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有關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範文合集8篇

本文已影響 1.8W人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範文合集8篇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藉助故事,瞭解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運動方式。

2、理解蹦、蹬、劃、跑、跳、遊等動詞表示的含義。

3、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4、喜歡並嘗試創編故事結尾,並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和父母一起收集有關動物運動的資料。

2、配套掛圖。

活動過程

1、猜想比賽結果。——出示故事中的角色。它們是誰?如果這三種動物比賽跑步誰會贏?爲什麼?——如果比賽游泳又會是誰贏呢?爲什麼?

2、初步理解故事。——翻閱幼兒活動材料,講講看到了什麼。——小牛、小馬和小青蛙在比什麼本領?你知道比賽結果嗎?

3、完整欣賞故事。——結合掛圖,完整欣賞故事一遍。——爲什麼小青蛙有的時候比不過小牛、小馬,有時又能贏小牛、小馬呢?——你聽到故事中的小動物都做了哪些動作?

4、討論動物的運動方式。——幼兒自由結伴互相看看自己帶來的動物資料,談談動物有哪些運動方式,每一種運動方式中哪一種動物是冠軍。——組織幼兒集中交流,分享、瞭解各種動物的運動方式。

活動建議

1、動物種類繁多,其運動方式比人類更爲多樣,用故事引發幼兒探索與此相關的經驗,是幼兒感興趣的。

2、在語言角里提供水、陸、空動物生活環境的背景,以及製作各種動物指偶得材料,引導幼兒表演或仿編故事《比賽》。

故事:比賽

很久很久以前,小牛、小馬和小青蛙比賽跑步。小牛和小馬甩開四隻蹄子,“噔噔噔”地跑起來。小青蛙個兒小,只好一蹦一蹦地往前跳。小馬跑得比風還快,一下子就跑到了小河邊。小牛跑的呼哧呼哧,也跑到了小河邊。小青蛙蹦啊蹦啊,蹦了老半天才到小河邊。小青蛙跑得慢,小馬和小牛都唱起歌來笑話他。小青蛙氣得肚子一鼓一鼓,眼珠子都凸了出來。小青蛙望着“嘩啦啦”流着的小河,忽然有了一個主意。他說:“我們到小河裏再去比一比,看誰更快。”小馬和小牛哈哈大笑:“比就比,你這個小青蛙,在哪裏比都快不了。”“一二三!”小青蛙一蹬腿,手一伸,“撲通”一聲跳下了水。小馬和小牛“撲通,撲通”也跳下了水。小青蛙埋下頭,後腿蹬水,用手划水,一下一下很快向前游去。小牛和小馬一低頭就嗆水,一擡頭身子就沉下去,只好慢慢往前遊。小青蛙很快游到了對岸,河裏的小牛和小馬還在那裏慢騰騰地遊着,小青蛙“咕呱咕呱”地唱起歌來笑話他們。小牛和小馬輸給小青蛙很不服氣,每天到水裏去學游泳。他們慢慢變成了水牛和河馬。小青蛙呢,也每天到河裏去游泳。他們誰都不想輸給別人。

反思:

作爲教師,對故事教學中往往不是隻講一遍的而要講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變換,才能幼兒傾聽的積極性。而我在上《比賽》時講述第一遍時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經發現有幼兒開始把注意集中在掛圖上,對故事的傾聽興趣不高,在給幼兒第二,三遍講述過程中還是簡單的用了掛圖的形式,沒變換方式,以至在講述第二遍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說話,因此整個活動來看效果不明顯。其實現在來看,其實一般講第一遍的時候,以不用直觀的教具爲宜,因爲直觀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不利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會安靜地傾聽故事、初步瞭解故事有趣的發展情節、並能大。膽的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

2、懂得朋友間相互打電話交流、溝通是件快樂的事。

3、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喜歡並嘗試創編故事結尾,並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活動準備】

配樂故事《喇叭花電話機》磁帶一盒、錄音機一臺、自制故事圖片三幅、小田鼠、小鳥頭飾各三個、《打電話》音樂磁帶一盒。

【活動過程】

一、師幼一起復習音樂遊戲《打電話》、導入活動、引出主題。

師:我們一起聽音樂《打電話》做遊戲,喂喂喂—你在哪裏呀?(我在幼兒園)你在幹什麼?(我在聽故事)。小朋友剛纔做的不錯,今天老師帶來一則有趣的故事:也跟打電話有關係,你們想不想聽(想)。

二、播放配樂故事《喇叭花電話機》,幫助幼兒瞭解故事的有趣發展情節。

1、小鳥爲什麼不會飛上去和小田鼠說話(因爲小鳥太小太小了,還沒長羽毛,不會飛……)

2、猜想一下小鳥會用什麼方法和小田鼠說話呢?小田鼠又會用什麼方法和小鳥說話呢?(幼兒大膽猜想,同時對幼兒的回答不做任何評價。)

3、小田鼠和小鳥後來到底用什麼辦法說上話的?(彼此通過喇叭花打電話)

三、出示圖片,進一步幫助幼兒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師:出示第一幅圖:你在圖上看到了什麼?他們會發生什麼事呢?(幼兒猜答)

接着出示第二幅圖:小田鼠在幹嗎?喇叭花是什麼樣子的?他會幫小田鼠和小鳥說上話嗎?(說說理由)

用同樣的方法出示最後一幅圖:你們又發現了什麼?小鳥和小田鼠在幹嗎?

師小結:小朋友們觀察的很仔細,講述時也很大膽。你們聽了這個故事覺得哪裏最有趣?故事中的小動物你更喜歡哪一個?(說說理由)如果你是小田鼠你會想什麼辦法和小鳥說話呢?你平時在生活中喜歡用什麼方法和好朋友說話、交流、溝通呀?

活動延伸:

在表演區投放小田鼠和小鳥的頭飾及相關道具、引導幼兒大膽表演故事《喇叭花電話機》。

活動反思:

在本次的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留給孩子自己思考的機會,從而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力。

例如:在讓孩子理解故事內容時,採用分段理解故事的形式,在故事情節的轉折處中斷故事,然後讓孩子自己去大膽的設想:“猜猜小鳥和小田鼠爲什麼沒有成爲好朋友”,“幫他們想想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小鳥和小田鼠成爲好朋友”,“猜猜看兩個好朋友在電話裏說了什麼悄悄話”……,就問題“幫他們想想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小鳥和小田鼠成爲好朋友”,孩子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可以請大象伯伯長長的鼻子來幫忙,可以用梯子,可以用繩子把小田鼠拉上來,還可以拿個籃子過來將小田鼠吊上來,還可以請噴泉把小田鼠噴上去……。這樣的方式,比單純的告訴小朋友結果要好的多,因爲他給了幼兒想象的空間,促進了幼兒想象力的發展。

其次,在本次活動中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師扮小田鼠,幼兒扮演小鳥,邊打電話邊進行對話練習。

“例如:喂,是小鳥嗎?我是你的好朋友小田鼠,小鳥我教你念兒歌‘大尾巴長大尾巴大’,你唱歌給我聽吧‘滴答、滴答、滴滴答’,小鳥等你長大了飛到樹下我們一起玩,……”)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既領略了故事中簡單的對話,又進入了情感世界,在美好的情境中體驗了小動物間純真美好的情感,不知不覺地獲得了關心他人和友愛同伴的薰陶。

《喇叭花電話》是一次語言教學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們改變了傳統的語言教學方式,讓孩子主動參與,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聽一聽、再講一講、讓孩子在多種感官、多次參與下進行學習,孩子的積極性很高,效果也較好。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這是一則很好聽、很好玩,也很幽默的故事。聽後,孩子們會從中得到啓發,要做一個不害怕,不膽小,勇敢的人。另外,我打破了以前的故事教學的方法(分段講述,而後理解、交流)。而這次,我是讓孩子們整體感受故事的情節發展和角色情緒的變化,帶孩子走進這個故事。這時教師要做一個引導者。最後,就是帶孩子從故事中走出來,也就是經驗遷移,進行創編故事。

目標:

1、在聽聽、講講、做做中感受故事幽默的情趣和角色情緒的變化。

2、能大膽地進行表達自己的想法。

準備:

1、不同表情的膽小先生3個,“膽小”兩字。

2、膽小先生指偶20個。

過程:

1、出示“膽小”兩字,認認、做做。

你們認識這兩個字嗎?這兩個字是膽小,那什麼叫膽小,你能用動作表現一下嗎?(提醒:你看到什麼事會害怕呢?)你們膽小嗎?可是有一位先生特別膽小,下面,我們一起來聽個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膽小先生》。你們猜猜看,膽小先生會怕什麼呢?(讓幼兒發散思維、想象)

2、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一遍,幼兒說說(初步)

聽完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想說的嗎?(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若幼兒無反映,教師作提問:膽小先生從開始到結束有什麼變化呢?

3、教師講述第二遍故事,幼兒進一步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一說、做一做。

膽小先生開始是怎樣的?後來有怎樣了?我們再來聽一遍故事。教師講完後,提問,並根據幼兒的回答,一起學說角色之間的對話,可請幼兒扮演小老鼠、膽小先生。(1)教師扮先生、幼兒扮老鼠(2)幼兒扮先生、教師與幼兒扮老鼠(3)分組演示

4、經驗遷移,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可複述故事或創編故事。

這個故事好聽、好玩嗎?可是到了第二天,看誰來了?(出示小狐狸)呀,小狐狸和膽小先生之間會發生什麼事呢?先想一想,想好以後,我們戴上膽小先生的指偶自己講或講給好朋友聽。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他在幹什麼?(學動詞)》是選自中班語言下冊主題五《夏天的趣事多》,因爲夏天的天氣熱借用說動詞來體現小朋友好動的特點。該活動充滿樂趣,貼近幼兒生活,易於理解。選用平時孩子們都能看到的物體給他們教育既培養了興趣也鍛鍊語言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而且這一遊戲也符合當前幼兒的年齡特點。選取《他在幹什麼?(學動詞)》這一教材是因爲:1、圖片簡單有趣,形象鮮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2、喝水、擦汗、吃西瓜、開風扇,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圖片的動作易於幼兒模仿學習。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看圖,培養幼兒對動詞的認識與記憶能力,正確運用動詞,能說完整的句子。(重點)

2、培養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聲說話的能力,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3、使幼兒體會參與活動的樂趣,鼓勵幼兒大膽探索和發現。

4、使幼兒在寬鬆、自由的環境裏初步瞭解動詞,會說動詞。訓練幼兒思維的變通性、流暢性。(難點)

【活動準備】

1、喝水、擦汗、吃西瓜、開風扇,球,衣服的圖片各一張。

2、與圖片相關的動詞及有關"衣服""球"用到的的字卡。

【活動過程】

一、組織活動,幼兒入座

二、談話活動,引起幼兒學習動詞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好!剛纔你們在外面都幹什麼了?你們剛纔是怎樣來到教室的?"(讓小朋友說出是跑來的,老師就出示一個跑字,請小朋友學一下跑是怎麼樣做的。)引出動詞"走、跑",鞏固幼兒對動詞的理解。

師:小朋友們跑的非常不錯,現在坐到自己座位上,剛纔小朋友跑步,累不累?

幼:累或不累。

師:不錯,但是今天有個小朋友他在太陽下又是跑步又是踢球,你覺得熱不熱呀?

幼:熱!

師:那你覺得他要是回到家會幹什麼呢?(出示課題《他在幹什麼》學動詞)幼兒大膽猜想。

三、看圖說一說,他在幹什麼?

1、教師出示圖片:喝水、擦汗、吃西瓜、開風扇。(幼兒邊讀邊邊做動作)

(1)引導幼兒看圖說一說找出動詞:喝、擦、吃、開。

(2)請幾個幼兒把與圖片相應的動詞貼在圖片下面。(教師直接出示卡片)。

(3)領讀全體幼兒認讀一遍。

(4)請幾個幼兒正確運用動詞進行組詞。

2、教師出示動詞"吃",提問:"吃,除了吃西瓜,還可以吃什麼呢?以此類推,讓幼兒用"喝、擦、吃、開"進行組詞練習說話。

3、在此基礎上,擴展幼兒思維,發展幼兒想像力,引導幼兒學會正確運用動詞,並進行組詞。

師:剛纔呢,小朋友說得很好,爲此老師在獎勵你們一張圖片,好不好?

幼:好!

(1)出示圖片,衣服和字卡。

教師引導幼兒:你們的衣服是怎樣來的?買來的?這麼漂亮的衣服我們就要珍惜它,引導幼兒組詞:穿衣服、晾衣服、收衣服、疊衣服......

全體幼兒認讀一遍。

師:剛纔小朋友們說得真不錯,那麼想不想玩遊戲,幼兒,想。

四、遊戲活動

1、引導幼兒在寬鬆、自由的環境下邊遊戲邊說動詞。

(1)教師出示皮球問:這是什麼?球是什麼樣子的?可以怎麼玩?看誰玩的花樣最多。提醒幼兒不要碰到其他人。

(2)請幼兒表演玩球並提問:他在做什麼?(幼兒說出動詞)

2、進一步學習動詞。

(1)請幼兒說動詞並表演動作。

(2)教師拿皮球問幼兒:他們剛纔是怎麼玩的?(幼兒講述並表演)

(3)(教師做動作幼兒說動詞)教師向幼兒說明表示動作的詞就叫做動詞。

3、小朋友們自我評價一下本節課的表現。

4、律動《我真的真的很不錯》結束。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了很多動詞,由於小朋友們的表現非常棒,所以老師也要送給你們新的禮物,但是你們要先回答老師的問題,(出示氣球幼兒觀察)你們知道是什麼東西讓氣球鼓起來的?、、、、、、好,現在我們拿着老師的禮物到外面玩看看氣球都有哪些玩法。教師組織幼兒排成隊走出教室。(注意安全)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觀察汽球並提出新的問題:是什麼東西讓汽球鼓起來的?

2、利用平時的時間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兒正確地運用動詞組詞、造句。

六、各領域滲透社會:使幼兒掌握人類的簡單動作和愛好,加深對動詞的理解。

七、生活中滲透使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親身體驗各種動作。如一起玩球、跳舞、吃飯。

八、環境中滲透在語言區裏投放各種小圖片及其字詞卡,讓幼兒看圖學動詞、組詞、說句子。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圓圓的春天"這首兒歌是中班下學期語言領域得教材,在此時運用這個教材可以幫助孩子們進一步梳理、理解春天的特徵。同時更重要的是,作爲語言活動,通過這首散文的學習,能使孩子們發現原來平時看到的十分平常的事,(像下雨、青蛙叫、小魚遊)在文學作品中通過不同的表達方式,可以他們變得更加美麗,更加有趣,從而感受到語言的魅力與奇妙。綱要指出:文學活動側重指導幼兒理解和使用敘述性語言上。這首兒歌我將分爲兩個課時開展,本次活動是第一課時,教學重點放在了引導幼兒理解和感受上。在具體活動中,我主要運用了兩個策略幫助幼兒更好得理解與感受散文意境。

1、添畫的形式。散文所描繪的意境是很美的,如何讓幼兒感受到美呢?添畫的形式幫助幼兒將深奧的語言轉化爲直觀的畫面,從而讓幼兒理解原來散文中描寫的是一幅美景。同時這樣的形式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更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2、圖譜的運用。通過圖譜將散文中的語句細化,逐字逐句幫助幼兒分句欣賞與理解,同時爲幼兒跟讀提供幫助。

下一課時,我準備選擇一些春天裏的圖片讓幼兒觀察,學習仿編這首兒歌。通過觀察、討論讓有人進一步感知、瞭解春天的景色,領略圓圓春天的美麗、祥和、圓滿。

【活動目標】

1、理解散文內容,感受散文中富有情趣得畫面美和意境美。

2、進一步理解與感受春天的季節特點,熱愛大自然。

3、願意和老師一起朗誦,感受散文中優美、抒情得語言特點。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

在班級開展春天的有關活動,引導幼兒瞭解春季特徵,請家長帶幼兒到池塘邊觀察蜻蜓點水的樣子並豐富有關的知識。

2、材料準備:

唱片實物、唱片掛圖、詩歌圖譜、小蜻蜓圖片、彩筆、春天的圖片、配樂錄音,幼兒人手一張自制唱片,貼貼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出示實物VCD,激發幼兒興趣。

師:這是什麼?你們認識嗎?(幫助幼兒理解什麼是"唱片")(二)基本部分:

1、出示自制唱片,引發幼兒的猜想和興趣。

①向幼兒介紹"這是一張小蜻蜓在春天裏灌的.唱片"。

②引導幼兒猜想,唱片裏的"圓圈圈"究竟是什麼?

2、完整欣賞散文,初步理解散文內容。

①教師完整朗誦兒歌。師:這些圓圈究竟變成什麼了?

(幼1:圓圈圈是荷葉。)(幼2:圓圈圈是水波。)3、教師一邊添畫一邊朗誦散文,幫助幼兒理解"圓圓的春天"的涵義,感受兒童的畫面情趣。

師:一起來說圓圈圈變成了什麼?

(幼:圓圈圈變成了蜻蜓,圓圈圈變成了青蛙,圓圈圈變成了小魚在跳芭蕾舞。)4、出示小蜻蜓及圖譜,引導幼兒再次欣賞散文,通過分句欣賞幫助幼兒理解散文內容,進一步感受散文中的意境美。

①教師逐一出示圖譜並朗誦兒歌。

②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散文內容:

1)誰知道我是用什麼辦法灌唱片的?(幫助幼兒遷移蜻蜓點水得經驗理解散文1-2句)①師:小蜻蜓的尾巴是什麼樣的?(幼:尖尖的。)"用唱片裏好聽的話完整的說"(幼:小蜻蜓,尾巴尖;彎彎尾巴點點水。)"我們把食指伸出來當小蜻蜓的尾巴,這時發現水面怎麼樣啦"(幼:有水波。)"跟這唱片像不像?"②師:所以可以說小蜻蜓在做什麼?(幼:灌唱片。)2)唱片裏有哪些好聽的聲音?要用完整的話說--我聽到了什麼?(幫助幼兒遷移青蛙和春雨的聲音特性,理解散文3-4句)(幼1:青蛙"呱呱"。)(幼2:雨點"叮咚"。)3)我的唱片裏有哪些好玩的有趣的事情呢?要用完整的話說--我看到了什麼?(幫助幼兒理解小魚的動作特點,理解散文5-6句)(幼1:小魚在跳芭蕾舞。)"在哪裏跳?"(幼2:小魚在跳水上芭蕾舞。)"這是一隻什麼樣的小魚"(幼1:活潑的。)(幼2:可愛的。)5、鼓勵幼兒與教師一起朗誦散文,感受優美、抒情得語言特點。

①幼兒與教師一起看圖譜朗誦兒歌。

②討論:你覺得唱片裏的哪一句最好聽,你最喜歡?

(幼1:我最喜歡活潑可愛的魚娃娃跳起水上芭蕾舞。)(……)③請個別幼兒回答問題,教師在選出的答案旁貼上"笑臉"。

④幼兒配樂朗誦兒歌。

【活動延伸】

1、出示第二張唱片圖板,激發幼兒創編的興趣。

2、與幼兒一起欣賞春天的圖片,在下次活動中鼓勵幼兒替換散文中的部分語句。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圖片中角色的表情、動態,並根據圖片提供的線索,展開合理的想象,編出不同的情節.

2、能用恰當的詞句,描述出角色的心理活動與語言。

3、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並願意與同伴分享。

 活動準備:

1、Ppt圖片。

2、雲朵3、提前認識、理解"對話框"的含義。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逐一出示圖片1、3、2請幼兒觀察、講述。

1、出示第一幅圖片,請幼兒觀察。

"這是在什麼地方?"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詞彙形容看到的背景圖。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大老虎是怎樣的?從哪裏看出來的?它見到小兔子會怎麼說?

小兔子是怎樣做的?心情是怎樣的?從哪裏看出來的?會怎麼說?

2、出示第二幅圖片,請幼兒觀察。

小兔子怎麼做的?小兔子是怎樣到河對岸的?

大象像什麼?大象是怎樣知道老虎要吃小兔子的?引導幼兒想象並說出兔子請大象幫忙時會怎麼說?鼓勵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想出各種可能。

老虎是怎樣想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從哪裏看出來的?會怎麼說?

小兔子會怎麼說?

3、出示第三幅圖片,請幼兒觀察。

最後怎樣了?

大象的表情是怎樣的?會怎麼說?

老虎的表情是怎樣的?又會怎麼說?

小兔子呢,他的表情是怎樣的?它會怎麼說?

二、以對話框的形式,幫助幼兒進一步瞭解圖片中各角色的心理變化。

1、出示對話框,知道對話框放在誰那裏,就是誰在講話。

2、請幼兒發揮想象圖片中動物會說的話。

三、請幼兒根據自己對圖片的理解,完整講故事。

1、教師提出講述要求:在什麼地方?發生了一件什麼樣的事?是怎麼說的?是誰、怎樣救的它們?最後怎樣了?給故事起名字。

2、請幼兒兩人一組互相講故事。

3、請一至兩名幼兒講故事。

4、老師完整講故事。

四、自然結束。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傾聽故事,產生情感共鳴——喜愛螞蟻,理解、尊重螞蟻。

2、知道以恰當的方式對待小動物。

3、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並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故事磁帶《想家的螞蟻》。

活動過程:

螞蟻想家了。

——欣賞故事《想家的螞蟻》開始至“小螞蟻不看好吃的東西,只是看着瓶子外面”。

——小螞蟻爲什麼不吃東西,只是看着瓶子外面呢?它在想什麼?

——幼兒充分想像、議論。

——欣賞故事後面部分。

——小螞蟻想家了,妞妞和盼盼是怎麼仿的?他們是怎樣送螞蟻回家的?

向螞蟻告別。

——我們的小螞蟻也想媽媽了,想回家了,怎麼辦? (送它回家)

——小螞蟻和我們在一起已經一個星期了,我們每天給它餵食,和它說話,逗它玩,它很喜歡我們。今天它要回家了,你有話對小螞蟻說嗎?你想說些什麼?

——幼兒向自己的小螞蟻說告別的話。

送螞蟻回家。

——幼兒拿着自制的標誌,小心地將螞蟻帶到戶外。

——請幼兒將螞蟻送到當時發現它的地方,看看螞蟻回到了哪裏,將自己的標誌插在螞蟻消失的地方。

——相互看看標記,瞭解各自螞蟻回家的地方。

——使幼兒明白讓昆蟲迴歸大自然是很重要的。與幼兒約定以後再來看望它們的螞蟻朋友。

小百科:蟻科通稱螞蟻,節肢動物門,多爲黑色、褐色、黃色或紅色,體軀平滑,或有毛刺、刻紋和瘤突。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瞭解動物媽媽關家寶寶的方式。

2、學習朗誦兒歌,並能大敢表演兒歌。

活動準備:

1、幼兒、家長收集的有關動物媽媽和寶寶的圖片、圖書等資料。

2、錄像、PPT《動物媽媽的愛》。

3、袋、老虎、青蛙頭飾各4—5個。

活動建議:

一、談話導入主題討論。

《我的媽媽>入場,我們愛媽媽,媽媽是怎樣愛我們的?(幼兒討論)我們的媽媽這麼愛我們,小動物的媽媽愛自己的寶寶嗎?(看視頻)還有誰知道其它小動物媽媽是怎樣愛自己寶寶的?(幼兒自由發揮)

二、出示部分圖片,瞭解動物媽媽怎樣關愛自己的寶寶。

出示PPT1,老師和幼兒一起討論。

三、出示PPT2,學習詩歌。

1、我們一起去看看動物媽媽是怎麼愛自己寶寶的。

(三段,分段學習,一個生活在草原上,一個生活在叢林裏,一個生活在水和陸上)

2、分組表演學習詩歌。

四、鞏固兒歌,活動自然結束。

附:《愛》

袋鼠愛它寶乖乖,怎麼愛,胸前長個大口袋,整天抱着不離懷。

老虎愛它寶乖乖,怎麼愛,用嘴叼着摔一摔,越摔它長得越快。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