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實用】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彙編6篇

本文已影響 1.75W人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彙編6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內容,有“要爲長輩服務”的願望,激起“尊敬長輩”的情感。

2·感受襯詞“呦”給歌曲帶來的親切感覺,有感情地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歌曲伴奏

活動過程:

一、敬老節的由來

1·下個星期一是敬老節,你知道這是誰的節日嗎?

2·爲什麼把重陽節又稱做敬老節?

小結:敬老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老人年輕的時候照顧我們,辛苦了很多年。現在他們年紀大了,我們也長大了,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來關心、照顧他們了。

你準備怎麼樣爲爺爺奶奶過節?

二、欣賞歌曲、理解歌詞

欣賞後提問:

1、這首歌的名字叫《我是好寶寶》,你覺得歌曲裏的孩子是好寶寶嗎?爲什麼?

2、什麼叫“不撒嬌、不胡鬧”?

3、好寶寶做什麼事情會讓爺爺奶奶覺得很舒服?請你用歌詞來回答我。

4、咚咚咚咚|咚咚|是什麼聲音?(用動作——捶拳捶出節奏)·帶着問題第二次欣賞:請你仔細聽聽,歌詞裏有什麼特別好聽的地方嗎?

·教師範唱,幼兒感受襯詞帶來的親切感覺。

三、學唱歌曲

跟着音樂練習語言節奏,個別幼兒演唱襯詞,其他幼兒區分哪個唱地好,爲什麼?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歌曲《風兒找媽媽》是一首充滿溫情、意境感傷的歌曲。歌曲通過描述風兒找媽媽的情景和心情來感染幼兒,從而激發出幼兒對媽媽的愛,以及同情心和愛心。在活動中,將運用雙聲部合唱的形式將歌曲的意境表達的更加強烈,渲染出風兒對媽媽的想念之情和愛媽媽的情感。對幼兒的情感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活動目標:

1、學會演唱歌曲,唱準休止符及弱起旋律。

2、通過演唱歌曲,使幼兒體驗、表達歌曲中思念媽媽的情感。

3、會看指揮進行雙聲部合唱練習,體驗與同伴協作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鋼琴。

2、幼兒會演唱《搖籃曲》

活動過程:

一、發音練習

1、演唱歌曲《搖籃曲》

第一遍:用“啊”和“恩”來演唱。

(點評:通過正確的發音方法,引導幼兒表情優美的演唱。提示幼兒張開嘴吧、自然發音。讓幼兒感知唱歌的方法,爲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第二遍:用歌詞唱。

(點評:提示幼兒正確發音,注意表情,爲幼兒演唱歌曲做好鋪墊)

二、引導幼兒學唱歌曲,感受歌曲意境。

提問:“魚寶寶的媽媽是誰?花寶寶的媽媽是誰?小寶寶的媽媽是誰?風兒的媽媽是誰?

1、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

(點評:通過出示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觀察,深層挖掘幼兒的內心世界,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鼓勵幼兒表達心中所想)

2、結合課件配樂朗誦,引導幼兒感受歌詞所表達的情感。

提問:“你聽到了什麼?歌裏都唱了什麼?”

(點評:通過邊觀察,邊聽教師朗誦歌詞,渲染了一種離別的意境,營造感傷的氛圍,調動了幼兒的情緒。同時引導幼兒表達出自己對歌曲的初步認識)

3、教師範唱,幼兒欣賞。

提問:“你聽過歌曲後有什麼感覺?”

(點評:通過教師的範唱,鼓勵幼兒表達出對歌曲的感覺,通過提問更深層地挖掘幼兒內心情感並培養幼兒連貫的表述能力)

4、第二遍範唱,鼓勵幼兒跟唱。

指導語:“如果你願意,可以和我一起唱。”

5、鼓勵全體幼兒演唱歌曲,引導幼兒有情感地演唱。

6、重點引導幼兒唱準休止符及弱起拍。

①提問:“風兒找不到媽媽,他的心情怎樣啊?”

“它問過誰?”

“它問的時候語氣是怎樣的?”

(點評:通過這一環節的提問,引導幼兒感受風兒找不到媽媽時的感受,投入歌曲的情境中,激發幼兒的愛心及同情心。鼓勵幼兒用深情、優美的聲音來演唱歌曲,主要是引導幼兒用情去感受歌曲的意境體現幼兒對音樂的表現能力)

②鼓勵幼兒表現着急、難過的心情。

“我們一起來幫助風兒問一問!”

(點評:這部分內容主要是用幫助風兒詢問的方式引導幼兒唱準休止符和弱起拍,有利於幫助幼兒對音樂的理解,解決難點。)

7、分男女小朋友演唱歌曲。

8、引導幼兒進行雙聲部合唱的練習。

(點評:這一部分內容主要是訓練幼兒對演唱形式的熟悉,讓幼兒瞭解演唱歌曲的多種形式。並在雙聲部練習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再次感受音樂的魅力,激發幼兒對音樂的熱愛。)

9、鼓勵幼兒到臺前表演。

三、回憶與分享。

指導語:“風兒很愛自己的媽媽,小朋友也很愛自己的媽媽,媽媽給了我們太多的愛,我們走到哪裏都不能忘記媽媽對我們的愛。現在我們就做着風兒的動作出去幫風兒找媽媽吧!”

(點評:通過情感的滲透,讓幼兒感受活動後的餘溫,從風兒的角度轉移到自身,讓幼兒感同身受,從而更加激發出幼兒對自己媽媽的愛。)

活動反思:

歌曲《風兒找媽媽》是一首充滿溫情、意境感傷的歌曲。歌曲通過描述風兒找媽媽的情景和心情來感染幼兒,從而激發出幼兒對媽媽的愛,以及同情心和愛心。在活動中,將運用雙聲部合唱的形式將歌曲的意境表達的更加強烈,渲染出風兒對媽媽的想念之情和愛媽媽的情感。對幼兒的情感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切分音節奏的演唱,體會歌曲的歡快跳躍感。

2、能夠正確演唱帶有切分音和休止符的部分,培養幼兒對節奏的感知能力;根據歌詞的提示和理解養成講禮貌的習慣,增強交往能力。

3、體會歌曲帶來的積極歡快的情緒,使幼兒自覺養成講禮貌和早起的習慣。

【活動準備】

相應圖片X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學習歌曲。

1、每天早晨是誰喊小朋友起牀?

引導—太陽公公,大公雞。

2、對應圖片—小朋友們揹着書包賽跑,你們覺得他們在比什麼?

引導—看誰最先到學校。

3、小朋友們賽跑的時候,嘴裏也哼着一首好聽的歌,他們唱的什麼呢?來聽老師唱一遍。

二、老師範唱。

三、進一步根據圖片提示和肢體動作的輔助記憶歌詞。

四、完整地學習歌曲。

1、欣賞一遍歌曲的旋律,並配上規範的動作。

2、掌握住動作的同時,把歌曲完整地唱出來。

3、引導幼兒用歡快的聲音和表情,配上動作,完整地演唱歌曲。

4、把歌曲分成老師演唱和幼兒演唱的兩個部分,老師和幼兒對唱。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想一想美麗的早晨都有些什麼?請小朋友把見到過的或者想象中的美麗的早晨用蠟筆畫出來。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物體表現不同的聲音,感受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十六分音符組成的節奏,並學習用肢體動作加以表現。

2、通過對動作的體驗,瞭解不同的聲音效果。

3、分享創造和成功的快樂。

4、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5、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遊戲情節,注意隨着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活動準備】

1、巨人、小狗、藍老鼠的腳印PPT動畫。

2、臉盆、茶杯、響瓶各五個。

3、幼兒對各種腳印的識別常識。

【活動過程】

1、展示PPT,故事導入。

T:PPT上展示的是什麼?(大橋)

T:橋下住着一隻灰老鼠,他在等他的好夥伴藍老鼠,這時……--播放PPT,出現巨人的腳印。

T:誰來了,你知道嗎?

S:藍老鼠。

T:是藍老鼠嗎?(是人)

T:你怎麼知道是人的?(那個是人的腳印)

T:是一個大巨人呢還是一個小矮人?

S1:小矮人S2:大巨人。(你的理由是什麼?)(巨人用了四步就走過了這座橋)

2、感受聲音與動作的關係。

T:大巨人走路是怎麼樣的,誰來試一試?(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模仿大巨人走路,按照四分音符的節奏。(嘴巴里發出"咚""咚"的聲音。)

--繼續講述故事。

T:課時灰老鼠不開心,他的好夥伴還沒有來。咦!又有人過來了!

--操作PPT,出現小狗的腳印。

T:巨人用了四步就走過了橋,小狗卻用了八步,這是怎麼回事?

S:……(巨人走路是"咚""咚",那小狗走路呢?)--引導幼兒表現小狗走路的動作。(用手拍腿,以八分音符的節奏表現。)

T:現在大橋上有巨人和小狗的腳印,如果他們倆一起出來,會是怎麼樣的呢?

--教師表現巨人,幼兒表現小狗,陸續走過大橋。

--最後藍老鼠終於出現了,灰老鼠高興的拍起手來,用拍手的動作表現藍老鼠的聲音(十六分音符的節奏)。

--幼兒分三組表現巨人、小狗、藍老鼠的聲音,陸續過橋,然後三組小朋友交換角色再進行表演。

3、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的物體給動畫伴奏。

T:剛纔動畫播放的時候有沒有聲音?(沒有)

T:我們來給它配音怎麼樣?(配音需要工具,用什麼呢?)--出示:臉盆、水杯、響瓶。

T:巨人的聲音用哪樣東西表現比較好?(臉盆)--最小的響瓶表現藍老鼠的聲音。

T:我們的工具準備好了,在配音之前呢,我們先來練習一下。

--物體分發到幼兒手中,進行指導練習。

--教師指導,幼兒分組表現巨人、小狗、藍老鼠陸續過橋,給他們配音。(進行三次)

4、表演三重奏。

T:剛纔我們配音的時候,是一個一個表現的,如果他們一起過橋,發出來的聲音是什麼樣的呢?

--播放PPT第二頁。

T:我們給這一段動畫配音,看看效果怎麼樣!我們來嘗試一下!

--三組小朋友同時表演。

5、活動延伸:尋找不同的配音工具。

T:如果我們不用今天我帶來的`東西配音,還可以用什麼來配音?

--幼兒想象回答。一起去尋找其他配音工具並且嘗試配音。

小百科:腳印,腳踏過的痕跡。多喻走過的道路,留下的事蹟。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歌曲,理解歌曲內容。

2、讓幼兒在音樂欣賞中感受歌曲的柔美。

3、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4、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5、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活動準備:

鋼琴、相關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雪絨花圖片

1、出示雪絨花圖片,問這是什麼花?

2、今天我們要來欣賞一首歌曲就是《雪絨花》。

二、學唱歌曲:雪絨花

1、欣賞歌曲

提問:聽到這首歌曲的演唱情緒是怎樣的?

2、再次欣賞,理解歌詞

你聽到了什麼?(幼兒說說)教師幫忙梳理歌詞。

3、幼兒用上述情緒來輕輕哼唱歌曲,進一步體會歌曲的節奏特點。

4、老師彈伴奏範唱,通過展示兩樂段的力度變化引導弱與強的對比。

5、以多種形式來唱,來進行。

三、創編動作,進一步表現歌曲

1、引導幼兒根據音樂,做做動作進行創編,感受音樂。

2、可引導幼兒小組合作來表現。

活動反思:

新課程改革下的音樂教學,要擺脫“以學科爲中心”和“以知識爲中心”的觀念束縛,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引導他們主動參與音樂實踐,讓每一個學生在音樂課中主動學習,大力合作,敢於探究和創造,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能力。通過《雪絨花》一課,我感觸頗深,有以下幾點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目標定位要準確實在,具有操作性

我上的這一課,主要是通過聆聽、欣賞和演唱,感受歌曲優美深情的情緒和英文演唱的風格,表達對祖國的祝福之情。我認爲:短短的一節課不應該負載過多的東西,而要實實在在的讓學生“學有所獲,學得快樂”,這也是我在平常音樂教學中對所有學生提出的口號。對於音樂課來說,最好的方式是充分運用音樂語言,通過帶領學生對音樂的直接感受、體驗、參與、表演(唱)等方式,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的昇華,不需要過多的語言。在我的這節課中,知識得到了很好的滲透,三拍子的節拍和節奏,學生通過自己的手勢得到了掌握,學生通過我的引導知道了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表達。情感也得到了昇華,他們通過歌曲的演唱,瞭解到了小小雪絨花實際上表達了對祖國的美好祝願。我自己認爲本節課的優勢在於教學目標定位準確、主題突出、主線明確、過程流暢,師生配合默契,因此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學科特點要充分體現,突出藝術性

教學過程首先從聽賞歌曲開始。一曲歡快活潑的《哆來咪》片段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再引出本節課的主題,讓學生多次聆聽歌曲《雪絨花》,分別感受歌曲的情緒、節奏、節拍,瞭解歌曲的內容、體會歌曲表達的情感等。在充分聆聽的基礎上學唱歌曲,進而達到有感情地演唱,層層深入,學生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完成了教學任務。

《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插曲,原文是用英文演唱的。學生都很想聽英文的演唱,他們感受到原汁原味的英文演唱更加深情,更有風格,情不自禁地要用英文演唱。當我讓學生用英文演唱後,他們的歌聲是那麼優美深情、那麼動聽,感情已完全溶入到歌曲的意境之中。正如歌德所說:“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直接針對着心靈。”

三、教學過程要注重細節,富有個性化

“細節決定成敗”!在這節課中,我不僅注意了整體的設置,更注重了細節的把握,體現了自己的教學特色。例如:教學語言簡練;各環節之間銜接自然緊密;教態親切自然;方法準確到位等。另外,我還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在網上找到精美的電影劇照和電影視頻,儘可能給學生提供最直觀的視覺享受和最優質的音樂聽覺享受。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保證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四、本節音樂課教學方面需要提高和完善的方面:

1、按照新課程理念,情感教育需要進一步加強。

2、由於第一環節所安排內容過重,所花時間超過了預算時間,導致在後面環節時間不夠用。

3、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對於教師有了更高的要求,課堂上也不是單一的學會演唱一首歌曲、欣賞一段音樂而已。所以不斷努力拓展知識面、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水平、和駕御課堂的能力,是上好每一節音樂課的基礎。

在今後從師的道路上,我將繼續通過藝術實踐活動促使自己的音樂教學水平不斷提升,同時也及時總結一些的優秀的音樂教學經驗和方法,更好地指導今後的音樂教學。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本週我們進入了“有用的植物”第三個站點:種植園的主題中,希望通過看看、聽聽、畫畫等活動讓幼兒瞭解一些種植蔬菜的新方法和關注新技術在蔬菜培植中的作用。孩子們都有了對蔬菜一定的認識,也知道我們應該什麼東西都要吃。

因此我們設計了這個活動《蔬菜湯》這個音樂遊戲,旨在希望通過活動讓孩子們運用已有的經驗,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不同蔬菜的特徵,願意大膽想象不同的蔬菜形象隨音樂進入湯鍋時的動作姿態,表現煮蔬菜湯的情景。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的經驗,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不同蔬菜的特徵。

2、願意大膽想象不同的蔬菜形象隨音樂進入湯鍋時的動作姿態,表現煮蔬菜湯的情景。

重點:運用肢體動作表現不同蔬菜的特徵。

難點:願意大膽想象不同的蔬菜形象隨音樂進入湯鍋時的動作姿態,表現煮蔬菜湯的情景。

活動準備:

歌曲“菜場”、煮蔬菜湯的音樂歡快、舒緩各一段,及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我喜歡的蔬菜(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不同蔬菜的特徵)

1、介紹自己喜歡吃的蔬菜。

關鍵提問:請你說說自己喜歡吃的蔬菜是什麼?

2、觀察圖片上蔬菜的外形,嘗試用肢體表現。(番茄、胡蘿蔔、青菜、白菜、捲心菜、冬瓜、黃瓜、馬鈴薯)

關鍵提問:請你用一個動作來表示出這些蔬菜。

請你摸一個你喜歡的蔬菜卡片,用你的身體來模仿下這個蔬菜寶寶?猜猜他模仿的是哪種蔬菜?

小結:我們可以根據蔬菜的不同形狀用動作表示出來(番茄胖又矮、蘿蔔胖又長、黃瓜瘦又高、冬瓜長又圓、捲心菜是大圓球、馬鈴薯是小圓球、青菜像朵花、蘑菇是把小雨傘)

二、買菜(熟悉遊戲規則)

教師講解遊戲規則:

1、幼兒扮作相應的蔬菜,教師扮作媽媽。在活動時的中央確定一個大圓圈,表示媽媽的菜籃子。

2、播放歌曲“菜場”,教師隨音樂在圓圈外走動。幼兒演唱歌曲,當唱到歌曲中的蔬菜與自己的相同時,作相應的模仿造型。當唱到最後一句時,幼兒走近表示菜籃的圓圈內。

3、請個別幼兒說說遊戲規則,要注意些什麼?

4、教師和部分幼兒示範——幼兒分組表演。

小結:剛纔我們聽着音樂買了很多菜,真開心。

三、做蔬菜湯(用動作的快慢表現煮蔬菜湯的音樂)

過渡語:媽媽今天買了許多蔬菜,我把他們藏在三段音樂裏了

1、聽音樂

關鍵性提問:

1)我們一起來熟悉下音樂,想象一下每段音樂分別像哪個蔬菜寶寶在跳舞?

2)想象一下這些蔬菜寶寶在鍋子裏有發生了些什麼有趣的情景?(翻滾、旋轉、下沉、抱團等)

2、遊戲:蔬菜湯

幼兒選擇自己喜愛的蔬菜形象隨不同樂段依次進入“湯鍋”。播放煮蔬菜湯的音樂,幼兒根據音樂的快慢節奏,大膽想象蔬菜進入湯鍋時,注水——升溫——沸騰——小火慢煮——加調料——熄火等情景,用動作(下沉、漂浮、旋轉、翻滾等)由下鍋時的歡快到沸騰再到逐漸減慢,表示煮湯的過程。教師在一旁提醒幼兒不要互相推擠,推擠者表示不新鮮的蔬菜混入鍋內,必須立即退出遊戲。

3、教師和部分幼兒示範表演。(示範表演番茄下鍋的情景)

4、請個別幼兒表演某個蔬菜的音樂形象。

5、自由結伴,分組商量,跟着音樂進行表現蔬菜各種形象。

要求:動作誇張有力,形象。

6、請出小組上來表演,引導幼兒用多種姿態進行表演。

教師引導幼兒用動作的快慢表現煮蔬菜湯的音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