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關於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彙總六篇

本文已影響 3.85W人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彙總六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感受不同節奏的小雞叫聲,在遊戲中感應小節末拍節奏。

2.能用(輕、慢)和洪亮的聲音表現歌曲中害羞、自信的情緒。

活動準備:

1.母雞孵蛋的音樂,雞蛋三個,三種不同形象小雞的圖片

(棒棒雞、打嗝雞、害羞雞)。筆。

2.鈴鼓、絲巾每個小朋友一份

活動過程:

一、熟悉歌曲《母雞孵蛋》歌曲旋律

師:今天母雞要孵蛋了,我們來聽聽母雞孵了幾個蛋?

教師《母雞叫咯咯》音樂律動進場。

師:母雞孵了幾個蛋?

二、認識三個不同特徵的小雞寶寶,並能模仿各種形式小雞的叫聲。

師:你們看看母雞的蛋都一樣嗎?

1.棒棒的小雞——感受1/4小雞的叫聲,能用洪亮、有力的聲音表現自信。

(1)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小雞?爲什麼?

(2)傾聽棒棒小雞的叫聲,教師用簡單圖示表示,幼兒模仿。

(3)鼓勵幼兒唱出有力的聲音。

(4)想象自己是身體很棒的小雞並演唱。

2.打嗝的小雞——感應小節末拍節奏。

師:這隻雞喜歡打嗝,它的名字叫打嗝雞。

(1)聽出打嗝小雞在小節末拍打嗝的規律,教師用筆畫出打嗝雞的叫聲。

(2)幼兒學會在結尾處做打嗝動作。

(3)唱歌時對着別人打嗝禮貌嗎?怎樣能讓別人聽不到打嗝的聲音?

(4)練習唱準小節末拍的休止符。

3.害羞的小雞——用輕、慢的聲音進行表現害羞。

師:他是什麼樣子的?聽聽害羞雞唱歌是什麼樣子的?

(1)用拖小尾巴的圖示表示害羞雞的慢。

(2)師:害羞雞在介紹自己的時候是這麼樣的?他的聲音呢?

(3)學習害羞雞唱歌

4.集體歌唱,模仿三種小雞的叫聲。

師:這三隻小雞的叫聲合起來是一首好聽的歌呢,名字叫《母雞孵蛋》。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

三、介紹鈴鼓和絲巾的特點,用鈴鼓和絲巾表現各種特徵的小雞叫聲。

1.師:你們覺得絲巾可以用來表示什麼小雞?鈴鼓呢?

什麼樣的聲音可以給棒棒雞伴奏?

怎樣給打嗝雞伴奏?到了打嗝的地方可以怎麼辦?

怎樣給害羞雞伴奏?

2.藉助樂器、道具表現歌曲《母雞孵蛋》。

四、拓展經驗

出示雙胞胎小雞

師:雞媽媽除了孵出了那三隻小雞,還孵出了這對雙胞胎小雞。聽聽他們的叫聲是什麼樣的?

師範唱雙胞胎小雞的叫聲。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與練習四拍的節奏。

2、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3、通過音樂遊戲與表演加強拍子之間的連貫性及體驗 音樂帶來的快樂。

4、在感受歌曲《小花狗》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5、學唱歌曲,掌握斷頓、歡快和連貫、舒緩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動準備:

1、骨頭卡片、小貓、小鴨圖片、手鈴

2、歌曲《小花狗》、《小狗圓舞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生問好,以說唱打節奏的形式進行

師:小朋友們好,老師好。(變換不同的形式進行問好,讓幼兒熟悉節奏的形式)

二、基本部分

1、已變魔術的形式出示卡片,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小眼睛看老師,仔細看老師要給小朋友變魔術,看看老師變出什麼來了?(骨頭)

師:誰最喜歡吃骨頭?(小狗)對啦,小朋友們真聰明!

師:小狗看見骨頭會怎麼樣呢?(把它吃掉、會叫)那小狗怎樣叫?(汪汪汪)

教師小結:繼續出示卡片,小狗看見骨頭就叫“汪”,兩個骨頭就叫“汪汪”,如果沒有骨頭就不出聲。

2、出示四張骨頭卡片組成一個節拍,進行交換練習節奏(此環節重複進行)

3、以小狗唱歌爲由引出歌曲

師:小狗玩累了聽到有人在唱歌,(教師演唱歌曲幼兒欣賞)唱的好不好聽?(好聽)

師:小狗也想唱歌,可是小狗怎樣唱?(引導幼兒學習在結尾處唱汪汪)

師:教師領唱,幼兒在最後一個拍子處唱

師:小朋友唱的真好聽,除了小狗會唱歌還有哪些小動物會唱歌?(小鴨子、小兔)那我們請他們出來唱唱吧!(出示小貓、小鴨子圖片)

4、運用身體動作代替“汪”的節拍

師:小朋友唱了這麼長時間,我們聽音樂跟着音樂休息休息好不好?(好)(放音樂帶領幼兒做動作)

5、聽音樂用樂器演唱

師:小朋友表現的真棒,看老師請誰來和小朋友做遊戲!(出示手鈴)

師:每個小朋友兩個小手鈴,拿到的小朋友使勁搖一搖你手裏的小手鈴,看老師的手一收,看誰的小手鈴收的最快沒有聲音。(幼兒玩手鈴)

三、結束部分

1、音樂欣賞《小狗圓舞曲》

師:小朋友的小手鈴真聽話,現在把小手鈴放好,老師要給小朋友講個故事,故事裏也有隻小狗,看看這隻小狗在幹什麼,好不好?(好)(教師講故事,帶領幼兒放音樂跟隨音樂玩遊戲)

2、以說唱的形式結束整節課

師:小朋友玩的開不開心(開心)我們下節課再一起玩好不好?(好)

小朋友再見,老師再見。(以打節奏的形式結束)

評價反思:

1、教師指導:音樂戲課程之前沒有接觸過,所以在上課之前讓幼兒對打擊樂器有所瞭解,帶領幼兒玩手鈴,以多種形式瞭解打擊樂器。活動過程以小花狗唱歌的形式讓幼兒熟悉歌曲,整節課以幼兒爲主,教師引導,讓幼兒多唱、多聽、多玩。在熟悉歌曲後讓幼兒創編歌詞,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及興趣。

2、幼兒反應:以骨頭卡片的形式體現樂句,幼兒能夠積極參與,個別幼兒精神不集中,拿到手鈴後秩序有些混亂,精力集中到手鈴亂敲亂玩的現象。欣賞《小狗圓舞曲》時隨音樂不太熟悉但是都可以跟隨老師做動作。

3、反思:整節課比較順利,幼兒挺感興趣也很配合,但是時間過長,中間銜接不是很好,最後音樂欣賞可以作爲另一節課單獨進行,這樣效果可能會更好。這節課重點難點不突出,沒有明確的目標,再加上幼兒對歌曲本身已經熟悉,所以在學唱部分很輕鬆。在玩手鈴的部分有些混亂,需要課後讓幼兒多接觸多練習。

小百科:狗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食肉目、裂腳亞目、犬科動物。中文亦稱“犬”,狗分佈於世界各地。狗與馬、牛、羊、豬、雞並稱“六畜”。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課題生成:

在進行有關“馬”的主題活動時,爲了進一步促進幼兒加深對馬的認識,我結合了二胡獨奏曲《賽馬》進行音樂欣賞活動,它是我國著名的民樂樂曲,不失爲幼兒音樂欣賞的好教材。

我將一首結構比較複雜的器樂曲詮釋成特定的情景表演,讓幼兒去了解它、接納它、表現它,運用多通道參與理論的方式,讓幼兒通過欣賞、律動、打擊樂演奏活動讓幼兒自發的投入到聽、說、想、做、演的活動中來,進行探索性、創造性的學習,從而生成本課題。

課題名稱:

駿馬奔馳保邊疆(大班音樂活動)

教育目標:

1、通過觀看木偶表演,欣賞樂曲《賽馬》,根據音樂形象和情緒,用筷子隨節拍較投入地進行表演。

2、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和提供的材料,積極探索嘗試用筷子不同的敲擊方式,並探討其他樂器如何進行合理的匹配。創造性的表現自身對音樂的感知。

3、培養幼兒對欣賞樂曲的興趣及對民族音樂的喜愛。

4、熟悉歌曲旋律,爲歌曲創編動作。

5、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活動準備:

四種顏色(紅、黃、白、黑)的木偶馬飾,二胡曲《賽馬》,共四組幼兒人手兩把筷子,串鈴,圓舞板,小鈴,實物二胡。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老師:在一片美麗的大草原上奔跑着四匹駿馬,一匹紅馬、一匹黃馬、一匹白馬、還有一匹黑馬(相繼出現馬飾),看----它們來啦!(兩位老師手持馬飾,隨樂進行木偶操作)幼兒邊聽樂曲,邊欣賞木偶表演。

二、分析音樂,將音樂情境化。

<1>師幼討論:剛纔的音樂聽了有什麼感覺?你們看到它們在幹什麼?幼兒回憶剛纔的情景表演,討論音樂情節。在此基礎上教師小結:對,剛纔小朋友看得很仔細,聽得很認真。這首音樂聽上去很歡快、奔放,表現了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羣馬飛奔,你追我該的動人場面。

教師小結:樂曲開始,四匹馬一同快速奔跑→慢跑→紅馬首次領先→黃馬又次領先→白馬又跑到黃馬的前面→黑馬又超過了白馬→紅馬、白馬兩兩領先→黃馬、黑馬又共同領先→一起奔跑衝刺→反覆一次→到達終點,拉住繮繩“籲——”

(全曲結束)

三、幼兒根據音樂情節大膽表現音樂。

<1>教師示範隨樂用筷子敲奏。

①教師:你應該表演什麼顏色的馬?爲什麼?幼兒:我坐的是紅色的椅子,就扮演紅色的馬。

②教師:

你怎樣表演馬在奔跑?

幼兒1:我可以象騎馬的叔叔那樣揮鞭;

幼兒2:我可以喊“駕

活動反思:

在欣賞課《賽馬》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培養聆聽音樂的興趣和習慣,感受頗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學經驗,同時也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

一、成功之處:

學生處於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一般情況下很難要求他們非常靜心的投入地來完整欣賞一首音樂,那麼,就需要教師來引導他們一步一步地被音樂吸引。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從而發展他們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但如何保證學生的學習對象始終是音樂,就需要教師把握一個度,因爲任何教學手段都是爲音樂服務的。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緊緊抓住以音樂審美爲核心,讓學生充分地感受音樂情境。教學伊始,一段那達慕大會的視頻將學生帶進遼闊的大草原,帶進緊張激烈的比賽現場,爲學生感受音樂情緒、聯想情境做鋪墊,生動形象地引導學生打開視野。在完整初聽音樂中模仿賽馬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結合樂曲三樂段不同的音樂特點在分段細聽時,我根據A樂段的旋律緊湊密集音樂情緒緊張的特點設計了蒙古舞揚馬鞭的動作,將學生帶進緊張激烈的賽馬場。學生們有的小拳頭握得緊緊的,有的興奮地揮動着馬鞭,進入到音樂的意境中。在細聽B樂段時我以主題的三次變奏用了二胡連弓、頓弓、撥絃三種演奏方法爲切入點,讓學生視唱音樂主題,聆聽主題出現幾次,每次音樂情緒的變化。最後我揭示答案:演奏方法的不同。學生在音樂中興高采烈的模仿二胡三種不同的演奏方法,對音樂知識,音樂情緒理解更爲深刻。在細聽A1樂段設計了學生模仿賽馬衝刺,體驗音樂。

當學生臉上洋溢出緊張的神情時,我知道學生已與音樂融爲了一體。在模仿馬嘶鳴的動作時,學生更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現在想到那一匹匹小駿馬可愛的模樣,我的心就會隨着興奮起來,這說明我的教學是成功的。他們已在律動與模仿中感受到了《賽馬》所表現的意境和情趣。

二、有待提高之處:

針對學生音樂視野窄,對民族音樂的體驗感受不足的弱點。如果教師能現場用二胡演奏一曲賽馬,會讓學生更爲深刻的感受到二胡這種民族樂器的極大藝術魅力。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公共汽車》是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智慧樹”欄目曾經播放過的一首歌曲,它富有動感,節奏明快,非常適合小班幼兒學習,於是我選擇此內容設計了這個韻律活動。

整個活動以生動、有趣的坐公共汽車情景串聯而成。活動由三個環節組成,即產生興趣、創編動作、欣賞視頻。其中隨音樂大膽創編肢體動作以表現坐公共汽車的樂趣,是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難點。爲此,我又創設了下雨了和雨停了兩個情節,以便於幼兒理解與掌握。在活動中,我鼓勵幼兒充分發揮想象,自主創編車輪轉動、車門開關、乘客上下、雨刷擺動、寶寶哭泣和媽媽安慰寶寶等一系列動作,在此基礎上幫助幼兒提煉、整理,形成完整的律動。最後,讓幼兒欣賞紅果果和綠泡泡的韻律活動視頻,將活動推向高潮。

  目標:

1.感受樂曲的歡快節奏,能跟隨音樂大膽地創編肢體動作以表現坐公共汽車時的感受。

2.充分發揮想象,嘗試根據歌詞創編動作,體驗參與音樂活動的快樂。

準備:

1.“智慧樹”之《公共汽車》MP3音樂,一段表現雨聲的音樂。

2.“智慧樹”之《公共汽車》視頻(可通過百度搜索)。

3.人們乘公共汽車的圖片若干。

4.幼兒熟悉《公共汽車》的音樂。

  過程:

一、產生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幅圖畫,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畫裏講了什麼事情。

1.觀察圖一。

師:你看到了什麼?

幼:公共汽車。

幼:我看到了小女孩、公共汽車。

師:對,是公共汽車。公共汽車的輪子轉呀轉,轉呀轉,帶小女孩去幼兒園。

2.觀察圖二。

師:公共汽車到站了,會發生什麼事呢?

幼:汽車的門要打開來,讓小朋友下車。

師:公共汽車到站了,汽車的門就要開開關關,讓乘客上上下下。

3.觀察圖三。

師:小朋友在哪裏?他們是怎樣的?

幼:小朋友在公共汽車裏。

幼:他們的手拉着扶杆。

師:小朋友在公共汽車裏,有的坐着,有的站着。

二、遷移生活經驗,創編坐公共汽車的'動作

1.播放歌曲《公共汽車》,師幼一起自由做動作。

師:有一首歌是專門表現公共汽車的,這首歌裏把公共汽車叫做公車。下面我們就來聽一聽這首歌,還可以一邊聽一邊用動作學一學公車是怎麼開的,好嗎?

(教師用眼神鼓勵幼兒一邊聽歌曲一邊自由做開公共汽車的動作。)

2.幼兒創編第一、二、三段音樂的動作。

(1)討論公共汽車的輪子是怎麼轉的,並用動作表現。

師:公共汽車開起來了,輪子是怎麼轉的呢?請你們用動作表現一下,並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師:誰願意到前面來做一做?(請兩到三個幼兒做動作,其他幼兒可跟着學一學。)

師(小結):X X X是用轉動兩隻小手來表現公共汽車輪子轉動的樣子的,XXX還加上了兩隻小腳的動作,他們的動作都很像公共汽車的輪子在轉動。真棒!

師:下面我來唱歌,你們一起來做公車輪子轉呀轉的動作。(教師邊哼唱該段歌曲,邊帶領幼兒表現車輪轉動的情景。)

(2)創編公共汽車開門關門、乘客上下車的動作。

師:有人要上下車時,公共汽車的門就要打開,等客人坐好了,公共汽車的門又關上了。這個動作怎麼做呢?請你們想一想、做一做,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師:誰願意到前面來做一做公共汽車開門關門的動作?(請兩到三個幼兒做動作,教師選取其中幾個動作讓其他幼兒跟學。)

師:誰願意到前面來做一做乘客上下車的動作?(請兩到三個幼兒做動作,教師選取其中幾個動作請其他幼兒跟學。)

師(小結):×××是用小手打開和合攏的動作來表現公共汽車開門和關門的動作的,×××是用站立和蹲下的動作來表現乘客上下車的情景的。(教師邊說邊用動作表現。)

師:下面我來唱歌,你們一起用動作來表現車門開開關關、乘客上上下下的情景。

(3)播放《公共汽車》第一、二、三段音樂,教師帶領幼兒用肢體動作加以表現。

師:請你們站起來聽着音樂來表演。

3.幼兒創編第四、五、六、七段音樂的動作。

(1)創編公共汽車雨刮器的動作。

師:聽!什麼聲音?(播放雨聲音樂)啊!下雨了!車前窗的玻璃上都是雨水,司機叔叔看不清路了,怎麼辦呢?

幼:可以用雨刮器。

師:好,司機叔叔把雨刮器打開了。小雨刷,刷刷刷,刷刷刷,刷掉了車窗玻璃上面的雨水,司機叔叔又能看清前面的路了。小雨刷是怎麼刷的呢?

師:呀,大家都想到了左刷一下、右刷一下的動作。那好,伸出你們的小手,我來唱歌,大家一起用小手當小雨刷,左刷刷、右刷刷,把車窗玻璃刷乾淨。

(2)創編表現寶寶哭泣及媽媽安慰寶寶情景的動作。

師:公共汽車到了下一站,一個媽媽抱着寶寶上車了。寶寶餓了,哇哇地哭。寶寶哭的動作你們會做嗎?

師:×××把小手握起來放在眼前舞動,頭還一搖一擺的,表示寶寶在哭。你們同意用這個動作表現嗎?

師:那好,我來唱歌,你們一起來做做這個動作。

師:媽媽看到寶寶哭了,怕影響其他客人,趕緊叫寶寶別哭、安靜。你們想一想,這個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現呢?

師(小結):×××用擺手的動作表示叫寶寶不要哭,×××把小手放到嘴巴上做了一個表示安靜的動作——“噓!”究竟用哪個動作更好呢?我來唱這一段歌曲,你們認爲哪個動作好,就用哪個動作表演。

師:雨停了!我們繼續前進吧!公車上的輪子轉呀轉,轉呀轉,轉呀轉,公車上的輪子轉呀轉,跑遍城市。

(3)播放《公共汽車》第四、五、六、七段歌曲,教師帶領幼兒用肢體動作加以表現。

師:現在我們把小雨刷刷刷刷、寶寶哭了、媽媽說“安靜”這些動作連起來做一遍。

4.幼兒學習完整的韻律表演。

師:剛纔我們學習了《公共汽車》這首歌裏的許多動作,現在我們聽音樂來完整地做一做。(完整練習2~3遍。)

三、完整欣賞歌曲並跟隨音樂表現,進一步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1.欣賞《公共汽車》視頻,感受歌曲及表演者動作的韻律美。

師:紅果果、綠泡泡也帶着小朋友來開公共汽車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他們是怎麼玩的。

2.幼兒邊看視頻邊進行韻律表演。

師:讓我們跟着紅果果、綠泡泡一起玩玩吧!

延伸活動:

1.在角色區提供自制汽車方向盤、小椅子等,讓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進行坐公共汽車的遊戲活動。

2.在美工區投放各種半成品材料,供幼兒製作或裝飾公共汽車用。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目標: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歡快的旋律。

2.感知音的強弱,用聲音表現音的強弱。

3.能根據老師的手勢演唱歌曲,並能用樂器爲歌曲伴奏。

活動準備:

1.手搖鈴、木魚若干

2.鋼琴

 活動過程:

1.練聲

2.學習演唱歌曲。

(1)導入: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名字叫做《大雨小雨》,請小朋友認真聽一聽。

(2)教師第一遍範唱

範唱完後,教師提問:聽了這首曲子,覺得它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3.教師第二遍範唱

“到底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請你們再來認真聽一聽。”教師開始範唱,提問:歌曲裏面說得是什麼樣的場景?(下雨的時候)下大雨的聲音是怎樣的,小雨呢?誰來說說。

4.回憶歌詞

教師使用圖文的方式和小朋友一起回憶歌詞。

5.學唱歌曲

(1)小朋友和老師一起演唱一遍,注意要突顯大雨強、小雨弱的聲音。

(2)第二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邊做動作邊唱。

6.分男女演唱

分男女小組演唱,先男孩子唱大雨,女孩子唱小雨。老師用手勢指揮。然後再交換演唱。

7.樂器伴奏

手搖鈴表示小雨,木魚表示大雨。

教師先分開教他們使用,然後再開始演奏。老師手勢指揮,最後再交換樂器演奏一遍。

8.結束部分

演奏會結束了,請小朋友把樂器送回家。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堆雪人》,感受3/4節拍的特點。

2、鼓勵幼兒根據詞意大膽地表現出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創造性的進行表演唱;

3、使幼兒喜歡參加音樂活動,使之體驗在集體活動中的快樂。

4、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5、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重點難點

1、重點:幼兒根據詞意大膽地表現出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創造性的進行表演唱;

2、難點:感受3/4節拍的特點。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歌曲《堆雪人》雪人頭飾、小雪花

2、情境準備:佈置一個用於做音樂遊戲的場地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情境導入):小朋友們,現在是冬天,看,冬爺爺給我們帶來了什麼禮物(教師給幼兒展示剪紙圖案小雪花)現在,冬爺爺讓我把它們送給你們。(大屏幕展示下雪的情景)下雪了,我們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呢?(生答略)現在我們欣賞一首《堆雪人》的歌曲,看看歌曲中的小朋友都在做什麼呢。

二、基本部分

(一)欣賞歌曲《堆雪人》

1、播放歌曲第一段。

問題:(1)下雪天,小朋友們在玩什麼?(堆雪人,做遊戲)

(2)雪人長得什麼樣?

2、播放歌曲第二段。

問題:(1)都有誰在堆雪人啊?

(2)他們是怎麼和雪人一起玩的?心情怎麼樣?

3、幼兒和教師一起學唱歌曲,邊唱邊打拍子。

教師要注意觀察,要引導幼兒唱準節拍,用歡快的情緒表現歌曲。

(二)音樂遊戲:玩一玩

1、請一名幼兒扮演雪人,其他幼兒和教師邊唱歌曲邊做動作。

動作設計

(1)“下雪天,真有趣,堆雪人,做遊戲”:按照節拍拍手。

(2)“圓腦袋大肚皮,白胖的臉笑嘻嘻”:跟着歌曲摸摸腦袋和肚子,手捧着臉笑嘻嘻;

(3)“小弟弟,小妹妹,你拉着我,我拉着你,圍着雪人做遊戲”:圍着中間的“雪人”按一個方向轉圈。

(4)“多麼歡喜”幼兒隨意擺出一個“雪人”造型。

2、教師要注意:要觀察幼兒的表現,要鼓勵幼兒用不同動作表現雪人的造型,體驗做遊戲的歡樂情緒。

3、雪人的角色可由幼兒自願輪流擔當,遊戲可反覆進行。

三、結束部分:

教師講評小結,表揚認真幼兒,結束活動。

四、活動延伸:

1、如果下雪,可利用戶外活動時間,帶領幼兒去雪人。

2、讓幼兒根據這節課的內容,畫一個雪人。

教學反思

一、爲了能夠更好的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儘快的融入到本節的教學之中,在開始部分,我給幼兒發了小雪花的剪紙圖案,結果,有的孩子就不專心欣賞歌曲了,注意力轉移到玩雪花上去了。在音樂中, 我感受到創造寬鬆的氛圍讓幼兒自由地感受和想象,只有這樣才能讓幼兒產生再次參與聆聽的興趣和期待。但活動的開始部分儘量少用或不用輔助手段,以免分散幼兒對音樂的注意力,固定住幼兒獨特的思維和想象。要以幼兒爲本,從幼兒的實際水平出發制定欣賞的目標。支持幼兒的表現,讓他們在輕鬆的氛圍中充分釋放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二、各種輔助手段的運用要靈活,在運用輔助手段前教師必須對音樂進行深入地分析,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仔細研究各種手段在理解作品時應占的比重,避免盲目累加。運用輔助通道幫助幼兒理解作品時仍要強調以聽爲主,不要讓過多的輔助手段喧賓奪主,把音樂成爲“輔助”的“背景”。在幫助他們理解作品時要注意以他們已掌握的運動覺參與爲主。

三、在活動中,由於孩子比較多,有多個孩子要爭着當雪人,由於開始考慮不周,因此,在中間環節有點混亂,有的幼兒因爲沒有當上雪人而不高興。因此,在今後的活動設計中,仔細研究本班的實際情況,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快樂的參與到活動之中。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更加深入的學習有關的知識,以儘快的提升自己,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早日成爲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

以上只是我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幾點反思,爲的是更好地讓幼兒走進音樂,體驗音樂的美,追尋音樂的美。讓音樂欣賞教學成爲教師和幼兒共同的快樂之源!

小百科:堆雪人是下雪天才能享受的一項有趣的活動。當然雪必須要下得夠大,才能積累足夠的雪球,氣溫要夠低,才能使積雪不會迅速融化。 將潔白的雪堆,製成一個人形的藝術品,不僅供於觀賞,還能訓練手藝、鍛鍊身體。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