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小班變變變教案合集七篇

本文已影響 3.29W人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變變變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小班變變變教案合集七篇

幼兒園小班變變變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練習用手捏豆子、擰瓶蓋、拖拉玩具等動作。

2、感受自制拖拉玩具的樂趣。

3、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清洗乾淨的飲料瓶、小碗、繩子、皮筋、黃豆、黑豆等若干;

2、室外佈置小橋、草地、拱形門等場景。

【活動過程】

1、幼兒聽音樂《玩具進行曲》進入活動場地。

2、談話:請幼兒說說自己最喜歡什麼樣的玩具,引發幼兒做玩具的興趣。

3、教師出示飲料瓶,啓發幼兒說說喝過的飲料瓶可以做什麼用,可以怎樣玩。

4、練習捏豆子、擰瓶蓋等動作。

(1)教師出示黃豆,和幼兒探索裝豆豆,着重講解擰、捏的動作,提醒幼兒注意豆子不能掉到外面。鼓勵幼兒自己動手裝黃豆,教師注意觀察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幼兒完成擰、捏的動作。注意:每一次只捏一顆豆子。

(2)引導幼兒有節奏的搖晃豆瓶,感知黃豆發出的聲音,探索豆瓶的玩法。分辨裝有數量不同黃豆瓶發出的聲音。

(3)繼續擰開瓶蓋裝豆豆,鞏固擰、捏的動作。

(4)遊戲:《摘蘋果》

引導幼兒有節奏的晃豆瓶,唱蘋果歌。

5、提供帶有皮筋的繩子,指導幼兒自己動手嘗試製作拖拉玩具。提醒幼兒把皮筋撐開套在瓶口上。教師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幼兒套上皮筋,鼓勵幼兒自由玩拖拉玩具,並帶領幼兒拉着拖拉玩具出活動室玩鑽山洞、過小橋等遊戲。以滿足幼兒遊戲的興趣。

【活動反思】

幼兒通過練習用手捏豆子,擰瓶蓋,拖拉玩具等動作,鍛鍊了幼兒小肌肉羣的發展。探索出用手捏豆子一下子不能捏得太多,多了容易撒到桌子上和地上。遵循活動規則。豆瓶可以晃着玩,轉着玩,滾着玩等。探索出往飲料瓶中裝豆子多少與發出的聲音的大小有關。用以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豆瓶可以晃着玩,轉着玩,滾着玩等。有一個小環節,我覺得特別好,幼兒把豆瓶變成了樂器,晃着來唱歌,既培養了節奏感,又認識到噪音與和諧音的美。最後,在瓶口上套上皮筋及繩子,豆瓶又變成了拖拉玩具。這一小環節,幼兒還互相幫忙套皮筋,分享快樂。可以鍛鍊幼兒的團體協作能力。拖拉玩具還變成小車上山、鑽洞,過草地。其樂無窮。充分享受創作的滿足感。但在捏豆子是教師應該時時提醒幼兒活動規則,讓幼兒養成遵守規則的好習慣。

小百科:最早的飲料生產是穀物造酒。中國古代的釀酒技術已有相當高的水平。公元前350年的中國東周辭書《爾雅》中已有茶和茶樹栽培的記載着。

幼兒園小班變變變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紅、黃、藍色,並根據色彩標記匹配相應的瓶子。

2、在探究活動中,感知兩種顏色混合後會變出新顏色,激發幼兒的興趣。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顏色變化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能認識紅黃藍三色。

2、裝有小半瓶水的瓶子人手一個,瓶蓋上分別塗上紅黃藍的顏料3、紅黃藍顏色的小標記分別固定在桌上。

活動重難點:

重點:探究活動中,感知兩種顏色混合後會變出新顏色,激發幼兒的興趣。

難點:積極參與活動,體驗顏色變化帶來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出示瓶子寶寶,引起幼兒的興趣師:今天小熊過生日了,瓶子寶寶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要去參加他的生日宴會呢!你看瓶子寶寶穿上了什麼顏色的衣服呀?(分別出示紅色和藍色瓶子寶寶)我們和瓶子寶寶打個招呼吧!

幼:紅(藍)色寶寶,你好!

師:這個瓶子呀沒有穿上漂亮的衣服,老師來給它變出一件漂亮的衣服吧!

(教師變搖瓶子邊念兒歌:小小瓶子搖啊搖,小小瓶子變變變!請幼兒幫助教師一起念一念)師:呀!瓶子寶寶穿上了什麼顏色的衣服啊?小朋友還知道那些東西也是黃色的?

二、幼兒操作,說說自己瓶子寶寶的顏色師:好了!老師的瓶子寶寶可以去參加小熊的宴會了。還有一些瓶子寶寶也想去呢,請小朋友幫助他們穿上漂亮的衣服,好嗎?

(幼兒邊念兒歌邊搖瓶子)師:喲!我們的瓶子寶寶都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請小朋友說一說你的瓶子寶寶穿上了什麼顏色的衣服呀?

(紅黃藍三種顏色一樣的瓶子親一親、抱一抱)三、觀察顏色標記,送瓶子"回家",探索顏色變化的祕密師:瓶子寶寶都已經來到了小熊的生日宴會,小熊請他們找到自己的標記後,做到自己的位置上去。

師:看,桌上有哪些標記啊?你的紅(黃、藍)瓶子寶寶應該坐在哪裏呢?

(幼兒根據顏色標記,將自己手中的瓶子放到相應的標記上)師:今天小熊也要變魔術呢!他要幫瓶子寶寶重新換一件漂亮的衣服。

(教師提前換上另一種顏色的瓶蓋,再示範)師:咦!這次瓶子寶寶穿上了什麼顏色的衣服呀?瓶子寶寶怎麼會變顏色的呀?

幼:搖一搖,就會變顏色的。

師:老師請小朋友拿自己的瓶子搖一搖,看看你的瓶子寶寶有沒有變顏色呢?(沒有)師小結:這個祕密呀就藏在瓶蓋裏了,老師在瓶蓋上塗上了顏料,然後蓋在瓶子上,再搖一搖,瓶子寶寶就變顏色了。

四、換瓶蓋,感知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的變化師:現在啊請小朋友也給你的瓶子寶寶換件新衣服,好嗎?老師在每張桌子上都放了新的瓶蓋,請你們把瓶子上的瓶蓋擰下來,再換上新的瓶蓋,搖一搖,看看你的瓶子寶寶這一次穿上了什麼顏色的衣服。

(幼兒自主操作,並說一說自己的瓶子寶寶換上了什麼顏色的衣服)

五、結束語:今天瓶子寶寶玩的太開心了,它們都累了,想要休息了。我們帶着瓶子寶寶回去休息吧!

幼兒園小班變變變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紅,黃,藍色,並根據色彩標記匹配相應的瓶子。

2、感知兩種顏色混合後變出新顏色的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3、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重難點:

認識紅、黃、藍三種基本的顏色並能說出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是紅黃藍的。

感知紅、黃、藍兩兩不同組合後會變出橙、綠、紫三種不同的顏色。

活動準備:

1、裝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一個,在瓶蓋裏面分別塗有紅黃藍顏料。

2、紅黃藍顏色標記分別固定在塑料筐上

活動過程:

一、導入遊戲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樣東西,我們數一、二、三,把它請出來!

哇,是什麼呀?我們來看看,瓶子裏有什麼?這個水有沒有顏色?

師小結:水是沒有顏色的,是透明的,而不是白色的。

2、看好了,水寶寶是透明的。水寶寶要和我們玩變變變的遊戲,我們一起念“水寶寶,水寶寶變變變,水寶寶水寶寶,變變變!”

(教師搖動瓶身,讓水接觸瓶蓋裏的顏料)

師:哇,水寶寶怎樣了?會變色呢!好玩嗎?你們想玩嗎?

二、探索激趣

師:老師準備了好多瓶子,聽好,每個寶寶拿一個瓶子,我們一起學老師搖瓶子,要說:“水寶寶水寶寶,變變變哦”。

1、請幼兒自行取一個瓶子,用力搖,使其變色。(老師鼓勵孩子用點力,再加加油)

師:“你們變出來了嗎?變出什麼顏色了?”

2、顏色對應

師:水寶寶要休息了,請給它找個家(與框子對應放)

三、解讀祕密

師:我們的瓶子怎麼能變顏色呢?

請一幼兒上來嘗試搖動沒有顏料的瓶子,再換上有顏料的瓶子再次試驗

師:這個怎麼都變不出來,那個卻變得出?好奇怪哦!

師小結:哈哈,其實老師把一個祕密放在了瓶蓋裏。這個蓋子裏有什麼?蓋子裏有顏料,水寶寶就可以變出顏色了。

四、交換瓶蓋感知兩種顏色混在一起的變化。

1、老師手裏有一瓶*顏色的水,現在我要請另一個顏色和它做好朋友,兩種顏色加在一起會怎麼樣呢?你們想知道嗎?我們一起來仔細觀察。

2、幼兒交換瓶蓋,嘗試將兩種不同的顏色混合在一起,觀察色彩的變化。

(1)引導幼兒觀察瓶子的顏色,再取不同顏色的蓋子,換上。

(2)幼兒換好瓶蓋後,搖晃瓶子。

(3)教師:瓶子裏的水有變化嗎?變成什麼顏色了?哇,顏色可真有趣,不同的顏色混在一起還會變成另一種新的顏色呢!

小班科學活動《顏色變變變》教學反思

在活動預設時,考慮到科學領域的特點,也結合本班幼兒的情況,更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選擇了一節科學活動《顏色變變變》。這節課的目標是:

1、引導幼兒自主進行玩色遊戲,初步感受顏色的變化。

2、樂意參與活動,體驗玩色的樂趣。整個活動我以變魔術貫穿始終。

我安排了三個環節:首先以老師的小手有魔法“變魔術”的形式吸引幼兒的注意,激發幼兒的玩色興趣,從簡單的“搖搖搖變變變”一邊搖一邊念“魔語”,充分調動幼兒的多方面感官參與活動,使幼兒興趣高昂。此環節幼兒感覺我的手真有魔法會變出黃顏色。

第二個環節嘗試配色,感知體驗色的變化。以再次變魔術的方式,讓幼兒初步感知兩種顏色調配在一起就會變出另一種顏色,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慾望。老師拿出另外一個瓶口已塗上藍色顏料瓶子裏有黃色顏料的瓶子又一次變,頓時變出了綠色,幼兒十分的興奮,感覺很神奇。

第三個環節梳理歸納,初步瞭解顏色變化的祕密。

一個活動下來,自我感覺幼兒對此活動非常得感興趣,教師帶動起幼兒,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很濃厚,這是非常開心的,每個環節也初步達到預設的目標。但也有不足之處:最後環節沒有達到一個提升,只有讓幼兒通過用兩種顏色進行配色變色,在幼兒嘗試配色,體驗色的變化時只問了個別幼兒,沒有一起來總結顏色是怎樣變出來的。

幼兒園小班變變變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卡片上的物品,大膽想象,並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2、學習用完整的短句說話蝸牛吃了什麼顏色的東西變成了什麼色的蝸牛。

3、願意參與交流,體驗語言遊戲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紅黃綠紫四色蝸牛各一隻、各種蔬菜、水果卡片,一個口袋。

活動過程:

一、奇妙的口袋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神奇的口袋,裏面有很多東西,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嗎?讓我先來摸一摸(教師摸出一樣物品)這是什麼?

引導幼兒說出這是什麼顏色什麼東西。例這是紅色的蘋果。

2、你想摸嗎?

請1個幼兒來摸,師提示用這是什麼顏色什麼東西來說出物品。

你們還想摸嗎?

請2個幼兒你們來告訴小朋友,這是什麼顏色的什麼東西。

(你說對了,這個禮物就是你的了。)

3、小朋友都想摸的,那我們一起來摸一個,你摸的時候快一點,不然它就不出來了,

你摸出來的時候告訴旁邊的小朋友,這是什麼顏色的什麼東西。

(教師很快拿口袋從幼兒身邊走一圈,讓每個幼兒摸一個在手上。)

4、每個小朋友都摸到了,請你告訴大家你摸到的是什麼顏色的什麼東西。

(請幼兒開火車說一遍。)

二、蝸牛變變變

1、你們都拿到了好吃的蔬菜、水果還有糖葫蘆,這些好吃的東西是要餵給一個小動物吃的,這個小動物是誰呢?

它是昨天王老師講的故事裏的一個小動物,請你來猜一猜,是誰呢?(神奇、變色的蝸牛)對這隻蝸牛很神奇,它吃了什麼顏色的什麼東西就會變成了什麼色的蝸牛,看我來試試,教師拿一物品喂一蝸牛師示範說例句蝸牛吃了紅色的蘋果變成了紅色的蝸牛。

(師邊說邊做動作說完把蝸牛翻過來。)

2、蝸牛真神奇,吃了紅蘋果,真的變成了紅色的蝸牛。誰來喂喂蝸牛,它還會變成什麼顏色呢?

(請一個幼兒)蝸牛還會怎能樣變?請幼兒依次喂完三種蝸牛後貼在黑板上。

3、教師帶幼兒集體說:蝸牛真神奇,吃了紅色的蘋果,變成了紅色的蝸牛。

4、你們都想喂蝸牛吃嗎?那你自己先說一說蝸牛吃了什麼變成了什麼?

(請一些幼兒在位置上說。)

三、拓展詞語練習

1、小朋友你們都想把自己的東西餵給蝸牛吃,可是蝸牛肚子太小了,一次吃不下這麼多好吃的東西,誰會用好聽的話來說說你的東西,讓蝸牛聽了很想吃的東西。

請幾個幼兒來說一說。

2、你們都想讓蝸牛吃你的東西的,那你拿着東西去跟蝸牛說一說吧。

幼兒園小班變變變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跑,找到自己的站位。

2、體驗與同伴遊戲的快樂。

3、培養幼兒團結合作的觀念。

4、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活動準備:

紅、黃、綠色的拼板若干;音樂,錄音機,小鼓,大灰狼頭飾。

活動過程:

一、拼板操

1、教師和幼兒共同說說小拼板的用途。

2、師生一起伴隨《小叮噹》的音樂做拼板操。

引導語:“小拼板的本領可大了,它會變魔術,現在它要和我們一起來做拼板操。”

二、遊戲:小拼板變變變

1、變成方向盤引導語“小拼板又要變了。”“小拼板變變變,變成方向盤。”(教師和幼兒一起轉動拼板模仿開汽車,注意變換方向――向前開、向後開、轉個彎等。)

2、變成碰碰車引導語:“小拼板變變變,變成碰碰車,碰碰車開起來嘍!”(教師引導幼兒和同伴、教師碰一碰。碰碰手臂、後背、臀部、膝蓋等。)

3、自由變化引導語:“小拼板變成了碰碰車,還可以變成什麼呢?每個小朋友想辦法讓你的小拼板變一變吧?”

(幼兒分散嘗試用各種方法玩小拼板)

4、集體模仿變成小飛碟――向上拋拼板;變成小馬――雙腿夾緊拼板跳;變成帽子――頭頂拼板四散走;變成小河――拼板放在地上,雙腳跳過;變成烏龜殼――拼板放在背上,手腳着地爬;變成小雨傘――手舉拼板起踵走…

三、遊戲:小動物找家

引導語:“小朋友們真了不起,把小拼板變成了那麼多有趣的東西,現在小拼板想變成小動物的家,和我們一起玩‘小動物找家’的遊戲好嗎?”(教師以肢體語言引導幼兒把拼板放地上、變成小動物的家。幼兒模仿小動物跟着“媽媽”出去玩,聽到馬上跑回“家”――找塊拼板站好,並說說自己“家”的顏色。)

根據指令找“家”

引導語:“你們的本領真大,很快地找到了自己的家。我們再來玩一次,我說什麼顏色,你們就找什麼顏色的家。”(幼兒模仿小動物四散出去玩,聽到教師說“找×顏色的家”後,迅速找到正確的拼板站好。教師觀察指導幼兒是否都找到了相應顏色的拼板:在拼板少、人數多的情況下鼓勵幼兒動腦筋“讓每個小動物都有家”。)用鼓敲擊快慢不同的節奏,幼兒根據節奏變化走跑交替,聽到教師發出“找家”的信號時,再一次迅速找到相應顏色的“家”。

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課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後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幼兒園小班變變變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願意參與仿編活動,體驗仿編的樂趣。

2、在活動中認識更多的顏色和彩色的食物。

3、大膽嘗試替換兒歌中的食物“草莓”和顏色“紅”進行仿編,感受蝸牛的快樂與活潑。

4、朗誦兒歌時能發準“牛、爬、草、吃、只”等字音。

5、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願意參與仿編活動,體驗仿編的樂趣。

難點:幼兒嘗試替換兒歌中的食物和顏色進行仿編。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1)幼兒已熟悉兒歌《蝸牛變變變》並掌握了兒歌的節奏;

(2)幼兒與家長一起進行“彩色的食物”調查,記錄平常看過的、吃過的有顏色的食物。

2、環境材料準備:

(1)、幼兒操作卡片,有蔬菜的和水果的。

(2)、配樂兒歌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一、以多種形式朗誦兒歌,感受兒歌的'結構。

1、教師操作教具朗誦兒歌。(一隻蝸牛慢慢爬到草莓上)

2、幼兒和教師一起邊做動作邊朗誦兒歌,朗誦時注意發準字音。

3、有節奏的拍手朗誦兒歌,感受兒歌的節奏與結構。

二、利用圖片,引導幼兒替換故事中的食物與相應的顏色嘗試仿編。

1、啓發幼兒想象。

師問:你還知道哪些顏色蔬菜、水果?它們的顏色是什麼樣的?

2、幼兒扮演蝸牛,學習仿編詩句。

教師將各種顏色食物(圖片)擺放在桌子上,幼兒扮演蝸牛一邊爬一邊找食物,並進行仿編。如:蝸牛蝸牛爬呀爬,一爬爬到(香蕉)上,咔吧咔吧吃掉它,變成一隻(黃)蝸牛,高高興興爬回家。

3、看操作卡,幼兒邊連線邊嘗試仿編兒歌。

告訴幼兒,記着替換兒歌中的食物“草莓”和顏色“紅”進行仿編。

三、幼兒自由仿編。

教師引導幼兒聯繫生活經驗想象仿編,幼兒將自己仿編的兒歌清楚的朗誦給大家聽。

教學反思

1、這是幼兒小班的一節語言活動課,我考慮到小班幼兒的特點,在編寫教學目標的時候,注意到認知、情意、技能三方面的培養與提高。把“願意參與仿編活動,體驗仿編的樂趣”設爲教學重點,把“幼兒大膽嘗試替換兒歌中的食物以及相應的顏色進行仿編,感受蝸牛的快樂與活潑”設爲教學的難點。我通過這一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

2、在教學過程中,幼兒特別是回家和家長一起進行了“彩色食物”調查的,在課堂上相當活躍,大聲的說出自己見過的、吃過的有各種顏色的食物,看着老師準備的操作卡高興極了。一些孩子拿着自己喜歡的食物就是不放下,說個不停。積極地與幼兒、老師互動,課堂生動。接下來的仿編也在老師的引導下很順利的完成了。有些幼兒說出了食物,但相應的顏色卻不能替換,其他幼兒積極地補充修改。在不知不覺中孩子認識了許多顏色、許多蔬菜,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學會了仿編兒歌,學會了大膽地說話、交流,他們在體驗蝸牛的快樂中,自己也活潑着、快樂着。

3、這節課下來我很高興,孩子們也很愉快。聽我課的老師也很快樂,在也不覺得幼兒班的課沒啥聽頭了。當然我知道這不是一節最好的課,如果教學環境佈置在草坪在,把食物放在草叢裏,幼兒自己去尋找,去認識,我想讓孩子回到大自然,這更會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會獲得更多的發展。

小百科:蝸牛並不是生物學上一個分類的名稱,一般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隻指陸生種類,而廣義的蝸牛還包括巨盾蛞蝓。

幼兒園小班變變變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手勢能表情達意。

2、學習運用手勢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意。

3、感受小手創意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樂曲《小手拍拍》、錄音機。

2、幼兒活動場地安排:幼兒半圓圍坐,與教師面對。

3、各種動物圖片,佈置成“動物樂園”。

活動過程:

1、“手”的熱身活動。和教師一起聽音樂做《小手拍拍》的韻律活動,活躍氣氛。

2、導入活動。“誰知道我們的手會做些什麼?”幼兒回答。

3、活動“會模仿的手”

a“我們的小手真能幹!手還可以變出許多小動物,你們信嗎?”

b教師做簡單的手勢,請幼兒來猜猜其表示的含義。

C展示“動物樂園”,請幼兒嘗試模仿動物造型,感受小手創意活動的樂趣。(形式:幼幼互動、個別幼兒、師幼互動)

4、活動“會說話的手”

a“手不但會變小動物,還能變成嘴巴說話呢!看,它在說什麼呢?”教

師示範動作:暫停、你真棒、飛吻等。

b“現在,你的小手會說話了嗎?來試試看吧!”

c“你可以怎樣用手來說‘我很快樂’呢?”“你還想說什麼?”請幼兒和好朋友說、和客人老師說,再請個別幼兒自己來說。

5、活動“會唱歌的手”

a“手不僅會說話,還會唱歌呢!讓我們來聽一聽,它在唱什麼?”幼兒

觀看錄象(第一遍)。

b“它唱的是什麼歌?手是怎麼唱歌的呢?”幼兒看錄象(第二遍)。引導幼兒邊看邊學。“手唱的歌好聽嗎?讓我們一起來找個好朋友唱唱歌吧!”

6、小結。“今天小手變成了動物,變成了嘴巴,還會變什麼呢?大家回去想一想,下次我們再來一起玩,好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