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 (15篇)

本文已影響 2.88W人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 ,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 (15篇)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 1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結構與節奏,能用小兔“跳、蹦”的基本動作跳出“前、後、前前前”的方位動作。

2、大膽探索創編玩偶兔娃娃的動作,並能合着音樂節奏做動作。

3、享受遊戲情景所帶來的快樂,發展空間協調能力和結伴交往遊戲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兔子頭飾一個,玩偶兔娃娃。

2、錄音機,兔子舞音樂。

活動過程:

聽音樂《走路》進場,圍半圓坐。

1、幼兒坐成半圓形欣賞音樂,感受快樂情緒。

幼兒欣賞音樂,並自由做節奏動作,如拍手、拍腿等。

2、講述玩偶兔娃娃的故事,探索創編玩偶兔娃娃的動作。

師:“這音樂說了一個玩偶兔娃娃開音樂會的故事。夜幕降臨的時候,森林裏一片安靜,玩偶兔娃娃們聚在草地上,圍坐成一個大圓圈,當有魔力的音樂傳來,奇蹟出現了,玩偶兔娃娃全身活動起來,跳起了快樂的兔子舞。”

師:“讓我們一起變成兔娃娃,起來跳舞吧。”

幼兒創編玩偶兔娃娃的舞蹈動作,全體幼兒表演玩偶兔子舞。

3、學習小兔跳、蹦兩個基本動作。

學習第一個基本動作:兔跳。

師:“學會了玩偶兔娃娃的舞蹈,你們想不想去參加小兔音樂會啊?兔娃娃告訴我說,要想參加小兔音樂會還要學會小兔跳,你們會不會啊?”請幼兒上來學兔子跳。

師:“對了,兔子跳是用腳尖輕輕地跳,低低地跳,像我這樣。還要有節奏地跳,瞧這樣。”

教師示範,幼兒伴樂自由練習。

學習第二個基本動作:兔子蹦。

師:“兔娃娃們跳得真不錯,如果再加上兔子蹦起來的動作就更好看了,瞧我這樣。”

教師示範,幼兒伴樂自由練習。

4、組合兔子跳和蹦兩個基本動作。

師戴上頭飾:“現在,讓我這個兔姐姐帶你們去參加兔子音樂會吧。!”

幼兒用基本動作組合成韻律動作前行。

5、組織幼兒跳舞出場。

師:“瞧,這裏就是開音樂晚會的大草地。咦?怎麼沒人?”

老師看錶皺眉說“哎呀,今天我們練兔子舞遲到了,小兔音樂會結束了,要明天才有了。讓我們回去休息休息,養足精神,明天再來吧,小兔子回家咯!”幼兒跳舞出場。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 2

課後反思:這原來是一箇中班的歌唱活動——《懶惰蟲》,歌曲節奏平穩,是弱拍起唱的歌曲,內容活潑而富有童趣,曲風詼諧幽默,很能夠勾起孩子學習的慾望。綱要中提到教學活動內容既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在選擇這個內容時,制定了更高層次的目標:

1)在遊戲中學唱歌曲,感受和表現歌唱中的弱起節奏;

2)藉助歌唱,動作表演和人際交流,體驗和表現歌曲中的幽默;

3)大膽仿編歌詞,產生對“懶惰蟲”的否定情緒。

活動的重點是能用詼諧有趣的的情緒、動作表現歌曲,知道要做勤勞的孩子。根據歌詞內容能用不同情緒、節奏等表現歌曲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由於是家長開放日活動,所以在本次活動設計中我穿插了一些必要的律動環節,使得課堂氣氛活潑富有生機。

活動一開始,教師用一個簡單的亂糟糟的場景引入主題,用尋找懶惰蟲的方式清唱歌曲讓幼兒初步感受,從而爲後面的學習作了一定的鋪墊。因爲該歌曲較短,旋律簡單流暢,很容易熟悉。活動中我用了三次範唱後,幼兒早已會哼唱這個旋律了。於是接下來我讓幼兒直接說一說歌詞、聽了歌曲後的感受,再隨圖譜學唱一遍。之後把重點放在創編有趣的動作上,選擇幼兒創編的動作進行表演。在第二段的創編過程中我也是層層深入,先讓幼兒模仿唱,然後表演唱,最後是幼兒獨立創編。整個活動中教師的多次清唱、簡單的圖譜、有趣的動作、都充分幫助幼記憶歌詞。最後在完整學唱時加入了音樂的伴奏和輕鬆的間奏,並讓幼兒進行自由表演、兩兩合作表演、邀請家長進行表演等,使得幼兒家長情緒高漲,活動氣氛活躍有效。

分析不足:反思本次課堂,在第一段“懶惰蟲”學習中我忽略了幼兒的創造思維的發展。如歌詞中唱到“你的眼睛痛、你的鼻子痛”,教師在提問時,可以設計提問:在”懶惰蟲“是不是真的很痛,那爲什麼說痛呢?”如果孩子理解了懶惰蟲是假疼的,那麼他們在演繹歌曲時可能會更輕鬆而且更幽默、詼諧。另外還可追加這樣的提問:“懶惰蟲除了眼睛、鼻子痛,他哪裏還會痛呢”讓幼兒進行簡單的創編,讓孩子唱出不同的“痛”,以此幫助幼兒,演繹歌曲,效果可能會更好。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 3

 一、設計意圖

歌曲《夏天到》旋律活潑歡快、內容形象生動,問答式的歌詞描繪了一幅極富童趣的夏天場景。歌詞內容淺顯易懂,音樂情緒活潑歡快,非常適合中班的小朋友演唱。

中班幼兒的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對音樂形象與情緒的感知必須藉助於多種感官進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動我採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對唱等方式,引導幼兒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情緒,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歌唱活動,並能夠傾聽同伴的歌聲、協調一致地演唱。

 二、目標定位

從中班幼兒的已有學習經驗與年齡特點出發,本次教學活動目標確定如下: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強弱節奏,學會用愉快的情緒演唱歌曲並初步學習對唱。

2.進一步感知夏天的有關特徵,懂得夏季衛生的重要。

3.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歌唱活動,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從活動目標出發,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理解歌曲的性質和主要內容,學會用愉快的情緒演唱歌曲。活動的難點是:能傾聽同伴的歌聲、協調一致地對唱。

爲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情境遊戲之中,我作如下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開展《快樂的夏天》主題活動,瞭解夏天的主要特徵。

2.物質準備:關於歌曲的圖片、歌曲磁帶。

 三、教法學法

新的《幼兒園教育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活動中除了以積極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我精選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我採用視聽唱法,引導幼兒在觀察生動形象的圖片,充分地刺激幼兒的視覺,用語言和音樂薰陶幫助他們輕鬆地理解歌曲內容,熟悉歌曲旋律。

2.根據“先行組織者理論”,採用難點前置的方法,引導幼兒感知歌曲的強弱節奏,並分段學唱。從幼兒熟悉的雷聲、蛙聲入手,引導幼兒感受三拍子的強弱節奏,同時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歌曲。

3.根據幼兒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採用遊戲對唱的方式,引導幼兒傾聽同伴的歌聲,學習協調一致地進行演唱。

教學活動是老師和幼兒共同表演的舞臺,而幼兒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表演”以及活動中所呈現的一切都必須爲孩子自然的學習服務。因此,我在本次活動中注重幼兒自身的學習和體驗,採用體驗學習法和多種感官參與法,引導幼兒在體驗中學習,通過想一想、說一說、看一看、聽一聽、學一學、唱一唱等多種感官的活動,學習演唱歌曲。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活動,激發興趣。

出示課件一,引導幼兒談話。(圖片內容:夏天的風景──雷雨過後,青蛙呱呱叫)

教師:什麼季節到了?

幼兒:夏天到了。

教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幼互動的關鍵是爲幼兒提供寬鬆和諧的環境,激發幼兒積極迴應老師的提問,開放性的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思維,主動回憶日常生活中積累的有關夏天的知識。在這個問題中,隱含了前半段歌詞的內容,巧妙地藉助圖片所展示的圖像,幫助幼兒理解並熟悉前半段歌詞。同時,也爲幼兒熟悉歌曲節奏做了鋪墊,自然地引出了本活動的重點內容:通過模仿雷聲和蛙聲感知三拍子的節奏強弱。

 (二)欣賞感知歌曲前半段

1、教師以清唱的方式提問:“夏天到了怎麼知道?”(即歌曲第一句)展示雷聲和蛙聲的節奏圖譜,鼓勵幼兒按圖示有節奏地念出後半句歌詞,並用動作區分強弱的節奏。

2、欣賞歌曲前半段,教師清唱

提問:夏天到了,你心裏覺得怎麼樣?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回答可能多種多樣。如何提升幼兒對夏天的認識,使他們的學習變得主動而且有意義,需要老師靈活機智的引導。歌曲的前半段與後半段節奏相同,但歌詞內容、歌曲旋律有明顯的區別,所以我先讓幼兒熟悉前半段。提問:你最喜歡歌曲中的哪一句?請你來唱一唱。

一首歌曲一下子學會有點困難,但讓孩子在熟悉音樂後,唱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並不難。並且,中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現慾望了,讓他們當個小老師,他們會爭先恐後,使以往枯燥的學唱環節生動起來。當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準確,教師要及時引導,並努力引導他們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此環節要特別注意面向全體,尤其是能力較差、膽子較小的幼兒更應給予積極的鼓勵和機會。

3.教師與幼兒用問答的方式練習歌曲前半段。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 4

課題生成:

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着節奏:聲音的節奏、建築的節奏……中班幼兒節奏感的發展較之小班已有了一定提高。但在音樂表現時,仍出現形式單一,甚至節奏不準究其原因是經驗的缺乏和音樂節奏的敏感性較差。引導能們生活中已有的節奏與他們接觸到的音樂節奏聯繫起來,用生活中的動作表現這些節奏,可以較好地提高他們音樂敏感性及表現力。建構主義的教學觀認爲:知識在幼兒學習經驗的狀態存在的,是幼兒主動建構的。這也正如皮亞茶理論:幼兒在活動中發展,在與客觀物體的相互作用中獲經驗。因此,我試圖提供較爲豐富的材料,創設一個適宜幼兒現在的環境,從而提高他們創造性地表現節奏、表現自我。

活動目標:

1、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和提供的材料,積極探索,嘗詞方式創造性地表現自身對節奏的感知。

2、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並在觀察、模仿同學方式中豐富自身經驗。

3.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提高表現興趣和表現自己的慾望。

活動準備:

1、行過“找一找有節奏的聲音和現象”的活動。幾種常見二、四拍節奏型有初步的認識,熟悉《楊柳青》

2、錄音機、《楊柳青》等音樂磁帶。

3、創設供幼兒表現節奏用的環境。提供材料:扣若干,鍋、碗、盆、筷若干、雪碧瓶、易拉罐若干,搓衣板,綵帶裝等。

活動過程:

1、由談話導人音樂遊戲。

教師:“現在是什麼季節?美麗的春天快要過去了,自己的舞蹈來表現春天吧!”

播放ABA段式音樂,師幼隨着音樂做遊戲,老師告訴幼兒:

“一粒一粒的種子,靜靜地躺在泥土中。春風吹,慢慢地慢慢地發芽了,長出葉子了,長成小苗了,開出一朵一朵的小花。”(A段)

“小花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呀!這個世界好美它們高興地跳起舞來。”(B段)

“月亮慢慢地升起來了,小花們有些累了。它們慢慢地閉起了花葉,在溫柔的月光中靜靜地休息了。”(A段)

2、引導幼兒說出生活中有節奏的聲音、現象。

(1)師幼討論:我們剛纔聽到的音樂好聽嗎?爲什麼幼兒認識到聲音有節奏纔好聽。

(2)引導幼兒回憶: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聲音、現象是有節奏的。

教師:“其實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節奏,誰能告訴:生活中還有哪些聲音、現象是有節奏的?”

3、教師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材料、多種方式去表現節奏。

小試節奏活動後的些許思考

連着在新中班上了兩個音樂節奏活動,新中班的孩子還從沒接觸過樂曲,以往都是以單一的拍手錶現形式,第一次看我拿出那麼多“新奇”的樂器時,孩子們興奮極了,所以在第一次嘗試使用樂器敲敲打打時,許多孩子都是興奮地盲目亂敲打,但是我沒有生氣,而是還給他們一定的時間自由敲打一會,等新鮮勁一過,再啓發他們發現如何讓樂器發出的響聲讓人聽着舒服和諧,一起總結出一些簡單的合奏打擊方法,在此基礎上,我再通過示範,講解,教給幼兒正確的演奏方法,的確,效果很明顯。

第二次爲孩子們上節奏活動時,我開始配上了節奏卡,希望通過圖譜的幫助,聯繫各種節奏,提高幼兒的節奏感, 圖譜以它的直觀,形象易於理解的特點,在幼兒音樂活動中有特殊的意義,它可以使看不出,摸不着的抽象音樂形象化,使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相互結合,幫助幼兒掌握音樂節奏,旋律。而活動實踐下來,孩子們興趣高極了,在圖譜的引領下,發出來的聲音和諧多了。

活動後我的些許思考:

節奏是音樂構成的一大要素,是音樂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段,節奏也是旋律的骨架,支柱,培養幼兒的節奏感是幼兒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

中班幼兒已有一定的節奏感知能力,但水平還不夠,感知不夠精細。因此需要在平時教學中加以引導,培養,打擊樂演奏教學不僅能幫助幼兒初步掌握樂器演奏的一般知識,技能,發展節奏感,而且能發展孩子們對音色,曲式結構,變聲部的表現力的敏感性。在日常活動中我們要根據幼兒的學習特點,採取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我們的音樂課堂能夠更精彩些。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 5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樂曲旋律,嘗試隨着三拍子的音樂按下雨、澆花和喝水的情節做動作。

2.將日常觀察到的雨點下落情景用舞蹈動作表演,通過誇大動作幅度來表現不同的雨點落下時的姿勢,以及小花喝水時快樂的神態。

3.在表演中體驗小雨對花的關愛以及花對小雨的感激之情。

4.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5.能跟着節奏打節拍。

活動準備:

1.課件

2.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觀察過下雨景象或觀察過澆花過程。

活動過程:

一、幼兒欣賞樂曲《小雨和花》,初步熟悉樂曲的旋律。

師:“小雨在幹什麼?”

二、欣賞課件,熟悉樂曲的內容

師:“小雨和小花在做什麼?”

三、教師引導幼兒創編A段小雨落下的動作。

1.教師啓發幼兒做小雨落下的動作。

師:小雨是怎樣落下的?從哪兒落到哪兒呢?

2.教師唱譜,幼兒重點練習按樂句做小雨由上而下落下的動作。教師可以以遊戲的口吻檢查幼兒是否在樂曲休止的時候蹲下。

師:小雨有沒有落下來啊?怎麼落下來的?

3.教師帶領幼兒練習A段,重點帶領幼兒通過手部抖動、搖手腕等動作表現小雨。並練習邊走邊做小雨落下的動作。

四、教師引導幼兒創編B段動作。

1.教師啓發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示花喝水時快樂的樣子。

師:小花喝水嗎?那你們來做做小花喝水時高興的樣子。

2.教師做雨點的動作,幼兒練習隨雨點方位調整自己身體的姿態。

師:小雨點來了,小花要看這小雨點。小雨點在哪個方向,小花就要朝着那個方向和小雨點做遊戲。

3.幼兒隨音樂完整地練習B段。教師引導幼兒從動作、表情上表現出快樂和感激之情。

師:花開心是什麼樣子?除了可以用動作表示,也可以用什麼樣表情讓人感覺小花很快樂呢?

五、幼兒聽音樂完整地表演兩次。

1.教師分配角色,指導扮演花的幼兒散點站位。

2.教師引導一部分幼兒當小雨,然後隨音樂分角色表演。教師可以不斷地運用讚美的語言和積極的神態對幼兒的表演給予及時的肯定。

3.交換角色,聽音樂再次完整地表演。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運用了課件幫助幼兒區分兩段音樂的不同內容,表現小雨和小花的不同的動作。幼兒能用不同的動作創編小雨落下來的動作。但是在第二段的時候,小花喝水和長大的動作幼兒表現動作不明顯。特別在分角色表演時,孩子沒有分清兩段音樂的區別,看不出小雨和小花的角色,動作混在一起,看不清楚。

小百科:雨是一種自然降水現象,是由大氣循環擾動產生的,是地球水循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幾乎所有的遠離河流的陸生植物補給淡水的唯一方法。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 6

教材分析:

歌曲《哈羅哈羅》旋律跳躍、歡快,後十六分音符使歌曲增添了幾分活潑感,表現好朋友見面後快樂的場景,貼近幼兒的生活。中班幼兒交往的願望不斷增強。本次活動設計情景表演,引導幼兒體驗好朋友在一起的快樂,鼓勵幼兒根據歌詞創編動作。並一步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情感,在不同的體驗中不斷加深與同伴在一起的快樂感受.引導幼兒學會與好朋友在一起的相處之道,同時在玩玩唱唱跳跳過程中加強對音樂的感受。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節奏,唱出與同伴打招呼的快樂情緒。

2.嘗試創編招手、擁抱等和朋友打招呼的不同動作,與朋友結伴舞蹈。

3.和朋友見面的時候能夠主動打招呼,願意做有禮貌的孩子。

活動準備:

1.教師自制課件《友誼王國》,表現好朋友禮貌打招呼的各種場面。

2.《幼兒素質發展課程?音樂》CD。

活動建議:

一、創設“我們都是好朋友”遊戲情境,引導幼兒進行發音練習,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指導幼兒用“哈羅”的連音和跳音與同伴打招呼,進行發聲練習。

2.鼓勵幼兒說一說、做一做遇到好朋友還可以怎樣打招呼。

二、播放歌曲《哈羅哈羅》,引導幼兒欣賞,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理解歌詞內容。

1.教師清唱歌曲,引導幼兒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初步理解歌詞內容。提問:聽了歌曲你有什麼感覺?

引導幼兒初步懂得二拍子歌曲活潑、歡快的節奏。

2.教師隨音樂第2遍演唱歌曲,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提問:歌曲中好朋友是怎樣打招呼的?小朋友是怎樣唱歌跳舞的?

三、引導幼兒有表情地用活潑、歡快的歌聲表現歌曲,表達與好朋友在一起的提問:和別人打招呼時你的心情足怎樣的?

請個別幼兒示範演唱歌曲,也可以分組對唱,凋動幼兒演唱的積極性。

四、開展歌表演活動,引導幼兒嘗試創編和好朋友打招呼的不同動作,如招手、擁抱、鞠躬等,鼓勵幼兒與好朋友結伴舞蹈。

1.提問:你還會用哪些動作和同伴打招呼?

2.請幼兒兩兩結伴進行歌衣演,提示幼兒聽間奏交換同伴,和好朋友見面的時候主動打招呼,做有禮貌的孩子。

五、引導幼兒找到好朋友再次表演,感受好朋友在一起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 7

《拉拉勾》是一首形式比較特別的歌曲,全曲分爲前後兩個部分,中間用間奏隔開。這首歌對於幼兒的學習存在一定難度,不僅曲子長,其中加入了休止符、倚音等修飾音,在演唱上較難以表現,且根據教學要求,還要求幼兒結合動作表演以及間奏的樂器演奏。

活動內容:

拉拉勾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歌曲內容有表情地演唱。

2、唱準曲調,唱好休止符,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進行即興表演。

3、體驗與朋友和好,和睦相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熟悉歌曲的旋律。

2、歌曲錄音。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幼兒自由結伴隨音樂進活動室,動作自選。

二:基本部分

1、練聲,熟悉曲調。

採用拉拉勾的部分曲調,用“啊”和“啦”進行練聲。

2、學習新歌《拉拉勾》

1)教師生動地講述歌詞內容,幫助幼兒理解生氣時的表情動作與和好時的難爲情、互相友好拉拉勾的情景。

2)教師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要求幼兒聽出老師是怎樣用聲音表現生氣和友好的。

3)教師彈琴並大聲演唱,幼兒輕聲跟唱兩遍。

4)分段字唱,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歌曲,更好地唱準曲調,把握歌曲的情緒變化。

第一段:

師:假如你真的生氣了,你的好朋友也生氣了,你們回怎麼樣?想一想第一段是唱得快一點還是唱得慢一點?重點兒唱還是輕點兒唱?是連貫地唱還是斷頓地唱。

第二段:

師:你現在和朋友和好了,一開始有點兒不好意思,該怎樣唱?後來已經和好了,你心裏覺得怎麼樣?這時應該怎樣唱?

5)整首歌曲齊唱。

要求幼兒聽清前奏,並用自然的聲音有表情地唱,同時跟好教師的琴聲。

3、即興表演

幼兒可以離開座位兩個兩個找朋友,邊唱歌曲邊即興表演,讓幼兒在自由、輕鬆、活潑的氛圍中通過自編的動作表現歌曲內容,加深情感的體驗。

三:結束部分

隨歌聲,讓幼兒自由地出活動室。

活動延伸:

1、表演區中可提供機會讓幼兒表演。

2、日常生活中注意提醒幼兒同伴之間要友好相處。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 8

活動目標:

1、認識雷雨這一自然現象。

2、進一步感知夏季的季節特徵。

3、體驗唱歌的樂趣。

4、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5、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活動準備:

1、準備錄音機,歌風《夏天的雷雨》的音樂磁帶。

2、準備有關雷雨現象的圖片,錄音。

3、準備手電筒,樂器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播放錄音,引出活動主題。

1、播放雷雨錄音,讓幼兒傾聽。

2、引導幼兒猜一猜;聽到的是什麼聲音?什麼時候聽這種聲音?

二、引導幼兒討論。

誰看見過夏天的雷雨?它是什麼樣的?

三、組織幼兒觀賞有關雷雨現象的圖片。

1、請幼兒說說圖片的內容:例如:閃電的畫面,閃電過後下雨的畫面。

2、啓發幼兒說說看到雷雨的感受。

3、引導幼兒討論:打雷和閃電時應該怎麼做?例如:用雙手掩着耳朵,張開嘴,不能站在樹下,要留在安全的地方等。

四、學習歌曲《夏天的雷雨》。

1、教師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引導幼兒傾聽,欣賞。

2、引導幼兒說說從歌曲裏聽到了什麼,幫助幼兒理解歌曲的內容。

3、教師朗誦幾遍歌詞後,與幼兒一起隨着音樂學唱歌曲。

五、幼兒表演歌曲《夏天的雷雨》。

1、引導幼兒自選取扮演打雷公公和閃電婆婆的角色,分別拿着手電筒和樂器演唱歌曲。

2、指導幼兒分角色扮演,如唱到“一閃閃”時,閃電婆婆便把手電筒開關數次,唱到“轟隆隆”時,打雷先生便要敲打樂器。

3、根據幼兒的興趣交換角色重複表演。

教學反思:

在幼兒園的音樂歌曲選擇上我們應該依據着: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節奏節拍適合的的歌曲。當然有着豐富的故事情節的,有規律性的歌詞的歌曲。具有一定教育價值的,孩子們興趣性高的歌曲等等。我們的在進行音樂活動中更多的會關注。幼兒的興趣、樂曲的音域以及歌詞要更加貼近幼兒生活。《夏天的雷雨》是一首問答歌,它以設問作答形式表達內容,可以一問一答,也可以多問多答。形式活潑、問者自由,答者也無拘無束,句式簡單,對於開發孩子的智力,提高辨別、聯想能力大有裨益。

在音樂活動中我總是以自己的積極情感感染幼兒,和幼兒一同活動,和幼兒一起念、唱、奏、跳,以感性來帶動幼兒,避免了純理性的傳授,使幼兒能主動地參與學習,而不是枯燥、機械地模仿。幼兒在25分鐘歡快的音樂活動中用唱、跳、奏等不同形式多次地感受音樂,他們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自覺地投入到活動中去,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我和幼兒的互動有所加強,更加註重幼兒的學習效果,而不是以自我爲中心。我把舞臺讓給了幼兒,幼兒是課堂的主體。我的宗旨是能讓幼兒在快樂、輕鬆地氛圍中學習音樂。讓幼兒能在美妙的音樂中得到心靈的陶冶。我在我的教學生涯中要不斷摸索,不斷前行。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 9

活動目標:

1、積極參加音樂遊戲,能用動作大膽表現自己對歌曲的理解。

2、能與同伴相互配合,有初步的規則意識。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音樂《摘星星》、課件

環境創設:

1、事先讓幼兒在卡紙上畫好星星並裁剪下來,在活動室牆面上佈置成星空。

2、把幼兒的椅子佈置成"小船"狀。

活動指導:

一、結合課件引題,激發活動的興趣。

在這寧靜的夜晚,你們看什麼出來了(星星)?星星要和美麗的星空做遊戲了。現在請大家跟星星問個好吧!

二、出示教育掛圖,引導幼兒逐句理解歌詞。

1、月兒是什麼樣的?月兒彎彎好像什麼?誰想在這船上坐?坐在船上想幹什麼?

2、引導幼兒按節奏朗讀歌詞。

3、引導幼兒邊聽旋律邊試着填唱歌詞。

4.範唱歌曲,提醒幼兒注意觀察教師的表情,傾聽教師的歌聲。

5、採用分組演唱,輪唱等方式,激發幼兒練唱的興趣。

三、幼兒坐在"船上",大膽的邊唱邊自編動作表演。

四、玩"摘星星"遊戲。

1、介紹遊戲玩法及規則:聽到音樂時,小朋友按節奏分組,6個好朋友乘一條月亮船,邊唱邊表演。當音樂停止時,輕輕地下船去"摘星星",看"星星"背後的祕密,再用動作表演出來讓對方猜一猜。

2、教師帶着幼兒示範遊戲一次。

3、幼兒按遊戲規則進行遊戲。

4、活動評價與小結。

活動反思:

五線譜是目前世界上普遍採用的記錄樂曲的方法,讓幼兒從小正確認識五線譜,也是爲他們日後開展各種音樂活動做準備。如果老師只是單純地講解就會違背幼兒的身心發展需要,變成知識的灌輸。所以,我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通過觀看VCD、給音符寶寶造房子、一起做遊戲等活動,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師幼互動,促使幼兒對五線譜的認識。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 10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聲音、動作、節奏表達出自己的想象。

(2)用歌聲、動作表現出下雨的樂趣。

(3)體驗與同伴共同學習的快樂。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5)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特點,能聽着音樂做遊戲。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歌曲及掌握雨傘的更多有趣的玩法。

難度: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培養他們探索嘗試能力。

活動準備

(1) 音樂DO RE MI:《下雨歌》

(2) CD《下雨歌》

(3) 打擊樂器:小玲、沙球、鼓及雨傘。

教學反思

活動前就讓孩子感受了一下,下雨時:所聽到的一些聲音,在掌握了這些基本的聲音後,我也留了些懸念讓孩子課後去大膽聯想,並思考想象如何用自己的形體動作來表現這些聲音,也就是讓孩子嘗試用聲音、動作、節奏表達出自己的想象力,感受下雨時的不同樂趣。

在本活動中,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對音樂活動中的唱歌教學進行了大膽的嘗試,讓幼兒在遊戲中學唱歌曲,使幼兒在玩玩唱唱、不知不覺中學會唱歌曲。所以整個活動幼兒的積極性高,同時,幼兒不僅認識了傘的各種特徵及嘗試傘的其他用途,也能夠模仿雨打在傘面上的聲音,從而得到了快樂,孩子的表現慾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當然,整節課下來,也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有些孩子嘗試傘的其他用途的時候,表現的不是那麼的大膽、自信心不夠強,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多加培養孩子探索大膽嘗試的能力這一塊的想象力,找到了改善不足的方向,相信今後孩子們的探索能力會有更深的進步的。

小百科:雨是一種自然降水現象,是由大氣循環擾動產生的,是地球水循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幾乎所有的遠離河流的陸生植物補給淡水的惟一方法。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 11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內容,學習聽間奏,能用歡快的聲音表現還朋友互相幫助的快樂心情。

2.能結合歌詞創編“扣鈕釦”“梳頭髮”等動作,並和同伴合作邊表演邊演唱。

3.懂得在生活中幫助有困難的小朋友。

活動準備

《好朋友》音樂CD(盒帶)。

活動過程

1.說說“我的好朋友”,引出活動內容。

(1)用猜謎的方式,講好朋友的主要特徵,請小朋友猜猜他(她)是誰?

(2)幼兒之間介紹自己的好朋友,說說爲什麼喜歡他(她)。

2.學習歌曲,能用歡快的'聲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1)教師示範演唱歌曲,提問:歌曲中唱了什麼?小朋友之間是怎樣相互幫助的?幫助幼兒理解並掌握歌詞。

(2)引導幼兒跟老師一起學唱歌曲,在結尾處用短促的聲音說出“嘿,嘿”,間奏時不演唱。

(3)幼兒說一說小朋友的衣服釦子自己扣不上有什麼感受?小朋友幫助了他(她),心情會怎樣?引導幼兒體驗被幫助的感受,用快樂的聲音表現歌曲。

3.學習歌表演,能根據歌詞內容創編動作。

(1)引導幼兒按照歌詞自由創編動作並進行表演唱,重點啓發幼兒結合歌詞“梳梳頭”“扣鈕釦”“我們都是好朋友”等創編不同動作表現。

(2)請幼兒和身邊的小朋友兩人一對,面對面演唱。

引導幼兒在唱“我們都是好朋友”一句時,兩人拉手轉半個圈,交換位置;唱“嘿嘿”的時候兩人互相擊掌。

(3)請部分幼兒作爲邀請者站在中間,其他幼兒圍城大圓圈,用邀請舞的方式演唱。

邀請者在前奏時找到圈上的小朋友面對面表演唱,唱到“我們都是好朋友”時交換位置,唱到“嘿嘿”時兩人互相擊掌。第二輪前奏開始的時候,被邀請者再去找朋友。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閱讀幼兒學習資源1第10~11頁,圖中的哪些小朋友做得對?哪些小朋友做得不對?

2.給小班的弟弟妹妹做禮物,如歡迎卡、小飛盤等,學習關心弟弟妹妹,做愛幫小朋友的孩子。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 12

一、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歌曲,培養幼兒在唱歌時咬字清晰,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旋律,讓幼兒初步感受京劇音樂,會用簡易樂器爲歌曲伴奏。

3、通過對故事主題的提升,培養幼兒從小養成誠實的好品德。

二、重點與難點:

1、重點:培養幼兒在唱歌時咬字清晰,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2、難點:讓幼兒初步感受京劇音樂。

三、材料與環境創設:

多媒體課件、簡易樂器

四、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設計以幼兒園大課題“傳承民族文化,促進幼兒教育”爲依據,以中班組小課題“在德育小故事中對音樂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爲導向,並結合本班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尋找一條最佳途徑,讓音樂與故事完美結合,發揮故事與音樂的藝術魅力,更好的促進幼兒德育發展。

“撿果果”是一首具有京調風格的歌曲,在活動中讓幼兒初步接觸我國多元文化,在民族文化的薰陶下,發現並感受生活中的美。充分利用班級資源———幼兒收集的筷子在音樂活動過程中調動幼兒積極性,通過節奏練習,更有興趣的學唱歌曲。

五、活動過程:

1、律動《筷子舞》

2、練聲

———請幼兒用正確的嘴形唱歌。

———請幼兒用簡易樂器伴奏,練習節奏××ㄧ×oㄧ

3、教師結合多媒體講述故事

———故事裏講了誰?幹什麼?

———教師設置懸念,“老師把這個故事編成了一首兒歌,兒歌裏會告訴我們答案?———教師有節奏的念第一遍兒歌,請幼兒回答問題。教師總結,提升故事的主題:“小朋友從小做個誠實的好孩子。”

———教師有節奏的念第二遍兒歌,請幼兒用簡易樂器伴奏。

———師生共念兒歌,練習節奏。

4、教師範唱歌曲,請幼兒傾聽。

———“老師給這首兒歌編了一段美妙的旋律,你們聽聽看,跟我們以前學的歌曲有沒有不一樣的地方?”

———教師重點教唱歌曲中具有京調風格的兩句,讓幼兒充分感受並學會唱。

5、請幼兒再次傾聽歌曲,能力強的幼兒跟老師一起唱。

———“請小朋友用筷子寶寶給老師伴奏?”

———出示音符寶寶,請幼兒整齊的敲打節奏。

———教師組織幼兒以不同的形式學唱歌曲。

妹妹小朋友唱,弟弟小朋友用筷子伴奏。

弟弟小朋友唱,妹妹小朋友用筷子伴奏。

請個別小朋友一邊唱一邊伴奏。

6、延伸活動:請全班幼兒一起演唱歌曲,並用筷子伴奏。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 1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體驗音樂所表現的情緒,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2、鼓勵幼兒用多種形式創造性的表現音樂;

3、引導幼兒熟悉樂曲的旋律,簡單瞭解ABCA的曲式。

活動準備:

1、《春天來了》、《春之歌》音帶、春天的大背景圖,剪出好多小圖片(太陽、雲朵、小燕子、布穀鳥、小草、各色花、柳樹葉、迎春花、蜜蜂、蝴蝶)春天仙子的服裝及裝飾物(柳葉、花)

2、彩紙、色卡紙、亮光紙、塑料紙、硬紙板、木棒、各種瓶(飲料瓶、玻璃瓶等)

3、膠水、雙面膠、透明膠帶、水彩筆、剪刀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春天來了》做動作進教室

2、啓發談話,激發興趣:(1)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春天)(2)你喜歡春天嗎?爲什麼?小結:剛纔小朋友們都說得很棒。春天來了,萬物甦醒,桃紅柳綠,百花盛開……多美啊!(課件)

今天,春姑娘送給小朋友一個禮物,你們猜猜是什麼?

二、基本部分:

1、教師播放音樂,請小朋友輕輕的閉上眼睛欣賞,體會一下有什麼感覺?

欣賞後回答:

a、你有什麼感覺?(優美、明朗)

b、聽這首曲子使你想到了什麼?(春姑娘、花仙子、蝴蝶、小鳥等春天的花草樹木小動物)

c、你想一想怎樣表現出來?

d、請小朋友給這首優美的曲子取個好聽的名字。

2、教師介紹曲子:

老師也給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春之歌》,這是一首無詞歌,作者是門德爾鬆。

結合觀看課件(ABCA),再欣賞一遍樂曲,聽一聽可以分爲幾部分?(四部分ABCA)

3、逐段分析樂曲的結構以及所表達的美好情感,啓發幼兒說出這首樂曲組成,鼓勵幼兒大膽嘗演來分析,表達樂曲的結構性質、情感內容。

(1)欣賞第一段音樂。

師:聽了這段音樂後,你感覺如何,你好像看到了什麼?請用動作表演出來。

小結:這段音樂歡快活潑,好像看到了春姑娘和小朋友手拉手來到草地上。

請小朋友們一起來表演,聽音樂表演第一段

(2)欣賞第二段音樂。

師:你覺得這段音樂與第一段音樂有什麼不同,你覺得好像發生了什麼事?

小結:這段音樂掀起了高潮,來了一羣小動物,他們一起在花叢裏繞着花飛舞。

請小朋友們學一學,聽音樂一起表演第二段

(3)欣賞第三段音樂。

師:你覺得這一段音樂有什麼不同,好像發生了什麼事?

小結:這一段音樂比較婉轉,原來是蜜蜂和蝴蝶出來了,大家都去追它們。

請小朋友們一起表演,聽音樂表演第三段

(4)欣賞第四段音樂。

師:這一段音樂熟悉嗎?它又回到了第一段,大家都一起在草地上、花叢裏快樂的跳舞、遊戲真快樂。

請小朋友們一起表演,聽音樂表演第四段

4、請幼兒完整欣賞樂曲,隨畫面出現配樂解說詞。

(1)春天來了,天氣變暖了,春風輕輕地吹着。綠油油的小草從泥土裏鑽出來,野花到處都是,漂亮極了!春姑娘和小朋友們手拉手一起來到草地上。

(2)一羣小動物也出來玩了,他們一起繞着花飛舞。

(3)美麗的蝴蝶也飛來了,它們在花叢中飛來飛去。看!那隻紅蝴蝶真漂亮,春姑娘和小朋友們一起去追蝴蝶。

(4)大家玩的越來越高興了,一起在草地上、在花從中快樂的跳舞、遊戲。

5、教師與幼兒一起聽音樂解說表演樂曲

6、這麼美的春天多讓人陶醉啊!小朋友,你還想用什麼樣的方式表達對春天的喜愛呢?

a用漂亮的畫筆把春天畫出來;b用彩紙把春天貼出來c用橡皮泥捏出來d用拼插插出春天的花e用廢舊物品製作f製作春姑娘的衣服

讓我們一起來佈置美麗的春天吧!小朋友們可以自由選擇畫、貼、捏等方法創作春天景象的作品。(一邊聆聽音樂)

三、結束部分:

1、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找春天,說春天,唱春天,畫春天,大家多開心。啊!在老師眼裏你們就像是一羣春天的小天使,可愛極了!讓咱們一起聽着春天的音樂,跳起來吧!

2、讓我們一起到外面去玩好不好?聽音樂出教室,自然結束。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 14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引起幼兒學習歌表演的興趣,體驗歌舞活動的快樂,並能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2、幼兒在熟悉樂曲旋律,理解動作含義的基礎上,初步表現歌表演--《小貓咪》。

3、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讓幼兒瞭解小貓的生活習性。

物質準備:貓尾巴若干,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律動《貓走》進場,要求幼兒按節拍走。

(一) 師:小貓咪,今天天氣這麼好,我們一塊兒到外面玩好嗎?(播放歌曲)

(二)複習歌曲――《小貓咪》

要求:坐姿正確,用最好聽得聲音來唱。

(三)師以講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題,引起幼兒興趣:

師:有一羣可愛的小貓咪,和媽媽在一起,生活過得非常快樂,小貓咪一天天長大了,本領也越來越大了。有一天,貓媽媽帶着小貓咪捉老鼠,小貓咪捉了很多很多的老鼠,小貓咪高興極了,媽媽看見小貓咪長大了,也很高興,就跳起舞來了。

(四)學習歌表演:

1、師隨音樂邊念兒歌邊示範歌表演:

師:"摸摸鬍鬚,輕輕跳,翹翹尾巴,扭呀扭呀扭,喵嗚,喵嗚,喵嗚,喵嗚叫--。(兒歌內容和動作說明一樣)

2、幼兒自由站在教師周圍,同教師一起表演:

3、分解動作,逐句練習:

(1)師:舞蹈好看嗎?有許多漂亮的動作,有小貓摸鬍鬚,扭尾巴,叫的動作,你最喜歡哪個動作,去找找好朋友,表演給他看。

(2)幼兒自由表演自己喜愛的動作,師指導幼兒將舞蹈中各個動作做好,做到位。

(3)學習舞蹈:

重點指導幼兒做好扭尾巴,和小貓跳的動作。

4、師帶領幼兒完整表演二遍(中間及末尾請幼兒做《捉老鼠》的遊戲感受歌表演的快樂氣氛)(五)複習音樂遊戲--《找小貓》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自然結束。

請幼兒以輪唱的形式分角色進行遊戲,指導幼兒做出貓媽媽和小貓不同的動作和表情。

【教學反思】:

這次活動,幼兒通過扮演小花貓和貓媽媽學本領的遊戲形式,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通過自主的學習和探索,深入淺出的學會了歌表演。並且,我把動作用兒歌的形式表現出來,避免了以往讓幼兒機械的模範老師作動作,而沒殺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作法,而是讓幼兒在欣賞了老師邊念兒歌,邊跟着音樂做動作,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讓幼兒和你的好朋友說說,"你最喜歡哪個動作?"使幼兒學得輕鬆學得積極主動,真正實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探索性的學習。並且我用遊戲化的語言加以指導,幼兒始終溶入教師給他創設的遊戲情境中,自然而然的把歌表演學會了,整個教學過程顯得輕鬆,自然,沒有教師填鴨式的教育,幼兒的學習興趣十分的濃厚但是在活動中還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需要在下次活動中加以改進。如在幼兒已經熟悉歌表演的動作時,教師可以把兒歌慢慢地去掉,讓幼兒不念兒歌,跟着歌曲的旋律邊唱邊跳。並且在教學中,教師的位置可以漸漸地淡出,可以參與地孩子們中間,和他們一起表演,而不要老師站在師幼對立的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 15

設計意圖

《鐵匠波爾卡》是奧地利流傳最廣的一首波爾卡樂曲,它活潑歡快的曲風非常適合小朋友們欣賞。中班年齡段的小朋友,活潑好動,喜歡探究周圍的事物。通過跟着音樂節奏創編動作,可以讓孩子們充分感受樂曲的歡快,體驗韻律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特點。

2、嘗試運用肢體動作跟着節奏創造表現。

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樂曲特點。

難點:運用肢體動作跟着節奏創造表現。

活動準備

1、音樂、錄音機。2、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工具,引發幼兒興趣。

師:這是什麼,小朋友們見過嗎?它們可以用來做什麼?

(二)完整欣賞音樂,感受樂曲的歡快,體驗隨着音樂蓋房子的樂趣。

1、欣賞音樂,感受樂曲的風格。

師:老師帶來了一首關於蓋房子的音樂,小朋友們聽一聽,聽完後有什麼感覺?

2、幼兒跟着音樂,一起來蓋房子。

1)跟着音樂自由想象做動作。

2)師小結幼兒的動作,大家一起來學學。

3、教師完整示範樂曲前半段。

師小結:剛纔老師是怎樣蓋房子的,做了哪幾件事情?(擡木頭、鋸木頭、釘釘子、刷刷牆,還擦了擦汗)。

4、大家一起跟着音樂蓋房子。

(三)創編房子蓋好後要做的事情,用肢體動作來表現

1、房子蓋好後,裏面是空空的,我們還需要做什麼?(搬傢俱)

師:搬傢俱的動作是什麼樣的?

2、傢俱搬好了,我們還需要做什麼呢?(打掃衛生)

師:拖地是什麼樣的?

3、創編動作表現高興的心情。

師:小朋友們都有了一間屬於自己的小房子,心情怎麼樣?我們開心的時候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現?

(四)師幼跟着音樂一起完成小木匠蓋房子的過程。

(五)活動結束。

師:小朋友們,我們的房子蓋好了,還剩一些木頭,我們一起搬到外面吧。

活動反思

一、反思選材: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藝術是幼兒的另一種表達認識和情感的語言,藝術教育應在引導幼兒接觸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情感體驗的基礎上進行,中班幼兒正處在形象思維爲主的階段,他們活潑好動,易於接受生動活潑、感染力、富有情趣的事物,而樂曲歡快的旋律,鮮明的節奏,最能表現他們歡樂的心情。本次活動的音樂選自奧地利的《鐵匠波爾卡》是一首活潑歡快的樂曲,非常適合小朋友欣賞。中班幼兒的想象力與合作能力正在發展,因此,在本次活動中通過讓幼兒感受樂曲的歡快,並鼓勵幼兒大膽表現美、創造美,活動既提高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又能增強了教學效果。

二、反思目標:

1、中班幼兒正處在形象思維爲主的階段,他們活潑好動,易於接受生動活潑、感染力、富有情趣的事物,而樂曲歡快的旋律,鮮明的節奏,最能表現他們歡樂的心情,所以我制定了第一條目標: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特點。

2、在兒童心理髮展中,動作本身不是經驗,但動作有助於兒童知識經驗的獲得,動作也不是心理,但動作能促進兒童心理的發展,動作之中蘊含了重要的教育因素,是幼兒自發的和自然狀態下的主要表現形式,根據幼兒的這一特點,我制定了第二條目標:嘗試運用肢體動作跟着節奏創造表現。

3、目標中我雖然沒有專門制定情感方面的目標,但在活動中我始終關注幼兒的情感體驗,充分讓幼兒在歡快的旋律、鮮明的節奏、誇張有趣的動作、師幼間的交流、互動中體驗與同伴共同遊戲的快樂。

三、反思準備:

1、幼兒的思維是形象、具體的,他們能掌握實物的概念,而不易掌握抽象概念,實物可引導幼兒直觀的進行觀察,雖然刷子、錘、鋸子對幼兒並不陌生,但鋸子的正確使用方法幼兒不太瞭解,所以我提供實物:刷子、錘、鋸子,讓幼兒直觀、具體的觀察、瞭解其工具的使用方法。

2、音樂是幼兒表達和交流情緒與感受的一種重要方式,在音樂活動中可以得到激發、挖掘和發展的能力。所以我準備了相關的音樂、錄音機。

3、圖片若干。幼兒思維主要是依賴事務的具體形象或表象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來進行的。中班幼兒能逐漸認識事物,開始根據事物本質特徵進行思維。圖片在活動中起到提示的作用,以逐一出示的方式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理解音樂,爲幼兒的有序學習動作做鋪墊。

四、反思過程:

(一)談話導趣。

出示實物工具,通過簡短談話使幼兒輕鬆愉快的進入角色爲活動導入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律動引趣:

首先我讓幼兒完整欣賞音樂,感受樂曲的歡快,體驗隨着音樂蓋房子的樂趣。音樂是時間藝術,節奏是音樂的骨骼,在學習律動之前我讓幼兒完整欣賞音樂,感受樂曲的歡快,其次,引導幼兒邊聽音樂邊自由想象做動作,增進了幼兒對音樂的瞭解,增強對音樂的表現力。幼兒對樂曲也較感興趣,一邊聽音樂一邊自由做動作表達樂曲的歡快、活潑。

(三)表演激趣:幼兒天性好動、好模仿,在活動中我讓孩子們在自由,輕鬆的氣氛中用身體、手勢、表情自我表演,邊聽音樂邊做動作,自編蓋房子時的動作,教師對於幼兒自由表現的鋸鋸子、釘釘子、刷牆等的動作進行評價,並請個別幼兒示範,鼓勵大家一起學一學;接着向幼兒提出要求,請幼兒欣賞教師的表演後說說教師表演蓋房子都做了哪些動作?先做了什麼、再做了什麼?最後做了什麼?幼兒邊說教師邊出示相應的圖片(利用圖片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音樂,爲幼兒的有序學習動作做鋪墊),當幼兒熟悉、理解了樂曲的旋律、節奏、動作後,教師鼓勵幼兒把模仿蓋房子的動作與節奏結合起來,在歡快的旋律中有滋有味、有模有樣的進行表演;在本次活動中我一開始出示了工具(錘、刷子、鋸子)有的幼兒生活經驗較豐富就知道這些工具的用途,當我給幼兒在欣賞第一遍音樂,就有幼兒開始用這些工具表現蓋房子的樣子,再第二遍聽音樂自由想象動作時幼兒就更大膽的表象蓋房子做動作只是不到位,節奏沒有跟上,當老師小結完幼兒自創動作,出示圖片時,幼兒們慢慢的開始跟上了節奏動作也基本到位,還是有個別幼兒在鋸木頭、釘釘子、刷牆、的動作不到位,當經過老師及時提煉幼兒們的動作,也慢慢的做到位了。

(四)創編促趣:當孩子們表演還意猶未盡之時,我鼓勵孩子們繼續創編了律動的後半部分動作,當我的問題一拋出來:房子蓋好了,家裏空空的怎門辦?孩子們大膽用語言表達、大膽想象、大膽用動作表現搬傢俱、拖地等動作。把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既使幼兒情緒歡欣飽滿,又培養了孩子們即興的創造能力。

(五)師幼跟着音樂一起完成小木匠蓋房子的過程。

當幼兒掌握了兩個部分(蓋房子、裝飾房子)的整套動作後,我鼓勵幼兒大膽進行表演,大部分幼兒生動形象的進行了表演,但在這個環節中老師只讓幼兒完整的表演了一遍,沒有再次提煉個別幼兒的動作。老師應該讓幼兒完整的表演兩遍,提煉個別幼兒的動作。

五、本次活動的亮點有:

1、教師在活動中的角色是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管理者、開發者:實施以人爲本,以幼兒爲主,把學習的主角還給幼兒本身:激發幼兒自發、自主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幼兒的表現,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創編動作,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雖然我在課前預設了一套完整的動作,但在活動中充分給幼兒自由發揮的機會。教師只是對幼兒創編出來的動作做了梳理和提煉。對於沒有加入活動的幼兒,我用遊戲口吻邀請幼兒加入我們的活動中來。

2、在現實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每個幼兒都有參與的願望,但由於各人表現能力的差異,一些幼兒會感到膽怯、害怕,不敢當衆表現。作爲教師,在練習中我採用全體散點位的方式,向需要模仿的幼兒提供榜樣,向需要借鑑的幼兒提供思路,向需要夥伴的幼兒提供幫助,向膽怯或不夠興奮的幼兒提供鼓勵和暗示,向發生矛盾或因其他緣故遊離於活動之外的幼兒提供返回活動、享受活動的引導在。

3、教師比較有親和力、有激情,與幼兒的互動較好。教師在整個活動中精神飽滿,對於情境中的各種表情動作做的比較到位,帶動了幼兒的表演慾望。

4、本次活動層次清楚,從聽音樂進場,出示工具,引發幼兒興趣,讓幼兒欣賞音樂,感受風格,到聽音樂想象蓋房子應做什麼事情,再到幼兒創編,然後獨自表演到合作表演,一步步都是循序漸進,之前的環節爲之後的環節做好鋪墊,後一個環節是前一個環節的提升,並注重對活動每個環節的小結。

六、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

1、由於教學經驗不足,在本次活動中教師雖然有意識地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於幼兒,讓幼兒去自發的學習、創造,但在處理幼兒自主表現和教師適時小結之間的關係時,有點急進。

2、課前得知在我前面上課的老師超時了,我提醒自己在上課時一定要把握好時間,在讓幼兒自主表現使用工具造房子的環節,我用了許多提示語言引導孩子做動作,這一環節花費的時間較多;因爲擔心會超時,所以在創編環節沒有給幼兒充足的時間去創編動作,導致只要有一個孩子創編出來,我就馬上採納,給其他孩子的創編機會不足

3、在活動中,我雖然在每個環節都有意識地做出了小結,但在難點即節奏把握、力度表現上,我雖然用語言強調了,但強調得不夠。除了語言強調外,沒有讓大家一起集體討論怎樣把動作做得更好看,導致動作是做出來了,孩子們也很開心,但在“表現美”方面與預期的目標有差距;

4、在活動中我只注意突出強調節奏,但哼唱的部分略顯不足。如果在集體一起做動作的時候加入教師的哼唱,既可幫助孩子進一步熟悉旋律、掌握節奏,又能提高教學效果。

七、改進策略及方法

1、通過這次的活動,我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要加強對《指南》《綱要》《新規程》等的學習,努力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並將其運用貫徹到幼兒的日常活動中。多在日常活動中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反思、請教、觀摩總結經驗;提升教師的問題處理機智,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

2、有計劃的開展教學活動,豐富教學內容,謹遵教師在幼兒活動中扮演參與者、引導者、組織者、管理者、開發者的角色,以幼兒爲本、以幼兒爲主,讓幼兒自主的學習,認真落實以幼兒爲本的主導地位,讓每個幼兒都有表現的機會,激發幼兒的內在潛質,提高教學質量。

3、韻律活動最重要的目的是能讓幼兒在理解音樂的基礎上用肢體表演表現,從中增強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因此,我需要不斷地加強自身學習,提升教學技能,更好地爲教學服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