趣。

1.出示蔡倫畫像,提問:你們認識他嗎?知道他是誰嗎?

師:蔡倫是古代的一位科學家,他就是紙的發明者。

2.結合視頻,講述製作紙的過程。

看,這位小朋友正在做造紙實驗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是怎麼做的吧。

小結:將廢舊紙張撕碎,越小越好,然後放在適量的水中浸泡;加入膠水並用木棒攪拌均勻;把做好的紙漿放在沙網上脫水,然後均勻的平攤在塑料板上壓平,最後曬乾即可。

三、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紙,體驗動手做紙的樂趣。

1.師:看了視頻裏的小朋友做造紙小實驗,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試一試啊?

2.請小朋友們到後面的桌子上進行操作,操作之前,聽好規則。規則1:6個人一桌,相互合作進行。

規則2:紙漿不要弄到外面。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4.組織幼兒交流展示。

四、講述紙張的主要原料是樹,激發幼兒保護環境、愛護森林的情感。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製作紙的原材料是什麼嗎?幼兒回答。

小結:因爲製作紙張的主要原料是樹木,一顆大約5—6歲的大樹,可以製作大概750張左右的紙,所以,大家要節約用紙,減少對樹木的砍伐。所以我們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愛護我們的環境,愛護森林哦!

總結延伸:

回家後跟爸爸媽媽一起討論、交流,動手試一試還有哪些材料可以做成紙。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8

一:活動目標

1、活動中探索管子運水簡單的運程,使其知道管子運水既快又方便。

2、通過活動,激發幼兒產生嘗試願望及探索科學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管子、海綿、針筒、杯子、勺子、盆子、水等等

三: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玩水運水

1、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水嗎?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玩水好不好。”“不過要求,讓你們把盆子裏的水運到小碗裏,看誰先運滿一碗。”

1、幼兒操作

提問:“你剛纔是用什麼運水的?”(用碗舀、海綿吸再擰出水等)

小結:小朋友們真能幹,會用不同的東西想辦法運水,

(二)引導幼兒用管子運水

1、出示圖片

“剛纔大家玩得真開心,可是有個小弟弟正在發愁,愁什麼呢?原來他想喝水,但只有一桶水,搬也搬不動,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幫小弟弟能運出水來?”

2、幼兒第一次嘗試

提問:(1)“你用什麼運水的?水出來了嗎?”

師:“用管子怎麼運水呢?你來試一試吧。

(2)“你爲什麼不用杯子或其它?”

師:“大家想不想用他的辦法試驗一下?”

2、幼兒第二次嘗試

提問:(1)“你的管子出水了嗎?是怎麼做的?

(2)“爲什麼有的小朋友管子裏不出水呢?”(幼兒討論)

師:“因爲管子裏有空氣,剛纔吸的時後沒把空氣吸完,所以不能出水,想再照我的方法來試一次嗎?”

3、幼兒第三次嘗試

提問:“這次有沒有成功?你是怎麼做的?”

(三)瞭解幾種水的運輸

提問:(1)“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聰明的人就利用這樣的原理髮明瞭好多東西,比如水泵抽水……“

(2)“知道有哪些東西是利用這個原理的嗎?”(幼兒個別回答)

(3)“讓我們長大後發明更多有用的東西,給大家帶來好處和方便。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9

一、活動目標:

1、學會用統計記錄的方法,真實記錄實驗結果。

2、能利用生活經驗考慮問題,大膽在活動中提出自己的設想。

3、學會與人合作。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讓熱水快變冷》

二、活動材料

1、人手一套:透明的杯子,熱水瓶。溫度計、毛巾。冰塊、冰毛巾、冷水、鵝卵石等各種材料。記錄紙、筆。

2、每組一塊記錄歸類板

三、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

1、師:這裏有一杯熱水,如果想知道它現在有幾度,該怎麼辦?

2、師:如果這杯水一直放着,結果會怎樣?

(一)提出辦法、猜測:

1、師:你們能不能想出各種辦法讓熱水快點變冷?

2、幼兒在紙上記錄自己設計的想法。

3、在集體中交流各自的方法。並把方法貼入表格,統計一共有幾種方法。(方法相同的貼一起)

(三)小組實驗,記錄結果:

1、小組討論,哪幾種方法能讓熱水快速變冷,引導幼兒尋找材料進行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1)觀察每個幼兒的實驗情況。

(2)詢問個別幼兒採用某種方法的理由。

(3)教師以幼兒沒有采用的方法,與幼兒共同實驗。

2、實驗結束,請每個幼兒測量實驗後杯中的水溫,並記錄。

(四)交流討論

1、提問:你是用什麼辦法讓熱水快點變冷的?

教師在幼兒介紹的基礎上總結: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讓熱水快點變冷。

2、引導幼兒共同討論。

(1)爲什麼不斷地攪拌熱水,熱水就會快點變冷水?

(2)爲什麼在熱水中放入冰塊,熱水也會快點變冷水?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以“老師口渴了倒了一大杯熱水,可水太燙喝不了,請小朋友想辦法讓這杯熱水快快變冷”這話引起了小朋友們的興趣。於是,“讓熱水快點變冷”的活動展開了,圍繞着“有什麼辦法讓熱水變冷”,我讓孩子們充分猜想、討論,然後發表自己的想法,孩子們的辦法可多了,“把熱水放在空調下吹”、“用扇子扇風”、“往杯子里加冷水”、“把熱水放在冰箱裏”等等。這麼多的方法使熱水變冷,我請幼兒進行了小小實驗,分成幾個小組,選擇老師提供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實驗。孩子們的參與性、積極性很高,動手操作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和提高。在活動中應多讓幾位幼兒上來說說自己用的是什麼方法,使熱水變冷的。另外,應該多準備一些溫度計,讓幼兒自己來測量水溫。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幼兒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大膽探索、嘗試便物體沉或浮的不同方法,發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學習兩人合作進行實驗,培養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活動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藥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記錄表(見附圖)、鉛筆;盛水的水盆若干個,積木塊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出示材料,激發幼兒操作的慾望。

二、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出嘗試問題:

如果把這些材料放進水中,會發現什麼現象?

1.幼兒嘗試。

2.幼兒介紹嘗試結果。

教師總結:石子、牙膏皮、橡皮泥這些物體沉到了水底,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沉;空藥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這些物體浮在了水面上,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浮。

(二)教師提出嘗試性問題:

“怎樣讓沉在水底的物體浮在水面上?”

1.幼兒嘗試。

要求:幼兒兩人友好協商,一人嘗試,一人記錄。

2.嘗試結論:改變橡皮泥的形狀(捏成帶邊的薄片狀),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

(三)教師提出嘗試問題:怎樣讓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沉到水底?

1.幼兒嘗試。

要求:幼兒兩人互換嘗試。鼓勵幼兒大膽運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進行嘗試。

2.嘗試結論: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

可使塑料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裝在空藥丸盒裏可使空藥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

(四)教師提出嘗試問題: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時,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積木塊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麼辦法幫他們把積木很快分出來?

幼兒嘗試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積木塊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積木塊,浮在水面上的是塑料插片。

教師實驗演示,驗證答案。

活動延伸

老師把這些材料放在科學區,活動結束後,小朋友可以來繼續進行嘗試。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對滾動的物體發生興趣,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徵。

2、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係。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5、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方形積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種圓的物體。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操作材料,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徵。

1、出示一圓形物體,操作滾動。

小朋友,這是什麼?它怎麼樣了?還有哪些東西會滾動呢?(幼兒自由發言)

2、幼兒自由選擇物體,進行實驗操作。

3、教師幼兒共同總結實驗結果。

〈1〉你玩的是什麼?你是怎麼玩的?爲什麼它們會滾動呢?

〈2〉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在玩中的新發現、新問題。

小朋友,在玩的時候,你還發現了什麼問題?(啓發式提問:它們滾得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二)幼兒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圓形物體滾動軌跡的不同。

爲什麼有的物體滾一下不動了,有的能滾很遠。有的可以到處滾,

有的卻朝一個方向滾。爲什麼有的滾得很直,有的會拐彎。

(三)幼兒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係。

1、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實驗操作。

2、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爲什麼物體滾動的軌跡不同。

3、教師操作兩種不同的形狀的物體,驗證幼兒猜想。

4、師幼共同交流實驗結果:物體的滾動與它們的形狀有關係,茶葉筒可以滾直是因爲兩頭是一樣粗的,一次性紙杯滾不直是因爲兩頭粗細不一樣。

(四)幼兒滾動自己身體

小朋友,我們的身體也會滾動,大家一起試一試。

活動反思:

在這節課中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還不夠到位,太過於形式,幼兒沒有探索到什麼就收了,沒有讓幼兒真正在探索中去發現問題,可以利用PPT的形式讓幼兒更直觀地瞭解、對探索產生更大的興趣。

小百科:滾動,漢語詞彙,釋義爲轉動體沿轉動方向的運動稱作滾動。也指的是物理中轉動與位移的平面複合運動。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能夠藉助生活中的不同材料製造出聲音。

2.感受自制聲音的樂趣。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瓶子區材料:玻璃瓶、塑料瓶等。紙區材料:白紙、皺紋紙、餐巾紙等。杯子區材料:金屬杯、塑料杯、紙杯、玻璃杯等。

2.不同種類的豆子、叉子、勺子等輔助材料。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發現聲音的製造。

(1)教師出示一隻空瓶子搖一搖,請幼兒聽聽有沒有聲音;再拿出一顆豆子放到空瓶子裏搖一搖,請幼兒聽聽有沒有聲音。

(2)將豆子放進瓶子裏,蓋上瓶蓋搖一搖,請幼兒聽聽發出的“沙沙沙”聲音。

(3)分別請個別幼兒挑選幾種不同的材料試一試、說一說製造聲音的方法,如敲瓶子、搓紙等。

2.請幼兒主動探索利用不同材料製造聲音,感受自制聲音的樂趣。

(1)教師介紹三個不同區域的材料,鼓勵幼兒一次去每個區域探索,嘗試讓這些東西發出聲音。

(2)幼兒自由分組探索,教師分別進入不同區域進行指導。如:“瓶子區”重點引導幼兒發現用不同的瓶子裝不同種類的豆子,聽聽聲音有什麼不同;紙區”引導幼兒揮動、揉搓、敲擊不同的紙,探索它們發出的聲音有什麼不同;“杯子區”引導幼兒敲擊不同的杯子,聽聽聲音有什麼不同。

活動反思

1、材料提供方面:由於是讓家長從家裏帶的廢舊瓶子,所以瓶子大小、材質有些差異。還有的蓋子蓋不緊,導致活動過程中,豆子會掉出來。在第三個環節:品嚐軟硬糖,猜猜大小聲。應該讓每個小朋友去品嚐軟硬糖,用牙齒來咬一咬,感受一下,然後再猜測、驗證。瓶子要換成大的罐子,如一些收納罐子。用兩個,一個裝硬糖,一個裝QQ糖,來進行對比。因爲還是用裝黃豆的小瓶子,又是隻有一個,還要來回換,對比不明顯。

2、活動組織環節:第一個環節中,小寶寶起牀後要幹什麼呢?不用提問,分散幼兒的注意力,直接聽聲音,來猜測。第二環節學習大鼓小鼓聲音,可以先玩遊戲,再聽音樂玩。如老師說大鼓,幼兒力氣大地搖瓶子;小鼓,幼兒力氣小地搖瓶子,收:則瓶子不發出聲音。這樣先玩幾次,讓幼兒對大小聲有一人直接對比的效果。第二個環節結束後,可以把瓶子收回來,這樣孩子的注意力纔會集中回來,而不是自顧自地一直在玩瓶子。每個環節的小結,應該要再深入一些,使幼兒的經驗得到提升。由於對課堂常規的把控不夠,導致小結不夠。

3、個人素質方面:是嗎?好不好?這樣的口頭禪太多,無效的語言太多,應精簡自己的語言。

小百科:聲音(sound)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是通過介質(空氣或固體、液體)傳播並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象。最初發出振動(震動)的物體叫聲源。聲音以波的形式振動(震動)傳播。聲音是聲波通過任何介質傳播形成的運動。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簡單瞭解人類傳遞信息的方式方法。

2、願意瞭解動物傳遞信息的多種方式。

3、瞭解動物通過氣味、震動翅膀、聲音、動作、色彩等傳遞信息的方式。

【活動準備】

1、準備螞蟻、蟋蟀、蜜蜂、孔雀等動物的圖片。

2、《小動物之間的聯繫方式》的錄相。

3、活動前,請幼兒找相關資料,簡單瞭解小動物傳遞信息的方式及幼兒查找的小動物聯絡圖文表。

【活動過程】

一、隨音樂〈〈大家一起來〉〉進入活動場地

教師用擁抱、握手、拉幼兒舞蹈、動作、圖畫、語言等方式,讓幼兒感受人類傳遞信息的方式方法(有動作、圖文、聲音、表情、新聞媒體等方式)從而印發幼兒瞭解動物之間的聯絡方式。

二、學習瞭解動物傳遞信息的多種方式

1、教師用動作引出幼兒要學習的動物——孔雀的傳遞信息方式:通過錄相知道孔雀開屏是以色彩來傳遞信息的。

2、教師用謎語引出第二種小動物——蜜蜂,通過錄相知道蜜蜂是通過動作來傳遞信息的。

3、出示圖片螞蟻,引起幼兒要了解螞蟻是怎樣傳遞信息的慾望——知道螞蟻是通過氣味,觸角相碰來傳遞信息的。

4、聽聲音引出蟋蟀、蝗蟲傳遞信息的方式,知道它們是通過振動翅膀傳遞信息的。

三、出示幼兒自己蒐集的關於各種動物之間聯絡的圖文表,激發幼兒願意與其他幼兒相互交流分享的慾望,從而讓幼兒更多的瞭解不同動物的不同聯絡方式。

四、看錄相,激發幼兒對自然界其它動物之間傳遞信息方式的學習和了解的興趣,讓幼兒展開繼續的蒐集和學習。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瞭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採訪等方式瞭解相關知識。

3、 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可啓發幼兒從物體發信號、用聲音發信號、用文字發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信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信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傳真、發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信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引導幼兒瞭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遊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爲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後,再一個一個的往後傳,各組最後一個報告電話內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爲勝。

4、 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內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製作這些通訊工具,爲幼兒開展角色遊戲提供道具。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對生活中力的有趣現象產生興趣,並有進一步探究的慾望。

2、通過實驗瞭解小膠囊翻跟頭是重心轉移的現象。

3、學習用實驗的方法驗證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點:能理解鋼珠在小膠囊裏翻跟頭的原因。

注意事項:膠囊和鋼珠的安全性。

活動準備:膠囊、綠豆、鋼珠、螺絲釘、紙滑梯

活動過程

一、活動引入:講故事,引發幼兒興趣

雜技團裏有一個會表演的小膠囊。有一天,雜技團團長要求小膠囊出一個新節目,要表演從滑梯上翻着跟頭下來。這可難住了小膠囊,它不停地練習,小朋友們幫它看一看。(示範小膠囊從滑梯上滑下來)這是翻跟頭嗎?在它着急的時候,雜技團團長跟它說:“你肚子裏是空的,怎麼能翻跟頭呢,”你要放進東西去試一試。小膠囊想:我要在裏面裝什麼才能翻跟頭呢?小朋友,你們幫它想一想吧。

師:你覺得小膠囊裏放什麼可以讓它翻跟頭呢?爲什麼?

二、活動實施:

1、幼兒認識材料。

師:我們取出的都有什麼?這三個材料哪兒不一樣?放在手裏掂一掂,在盤子裏滾動一下看看。

小結:這三個材料形狀不一樣、重量不一樣、滾起來也不一樣。

2、幼兒進行猜想。

師:你覺得這三樣東西哪個放進膠囊裏哪個能讓小膠囊翻跟頭呢?

3、幼兒進行實驗。

師:小膠囊裏面放什麼材料可以讓它翻跟頭?另外兩個材料可以讓小膠囊放跟頭嗎?

4、幼兒記錄實驗發現。

5、幼兒進行實驗分享。

師:爲什麼鋼珠可以讓小膠囊翻跟頭?它和另外兩個材料有什麼不一樣?

三、活動總結

教師進行經驗總結:通過讓小膠囊翻跟頭我們知道了:圓的、重的東西可以讓小膠囊翻跟頭。長的、輕的不可以。我們下來可以再試試還有什麼東西可以讓小膠囊翻跟頭。

活動評價:幼兒能說出小膠囊在斜面上翻跟頭是因爲鋼珠在裏面滾動的原因,並說出鋼珠與兩外兩個材料的不同。

活動延伸:尋找可以讓小膠囊翻跟頭的材料,發現它們的共同點。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並尋找物體浮起來的原因。

2.能在操作活動中大膽提出猜想,並學習實驗驗證。

3.願意積極表達自己的發現,體驗實驗活動的樂趣。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對沉浮現象有一定的感知,有初步實驗的經驗。

2.物質準備:樹葉、樹果、樹枝、花瓣等若干,八隻做實驗用的臉盆(半盆水),記錄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問題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1.師:秋天即將過去,冬天就要來臨。樹林裏的小螞蟻要到河對面運糧食準備過冬。請你幫小螞蟻想想看,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小螞蟻既簡單又安全地過河呢?

2.師:如果你是小螞蟻,在樹林裏你會找什麼東西來辦忙?

3.但是螞蟻選澤坐船,哪些東西可以當小船的材料呢?

二、預測猜想,第一次操作

1.師:剛纔小朋友幫小螞蟻想了很多可以當小船的材料。我們來看看小螞蟻自己在樹林中找到了哪些材料?

2.師:對小螞蟻來說,選擇合適的材料做小船是非常重要的,這關係到它的生命安全。那我們再來幫幫小螞蟻吧,看看哪些東西是適合做小船的,哪些是不適合的,爲什麼?

3.師:剛纔小朋友說的還只是你們的猜測,那麼有什麼辦法證明猜測是否正確呢?

4.驗證操作。師:我們知道實驗是科學家做的。既然我們今天做了小小科學家,就要像科學家那樣規範操作。先請你們仔細看看需要驗證的材料,並把它畫在你的記錄紙上,像科學家那樣預測一下它們在水中的情況,做好第一次的記錄。然後就可以開始實驗了,做一樣實驗記錄一樣。每一樣物品做完後要放回籮筐中。最後我們還要一起來說說我們的實驗結果和我們預先的猜測是否一樣。實驗時注意輕輕地放材料,儘量不要把水弄到桌子上,如果有水出來了,要及時用抹布擦乾。

5.交流第一次實驗結果。師:請大家收好所有的實驗材料,一起來看一下我們的實驗結果。根據你的試驗,你覺得什麼做小船最合適,爲什麼?環節分析:此環節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實驗結果,體驗實驗過程的快樂。

6.小結:今天我們像科學家那樣用實驗的方法幫助小螞蟻找到了合適的做小船的物品,小螞蟻一定會非常感謝大家的。

三、進一步嘗試實驗,感知物體的浮力

1.師:既然我們的小科學家這麼厲害,我還想問一個問題。

2.師:爲什麼葉子在水裏會浮起來呢?

3.再次實驗,初步感知浮力。師:接下來我還要請大家來做一個實驗,請你將樹葉輕輕地放在水面上,然後用你的食指輕輕地點在中間,慢慢地向下壓,你的手有什麼感覺?壓到水底的時候再放開,樹葉怎樣了?等下請你們來說一說。

4.交流實驗結果。請個別幼兒描述表達實驗過程中的感受,初步感知水的浮力。

5.小結:(手指演示)原來樹葉在水中飄着的時候,如果你用手往下按,水裏也有一種力在推着你,讓你覺得有些重,等到你把手放開的時候,水的力就一下子把樹葉又推到了水面,這種力就叫浮力,原來水是有浮力的。

四、延伸活動

激發幼兒繼續探索的興趣師: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會浮在水上,大家可以再去找一找、做一做實驗,看看不同的東西在水中的浮力是不是一樣的。我們聰明的人類利用水的浮力發明了很多方便我們生活的東西,我們下一次再來研究研究吧!

活動反思

增強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活動中教師通過兩個問題情景的創設,把模式貫穿其中。通過孩子的猜想,驗證,發現浮力的祕密, 培養孩子嚴謹的科學態度,懂得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