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大班上數學教案(精選11篇)

本文已影響 3.37W人 

作爲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上數學教案(精選11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上數學教案(精選11篇)

幼兒園大班上數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嘗試發現和記錄、表述生活中的數字信息。

2、通過發現數字信息的過程增加對生活的觀察,感受數字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有觀察生活中數字的興趣;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氣象、汽車等方面)。

2、物質準備:演示PPT、電腦;記錄紙、筆;生活用品、食品、玩具等(有數字標識)。

活動過程:

一、觀察數字密碼

1、發現數字在生活中的運用

★師:今天我帶來了一些數字,請你一邊看一看猜一猜它們表示什麼意思?

★分別出示手機號碼、天氣、溫度、門牌號、車牌號等圖片,引導小朋友說一說。

★小結:這些東西對生活有什麼幫助?

我們可以聯繫別人、知道時間可以方便我們上學、知道溫度可以及時的增減衣服、瞭解到車是誰的、朋友的家住在哪裏等,有了這些信息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不少的方便。

2、瞭解數學的功能

★師:剛纔的圖片都出現了一樣共同的東西,是什麼?

★出示數字0-9

★請回憶一下平時你在哪些地方或是東西上看到數字的,上面寫着什麼數字,表示什麼意思?

★幼兒自由表述

★小結:數字朋友無處不在,他其實就在我們許多熟悉的東西里,變成了有趣的數字密碼,你能找到它,並且解開密碼嗎?

二、實踐活動:尋找數字密碼

1、瞭解實物

★今天數字和我們捉迷藏,想考考你們能不能找到他們,他們就躲在你身後的這些物品裏,你們想找嗎?

★先看看你拿是什麼,然後找到數字,把它記下來好嗎?

★出示記錄紙:一邊畫實物,一邊記數字,你們還有什麼問題嗎?

2、幼兒記錄數字密碼

★如果記不住可以把東西拿到座位上記錄,實物要畫清楚,數字要記準確,讓人一看就明白。

三、猜密碼遊戲

1、請小朋友來介紹下自己的的數字密碼。

2、兩兩猜猜密碼:找一個小夥伴兩人一組來猜猜畫的內容。

3、與老師互動猜密碼:與客人老師互動,介紹自己的密碼。

4、小結:數字真有趣,在不同的物品上表示不同的意思,有不同的作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方便,有了數字我們的生活會更美好,我們回家後再找找哪裏還有數字好嗎?(崔威威)

幼兒園大班上數學教案2

一、設計意圖:

新《綱要》要求幼兒"應從生活中和遊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係,還要關注幼兒探索操作、交流問題和合作能力。"在本學期的前一階段,幼兒已經學習了7以內的數的組成和分解,對於數的組成和分解已具備一定的經驗基礎。前一階段幼兒的學習讓他們掌握了一定的數的組成和分解方法,使數羣概念得以發展,能進一步理解數之間的關係,也爲幼兒學習加減運算打下基礎。在《8的組成》的數學活動中,我爲幼兒提供了操作實物,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動獲取有關數的分解和組成的經驗,同時引導幼兒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與用結合起來。

二、教學目標:

1、探索8的組成,知道8有7種分法。

2、初步瞭解部分數互換,總數不變的規律。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探索8的組成,知道8有7種分法

教學難點:初步瞭解部分數互換,總數不變的規律。

四、教學準備:

1、小河背景圖一張、活動教具小樹8棵、1-7的數字卡若干張、教師用大記錄紙3份。

2、幼兒每人一份拼板學具、每人8個小釘、記錄紙、鉛筆。

五、教學過程:

一、遊戲:"碰球",複習7的組成。

今天我們來玩一個"碰球"的遊戲,我要找一個和我的數字合起來是7的數字做朋友。

兒歌:嘿!嘿!我的1球碰幾球?幼兒答:嘿嘿,你的1球碰6球!

幼兒個別或集體玩此遊戲,可重複進行!

二、幼兒操作:探索8的組成。

小熊搬了新家,新家很美,可是新家的周圍除了一條小河其他什麼也沒有,每到春天風大的時候大風總是吹起好多的沙子,讓屋子裏滿是灰塵,沙子總是迷住小熊的眼睛不停的流淚,紅紅的、腫腫的,小熊想了很久,決定在小河的左右兩邊種上一些小樹,朋友們聽說後都給小熊送來了樹,今天老師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蘑菇釘和小釘板,請你把小釘當成小樹種在小河的左右兩邊,看看,可以怎麼種,把你的種法用分解式記錄在紙上。

幼兒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記錄結果,教師在黑板上呈現:

引導幼兒觀察兩張記錄結果,比較哪張更容易記住,爲什麼?

小朋友,請你看看黑板,說說發現了什麼?(一邊的數慢慢變大,另一邊的數慢慢變小,像爬樓梯。)

小結:8一共有7種分法。

三、再次探索8的組成,引導幼兒學用互換規律找出8的幾種對應的組成。

出示活動教具:請小朋友一起來數數小熊一共要種的樹?(8棵)。

教師示範演示教具,其他幼兒根據操作在紙上查找分解式,並說說每個數字代表的意思。

8棵小樹,種在小河的左邊1棵,種在小河的右邊7棵,8棵樹可以分成1棵和7棵。1棵樹和7棵樹合起來是8棵樹。8棵樹可以用數字8來表示,1棵樹可以用數字1來表示,7棵樹可以用數字7來表示。

教師在黑板上寫出8的分解式,並帶幼兒說說:8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起來是8。

看到這個分解式,小朋友還會想到哪一個分解式。(引導幼兒說說8還可以分成7和1)。小朋友看,8可以分成1和7,也可以分成7和1,它們數字沒變都是1和7,只是數與數交換了一下位置,合起來的總數沒有變,都是8。

以此類推,找出8的另外兩組對應分法。8可以分成2和6,8可以分成6和2;8可以分成3和5,8可以分成5和3。

小結:小朋友,今天我們通過自己動手找出了8的7種分法,還運用互換規律快速的找出8的3組對應組成。小朋友只要記住這些規律,以後學習數的組成就會更加簡便、快速。

四、結束

出示車票:1-7數卡若干,老師現在給小朋友發火車票,請你去找和自己手中數字合起來是8的車票的小朋友牽好,只有找對的才能上車哦!

現在我們就坐上小火車去小熊的新家看看吧!(檢查一遍組合正確與否),出發!

六、活動延伸:

結合幼兒用書完成練習

5、大班社會活動歡歡喜喜去種樹教案反思

目標:

1、指導樹木對環境的益處。

2、嘗試與父母一同進行種植活動,瞭解粗淺的種植知識。

3、感受大自然、周圍環境的美好。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5、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準備:

1、與本地區的公園、綠化部門聯繫,確定種植地點、種植內容。

2、與園林部門的專業人員聯繫,請他們在種植過程中指導幼兒及家長。

3、幼兒設計好種植樹牌(參照幼兒用書)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及家長來到種樹地點。

教師與幼兒共同討論種樹活動和注意事項。

幼兒交流、討論。

2、幼兒與家長共同進行種樹的準備。

引導幼兒集體念一首關於種樹的詩歌。

家長和幼兒與專業人員進行交流,瞭解種植知識和注意事項。

幼兒與家長一同領取樹苗、工具。

3、幼兒與家長一起種樹。

幼兒與家長互相配合種樹:擺放樹苗-填土-澆水。

幼兒將自己製作的植樹牌在小樹上。

幼兒和家長與小樹合影留念。

幼兒相互參觀同伴種植的小樹。

活動反思:

這節課的設計就是考慮大班孩子對小動物會非常感興趣,仿變其實也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難。只要孩子們感興趣、愛說就可以成功。因此我想盡量形式多樣化一些、有趣一些抓住孩子們的興趣,這點我想做到了。課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因此我把:“歡歡喜喜”臨時給改成了“樂呵呵”,更易於孩子接受,讓我知道了其實沒必要非讓老師的來,叫聲如果改成孩子們喜歡的三次,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下面我來說說我的課:

優點:

1,形式多樣化,抓住了孩子們的興趣,圖片準備充分,吸引幼兒。

2,層次性不錯,由易到難。結尾運用歌曲孩子們喜歡,而且新穎結束自然。

缺點:

1,孩子們說的過少,應讓孩子們仿編的時間應多一些,多給他們說的機會。

2,仿編時形式單一,可以增加一些趣味的形式,如把孩子們感興趣的歌曲錄下來邊唱邊學習孩子們更加感興趣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大班上數學教案3

目標:

1、在講講貼貼中,知道10以內數與量的對應關係。

2、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準備:果樹,籃子若干(貼有7以內的數與點),

數字與點子若干,盒子若干,泡沫板,小熊圖片與頭飾

過程:

1、引出:

我家有許多果樹,看看有哪些果樹?有幾棵?

這些果樹上的果子都熟了嗎?爲什麼說它熟了?

2、採果子:(籃子與果子的數量對應)

果子都熟了,我想把它採下來,可是我一個人來也來不急,怎麼辦呀?

幼兒採果子,師指導。

交流:你的籃子裏裝了幾個水果?爲什麼這麼裝?

小結:幼兒說的辦法。

3、裝水果:(盒子與果子的數量對應)

我還想請你們幫個忙?把你們採的水果裝到盒子裏,怎麼裝呢?

檢驗:你們是怎麼裝的?

小結:幼兒裝的的辦法。

4、結束:

幼兒品嚐水果

幼兒園大班上數學教案4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他們不僅僅滿足於老師所告訴的、所傳授的,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加以證實。因此,他們對操作比較感興趣。但由於幼兒各方面的發展還不成熟,他們的對某一事物也許明白,卻無法從具體轉化爲自己內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過活動我希望他們能把自己對事物的外部特徵的認識轉爲內在的、有規律的思考。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能從生活、遊戲中感受事物的關係,學會如何分類。

2、通過幼兒的操作、探索,培養幼兒發現、觀察比較、歸納事物特徵的邏輯思維能力;

3、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紅、黃、藍不同顏色的傘圖片各2張,小動物圖片各一張,各種水果圖片若干、大小不同的球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

說呀!在美麗的大森林裏,森林動物超市開業了,營業員小熊把一堆亂亂的傘放好,可突然聽見這些傘說話了,“喂喂喂,你可別把我們這麼放,我們不這樣住,我們要一樣得住一家”。聽傘們這麼吵,小熊可急壞了,“呀!這,這可怎麼辦呀?”小朋友讓我們一起來幫幫小熊,好嗎?

1、出示圖片——紅、黃、藍不同樣色的傘

2、小朋友們我們一起擦亮你們的小眼睛,仔細觀察下我們該把傘怎麼放更合適呢?(要求幼兒分成三份,到黑板上粘貼)

3、讓幼兒說出自己分類的理由。

二、森林超市開業,許多動物都來逛超市了,逛累了,小動物們就找了三間小洋房休息,小動物們都想去休息。我們來看一下都有哪些小動物?

1、出示圖片——小白兔、小花貓、啄木鳥、小喜鵲、小山羊、大老虎、大獅子、小麻雀、小蜻蜓、大象、小青蛙、小海豚、小烏龜

2、師:只有三間房,這麼多動物要住,怎麼分才能使小動物們滿意呢?小動物們都爲難了,請小朋友幫忙分一下。請你講一下這樣分的理由。

3、幼兒小組討論分法。

4、找幼兒試着分類並說出分類的理由。

師總結:我們可以按照小動物的顏色、活動的範圍:水中的、陸地的、空中的,按身體的大小,按兇猛程度或者其它特徵來分。

有的小朋友說“老虎和獅子最厲害,他們分一間屋”

“小喜鵲、小麻雀、百靈鳥、啄木鳥、貓頭鷹、小蜻蜓一間屋,他們都會飛”

“小青蛙、小海豚、小烏龜一間屋,他們都會游泳”……

小朋友們替小動物分好房子,小動物們都休息了,讓我們一起來做個遊戲輕鬆下吧!

三、遊戲——分球

遊戲要求:找三組幼兒進行比賽,把放在一起的球按大、中、小不同分類,那組分的又快又對獲勝,可以獲得小紅花。

四、幼兒動手操作自主分類:

1、師:小朋友們分的本領着麼大,來幫老師一個忙好嗎?

讓幼兒拿出課前老師發的各種水果、文具、球類圖片讓幼兒按自己所想動手分類。

2、讓幼兒說出分類理由。

3、師總結:我們應該按照水果類、文具類和球類,也可以說是吃的、玩的、用的分類。

五、結束活動:

小朋友們這節課的表現可真好啊!老師決定要和小朋友們一起去操場做遊戲,小朋友們聽老師的口令,男孩站一隊、女孩站一隊,我們一起排着隊去做遊戲。

幼兒園大班上數學教案5

設計意圖:

近期班級增加了自然測量的區角,孩子們利用樹枝、樹葉、石頭等自然物對身邊的事物進行了測量的活動,孩子們的測量興趣十分的高。但是在孩子們測量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多數孩子並沒有掌握正確的測量方式,大多數孩子們在測量時均出現重疊、間斷的現象。《數學核心概念》中提出,測量的核心經驗之一是:比較必須是“均等的”,即計量單位的大小必須相等,且必須是不間斷或沒有重疊的。還有就是:計量單位的大小與測量出的單位數量之間是一種反比關係,也就是說,當計量單位越小時,測量的物體包含的單位數量就越多。這樣一個複雜的數學概念,如何能讓幼兒理解呢?因此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發現數學繪本《我家漂亮的尺子》就可以幫助孩子輕鬆理解這個難題。

活動目標:

1.學會用收尾相連的方法測量物體的長度,初步瞭解測量工具和計量單位要有統一的標準。

2.大膽嘗試,體驗用身體測量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ppt、跳繩(若干)、桌子、椅子等物品、紙、筆。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引導語:最近我們增加了一個測量區,小朋友們都利用了哪些材料進行測量呢?除了可以用這些材料進行測量,還可以怎麼來測量呢?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新朋友--樂樂,她的媽媽有一種很特別的“尺子”,這把尺子可以測量很多東西,你們想不想知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初步理解故事內容,知道身體也可以作爲測量的工具及方法。

引導語:樂樂長高了,衣服、褲子都短了,媽媽想要爲樂樂做一件連衣裙,織一件合身的毛衣,除了毛線和織針,還需要什麼?可是怎麼也找不到尺子,媽媽是用什麼來當的尺子?媽媽是怎麼用手來測量的?請小朋友們也來試試看吧!

重點提升: (1) 隻手這麼量:手伸直一柞,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小指按住不動哦。再來, 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又一柞。

引導語:除了小手可以當尺子,我們的身體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當尺子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樂樂還用了什麼來當尺子?用腳印來量到底是怎麼個量法呢?誰能來試試?

重點提升:人有兩隻腳,一個腳印量完了,後面一個腳印可以接過來,腳跟去靠腳尖。

小結:原來我們的腳也這麼管用,不但可以走路做運動,還可以做一把漂亮的尺子。

3.初步使用首尾相連的方法進行測量。

(1)幼兒探索測量,教師巡迴觀察。

引導語:今天教室裏有桌子、椅子、跳繩等物品,一會兒請小朋友們4人一組用剛剛我們學會用身體測量的方法去量一量這些物品的長度。

幼兒進行測量,教師巡迴觀察,重點觀察瞭解幼兒用手或腳測量時出現的問題,如:重疊、起點終點沒有對齊、測量時測量物之間存在空隙等。

(2)分享交流,梳理測量經驗。

引導語:剛剛小朋友們都嘗試用自己的手或腳對繩子進行了測量,接下來我們請小朋友上來說說看你是用什麼方法測量的?怎麼測量的?誰來說說看?

小結:在測量時,要從起點開始,一隻手(或腳)接着另一隻手(或腳)進行測量,測量時不能有空隙,也不能重疊,最後數一數一共量了幾次就能知道繩子的長度了!

4.掌握測量的正確方式方法。

(1)幼兒再次探索測量,教師巡迴觀察。

幼兒再次探索測量,教師巡迴觀察,重點觀察幼兒是否正確掌握測量的方法。

引導語:現在請小朋友們再次用用身體測量的方法去量一量繩子的長度,並將你測量的方法和結果記錄在紙上。

(2)交流鞏固,鞏固測量經驗。

小結: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可以用尺子、自然物測量,今天我們發現原來我們的手和腳也一樣可以測量,小朋友們回家後也可以請爸爸媽媽想一想我們的身體還有哪些地方可以像尺子一樣,去試一試,並把結果記錄在紙上帶回班級分享!

活動延伸:

1.家園共育:請家長在家與幼兒一起繼續探索尋找我們的身體還有哪些地方可以像尺子一樣進行測量及測量的方法。

幼兒園大班上數學教案6

設計意圖:

超市是幼兒生活中熟悉的場所,而藏在超市中的數學比比皆是,如物品分類、物品統計、物品買賣等。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幼兒往往因爲家長的陪同而忽略了這些,本次活動設置了一個寬鬆的生活情境,幼兒帶着“開超市”爲目的的學習任務,嘗試分類整理物品,並使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物品,這對於大班孩子來說是一種經驗的提升,孩子在實際的動手操作過程中,一步步明白如何把物品按共同的用途進行分類、統計,鼓勵幼兒大膽運用數學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從中領略數學的價值和意義。

活動目標:

1、學習按物品的共同用途進行分類整理,進一步鞏固用條形統計圖統計10以內物品的數量。

2、引導孩子在超市中選購物品,並作相應的記錄。

3、願意和同伴合作,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貨架4個,籮筐4個,玩具類、生活用品類、文具類、食品類若干。

2、條形統計圖若干張,油畫棒4盒。

3、幼兒每人一張購物記錄單,鉛筆一支。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題。

師:今天老師要在我們大三班開個超市,你們願不願意啊?

師:我買了好多物品可還來不及整理,你們願意幫我一起把它們分分類,整理好嗎?

二、分類整理超市物品,並用條形統計圖進行統計。

(一)分類整理。

1、討論如何將物品進行分類擺放。

師:想想這麼多的物品我們應該怎樣擺放更合理,讓顧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2、認識文具、玩具、食品、日常用品標誌。

3、提出分類要求:

(1)物品的擺放要整齊合理。

(2)要輕拿輕放,互相合作。

4、引導幼兒按物品的用途進行分類擺放。

5、組織幼兒觀察超市,說說物品的擺放是否正確,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統計

1、討論統計方法。

師:物品我們都分類整理好了,可是我不知道這些物品究竟有多少?怎麼辦呢?

2、分組統計

要求每一組統計一個貨架,分工合作。

3、集體檢查統計結果。

三、超市購物。

1、第一次購物。

(1)師:我們的超市已經分類整理好,你們想不想來逛逛呀?

提出要求:a)只能買兩樣東西,價格不能超過10元。

b)你買的兩樣東西分別是幾元的,在相應的數字下面打上勾,一共花了幾元錢用一道算式記錄下來。

(2)、幼兒操作。

(3)、集體檢查記錄結果。

2、第二次購物

(1)師:今天我假如給你10元錢,你買了兩樣東西后還有剩餘的錢嗎?如果有的小朋友可以再去購買,你算算看還剩下幾元錢,還可以買些什麼東西?也請你用一道算式記錄下來。

(2)、幼兒操作。

(3)、檢查操作結果。

四、結束活動:

師:剛纔老師讓小朋友去逛了逛超市,還買了東西,結果發現你們都會玩了,所以我宣佈我們大三班超市正式營業了,等會兒區域遊戲時你們就可以先到銀行取錢,然後就可以來超市買你需要的東西了。

幼兒園大班上數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練習,培養幼兒對數的興趣。

2、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主動性。

3、學習8的形成數數,知道7添1是8,認讀數字8,並理解8的實際意義。

活動準備

1、課件:8的數數

2、課件:趣味練習1-68按照線寫數字

3、圖片小蘑菇、小圓片、小蘿蔔、小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以招待客人的口吻,引出課題:

教師:今天小兔子要來做客,我們給小兔子準備好吃的蘿蔔和蘑菇好嗎?

二、展開

1.幼兒操作,用對應比較法學習7的形成。

教師以遊戲口吻引導幼兒進行操作練習。

(1)請小朋友拔7個蘿蔔排成一隊,幼兒點數並說出總數。

(2)再請小朋友採7個蘑菇排成一隊,並於蘿蔔找好朋友,

幼兒點數並說出總數,

(3)你拔了幾個蘿蔔?蘿蔔和蘑菇誰多誰少還是一樣多?

討論:怎樣把7個蘿蔔變成8個? 7添1是幾?

(4)幼兒複述:7添1是8。

2.課件演示,操作驗證。

(1)出示7個蘋果,幼兒點數

出示7個桃子與蘋果一一對應,幼兒點數。

(2)蘋果和桃子誰多誰少還是一樣多?

思考:怎樣將7個桃子變成8個?7添1是幾?

3.利用課件認讀數字:8

(1)引導8個桃子用數字幾來表示?

出示數字“8”幼兒認讀。

(2)討論字形:8像什麼?(8像葫蘆)。

4.理解數的實際意義

(1)8除了能表示8個桃子、8個蘿蔔外,還表示8個什麼?

激發幼兒想象許多能用數字7表示的物體。

(2)小結:8可以表示所有數量是7的物體。

5.趣味練習:請拼湊8

在方框裏貼上還是數量的貼紙,使總數量是7。

三、結束

講評:表揚課堂上積極動腦筋、積極回答問題的幼兒。

幼兒園大班上數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在遊戲情境中幫助幼兒積累10以內數量組合的經驗。

2、體驗集體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大中小體操圈若干、數字點卡

活動過程:

一、介紹遊戲,激發幼兒興趣

提問:你們玩過“老狼老狼幾點了”的遊戲嗎?今天老師想和你們玩一個“狼抓羊”的遊戲,玩遊戲前請聽清楚遊戲規則:

(1)小羊躲到圈裏,狼就不能抓羊。

(2)每個圈裏只能站一隻羊。

(3)沒輪到遊戲的小羊們要保持安靜。

二、遊戲——狼抓羊

●6的組合

1、第一次遊戲:六隻小羊六個圈。

請六隻小羊做遊戲。

小結:六隻小羊六個圈,每個圈裏都站了一隻羊,狼就不能抓羊了。

2、第二次遊戲:六隻小羊五個圈。

提問:拿掉一個圈,讓六隻小羊全部站在圈裏,有什麼辦法?

出示大圈,一個大圈可以站兩隻羊,用五個圈做遊戲,怎麼換?

六隻小羊做遊戲,並請幼兒用點卡表示。

3、第三次遊戲:六隻小羊四個圈。

提問:用四個圈行不行?怎麼換?

六隻小羊做遊戲,並請幼兒用點卡表示。

4、第四次遊戲:六隻小羊三個圈。

提問:圈的數量還能再減少嗎?你覺得最少幾個圈就能站下六隻羊?

小結:每個大圈裏站兩隻羊,一共有三個圈,合起來是六。

●8的組合

1、第一次遊戲

提問:增加小羊的數量,請八隻小羊做遊戲,你們覺得最少要用幾個圈?

提問:四個怎樣的圈?請個別幼兒放一放,數一數。

八隻小羊做遊戲,並請幼兒用點卡表示。

2、第二次遊戲

提問:還要減少圈的數量,行不行?你們覺得可以怎樣做?(教師出示最大圈)這個圈可以站幾隻羊?

請幼兒換圈,再次遊戲。

小結:原來圈的數量一樣,放的方式不一樣。

3、第三次遊戲

再次減少圈數,進行遊戲。

●10組合

1、第一次遊戲

提問:再次增加小羊數量,請十隻小羊做遊戲,需要幾個圈?

請幼兒放圈,進行遊戲。

請幼兒用點卡表示。

2、第二次遊戲

減少圈數,再次遊戲。

請幼兒用點卡表示。

三、延伸活動

如果還要減少圈的數量,我們就需要更大一些的圈,下次我們再來一起遊戲吧。

幼兒園大班上數學教案9

一、設計意圖:

隨着年齡的提高,大班幼兒對圓形,正方形,長方形是熟悉的,因此對圖形進行等分就有可操作性。本次活動從幼兒感興趣的幫助老師分綢帶入手,充分激發了幼兒學習探索的慾望,接着圍着圖形層層展開活動。整個活動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原則,並通過幼兒自己動手探索操作,對認識新事物具有積極意義。第一環節提供圓形可學習用對摺的方法二等分,理解部分與整體的關係。第二環節提供長方形、正方形,幼兒憑自己地思維能力選擇二等分地方法,在講解中學習多種二等分的方法。第三環節,使知識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第四環節,要求幼兒在掌握二等分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操作,聯繫生活嘗試用多種方法進行二等分。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性的操作和判斷,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係。

2、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判斷能力。

3、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活動重點:

通過嘗試性的操作和判斷,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係活動難點: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三、活動準備:

1、材料:綢帶,紙(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分練習紙,各種食物(花片、毛線、吸管、米、水)。

2、工具:筆,剪刀,直尺。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講解演示

1、出示綢帶問:"小朋友,今天老師的頭髮有什麼變化嗎?(扎兩個辮子)我還想給兩條小辮紮上漂亮的綢帶,現在只有一根綢帶,怎麼辦才能扎兩根小辮呢?請小朋友幫老師想想辦法,怎麼分?"

2、組織幼兒討論,等充分表達意見後,教師邊講解邊演示,讓幼兒注意觀察。

3、教師小結:把綢帶兩頭對摺,剪成一樣大小的兩份,叫二等分。使幼兒感知二等分的含義。(此環節以形象直觀的具體事物――綢帶爲材料,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並提出問題,讓幼兒開動腦筋,幫助分綢帶。通過把操作的過程與結果展現給幼兒,使幼兒初步認識"二等分"這一概念)。

(二)基本部分:操作探索一、遊戲:分蛋糕師(展示課件):今天小熊生日,請來了兩位小客人,看看是誰?它想把一塊蛋糕分給兩位好朋友吃,怎麼辦?請小朋友動手試一試。

(1)每人兩塊圓形蛋糕,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觀察。

(2)組織幼兒討論等分方法。

(3)師小結:把圓形蛋糕對摺,然後剪成一樣大小的兩份,叫二等分。(使幼兒進一步感知二等分的含義。)

(4)操作驗證二等分:"怎樣讓別人相信你的兩份蛋糕是一樣大的呢?"(疊在一起比較)

(5)討論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①請小朋友把等分後的兩部分與原來的蛋糕作比較,看它們有什麼不同。比一比,等分後的部分是否一樣大,以及原來的圖形和分後的每一部分哪個大?哪個小?

②師小結:二個部分合起來是原來的一份。(此環節讓幼兒開動腦筋想出對摺的折法來二等分圓形,得到一樣大小的兩份,然後通過驗證來證實二等分和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充分感知二等分的實際含義)。

二、比一比:誰的方法多。

1、出示(正方形):引導幼兒思考怎樣把正方形進行二等分。

2、幼兒操作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3、請幼兒介紹新方法。

4、教師小結:向幼兒介紹講清對邊折、對角折的方法。請沒這樣折過的幼兒重新試一次。

5、出示(長方形):幼兒再次操作。

6、師:課件展示(此環節提供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紙,讓幼兒操作,探索多種二等分的方法,給幼兒增加了難度,有個別能力強的幼兒能想出對角線折的方法二等分,教師應及時給予表揚、鼓勵,能激發幼兒積極性和獨創精神。教師讓沒有嘗試對角線折和對角折的幼兒一個充分學習的機會,再次鞏固新的二等分方法)

三、遊戲"看誰說的對"天線寶寶想和你們做遊戲,請你看圖形說說它是不是二等分?比一比誰說的又對又快?

過渡語:剛纔我們把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用對摺的方法進行了二等分,可是,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像圓形、正方形、長方形,比如:桌子、椅子等。現在請小朋友看看這些東西,怎樣進行等分。

四、探索二等分的方法。

1、將幼兒分四組,嘗試用多種方法進行二等分。

師:今天老師帶小朋友參觀超市,看看超市裏有什麼?請小朋友動腦筋把這些實物分成相等的二份。

(教師介紹各種材料,請小朋友幫忙把裏面的東西進行二等分。)

2、幼兒自由操作,教師指導。(鼓勵幼兒積極動手、動腦,遇到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

3,幼兒講述操作過程、方法。

(1)提問:(分別出示毛線、吸管、花片、米、水)小朋友你剛纔是用什麼方法、什麼工具把毛線分成兩個相同的部分?(對摺、尺子量,剪刀剪、用手撕)

(2)幼兒講述各種分法,教師引導幼兒聯繫生活想想在什麼時候用過目測法、數數法、計量法。

(3)教師小結:小朋友用了目測法、摺疊法、計量法、數數法等對超市裏的東西進行了二等分。不同的物體性質不一樣,所以要用不同的方法。和紙一樣又軟又薄的東西可以用摺疊法來分,和蛋糕一樣比較厚的可以用分割法,和水一樣的液體和數量較多的物體可以用等量的方法來。

五、結束部分:活動延伸。

幼兒園大班上數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認讀加法算式題,初步理解算式中"+"、"="(數學符號)和三個數字的實際意義。

2、比較、分辨燈籠的特徵,學習將燈籠與算式題配對,體驗加法算式題在生活中的運用。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不同特徵的剪紙燈籠(大小、顏色、握柄、流蘇、花紋等不同)、3的加法算式題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價值取向:引發興趣,導入掛燈籠的話題1、導入:國慶節馬上就要來了,大家在國慶節的時候都喜歡掛燈籠,紅紅火火,特別(喜慶)熱鬧。今天,我們將與燈籠和算式題做朋友。

二、認讀加法題價值取向:初步感受加法算式題中的組成部分

1、認讀加法題:1+2=3 2+1=3關鍵提問:

這些算式題上有什麼?(幾個數字?幾個符號?)小結:有數字、符號、排列出來的叫算式題。"+"叫加號,"="叫等號,在算式題中"+"讀加上,"="讀等於。

三、說一說價值取向: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個數字的實際意義。

1、出示一串三個燈籠的圖片及算式題:1+2=3 2+1=3(兩個算式題分別出現的)

導入:根據這張圖片,老師列了一個加法算式題,小朋友一起仔細看一看這些燈籠。

2、關鍵提問:這些符號和數字都表示什麼呢?

小結:這二數學題中有"+"叫加法,表示後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大;"="叫等號,"="後面的數表示總共有多少,也叫總數;前面的兩個數字分別代表2個大燈籠和1個小燈籠,後面的數字表示燈籠的總數。

(如:一盞打燈籠加上兩盞小燈籠,總共有3盞燈籠——·)四、看燈籠找算式題價值取向:理解並運用加法算式題的實際意義。

1、導入:老師準備了許多的燈籠,每一串燈籠都有自己的祕密?他們可以做不一樣算式題?

2、幼兒操作:

操作要求:觀察各串燈籠,分辨他們不同的特徵。尋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題,對應地掛在一串串燈籠下面,說說所表示的意思。

3、交流:

1)說一說燈籠下面的算式題的意思。

2)尋找不同燈籠下掛着的相同算式題,體會相同算式題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如:1+2=3既可以表示1盞大燈籠加上2盞小燈籠也可以表示1盞紅燈籠加上2盞綠燈籠)五:延伸價值取向:激發幼兒感受加法算式題在生活中的運用思考:1+2=3哈可以表示我們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呢?

小結:算式題的用處很大,能幫我們許多忙,使我們的日常生活變得更加便利。

反思:

遊戲是孩子們都喜歡的,我設計了與本課相關的遊戲,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充分感受到學習知識是很快樂的一件事情。

但我忽略了孩子本身的個體差異,沒做到去觀察每個孩子的聽課狀況。好的孩子把知識都學會了,但個別孩子聽課狀態不是很好,沒有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氣氛當中去,我也沒能做到及時的去提醒、去點撥。今後的課堂中我一定要更細心的去觀察我的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能更好的去聽課,去學習。還有遊戲的時候,不可能做到每個孩子都到前面來進行遊戲,但我明顯可以看到有些孩子由於沒能到前面來遊戲那種失望的表情。我今後的課堂上一定要多設計一些遊戲,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

幼兒園大班上數學教案11

活動設計背景:

本班的孩子都是村上的,而且還是個混合班,但還是對青蛙也都有一定的認知,特別是在模仿青蛙聲音的時候,可以做到惟妙惟肖,在數學這一領域,卻是個很大的弱點。因此,爲了激發她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把孩子們感興趣的實物結合數學知識一起學習,能達到不一樣的效果。

活動目標:

1、學習6以內的加法。

2、能惟妙惟肖的把青蛙的聲音給表現出來。

3、學習用頓音和停頓表現歌曲,感受歌曲的歡快、詼諧。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6以內的加法

2、學習用頓音和停頓表現歌曲,感受歌曲的歡快、詼諧

活動準備:

1、錄音磁帶《青蛙笑》,幼兒用書《美好的鄉村》

2、教師自制大圖(池塘中有幾片荷葉和荷花)

3、摺紙青蛙6個(其中有一隻大一些,做青蛙媽媽)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

師:小朋友們,看一下,老師手中的朋友是誰呀?

生:青蛙

師:對了,是青蛙,那你們知道青蛙生活在哪裏嗎?它平時吃什麼?誰可以模仿一下青蛙的叫聲?

生:青蛙是害蟲,生活在河裏和池塘裏,還有在稻田裏。它的聲音是呱呱呱。

師:小朋友們真棒,把青蛙的聲音模仿的真像,老師現在帶着大家一起去池塘邊看看,看一下池塘裏有多少是青蛙?看誰的眼睛最仔細觀察了。

二、看看說說

1、教師出示大圖,通過擺放青蛙表現出一個算式情境。先將這個情鏡描述一下,然後口述算式,得出一個數。如:五隻青蛙在荷葉上,“撲通”又有一隻青蛙跳上荷葉,現在有幾隻在荷葉上?爲5+1=6

2、教師在大圖上擺放青蛙,幼兒根據教師擺放的情境進行口算。

3、請個別幼兒嘗試在大圖上擺放青蛙,並請其他同學來進行口算

4、幼兒完成幼兒用書《青蛙有多少》的練習,並進一步學習6以內的加法練習

三、學唱歌曲《青蛙笑》

1、教師播放錄音磁帶《青蛙笑》的第一段,幼兒一邊翻看幼兒用書 《青蛙笑》,一邊欣賞

2、學唱歌曲,注意唱出歌曲中的頓音和停頓的地方(要求唱出歡快、詼諧的感覺)

3、教師和幼兒進行情境式的表演(教師扮演青蛙媽媽,幼兒扮演青蛙寶寶)

4、結束課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