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合集10篇

本文已影響 1.7W人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合集10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會看圖譜練習動作。

2、不怕困難,體驗挑戰性活動的樂趣,激發民族自豪感。

3、讓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4、發展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紅綢帶人手一條

Ppt功夫祕笈三本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發興趣

1、教師腰繫紅腰帶,提問:你覺得最近老師在學什麼?

想看我表演一下嗎?(演示幾個動作)

2、有個人打得比我好。打開課件:李連杰打鬥片段。幼兒觀看

他表演了哪些動作?你最喜歡哪一個?想試試嗎?

幼兒模仿動作。

他的動作感覺怎樣?(迅速、有力)你在做動作時感覺有什麼困難?怕不怕?還想繼續學嗎?

3、還有哪些人的功夫也非常厲害?你知道他們是怎麼練的?

  二、幼兒看圖譜練習中國功夫

1、幼兒自己分成三派,每派人數相等。

教師把功夫祕笈貼在黑板上,每派在祕笈前自己學習上面的動作,教師指導。

祕笈上的動作都練過了嗎?

跟着音樂把四個動作連起來練習,一句一個動作。

2、增加難度,想辦法把動作做整齊

音樂能幫助你嗎?你是怎樣聽音樂做動作的?

第一個動作和第二個動作是在第一句音樂和第二句音樂的哪裏換的?

3、聽音樂再次練習。

怎樣克服困難,讓四個人的動作統一?

引導幼兒感知可以在樂句的前面換,也可以在樂句的後面換,這樣才能做整齊。

4、最後一次練習,要求一派的四個人動作整齊有力。

  三、召開武林大會,加大挑戰難度。

1、第一輪:少林比賽武當比動作有力

繫上紅腰帶,自己排隊形,請客人老師做評委。

2、第二輪:第一輪勝出者對抗華山派比整齊。

3、最後三派的功夫連起來變成一套很長的功夫。

  四、激起民族自豪感

1、看錄像:鳥巢的中國功夫

爲什麼在鳥巢表演中國功夫?

剛纔學的是掌術,還有哪些?

用中國功夫和老師再見。

小百科:功夫,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體現,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武化”。它講究剛柔並濟,內外兼修,既有剛健雄美的外形,更有典雅深邃的內涵,蘊含着先哲們對生命和宇宙的參悟,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積累起來的寶貴文化遺產。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幼兒初步瞭解年、月、日,感受其與自己成長和生活的關係。

2、幼兒願意講講對重要日子的經驗與感受。

活動準備:

幼兒事先了解自己是幾月份的生日,教學課件。

活動過程:

(一)、重要的一年——理解“年”的概念1、出示漢字“年”,引出話題。(今年幾幾年?在今年我們的國家發生了什麼樣的大事情呢?)2、播放PPT,感受數字的變化與年份的增長。

3、:隨着數字一點點變大,時間就一年年過去,我們小朋友也就更高、懂事、更聰明。

(二)、重要的月份——理解“月”的概念

1、出示漢字“月”,說說自己生日在幾月份。

2、出示生日蛋糕圖,引導幼兒觀察蛋糕的一個蛋糕代表一個月,一年共有12個月。--瞭解一年有12個月,並且不斷循環往復的道理。

3、統計每個月有幾個人過生日,請孩子把自己的一張貼紙貼在自己生日月份相應的蛋糕上,老師和一起看一看過生日月份。

4、出示年曆,請幼兒一起觀察掛曆上的不同元素。(一張就是一個月,現在是幾月份,翻到那個月)(三)、重要的日子——理解“日”的概念。

5、出示漢字“日”,並指10月份的月曆。

6、請10月份過生日的幼兒說說自己是哪一天生日,並請他們在日曆上圈己過生日的日期。

7、今天是几几年,幾月幾日,(幼兒看PPT),今天對於我們來說也是重要的日子,爲什麼?並在月曆中圈出這一天。

8、說說對自己來說最重要日子是哪一天?爲什麼?

四、拓展經驗,播放PPT,瞭解不同的人心中重要的日子。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摸弄,引起幼兒對球在斜面上滾動的現象感興趣。

2、學習用語言和圖表表達自己的操作和體驗。

重點與難點

1、物體在斜面上會移動的。

2、在不同的坡度上,物體移動的速度是不同的。

活動準備

1、幼兒在科學角活動中已對物體的滾動發生興趣。

2、已學習過作單一物體的觀察記錄。

3、網球、洗衣板、積木、記錄紙、筆等。

活動流程

設疑探索——討論體驗——記錄延伸

活動過程

探索一:

1、設疑:怎樣不用力推,球也能滾起來。

2、探索:幼兒自由的操作擺弄,教師巡迴觀察。(可能出現:極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積木上,手拿着板的一端往上提等等)

3、討論:

(1)幼兒講述自己的方法並演示。

(2)小結:板的一端墊高了,不用力推球就會從高的地方往下滾。

探索二:

1、設疑:請小朋友兩個人口起玩,想辦法使兩隻球在板上滾的快慢不一樣。

2、探索:幼兒自由結伴操作擺弄,教師巡迴觀察。(可能出現:兩塊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積木墊的高低不一祥。或者是,一塊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塊板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積木墊的一樣高)

3、討論:

(1)幼兒講述合作的經過,並進行演示。

(2)小結了兩塊平整的板面,積木墊的低不一樣,的滾動快慢也不一樣,墊的高的板球滾的快,墊的低一點的球滾的慢。兩塊積木墊的一樣高,平的一塊球滾的快,凹凸不平的一塊板球滾的慢。

4、幼兒體驗

記錄:

一、請小朋友把玩的方法記錄下來,讓大家一看就明白。

二、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記錄。

活動結束:

今天我們玩的是球,那麼別的東西放在上面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樂意與同伴交流學習過程,體驗同伴互助的快樂。

2.初步認識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學會用統計的方法認識事物(事件)。

4.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及動手操作能力.

5.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活動重點:

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數據。

  活動難點:

在實際操作中體會和感受統計的`過程,體驗從實物分類整理到表格統計的過程。

  活動準備:

動物面具四個、水果圖片四個、統計表、方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瞭解統計

1.教師:昨天,老師收到了森林國王的一封信,邀請我們班的小朋友參加他們的化妝舞會,你們想不想去呀?不過我想看看男孩子多還是女孩子多。你們有什麼辦法能一眼就看出來嗎?請幼兒思考用什麼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2.幼兒自由討論,交流方法,推出一種方便又快捷的方法。(引出統計圖,初步瞭解統計圖)

3.小結:原來這個統計圖可以又快有準確的看出男孩多還是女孩多。

  二、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教師:在舞會上每位小朋友都要戴上面具,老師爲你們準備了四種面具(教師出示四種動物面具,分別是:老虎、熊、兔子和青蛙),你們喜歡哪一種?

2.請小朋友們自由選擇。

3.小朋友們喜歡的面具都不相同,老師不知道每種面具要做準備多少個,怎麼辦呀?

4.請幼兒在喜歡的面具下面貼方片,再數一數,就可以知道每種面具各有多少個了。

5.師生共同整理,教師畫出統計表。

  三、操作練習,鞏固遊戲

1.教師:舞會上還得準備點水果,那我們帶上一些吧!老師準備了四種水果,請小朋友們幫助老師統計需要各種水果的數量(教師出示四種水果:蘋果、桔子、梨和西瓜)。

2.請小朋友們自由選擇水果,找出小組最喜歡的水果。

3.整理並完成統計表,找出大家最喜歡的水果。

小結:小朋友們,我們在舞會的準備中學習了一個很重要的數學知識——統計(板書課題),填寫的表格就叫統計表,我們通過統計知道了小朋友喜歡什麼面具,喜歡吃什麼水果,統計的用處可真大呀。

小百科:統計是漢語中的“統計”原有合計或彙總計算的意思。英語中的“統計” (Statistics) 一詞來源於拉丁語status,是指各種現象的狀態或狀況。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學會後鼻韻母“ang、eng、ing、ong”和整體認讀音節“yìng”,讀準音,認清形,並能正確地進行書寫。

學會韻母“ang、eng、ing、ong”的音形和整體認讀“yìng”。

讀準後鼻韻母“ang、eng、ing、ong”的音,記清字母的形。

一、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5個前鼻韻母,還記得是哪5個嗎?(an en in un ün)今天我們學習漢語拼音的最後一課,在這課中我們要學習4個後鼻韻母,在發音上有一定的難度,比比誰學得最好。

板書: ang eng ing ong

二、學習“ang、eng、ing、ong”的音形及整體認讀音節“yìng”

(一)學習韻母“ang”的音形

1、出示書中第一幅圖,問:這是什麼?

2、出示圖下音節“yáng”。

3、教師示範讀“yáng”,學生隨讀。

4、教師範讀“ang”,學生隨讀“ang”。

5、師講發音方法:發“ang”音時,先擺好“ a”的口形,發“ a”,緊接着舌頭往後縮,舌根抵往軟齶,氣流從鼻腔中出來,聲音響,氣流強,手指按着鼻樑有些顫動。

6、學生讀中體會,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鞏固字母的音。

7、在學生讀準“ang”的基礎上再讀讀“yáng”這個音節。

8、請同學們觀察“ang”是由哪三個字母組成的?

出示卡片:

三個字母依次出現:先出示“ a”,再出示“ n”,“ a”和“ n”組成的字母念什麼?最後出示“ g”,合起來就是“ang”。

注:教師可以做一個由後面向前面翻動的紙片,讓“ a”變爲“e、i、o”,使複韻母隨之變爲“ang、ing、ong”便於後面字母的學習。

(二)學習韻母“eng”的音形

1、出示第二幅圖,說說圖的內容。

2、出示音節“dēng”,教師範讀,學生隨讀“dēng”。

3、教師在音節中提出“eng”,進行範讀,學生隨讀。

4、師講發音方法:以韻母“ e”的口形開始,氣流從鼻腔中流出。教師範讀“eng”,學生練習體會。

5、請同學讀“dēng”來鞏固“eng”的發音。

6、記憶“eng”的形:“eng”是由哪幾個字母組成的?

學生邊說教師邊演示翻動卡片,使“ang”變成“eng”,只從後邊向前翻動“ e”紙片,“ng”不用動,即成爲“eng”字母。使學生可以比較出字母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三)學習韻母“ing”的音形及整體認讀音節音節“yìng”。

1、出示書中第三幅圖:

2、出示圖下整體認讀音節“yìng”,教師範讀,請同學們說說和前2幅圖下面的音節讀法有什麼不同?

3、告訴學生“yìng”是整體認讀音節,不用拼,應整體記憶。學生練習讀。

4、教師範讀“ing”,學生隨讀。教師隨時糾正不正確的讀法。

5、記憶“ing”的形:怎麼記住它的形呀?隨着學生回答教師翻動紙片使“eng”變成“ing”。

6、採取多種形式讀,鞏固字母的讀音。

(四)學習韻母“ong”的音形

1、出示圖,這是什麼?

2、出示圖下音節“zhōng”教師範讀,學生隨讀。

3、教師提出“ong”進行範讀,學生隨讀,同桌互讀。

4、記憶“ong”的形:說說“ong”與前邊字母有什麼不同?

教師翻動卡片使“ing”變成“ong”。

三、書寫韻母“ang、eng、ing、ong”

1、自己試着練習抄寫韻母。

2、展示學生書寫情況,說說哪兒寫得好,哪寫得還不夠好。

3、教師強調3個字母要靠攏,不要寫成“ a n g”。

四、小結

照着板書把本節課的內容讀一讀就可以了。

附:板書設計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在探究中尋找答案,知道烏龜會跳舞的原因。

2、能通過動手探索發現光源位置與影子位置的關係,並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體驗探究、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環境--一個適合探索影子的活動室。

2、教具:大手電筒、彩色的大烏龜、磁帶《森林狂想曲》。

3、學具:每人一個小手電筒、一張白紙、一個彩色的紙烏龜、一張記錄表;水母、章魚、海馬等圖片若干;膠水、抹布等。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激發探索興趣。

播放音樂,教師在手電筒、膠水和白紙的幫助下示範烏龜跳舞。

教師:"小烏龜跳得怎麼樣?""你們想不想也來試一試呢?"二、探究質疑--自主探究質疑,體驗發現樂趣。

(一)第一次嘗試。

1、教師引導、鼓勵幼兒在白紙、膠水、手電筒的幫助下進行大膽嘗試。

2、幫助幼兒發現小烏龜"跳舞"的祕密。

討論:"小朋友,你們的小烏龜'跳舞'了嗎?" "小烏龜爲什麼會'跳舞'的呢? 爲什麼有的不會跳舞

3、展示"跳舞"與"不跳舞"的烏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尋找發現其中的祕密。

4、師幼共同小結:"原來,手電筒的光照在小烏龜上就出現了烏龜的影子,當小烏龜的頭、尾巴和腿都沒有塗膠水,並且都向上翹時手電筒動了,小烏龜的影子也跟着動了,看起來就好象烏龜在'跳舞'了。"

(二)第二次嘗試。

1、再次探索前的設疑:"小烏龜會跳哪些動作呢?"師出示記錄表引導幼兒觀察演示記錄。

教師請小朋友看看手電筒朝哪個方向動?,烏龜的影子會在哪裏動。"

2、幼兒動手嘗試、探索發現光源位置和影子位置的關係,並記錄結果。

3、幼兒做好記錄後,與其他幼兒交流。

4、展示幼兒的記錄,在教師引導下進行歸納總結:當手電筒的光朝那方向,小烏龜的影子就朝那個方向。

5、隨音樂表演,從玩法上進行調整,體驗探索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的:

1、要求幼兒根據聲音來辨別同伴。

2、練習疑問句。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活動過程:

全班幼兒坐成半圓形,請一個幼兒背對大家坐好,請另一個幼兒走到他椅子後,輕敲三下椅背.坐着的幼兒問:"是誰敲我的門啊?"敲門的幼兒說:"是我.你猜我是誰?"如猜不出,可再問:"你是什麼人?"答:"我是你的好朋友,"猜對了,就調換幼兒,遊戲重新開始。

活動注意:

遊戲可逐步提高要求,如:敲門幼兒可故意壓底或變細自己的聲音.也可以由兩個幼兒同時敲門,同時回答問題,要求猜出兩個同伴的聲音。

活動反思:

《猜猜我是誰》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這一課是本套教材中線條系列的一部分。教學內容是人物背面頭部寫生,學習線描寫生方法,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引導學生通過認真地觀察,體驗髮型不同所體現出的頭髮的美感,學習背面人物頭部的寫生方法。

它藉助“猜猜我是誰的”娛樂遊戲活動,通過觀察、綜合欣賞、教師演示,學生討論、動手作畫等形勢,本課課題和內容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認真細緻的觀察習慣,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培養學生的探究合作意識,線造型能力以及畫面的組織能力等綜合能力。

教學設計分四個基本環節:遊戲導入,引入課題;探究學習,引導激趣;瞭解基本步驟,大膽作畫;交流感受,欣賞評析。優點有:

1、成功的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本課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習讓你生掌握如何用線表現人物上半身背面形象。線描畫學生以前接觸過,但畫的不是很多,會用線條概括物象,但線條沒有變化,體現不出線描畫的特點,因此在本課中,我注重線描畫的人物畫的步驟及線條的粗細,疏密,曲直等的引導,通過分析教師作品,瞭解線條的表現規律,學生在自己作品中可以看到豐富的線條的變化,這是我非常樂意看到的線描畫中不易的效果。

2、注重激發學生興趣。爲了激發孩子興趣,我先和學生做猜同學的遊戲,之後我們一起看背面照片猜同學,學生猜出了學生的名字,然後我們一起總結是如何猜出他們的,這樣初步給了學生一個作畫的定向,總結出了猜迷的根據,即服飾、頭型、髮型。接着引導學生猜猜教師背面的線描畫,學生興趣被激起,有創新的思維火花,非常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整個教學設計的流程節奏明快,有很強知識性和對動手能力的培養,3、在展評作品時,我讓學生將自己的作品沿輪廓減下來,分別粘貼在課前準備好的大圖片上,形成新的作品形式。新的作品看起來就好像許多人在看畫展,學生們同時感受到了兩種作品形式的誕生,都感到無比欣喜。我通過創設情境和學生的點評,互評,自評使課堂又創造了一個新高潮,對於用線畫頭像又有了新的認識,成功的情境的創設,學生始終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作品儘管有差異,但體現了學生的用心之處。

但也存在某些不足之處。首先教師應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將“主人”的地位歸還學生,讓學生自主設計,自主嘗試,自主總結,自主調整,教師則只需引導學生在美術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積累,提煉,昇華認識,幫助學生形成美術自主意識能力與良好的習慣,讓學生在美術活動中增加悟性和獨特精神。然而,上這節課時,課堂上學生“主人”的地位沒有體現得很明顯,多數是以我說爲主,忽略了很多學生自己自主的想法。

其次是細節不到位,如在示範時我先前示好了投影,但在示範是我忘了看,因此做的有點偏臺,在示範時有些擋住了畫面,如果在畫時,能擡頭看看投影,就不會出現這種現象。再次,前邊用時有些長,使得學生練習時間有些短,有些學生畫的非常好,但最後由於時間關係來不及展現,十分的遺憾。

面對這些不足,今後要不斷努力,不斷提高美術專業理論水平,熟練掌握專業知識,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與學生一起更好的成長和發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探索、發現各種力及其作用。

2、以詩歌仿編的形式進行表述。

3、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豐富有關力的概念及其本活動以前認識的各種力。

2、圖片若干、風車、小汽車、弓箭、磁石、紙船等。

  活動過程

一、這是什麼力。

1、交代玩耍要求:

(1)玩耍時找一找力在哪裏?是什麼力讓你的玩具動起來和停下的?

(2)當音樂停下時,輕輕放下玩具回到自己的位置。

2、幼兒自由選擇玩具,探索、發現、感受各種力的存在及作用。教師巡迴觀察。

3、幼兒相互討論自己的發現,教師注意傾聽。

4、通過個別提問:“你的玩具是怎樣運動的?”“是什麼力在起作用?”共同分享發現成果。並且在幼兒自由表述的基礎上,引導幼兒總結講述。如:風車吱吱轉,靠的是風力。

5、教師總結幼兒發現的各種力,並請幼兒從教師提供的圖標中選出一種最適合的符號表現出來。如:重力↓

6、請幾名幼兒用圖片和各種力的圖標表示自己的發現。

二、還有什麼力。

1、剛纔小朋友在玩中發現了各種各樣的力就在我們身邊,請你回憶一下在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用到力?用了什麼力?

2、引導幼兒在充分討論、回憶的基礎上發現更多種類的力。如:會把東西壓住的力是壓力,推力、拉力......等等。

三、形形色色的力。

1、力有各種各樣,它們起到的作用一樣嗎?我們把這些力和它們的作用編成一首好聽的詩歌好嗎?

2、在圖片和圖標的輔助下引導幼兒用“什麼樣的事情,怎樣運動,用的是什麼力”這一形式創編詩歌。

  活動結束

讓幼兒再次玩玩具進一步驗證發現的結果,並一邊玩一邊朗誦自己創編的詩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易趣大班慶六一親子繪畫製作 創意紙箱畫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大膽想象並在紙箱上進行親子作畫,體驗親子間共同作畫的樂趣,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2.懂得利用廢舊物品進行手工製作的意義,增強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每組家庭2個紙箱、彩筆、油畫棒、美工刀若干、寬膠帶若干

活動過程:

1、 製作開始之前家長與幼兒共同交流,談談創作的設想

2、 家長與幼兒共同在紙箱作畫,可一人一個紙箱,也可家長與幼兒合作完成兩個紙箱。在完成作畫的基礎上,家長用美工刀在紙箱上摳出圓形(幼兒能伸進腳去即可)幼兒玩穿大鞋遊戲。

3、 作品展示

家長和孩子談談完成作品的感受,積極鼓勵幼兒平時注意收集生活中的廢舊物品,與爸爸媽媽一同製作其他作品。

4、 全家福:家長、老師、孩子及製作的小作品進行合影留念。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能將味覺、視覺和聽覺三者初步進行通感聯想,初步體會味道、色彩和音樂之間的互通性,增進幼兒的感知能力。

2、繼續培養幼兒愉悅參與活動的熱情,並能在活動中積極、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甜味和苦味的食品若干(如冰糖、銀杏等)

2、畫有“甜小姐”和“苦小姐”的卡片若干、油畫棒若干盒

3、樂曲《二泉映月》和《金蛇狂舞》的片段

活動過程:

一、品嚐甜味道和苦味道的各種食品。

教師請客,幼兒品嚐食品,幼兒邊品嚐邊和同伴交流,相互說說自己所品嚐食品的心理感受及其味道。

教師讓部分幼兒說出其所吃食品的味道及神態,並總結甜和苦這兩種味道來。

二、用與之匹配的顏色表示出兩種味道。

教師引導幼兒:如果讓你用顏色分別來表示這兩種味道,你想用哪種顏色表示?爲什麼?(幼兒相互討論,說出理由。)

幼兒在“美食小姐”的身上畫出表示甜味和苦味的顏色(可以引導幼兒畫上一種或多種顏色並說出理由)。

待幼兒畫好後,教師請幼兒將自己的理由說給畫面上的“美食小姐”聽,或說給好朋友聽一聽。

教師請部分幼兒說說自己配上該顏色的理由。

聽樂曲感知與其匹配的味道及其心理感受。

教師與幼兒一起欣賞樂曲《二泉映月》片段,使幼兒能從該樂曲中感受其匹配的味道及其心理感受,教師介紹此曲。

繼續欣賞第二首樂曲《金蛇狂舞》片段,幼兒感受與之相匹配的味道及其心理感受,教師同樣進行相關的介紹。

教師與幼兒一起舞蹈《金蛇狂舞》,結束。

  活動延伸:

(1)欣賞更多的樂曲,使幼兒感受不同樂曲中所蘊涵着的酸甜苦辣。

(2)圍繞該主題繼續開展活動,使幼兒能深入感知視覺、味覺和聽覺三者之間的互通性,並能在今後的實際操作中將其通感運用。

選題理念:孩子進入大班以後,求知慾和探索欲都顯得尤爲強烈。他們在獲取個體知識的同時也對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聯繫產生了高度興趣。針對這一現象,我們爲孩子設計了與之相適的一系列主題活動。即將孩子在小班所掌握的個體事物的形態特徵和中班已習得的個體與羣體之間的直接聯繫貫穿到大班的個體、羣體與現象間的通感聯想中來。而本次教學活動則是該主題活動的第一分支--將視覺、聽覺和味覺三者初步進行通感聯想。

活動說明:一、我們設計和組織的這一系列主題活動是集語言、藝術、科學、健康等於一體的綜合

活動,它打破了以往分類式的教學觀念,適應了新綱要所提出的整和教育觀,使孩子在身心愉悅的狀態下習得知識,提高興趣。而且孩子在這一系列預成活動中可以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提出心中的疑問,並與教師一起探究,及時引發與之相關的生成活動。

二、此主題活動均是在寬鬆、和諧、新穎的過程中完成的。比如本次活動中孩子可以開懷地吃,隨心所欲地畫,盡情地說出心中真實的想法。我想,也正因爲孩子說出了“真”感受,才使這一系列主題活動行之有益。

三、通過本次活動,孩子能初步感知聽覺、味覺和視覺之間的內在聯繫,爲今後所要進行的心情與色調搭配,心情與樂曲聯繫,以及冷暖色調、悲喜樂曲的心理反映等分支活動奠實了基礎,也爲完整、完善這一系列主題活動添了一筆重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