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品】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模板彙總4篇

本文已影響 2.49W人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模板彙總4篇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使幼兒初步瞭解眼睛、耳朵、鼻子這些器官的主要作用,掌握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

2、培養幼兒積極思考,大膽表達自己感受的能力。

3、知道一些保持身體各部位整潔衛生的方法。

4、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爲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活動準備】

1、課件-樂趣練習:眼睛和耳朵的作用。課件-樂趣練習:鼻子和嘴巴的作用。

2、音樂:如果感到幸福。

【活動過程】

一、猜謎導入課題。

上邊毛,下邊毛,中間有顆黑葡萄。(眼睛)

左一孔右一孔,是香是臭它最懂。(鼻子)

左邊一座山,右邊一座山,天天在一起,永遠不見面。(耳朵)

小結: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眉毛是我們人體的重要器官,我們通叫做五官,如果一個人長得好看,我們就說這個人五官端正、眉清目秀。

二、讓幼兒瞭解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作用。

課件:眼睛和耳朵的作用

課件:鼻子和嘴巴的作用

1、相互觀察五官,並說出它們各自的樣子(豐富詞彙:五官)

2、小實驗:哪種感官能幫你

請幼兒通過各種感官來識別糖水、鹽水、白開水、醬油、食醋、香油等,瞭解眼睛、耳朵、鼻子的功用。

小結:五官對我們人體真是太重要了,哪一個器官出了問題,人都會很不舒服。

三、教師講述故事引出角色遊戲“動物診所”。

教師扮演獅子醫生,在給小動物治病的過程中讓幼兒瞭解五官常見疾病的防治知識。

1、眼睛裏迷進了灰塵或沙子,千萬不要用髒手去揉,要用乾淨的紗布輕輕地擦出來。

2、不要往鼻孔裏塞異物,也不要隨便挖鼻孔,遇到灰塵時要用手把鼻子捂住,要學會正確的擦鼻涕方法。

3、引導幼兒討論:

不要把異物塞入耳朵,不大聲對着別人的耳朵喊叫,遇到很大的聲音時要把耳朵捂住,如果耳朵裏飛進了小蟲,要用光亮或濃香的物品把小蟲引出來,如果耳朵裏進了水,可單腳側身跳讓水流出來。

4、眼睛進入灰塵或沙子、鼻子出血、時該怎麼辦呢?

豐富幼兒經驗,互相學習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

四、我來搶答。

1、吃飯以前要幹什麼?

2、吃完飯必須喝口水乾什麼?

3、什麼時候必須刷牙?

4、眼睛裏進了灰塵應該怎麼辦?

5、用手挖鼻孔好嗎?應該怎樣擦鼻涕?

6、遇到灰塵或難聞的氣味時應該怎麼辦?

7、鼻子出血了怎麼辦?

8、對着別人的耳朵大聲喊叫對不對?

9、愛生氣的孩子好不好?愛發脾氣的孩子好不好?

教師評議比賽情況,爲得光榮花多的隊鼓掌。

五、歌表演:如果感到幸福。

【教學反思】

教育家斯賓塞說:“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讓一切的教育帶有樂趣。”興趣是求職的發動機,只要幼兒產生學習的興趣,才能激發其求知慾與好奇心。在這節健康活動中我遵循幼兒喜愛的活動形式,根據幼兒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特點,摒棄枯燥的說教,創設實驗操作、知識搶答、舉表情牌判斷正誤等環節,使幼兒的學習動機在 “情”與“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得到強化,使他們爲求知而樂,爲探索而興奮和激動。

隨着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大班孩子開始能根據食物的本質屬性進行初步的概括分類,我覺得這一特點在這次活動中表現得尤爲突出。在活動中,我給他們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充分表達。孩子有這方面的經驗、知識,討論起來才熱烈。作爲老師,要捕捉孩子討論過程中的“亮點”,及時提升,切實促進幼兒情感智能的和諧發展。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發現幼兒對自己的身體器官很感興趣,常常會提出一些很值得思考的問題,也有一部分幼兒對一些器官的認識和其對人體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愛護卻知之甚少,如,耳朵是我們身體必不可少的器官。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瞭解耳朵的外形特點和構造。

2、讓幼兒在比較、討論中瞭解耳朵的三大作用以及在生活中該怎樣保護自己的耳朵。

3、發展幼兒的聽覺感官,培養探索自身奧祕的興趣。

4、喜歡參與遊戲,體驗。

5、能積極參加遊戲活動,並學會自我保護。

教學重點、難點

人耳朵的外形特點、構造以及作用。

活動準備

《綱要》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我做的準備是易拉罐做成的各種響罐(裏面裝的物體不同)

活動過程

(一)興趣導入——教師出示製作好的裝有沙子和彈珠的易拉罐兩隻,晃動罐子,請幼兒傾聽,根據聲音的不同,來判斷罐子中裝的是什麼。讓幼兒對本活動產生興趣,增加趣味性。

(二)瞭解耳朵的構造。

1.引導幼兒用鏡子觀察耳朵,爲後面準確區分各部位做準備。

2.結合教材上的耳朵解剖圖請幼兒看多媒體課件(耳朵的結構圖)——採用多媒體教學法與多渠道參與法,讓幼兒在觀察後說,在看後瞭解在參與後掌握耳朵的各部位名稱。

(三)瞭解耳朵的`作用

1.瞭解耳朵聽音的功能(採用體驗法,讓幼兒感受到耳朵的重要性)。

2.瞭解耳朵的聽覺功能——採用感知體驗法。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來認識和判別事物的特性。這種方法能有效地激發幼兒參與活動和在活動中探究的興趣,加強他們對事物認識的印象。

3.瞭解聲音的傳遞——(採用了遊戲法)。請四個幼兒扮演外耳、中耳、內耳和大腦,每隔1米站一排,幼兒邊遊戲教師邊講解聲音的傳播過程,讓幼兒直觀形象瞭解聲音在耳朵的傳遞過程。

(四)討論如何保護耳朵——本環節幼兒與教師要產生共鳴,在感受耳朵的重要性的同時學會保護耳朵的基本方法。

(五)活動延伸:拓展訓練,知識延伸。

教師扮演醫生給幼兒講述保護耳朵的衛生知識,加強對不掏耳朵等習慣的引導。

教學反思

1、本堂課教學內容的選擇比較適合幼兒生活經歷,所以課堂上幼兒興趣濃、積極性強。

2、由於課前準備充分,準備了豐富的可操作的各種響罐,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對實現三大活動目標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3、在教學環過程中,學生成爲活動的主體,他們主動、自願、積極參與;老師適時參與、指導、啓發、調整,使幼兒活動始終處於一種積極向上的求知狀態,幼兒玩中學,學中玩。

4、由於本班幼兒年齡差異大到2歲,幼兒在活動中的個體差異導致的異樣反饋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需要課後個體指導;另外在討論如何耳朵進由於幼兒生活經歷不多,能說出正確保護方法的較少,這也爲老師適時調整教學策略提供了一個機會,也是考驗教師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早睡早起和午休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2.學習制定起居計劃,養成按時起居的好習慣。

3.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樂觀的情緒,逐漸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4.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爲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活動準備:

1.自制故事動畫《淘氣的小黃鶯》。

2.圖片兩幅,內容爲:(1)一個長得白白胖胖、健健康康的女孩;(2)一個長得瘦弱矮小的男孩。

3.投影儀一臺,自制鐘錶。

4.“我的作息時間表”上有姓名、睡覺時間和起牀時間三欄。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看動畫故事《淘氣的小黃鶯》,理解故事內涵。

師:小黃鶯的歌唱得怎麼樣?它爲什麼沒得到大獎?(引導幼兒明白小黃鶯沒得大獎是因爲它遲到了。)

師:小黃鶯心裏怎麼樣?第二次小黃鶯參加比賽有沒有得到大獎?爲什麼?

二、幼兒對比觀察圖片,感受按時起居和不按時起居對身體健康的不同影響。

師出示圖片一):這個男孩長得怎麼樣?爲什麼長得又矮又瘦?

師:(出示圖片二):這個小女孩長得怎麼樣?爲什麼小女孩長得白白胖胖、健健康康?

師:你喜歡哪個小朋友?爲什麼?

師小結):按時起居的好習慣有利於身體健康。

三、討論入睡和起牀的合適時間。

師:(出示自制鐘錶):你們覺得晚上什麼時間睡覺、早上什麼時間起牀合適呢?

師:(小結):晚上大約8點上牀睡覺,早上大約7點起牀,這樣比較合適。

四、幼兒學習制訂自己的起居時間表

師:以後你打算什麼時間睡覺、什麼時間起牀呢?請在表格中的鐘表圖畫上指針表示時間。(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瞭解幼兒的制定情況。)

五、延伸活動

要求幼兒將制定好的作息時間表貼在牀邊,請家長督促幼兒按作息時間表睡覺和起牀,用笑臉圖譜和哭臉圖譜對幼兒能否按時睡覺和起牀進行評價,鼓勵幼兒做按時起居的好孩子。

活動反思:

開展這一活動以來,我班孩子遲到現象逐漸減少,幼兒遊戲時也非常活潑,專注。部分家長和我進行了溝通,說孩子基本能按作息時間表進行起居和休息,同時,家長們表示深受教育,自己平時不太注重培養孩子早睡早起的習慣,要好好的反省自己。其實,幼兒園的工作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只有引起家長的重視,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才能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放屁是人和動物的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

2、通過閱讀畫面,瞭解放屁的原因,知道屁產生的氣體同吃進體內的食物有關。

3、知道放屁不必害羞,也不要嘲笑放屁的人。

活動準備: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1、通過教師的語言,引導主題,並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你放過屁嗎?你聽過放屁嗎?你放的屁是怎樣的?

----教師:你知道屁是從哪裏來的嗎?人爲什麼會放屁嗎?

----教師:讓幼兒學一學放屁的聲音。

2、教師引導幼兒閱讀故事《屁從哪裏來》,理解故事內容,初步瞭解屁是怎樣產生。

----教師:建議教師這樣提問:

①我們在吃東西時,將空氣吃進肚子裏,肚子裏的空氣從嘴巴里出來是什麼?從屁屁裏出來又是什麼?

②吃過魚、肉放出來的屁是什麼味的?

----教師進行小結。

3、組織幼兒討論:放屁好不好?瞭解放屁和身體健康的關係。

----讓幼兒大膽地講一講自己的看法,還可以提問:

①病人開刀後,放屁好不好?

②黃鼠狼放屁有什麼用?

③如果有屁憋住不放,好嗎?會怎麼樣?

----教師小結。

4、討論:如果自己想放屁,或聽見別人放屁,應該怎樣做?教育幼兒放屁不必害羞,小朋友不要憋,不有嘲笑別人。

這些問題太敏感了,一提出來教室裏就炸開了鍋,熱鬧非凡。

對於這部分知識,有些孩子還是很認真的在聽,但教師裏的討論聲始終沒斷過。

於是,我直接讓孩子開始討論,讓他們討論的差不多了,我再進行第三部分的講解。

活動反思:

對於這樣敏感的課,要想安靜的上完是不可能的。不過讓孩子偶爾有這樣的一番激烈的討論也不錯,看着孩子們開心的講着,笑着,我的心情也好極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