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彙編10篇

本文已影響 2.27W人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彙編10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小班韻律活動《我愛洗澡》

  設計意圖:

韻律活動是幼兒比較喜歡的一種音樂活動形式,對於小班幼兒來說,身體動作是他們感受音樂最直接和最具體的表現。本活動從幼兒的實際生活出發,把幼兒非常熟悉的生活活動“洗澡”作爲教育的素材,以“小兔髒了要洗澡”爲主線,通過情境的設置,引導幼兒在歡快的音樂聲中積極參與活動,大膽地用不同的搓洗動作來表現洗澡的情景,同時,豐富的生活經驗對幼兒的創編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讓幼兒在自由表演的過程中來充分感受韻律活動所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大膽想象,創編洗澡的動作,並能隨音樂有節奏地表演。

2、體驗洗澡的快樂,養成愛洗澡的習慣。

  活動重難點:

大膽想象,創編洗澡的動作,並能隨音樂有節奏地表演。

  重難點解決策略:

“洗澡”是幼兒非常熟悉的生活活動,以“小兔髒了要洗澡”爲主線,通過情境的設置,引導幼兒大膽地想象並用不同的搓洗動作來表現洗澡的情景,豐富的生活經驗勢必會對幼兒的創編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活動準備:

1、《我愛洗澡》、《春天》、《寶貝》音樂

2、浴球、小毛巾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出活動主題

1、教師:今天我是兔媽媽,你們都是我的乖兔寶寶。春天天氣真好,跟着媽媽一起到外面玩吧。

2、教師帶領幼兒在《春天》音樂下游戲。

二、結合生活,創編洗澡動作

1、幼兒回到草地上休息

教師:呀,好累呀,身上都出汗了,又髒又癢,該怎麼辦呢?(教師引導幼兒說出洗澡)

2、教師:平時洗澡都是媽媽幫大家洗的,媽媽是怎樣給寶寶洗澡的?(請幼兒說一說,再用動作表現)

你們自己會洗澡嗎?怎麼洗呢?(請幼兒說一說,並用動作表現)

3、教師:兔媽媽給兔寶寶洗澡的時候喜歡放一首歌,寶寶們會邊聽音樂邊洗澡,我們也來聽聽,好嗎?(引導幼兒安靜地聽音樂)

今天媽媽就要請寶寶聽着音樂,跟着音樂節奏來洗澡,洗澡的時候可要用力洗,洗得乾淨一點喲。

4、幼兒聽着音樂自由的做洗澡的動作,教師觀察幼兒的動作。

提問:“你洗了身體的哪些地方,是怎麼洗的?(讓幼兒邊說邊做動作表現)

5、教師:媽媽發現這個寶寶洗得最乾淨了,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洗的。(請一名搓洗有節奏的幼兒進行示範)

教師:爲什麼他會洗得乾淨呢?(教師根據幼兒的動作運用兒歌的形式集體練習有節奏的搓洗動作,如:手臂洗呀搓呀搓,換隻手來搓一搓)

6、教師帶領幼兒聽音樂按節奏進行搓洗。

7、引導幼兒互相幫助搓洗。

①教師做出抓後背的動作。

教師:呀,媽媽這裏還很癢,夠不着,該怎麼辦呢?(引導幼兒說出請朋友幫忙)請誰來幫媽媽?

呀,真舒服呀,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幫別人搓洗後背的動作吧。

②教師引導幼兒按節奏一下一下地搓洗。

8、讓幼兒再一次聽音樂自由做洗澡的動作。

教師:我們再聽着音樂來練一練,夠不着的地方,可以互相幫忙。

三、設置表演情景,豐富表演內容

1、教師:媽媽知道在草地的那邊有一條小河,河水可乾淨了,你們想不想到那裏去洗個澡呢?

2、出示浴球和毛巾

教師:看!這是什麼呀?媽媽爲每位寶寶準備了浴球和毛巾,寶寶可以選擇你喜歡的浴球和毛巾,跟着媽媽一起去洗澡吧!(幼兒自由選擇浴球和毛巾)

3、在教師的帶領下聽音樂自由做洗澡的動作

教師:呀!這裏的河水可真乾淨呀,寶寶們,讓我們一起跳下去洗個澡吧!洗得時候一定要聽着音樂,跟着音樂的節奏來洗,這樣才能洗得乾淨哦。

4、帶領幼兒做擦乾淨身體的動作

教師:寶寶們有沒有洗乾淨啦?我們趕快用小毛巾把身上的水擦乾吧,小心着涼喲。

四、教育幼兒養成勤洗澡的好習慣

教師:現在的天氣越來越熱了,寶寶們應該養成勤洗澡的習慣,做個愛乾淨的好孩子,可不能做只髒小兔哦!

五、結束活動

在《寶貝》的音樂下進行休息,結束本次活動。

教師:洗完澡有些累了,我們回家休息吧!

  活動評析與反思:

活動內容的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歌曲《我愛洗澡》源自幼兒很喜歡的一套少兒節目《小小智慧樹》,節奏明快,內容簡單,很容易被小班幼兒所接受。

在活動中我以引導者、支持者的身份參與活動,通過語言、動作等不同的方式來調動幼兒表演的興趣,給幼兒適當的幫助與指導,鼓勵幼兒大膽的來創編動作。我也努力引導幼兒使整個活動的氛圍輕鬆、愉悅,幼兒的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都能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來創編簡單的搓洗動作,並能結合音樂將自己洗澡的動作有節奏的表現出來。

但在活動中也表現出了以下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1)活動中一些材料的提供,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反而影響了幼兒的表演(如:浴球);(2)活動中場地的變換較多,一會兒草地、一會兒小河,對與小班幼兒來講不容易分清;(3)

在活動中教師只是引導幼兒進行動作的表演而缺少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4)本活動所選曲目《我愛洗澡》似乎不能用來作爲單純的韻律活動,而更適合定位成歌表演,讓幼兒先學會這首歌曲,在學會了的基礎上,就歌詞進行理解,邊唱邊跳,應該更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聽、唱、說、演和遊戲欣賞感受歌曲《下蛋囉》,從而表現出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2、學習模仿歌曲《下蛋囉》的襯詞韻律節奏xxxx x|xxxx x|xx xx|xx x|。

3、鼓勵幼兒積極地參與活動,能大膽地表現自己。

【教學重點】

通過聽、唱、說、演和遊戲欣賞感受歌曲《下蛋囉》,從而表現出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

能掌握歌曲中的襯詞(gegegege da gegegege da)要求不多唱不少唱。

【活動準備】

flash動畫、圖譜、節奏卡、場景佈置、雞蛋若干、草窩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興趣。

師:今天天氣真好,我帶你們到小雞家裏去做客好嗎?看,誰的家到了?你們知道雞爸爸是怎樣叫的呢?雞媽媽又是怎樣叫呢?

  二、欣賞歌曲《下蛋囉》

1、教師演唱歌曲,並用flash演示母雞下蛋的情景。

2、師:母雞是怎麼下蛋的?母雞坐在哪裏下蛋?爲什麼要坐在草窩裏下蛋?下蛋時爲什麼它臉要漲得通紅?(用勁)雞媽媽還可以做什麼動作把雞蛋生下來?(再聽一遍歌曲)。

三、學習歌曲《下蛋囉》的襯詞韻律節奏

1、你們覺得歌裏哪一句最好聽最有趣?(完整聽flash的節奏)。

2、教師引導幼兒邊看圖譜邊有節奏地說唱。(分兩部分進行練習,強調不多唱也不少唱)。

3、演示flash節奏圖譜,幼兒模仿節奏說唱。(引導幼兒用肢體模仿母雞開心的動作與表情)

師:出示草窩、交代規則:唱得像母雞媽媽一樣的不多也不少,就會獎勵一個草窩學做母雞下蛋了。

 四、遊戲:分角色對唱。

現在我們都有草窩了,請所有的小母雞一塊來下蛋吧,你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演。我做大母雞來(唱詞),你們唱(母雞叫聲),比一比,哪隻小母雞下得蛋最多。母雞們辛苦了,我們快把喜事去告訴其他小朋友好嗎。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隨着農村的經濟的發展,馬路寬了,汽車多了,交通也更加方便了,於此同時,也隱藏着很大的安全問題,特別是十字路口和有紅綠燈的地方,農村的幼兒不是很熟悉。如何讓小班幼兒瞭解並遵守一些交通規則呢?在平日的教育活動中,我發覺,小班的幼兒很喜愛玩開汽車的遊戲,由此,我設計了這節課,不僅幼兒認識了紅綠燈,瞭解了簡單的交通規則,同時通過遊戲也使幼兒的平衡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活動目標】

1、 練習幼兒的平衡力和協調性。

2、 認識紅綠燈及簡單的交通規則。

3、 在發展、提高幼兒平衡能力的基礎上,延伸繞障礙物行走、爬行等動作技能的訓練。

  【活動準備】

汽車卡片一張、 平衡木、體操墊、障礙物、自制山洞、紅綠燈標記、水果卡片【活動過程】

(一) 引出課題今天老師帶你們玩一個遊戲。(教師出示汽車卡片貼在胸前)在遊戲中老師是汽車媽媽,小朋友就做媽媽的小汽車,我們一起去馬路上逛一逛,好不好?

(二) 進入課題幼兒跟着老師開汽車,一起進入活動場地。

“馬路上人真多,慢慢走。按喇叭,嘟嘟嘟~~~~~~~~”

“馬路上人不多,跑起來。按喇叭,滴滴滴~~~~~~~~”

1、出示紅燈師:“小汽車,快停下!”(帶領幼兒蹲下)師:“小汽車,爲什麼要停下?”(引導幼兒發現紅燈)小結:見到紅燈要停下來師帶領幼兒說:紅燈停2、出示綠燈師:“小汽車,開起來!”(帶領幼兒站起來)師:“小汽車,爲什麼能走了?”(引導幼兒發現綠燈)小結:看見綠燈繼續開師帶領幼兒說:綠燈行(三) 過小橋1、(來到平衡木 )“哎呀,小汽車。前面有座小橋,該怎麼辦呢?”

(過橋)2、過橋要注意安全,不能掉進小河裏(平衡木兩邊的體操墊),該怎麼過?

規則:雙手伸平,背挺直,眼睛看前面,一隻腳跟着一隻腳往前走。

3、請一名幼兒嘗試,糾正錯誤。

4、大家一起過橋。

教師帶頭,邊走邊說規則。

(四) 繞障礙1、(來到障礙物 )“小汽車,前面的路不太好走呀,都是障礙,該怎麼辦呢?”

(繞着走)2、該怎麼過?

規則:從障礙物的面前繞到它的後面,一個一個地繞過去。

3、請一名幼兒嘗試,糾正錯誤。

4、大家一起繞過去。

教師帶頭,邊走邊說規則。

(五) 鑽山洞1、(來到山洞前 )“小汽車,前面到山洞了,我們過得去嗎?怎樣過?”

(能鑽過去)2、山洞真矮啊,要怎麼鑽?

規則:雙手、雙膝着地,一手向前,一條腿跟着動,動作循環。

3、請幼兒看着教師做一遍。

4、大家一起過山洞。

教師帶頭,邊爬邊說規則。

(六) 運水果1、“叮鈴鈴”電話響了,是誰來電話?

原來農場叔叔讓小汽車幫忙運水果,請幼兒將水果運去市場。

(主要是讓幼兒再次接觸和回味一下,剛纔我們所學的內容,再次出示紅綠燈。目的是讓幼兒再鞏固一下。)2、將水果卡片貼在幼兒背上,將開始的路程反過來在進行一遍:鑽山洞、繞障礙、過小橋。

(七) 慶祝會當小汽車把水果運到市場,農場叔叔爲了感謝小汽車,爲大家辦了個慶祝會,一起來跳跳歡樂操。

  【活動反思】

本次的體育活動《快樂的小汽車》重點訓練了小班幼兒的平衡性及動作的協調性。在活動中,我採用了情景教學法,由汽車媽媽帶着小汽車去馬路上逛一逛,到過小橋、繞障礙、鑽山洞,再到幫農場叔叔運水果,一系列自然、有趣的情境使得幼兒活動積極性非常高。孩子們聽着我的口令做出了相應的動作,並且很開心的一起做遊戲。不足之處便是,在交代動作規則時可能還是不夠通俗,幼兒並不能馬上聽明白。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茉莉花》是一首旋律優美、觸人心絃、廣爲傳唱的中國民歌。它自然、平緩的旋律彷彿把我們帶人充滿花香的茉莉花王國,讓我們感受到帶有濃郁生命氣息的田園風光。在此活動中,情境的創設和情感經驗的積累是整個活動設計的重點。幼兒在自然、愉悅的氛圍中聆聽《茉莉花》,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現《茉莉花》,他們的整個身心是放鬆和愉悅的。活動中把賦予茉莉花豐富的情感作爲幼兒感受和創作的線索,當孩子們嘗試把自己變成一朵具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的茉莉花時,你感受到的是一種和諧、充滿生機的情境。

【活動目標】

1.能夠主動參與賞花活動,體驗與花相伴的愉快情緒。

2.通過觀賞、體驗,瞭解茉莉花的顏色、花瓣層次和錯落造型。

3.嘗試用不同的動作、表情和造型來表現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活動準備】

1.實物盆栽茉莉花、茉莉花茶、茉莉花串成的花環若干、《茉莉花》音樂等。

2.呼拉圈若干個、麻繩2~3根。

【活動過程】

1.簡單認識茉莉花,重點觀察茉莉花瓣的姿態、花束的層次、花朵之間的錯落造

型,瞭解花朵、花葉和土壤的關係。

(1)師:每一朵花長得一樣嗎?花瓣的姿態是怎樣的?

有的已經開了,有的已經枯萎,有的是含苞欲放,有的花瓣快脫落了……

(2)師:你覺得這朵茉莉花的心情怎麼樣?(賦予茉莉花生命和情感。)

這朵茉莉花很高興,這朵茉莉花有點害羞……

(3)製作茉莉花茶,簡單瞭解茉莉花的作用及與人類的關係。(播放揚洲版本的《茉莉花》。)

2.扮演遊戲:我是一朵茉莉花。

幼兒討論:怎樣讓自己變成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幼兒製作茉莉花花環、茉莉花葉、茉莉花裙。(音樂伴隨幼兒的製作過程。)

幼兒自由感受茉莉花香,觀看茉莉花圖片,欣賞自己製作的茉莉花環。

3.師生分享所見所聞,談談自己的感受。

用分享故事的方式讓孩子自然聆聽《茉莉花》樂曲:

(1)小時候,去到揚州,聞到花香,聽到歌聲……一個穿着白裙子的小女孩子邊唱歌邊給茉莉花澆水。”(教師清唱《茉莉花》。)

(2)在宴會上,一羣穿着白紗裙,拿着茉莉花,戴着茉莉花環的女孩,也在唱着這首《茉莉花》……(幼兒欣賞教師三人演唱《茉莉花》。)

4.師生相互模仿身體姿態、情感變化,進一步感受歌曲。(教師可採用無伴奏演唱方法,靈活把握演唱時間。)

(1)師生分享對歌曲的理解。

(2)結合幼兒的想像,採用音樂散文式故事的形式把幼兒帶入一個美麗而情感豐富的茉莉花王國(見資料鏈接)。

(3)引導幼兒賦予茉莉花生命和情感。“你是一朵怎樣的茉莉花?”“哦,這是一朵害羞的茉莉花。…‘這是一朵高興的茉莉花。”“這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茉莉花……”

5.扮演遊戲:幼兒扮演茉莉花,教師扮演摘花人,並鼓勵幼兒組合身體造型表現茉莉花叢。

(1)幼兒獨自扮演茉莉花,教師引導幼兒賦予茉莉花生命和情感。(歌曲唱到“將你摘下”,教師可抱起一幼兒,送到另一教師手中,以增強遊戲的趣味性。)

(2)幼兒自由組合,兩人一組,做茉莉花束。教師引導幼兒做出花束層次、高低的變化。教師扮演小蜜蜂給每朵花采蜜。

(3)四人(人數可以逐漸增加)一組做茉莉花叢(加上葉子、泥土等角色,強調彼此依存的關係)。教師隨着旋律把呼啦圈逐個從孩子身上套下,放置在地板上,當作花盆。

(4)造型表現過程中,幼兒隨歌曲的意境表演。

師:太陽剛剛露出笑臉,茉莉花也慢慢睜開眼睛,微風輕輕吹過,花朵隨風飄動……(配伴奏演唱歌曲。)

(5)簡單介紹歌曲《茉莉花》的歷史。

《茉莉花》這首歌曲已有400年的歷史。美國發射向外太空尋找星外生命的宇宙飛船,搭載了許多國家的優美樂曲作爲地球人的禮物送給外太空生命,中國入選的樂曲就是《茉莉花》。我們要記住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茉莉花》……

【活動延伸】

(播放《茉莉花》。)-

1.扮演表現:幼兒戴上茉莉花環,裝扮成美麗的茉莉花公主或茉莉花王子。

2.繪畫表現:合作繪畫,描繪自己心目中的茉莉花王國。

【設計評析】

這是一個以音樂爲切入點的綜合性活動,圍繞着中國民歌《茉莉花》,開展了一系列的感知、製作、欣賞、表現、創作、分享等活動。活動最明顯的特點體現爲:從感性人手,以情動人、以美感人,重視教育的'潛效應。在活動過程中,更多地注重幼兒情感、態度的培養,注重幼兒的審美感知和審美髮現,孩子們在淡淡清香、自然輕鬆的“茉莉花”氛圍中充分享受音樂的美和快樂。

【資料鏈接】

1.作品分析:《茉莉花》是一首流傳於全國各地的民間小調,它有許多變體,曲調大同小異,如出一轍。江蘇揚州《茉莉花》,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源於明代的一首民歌《鮮花調》,曲調優美,表現出淳樸柔美的感情。兒童版本的《茉莉花》,旋律輕盈流暢,易唱易學,更是家喻戶曉,廣爲流唱。從鄉村田間地頭,到維也納的音樂大廳,從港澳迴歸的盛典到APEC的歡迎宴會,《茉莉花》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征服着聽者的心靈。

2.音樂散文式故事:清清的小河邊,有一叢美麗的茉莉花。每當太陽升起時,茉莉花也就慢慢睜開了眼睛。聞一聞,真香!看,每一朵茉莉花都在展示自己獨特的美,有着自己的姿態和心情:有的是害羞的茉莉花,羞答答地低着頭;有的是高興的茉莉花,張開了笑臉;有的是含苞欲放的茉莉花,正在慢慢開放;有朵茉莉花好像有點不太高興,翹起了小嘴巴;有朵茉莉花好像在哭泣,它想媽媽了;有朵茉莉花正仰着頭喝露水呢……小河的水聞到花香,也悄悄停了下來,它想留住這甜甜的花香……小朋友,你們聞到了茉莉花香了嗎?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感受ABA三段體的音樂結構,能跟着音樂合拍地做蹦跳步。

2、能與同伴合作表現花的不同造型。

3、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錄音機、磁帶、

2、小兔頭飾和玩偶小兔各一個。

3、幼兒認識過各種花的名稱和特徵。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玩偶小兔,講述故事(配合音樂)

今天小兔子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兔捉迷藏。有一天,小兔子一蹦一跳地出了家門,來到花園裏。這時,兔媽媽來找它。小兔子想和媽媽玩捉迷藏的遊戲。於是,它就變成一朵小花的樣子,一動也不動地躲在花園裏。果然,兔媽媽怎麼找也找不到自己的孩子。後來,小兔子玩累了就和媽媽一蹦一跳地回家了。

2、幼兒完整傾聽音樂(ABA)(根據幼兒理解情況增加欣賞次數)

指導語:剛纔講的故事就藏在這首曲子裏。請小朋友們聽聽看音樂有幾段,每段說的是小兔子在幹什麼?

3、教師示範跟着音樂合拍做蹦跳步。

4、幼兒跟着音樂練習。

5、請個別幼兒表現。

指導語:他們跳得好在哪兒?(跟着音樂有節奏地跳)

6、幼兒再練習一次A段的蹦跳步。

7、學習表現花的造型

指導語;小朋友都認識很多的花,誰來說說看你知道什麼花?還要用動作來做出這種花的樣子。(個別幼兒回答並表現花的造型)

8、請全體幼兒表現不同的花的造型(做在椅子上)

10、幼兒跟着音樂做蹦跳步和變花(做在椅子上,教師提醒小花不能動)

11、幼兒站起來表現AB段音樂。(一個人表現花)

12、引導幼兒與同伴合作表現花

指導語:小兔子變的花太小了,怎樣才能讓花更大呢?(幾隻小兔子變成一朵花)

13、跟着B 段音樂合作表現花。

14、完整遊戲。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6

  活動設計背景

1、 幼兒對玩雪的渴望

  活動目標

1、能自由設計畫面,創作出有生活情景的下雪天堆雪人的場景;

2、能根據需要自由地選擇繪畫材料進行作畫;同時,幼兒可根據需要,可單人進行作畫,也可自由結對進行作畫,讓幼兒充分體驗合作的快樂;

3、嘗試通過動作和色彩來感知美、創造美;

4、培養想象力,體驗快樂的情感。

5、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6、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堆雪人的技巧

難點: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卡紙,白紙,繪畫用品

活動過程(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注: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一、教師與幼兒愉快地玩音樂遊戲——《堆雪人》

1、在創設的雪景氛圍中導入課題。

2、音樂遊戲——《堆雪人》

啓發幼兒用誇張的表情表現雪人的情緒。同時啓發幼兒用優美的姿態表現下雪天堆雪人、玩雪仗的場景。

二、教師示範畫,引導幼兒相互討論。

1、教師:“冬天來了,小雪花悄悄地飄落下來。小朋友,在下雪天裏你最喜歡什麼玩什麼遊戲?”

幼兒討論並回答。

師:“堆雪人,這個主意不錯,可是我們這沒有雪該怎麼辦呢?”引導幼兒說出用繪畫的形式表現。

2、師引導幼兒描述雪人形象,並示範畫一種雪人的形象。

師:“那我先來堆一個大雪人,大雪人是什麼樣子的?”

師:“大雪人看到那麼多的小雪花來和它做遊戲,心情怎麼樣?

我們一起來做一個開心的表情。

師根據幼兒口述的雪人形象,繪畫自己心目中的雪人。

三、交代要,引發幼兒作畫的慾望。

師:“瞧,老師畫的大雪人孤零零地站在雪地裏,它覺得有些寂寞,你們有什麼好主意來幫幫它?”

幼兒相互交流並回答。

引導幼兒繪畫出自己心目中所想要堆的雪人模樣,並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進行添畫,如冬天的房子,很多小朋友一起遊戲等。

四、幼兒自由選擇繪畫的紙和筆進行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五、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的作品。

課後反思。

這節課鼓勵幼兒用動作語言來表現自己喜愛的作品,可以是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是同伴的作品。

小百科:堆雪人是下雪天才能享受的一項有趣的活動。當然雪必須要下得夠大,才能積累足夠的雪球,氣溫要夠低,才能使積雪不會迅速融化。 將潔白的雪堆,製成一個人形的藝術品,不僅供於觀賞,還能訓練手藝、鍛鍊身體。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肢體動作,道具等感應節奏短短短短長。

2.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特點,體驗音樂遊戲的樂趣。

重點難點:

1.通過肢體動作,道具等感應節奏短短短短長。

2.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特點,體驗音樂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知道鋸木頭的工具,方法。

2.音樂CD,紗巾,鋼琴。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去森林走一走,看一看森林裏有很多小動物,讓我們一起來向它們問好吧!先聽一聽老師是怎樣和小動物問好的?(小牛下午好.....等)。

2.師:你們看明白老師是怎樣問好了嗎?現在請你們來問好其他的動物。

二、基本部分:

(一)肢體感應節奏“咿呀咿呀喲”

1.幼兒完整地感受樂曲。

2.揮手遊戲,再次感應完整樂曲。

3. 師:這個“咿呀咿呀喲”可調皮了,有時出來和我們玩遊戲,有時藏起來不見了。現在我們仔細聽聽,它一出現的時候,揮你的小手。

4.創編動作

5.師:除了小手,還有身體的哪個部位可以和“咿呀咿呀喲”玩遊戲?”

(二)道具感應節奏短短短短長

1.運用紗巾感應節奏短短短短長。

(1)出示紗巾,引導幼兒將紗巾變成一把鋸子。

(2)用紗巾練習鋸木頭的本領。

2.通過遊戲感應節奏短短短短長。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中“X.X”的節奏。

2、嘗試創意地紡編歌詞。

3、跟隨鼓聲節奏做走、跑、跳、踏等不同的動作。

4、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5、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1、歌曲:《我是一個小木匠》

2、鼓、錄音機、錄音帶。

3、“認知遊戲”:《雕刻師傅》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先跟隨老師“X”的鼓聲節奏走步,再跟隨“XX”的鼓聲節奏跑步,最後再隨着“X.X”的鼓聲節奏踏跳,讓幼兒通過動作感受其不同。

2、播放歌曲,請幼兒跟隨旋律踏跳。

3、教唱歌曲《我是一個小木匠》,並表演動作。例如:唱到“一個鐵錘”時,則舉起右手做用鐵錘狀;唱到“兩個鐵錘”時,則舉起左手做用鐵錘狀;唱到“三個鐵錘”時,則擡起右腳踏步;唱到“四個鐵錘”,則擡起雙腳跳步,;唱到“五個鐵錘”時,則舉起雙手旋轉;唱到“然後睡覺了”時,則做睡覺狀。

4、問幼兒:小木匠的工作是什麼?他會用到哪些工具?

5、和幼兒一起討論,用改編的歌詞演唱這首歌曲。

6、問幼兒:小木匠做工時需要鐵錘,雕刻師傅雕木頭時需要什麼工具呢?

7、請幼兒看幼兒用書《雕刻師傅》的畫面,找一找雕刻師傅的工具在哪裏?如此類推,引導幼兒思考不同職業的工作者所用的工具和他們的動作特點,並嘗試將此變成新的歌詞句子.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音樂選自奧爾夫音樂,本音樂節奏鮮明,三段音樂之間的差別還是比較明顯比較容易辨別。教師設計了螞蟻造舞臺的情景增加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中班幼兒的想象力與合作能力正在發展,因此本活動的目標達成情況比較好,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也很高。

本活動主要有以下亮點:

1.教師教態比較自然,與幼兒的互動較好。教師在整堂課下來精神飽滿,對於情境中的各種表情動作也做的比較誇張,帶動幼兒的表演慾望。在師生互動方面也是比較親密的,幼兒的一聲聲“小媽媽”可以看出教師與幼兒之間相互親密,教師對於所有幼兒的表現都能關注到。

2.教師利用圖譜教學,幼兒看的比較直觀形象,能夠更好地把握什麼時候變什麼動作。

3.每個環節的安排比較合理,從進場的聽音樂,讓幼兒熟悉音樂,進行預熱,到聽音樂想象在做什麼事情,在過渡到請幼兒學一學動作,然後獨自遊戲到合作遊戲,一步步都是循序漸進,之前的環節爲之後的環節做好鋪墊,後一個環節是前一個環節的提升。

在觀摩本次活動後,本人有一些想法如下:

1.教師爲了讓幼兒更好地理解鋸木頭、釘釘子、擰螺絲,因此用了較多的時間來解釋猜測這些東西,教師可適當精簡語言,讓幼兒多做一做、學一學這些動作。

2.本次活動幼兒比較喜歡,但是本次音樂遊戲要讓幼兒感受節奏做相應的動作,幼兒對於音樂哪裏需要做什麼動作還沒有理解很透徹,因此在遊戲中幼兒只專注於自己喜歡的鋸木頭環節,忽略了釘釘子、擰螺絲的環節,因此教師對於哪裏需要做什麼還需要帶領幼兒共同來探討。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情緒,通過身體模仿動作、圖形總譜,學習演奏打擊樂。

2、讓幼兒能夠探索、發現節奏的變化,發展觀察力、注意力和節奏感。培養幼兒用動作表現音樂的創造性,合作意識,張揚個性。

3、要求幼兒在教師指揮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改變指揮方按,豐富演奏內容。提醒幼兒要有意識地體會打擊樂器的演奏效果,注意樂器的音色、音量與樂曲情緒的一致和諧。

 活動準備

節奏圖譜,音樂,樂器(響板、碰鈴、沙錘、手鈴)若干、音符(紅、黃、藍)若干

 活動過程:

1、音樂律動《一起去爬山》,幼兒跟隨音樂和老師一起做律

2、節奏訓練遊戲,導入課題

教師拍節奏,讓幼兒聽音,模仿拍出相應節奏

上面上面啪啪,下面下面啪啪,上面啪,下面啪,上面下面啪啪

3、熟悉樂曲《拔根蘆柴花》並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1)、初步欣賞音樂,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教師提問:聽了這首曲子你們有什麼樣的感覺呢?

在聽這首曲子的時候你們想幹什麼?

2)、再次欣賞音樂,要求幼兒通過有趣的律動、表演來掌握樂曲的節奏,瞭解樂曲的基本節拍。

引導幼兒還可以拍身體的其他部位打出節奏。如:拍腿、拍肩等等。

3)、教師哼唱樂曲,與幼兒一起打節奏,注意節奏的強弱

4、認識圖譜

出示圖譜卡: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 | X ///-- | X ///-- | X ///-- |

1)今天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些新朋友哦(出示小音符),他也想和我們一塊來玩節奏遊戲,你們願意嗎?

2)小音符要考考你們咯,看看哪隊小朋友反應最快,教師錯開出示三種節奏卡分別請幼兒打節奏。

 出示總譜掛圖:

3)教師將幼兒分成紅、黃、藍三組跟同顏色的音符寶寶進行節奏練習。

5、樂器演奏

你們真棒!學的真快!那現在你們想不想和小樂器一起做遊戲呢?那你們趕緊把他們從你的凳子下面請出來吧~~

1)、教師指揮,幼兒看圖譜演奏

2)、交換樂器再次演奏一遍

要求幼兒將樂器放回自己的凳子地下,再互換位置演奏說課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熟悉旋律,理解歌詞,初步學唱《禮貌歌》。

2、體驗歌曲中小朋友之間寬容帶來的快樂。

3、教育幼兒有禮貌。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鋼琴。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練聲:《山谷迴音真好聽》、 《小動物的叫聲》

2、律動:《擠奶》、《手腕轉動》、《金瓶似的小山》

二、基本部分。

1、談話導入活動,激發幼兒參與活動興趣。

教師:小朋友都想做一名懂禮貌的好孩子,那怎樣做纔是懂禮貌呢?(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2、出示幼兒用書,幫助幼兒理解歌曲。

(1)教師:圖上的小朋友發生了一件什麼是?他們是怎麼解決的呢?(請一些幼兒來說一說)

(2)幼兒欣賞歌曲《禮貌歌》。

教師:老師今天帶來了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就叫《禮貌歌》。這首歌曲唱的就是這樣一件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3)幼兒學唱歌曲。

教師:這首歌曲好聽嗎?哪我們一起來學學這唱歌曲好嗎?

幼兒跟唱歌曲兩、三遍——分角色演唱歌曲。

三、複習歌曲《雨中接媽媽》

要求幼兒學會有感情地演唱。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