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社會教案集合七篇

本文已影響 1.22W人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社會教案集合七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背景:天氣漸漸轉涼,風兒也從浮躁轉爲涼爽了。爲了體驗和了解風和我們生活的聯繫結合幼兒的喜好,特別設計了這樣一節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膚覺,視覺,“聽覺於感官感受風。”

2.知道製造風的方法。

3.體驗和了解風和我們生活的聯繫。

活動準備:

風車、風箏、肥皂水、吸管、扇子、碎紙片、塑料袋、電風扇等。

活動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摸一摸,抓一抓四周,讓幼兒體會風是看不見,摸不着的。

2.引導幼兒描述自己所理解的風。

(風是看不見,摸不着的,但是可以看見風造出來的效果,風吹過來,有什麼樣不同的感受,運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皮膚感覺風的存在。)

3.操作活動,請幼兒思考風是怎麼來的,如果沒有風,我們可以製造風嗎?如何製造風?(幼兒自選材料,製造風。)

4.活動後,讓幼兒互相分享剛纔製造風的方法,並進行比較。

5.請幼兒想一想後發言:風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利用風可以進行那些活動。-

6.總結:通過畫面介紹風的功能。

結束活動:

帶領幼兒到戶外,吹泡泡,放風箏,進行體驗風的活動。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活動設計--車輛總動員(公開課)

活動目標:

1、 瞭解常見車輛的名稱及作用,並按不同類別分類。

2、 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記,在遊戲中學習運用。

3、 能隨音樂合拍地創編動作。

4、能愉快地參與活動,在活動中懂得遵守規則。

活動準備:

1、 卡車、自行車、小轎車、麪包車、摩托車、人力車等車輛標記小卡片若干,請幼兒自由選擇一個標記貼在胸前。

2、 把活動場地設計成馬路,貼上各種交通標記。

3、律動音樂

活動過程:

一、 認識各種車輛,並分類

1、 讓幼兒說說自己的名稱及用途

“呀?工廠裏一下造了這麼多車子!你是什麼車?有什麼用?”

2、 車子進入停車場,按標記分類停放

“我們一起停到停車場去吧?停車場在哪兒呢?”(認識停車場標誌)

“請車子們進入停車場後找到自己停的地方。”

車子聽音樂駛入停車場(活動室)按標記停放(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兩大類:機動車又可以分成貨車、客車、摩托車三類)

二、 通過開車遊戲認識交通標誌

1、 帶領車輛駛上馬路,沿途認識各個交通標誌

“車輛們請注意了!上馬路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我們出發了!”

“看!前面路口有一個牌子,這是什麼呀?”……(按順序認識了:禁止鳴喇叭、紅綠燈、人行橫道、禁止超車、禁止非機動車道、環形道、轉彎等交通標誌)

三、 韻律活動:車輛加油

1、 進入加油站(音樂室)

“車輛開了那麼多路,沒油了怎辦?”

2、 提醒幼兒用自己的身體動作來創編加油動作

“車子們先看看你的油箱在哪兒?你怎麼用你的身體動作來表現加油?”

3、 聽音樂創編檢修車輛的動作

“油加好了!我們再檢查一下有沒有哪個地方壞了,需要檢修?”

4、 用動作表現高興的心情

“車輛檢修好了,油也加滿了,我們一起高興高興吧!”

四、 複習交通標誌

按原路返回,複習鞏固交通標誌的名稱及含義

“車子們!我們又可以出發上路了!我們按原路返回。”

五、 結束

車輛返回停車場停好,休息。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本班幼兒最近出現了一個由生理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引發的問題:有些幼兒不肯吃魚,因爲小時候被魚刺卡過,現在一看到魚就說不會吃、不要吃。有些幼兒雖然沒被魚刺卡過,但聽多了家長的唸叨,也對吃魚充滿了恐懼。爲此,我們設計了這一活動,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了“小貓吃魚”的遊戲情境,以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我們還自制了大魚學具,誇張、突出的大魚骨能幫助幼兒直觀地瞭解魚骨的結構和生長部位,從而有效地解決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目標:

1.通過觀察、觸摸,瞭解魚骨的結構和生長部位。

2.瞭解魚肉的營養價值,初步學習剔除魚刺的方法。

準備:

1.自制大魚學具兩個,製作方法是:用捲紙芯做魚骨架,用吸管做魚刺,用海綿紙做魚肉。魚肉鋪在魚骨架兩邊蓋住魚刺。

2.自制圖書《美味的魚肉》。

3.根據一週食譜選擇午餐有紅燒帶魚的那一天開展活動。

過程:

一、進入遊戲情境

師:小貓們,今天媽媽燒了你們最愛吃的紅燒魚,快來吃吧!

二、瞭解魚骨的基本結構和魚肉的吃法

1.以談話喚起幼兒的經驗,知道魚骨頭不能吃。

師:(將自制大魚學具鋪在地上)魚身上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

師:魚刺是細長的、尖尖的魚骨頭,摸摸看,你能找到魚刺嗎?它藏在魚的哪裏?

2.引導幼兒觀察自制大魚學具,瞭解魚骨頭分佈的位置。

師:你們找找看哪裏還有魚骨頭,摸起來感覺是怎麼樣的。(幼兒面朝大魚學具,尋找魚骨頭,觀察、比較魚骨架與細長的魚刺的不同。)

3.引導幼兒學會又方便又安全地拿魚塊。

師:魚肉裏有這麼多魚骨頭,應該怎麼吃呢?現在媽媽把魚分給你們,你們試一試怎麼拿又方便又安全。(幼兒嘗試用手捏住魚骨架的兩端。)

4.幼兒每人拿一塊“魚塊”,從兩邊把魚刺抽出,模仿小貓“吃”美味的“魚肉”。

三、梳理吃魚的方法和步驟

師:小貓們想不想再吃點魚?

(幼兒反覆操作大魚學具,進一步瞭解吃魚的方法和步驟。)

四、積累吃魚的實踐經驗

1.組織幼兒洗手,做好餐前準備。

2.介紹《美味的魚肉》大書,引導幼兒理解書上所介紹的吃魚步驟。

3.引導幼兒耐心、細緻地剔除魚刺,體驗獨立吃魚的自豪感。

延伸活動:

1.將大魚學具放到健康區域中,供幼兒繼續操作和交流,以促使幼兒進一步瞭解魚骨的結構。同時,自制圖書《美味的魚肉》,內容包括魚肉的營養、吃魚的方法、安全吃魚須知等。幼兒通過閱讀和貼貼、畫畫,鞏固相應的知識,掌握吃魚的方法。

2.利用家校通等交流平臺及時向家長介紹相關的教育內容和目的,並在班級頁上發佈幼兒吃魚的照片,以進一步引導家長關注孩子獨立吃魚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家園共育。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究老師的慾望,從而瞭解老師、理解老師、喜愛老師。

2、讓幼兒感受交流溝通的愉快,激發幼兒主動接近周圍人的興趣。初步培養幼兒大膽地探究周圍人(事物)的興趣。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師幼關係,增進師幼情感。

活動準備:

1、張老師的成長,如,生活、工作照片若干。

2、張老師的名片,每個幼兒的名片(半成品)

3、筆人手一支

4、歌曲"難忘今宵"

活動過程:

1、談話,引起幼兒對老師的關注

(1)、師幼問好(給幼兒一種親切、自然友好的感覺)

(2)、今天張老師和你們一起玩,歡迎嗎?請大家響起歡迎的掌聲

張老師也十分願意和你們在一起,所以我也用響亮的掌聲歡迎大家。

(3)、剛纔,我發現有好多小朋友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張老師,這是爲什麼呢?我和你們的老師有什麼不一樣嗎?

誰願意大膽地把看到張老師後是怎麼下的告訴我。

2、進入"張老師故事"

(1)、用激勵性語言鼓勵幼兒大膽地向張老師發問

簡單的問題張老師可以馬上回答你,有些需要思考的問題我們就放在後面等張老師想好了再回答你們。

(2)、運用多媒體介紹自己

(3)、根據活動情況確定嘗試性探究周圍的老師,和個別幼兒。

(4)、談話:讓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一個生動的故事,只要你友好真誠地與他們交流就能知道許多朋友的故事,今天小朋友對張老師這麼友好,所以我把我的故事告訴了大家,可是我還不瞭解每一個小朋友的故事,怎麼辦呢?

3、互贈名片

(1)、張老師已經自己做了許多名片,每當你們想起張老師時就可以打我的電話,可是當我想起你們的.時候怎麼辦?

(2)、幼兒自制名片,相互贈送。

學會贈送名片時,雙手送接的禮儀。

並學習說:"xx你好!這是我的名片,想我時可以隨時大我電話。

當我快樂時,我會打電話給你與你一起分享。

當你遇到困難時,可以打我電話,我會幫助你。"

xx:"謝謝!"

贈送名片時,可以伴入輕音樂"難忘今宵"

活動延伸:和孩子建立真誠情感,快樂時撥通電話共分享,困難時,撥通電球兒讓我身體好話共幫助。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觀察圖畫,能用簡單的語言概括畫面內容。

2、理解故事幽默的結尾。

3、初步建構和拓展關於動物飛行的經驗。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教學準備:

經驗準備:觀看一些關於動物飛行的影響資料。

材料準備:

1、 讀本中涉及到的動物的寫實照片(不要卡通照片),最好能清晰反映動物的典型特徵。

2、 製作經驗網絡圖所需要的材料。

3、 各種相關圖片。

教學過程:

1.導入活動

和幼兒一起復習歌曲《誰會飛》。

對幼兒說:“剛纔我們唱了‘誰會飛?鳥會飛,拍拍翅膀飛呀飛’。小朋友,除了鳥,還有什麼動物會飛呢?”(此時幼兒可能仍會不斷說出各種會飛的鳥,如麻雀、老鷹等。教師無需糾正,而應對其加以總結:你說得很對,這也是一種鳥,鳥兒會飛。)按照經驗網絡圖(俘虜1),對幼兒給出的答案進行羅列和歸納(向幼兒示範文字記錄的作用)。

然後,向幼兒出示一些動物圖片,如大象、獅子、企鵝、鴿子、蚊子等,請幼兒指出哪些動物會飛、哪些動物不會飛,並貼到經驗網絡圖中相應的位置上。

通過討論,幫助幼兒總結出動物飛行需要的基本要素——翅膀。

2.閱讀圖畫(初次)

遮擋文字,逐頁觀察畫面,主要注意兩條線索:

1. 每種會飛的動物的翅膀有什麼特徵?

2.每個動物介紹自己會飛的時候,會怎麼說?

① 第一頁:老鷹在做什麼呢?它是怎樣飛的(請幼兒模仿老鷹飛行和俯衝的動作)?你們仔細觀察一下,老鷹的翅膀有什麼特點?(將幼兒的描述用文字記錄下來。)想一想,老鷹會說什麼呢?

② 第2-5頁:同第1頁(重點 不同動物的 ,模仿它們飛行的樣子,讓幼兒通過觀察和動作,體驗不同動物翅膀的特點和飛行的特點)。

③ 第6頁:這是誰?它的翅膀什麼樣?它想做什麼?它能成功嗎?

④ 第7頁:發生了什麼事情?小雞會說什麼呢?小雞爲什麼飛不起來呢?(無需展開討論,引起幼兒思考即可。)

3.閱讀圖畫(再次)

結合第一次大書閱讀時的討論和記錄,用比較完整的語言總結出畫面上有什麼動物、它在做什麼、它的翅膀什麼樣、它飛起來有什麼特點等,爲幼兒示範如何按照一定的線索完整描述畫面的內容。例如第一頁:老鷹在捉兔子,它的翅膀又大又硬,很有力量。它飛翔的時候用力扇動翅膀,飛得非常快!

4.總結分享

自由活動時,還可以請有興趣的小朋友幫助進一步的整理。將整理好的經驗網絡圖貼在教室牆壁上,作爲幼兒日常學習和討論的資源。請幼兒回家後繼續和家長一起探索關於動物飛行的知識,蒐集會飛的動物和其他會飛的東西的圖片。

教學反思:

《誰會飛》是中班第一學期的第一個讀本,該讀本巧妙的將重疊詞“*來*去”的學習融入到對一些常見事物、動物的運動特點的介紹中,對於重疊詞,我班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並不會陌生,在閱讀時,老師通過肢體表演和小組比賽的形式激發孩子活動時的興趣。

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在疊詞的正確使用上,有的孩子知道疊詞但不知道使用;有的孩子知道運用但經常詞不達意,需要肢體動作加以補充。因此在拓展環節中,通過仿編的形式幫助孩子學習正確運用疊詞。活動分兩步驟:一是替換;二纔是仿編。這個過程由易到難,幼兒易接受。最後請幼兒畫出仿編的事物加以對已學內容的鞏固,整個活動目標明確,實施起來也很順利,孩子們的參與積極性較高,不足之處是孩子的傾聽分享意識不強,大部分孩子喜歡議論而不是聽其他小朋友的發言。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講講做做玩玩,學習穿襪子的正確方法。

2、認識腳趾、腳跟。

3、願意參加集體活動,能用普通話表達自己的意願。

活動準備:

1、 課前讓每個幼兒腳上穿一支襪子,老師穿上一隻襪子(有襪跟的,厚的)2、 場地上放着每個幼兒的另一隻襪子(打亂撒在地上)3、 場地上幼兒的座位上貼好小圓點活動過程:

一、幫助襪子找朋友1、進場音樂,學高人,矮人走,帶幼兒進活動室,一起做小腳遊戲:小腳丫,小腳丫,點點頭,搖搖頭,拍一拍,搓一搓,腳尖碰一碰,腳跟碰一碰。

2、讓幼兒發現他們的小腳上都只有一隻襪子,進而引出幫襪子找朋友這一環節。記住在找以前要先看看,和你自己腳上的襪子比一比,要找到最合適的朋友。

3、 師和幼兒一起討論

(1)、“你幫你的襪子找到朋友了嗎?那我們來看看襪子是什麼樣的呢?”

(2)、“爲什麼它們兩個是好朋友?”

(3)、“爲什麼要兩隻兩隻做好朋友?”

二、學習穿襪子

1、幼兒先自己嘗試穿襪子,教師觀察,並適時指導2、請個別穿得不對的幼兒到前面,教師和幼兒一起找原因,用兒歌總結示範穿襪子的正確方法:拿起襪子瞧一瞧,找到襪跟別弄錯,襪跟朝着下面放,小腳用力往裏鑽,腳趾鑽到最前面,腳跟放到襪跟上,我的小腳真舒服。

遊戲:碰一碰“恩,你們真棒,給我們的襪子找到了朋友,那現在我們也去找個朋友做做遊戲吧。”(彈碰一碰的遊戲音樂)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瞭解種子的傳播方式。

2.知道種子的來源。

活動準備

1.蒲公英草、蒼耳樹、大豆藤、椰子樹、柑橘樹的圖片;蒲公英、蒼耳、大豆、椰子、柑橘的圖片。

2.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知道種子的來源。

教師:你們知道這些是什麼嗎?

依次出示蒲公英草、蒼耳樹、大豆藤、椰子樹、柑橘樹的圖片。

引導幼兒看圖回答。

教師:你們知道它們的種子寶寶都是什麼嗎?它們都長什麼樣子?

引導幼兒大膽回答。

出示蒲公英、蒼耳、大豆、椰子、柑橘的圖片,引導幼兒看圖認物。

教師:你們想不想知道蒲公英草、蒼耳樹、大豆藤、椰子樹、柑橘樹的種子寶寶是怎麼出生的?

先請幼兒猜一猜,然後教師給予常識講述。

2.瞭解種子的傳播方式。

教師:秋天到了,種子寶寶慢慢地長大了,它們都想離開媽媽去別的地方旅行,可是它們沒有手,沒有腳,不能自己走,這可難壞了種子寶寶們,可是它們都很聰明,各自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那小朋友猜一猜它們各自想出了什麼好辦法呢?

教師引導幼兒發揮想象逐一講述。

教師:小朋友想出的辦法又多、又好,特別棒,小朋友以後要是看到了子寶寶,就把咱們的好辦法告訴它們好不好?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漂亮的圖畫,這上面就有種子寶寶旅行的方法,請小朋友認真看圖後告訴老師它們分別是怎麼旅行的。

出示教學掛圖,引導幼兒認真觀察圖片後回答問題。

種子傳播的方式:蒲公英的種子通過風傳播;蒼耳掛在小羊的皮毛上傳播;大豆成熟後,種子從豆莢裏蹦出來;椰子成熟後掉入海里;柑橘會被小鳥吃進肚裏,種子會通過排泄物排出體外。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7

廢物真有用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知有些廢物可以製成玩具。激發幼兒利用廢物棄物製成玩具的興趣。

2、引導幼兒利用一些廢棄物學習製作玩具,初步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用酸奶瓶製成的花瓶:用薯條盒做成的花,用可樂瓶製成的小豬

2、幼兒製作用的半成品:麥當勞飲料杯、一次性盒子、飯盒……

【活動過程】

1、引起廢物:

出示薯條盒、可樂瓶、酸奶瓶、牛奶房子

提問:盤子裏有什麼,這些東西還有用嗎?

2、引導幼兒觀看魔術表演,激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我來做魔術師,我要來變一變,看看這樣東西到底有用嗎?

(1)牛奶房子變成了大風車,真好玩呀。

(2)喝完的酸奶杯子變成了花瓶,真漂亮。

(3)幼兒參與表演:麥當勞的杯子變成了彩色的風車,真有趣。

(4)什麼東西在叫,可樂瓶做的小豬,真可愛。

小結:你們看。風車、花瓶、小豬、龍,都是用什麼做的?對,都是用廢物做的。廢物可以做出許多有趣的東西。

3、引導喲額看看講講廢物做成的玩具,獲得“化廢爲寶”的知識。

(1)我們一起去看看,廢物還可以變成什麼?

(2)用廢物做成的玩具多不多呀?

小結:牙膏盒可以做成小氣車、……

4、引導喲額利用廢棄物做做小玩具。

(1)我給你們準備了一些廢物,看看是什麼?

(2)你們的小手也很靈巧,想去試一試嗎?

幼兒動手製作,教師巡視指導,並展出幼兒的作品!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