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華】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集合5篇

本文已影響 3.44W人 

作爲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集合5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歌曲《風兒找媽媽》是一首充滿溫情、意境感傷的歌曲。歌曲通過描述風兒找媽媽的情景和心情來感染幼兒,從而激發出幼兒對媽媽的愛,以及同情心和愛心。在活動中,將運用雙聲部合唱的形式將歌曲的意境表達的更加強烈,渲染出風兒對媽媽的想念之情和愛媽媽的情感。對幼兒的情感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活動目標

1、學會演唱歌曲,唱準休止符及弱起旋律。

2、通過演唱歌曲,使幼兒體驗、表達歌曲中思念媽媽的情感。

3、會看指揮進行雙聲部合唱練習,體驗與同伴協作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鋼琴。

2、幼兒會演唱《搖籃曲》

活動過程

一、發音練習

1、演唱歌曲《搖籃曲》

第一遍:用“啊”和“恩”來演唱。

(點評:通過正確的發音方法,引導幼兒表情優美的演唱。提示幼兒張開嘴吧、自然發音。讓幼兒感知唱歌的方法,爲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第二遍:用歌詞唱。

(點評:提示幼兒正確發音,注意表情,爲幼兒演唱歌曲做好鋪墊)

二、引導幼兒學唱歌曲,感受歌曲意境。

提問:“魚寶寶的媽媽是誰?花寶寶的媽媽是誰?小寶寶的媽媽是誰?風兒的媽媽是誰?

1、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

(點評:通過出示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觀察,深層挖掘幼兒的內心世界,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鼓勵幼兒表達心中所想)

2、結合課件配樂朗誦,引導幼兒感受歌詞所表達的情感。

提問:“你聽到了什麼?歌裏都唱了什麼?”

(點評:通過邊觀察,邊聽教師朗誦歌詞,渲染了一種離別的意境,營造感傷的氛圍,調動了幼兒的情緒。同時引導幼兒表達出自己對歌曲的初步認識)

3、教師範唱,幼兒欣賞。

提問:“你聽過歌曲後有什麼感覺?”

(點評:通過教師的範唱,鼓勵幼兒表達出對歌曲的感覺,通過提問更深層地挖掘幼兒內心情感並培養幼兒連貫的表述能力)

4、第二遍範唱,鼓勵幼兒跟唱。

指導語:“如果你願意,可以和我一起唱。”

5、鼓勵全體幼兒演唱歌曲,引導幼兒有情感地演唱。

6、重點引導幼兒唱準休止符及弱起拍。

①提問:“風兒找不到媽媽,他的心情怎樣啊?”

“它問過誰?”

“它問的時候語氣是怎樣的?”

(點評:通過這一環節的提問,引導幼兒感受風兒找不到媽媽時的感受,投入歌曲的情境中,激發幼兒的愛心及同情心。鼓勵幼兒用深情、優美的聲音來演唱歌曲,主要是引導幼兒用情去感受歌曲的意境體現幼兒對音樂的表現能力)

②鼓勵幼兒表現着急、難過的心情。

“我們一起來幫助風兒問一問!”

(點評:這部分內容主要是用幫助風兒詢問的方式引導幼兒唱準休止符和弱起拍,有利於幫助幼兒對音樂的理解,解決難點。)

7、分男女小朋友演唱歌曲。

8、引導幼兒進行雙聲部合唱的練習。

(點評:這一部分內容主要是訓練幼兒對演唱形式的熟悉,讓幼兒瞭解演唱歌曲的多種形式。並在雙聲部練習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再次感受音樂的魅力,激發幼兒對音樂的熱愛。)

9、鼓勵幼兒到臺前表演。

三、回憶與分享。

指導語:“風兒很愛自己的媽媽,小朋友也很愛自己的媽媽,媽媽給了我們太多的愛,我們走到哪裏都不能忘記媽媽對我們的愛。現在我們就做着風兒的動作出去幫風兒找媽媽吧!”

(點評:通過情感的滲透,讓幼兒感受活動後的餘溫,從風兒的角度轉移到自身,讓幼兒感同身受,從而更加激發出幼兒對自己媽媽的愛。)

活動反思:

歌曲《風兒找媽媽》是一首充滿溫情、意境感傷的歌曲。歌曲通過描述風兒找媽媽的情景和心情來感染幼兒,從而激發出幼兒對媽媽的愛,以及同情心和愛心。在活動中,將運用雙聲部合唱的形式將歌曲的意境表達的更加強烈,渲染出風兒對媽媽的想念之情和愛媽媽的情感。對幼兒的情感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和掌握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並用富有感情(高興、快樂)的演唱《幸福拍手歌》。

2、根據已有經驗創編新歌詞,並根據歌詞發揮想象力創編動作。

3、感受歌曲愉快情緒,體驗與同伴遊玩的樂趣。

4、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遊戲情節,注意隨着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幼兒對歌詞的理解及記憶。

教學難點:幼兒根據歌詞自主創作舞蹈動作。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幸福拍手歌》歌譜一張、節奏圖譜一張,《幸福拍手歌》Flash;

2、經驗準備:幼兒初步掌握附點音符。

活動過程

(一)導入(採用情境導入法,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吸引幼兒的興趣。)

師:昨天晚上老師做了一個好玩的夢,夢見老師和小朋友們在一個美麗的花園裏,隨着歡快的音樂,唱着一首很好聽的歌,唱着唱着就醒了。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這首歌叫什麼名字?

幼:想。(齊聲說)

師:這首歌的名字叫《幸福拍手歌》,現在老師把這首歌唱給小朋友們聽

師:小朋友們,這首歌好不好聽呀?

幼:好聽。

師:小朋友們想不想學?

幼:想。

(二)趣味遊戲,練習節奏,突破難點。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運用了三個步驟,層層深入,帶領幼兒熟悉並掌握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爲歌曲的學習做好滲透和鋪墊。

①出示節奏卡片,讓給幼兒分辨兩張卡片的不同,引導幼兒辨別帶附點八分音符;

②教師用帶附點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兩種不同節奏說出:如果感到幸福你會做什麼!並用對比的教學方法讓幼兒分析帶附點音符的唱法有何變化。

師:小朋友們,你們回想一下,剛纔老師唱《幸福拍手歌》的時候,是唱第一種節奏還是第二種節奏呢?

幼:第一種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我們一起用手打帶附點八分音符節奏。

(幼兒基本掌握帶附點八分音符節奏後,師幼一起做遊戲。教師用帶附點八分音符節奏節奏提問學生:如 .果感 .到 幸 .福你 .會做 .什 麼?請幼兒用動作或語言來回答教師的提問。遊戲最後擴展到請幾個幼兒進行提問,其他幼兒自由做出回答,既熟悉了歌曲節奏,又爲歌詞的創編做好了鋪墊。)

(三)學唱歌曲。

①播放鋼琴伴奏,教師再完整的唱一遍歌曲。

師:小朋友們剛纔聽到歌曲中,人們幸福的時候會做什麼呢?

幼:拍手、跺腳

②出示歌詞:在鋼琴伴奏下,教師用歌曲的節奏教幼兒念歌詞並引導幼兒做拍手、跺腳等動作(念兩遍)。

③分句教唱歌曲。重點教唱第三句,提示第四句和第三句緊密相連。每句都熟練之後,帶領幼兒完整地歌唱。

④展示《幸福拍手歌》視頻,讓幼兒欣賞,體驗歌曲的樂趣。

(四)創編歌詞和動作,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幼兒在創編中體驗快樂。

師:小朋友們,當我們感到幸福的時候出了拍手、跺腳。你還會做什麼?請你來做小小作詞家,創編歌詞,帶領大家進行歌唱表演。

(請2—3個幼兒發揮想象力,創編歌曲,教師在圖譜上填寫歌詞)創編完歌曲後,採用不同的分組,師生接唱、幼幼接唱等方式對創編後的歌詞進行演唱和表演。(教師提示幼兒要富有感情的歌唱)

(五)律動表演

師:小朋友們表現真出色!小朋友唱歌的時候,老師有一種想跳舞的感覺,小朋友們想不想跟老師一邊唱着這首歌一邊跳圓圈舞呢?

幼:想

師:小朋友手拉手圍成兩個圓圈。裏圈的小朋友按順時針的方向走,外圈的小朋友按相反的方向走。在歌曲的空拍處停下,小朋友們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加上拍手、跺腳、拍肩、握手等動作。

結束:小朋友們,這個遊戲還不好玩?讓我們一起來表演吧。

注:用樂器配伴奏

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樂器,也可以使用自己準備好的樂器。教師在這一環節中先做示範,邊唱歌曲,邊用樂器爲歌曲做伴奏,再引導幼兒用手中的樂器,邊唱歌曲邊爲用樂器做伴奏。

師:小朋友們表現得真出色!瞧,老師都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什麼(打擊樂器)?小朋友們可以用這些樂器或者自己帶來的樂器爲這首歌曲配伴奏,讓這首歌曲變得更豐富。

課堂小結

師:度過了快樂的四十分鐘,能告訴我你們快樂嗎?幸福嗎?最後,請同學們配合老師用一種特殊的方式結束我們的這節課,好嗎?

師:如果感到快樂你就點點頭,

幼:點頭。

師:如果感到快樂笑一笑吧,

幼:笑一笑。

師:如果快樂就用行動把他表現出來吧,讓我們大家一起說再見,

幼:再見!

教學反思

整個課堂下來,學生的情緒一開始沒有調動起來,感覺課堂有點沉悶,好不容易開始學歌舞了,學生的情緒一下子爆發,整個教室亂哄哄的,有點“羣魔亂舞”的感覺。之後我想讓學生把歌詞記牢,有點強灌知識。多次練習中,我沒能夠更好的引導幼兒需要表達情感,另一方面幼兒沒有掌握好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以後我會多加努力,改正過來的。

小百科:《幸福拍手歌》又名《假如幸福的話就拍拍手吧》,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西班牙兒童歌曲。這首歌曲曲調與1938年的蘇聯音樂電影《伏爾加-伏爾加》中的插曲《Molodejnaya》相類似,可能受到它的啓發或者啓發了這首歌。曲作者不詳。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物體表現不同的聲音,感受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十六分音符組成的節奏,並學習用肢體動作加以表現。

2、通過對動作的體驗,瞭解不同的聲音效果。

3、分享創造和成功的快樂。

4、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5、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遊戲情節,注意隨着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活動準備】

1、巨人、小狗、藍老鼠的腳印PPT動畫。

2、臉盆、茶杯、響瓶各五個。

3、幼兒對各種腳印的識別常識。

【活動過程】

1、展示PPT,故事導入。

T:PPT上展示的是什麼?(大橋)

T:橋下住着一隻灰老鼠,他在等他的好夥伴藍老鼠,這時……--播放PPT,出現巨人的腳印。

T:誰來了,你知道嗎?

S:藍老鼠。

T:是藍老鼠嗎?(是人)

T:你怎麼知道是人的?(那個是人的腳印)

T:是一個大巨人呢還是一個小矮人?

S1:小矮人S2:大巨人。(你的理由是什麼?)(巨人用了四步就走過了這座橋)

2、感受聲音與動作的關係。

T:大巨人走路是怎麼樣的.,誰來試一試?(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模仿大巨人走路,按照四分音符的節奏。(嘴巴里發出"咚""咚"的聲音。)

--繼續講述故事。

T:課時灰老鼠不開心,他的好夥伴還沒有來。咦!又有人過來了!

--操作PPT,出現小狗的腳印。

T:巨人用了四步就走過了橋,小狗卻用了八步,這是怎麼回事?

S:……(巨人走路是"咚""咚",那小狗走路呢?)--引導幼兒表現小狗走路的動作。(用手拍腿,以八分音符的節奏表現。)

T:現在大橋上有巨人和小狗的腳印,如果他們倆一起出來,會是怎麼樣的呢?

--教師表現巨人,幼兒表現小狗,陸續走過大橋。

--最後藍老鼠終於出現了,灰老鼠高興的拍起手來,用拍手的動作表現藍老鼠的聲音(十六分音符的節奏)。

--幼兒分三組表現巨人、小狗、藍老鼠的聲音,陸續過橋,然後三組小朋友交換角色再進行表演。

3、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的物體給動畫伴奏。

T:剛纔動畫播放的時候有沒有聲音?(沒有)

T:我們來給它配音怎麼樣?(配音需要工具,用什麼呢?)--出示:臉盆、水杯、響瓶。

T:巨人的聲音用哪樣東西表現比較好?(臉盆)--最小的響瓶表現藍老鼠的聲音。

T:我們的工具準備好了,在配音之前呢,我們先來練習一下。

--物體分發到幼兒手中,進行指導練習。

--教師指導,幼兒分組表現巨人、小狗、藍老鼠陸續過橋,給他們配音。(進行三次)

4、表演三重奏。

T:剛纔我們配音的時候,是一個一個表現的,如果他們一起過橋,發出來的聲音是什麼樣的呢?

--播放PPT第二頁。

T:我們給這一段動畫配音,看看效果怎麼樣!我們來嘗試一下!

--三組小朋友同時表演。

5、活動延伸:尋找不同的配音工具。

T:如果我們不用今天我帶來的東西配音,還可以用什麼來配音?

--幼兒想象回答。一起去尋找其他配音工具並且嘗試配音。

小百科:腳印,腳踏過的痕跡。多喻走過的道路,留下的事蹟。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喜歡單獨表演和與同伴合作表演的興趣,體驗在歌表演中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2、引導幼兒探索在歌表演中如何運用臉部表情和動作與他人交往。

3、引導幼兒唱出歌曲中2/4拍和3/4拍的不同節拍感覺。

4、願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5、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活動準備:

課件、已學會兒歌《小熊過橋》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出示課件,引起幼兒興趣。

2、說兒歌,完整欣賞歌曲。

教師範唱,幼兒拍手。

3、隨節奏說兒歌。

(1)教師示範隨節奏說兒歌的方法。

(2)幼兒隨音樂節奏說兒歌。

(3)幼兒隨音樂學唱整首歌曲。

4、引導幼兒用兩種動作表現歌曲的強弱拍,體驗2/4拍和3/4拍的不同節拍感覺。

(1)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2/4拍和3/4拍的不同。

(2)出示課件,引導幼兒找出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強弱規律。

5、幼兒學唱歌曲。

(1)請幼兒完整地唱一遍。

(2)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小熊過橋的表情,培養幼兒樂於助人的優良品德。

(3)隨音樂表演。

延伸活動:

學習歌表演。

請幼兒戴上頭飾表演,也可交換頭飾。

活動反思:

1、要落實讀寫基礎知識

讀書形式要根據兒童心理的課文的特點,靈活多樣。我通過讓學生自讀,開火車讀,小組輪讀,男女生競賽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把自己的感受帶到朗讀中,使學生從中受到教益。

本課的重點要掌握6個生字的音、形、義。我先讓學生觀察,講講寫字要注意的地方,跟老師書空後再寫到田字格中,把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落到實處。

2、要用豐富多彩的語言進行組織教學,及時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評價。

一年級小朋友注意力容易分散,在進行組織教學及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引導時,忌語言單調,用命令式的口氣,宜用激勵的方法,用豐富多彩的語言吸引學生。

3、要有紮實的基本功,給學生起好模範作用。

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確實,要成爲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自身讀、寫、畫、唱、跳各方面的能力都要過硬。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用簡筆畫的形式把課文內容板書出來,板書就是一幅美麗的畫,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另外,我聲情並茂地範讀、美觀大方的粉筆也給學生起了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在孩子們家裏的鞋架上排列着各式各樣的鞋子,孩子們特別喜歡去穿穿爸爸的大拖鞋、媽媽的高跟鞋、弟弟的老虎鞋,穿大鞋和小鞋是孩子們在生活中很喜歡做的一件事,我抓住孩子的這一興趣點,挖掘其蘊涵的教育因素,設計了本次音樂活動。歌曲《大鞋和小鞋》歌詞結構工整、旋律活潑輕快、節奏富有對比,通過歌曲的學習能感受節奏的不同、強弱的變化,能體驗音樂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活動目標:

1、藉助小圖譜記憶歌詞,學唱歌曲。

2、在老師的引導下,表現歌曲中大鞋和小鞋不同的音樂性質。

3、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活動準備:

1、幼兒穿過大鞋和小鞋。

2、圖譜。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進教室。

“親愛的小朋友們,你腳上穿的鞋子舒服嗎?今天天氣真不錯,我們一起聽着音樂出去走走吧!”隨音樂有節奏地踮步走、踏步走進活動室。

二、引導幼兒觀察,瞭解大鞋和小鞋的不同特徵。

1、(出示大鞋和小鞋的圖片)咦,這是什麼?這兩雙鞋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2、你穿過這麼大的鞋嗎?大鞋怎麼樣?你穿過這麼小的鞋嗎?小鞋怎麼樣?(又大又重和又小又輕)3、(出示節奏譜)這兒有兩張節奏譜,請小朋友先自己拍一拍再一起拍一拍。(大鞋緩慢,用四分音符的節奏表現;小鞋輕快,用八分音符的節奏表現。)兩張節奏譜有什麼不一樣?哪張送給大鞋?哪張送給小鞋呢?

4、是呀,大鞋又大又重,用慢的節奏表現;小鞋又小又輕,用快的節奏表現。我們也來穿穿又大又重的大鞋和又小又輕的小鞋吧!(做做動作,感受沉重緩慢和小巧輕快)三、引導幼兒聽音樂,啓發幼兒學習大鞋和小鞋所發聲音的不同。

1、教師清唱,幼兒欣賞歌曲。

過渡:老師把大鞋和小鞋編成了一首歌,請小朋友仔細聽一聽,我在歌裏唱了些什麼?

提問:①你聽到了什麼?(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小圖譜)②我穿着爸爸的鞋像什麼?走起路來發出了什麼聲音?

③我穿着娃娃的鞋像什麼?走起路來會發出什麼聲音?

2、 幼兒再次欣賞歌曲。

過渡:我們再來聽一聽,想一想這些小圖片應該怎麼擺放?

請一幼兒上來擺一擺,並一起說一說、唱一唱,驗證對錯。

四、幼兒學唱歌曲,能唱出歌曲的不同性質。

1、現在讓我們一起看着圖譜來唱一唱這首歌曲吧。真好聽!聲音再整齊一點會更好聽!

2、唱得真好!這一次我們把大鞋又大又重、小鞋又小又輕的感覺唱出來,你們能行嗎?

五、多種形式演唱歌曲。

1、我們來合作演唱好嗎?

①請男孩子唱大鞋,女孩子唱小鞋,大鞋要唱得怎麼樣?(沉重緩慢)小鞋要唱得怎麼樣?(輕快跳躍)②交換一下,請注意你們的聲音哦!

2、表演歌曲。你喜歡這首歌曲嗎?爲什麼呢?那我們一起來表演這首好聽又有趣的歌曲吧!

教後反思:

本次教研活動順利的結束了,下面我從活動的過程、活動的效果這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大鞋和小鞋》是一首經典的老歌,大鞋和小鞋是幼兒在生活中常常穿着玩的,歌曲中的兩段的節奏富有對比性,大鞋和小鞋不僅外形具有對比性,而且所發出的聲音也富有對比性。大鞋沉重緩慢,用四分節奏表現;小鞋小巧輕快,用八分節奏表現,我把這一音樂元素作爲了活動的重難點,活動中,我還把重難點並重前置,突出了學習的重點,也鞏固了學習的效果。如果把歌曲中的兩種聲音的練習放到第二環節來,讓幼兒說說、唱唱,那麼後面學習歌曲就更容易了。

環節的設計流暢、緊扣,過渡自然,通過引導幼兒交流想法、做做動作形成了一個動靜交替的課堂,製作的圖片精緻漂亮,有效地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歌詞,爲學習歌曲降低了難度。在請幼兒擺放圖片出現錯誤時,教師可以唱一唱幫助驗證,讓幼兒自主地發現擺放的錯誤,在請幼兒來糾正,並帶幼兒多讀兩遍歌詞,爲後面的演唱做充足的鋪墊。在幼兒演唱歌曲的過程中,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演唱方式,激發了幼兒演唱歌曲的興趣,也鞏固了學習的效果,體驗了合作的快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