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錦集六篇

本文已影響 1.77W人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錦集六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要求:

1.欣賞故事,進一步認識自我,瞭解自我並通過談話大膽的評價自我。

2.努力展示自己的長處,樹立自信心。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玩具青蛙、故事

活動過程:

欣賞故事--討論故事--喜歡我自己

(一)欣賞故事1.提問:你們喜歡青蛙嗎?喜歡他的什麼地方?(幼兒回答)

2.聽聽青蛙的故事:

(1)傾聽故事至"他忍不住哭了起來"

(2)這隻青蛙爲什麼會對自己失去信心的?

(3)青蛙爲什麼會難過?他有沒有別人不會的本領?

(4)聽故事後半段,現在青蛙爲什麼又高興起來了?

(二)討論故事1.青蛙有什麼本領?野鴨、小松鼠、山羊呢?

2.青蛙爲什麼不高興?山羊對他說了什麼?青蛙又變的怎樣了?爲什麼?

3.最後青蛙是怎麼對自己說的?

(三)我喜歡我自己師:小青蛙認識到了自己的長處,那你有沒有值得自豪的地方?

幼兒相互間的評價,讓他們說說同伴身上的閃光點,以此進一步認識自我,激發自信。

你喜歡你自己嗎?爲什麼?(幼兒交流,鼓勵幼兒大膽交流,敢於說說自己的長處,幫助樹立自信心。)

活動反思:

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個體的差異也是不同的,讓孩子通過觀察和比較自己以及同伴,瞭解和發現自己以及同伴不一樣的地方,感受到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以及其中的奇妙之處。教師的經驗再豐富,設計活動也應當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應當自然的真實的,而不是教師眼裏的,這樣的情境是不真實的,應當多尊重幼兒個性化,不要成人化。幼兒需要發自內心的認可,不能夠去灌輸,孩子也想在集體中得到認可,在同伴之間得到認可,每個人都需要有價值的體現。

小百科:喜歡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xǐ huān ,也作喜愛,一指愉快;高興,二指喜愛,即對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興趣。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生活中發現、理解周圍的人對自己的關心、愛護。

2.能聯繫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參與交流與表達。

3.願意用積極的情感和行動表達自己對他人的感激之情。

活動準備:

1.視頻:《賣燒烤的小女孩》。

2.社會各行各業人工作的圖片。

3.歌曲《感恩的心》。

活動過程:

一、情感體驗。

1.播放視頻:《賣燒烤的小女孩》,引起情感共鳴。

師:“今天,李老師帶來了一段錄像,請你仔細的看一看,錄像裏說了什麼事情。

2.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融入賣燒烤的小女孩的精神世界。

師:剛纔的錄像裏說了什麼事情呀?

師:除了賣燒烤小雨欣還做一些什麼事?

師小結:小雨欣每天放學後都要幫媽媽賣燒烤,回家後還要做很多的家務。

師:小雨欣爲什麼要幫媽媽做那麼多事呢?

師:媽媽生病了找不到工作又不能幹重活,爲了照顧家人她每天都要去賣燒烤。

師:那你覺得小雨欣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師小結:是的,小雨欣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好孩子,她有一顆感恩的心,她每天幫助媽媽做那麼多事,就是她在用自己小小的雙手來感恩回報媽媽。

師:雖然每天都很辛苦,但是她還是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來感恩回報媽媽。她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她還被評爲了最美孝心少年。

二、感恩父母、家人。瞭解家人對自己的養育之苦。

師:小雨欣的媽媽一個人那麼辛苦的照顧着家人,那你覺得你自己的媽媽辛苦嗎?

師:那你的媽媽每天都忙些什麼?

師:媽媽平時是怎樣來關心我們小朋友的?

師小結:我們的媽媽把可愛的小朋友帶到了這個世界上,又含辛茹苦把你們養育大,很辛苦很累的。媽媽爲了我們的健康成長付出了許多的愛,那你們愛媽媽嗎?

師:那我們應該怎樣來謝謝媽媽呢?你想對媽媽說句什麼話?你想爲媽媽做點什麼事?

師小結:小朋友們說得真好,我們應該感恩我們的媽媽爲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可以給媽媽送一句祝福,還可以學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幫媽媽減輕一點負擔,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不讓媽媽操心。就是對媽媽最好的感恩。

師:在家裏除了媽媽愛我們還有誰也愛着我們?他們是怎麼愛我們的呢?

師小結:我們的家人很愛我們,每天都爲我們做那麼多事,我們應該如何感恩家人呢?

師小結:現在小朋友們都長大了,學會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的時候還會幫助家人做一些事,你們都是懂事的好孩子。

二、感受來自生活中的關愛,瞭解我們要感恩的人。

師:在生活中除了自己的家人在關愛關我們,還有誰也一直在關愛着我們,幫助着我們呢?

2.感恩教師 ,瞭解教師每天的辛苦工作,以及如何感恩教師 。(圖片:老師教孩子們學本領)

師:咱們每天來園到離園,都做些什麼啊,老師都教些我們什麼啊?

教師小結:咱們在幼兒園的一天時時處處都離不開老師的辛勤教育,咱們應該怎樣來感謝教師呢?

教師小結:其實呀,你們每天都表現好了,在一日活動中健康的成長,就是對老師最好的感謝啊!

3.感恩夥伴,體驗友情之樂(圖片內容:兩個小夥伴在一起,其中一個把自己心愛的玩具給另一個玩)

師:“你和你的小夥伴在一起開心嗎?有哪些開心的事?”

4.感恩社會 主要讓幼兒瞭解各行各業的人都是非常有用的,我們應該感恩身邊的人。

師:其實我們身邊還有很多人也值得我們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尊重他們。

(1)出示農民鋤地的圖片,

師:我們平時的食物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們要尊重農民伯伯,並要愛惜糧食。

(2)請幼兒觀看建築工人蓋房子的過程,懂得感恩建築師

(3)出示醫生給病人看病的圖片,讓幼兒明白我們能擁有健康的身體是離不開醫生的,我們應該感恩醫生。

5.進一步理解如何感恩,知道我們要從小講文明、懂禮儀。

師:“在我們身邊有太多要感謝的人,感謝父母把我養大;感謝老師教給我本領;感謝小朋友帶來的歡樂、幫助;感謝農民伯伯種出的糧食……那你最想感謝的人是誰?你想感謝他呢?”

師小結:剛纔小朋友想出了許多感恩的方法 ,可以向幫助過自己的人說一聲謝謝、回報媽媽一個吻、讓爸爸省心、聽老師的話、尊重別人的勞動。

三、製作感恩卡片。

師:我們應該常常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身邊一切愛我們的人。這樣生活會變得更快樂!更幸福!那我們一起來製作一張感恩卡片送給你最想感恩的人吧!

師:你在感恩卡上畫了什麼?你想把感恩卡片送給誰?

師:我們一起去把感恩卡片送給你最想感恩的人吧!

活動延伸:

請幼兒可以以唱歌的形式形式來表達自己感恩的心。

活動反思:

古人云:“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感恩教育應該從孩子抓起。爲讓幼兒懂得。爲使感恩活動融入幼兒園生活,使感恩深入幼兒的內心深處,植入幼兒心田,作爲大班孩子,想通過此次社會活動:《感恩》,引導幼兒體會父母、老師、同伴及周邊所有人對自己的愛,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快樂生活離不開別人的幫助,加深孩子對愛的理解,同時,也要教育幼兒學會把自己的愛積極的反饋給別人。培養孩子擁有一顆知恩、惜恩、感恩、報恩之心。

通過此活動,我意識到預設總是美好的,想像總是無可挑剔的,但能經得起檢驗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好活動。儘管自己花了大量心思設計教案、準備教具,但實施下來卻發現與預設相比,在效果上還是有所差別。爲完善此活動,現進行如下反思:在教學中,整個活動教態很好,親切自然,流程很清晰,一環扣一環,特別是活動導入部分我引導幼兒觀看傾聽最美孝心少年《賣燒烤的小女孩》的故事來震撼幼兒的心靈,能切入主題引發幼兒遷移自身的家庭環境,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但整個活動中,時間過長,活動內容過多,涵蓋的面太廣,所謂面面俱到,反而會導致蜻蜓點水,沒有將每個環節的教育價值挖深挖透,使活動緊湊,達到教育目標,深入幼兒心田。因此,此教學內容可拆分爲兩個活動進行,活動一以瞭解父母對自己的愛,從而激發幼兒感恩父母之情,樂意用實際行動幫父母爲主體,進行展開。第二環節出示媽媽照顧自己的多媒體圖片,並請相應的幼兒向全班幼兒講述照顧的辛勞。激發幼兒遷移經驗,啓發幼兒說說自己媽媽辛勞的照顧自己的過程,體會媽媽對自己的關心與愛護。再讓幼兒說說自己應該如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從而能使幼兒從內心深處出發,激發幼兒的感恩之心,報恩之情。再延伸身邊還有許多人都在幫助着自己,可引伸出身邊的老師、同伴等等,讓幼兒變小愛爲大愛,感恩幫助身邊的每一個人,做到“凡是人,皆須愛”。

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多讀、多學、多問,以此來改進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水平,在按時、按質、按量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讓自己一步步走向優秀。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過去玩具與現在玩具的不同,感受現在玩具的豐富。

2、學習、掌握一些過去玩具的玩法。

3、理解玩具的來之不易,懂得珍惜、愛護它們。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幾種玩具:滾鐵環、陀螺、彈子、紙飛機、沙包、繃繃繩。

2、每個幼兒帶一種自己喜歡的玩具。

3、邀請1~2位家長參與活動,活動前與他們交流活動的相關事項。

4、幼兒用書:《各種玩具》。

活動過程:

1、出示一個陀螺,引出"玩具"的話題。

★教師(出示陀螺):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每個小朋友都回去詢問過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小時玩過的玩具,現在可以介紹給大家聽一聽。

★同伴間相互交流。

★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記錄。

★請家長介紹自己小時候的玩具。

★教師和幼兒的利用幼兒用書進行小結。

2、教師分別出示一些簡單的玩具,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比較。

★教師:你們仔細看一看這些爸爸媽媽小時的玩具,哪些你們也玩過?與現在的玩具相比,它們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幼兒自由進行觀察、比較。

★幼兒相互討論:爸爸媽媽小時候的玩具和我們現在的玩具有什麼不同?

★教師:現在玩具的種類很多,而且每個小朋友都有很多的玩具,你們都很幸福。

★教師:你們知道玩具是哪來的?你們應該怎樣來玩?玩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

★幼兒相互討論交流。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我們應該愛護每一樣玩具,不能隨便向家人要求買新玩具。

3、幼兒嘗試玩一些簡單的玩具。

★教師:你們也可以試着玩爸爸媽媽小時候玩過的玩具。

★幼兒在教師、家長的帶領下嘗試玩玩具。

★家長、教師帶領幼兒玩一些跳房子、編花籃等民間遊戲,引導幼兒感受遊戲的快樂。

★教師:以後我們比一比,看誰愛護玩具,看誰會玩的遊戲多。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對西藏的瞭解,進一步感受祖國河山的美麗,萌發民族自豪感。

2、認識瞭解藏族風土人情和民族服飾特點。

3、感受藏族人們的熱情好客。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5、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ppt課件、音樂

活動過程:

一、介紹西藏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一個美麗的地方看一看(播放視頻:西藏的有代表性的景色和建築)提問:剛纔你在視頻裏都看到了什麼?這山和我們平時見得有什麼不一樣嗎?誰能說一說?

這個美麗的建築你知道是什麼嗎?是美麗的布達拉宮。看一看他建在哪?(依次介紹圖上景物,教師小結)師:這些景色美嗎?看到這美麗的景色,你的心情怎麼樣?噢!那高興時,你們都喜歡幹什麼呢?(笑一笑、唱歌、跳舞)請幾名幼兒做一做。

二、介紹瞭解藏族服飾及飲食居住特色。

1、介紹服飾特點西藏不僅有美景,還有一些美麗漂亮的東西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提問:他們的衣服漂亮嗎?細看一下,和我們的服飾有哪些不一樣呢?

向幼兒介紹藏族服飾他們穿的是藏族的傳統服飾,與我們穿的有一些不同,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依次介紹,藏帽,由於西藏氣候寒冷,人們一般都會帶着帽子。

看他們身上穿的叫什麼你知道嗎?這是藏袍,穿着寬鬆的藏袍出門,懷中可以揣許多隨身物品,很方便,夜間解帶和衣而眠,天氣暖和時,脫下衣袖袒露右臂,表現藏族人所特有的豪放。按順序依次介紹藏靴、藏刀、邦墊。

2、介紹飲食特點師:原來他們的服飾和我們不一樣的這麼多啊!你覺得他們的衣服漂亮嗎?他們除了服飾上和我們有不一樣,還有一些東西和我們不一樣呢,一起看一看。

都有些什麼?好吃的,對,看看他們吃的和我們平時吃的有什麼不一樣?

師小結:我們的飲食習慣不一樣,藏族人都是以肉食爲主,藏族比較有特色的就是我們剛剛看到的那些食物,他們最愛吃的藏族飲食四寶:油酥、籽粑、風乾肉、青稞酒,他們也最愛吃羊肉。

三、出示"哈達"互動,體驗藏族人們的熱情豪放藏族人還有一樣有特色的東西,不知道你們知不知道,我們看看,瞧,你們知道這叫什麼嗎?

它叫哈達,潔白的哈達,是一種禮巾,表示對客人的歡迎和尊重,如果你去西藏,他們也會獻給你潔白的哈達!

藏族人們不僅有舒適漂亮的服飾,好吃的美食,好看的美景,藏族人們還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熱情好客,能歌善舞的民族,和他們一起跳起來吧!(播放音樂,師幼齊跳)師:小朋友跳的真好看,你們跳的開心嗎?

活動反思:

《雪域高原看賽牛》是語文s版三年級下冊教材第六單元的精讀課文,文章介紹了藏族人民在高原上一場別開生面的賽犛牛會,寫出了濃郁的藏族風情。課文按“比賽前——比賽中——比賽後”的順序描寫了自己在雪頓節上,的所見所聞,表達了藏族人民歡樂的心情。

一、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做的好的地方是:

1.緊扣文本內容、單元訓練重點、課後題,打破傳統的串講串問教學模式,先從整體入手,大體瞭解課文的記敘順序和內容,然後直奔教學重難點,重點學比賽時,再學賽前賽後,層次清楚,條理分明。

2.運用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感受到藏族濃郁的民俗風情,通過學習課文內容,運用兩個小練習深入掌握場面、動作描寫等。

二、不足之處:

1.時間分配欠缺,教學上要把握好時間分配。

2.齊讀較多,學生評議讀較少,應讓學生在不斷的評價練習中,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

3.在過渡到品讀感悟時,學生的質疑能力還比較差。學生不會抓住重點,充分地理解課文。

特級教師於漪老師說:“教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要從遺憾找出問題,改進方法,提高自己,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瞭解交通設施的演變過程,知道車、橋、路、船的變化歷史。

2、根據查找的資料,探究交通運輸方式爲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在探究中使學生了解從古到今交通發展過程對現實生活的意義。

3、培養學生查找資料,分析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課前準備:

1、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同學們按自己的興趣,分成六個小組,參考教材提示的相關內容的學習方法蒐集資料。分組情況: 陸上交通小組(一至四組):分別查找有關路、橋、陸上交通工具(自行車組、機動車組)發展變化的資料。 水上交通小組:查找有關船的發展變化的資料。 空中交通小組:查找有關熱氣球、飛艇、飛機等飛行器發展變化的資料。

2、教師準備相應課件與資料。

教學過程活動:

活動一

由現實生活中交通運輸工具的變化導入 師:同學們,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各種各樣的交通運輸方式,並感受到交通的'變化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課前佈置了讓大家採訪自己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及身邊其他人所經歷的交通工具的變化。同學們,都整理好了嗎? (學生彙報採訪結果,教師適當鼓勵、點評)小結:就如同學們說的那樣,我們今天的交通變得越來越方便、快捷、舒適。

活動二

分組談交通的發展史 師:正如我們剛纔談到的一樣,我們今天所見到的交通設施,交通工具都經歷了逐漸發展演變的過程。它們都有着自己的歷史,自己的故事。

師:課前讓同學們按自己的興趣,分成了六個小組。分別從陸上交通、水中交通、空中交通中挑選自己喜歡的方面進行資料查找。 要求:按交通方式發展演變的順序整理查到的資料。在瞭解資料的基礎上,找到發展過程中的重大變化,並以小標題的形式加以概括。概括後請把小標題和具體時間填在表格裏,並商討如何把資料展示給大家。 開始交流整理小組的資料,學生組內整理交流。

教師的適當點播:

1、正如這位同學說得那樣,我們今天正在研究的以太陽能、燃料電池爲動力的汽車是我們未來交通發展的方向。但不知大家發現沒有,今天,我們雖有了這麼多的車,但人們用得最多的還是自行車。這是爲什麼呢?

2、再好的車,也需要寬闊平坦的道路,我們來聽一下關於道路的發展史。

3、但再好的路,也有遇到河的時候,我們要想過去就需要——橋。

4、老師也蒐集了一些有關橋的圖片,請大家看一下。邊放圖片邊講解。這是木橋,後來人

5、那有沒有不用走路、過橋的交通工具呢?船。

6、最後一組介紹什麼。 小結:這節課,同學們跟老師從古到今話交通,同學們講到了天上的飛機,陸地上的車。水中的輪船。(邊說邊板書)現在老師講講地下的地鐵,大家都坐過吧!最早的地鐵出現在1860年的英國,在開通的第一年,就運送了650萬人。我國的第一條地鐵是1969年建成的北京地鐵。地鐵爲緩解地面的交通壓力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還有埋在地下的管道運輸。早在20xx多年前,我們聰明的中國人在四川用竹子做成管道運送天然氣和滷水熬製食鹽。同學們請看圖片,現在我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石油和全部天然氣*管道運輸,管道運輸正在我們的生活中起着越來越大的作用。

(讓學生看板書) 大家看,經過無數代人的努力,我們現在已經形成了,天上有飛機,水中有輪船,路上有汽車、火車、自行車,地下有地鐵、管道運輸的現代立體交通網。

活動三

研討交通運輸方式爲什麼會有着這樣的變化 師:通過以上各組同學的展示,使我們瞭解了交通從古到今走過的軌跡,但此時我們不能不產生這樣的疑問:交通運輸方式爲什麼會有着這樣的變化呢?請大家結合我們查到的實例,談談你的看法。

1、因爲人類勇於創新,有了夢想就永不言棄。就拿我們船來說吧,雖然,第一艘蒸汽船被稱爲“笨傢伙”,但人們沒有放棄。

2、是人們堅持不懈的精神。我給大家講一個關於橋的故事,可能對大家有所啓發。茅以升是我國著名橋樑專家,1934年春,他擔任錢塘江大橋工程處處長,以周密的勘測和精湛的設計,拿出了比當時鐵道部顧問、美國橋樑專家華德爾既好又省的方案。從1935年春正式開工起,他創造性地使用造橋方法,在兩年半的時間裏建成了長1453米,高71米的錢塘江大橋。這一壯舉顯示了中國科技工作者的聰明才智和中國人民具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3、因爲人類有一種永不放棄的精神。自行車剛發明時,只能用腳蹬地前進……

4、人類有一種獻身精神。從人類有了飛行的夢想,就有無數人付出了汗水、心血乃至生命,纔有了飛機的發明。

活動四

課後引伸,爲下節課做準備。 師:正如同學們說得那樣,我們一起了解了交通的歷史。交通發展的歷史,是古人用勤勞與智慧創造的。我們瞭解過去,是爲了更好地把握現在,展望未來。請同學們利用課下時間,仔細觀察我們身邊的交通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你的改進方法。在下節課時展現給大家。

活動反思:

我講授了《從古到今話交通》一課,學生們學會了很多的知識,他們瞭解了交通設施的演變過程,知道了車、船、路的變化。孩子們發言很積極,課堂氣氛特別活躍,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在課堂中,我採用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孩子們的學習效率很高。

我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生們可以互相啓發、共同提高。孩子們的思維很活躍,能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很善於評價學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學生們找到了自身的價值,嘗試到了成功的喜悅。

不足:

1.有個別學生在學習上不夠主動。

2.學生們的知識不夠豐富。

改進措施:

1.我們要關注學困生,應多表揚鼓勵他們。

2.教師應讓學生多看書,要開闊孩子們的視野。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地去探索、去實踐,爭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守信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品質,怎樣對幼兒進行守信用教育呢?時值春暖花開的季節,萬物甦醒,小朋友們帶來了許多小蝌蚪,大家圍着小蝌蚪指指點點,我靈機一動,何不借助小蝌蚪的故事來對他們進行教育呢?於是就選擇了活動《守信用的小蝌蚪》來對幼兒進行教育,讓幼兒知道答應別人的事要努力做到,做個守信用的孩子。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明白答應別人的事要盡力做到,在生活中要做個守信用的人。

2、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故事《守信用的小蝌蚪》圖片。

【活動重點】

讓幼兒理解“守信用”的含義。

【活動方法】

圖片展示法、談話法和舉例說明。

【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守信用的小蝌蚪》,幫助幼兒瞭解故事內容,理解“守信用”的含義。

故事的名字叫什麼?故事裏有誰?故事講了件什麼事?

岩石上的小蝌蚪是哪兒來的?(因爲小哥哥的玻璃瓶碎了,所以把他們先放在這兒)

小哥哥答應了小蝌蚪什麼事?(會來接他們,並把他們放到漂亮的杯子裏)

誰來了,它要幹什麼?它怎麼對小蝌蚪說的?小蝌蚪怎麼說的?水變得怎樣了?小蝌蚪怎樣了?

小花鴨要帶走小蝌蚪,小蝌蚪開始有沒有答應?

誰來了,它要幹什麼?它怎麼對小蝌蚪說的?小蝌蚪怎麼說的?水變得怎樣了?小蝌蚪怎樣了?

小花鴨要帶走小蝌蚪,小蝌蚪開始有沒有答應?

岩石公公怎麼對小哥哥說的?小哥哥爲什麼臉紅了?

(分析:利用故事引出課題,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結合圖片,幫助幼兒形象地理解故事的內容,進一步加深幼兒的印象。)

2.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讓幼兒知道應該做個守信用的人。

小蝌蚪和小哥哥誰守信用?爲什麼?如果不守信用,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你認爲應該守信用嗎?爲什麼?

(分析:再一次爲幼兒提供相互討論的機會,在又一次的經驗交流中,使他們理解守信用的含義。)

3.通過對具體事例的判斷,讓幼兒明白在生活中要做個守信用的人。

事例1:小明答應小紅第二天帶一本《黑貓警長》連環畫給她看,可他第二天什麼也沒帶。

事例2:小明上街前答應媽媽上街不要這要那,到了商店裏,小明非要媽媽買變形金剛不可,媽媽不同意,他就賴在地上不走。

事例3:小玲答應爸爸晚上只看動畫片節目,看完後就去畫畫。晚上,玲玲看完了動畫片,就自己主動關了電視,到自己的房間畫畫去了。

(分析:運用具體事例,讓幼兒能清楚的分辨人物行爲的對與錯,讓幼兒學習好的榜樣。)

4.讓幼兒談談自己應該在生活中怎樣做個守信用的人。

(分析:爲了幫助幼兒加深理解“守信用”的含義,讓幼兒結合自己的分享經驗來說一說,爲他們提供一個在集體面前展示自己的平臺。)

【活動反思】

今天開展的社會活動是《做守信用的孩子》,活動目標是理解守信用的重要性,明白在生活中答應別人的事應該做到。體驗守信用給別人帶來的愉快。

聽說“講故事”孩子們已經能馬上安靜下來,用期待的眼神注視我,故事就是有這樣的魅力。講故事的過程與聽故事的過程同樣是另人陶醉的,在靜靜的氛圍中,孩子們凝神屏息的聆聽着故事的發生、發展、結局。

我利用圖片講述故事,較好地幫助幼兒理解了故事的主要內容,接着,讓幼兒進行共同討論交流,知道了守信用的含義,在此基礎上,通過

一些具體事例的判斷,使幼兒能正確地分辨出人物行爲的對錯,知道什麼行爲是守信用的行爲,什麼行爲是不守信用的行爲,不守信用會造成什麼後果等,最後,讓幼兒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來說說怎麼做一個守信用的人,孩子們紛紛發言,交流得很熱烈,把自己的一些經驗與同伴進行了分享。

小百科:蝌蚪(英文:tadpole ) 古時寫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體,又稱蛤蟆蛋蛋。剛孵化出來的蝌蚪,身體呈紡錘形,無四肢、口和內鰓,生有側扁的長尾,頭部兩側生有分枝的外鰓,吸附在水草上,靠體內殘存的卵黃供給營養。以羣居爲主。當蝌蚪成熟了,它們開始脫變,漸漸長出四肢,然後(對於蛙和蟾蜍)則透過細胞凋亡(控制細胞死亡)逐漸退化了它們的尾巴。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