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彙總10篇

本文已影響 2.3W人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彙總10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1、素材分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我們的孩子他們也會觀察身邊的各種職業,並作出自己的判斷。故事以小象波波尋找工作爲線索,喚起幼兒對各種職業的原有經驗,在和小象一起尋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的過程中,引起共鳴:這時,孩子也有了想做自己拿手工作的願望。雖然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小象波波給別人添了很多麻煩。但最後,他還是利用自己的特長找到了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這樣的結果對孩子來說既有成功的體驗,又積累了有特長就有工作的經驗。

2、主題價值分析這次活動是在"動物大世界"的主題下開展的,前期積累的有關動物特徵的經驗是開展本次活動的基礎。而本次活動的開展,會進一步激發孩子對動物特徵、習性的探索願望,通過了解動物特徵與職業的關係,可以激發幼兒爲周圍人服務的更大願望。

3、環節設計思考圍繞目標我設計了三個環節,環節一主要是激發幼兒對各種職業的已有認識經驗,引起他們對活動內容的興趣;環節二重點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並能用完整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後一個環節是進一步激發幼兒對動物特徵的瞭解,並嘗試根據特長找工作。

【內容與要求】

1、通過觀察畫面,閱讀故事內容,並能完整講述小象尋找工作的經歷。

2、嘗試根據特長找工作,渴望爲周圍的人服務。

3、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4、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瞭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

【重點與難點】

1、重點:理解故事內容,用完整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2、難點:嘗試根據動物特長幫忙找工作。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導入:在動物學校裏,貓貓老師正在給動物們講一些職業,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些什麼職業呢?這些工作你聽說過哪個,向大家介紹一下。(重點介紹農夫、消防員、記者)小結:我們周圍有很多人,從事各種各樣的職業,他們都很優秀。小象波波聽了之後很羨慕,它想,我要是有一份工作就好了。

二、分段欣賞過渡語:於是小象波波出去找工作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找到了什麼工作:

(一)小象波波和長頸鹿清潔工(畫面二、三)提問:

1、小象波波來到大街上,他看到了什麼?長頸鹿是做什麼工作的?他會對長頸鹿清潔工說什麼?

2、結果怎麼樣?長頸鹿這時會怎麼想?

3、小象波波適合這份工作嗎?爲什麼長頸鹿就適合做呢?(長頸鹿脖子長,離地面高,打噴嚏時不會把樹葉吹得亂飛。)(二)小象波波繼續找工作(畫面四--畫面九)關鍵提問:小象這次想做什麼?他適合這份工作嗎?(找找原因)爲什麼其他動物就適合?

1、小象波波和奶牛農夫(奶牛的腳小,不會踩到田地裏的蔬菜。)2、小象波波和袋鼠郵遞員(袋鼠身上有個大口袋,能裝很多的東西。)3、小象波波和獵豹警察(獵豹跑得快,他是動物中跑得最快的動物。)小結:小象波波沒有長頸鹿那麼長的脖子,不適合當清潔工;沒有奶牛那麼小的腳,不適合當農夫;沒有袋鼠的大口袋,不適合當郵遞員;也沒有獵豹跑得那麼快,也不適合當警察。

過渡語:小象波波嘗試了這麼多工作都沒有成功,你覺得他心裏會怎麼想?(失落、沮喪、傷心、失望……)他會放棄找工作嗎?你覺得小象波波適合做什麼樣的工作?爲什麼小象波波很希望自己有一份工作呢?

(三)小象波波滅火(畫面十、十一、十二)提問:

1、呀,誰的家裏着火了?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小象波波是怎麼做的?

2、最後大火被撲滅了,大家對小象波波說了些什麼?

小結: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讓波波有些失望,但他沒有放棄,着火後,他立刻放下心裏的失落,跑去幫忙滅火,用他長長的像消防員使用的噴水管一樣的鼻子使勁吸水滅火。最後大火被撲滅了,小動物們都非常感謝小象波波的幫忙,小象波波滿足極了。

(四)小象消防員(畫面十三)提問:小象波波這次找到了什麼工作?你是怎麼知道的?

小結:猴子記者在動物日報上寫了一條小象波波成爲消防員的新聞。小象波波終於找到了一份適合自己的職業:消防員。

三、完整欣賞過渡:讓我們再一起來看看小象波波到底是怎樣找到消防員這份工作的吧!

提問:小象波波終於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他的好朋友小馬、小熊、小狗還沒有找到適合的工作呢,我們一起來幫幫他們吧?請說說你的理由。

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各種各樣的職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能讓自己的特點發揮作用,就是適合自己的工作。我們也要像小象波波那樣,讓自己的特點發揮作用,幫助別人,長大了或許還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呢!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教師緊緊的圍繞教學目標,第一環節主要是激發孩子對各種職業的已有認識經驗,引起幼兒對活動內容的興趣。在這裏,幼兒說了許多他們所知道的經驗。第二個環節重點教師逐步引導幫助孩子閱讀、理解故事內容。雖然故事本身的語言並不複雜,但孩子在閱讀講述的過程中要表達的原不止這些。對於孩子來說更有價值的說清楚“小象適合這份工作嗎?爲什麼不適合?”;“小象究竟該找一份什麼樣的工作?”等這些問題的思考和表達。所以教師始終強調幼兒能夠仔細觀察畫面,清楚和完整的'講述。在回憶故事的環節,教師利用電子白板的互動幫助幼兒回顧故事中的角色和職業,討論它們的特點和職業是否相符。最後的故事也引發了孩子們新的思考——能根據自己的特長找工作,渴望爲周圍的人服務。從而,整個活動的目標基本達成,幼兒的語言水平也進一步的提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鼠標是電腦的許多部件組成之一。

2、培養幼兒手部小肌肉羣的發育。

3、讓孩子從一開始就在童話世界裏認識電腦,併產生想了解電腦的興趣。

4、讓孩子把操作鼠標看作是一場有趣的遊戲,積極投入其中。

活動準備:

1、多媒體電腦。

2、遊戲:《鼠寶寶找朋友》(遊戲卡若干)。

活動過程:

1、 示多媒體電腦,播放多媒體動畫和音樂《我愛我家》引起幼兒的興趣。

小朋友們你們的家裏都有些誰呀?

2、向幼兒介紹多媒體電腦。

今天老師要帶你去認識電腦爺爺一家,看看電腦爺爺一家都有哪些家庭成員。

向幼兒介紹“電腦爺爺”家的成員:顯示器媽媽、主機爸爸、鼠寶寶、小鍵鍵等。

3、 鼠標。

(1)“鼠寶寶”的左右鍵就是“鼠寶寶”的“紅耳朵”和“綠耳朵”,今天我們一起來做“鼠寶寶”的小爸爸小媽媽,教“鼠寶寶”走路好嗎?

(2)我們一起來學一首兒歌,兒歌學會了你的鼠寶寶也就會走路了。

學習兒歌《鼠寶寶》

鼠寶寶,學走路,

跟着手兒動一動。

慢慢推,輕輕走,上下左右都可以。

要說話,按耳朵,

紅綠耳朵不一樣。

紅耳朵,按一下,

找個朋友說說話。

紅耳朵,按二下,

敲門進入客人家。

(3)遊戲:鼠寶寶

“請‘鼠寶寶’往上(下)走好嗎?”

“請‘鼠寶寶’往左(右)走好嗎?”

4、戶外遊戲:《鼠寶寶找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目標:

1、能積極探索電影動畫的成因。

2、參加製作簡易動畫,體驗成功的樂趣。

3、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準備:

1、動畫製作過程的錄像、兩種示範用的小動畫。

2、製作小動畫所需的紙、小棒、水彩筆等。

3、幼兒每組一本動畫書。

過程:

一、播放動畫片《貓捉老鼠》,猜想動畫片製作的原理。

二、幼兒翻看動畫書,知道快速翻動一本書會產生動畫的感覺。

1、請幼兒拿一本書翻翻看,說說發現了什麼?

2、邊演示邊提問:快速地翻畫面會怎樣呢?

3、這些東西爲什麼會動起來?書上的每張畫面有什麼不一樣?

4、這些東西動起來了,我們就象看到什麼一樣?動畫片是怎樣做出來的呢?

三、激發幼兒瞭解電影動畫的製作過程及其產生的原理。

通過看錄象瞭解電影動畫的製作過程,並簡單介紹動畫的成因。

四、幼兒製作小動畫

1、教師出示兩種範例,引起幼兒製作的興趣。

2、幼兒討論做法。

3、幼兒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4、演示操作自制的小動畫,體驗成功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這一活動來源於生活。年曆是家家戶戶都有的,是比較常見的,在年曆中蘊涵着很多知識,特別是數學方面的知識,因此我設計了這個教學活動,讓幼兒學習瞭解生活中的數學,使數學教學充滿生活的氣息。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知道一年有十二個月,有大月小月之分。

2、學習使用年曆查找日期。

3、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日常已觀察過年曆,有一定的知識經驗。知道自己的生日,認識漢字年、月、日。

2、房子年曆卡片、數字卡(12、365、31、30、28)、漢字卡(大月、小月、平月)

活動過程:

一、出示房子卡片,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請小朋友看看,這裏有幾座房子呀?(12)每座房子裏面住着一些數字寶寶,請大家仔細觀察每座房子裏住的數字寶寶一樣多嗎?奇怪。怎麼有的住了31個、有的住了30個、有的又是28個呢?想知道原因嗎?請聽個故事,答案就在故事裏。”

二、欣賞故事,加深理解。(邊講邊出示數字卡)

1、師:“年媽媽的孩子叫什麼名字?有多少個?年媽媽爲日娃娃蓋了幾座房子?”

2、師:“這12座房子連起來就是1年,每座房子代表1個月,那一年共有幾個月呢?”

小結:原來一年有12個月把所有的天數加起來總共有365天呢。

三、瞭解大月小月。

出示數字卡(31、30、28)

1、師:“剛纔我們發現有的月是31天、有的月是30天、還有的是28天,是哪幾個月呢?請三個小朋友來找一找、排一排。”

2、師:“誰能將這幾個月按從小到大的順序來排列。”

3、師:“現在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第一排31天的這幾個月和下面一排30天的這幾個有什麼不同?”

小結:我們把所有是31天的月叫大月,是30天的月叫小月。

4、師:“還剩幾月了?有幾天?二月是這一年中天數最少的一個月,我們叫它平月。”

總結:剛纔我們瞭解了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是大月有31天,四、六、九、十一月是小月有30天,二月是平月只有28天。

四、瞭解練習查找日期。

1、師:“小朋友你們知道今天是幾月幾日呢?我們來找找在哪?”(請個別幼兒來找)你是怎麼找的?”

小結:原來先要找幾月,然後在它下面找幾號。

2、集體練習“找生日”。

師:“前幾天請小朋友回去瞭解了自己的生日,想不想來找一找自己的生日在哪?”“誰願意來告訴大家你的生日在哪是幾月幾日?”筆圈。

3、個別操作,鞏固練習。

師:“老師來考考大家,這是哪一年的年曆?在一年中要過很多節日模擬知道這是什麼節嗎?能把這些節日9從年曆上找出來嗎?”(幼兒互相說說,請個別幼兒上來說。)

五、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在年曆上找自己的生日、節日,回去可以幫爸爸、媽媽找找他們的生日,還有其他的一些節日。”

活動反思:

通過以故事的形式展開,使幼兒比較形象、直觀的瞭解的年、月、日之間的關係,活動中給幼兒提供了自主探索學習的機會,幼兒的興趣較濃厚。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河蚌,瞭解河蚌的生活習性和形態特徵。

2.瞭解河蚌與人類的關係,激發幼兒愛護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ppt課件:河蚌

2.實物“珍珠項鍊”一條。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珍珠項鍊,教師把珍珠項鍊戴在脖子上。

交朋友,老師戴上這條項鍊漂亮嗎?

你們知道這是用什麼做成的項鍊嗎?

(讓幼兒互相議論後,知道使用珍珠做成的項鍊。)

2.你們知道珍珠生長在什麼地方嗎?

(引導語兒根據已有生活經驗進行講述)

二、展開

1.課件演示:圖片3

(1)教師:你們看珍珠生活在哪裏?

(通過圖片瞭解,珍珠生活在河蚌裏。)

(2)河蚌是珍珠的搖籃,不僅可以形成天然珍珠,也可人工養育珍珠。

2.課件演示:圖片2

請幼兒觀察。

(1)河蚌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

河蚌是生活在淡水水底的動物。

(2)河蚌貝殼前端和後端是否一樣,貝殼的外面有什麼?

貝殼的前端鈍圓,後端稍尖。

貝殼的外層有一條條以殼頂爲中心的同心環紋,

寬窄和顏色深淺相間,叫生長線,

(3)蚌的兩片貝殼的背面是由什麼連接的?

兩片貝殼的背面由韌帶連接,韌帶有彈性,能使兩片貝殼張開。

3.河蚌是什麼樣的?

你知道河蚌在安靜狀態下和受到觸動時,表現有什麼不同嗎?

在安靜狀態下,貝殼能微微張開,露出斧足,由於斧足的伸縮使身體前進;

當遇到刺激時,斧足收回,兩片貝殼就緊緊合在一起。

4.河蚌的口在哪裏?它吃什麼東西,是怎樣吃東西的?

教師給幼兒介紹,河蚌以實藻類爲生。

5.河蚌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有什麼用?

(1)課件演示:

河蚌可以燒、烹、燉,製作成美味佳餚。

將蚌肉和蚌殼分別加工、蒸煮消毒和機械粉碎,

即可製成廉價的動物性高蛋白飼料,餵養動物。

三、結束

師幼共同探討,要愛護環境,減少環境污染,讓海水動物們都能快樂地生活、生長。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瞭解生活中一些小電器的作用,感受科學創造給我們帶來的方便。

2、提醒幼兒能夠安全使用小家電,注意自我保護。

活動準備

1、課件-樂趣練習:家用電器的名字

2、 蔬菜、水果各一些,攪拌機、榨汁機等實物。

活動過程

1、教師品嚐果汁,引起幼兒興趣。

嗯! 果汁真好喝,哪個小朋友也想嘗一嘗呀?

(請個別幼兒品嚐)

2、你們知道果汁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嗎?

(引導幼兒說出可以用榨汁機榨果汁)

出示水果和蔬菜:

你們想知道它是怎樣變成果汁的嗎?

3、解小家電的神奇

讓幼兒觀看榨汁機榨果汁的過程:

(1)請幼兒觀察水果的變化

請幼兒說說觀看果汁榨成後的感受,榨汁機很神奇。

(2)教師示範用攪拌機來攪菜泥,請幼兒觀察蔬菜攪拌後的變化和形狀特點。

請幼兒說說攪拌機的神奇。

4、家電的特徵

榨汁機和攪拌機,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麼?(家電)

:能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小型電器,需要有電才能工作的小型電器。

5、利用圖片:“電器的名字”,來介紹家電的用途。

組織幼兒討論:這些小家電又有什麼用呢?

錄音機

電腦

電話

照相機

電冰箱

鼓勵幼兒結合實物進行介紹,要求介紹出家電的名稱、神奇作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教師針對幼兒的介紹進行歸納和補充。

6、我是小小發明家

除了這些小家電,你還了解哪些小家電?

還想發明什麼小家電,幫助人們做什麼事,讓它給我們帶來方便?

鼓勵幼兒以後發明更神奇的小家電。

7、果汁品嚐

通過品嚐活動,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活動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沙畫的作畫步驟。學習簡單的“抓、漏、刮、捏、扣”等動作。

2、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藝術鑑賞能力。

3、體驗沙畫帶來的快樂。

4、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5、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沙畫的作畫步驟

難點:學習:抓、漏、刮、捏、扣等動作

活動準備

卡紙數張(跟幼兒人數相同)大量的沙沙畫視頻及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談話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視頻<<神奇沙畫>,讓幼兒欣賞和觀察。

幼兒嘗試回答:你看到了什麼?你看到了這段錄像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教師小結:啓發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感受。

2、再次播放視頻

沙畫大師都用了哪些手法來作畫?

幼兒結合視頻嘗試回答:在視頻畫面中出現的手法變化。讓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引導幼兒學習練習基本的作畫手法。

3、通過啓發性提問,萌發幼兒對沙畫的創作願望。

4、幼兒操作

教師巡迴指導,要求幼兒同伴間合作,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進行創作。(播放輕音樂)

5、把幼兒的作品現場拍攝並欣賞,提升幼兒的成就感。啓發幼兒根據自己的畫面給作品取名字。

三、結束部分:

幼兒試着評選自己最喜歡的作品,不斷體驗沙的變化。

教學反思

大班的幼兒對新鮮的事物具有強烈的探究慾望,簡單的繪畫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大班幼兒的創作形式。沙子對於孩子來說是熟悉的,而沙畫對於孩子來說卻是新穎的,因此,我在原有的繪畫基礎上,選擇了繪畫方式比較新穎的,幼兒的興趣濃厚,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來,但是後面的幼兒作畫,幼兒思維沒打開,作品過於單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瞭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活動準備

瞭解相關的信息傳遞方式

活動過程

一、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

1、啓發幼兒從物體發信號、用聲音發信號、用文字發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

2、通過討論知道

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信號

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信號

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傳真、發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信號。

二、講述有關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

1、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

2、抗日戰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三、討論:現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

1、引導幼兒瞭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2、讓幼兒說說自己會使用哪些特訓工具。

四、遊戲:傳話

將幼兒分爲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

開始後,再一個一個的後傳,各組最後一個報告電話內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爲勝。

五、製作朋友信息書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大班語言:顛倒世界

設計意圖:在幼兒一日活動中,經常看到幼兒彎下身子從跨下向後看,追求新奇,表現出一種顛倒過來看世界的心態。利用幼兒的這種天性,我選擇了《顛倒世界》這一課題,意在通過創設顛倒情景,使幼兒以顛倒的方式來重組自己的知覺經驗,自然而然地“比較”顛倒前後的知覺映象。“比較”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引發幼兒產生“比較對照”的興趣是這個活動的目的所在。這種“比較”不是教師牽引下的刻意訓練,而是充滿趣味的,在學習情境中自然地積極進行着的。因此,對幼兒表現出的滑稽有趣的追求應該鼓勵,而不應制止。

活動目標:理解故事,藉助“顛倒”所產生的滑稽好笑的新奇感,自然地進行顛倒前後的比較對照。能用語言、繪畫大膽表現有趣新奇的“顛倒世界”。

 活動準備:課件《顛倒世界》

繪畫工具

 活動過程:傾聽故事《顛倒世界》。

1、播放課件《顛倒世界》

2、提問故事中內容:烏鴉亞伯來到了一個怎樣的地方?

爲什麼說這是一個奇怪的地方?

看到這樣一個顛倒的世界,亞伯的心裏會怎麼想呢?

討論:聽了這個故事後,你心裏有什麼想法嗎?

(引導幼兒講講心裏的感受,如:有趣、滑稽、可笑、奇怪等。)

顛倒的世界裏什麼事情都顛倒過來了,你知道烏鴉亞伯還看到了哪些顛倒過來的奇怪事情嗎?

引導幼兒和好朋友一起講講還有那些顛倒過來的奇怪事。

 繪畫:顛倒世界

引導幼兒將自己想象出的顛倒事情用繪畫形式表現出來。

(教師不必過多注重繪畫技能而應側重於幼兒的大膽想象)

 你講我猜

引導幼兒猜測同伴繪畫的意思。

請好朋友介紹自己的繪畫意圖。

活動延伸:組織幼兒進行“顛倒世界”活動,讓幼兒彎下腰看活動室的環境佈置或草場上的場景等,注意活動時間不宜過長,以免頭暈。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能運用連貫、完整、富有一定故事情節的語言講述照片的內容。

2.感受照片所表現內容的多樣性。

3.體驗與人交流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準備自己的照片2~3張,課前請家長和孩子共同交流、回憶有關照片的內容。

2.自制一本相冊。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組織幼兒參觀照片,相互交流照片的內容

1、提出參觀的要求

教師:請你找一找哪張照片是你的,和好朋友講一講你的照片上有誰,

是在什麼地方拍的,當時你的心情怎麼樣。

2、同伴間互相講述,教師瞭解幼兒講述的大致情況,給予個別幼兒恰當的指導。

二、教師示範講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1、教師示範講述:我的照片的故事。

教師講述:這是我和我的孩子在泰山旅遊時拍的一張照片。放假的時候,

我和我的孩子來到了泰山,泰山是一座很高的山,我們沿着臺階向上爬,一路上看到了高高的樹、綠綠的草和五顏六色的花,最有趣的是山上的石頭,有的像小猴子,有的像老虎,有的像大象,真是好玩極了!我們爬了好長時間,終於爬到山頂了。

我們高興地說:我們爬到山頂了,我們勝利了!

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講述的要點以及講述的條理性和完整性。

(1)我的故事裏有誰?

(2)我和我的孩子在什麼時候去了什麼地方?

(3)我們看到了什麼?說了什麼?心裏覺得怎麼樣?

三、啓發、引導幼兒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各類照片,感受照片所表現的不同內容,體驗大膽講述、與人交流的快樂。

1、個別講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教師:誰願意去選一張自己的照片,將照片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2、幼兒講述在幼兒園活動中拍的照片的故事。

3、經驗遷移,講述他人照片的故事。

(1)全家福照片。

(一家人團聚在一起非常開心、快樂、幸福!拍張全家福作爲紀念。)

(2)自選照片,再次與同伴交流、分享照片的故事。

四、分類整理,製作班級相冊,共享照片的故事

1、引導幼兒爲照片歸類、整理。

教師:每一張照片不僅能講述一個好聽的故事,還能幫助我們記往一件事情,每一張照片都很珍貴,我們應該將它保存好。

請幼兒按照片拍攝的地點歸類、整理。

2、製作班級相冊,分享活動的快樂。

教師:這些照片裝在一起,給它加個封面就做成一本相冊了,這是我們的班級相冊,我們還會有更多的照片存放在裏面,我們還要繼續講照片的故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