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教案

本文已影響 2.19W人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教案

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教案1

教材分析:

“鳥”是動物世界中的一個大家族,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見過小鳥,也知道鳥是人類的朋友,但是對鳥的種類和鳥類的特徵瞭解甚少。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認識、觀察瞭解幾種鳥類的特徵。學會關心、照顧小鳥,建立與小鳥的親密關係,產生喜愛和保護小鳥的情感。

活動目標

1.認識、觀察幾種鳥類的特徵,知道鳥類是人類的好朋友。

2.能按從頭到尾的順序觀察鳥類,學習觀察的方法。

3.瞭解愛鳥周的日期,願意愛護、保護鳥類。

活動準備

1.森林裏的鳥不同的聲音。

2.各種鳥的圖片。

3.各種鳥自我介紹錄音。

活動建議

1.欣賞鳥鳴,激發幼兒觀察、瞭解鳥兒的興趣。

(播放錄音)幼兒聆聽清脆悅耳的鳥鳴聲。請幼兒傾聽這是什麼聲音?小鳥是怎樣唱歌的.?幼兒模仿小鳥的叫聲。

2.介紹幾種常見的鳥,瞭解他們的特徵。

(1)介紹自己收集的鳥類圖書

請幼兒說說自己帶來的是什麼鳥?它是什麼樣子的?你喜歡它什麼地方?在幼兒講述過程中,鼓勵幼兒大聲完整地講述。

(2)出示啄木鳥的圖片

提問:這是什麼鳥?他的頭上有什麼?身上有什麼?翅膀和尾巴是什麼樣子?是什麼顏色的?幼兒有序的講述啄木鳥的特徵。

3.教師繼續出示麻雀、喜鵲等各種鳥的圖片,幼兒能按從頭到尾的順序觀察鳥類,說出它們有哪些共同特點?讓幼兒認識其他幾種常見的小鳥。

小結:鳥的身上長滿了羽毛,大多都有圓圓的頭,硬硬的嘴,有兩隻翅膀,都沒有牙齒。

4.組織幼兒討論:鳥類和人類的關係

討論:爲什麼說鳥類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如果我們人類總是捕殺鳥類,大自然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小結:沒有鳥,世界會變得一團糟,有了鳥類和我們相處,我們人類就能生活得非常愉快。因爲,鳥不但回吃蟲子,還會做窩和保護森林,有的鳥羽毛很漂亮,可供人欣賞,有的鳥聲音很動聽,可供人聆聽—所以,我們人類應該和鳥類共同生活,友好相處,並要愛護鳥類。

5.播放PPT,瞭解鳥類面臨的災難。

(1)設置情景:信鴿送來探測到的面臨危難照片,大家一起商討研究。

(2)圖一:小鳥正受農藥的侵害。

提問:小鳥怎麼了?爲什麼會死?飛機上噴灑的是什麼?

小結:農藥的大量使用,不但殺死了害蟲,而且有毒的農藥也把小鳥給毒死了。

(3)圖二:小鳥受污水的侵害。

提問:小鳥怎麼了?髒水那裏來?白天鵝什麼會邊成黑天鵝的?

小結:工廠裏排放污水,使白天鵝變成黑天鵝的,使魚兒毒死了,小鳥吃了有毒的魚就死了。

(4)圖三:森林遭到破壞,小鳥無家可歸,面臨捕殺的危險。提問:小鳥爲什麼會哭?

小結:森林被砍伐,小鳥失去了家,還面臨着被槍殺和捕捉的危險。

(5)幼兒討論怎樣保護小鳥。

引導討論:我們的小鳥面臨的危險太大了,讓我們想想辦法,怎樣保護小鳥?

6.知道“愛鳥周”,願意愛護、保護鳥類。

鳥類中的大部分都對人類是有益的。他們有的可以捕殺害蟲,有的可以捕殺鼠類。他們對農業、對森林和果園都有益處,所以鳥類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國家在每年的4月底到5月初的一個星期,在全國開展“愛鳥周”活動。號召全國人民都來保護、愛護鳥類

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對探究葉脈感興趣。

2、培養觀察能力。

3、嘗試對葉子進行分類、計數。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放大鏡若干、每人個橡皮泥、葉子標本若干。

2、葉脈標誌6個;書本標誌6個(上面畫有不同的葉脈標誌)。

3、事先檢查幼兒園西側花園及附近小花園的安全性。

活動過程:

問題引入:小朋友,你認爲葉脈象什麼呢?所有葉子的葉脈長得樣嗎?

小朋友認真地觀察,記錄所發現的葉脈。提醒幼兒注意保護葉子。並用橡皮泥拓印下來。

二、自由探索:葉脈真有趣。

教師引導幼兒看看、摸摸葉脈;比較葉脈的粗細和紋路圖案。並啓發幼兒可以用託印的方式真實地記錄下來並進行分類,也可用放大鏡觀察。

三、集中交流:不同的葉脈。

1、引導幼兒觀察自己所拓印的葉脈,說說它們的`花紋分別像什麼?可以分成幾種?

2、個別幼兒展示自己的記錄結果,師利用葉脈標誌介紹該類葉脈的名稱。

四、遊戲:小樹葉找朋友。

幼兒自選片葉子標本,觀察它的葉脈類型,進行分類遊戲。

師:今天,風阿姨要跟葉子標本做遊戲,風起時,小樹葉就隨風飄舞,風停時,小樹葉就趕緊躲到它的書本里。

在遊戲過程中,引導幼兒模仿落葉飄的動作,並擴充對葉脈種類的認識。

五、自然結束:幼兒隨着風阿姨飄到活動室做新的遊戲。

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通過看一看,嘗一嘗,說一說等形式,讓幼兒初步瞭解各種糖果的基本特徵和作用,知道糖果裏含有糖,糖是甜的是人體必需的營養。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發散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教育幼兒吃糖果要適量。

【活動準備】

1、各種各項的糖果若干,畫上五官,富有表情。

2、請每個幼兒從家裏帶來兩種糖果。

3、情景劇《小熊拔牙》的有關道具及場景。

【活動流程】

遊戲導入——看一看——嘗一嘗——說一說——給糖果寶寶找家——情景劇《小熊拔牙》——延伸活動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

教師戴上大糖的頭飾,做大糖媽媽,帶領幼兒到“甜甜大世界”去發現尋找糖果世界的祕密。

大糖媽媽:小朋友,你們認識我嗎?對,在上次的活動中小朋友都已經認識我了,我是麻渠大糖媽媽,今天我要帶領小朋友到我們糖果類的大本營“甜甜大世界”去,在那裏你們會認識更多的糖果,發現糖果世界的許多祕密,下面讓我們快樂地出發吧!

二、看一看

大糖媽媽帶領幼兒到“甜甜大世界”去參觀,請幼兒認真觀察各種糖果的不同形狀、顏色和包裝。

大糖媽媽:小朋友,“甜甜大世界”到了!你們看,我的糖果夥伴們正在向你們微笑呢!快去和它們做朋友吧?看一看它們都是什麼糖?什麼顏色,什麼形狀?他們有什麼獨特的'地方?(幼兒自由分散的觀察,教師個別引導)

提問:你剛纔看到了哪些糖?它們是什麼樣子的?以前吃過嗎?是什麼味道?它和別的糖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三、嘗一嘗

讓幼兒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親自品嚐糖果的味道,加深幼兒對各種各樣糖果的認識。

大糖媽媽贈給每個小朋友一個禮物,請小朋友每人挑選一塊糖果進行品嚐,並說出糖果的形狀、顏色、味道。

四、說一說

請幼兒說一說日常生活中還見到過什麼糖果?吃過什麼糖果,什麼形狀、顏色、味道等?

五、給糖果寶寶找家

請幼兒根據不同的要求給糖果寶寶找家:

1、按照顏色的不同給糖果寶寶找家(紅色、黃色、綠色、白色、棕色等)

2、按照形狀的不同給糖果寶寶找家(圓、方、橢圓、半園、三角等)

3、按照軟硬程度的不同給糖果寶寶找家(棉花糖、橡皮糖;冰糖、水果硬糖)

4、按照味道的不同給糖果寶寶找家(如菠蘿味、桔子味、奶味、巧克力味)

六、表演活動:情景劇《小熊拔牙》

請幼兒觀看情景劇,知道吃糖果雖然有利於健康,但是吃多了對身體不利。

看完表演後提問:

1、小熊爲什麼要拔牙?

2、你看了這個表演,明白了什麼道理?

大糖媽媽小結:糖是我們身體裏面必需的營養,但是不能多吃,要適量。吃多了不僅會傷害牙齒,還會造成肥胖。所以吃糖要講究科學,不能無節制地亂吃。吃完糖後一定要漱口或刷牙,晚上睡覺前千萬不要吃糖。

七、延伸活動:

帶領幼兒離開甜甜大世界,到美工區利用糖果包裝紙去製作精美的手工製品。

故事《小熊拔牙》

熊媽媽去上班,小熊一個人在家裏玩耍。臨走前,媽媽對愛吃甜食的小熊說:“媽媽不在家,你要洗洗臉,刷刷牙,不自己拿餅乾,不自己吃甜瓜……”。小熊痛痛快快的答應了媽媽的話。小熊洗了洗臉,理了理頭髮,就是不想刷牙,不刷就不刷吧。小熊想起家裏甜甜的餅乾,可是已經答應媽媽不吃它。找到一罐甜甜的蜂蜜,好象媽媽沒說它,果醬呢,也可以嘗一下。小熊拿出了盤子,盛一盤蜂蜜,盛一碗果醬,一口一口的吃乾淨。啊!好甜啊!甜到舌頭根底兒,甜到牙齒跟兒!咦?怎麼變酸啦?哎呀呀!甜變酸,酸變疼。哎呦!疼得小熊直叫喚!

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認識紅、黃、藍三原色,知道紅、黃、藍兩兩混合分別變成橙色、紫色和綠色。

2、探究紅、黃、藍三種顏色兩兩混合的變化,並嘗試實驗。

3、喜歡探究顏色的變化,感受探究顏色奧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兔子圖片、染缸圖片、顏料、瓶子、宣紙、盤子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故事《會變色的兔子》

小兔媽媽有三個孩子,一個叫小紅、一個叫小黃,還有一個叫小藍,這三個孩子都非常淘氣,有一天,他們和媽媽一起去熊貓大叔的染坊裏去玩,小紅不小心摔倒了黃色的染缸裏去了,當他爬出來的時候,兔媽媽問小紅,“你是誰呀”,“我是小紅呀”小紅說,可是媽媽不相信,小黃摔倒了藍色的染缸裏去了,當他爬出來的時候,媽媽問“你是誰呀”“我是小黃呀”,可是媽媽不相信,小藍掉在紅色的染缸裏去了,當他爬出來的時候,媽媽問“你是誰呀”小藍着急的.說“我是小藍呀”,可是媽媽也不相信。

2、教師提問:爲什麼媽媽認不出小紅、小黃和小藍了呢?讓我們做一個小實驗吧!

二:基本部分

1、小實驗:顏色變變變

給幼兒提供紅、黃、藍三種顏料瓶,讓幼兒進行實驗

紅色顏料和黃色顏料混合,有變化嗎?(橙色)

黃色顏料和藍色顏料混合,有變化嗎?(綠色)

藍色顏料和紅色顏料混合,有變化嗎?(紫色)

2、製作花手帕

教師演示:將三角形宣紙的三個角放入三種不同的顏料盤裏,渲染一會兒,兩種顏料的交界處形成另一種顏料,即橙、綠、紫色,然後就變成漂亮的花手帕了。

幼兒操作,教師適當指導

三、結束部分

作品展示

教師小結:今天小朋友認識了紅、黃、藍三種顏色,這三種顏色是色彩中的三原色,由它們可以變化出很多漂亮的顏色來,我們還製作了小手帕,回家後,教爸爸媽媽來做好嗎?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都非常高,激發了幼兒對顏色的探索慾望,讓幼兒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發現顏色變化的規律。在幼兒動手操作顏料瓶時,顏料準備的不夠合理,導致顏色有的深有的淺,在結束環節,由於幼兒存在個別差異,個別幼兒不能主動地參加到展示中去,有了這次的經驗,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夠表現的更好!

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創設情景,使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認識幾種常見的水果。

2、通過觸覺、視覺、味覺等方面,讓幼兒感知水果的外形特徵和味道。

活動準備:

1.蘋果、香蕉、橘子、雪梨以及紙箱。

2.切成片的水果,並用牙籤插好。3.PPT課件

4.事先讓家長帶孩子感受蘋果、梨、香蕉、橘子這四種水果的外形特徵,軟硬程度。

教學過程:

一、認識水果

談話導入:小朋友你們喜歡吃水果嗎?(喜歡)那你們都喜歡吃什麼水果呢?好,那今天老師就用魔術給你們變出喜歡的水果來,好不好?

分別變出蘋果、橘子、香蕉、梨,讓幼兒說出他們的顏色、形狀,並讓幼兒觸摸四種水果的軟硬小朋友都很棒額,都認識這幾個水果寶寶,那老師現在請做的最棒的小朋友來摸一摸他們,感覺一下他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二、遊戲:摸水果

剛纔我們一起認識了蘋果、香蕉、橘子還有梨,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水果!水果寶寶剛纔跟我說,他們很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捉迷藏的遊戲,你們願不願意呀?現在水果寶寶都已經藏到了我的魔法箱裏,現在誰來把他捉出來呢?

三、嘗一嘗

1.讓幼兒嘗試水果。

小朋友很棒額,把水果寶寶都找出來了,爲了獎勵你們,“老師準備了這四種好吃的水果,請小朋友們來嘗一嘗,不過嘗好了還要過來告訴我你吃的是什麼水果?它是什麼味道的?”

四、擴展延伸。

1除了這四種水果寶寶你還吃過那些水果?教師用水果圖片提示幼兒回答。

小結:有的水果是甜的'有的水果是酸的,水果的味道是不一樣的,但都有營養,多吃水果對我們的身體有好處。所以我們要多吃水果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壯。好不好?那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的水果是我們小朋友還沒有吃過的,回去讓爸爸媽媽帶你們去認一認,嘗一嘗,好嗎?

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教案6

【活動目標】

1.能自己探索製作“小鳥進籠”遊戲,能正確把握小鳥身體的比例。

2.會玩小鳥進籠遊戲,發現轉動速度與小鳥入籠的關係。

3.體驗自制玩具的快樂,感受視覺暫留現象的奇妙。

【活動準備】

白色硬卡紙、小木棍、水彩筆、雙面膠、剪刀

【活動重點】

掌握自制遊戲的做法。

【活動難點】

知道“視覺暫留”現象的原理。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給小朋友變個魔術,吸引幼兒探索製作興趣。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展示“小鳥進籠”遊戲用具,請幼兒自由探索製作方法。

(1)在一張硬卡紙上畫上小鳥,重點指導幼兒畫小鳥時要掌握身體的.比例。提醒幼兒給小鳥圖上漂亮的顏色。

(2)在另一張紙上畫鳥籠,在兩張紙的中間夾上小木棍粘貼在一起即可。

2.引導幼兒玩遊戲,雙手來回搓動小木棍,即會出現小鳥入籠現象。

三、結束部分:

在玩的過程中發現手的轉動速度與小鳥入籠的關係,體驗視覺暫留現象的奇妙感受。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在美工區尋找材料,製作更多的同原理遊戲,投放到益智區,探索不同遊戲轉動的祕密。

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教案7

活動目的:

1、瞭解摩擦生電這一現象。

2、會用塑料尺子和頭髮摩擦生電。

3、探索摩擦生電的樂趣。

活動準備:

紙屑,尺子。

活動重難點:

探索尺子和頭髮摩擦生電。

活動過程:

一,舞蹈導入。

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跳一段小蘋果吧。

二,引入紙屑跳舞。

不光是小朋友們會跳舞,老師今天請來一羣小夥伴,它們也會跳舞。

教師展示尺子在頭髮上摩擦生電,讓紙屑跳舞的現象。

三,講解紙屑跳舞的'原理。

小朋友們要來試試怎麼讓紙屑跳舞嗎?

恩,小朋友們想一想,爲什麼紙屑們會跳舞呢?

恩,讓老師來給大家講一講吧。

四,小朋友自由探索除了塑料尺子,還有什麼可以產生靜電。

五,記錄探索結果。

小朋友們,想必大家都找到一些東西,不知道你們找到的東西能不能產生靜電呢?讓我們在紙上,用自己的方法,把結果畫一畫,記錄下來吧。

六,探索延伸。

小朋友們回家去,也可以試一試找一找,看看還有什麼東西能夠產生靜電。

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教案8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從10以內任意數開始順數或倒數,感知數之間的內在規律。

2.提高對數字的敏感性,體驗數字的重要和有趣。

3.積極參加探索活動,鍛鍊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1.動畫課件:旅遊車,號牌爲12345;開汽車的音樂;紅綠燈倒計時10~1;電梯上行,樓層顯示1~10;電梯下行,樓層顯示10~6、6~1;6樓獎品區;若干輛沒有車牌號的車停在停車場。

2.分別標有1~10數字的紅色和黑色車票,標有1~10數字的山洞、跳圈、梅花樁、草地等,操作板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以遊戲直接導入,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師:今天,吳老師帶你們去遊樂城玩,高興嗎?

二、觀察車牌號、車票,感知、學習順數

師:這是我們要乘坐的旅遊車,車牌號是多少?

師:坐車要憑票,吳老師早就準備好了車票,我們來看看有哪些號碼。

出示1~10紅色車票,引導幼兒觀察和數數。

小結:剛纔我們是從小的數開始數,後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多1,這種從小到大的'數數方法叫順數。

出示1~10黑色車票,引導幼兒觀察和數數。提問:這種從小到大的數數方法叫什麼?(順數)

幼兒上車,入座。

三、旅途中遇紅燈,感知、學習倒數

幼兒隨着開汽車的音樂模仿開汽車。

第一次遇紅燈。

師:前面有紅綠燈,現在是什麼燈亮?紅燈亮了能過去嗎?我們要遵守交通規則,紅燈亮,停一停。顯示器上還有數字計時,一起來看看、數數(引導幼兒觀察並數數10~1)。

小結:剛纔我們從大的數開始數,後面的數都比前面的數少l,這種從大到小的數數方法叫倒數。

師:綠燈亮了,我們繼續向前行(幼兒隨着開汽車的音樂繼續模仿開汽車)。

第二次遇紅燈。

師:前面又有一個紅綠燈,是什麼燈亮?能過去嗎?還要等多久?我們一起來倒數(引導幼兒觀察並數數1O~1)。

師:綠燈亮了,我們再繼續向前行。

四、玩遊樂城,進一步練習順數和倒數

1.乘電梯上樓,練習l~10順數。

師:遊樂城到了。先上10樓的遊樂城玩吧!怎樣才能更快上到10樓呢?

幼兒模仿坐電梯,教師提醒幼兒站穩、扶好,電梯要上行了。同時,引導幼兒觀察電梯的樓層顯示,並數數1~10。

師:10樓到了,我們安全地下電梯去玩嘍!

2.在走走、跳跳、鑽鑽、爬爬中,幼兒練習從任意數開始順數或倒數。

①引導幼兒完整地觀察場地,練習順數和倒數。

師:遊樂城有這麼多好玩的,都編了號碼,看!這是山洞。上面的號碼是多少?(1~10)這是跳圈,號碼是多少?(10~1)這是……

②幼兒在音樂聲中自由玩,進一步感知數之間的內在規律。

師:孩子們!你們可以自由選擇玩,但要注意安全,互相謙讓哦!玩的時候看看你從哪個數開始,經過了哪些數。去選擇你們喜歡的東西玩玩、數數吧!

③交流玩法。

師:遊樂城休息時間到了,請小朋友到休息區休息一會兒。

師:玩得開心嗎?剛纔你玩了什麼?從哪個數開始的?經過了哪些數?

④幼兒在音樂聲中自由選擇從任意數開始順數或倒數。

師:除了從1~10順數和從10~1倒數這兩種玩法,我們還可以從哪個數開始玩?你們自由選擇玩吧,不過請記住,這次玩的要求是從任意數開始順數或倒數。

幼兒再次到休息區休息,教師小結。

3.乘電梯下樓,練習10-6的倒數。

①播放課件: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天是遊樂城10週年慶典,6樓正在進行“有獎問答”活動,歡迎大家積極參加。

師:孩子們,6樓還有“有獎問答”活動呢!我們趕快坐電梯到6樓去。大家扶好、站穩,電梯下行了(倒數10~6)。

②擴展經驗:順數和倒數在生活中的運用。

師:孩子們坐下,“有獎問答”就要開始了。

提問:生活中什麼時候要用到順數或倒數?

幼兒先討論再回答,教師播放相應的課件。回答對了可以得到一份獎品。

提問:生活中還有什麼時候要用到順數或倒數,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找找。

4.乘電梯下樓,練習6~1倒數。

師:時間不早了,我們該坐電梯下樓回家了(倒數6~1)。

五、設計車牌號,迸一步練習從lO以內任意數開始的順數或倒數

師:這裏有很多車,都沒有車牌號,要請小朋友來幫忙設計車牌號,號碼必須是順數的5個數或倒數的5個數。你想設計什麼號碼?自己先想想,也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商量。

1.發下操作板,幼兒設計車牌號。

2.請幼兒將自己設計的車牌號說給同伴聽。

3.結束活動。師:車牌號設計好了,我們一起開車回家嘍。(幼兒隨音樂模仿開汽車出活動室)

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教案9

【教案目標】

1、理解故事,瞭解各種熱乎乎的事物。

2、結合生活經驗,探索日常生活中各種熱乎乎的事物。

3、參與猜測和講述自己瞭解各種熱乎乎的東西。

【教案准備】

1、小熊、小狗、小麻雀、老狼、小公雞玩具或圖片。

2、大樹、小屋、石頭桌面道具或圖片背景。

【教案過程】

1、出示教具講故事,引出主題。

教師:夏天的天氣真熱,森林裏的小動物們聚在大樹下乘涼,聊天,它們在聊什麼呢?出示道具或背景圖片,然後邊講述故事邊操作。

教師:動物在聊什麼?它們說什麼東西是最熱的,爲什麼?根據幼兒的講述,再次操作圖片,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世界上最熱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呢?

2、啓發幼兒探索各種熱乎乎的`東西。

教師:除了小動物說的熱乎乎的東西外,你在家裏、在幼兒園、在你去過的地方,你還知道哪些東西是熱乎乎的?帶領幼兒到戶外,讓幼兒擡頭看一看太陽,感知太陽的熱的光芒。引導幼兒到陽光照射的地方,摸一摸,在火辣辣陽光下熱乎乎的東西。例如:熱乎乎的滑梯、玻璃、牆壁等。鼓勵幼兒說一說,在夏天陽光照射下火辣辣的感受。

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教案10

【教材分析】

學習自然測量,不僅可以加深幼兒對各種物體量的認識,還可以讓幼兒感知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自然測量是幼兒較感興趣且操作性強的一項活動。引導幼兒自己發現每個測量對象適合用什麼樣的測量工具,自己探究測量工具的選擇與測量對象的關係活動中應培養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精神。

【活動目標】

1.掌握自然測量的方法,瞭解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

2.能根據測量對象的不同特點選擇適宜工具進行測量。

3.願意與同伴合作交流,樂於用測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準備】

積木木棒、鉛筆、大熊圖片

【活動建議】

1.出示大熊圖片,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提問:大熊製作一個和桌子差不多長的玩具櫥,可他不會,我們該怎麼幫助他呢?

2.引導幼兒討論測量工具和測量長度。

(1)引導幼兒討論測量玩具櫥的長度方法,鼓勵幼兒嘗試不同方法。

(2)請個別幼兒演示,提醒其他幼兒進行觀察。

(3)示範講解正確的測量方法。

(4)請幼兒運用心經驗擦亮並記錄。

3.鼓勵幼兒運用不同工具測量。

(1)引導幼兒閱讀《我長大了》P28,選擇兩種不同工具測量書本的長度,在表格中記錄測量的次數。

提問:剛剛測量的是同一張桌子,爲什麼測量的結果不一樣?

(2)請全體幼兒選擇兩種同樣的工具測量書本。

(3)引導幼兒觀察討論:同一個物體,爲什麼測量次數和結果不一樣?

小結:測量工具長,測量次數少;測量工具短,測量次數多。

(4)生活中引導幼兒運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測量感興趣的物品。

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

1.能觀察、瞭解兔子的主要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

2.有喜歡小兔子、關心秒度、動物的情感。

3.豐富詞語:毛茸茸、三瓣嘴、蹦蹦跳跳

活動準備

1、動畫片:小兔子真可愛

2、兔子一隻,草、白菜、胡蘿蔔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看動畫片

動畫片引發觀察小兔子興趣。

二、觀察小兔子

1、兔子是什麼樣子的?

引導幼兒有順序的觀察兔子的頭部(長耳朵、三瓣嘴)

身體(橢圓形、四條腿、前腿短、後腿長);

尾巴(短短的)

2、兔子是怎麼走路的'啊?我們來學一學好嗎?

三、抱抱小兔子

1、那你喜歡小兔子嗎?我們來輕輕的摸摸它抱抱它好嗎?

2、小兔子全身長滿了什麼?(毛)

3、身上的毛是什麼顏色的?

4、抱起來的感覺是怎麼樣的?

(毛茸茸的、柔柔的、軟軟的、暖暖的)

四、喂喂小兔子

1、小兔子愛吃什麼?(青菜、青草、蘿蔔)

2、吃東西的時候它的嘴巴是怎麼動的?

結束部分

教師:那我們一起喂喂小兔子好嗎?

帶着兔子和孩子們一起散步,給兔子吃點。

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教案12

活動背景:

小班孩子喜歡琅琅上口的兒歌,就連教師的指導語,如果用兒歌表現,孩子也會因喜歡而能聽得進一些,如"走路彎着腰像個老公公,走路挺起胸像個小英雄",有韻律的語言,確實可以使孩子打起精神。

在滿足孩子喜歡有節奏的語言的同時,我們還應引導孩子欣賞兒歌中所蘊涵的情趣。本活動試圖通過對兒歌的欣賞和簡單的'改編,體會文學作品的情趣。

但是孩子畢竟還小,如果他們沒有改編的經驗,那麼就從一個東西、一種形狀、一種顏色和一種動態開始吧。

內容與要求:

1、喜歡兒歌,並體會兒歌所表達的情趣。

2、熟悉並喜歡改編兒歌的活動。

3、兒歌情景圖(樹葉、鞦韆可以做成立體的,風做成貼絨的,富有動感的擬人化的摸樣)。

4、貼絨水果:蘋果、生梨、香蕉等。

過程與指導:

感受情景——欣賞兒歌——感受改編

一、感受兒歌的意境

出示情景圖,老師可以引導。

1、(出示蘋果)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好吃的東西?

2、蘋果長在哪裏?

3、蘋果樹上長着蘋果,還長着什麼?

4、這些蘋果都躲在哪裏?(樹葉裏)

5、(出示風)風兒一吹,蘋果好象在幹什麼?

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教案13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每次到戶外遊戲,孩子們對吊繩總是百玩不倦,想方設法用吊繩去擊打前方的攀登架,雖然總是打不到,但他們還是樂此不疲,每經過都想嘗試一下。於是我就在教室的天花板上垂吊了不同繩子,引導孩子探究繩擺的活動。

我先請孩子隨意擺動繫有瓶子的繩子,來感受繩子擺動的現象,並收集孩子的問題和已有經驗。在孩子們瞭解什麼是擺動後,我們進行了物體擺動條件的探究——物體重量對繩擺的影響。在過程中,我給孩子們提供了i種繩擺(沒有水、半瓶水、裝滿水的瓶子),引導孩子通過用繩擺擊打前方固定距離的“怪獸”,發現了i種水瓶擺動結果不同,孩子們能發現其中的原因——重量不同。“那如果重量一樣,繩子長短不同會怎麼樣呢?”便成爲我們此次活動探究的出發點。

活動目標:

1、進一步觀察繩子擺動的現象,探究長短不同的繩子擺動的距離不同。

2、能夠用簡單的語言對活動中的發現進行描述。

3、對“繩擺”科學現象產生興趣,並能積極參與探索活動。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天花板上垂下的長短不同的彩色繩子、相同的瓶子、被擊打物若干個(相同距離)、記紙若干、幼兒姓名卡。

2、經驗準備:有對物體擺動的經驗。

重點、難點:

瞭解繩子長短不同是影響擺動遠近的重要因素。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繩擺和以往的不同。

教師:仔細觀察一下這些繩擺,和昨天相比,你有什麼發現?

孩子們很快就回答了,這些繩子刷上了漂亮的顏色,繩子有長有短,繩擺下面掛的都是滿瓶水。

幼兒1:紅色的繩子長,綠色的繩子短。

幼兒2:瓶子是一樣的,都是滿瓶水。

幼兒3:昨天我們玩的,有的是半瓶水,有的重的是滿瓶水,有的很輕,沒有水。今天都是滿瓶水,都是重的。

2、探究不同長短繩子的擺動情況

(1)引導幼兒操作繩擺。

教師:我們上次是怎麼讓瓶子動起來的?

幼兒:把瓶子拉起來,再鬆手就動起來了。

妞妞上前演示,將瓶子稍稍拉起,再鬆手,瓶子小範圍來回擺動。

周皓辰馬上說:往後推,瓶子就擺動得更遠了。

一帆:繩子拉得越遠,瓶子蕩得越高。

教師:那繩子拉得近一些呢?

幼兒:蕩得可能就近一些吧。(一副得意的樣子)

安全提示:幼兒在繩子擺動的過程中注意擺動方向,幼兒站在一邊進行實驗,另外一邊不要站人,不要從中間穿行。

(2)請幼兒猜想:這些長短不同的繩擺都能打到前面的“怪獸”嗎?

(繩擺前面放有紙盒做的“怪獸”教具)

孩子們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說“可以”,有的說“不行”。

(3)請幼兒驗證:擺動長短不同的繩擺,來擊打前方距離相等的“怪獸”。提示幼兒站在起始線後,手臂伸直,自然鬆手,讓繩擺自然擺動。

小朋友開始依次用兩種長短的繩擺,擊打前面的“怪獸”。

芳芳用短繩嘗試了三次都沒成功,繩子末端系的瓶子始終夠不到“怪獸”。於是,她又嘗試用旁邊的長繩子,這回成功了。她重新回到短繩子處,試了兩次,還是夠不到(怪獸)。這時教師問:“芳芳,你剛纔用兩根繩擺試了幾次,有什麼發現嗎?”

芳芳:“我用這個繩擺(指着短的繩擺)瓶子怎麼也打不到怪獸。用那根(較長的繩擺)就成功了。”

教師:“爲什麼會這樣呢?”

旁邊的幾個小朋友說:“因爲這根繩子太短了,那根比較長。”

佳依:“長繩子打得遠,所以就夠得到。”

教師:“請把你們的結果記下來吧。”

(4)及時記:請幼兒把自己的發現記在集體用的大表中,在可以擊中目標的繩擺標記中貼上自己的名字。

3、分享及經驗總結。

(1)幼兒根據記的結果進行統計、分享。

給幼兒充分的發言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及自己的實驗過程。

教師:“剛纔辰辰第一個打倒。陘獸’,我們先請他來說說。”

辰辰手指長繩:“我是用這個瓶子打倒的。”

教師:“爲什麼這個瓶子能打打倒‘怪獸’?”

辰辰:“因爲這個水裝滿了,它很重。”

教師指短繩子:“那這個瓶子也是裝滿水的,爲什麼它沒有打倒‘怪獸’呢?”

辰辰恍然火悟:“哦!我知道了,因爲這根繩子長,所以能打倒(怪獸)。那根繩子太短了,所以就夠不着(怪獸)。”

(2)通過記表幫助幼兒小結“今天的新發現——繩子長短影響擺動”。

教師:“繩子的長短不一樣,你們發現擺動有什麼不一樣呢?”

言言:“長繩子擺動得遠,短繩子近。”

辰辰:“短繩子擺得太近了,夠不到‘怪獸’。”

教師:“哦,小朋友發現繩子的長短不同,所以擺動的遠近也不一樣,長繩子擺動的距離——”孩子齊聲說:“長。”

教師:“短繩子擺動的距離——”孩子齊聲說:“短。”

4、延伸活動。

提供長短和重量相同的繩擺,請孩子自由探究,看看會有什麼新發現?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點:

從最初的“隨意擺弄繩擺”再到了解什麼是“擺動”到後來的瞭解“影響物體擺動的條件”。孩子們積累了許多的知識和經驗。在孩子猜想和驗證、分享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原有經驗是解決新問題的基礎。

活動充分調動了每位幼兒的積極性,甚至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幼兒也積極參與了活動並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2、活動中的不足:

在結束部分,我感覺應把發言的機會交給幼兒,幫助幼兒自己歸納總結,這樣有助於幼兒梳理自己的經驗。

主要內容:

1、活動設計新穎、有創意,在活動過程中處處體現了幼兒的積極參與。材料準備很細緻,老師將每一條繩子都刷上了顏色,這樣很清楚、直觀發現規律。非常方便幼兒記與表達。

2、和繩子顏色相對應的記紙、幼兒通過粘貼自己的名字進行記,這些都適合中班幼兒,方便他們將自己的.操作結果進行記以及在後面的分享活動中清楚、正確地表達自己的實驗結果。

3、老師充分地利用教室空間,大膽地在吊頂上垂下繩擺,創設的學習環境適宜進行小組探究。如果在室外環境中進行,幼兒注意力容易分散。

4、建議最後環節把總結的機會讓給幼兒,可以讓他們完整地表述自己的發現和結論。

綜合評析:

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去發現、思考,並及時讓幼兒表達、總結新的發現,在此基礎上捕捉幼兒遇到的困惑和關鍵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將幼兒主體地位的發揮和教師的有效指導結合。如教師先讓幼兒操作擺弄不同長度的繩擺,然後請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發現,個別幼兒認爲是瓶子重量不同導致的,在此基礎上教師給予提示,“兩個瓶子裏的水滿滿的,重量一樣”,最後引導幼兒明白是因爲繩子長短不同所致的。

對“繩子”的教育價值進行了深入挖掘,對關鍵經驗進行詳細梳理和準備,這是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必做的經驗準備。從整個過程來看,是師幼相互激發共同建構課程的過程。

從小組反思水平看,小組成員能緊緊爲同繞教師開展的活動進行深入細緻的研討,主要針對教師再材料提供、環境創設、記方式等幾個方面如何支持幼兒主動探究、自主學習進行了深入探討,不僅研討了活動的優點,同時也爲教師提出了合理化建議,小組反思的內容較細、較全面、表現出了較高的反思水平。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