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選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模板七篇

本文已影響 1.23W人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模板七篇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1

【活動設計】

蠶網是我們農村養蠶時不可缺少的工具,也是農村孩子家裏隨手可得的材料。利用蠶網來組織體育活動,即顯示了濃郁的本土化,又讓蠶網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可開發成爲孩子們喜歡的活動器材。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蠶網練習拋、接球。

2、發展幼兒合作意識與身體協調性,體驗共同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蠶網、報紙球、蠶花。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出示蠶網,認識道具。

二、蠶網拋接報紙球。

第一次玩:集中交流:怎麼有的小朋友總是拋不起球呀?有什麼好的辦法可以解決?

(引導幼兒發現用數數或喊口令的方法讓雙方一致用力,嘗試初步的合作。)

第二次玩:集中討論:這次玩的時候遇到什麼困難了?爲什麼會這樣?該怎麼解決?

(引導幼兒知道順利接到球需要兩人迅速的移動、移動的方向要統一以及眼睛要看球的方向,嘗試更高要求的合作。)

第三次玩:嘗試用蠶網將球拋的高,並要穩當接住球。

三、遊戲:接蠶花。

幼兒三人一組,兩人拉網、一人撒蠶花。

【活動延伸】

可嘗試多人合作,嘗試接輕的物體。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2

時光隧道

【活動目標】

1、練習身體貼地爬行的動作,提高四肢協調能力。

2、萌發創造性思維和團隊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器械總共40件以上。

2、課前教師簡單預設4組普通組合。

【活動過程】

1、熱身,教師帶領幼兒在預設好的玩具之間跑步,並根據音樂的節奏變化跑步的節奏,讓幼兒模仿教師快、慢、高、低及動作的變化。

2、動作練習。

(1)初玩,幼兒4排,分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鑽爬預設好的4組“時光隧道”。

(2)提高難度:將長凳豎直放,讓幼兒從凳腳之間鑽過;將輪胎豎起來,讓幼兒從中間鑽過,且輪胎不能倒;在長凳下加放一個輪胎,使空間變小,幼兒從中間鑽過等,讓幼兒充分體會身體貼地爬行的動作,並鼓勵幼兒獨立完成。

3、自主探索操作。

(1)重建,教師將4組玩具組合全部打亂,要求幼兒重新搭建4個時光隧道。以組爲單位,限時2分鐘,玩具可以隨便和其他小組交換,但必須經過協商同意。

(2)修正,教師首先休整“違章建築”,主要是搭建得不穩,玩起來有危險的地方;其次是對幼兒在搭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予以點評,例如爭搶器材、將別人搭建好的拆掉、本組人員之間意見不統一等情況,集體稍加討論並找出解決的方法,即:互助、合作和分享。

(3)再玩,幼兒體驗自己搭建好的時光隧道,體驗自己的勞動成果。

(4)互換,幼兒交換組別進行活動,體驗分享的快樂。

(5)搭建大隧道,全體幼兒一起將所有的玩具組合成一條長長的時光隧道,限時3分鐘。

(6)歡樂一起來,教師和所有幼兒一起,體驗時光隧道的快樂玩法,教師也可以和幼兒一起玩,也可以將自己當做一個“障礙物”,和幼兒一起互動遊戲。

4、結束整理活動。

(1)放鬆身體動作,小結幼兒活動情況。

(2)幼兒一起將所有玩具放回器材室,教師協助。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利用繩子想出各種各樣的玩法,並且進行鑽、跑、跳等動作的練習。

2.通過教師的示範和對同伴經驗的借鑑掌握循環鑽繩子的技能。

3.在練習時努力控制自己與他人合理分享有限的空間。

活動準備:

人手一根繩子。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跟着音樂做繩操。

(一)幼兒自己找空地方站好。

每個人找一個能看見老師又不會擋住別人的地方站好。

(二)做操:上肢運動踢腿運動體側運動體轉運動跳躍運動。

二、基本部分。

1.幼兒在場地上自由玩繩,教師觀察孩子有哪些玩法。

每人拿一根繩子找空地方去玩,想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方法。

2.幼兒示範。

誰能把自己的方法介紹個大家?

3.幼兒借鑑別的小朋友的方法再次嘗試玩繩的不同方法。

4.進行循環鑽繩的練習。

請2、4、6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繩子放進筐子裏。然後去找一個有繩子的人做朋友。看誰最快找到朋友。

場地:兩個幼兒拉一根繩子蹲在場地上,整齊排列。

○○○○○○○○現在請每兩個小朋友拉緊自己的繩子,可以把繩子舉得高一點。這樣的話後面的小朋友就可以從下面鑽過去。最後面的兩個人先往前鑽,鑽過最前面的一根繩子後就在隊伍的前面繼續排隊。等到鑽出來的人排好隊伍以後,後面的人才能繼續往前鑽。

5.教師在提要求後幼兒再次練習。

三、結束部分。

(一)音樂遊戲"邀請舞"。

(二)請值日生收拾繩子。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拉班運動方式創始人魯道夫.拉班,這種運動理論是用來觀察你的整個身體和有關係的各部分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和周圍環境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拉班和費登奎斯(進行這種運動時只要求你思考你的感覺)和亞力山大(這種運動要求你提高對日常運動的感知力)有些不同。拉班運動方式是非常特殊的練習,其目的是想象對於在不同條件下身體應該如何運動這個問題,自己感覺並具有更強的感受力。通過你想讓身體怎麼做,你的身體動作就配合起來達到運動的目的。

走是最基本的一項動作技能。爲了滿足孩子對各種“走”的好奇心與活動慾望,我就有目的地組織了本次活動。旨在引導幼兒運用拉班運動方式探索和嘗試身體的各種移動方法,結合其他幾個緯度的練習從而豐富對身體各部位功能的認識,激發他們對身體遊戲的興趣,最終達到身體運動健康鍛鍊的目的。

 活動目標:

1、認識自己身體各部位的不同作用,嘗試運用身體不同部位移動身體,提高身體的靈活性和身體動作的表現力。

2、積極探索新的動作,獨立或合作設計完成動作,發展創新技能。

3、在活動中體驗身體遊戲的樂趣,培養互助合作的精神。

4、商討遊戲規則,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5、培養幼兒不怕困難、堅強、勇敢、積極向上的良好品質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

2、課件圖片。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1、熱身運動“健康快樂動起來”。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做運動嗎?和我一起來做運動吧!”

幼兒隨着音樂,在老師語言提示下,創編動作:

“游泳,跳繩,拍球,拳擊,走路,舉重,跳高,跑步,射擊,藝術體操等動作。”

2、交流活動“運動的累了吧,走成圓圈坐下來休息一下吧。”

問:“剛纔我們都用了身體哪些部位,做了什麼動作?”

幼兒個別交流並作示範。

二、探索活動

(一)自由探索移動方法

1、“我們身體的各部位還可以做很多動作,你們平時走路是什麼樣的呢?”

2、“如果不用小腳走,你可以用其他部位的動作來代替小腳走嗎?”請個別幼兒示範。

3、“現在請你們做一個和平時走路不同的動作在我數到3之前把你們的身體移到老師身邊來,大家試試看,比比誰的辦法多。”

鼓勵幼兒獨立嘗試或自由選擇同伴合作。

(二)相互學習移動方法

1、幼兒之間相互學習“你是怎樣移動身體的?”個別上臺交流並演示自己的動作後,集體跟學,教師數數,控制時間。

2師幼之間相互學習“老師也想到了幾種好辦法,一起來看看吧!”教師示範。

“誰知道我是怎麼做的?”

集體嘗試,邊看邊模仿動作。

(三)遊戲:奇妙的方法上小學

1、以神祕的口吻激發興趣:“今天我要用特別的.走法帶你們去一個地方,你們看,那是什麼地方?”(看課件)“小學裏要學很多知識想去看看嗎?”

2、“可是去小學要經過草地、小橋、石子路。一路上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來通過呢?”師幼討論通過的方法,選擇比較合適的動作。

3、幼兒自由嘗試想象各種動作通過各個場地。然後在教師的帶領下選擇合適的動作經過各個道路。

4、用各種方法到達小學,歡呼勝利,並欣賞各類數字。“我們終於到小學了,看看裏面有什麼知識。”全體隨機讀數字。

三、放鬆活動

1、放鬆遊戲“數字造型”:“小學裏有數學知識,那我們的身體能變成數字嗎?”幼兒單獨或相互合作,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數字造型。

2、請個別幼兒示範全體學習。

3、小結:“我們的身體真靈巧,會做那麼多有趣的動作,還能腳不沾地做高難度動作走路,所以我們要愛護身體的每一部位,平時多鍛鍊,有了健康的身體你想變什麼就有什麼。我們的身體也累了,該休息了,現在回家吧。”

(在舒緩的音樂聲中幼兒走回活動室)

教學反思:

新課程的理念是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活動中,我緊緊把握這個理念,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以遊戲的形式,讓幼兒輕鬆地認識、理解了學習內容。課上的氣氛也是很活躍的,發言也很積極,較好地達到了預期設計的活動目標。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練習快速的側步行走,發展動作的協調性及快速反應能力。

2.通過探索、比較側行是的步伐的依次移動和交替移動給自己的行動所帶來的影響。

3.體驗與同伴共同遊戲中自我的重要性,增進團隊榮譽感。

活動準備:

1.4朵花,音樂磁帶。

2.幼兒有單人步行行走的經驗。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1)幼兒跑步進場。

(2)準備活動:聽音樂做操。

2.基本部分。

(1)遊戲1、2、3,幼兒聽信號快速反應走。

(2)幼兒模仿小動物聽信號快速反應走。

(3)幼兒練習單人側步行走。

請小朋友們示範一下你學的是什麼動物。

①請模仿"螃蟹"的幼兒示範動作,其他幼兒觀察。

②請大家嘗試"螃蟹側行",體驗動作的要領。

③幼兒討論"側步行走"的要領:兩腳側行時的依次行走和交替行走給自己的行動帶來的感受,感覺依次移步的方便性。

④請幼兒嘗試"螃蟹側行",體驗動作的要領。

(4)幼兒練習兩人合作側步行走。

(5)遊戲:快樂的小螃蟹。

3.結束部分。

(1)聽音樂:做放鬆動作。

(2)音樂遊戲"三人套圈"。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創新探索輪胎的玩法,進一步嘗試一物多玩的樂趣。

2.培養幼兒邊玩邊記錄的學習技能,並能夠用自己簡短、流利的語言表達自己記錄的意思。

3.培養幼兒主動探索的積極態度。

二、活動準備

1.人手一個輪胎,一支粉筆。

2.場地佈置。

三、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到圈圈樂園去玩?(想)那就讓我們跟着音樂出發吧。(幼兒隨教師入場)

問題:作爲體育課來說,教師帶領小朋友人場是否要運用一定的指令?

A老師:我認爲需要,體育課都是在操場上進行,如果老師沒有一定的指令,僅靠語言的話,就有部分幼兒將因聽不到老師的要求而無所適從。

執教老師:我認爲不需要,在本次活動中,幼兒的興趣很濃厚,況且我班幼兒與我之間已經非常熟悉,沒有指令,活動同樣順利、精彩。

主持人:請問A老師,你所指的指令是什麼?

A老師:比如口哨,“嘟嘟——嘟”一吹,意思就是“齊步——走”,比如兩手伸直然後交叉(示範)就說明是兩隊並一隊。(老師們頻頻點頭)

主持人:A老師的觀點很好,在體育課中,因爲空間的開闊,所以我們需要藉助於一些道具,比如哨子,可以有效組織活動,收放自如。不僅如此,我們還要在指令性語言上下功夫,比如要幼兒開始或停止活動時,語言必須果斷明確,不能拖泥帶水,模棱兩可。

2.熱身運動。

(1)帶領幼兒進行障礙物訓練:鑽圈一跳圈一爬墊子一踩高蹺—套圈一回點子。

(2)師:圈圈遊樂場好玩嗎?

(3)師:今天圈圈遊樂場裏還有一位新朋友也想跟我們小朋友一起玩呢,你們知道它是誰嗎?

(4)教師出示輪胎:你們歡迎它嗎?那就讓我們把它請出來吧。(小朋友每人拿一個輪胎)

(5)引導幼兒思考輪胎的玩法:小朋友,想想輪胎可以怎麼玩呢?你們可以想一想、玩一玩,看誰的想法最奇妙。(幼兒自由玩輪胎)

3.記錄自己的創想。

(1)師:小朋友真棒,能想出很多種玩輪胎的方法,誰來向我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新玩法呢?(請3~5個幼兒示範一下他們的玩法。)

問題:幼兒玩圈的技能有無突破?

B老師:我認爲在這節活動中,輪胎的地位沒有凸顯出來,它與該課題研究中的任何一個圈沒有差別,所以我認爲玩輪胎的技能沒有突破。

執教老師:在前階段的課題研究中,我班的孩子已經掌握了很多玩圈的技能,在我發動家長準備輪胎的時間內,孩子們也已經摸索過它的玩法,有很多孩子想出了與其它圈不一樣的玩法,比如踩輪胎內沿走。

c老師:但是恰恰是這些新鮮的、與其它圈不一樣的玩法你沒有特別拎出來講,你沒拎出來,那本領就是一個人的,你拎出來,那麼本領就是大家的。 、

主持人:在本次活動中,教師提供了一個新的輪胎,得到孩子們的喜愛,在自由探索的時間內,想出了很多玩法,除了剛纔大家說的玩法,我覺得還有幾種(示範),(老師們也積極補充了看到的新奇玩法),這個時候,老師的引導地位要顯出來,不僅要組織孩子們學習一下他人的玩法(鞏固),還要啓迪幼兒得出輪胎與其它圈的不同之處,牽一髮而動全身,給孩子們另外一個空間:由輪胎特性所致的特殊玩法,這樣輪胎的玩法就會挖掘得更透徹。

(2)師:你們的玩法真多呀,我都記不住了。這樣吧,你們把自己玩輪胎的方法用粉筆記錄下來好嗎?這樣老師和小朋友就能一個一個地跟着你學了,好吧?

(3)教師交待規則,幼兒邊玩邊記錄。(小朋友用簡易小人表示,輪胎用圓圈表示。)

4.幼兒介紹自己的記錄。

(1)請幼兒各自向好朋友介紹自己的記錄,鼓勵幼兒用簡短、流利的語句進行介紹。

(2)教師和小朋友共同小結評價活動。(介紹部分有代表的玩法)

(3)教師鼓勵幼兒以後也可用這種方式記錄自己的想法。

問題:“記錄”這個環節在本次活動中的作用。

A老師:我認爲從該班研究的課題角度來看,記錄不應該成爲研究的重點。

執教老師:我並沒有打算把記錄作爲本課的重點,我是通過記錄來促使孩子們交流各種玩法,達到相互學習的目的。

A老師:可是你花的時間比較長啊,相反,幼兒探索輪胎玩法的時間比較短。

E老師:我也覺得你在這塊上花費的時間很多,你完全可以將記錄作爲另外一節課來進行。

D老師:記錄是用繪畫的形式來支撐的,我認爲那可以放在美術課來進行。

執教老師:我倒不這樣認爲,新頒佈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健康領域將畫、剪都納入範疇,並提出相關要求,我們雖以“陽光體育”爲研究內容,但是,我們研究的目的是爲了培養“陽光兒童”,陽光兒童不僅應有較強的運動技能,還應該有其它能力,況且記錄還是爲了更好地達成技能訓練的輔助物,它應該也是我們研究的內容,我本節活動的設計就融合了這些發展目標。

B老師:我贊同,但是記錄放在本次活動內進行佔用了大部分時間,我認爲不合適,我們可以把它作爲另外一節課題研究的內容,你的這種做法很好,值得我們借鑑。

主持人:剛纔老師的發言很精彩,也都說出了自己的觀點,並且我們老師還將新頒佈的《指南》融合到課程中來,這是非常好的做法!對於“記錄”這種學習方式,我很贊成,我們的幼兒年齡小,語言組織能力以及對語言的理解能力都還很弱,繪畫記錄這種方式讓孩子們一眼就看明白了,很好,並且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的思考能力、繪畫能力、社會交往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我們要推廣這種做法,用專門的時間來引導孩子記錄。我們此項課題研究的最終目標是要培養出適應時代需要的陽光兒童,不僅注重體格的訓練,同樣要注重全能力的培養。今天我們就“活動過程”做了短暫的研討,今後我們還將從“目標的設定”、“教師的教育機智”、“幼兒在活動中技能的發展”等進行相關的討論,希望大家能夠更全面、更科學地進行每一次研究活動,在上(觀)、說、評中不斷提升教研水平。

以上是我園(注:此處指江蘇省丹陽市南門幼兒園,下文同)課題“實施陽光體育培養陽光兒童”的一次研究活動實錄,是一節常態研究課。何謂常態課,就是在平常狀態下的活動,教師每天都必須進行的課程活動,最真實、最樸實,也最能看出問題,與之對應的是觀摩課、展示課之類排練過數次乃至數十次的公開課。相比較而言,公開課豐盛、豪華、隆重、熱鬧,幾乎讓人挑不出任何瑕疵;而常態課則清淡、家常、平凡,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和缺憾。但這不起眼的常態課卻是我們工作的主要內容,能真實地反映出教師在常態下的教育教學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同樣是這不起眼的常態課,構成了課題研究的主要軌跡,反映了我們的研究能力,體現了我們研究的水平。因此,本學期我們將課題研究中公開課觀摩改爲常態課研究。

在學期初,我園各子課題組成員就制定出詳實的活動計劃表交於教務處,然後教務處根據表格,在執教者不知情的情況下組織教師(上課時間,各班出一位教師)“推門聽課”,因爲是常態課,所以很多真實的情況、問題會暴露出來,聽後大家隨即一起就地“臨牀”診斷,通過研討,理清執教思路,調整研究策略,上(觀)課者共同成長,同時也因爲常態使得教師對待每一次的研究活動都不能掉以輕心,長此以往,每位課題成員的教研能力都得以飛速提高,使得課題研究真正成爲引領教師成長的助推劑!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鍛鍊幼兒身體的靈活性與協調性。

2.練習幼兒向前、向上、向左、向右跳的技能。

【活動準備】

1.障礙物若干

2.音樂三段

3.幼兒每人一個袋子

4.拱形門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運動嗎?

幼:喜歡

師:多運動對我們的身體有好處,今天天氣這麼好,讓我們做一個米袋操來鍛鍊一下身體不好?

幼:好

放音樂,齊做米袋操

二、新課

師:小朋友,剛纔我們跳的米袋操好不好玩?

幼:好玩

師:現在周老師要用這個袋子給小朋友變一個魔術,請大家仔細看周老師變成什麼小動物?哈哈,小朋友,周老師變成了什麼小動物?

幼:袋鼠

師:小朋友,袋鼠的本領是什麼?

幼;跳躍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變成小袋鼠跳一跳啊?

幼;想

師:好,現在請小朋友做在地上,把袋子穿起來,我們比比誰的速度快。

師:小袋鼠們,森林王國要開一個舞會,邀請我們去參加,你們想去嗎?

幼:想

師:要想走過森林必須要走過長長的小路,你們有信心嗎?

幼:有

師:那我們出發吧。請幼兒分爲四組,跳到森林區。

師:小袋鼠們,我們已經來到了森林,可以參加舞會了,你們高興嗎?

幼:高興

師:讓我們跳起歡快的舞蹈吧。放音樂,教師帶領幼兒圍着拱形門跳。

三、鞏固練習

師:小朋友們,天慢慢的要黑了,有一條近路可以很快回家,跟袋鼠媽媽回家吧.幼兒繼續分爲四隊,返回起點。

四、活動結束。

師:小袋鼠們,你們是不是有點累了?

幼:是。

師:那讓我們把袋子脫下來,放鬆一下吧.(放音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