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合集15篇

本文已影響 1.21W人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合集15篇

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1

活動目標

1、瞭解垃圾分類的主要方法和垃圾的處理方式。

2、嘗試進行垃圾分類,鞏固認知。

3、知道垃圾分類的必要性,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垃圾分類相關圖片18張、垃圾分類相關動畫1段、垃圾分類處理過程

材料準備:筷子、勺子等敲擊工具

活動過程

播放視頻,激發對垃圾分類的興趣

——你看到了什麼?地球小人爲什麼哭?

小結:垃圾太多了,地球小人快被垃圾淹沒了。

——垃圾就是沒用的東西,就要被全部丟掉嗎?(引出分類回收的可能性)

出示垃圾分類圖片,幫助幼兒理解垃圾分類的必要性和主要方法

1、出示圖一

——你們看到了什麼?地球小人做了什麼事情?

——這些垃圾會被運到哪呢?會怎麼處理它們呢?

小結:這些金屬、玻璃、報紙都可以再回收利用,經過垃圾加工廠重新變成變成新的紙、新的瓶子和罐子。

2、出示圖二

——第二幅圖裏你看到了什麼?地球小人身上的東西有什麼變化?

——這些垃圾會被運到哪呢?會怎麼處理它們呢?

小結:剩飯剩菜、爛菜葉、蘋果核、香蕉皮對於我們雖然沒有用,垃圾車會將它們送到豬圈和農場。小豬很喜歡吃,是它們的美食。小花也喜歡,因爲這些可以被加工成有用的肥料,讓花朵們長得更好,開得更鮮豔。

3、出示圖三

——第三幅圖裏你看到了什麼?地球小人身上的東西有什麼變化?(點擊畫面中的音頻鍵)

——這些垃圾又將被怎麼處理呢?

小結:電池、燈管、過期藥品等都是有害的垃圾,我們要把它分類出來。不然會對人體健康、自然環境造成很糟糕的影響。垃圾車會這些垃圾送到填埋場埋掉或者送到焚燒廠焚燒處理。

4、出示圖四

——第四幅圖裏你看到了什麼?地球小人表情有什麼變化?(點擊畫面中的音頻鍵)

——這些垃圾要怎麼處理?

小結:地圖小人看起來很舒服,很放鬆。陶罐、菸頭、灰塵這些最後剩下的其他垃圾也被裝進垃圾桶。其中可燃的被送到焚化廠燒掉,燒完的殘渣可以柏油馬路的材料、人行道磚的材料;不能燃燒的就送去填埋場埋在地底下。

操作課件內容,進行垃圾分類小遊戲,幫助幼兒進一步瞭解垃圾分類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垃圾桶的特點,加深對分類垃圾桶的認識

——這裏有四個顏色的垃圾桶,分別裝的是什麼類型的垃圾呢?

——綠色是廚餘垃圾桶。上面有果核魚骨作爲標誌。

——紅色是有害垃圾桶。上面是葉子,代表生命與環境。下面是一個錯誤叉標誌代表有害,提醒不能對生命與環境造成傷害。

——藍色是可回收垃圾桶。上面的一個循環的三角形箭頭代表可循環利用。

——黃色是其它垃圾。圖標上是三角形,兩個箭頭朝下。

(2)結合PPT的互動頁面,引導幼兒與白板互動進行垃圾分類,鞏固認知。

(3)結合生活場景,引導幼兒進行垃圾分來。

引導幼兒做遊戲《奇妙的聲音》,實際感受垃圾回收的作用

1、教師鼓勵引導幼兒挑選物品,並嘗試各種方式讓它發出好聽或有趣的聲音。

——看,這些是小朋友們收集來的可回收垃圾,有易拉罐、玻璃瓶、礦泉水瓶……今天我們要把這些可回收垃圾變成我們手中的樂器,你會選擇什麼?要怎麼把它變成樂器呢?

——你選擇了什麼?你是怎樣讓它發出好聽的聲音的?

2、播放幼兒熟悉的音樂,全體幼兒一起表演。

溫馨提示

教師可以準備一些筷子、勺子等工具用來作爲敲擊工具。

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2

活動目標:

1.懂得“垃圾分類”的意義,樹立環保意識。

2.培養觀察、分析、比較、分類等能力。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用廢泡沫、插塑積木等材料佈置成的“北京市”和“天津市”,其中“北京市”裏散亂地放着一些垃圾。

2.各類實物垃圾,如香蕉皮、廢紙盒、空易拉罐、礦泉水瓶、酒瓶、壞燈泡和殺蟲劑、指甲油、摩絲瓶等。

3.5只垃圾分裝桶,上貼5種標誌

4.錄像機以及有關垃圾處理的錄像帶。

5.磁性圖片若干,一次性塑料手套若干。

活動過程:

一、評選“衛生城市”

1.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北京市和天津市的環境,啓發幼兒說說:你喜歡哪座城市?這什麼?如果你住在北京市感覺怎樣?

2.請幼兒用貼五角星的形式評選“衛生城市”。

3.引導幼兒討論:爲什麼你們不選北京市?如果你住在北京市會有什麼感覺?

4.教師小結:北京市滿地垃圾,又髒又臭,大家都不喜歡。而天津市整潔有序,受人歡迎。你們想知道這個城市的垃圾都到哪裏去了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錄像。

二、瞭解垃圾分類與回收的方法

1.教師配解說詞,讓幼兒觀看有關垃圾分類回收過程的錄像片斷,然後說說垃圾車把垃圾送到哪裏去了,垃圾回收後可以製成哪些新產品。

2.認識“回收利用”標誌。

①出示“回收利用”的標誌,讓幼兒根據圖意猜測該標誌的含義,並說說在哪些地方看到過這一標誌。

②講解“回收利用”標誌含義,請幼兒說說: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爲什麼?(紙、玻璃瓶、易拉罐、礦泉水瓶等經過加工處理,可以製造出新的產品。

③啓發幼兒設計“不能回收利用”的標誌圖,並說說: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爲什麼?應該怎樣處理這些垃圾?(焚燒或深埋。

④將黑板上的磁性垃圾圖片按可以回收利用與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兩類,教師檢查幼兒分類情況

⑤教師小結:如果我們能回收利用這些物品,就能淨化環境,保護資源。

3.遊戲:看誰做得對。

教師說出某一垃圾的名稱,如果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幼兒就做形似的動作;如果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就做形似“X”的動作。

三、將可能回收利用的垃圾作進一步分類

1.組織幼兒討論:怎樣才能讓工人叔叔更好、更方便地處理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2.出示貼有標誌的5只垃圾分類裝桶,請個別幼兒將垃圾按標誌分類。

3.組織幼兒戴上手套清理北京市的垃圾,並進行分類。

4.引導幼兒欣賞變得乾淨美麗的“城市”。

活動延伸:

1.將垃圾分裝桶放在活動室的一角,督促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分類處理垃圾。

2.向父母宣傳“垃圾分類”的意義,並付諸實踐。

活動反思:

幼兒通過探索實踐活動了解了哪些是可回收的物品,培養了幼兒認真觀察、歸納分類的能力活動延伸將教育從課內拓展到課外,起到了家園共育的作用,也讓幼兒體驗了垃圾回收帶來的樂趣。

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3

設計意圖:

在剛剛學習中班《幼兒創意學習課程》第八冊《美麗村》時,孩子們開始關注身邊的垃圾了,在與孩子們的談話中我發現他們有時會被街道上成堆的垃圾震驚,都在討論垃圾從哪來的?怎麼樣減少垃圾,使周圍環境變得更美。我意識到讓幼兒懂得如何處理垃圾,減少垃圾的危害勢在必行。可是孩子們對垃圾分類沒有清楚的概念,不知道將垃圾分類處理的意義,所以我設計了《垃圾分類從我做起》這節社會活動,帶領幼兒認識垃圾分類標誌,引導幼兒把垃圾分類放進垃圾箱,以便回收再利用,希望能幫助幼兒從小培養正確的環保生活態度,珍惜資源。

教材分析:

本次活動內容選自中班《幼兒創意學習課程》第八冊《美麗村》的一節社會領域活動。《綱要》提出:"4-5歲幼兒社會認知能力明顯提高,有意行爲開始發展,並具備了用簡單語句交流的能力。"我班幼兒知道垃圾不能隨便扔,但是沒有分類投放垃圾的意識,不知道有些垃圾還可以回收再利用。本冊教材的主題目標是認識環保標誌,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來保護環境。學習垃圾分類,培養分類投放垃圾的習慣。本次活動旨在通過培養幼兒進行垃圾分類的意識,瞭解垃圾分類的意義,懂得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如今生活垃圾越來越多,不僅影響自然環境,更是危害到人們的健康。在幼兒周圍的環境中也會產生很多垃圾,但在幼兒眼裏卻太過平常並不以爲然,因爲他們對垃圾的危害及如何處理缺乏瞭解,因此需要加以引導。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認識垃圾分類標誌,並通過分類操作,從而使幼兒進一步感知哪些垃圾是可以循環再利用的同時,更好地瞭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從小培養幼兒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並能帶動家庭、帶動身邊的人爲創建良好生活環境做出貢獻。

我將垃圾分類作爲本次活動的重點。將懂得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作爲本次活動的難點。

 設計思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選擇幼兒教育活動應該貼近幼兒的生活,來源於生活"所以我將本次活動環節設計爲:交流分享,說說生活中的垃圾--問題思考,商討垃圾處理方法--辨析明理,懂得垃圾分類意義--實踐操作,嘗試進行垃圾分類,從幼兒的生活入手,再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去,帶動身邊的人一起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活動目標:

1、認識垃圾分類標誌。

2、分辨回收的垃圾。

3、嘗試進行垃圾分類。

4、瞭解垃圾分類的意義,懂得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活動準備:

1、課前請幼兒製作一張家裏垃圾記錄表,認真填寫。

2、蒐集並瞭解有關於垃圾分類的知識。

3、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各2個、幼兒分類用的生活垃圾、幼兒分類用的小垃圾箱。

4、分類垃圾箱大掛圖、垃圾分類圖片。

 活動過程:

一、交流分享,說說生活中的垃圾。

師:孩子們,韓老師給大家佈置了任務,請大家記錄這幾天家裏產生的垃圾,你們完成了嗎?(完成了)快把記錄結果和旁邊的小夥伴說說吧!

1、小組交流。(拿着記錄表,互相說說)

2、個幼介紹。(誰想把記錄結果說給大家聽聽?)

小結:每天我們的家裏會產生許多垃圾,主要有廢紙類、塑料類、金屬類、玻璃類、織物類、廚餘類、有毒有害類垃圾。這麼多垃圾你們平時是怎麼處理的?(放到垃圾箱裏;如果孩子回答"可以分類放進垃圾箱"師說:你在哪兒看到分類垃圾箱的?)

二、問題思考,商討垃圾處理方法。

(一)認識垃圾分類標誌。

師:韓老師這兒就有兩個垃圾箱,我們快來看看!

1、提問:仔細觀察,你們發現了什麼?(顏色、標誌)(找兩三個孩子說)

這是什麼標誌?

可回收物是什麼意思?不可回收物是什麼意思?

2、幼兒自由回答。

小結:這是可回收標誌,這是不可回收標誌。回收以後經過特殊處理能再爲我們服務的就是可回收垃圾,這樣的垃圾應該扔到可回收垃圾箱中;除了這些,剩下的就是不可回收垃圾,應該扔進不可回收垃圾箱中。

(二)討論垃圾分類方法。

師:咱們記錄的垃圾要跑進哪個垃圾箱?先把可回收垃圾圈出來,然後和旁邊的小夥伴說說吧

1、幼兒小組討論。(引導孩子說塑料瓶、牙膏盒是可回收垃圾,電池、果皮是不可回收垃圾,也就是先說花圈的,再說不花圈的)

2、提問:誰願意把討論結果介紹一下?

3、個幼回答。

小結:哦,原來廢紙類、塑料類、金屬類、玻璃類、織物類是可回收垃圾(把分類圖片貼過來);廚餘類、有毒有害類是不可回收垃圾。(貼圖)(配課老師收走記錄表和筆)

三、辨析明理,懂得垃圾分類意義。(讓孩子多說,讓家長重點解釋)

師:咱們剛纔分的特別好,韓老師特別佩服你們!爲什麼要將垃圾分類處理?

1、幼兒自由回答。(師表揚:你真是個蒐集信息的小能手!)

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4

有益的學習經驗:

1.學習如何進行垃圾分類,懂得垃圾分類的常識。

準備:

不同色的塑料桶或唐瓷桶四個(紅、綠、藍、白)、分類標籤(金屬、玻璃、塑料,有機物)、一袋準備扔掉的垃圾(紙盒、玻璃瓶、塑料袋、果皮果殼、易拉罐等物)。

活動與指導:

1.提議:垃圾分類很重要,可以把有用的垃圾回收,還可以減輕垃圾場工作人員的勞動量,真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情。今天我們也來學一學垃圾分類吧。

2.出示一袋垃圾,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分類。

(1)請小朋友按自己的想法把這袋垃圾裏的物品進行分類,說說分類的理由。教師根據其分類情況給予肯有或建議。引導孩子們發現其中哪些是易燃的?(紙、果、殼、塑料)哪些是不易燃的?(玻璃瓶、易拉罐)易燃物中哪些是對土地無危害的?(紙、果殼)哪些是有危害的?(塑料),最後分出四種情況:有機物、金屬、玻璃、塑料。

(2)請幼兒把這些垃圾和分類標籤對位。

(3)請幼兒議論哪些顏色的桶適合放哪類東西?教師引導幼兒發現下面的對應關係:綠色――有機物;白色――塑料;藍色――玻璃;紅色――金屬。然後將分類籤貼於桶上。

3.考查幼兒對分類知識的掌握。

教師提供若干物品,請幼兒說出應扔到哪裏。 大家做判斷。

4.把垃圾分類桶放置固定角,提示幼兒這樣去做。

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5

活動名稱:

垃圾分類 從我做起

活動目標:

1.認識垃圾分類標誌,分辨回收的垃圾。

2.嘗試進行垃圾分類。

3.瞭解垃圾分類的意義,懂得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活動準備:

1.課前請幼兒製作一張家裏垃圾記錄表,認真填寫。

2.蒐集並瞭解有關於垃圾分類的知識。

3.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各2個、幼兒分類用的生活垃圾、

4.幼兒分類用的小垃圾箱。分類垃圾箱大掛圖、垃圾分類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談話交流,說說生活中的垃圾。

師:孩子們,李老師給大家佈置了任務,請大家記錄這幾天家裏產生的垃圾,你們完成了嗎?(完成了)快把記錄結果和旁邊的小夥伴說說吧!

1.小組交流。(拿着記錄表,互相說說)

2.個別幼兒介紹。(誰想把記錄結果說給大家聽聽?)

小結:每天我們的家裏會產生許多垃圾,主要有廢紙類、塑料類、金屬類、玻璃類、織物類、廚餘類、有毒有害類垃圾。這麼多垃圾你們平時是怎麼處理的?(放到垃圾箱裏;如果孩子回答"可以分類放進垃圾箱"師說:你在哪兒看到分類垃圾箱的?)

二、展開部分

(一)問題思考,商討垃圾處理方法。

認識垃圾分類標誌。

老師:李老師這兒就有兩個垃圾標誌,我們快來看看!

1.提問:仔細觀察,你們發現了什麼?(顏色、標誌)(找兩三個孩子說)

這是什麼標誌? 可回收物是什麼意思?不可回收物是什麼意思?

2.幼兒自由回答。 小結:這是可回收標誌,這是不可回收標誌。回收以後經過特殊處理能再爲我們服務的就是可回收垃圾,這樣的垃圾應該扔到可回收垃圾箱中;除了這些,剩下的就是不可回收垃圾,應該扔進不可回收垃圾箱中。

(二)討論垃圾分類方法。

師:咱們記錄的垃圾要跑進哪個垃圾箱?先把可回收垃圾圈出來,然後和旁邊的小夥伴說說吧

1.幼兒小組討論。(引導孩子說塑料瓶、牙膏盒是可回收垃圾,電池、果皮是不可回收垃圾,也就是先說花圈的,再說不花圈的)

2.提問:誰願意把討論結果介紹一下?

3.個別幼兒回答。 小結:哦,原來廢紙類、塑料類、金屬類、玻璃類、織物類是可回收垃圾(把分類圖片貼過來);廚餘類、有毒有害類是不可回收垃圾。(貼圖)(配課老師收走記錄表和筆)

(三)辨析明理,懂得垃圾分類意義。

師:咱們剛纔分的特別好,韓老師特別佩服你們!爲什麼要將垃圾分類處理?

1.幼兒自由回答。(師表揚:你真是個蒐集信息的小能手!)

小結:(結合圖片)如果垃圾不分類處理,大量的土地會被垃圾佔領,水源、空氣都會受到污染,地球就會變成一個垃圾場;如果垃圾能被我們很好的回收再利用,可以節約好多資源。廢紙類垃圾回收後,可以減少大片樹木被砍伐;易拉罐的回收,可以做成好多鋁製品;玻璃瓶回收後,可以製成很多新的玻璃製品。

(四)實踐操作,試試進行垃圾分類。

師:好處多大呀!咱們班裏就有垃圾,快行動起來把垃圾分類吧!(垃圾要擺放到教室周圍) 幼兒操作。

三、結束部分

教師進行總結:區域活動時,讓我們一起動手做一些這樣的分類垃圾箱,將它們擺在家中、擺在我們的小區裏,用來提醒我們的爸爸媽媽,提醒身邊的人,將垃圾分類處理,環保小衛士們,行動起來吧!

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6

活動目標:

1.懂得"垃圾分類"的意義,樹立環保意識。

2.培養觀察、分析、比較、分類等能力。

3.逐步養成垃圾分類處理和珍惜、節約資源的好習慣。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用廢泡沫、插塑積木等材料佈置成的"江山"和"賀村",其中"賀村"裏散亂地放着一些垃圾。

2.各類實物垃圾,如香蕉皮、廢紙盒、空易拉罐、礦泉水瓶、酒瓶、壞燈泡和殺蟲劑、指甲油、摩絲瓶等。

3.5只垃圾分裝桶,上貼5種標誌

4.錄像機以及有關垃圾處理的錄像帶。

5.磁性圖片若干,一次性塑料手套若干。

活動過程:

一、評選"衛生城市"

1.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兩個地方的環境,啓發幼兒說說:你喜歡哪座城市?這什麼?如果你住在賀村感覺怎樣?

2.請幼兒用貼五角星的形式評選"衛生城市"。

3.引導幼兒討論:爲什麼你們不選賀村?如果你住在賀村會有什麼感覺?

4.教師小結:賀村滿地垃圾,又髒又臭,大家都不喜歡。而江山整潔有序,受人歡迎。你們想知道這個城市的垃圾都到哪裏去了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錄像。

二、瞭解垃圾分類與回收的方法

1.教師配解說詞,讓幼兒觀看有關垃圾分類回收過程的錄像片斷,然後說說垃圾車把垃圾送到哪裏去了,垃圾回收後可以製成哪些新產品。

2.認識"回收利用"標誌。

①出示"回收利用"的標誌,讓幼兒根據圖意猜測該標誌的含義,並說說在哪些地方看到過這一標誌。

②講解"回收利用"標誌含義,請幼兒說說: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爲什麼?(紙、玻璃瓶、易拉罐、礦泉水瓶等經過加工處理,可以製造出新的產品。)

③啓發幼兒設計"不能回收利用"的標誌圖,並說說: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爲什麼?應該怎樣處理這些垃圾?(焚燒或深埋。)

④將黑板上的磁性垃圾圖片按可以回收利用與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兩類,教師檢查幼兒分類情況。

⑤教師小結:如果我們能回收利用這些物品,就能淨化環境,保護資源。

3.遊戲:看誰做得對。教師說出某一垃圾的名稱,如果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幼兒就做形似的動作;如果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就做形似"X"的動作。

三、將可能回收利用的垃圾作進一步分類

1.組織幼兒討論:怎樣才能讓工人叔叔更好、更方便地處理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2.出示貼有標誌的5只垃圾分類裝桶,請個別幼兒將垃圾按標誌分類。

3.組織幼兒戴上手套清理賀村的垃圾,並進行分類。

活動反思:

垃圾分類是一個與人們息息相關的問題,卻又往往被忽視,因此,我認爲必須再給孩子準確、清晰的概念,決不能含糊其詞,但要想說得清,道得明卻並不容易,我登陸中國環境網,瀏覽了大量相關知識和信息,從而自己先搞清楚了垃圾如何分類,然後再開展整個活動。

活動中,我與孩子一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一起討論垃圾的來源,與我們生活的關係;利用教學圖片及光盤讓幼兒觀看垃圾的分類及處理;通過生活實踐讓幼兒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在解決餐巾紙、衛生紙屬於可回收垃圾還是不可回收垃圾時,我先是利用情境表演導入,再引發孩子們的討論,最後得出了正確的結論。孩子們在討論中萌發了問題意識,各抒己見,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接下來又利用垃圾分類的操作活動,讓孩子通過親身體驗,鞏固了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更加直觀地體驗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活動結束時,我把活動延伸到了班級環境及孩子的家庭中,讓他們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將環境保護的理念泛化到周圍人的身上,這也是活動的最終目的所在。

這次活動也存在許多不足,比如垃圾分類操作時最好讓幼兒帶上一次性手套,還有在講解垃圾回收可循環利用的過程時,如果能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圖、文、聲、像融爲一體,能更加深孩子的感性認識,效果會好一些。

要說這次活動讓我收穫到了什麼,那就是:

1.關注身邊的事,不要畏懼不瞭解的知識領域,只要通過查閱大量資料,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精心的設計準備,一樣能呈現給孩子豐富多彩的科學世界。

2.今後我會不斷磨練自己課堂上的應變能力對出現的問題應有預見性,對他們的回答能及時地給予有價值的肯定和開放式的引導。

一次活動只是一個開始,是其他教育活動的引子。通過本次活動,使幼兒更多地關注我們生存的空間、生存的環境,這是本次教育的潛在效應。活動的延伸在於激勵幼兒做一個環保小衛士,做一個環保宣傳員,如何做好這些留給幼兒非常大的創造空間,從而也生成了許多其他環保教育活動,體現了活動的可持續性。

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7

【活動目標】

1、認識垃圾分類標誌。

2、分辨回收的垃圾。

3、嘗試進行垃圾分類。

4、瞭解垃圾分類的意義,懂得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5、激發幼兒對垃圾分類的活動產生興趣。

6、知道垃圾是怎麼處理的,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課前請幼兒製作一張家裏垃圾記錄表,認真填寫。

2、蒐集並瞭解有關於垃圾分類的知識。

3、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各2個、幼兒分類用的生活垃圾、幼兒分類用的小垃圾箱。

4、分類垃圾箱大掛圖、垃圾分類圖片。

【活動過程】

1、交流分享,說說生活中的垃圾。

師:孩子們,老師給大家佈置了任務,請大家記錄這幾天家裏產生的垃圾,你們完成了嗎(完成了)快把記錄結果和旁邊的小夥伴說說吧!

(1)小組交流。(拿着記錄表,互相說說)

(2)個幼介紹。(誰想把記錄結果說給大家聽聽)

小結:

每天我們的家裏會產生許多垃圾,主要有廢紙類、塑料類、金屬類、玻璃類、織物類、廚餘類、有毒有害類垃圾。這麼多垃圾你們平時是怎麼處理的(放到垃圾箱裏;如果孩子回答"可以分類放進垃圾箱"師說:你在哪兒看到分類垃圾箱的)

2、問題思考,商討垃圾處理方法。

(1)認識垃圾分類標誌。

師:老師這兒就有兩個垃圾箱,我們快來看看!

①提問:仔細觀察,你們發現了什麼(顏色、標誌)(找兩三個孩子說)這是什麼標誌可回收物是什麼意思不可回收物是什麼意思

②幼兒自由回答。

小結:這是可回收標誌,這是不可回收標誌。回收以後經過特殊處理能再爲我們服務的就是可回收垃圾,這樣的垃圾應該扔到可回收垃圾箱中;除了這些,剩下的就是不可回收垃圾,應該扔進不可回收垃圾箱中。

(2)討論垃圾分類方法。

師:咱們記錄的垃圾要跑進哪個垃圾箱先把可回收垃圾圈出來,然後和旁邊的小夥伴說說吧

①幼兒小組討論。(引導孩子說塑料瓶、牙膏盒是可回收垃圾,電池、果皮是不可回收垃圾,也就是先說劃圈的,再說不劃圈的)

②提問:誰願意把討論結果介紹一下

③個幼回答。

小結:

哦,原來廢紙類、塑料類、金屬類、玻璃類、織物類是可回收垃圾;廚餘類、有毒有害類是不可回收垃圾。

3、辨析明理,懂得垃圾分類意義。

師:咱們剛纔分的特別好,老師特別佩服你們!爲什麼要將垃圾分類處理

幼兒自由回答。

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8

情況分析:

隨着社會上分類垃圾桶的出現,媒體對環保的宣傳,幼兒對這一事物產生了興趣。針對環保是當今一大熱點問題,爲了更好地利用資源,減少資源浪費,滿足幼兒對環保知識的好奇,進行垃圾分類的學習。使幼兒通過主動討論、操作,知道垃圾可以分爲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並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動、自覺地進行垃圾分類,所以根據幼兒的需要開展了活動《垃圾分類》。

一、活動內容:《垃圾分類》

二、活動目標:

1、學習將垃圾分類爲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2、體驗環境污染帶來的影響,知道亂扔垃圾會污染環境,危害健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三、活動準備:

1、佈置髒亂的'小熊家和潔淨的小兔家

2、舊報紙、飲料瓶、廢紙盒、廢電池、果皮、枯樹葉、菜葉等。

3、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各一個。毛巾架一個、毛巾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觀察小熊家和小兔家,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比較兩個小動物家的不同。激發幼兒收拾垃圾的慾望。

2、教師介紹垃圾箱,幼兒清理垃圾,放入垃圾箱。教師觀察幼兒分類投放情況。在操作中學習正確分類。

3、根據幼兒投放垃圾的情況,提問:

(1)你爲什麼要將這個垃圾放在綠(紅)色的垃圾箱裏?

(2)什麼叫可回收?

(3)爲什麼不可回收?

4、昇華幼兒經驗,討論亂扔垃圾的危害,知道不僅不亂扔垃圾,還要少製造垃圾。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5、教師小結。

6、延伸:介紹垃圾分類的圖片,讓幼兒在課外連線。

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9

一、設計意圖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隨着資源的不斷開發,資源浪費的日益嚴重,環境保護越來越受到重視。結合《指南》精神,幼兒從小要樹立環保意識,中班幼兒對如何保護環境已有了一些瞭解,孩子們經常會說到:“我們要保持教室和幼兒園環境的整潔”、“不亂扔垃圾”、“不亂採摘花草樹木”……但在日常生活中隨手亂扔廢紙、瓜果皮、塑料袋的現象依然存在。針對這些情況我們開始關注細節,引導幼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幼兒從小懂得怎樣去保護環境衛生。

二、活動目標

1、瞭解“垃圾分類”的意義,認識垃圾分類的標誌和顏色。

2、學習垃圾分類的方法,嘗試按標誌給垃圾進行分類。

  3、在生活中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用行動保護環境。

三、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知道垃圾要分類放到垃圾桶裏。

2、物質準備:舊報紙、飲料瓶、廢紙盒、廢電池、果皮、枯樹葉、菜葉等;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箱標記圖;課件。

四、活動重難點

1、重點:認識可回收、不可回收、廚餘垃圾、其他垃圾標記,知道亂扔垃圾會污染環境,危害健康。

2、難點:將垃圾進行分類。

五、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瞭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會產生很多垃圾。像廢紙、塑料瓶、過期食品、過期藥品、金屬材料、舊衣服等等。我們應該怎麼處理呢?

小結:大量的垃圾如果不及時分類處理,會造成嚴重的垃圾污染,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環境帶來很大危害。有些垃圾經過再處理後,可以成爲生產原料或可再利用,有些垃圾對人體和環境會造成危害,則是有害垃圾。

(二)認識分類標記。

1、出示“垃圾桶”,讓幼兒觀察說說自己的發現。

教師:老師這兒有四個垃圾箱,請你們看看有什麼不同?這是什麼標誌?

教師:哦,原來垃圾是有分類的,分爲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什麼叫可回收?什麼叫不可回收呢?什麼叫廚餘垃圾和其他呢?

2、認識垃圾分類的標記

教師: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舊報紙、飲料瓶、廢紙盒、玻璃瓶)有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廢電池、枯樹葉、嚴重污染的紙)有哪些垃圾是廚餘垃圾呢?像小朋友們吃剩的蘋果,魚骨頭、菜葉,吃完的瓜殼果皮、吃剩下的飯菜都是廚餘垃圾。其他垃圾一般是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及塵土、食品袋(盒)等。

小結:回收以後經過處理能在爲我們用的就是可回收垃圾,這樣的垃圾應該扔到回收垃圾箱中(紙製品、玻璃製品、塑料製品、金屬製品、紡織品等);不可回收垃圾就是不能再被人們重複利用的,如廢電池、枯樹葉、花、草、嚴重污染的紙等。吃剩的蘋果,魚骨頭、菜葉,吃完的瓜殼果皮、吃剩下的飯菜都是廚餘垃圾。

(三)遊戲:送垃圾寶寶回家

1、教師:老師這裏有很多垃圾寶寶迷路了,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家,想請小朋友們幫幫忙,幫他們找到自己的家,小朋友們願意嗎?

2、幼兒操作,送垃圾回家。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都知道了哪些垃圾是可回收、不可回收、廚餘垃圾、其他垃圾了,以後我們都要按標誌把垃圾扔進垃圾桶,我們保護我們的環境,愛護我們的地球媽媽。

(四)學習垃圾分類兒歌

教師: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念一念垃圾分類兒歌吧!

小朋友,講文明,垃圾分類要分清。

藍色大桶可回收,變廢爲寶好顏色,

綠色大桶裝剩菜,變成肥料來灌溉,

紅桶垃圾最有害,電池燈管就是它,

灰色大桶裝其他,廢布舊物來安家。

垃圾分類要牢記,文明行爲我做起!

(五)瞭解手機掃碼識別垃圾

教師:告訴你們哦,在手機支付寶上拍照或者輸入文字就能快速識別垃圾哦!回家告訴爸爸媽媽,掃碼試一試吧!

教師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是垃圾的製造者,同時也都是垃圾的受害者,但我們更應當成爲垃圾的治理者。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爲垃圾分類盡一份力!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參與垃圾分類,一起建設我們綠色美好家園!

(六)活動延伸:親子設計宣傳海報

教師:小朋友,回家還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設計垃圾分類的宣傳海報哦!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們要一起保護它!

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10

活動目標

1.認識可回收、不可回收標記,學習將垃圾分類爲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2.體驗環境污染帶來的影響,知道亂扔垃圾會污染環境,危害健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前期經驗準備,初步瞭解可回收垃圾的用途

2、頭飾小魚、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各一個、教學PPT

3、舊報紙、飲料瓶、廢紙盒、廢電池、果皮、枯樹葉、菜葉等。

教學重點: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認識

教學難點: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分類

活動過程

一、故事圖片導入。

出示小魚圖片,講述故事,小魚的"家"教師帶領幼兒觀察小魚的家,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比較兩幅圖片的不同。激發幼兒收拾垃圾的慾望。

二、出示標記。

教師出示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標記。引導幼兒學習分類。

提問(出示可回收標記):什麼叫可回收?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舊報紙、飲料瓶、廢紙盒)(出示不可回收標記),提問:爲什麼叫不可回收?有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廢電池、果皮、枯樹葉、菜葉)。

三、考一考(教學PPT)

垃圾的分類,通過PPT的展示讓幼兒加深瞭解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遊戲《幫小魚整理家》

集體檢查,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垃圾的瞭解。

四、觀看ppt圖片

通過觀看圖片瞭解環境污染的危害,進一步加深幼兒的環保意識。

課後延伸:

組成“環保小分隊”,檢查幼兒園的垃圾分類情況。

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11

活動目標

1.認識其危害,並能區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養成不亂丟垃圾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3.引導幼兒願意爲維護環境衛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準備

1.電腦課件(錄像內容:美麗乾淨的辦公樓。又髒有亂的小區)

2.佈置乾淨的白色玩具區域和髒亂的蘭色玩具區域。

3.事先準備收集一些廢舊品材料。(各類實物垃圾,如舊報紙、果皮、廢紙盒、礦泉水瓶、清潔精瓶、衣拉罐、廢電池等。)

4.準備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各一個。

活動過程實錄

一、瞭解垃圾的來源

播放錄像(錄像內容:美麗乾淨的辦公樓。又髒有亂的小區)提問討論。

小朋友們跟老師一起觀看錄像,老師提問一下:

1、小朋友都看到什麼了你們喜歡是哪個地方爲什麼

2、說說你知道的垃圾有哪些

3、如果到處都是垃圾,我們的環境會變成什麼樣

4、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環境呢垃圾應該怎樣處理呢

二、幼兒參與評選“玩具區域”

小朋友們跟老師一起參觀玩具區域,好好觀察,看看哪個小朋友觀察的好

1.教師帶幼兒參觀玩具區域,引導幼兒觀察、比較環境,啓發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你喜歡哪個區域爲什麼喜歡這個區域

2.請幼兒思考後,用貼笑臉紅蘋果的形式評選出“乾淨區域”。

3.引導幼兒互相討論:爲什麼你們不選蘭色玩具區域如果你住在那裏會有什麼感覺爲什麼

4.教師小結:蘭色區域滿地垃圾,又髒又臭,大家都不喜歡。而白色區域整潔有序,受人歡迎。激發幼兒收拾垃圾的慾望。

5.教師介紹垃圾箱,讓幼兒整理垃圾,放入垃圾箱。教師觀察幼兒分類情況,在操作中引導幫助幼兒正確的分類。

6.給幼兒說明什麼叫可回收、不可回收的物品。

可回收的垃圾有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布料等等

不可回收的垃圾有菸頭、果皮、菜葉、雞毛、煤渣、建築垃圾、油漆顏料、食品殘留物等等。

三、遊戲:看誰做得越快越正確。

教師說出某一垃圾的名稱,如果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幼兒就做形似“0”的動作;如果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就做形似“X”的動作。

四、將可能回收利用的垃圾做進一步分類

1.組織幼兒戴上手套清理蘭色區域的垃圾,並進行分類。

2.引導幼兒欣賞變得乾淨美麗的“玩具區域”,並告訴幼兒垃圾一定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裏。

活動延伸:

1.將垃圾分裝桶放在活動室的一角,督促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分類處理垃圾。

2.向家長宣傳“垃圾分類”的意義,並付諸實踐。

1、幼兒在活動中能夠始終以飽滿的熱情積極主動地投入探索之中,能夠注意力集中地傾聽老師及其他幼兒的講解和回答;並能積極的發表自己的看法。

2、絕大多數幼兒通過探索活動了解了回收和不可回收的物品,培養了幼兒認真觀察、歸納概括的能力;活動延伸將教育從課內拓展到課外,也要求一定的家園配合,激發幼兒初步的瞭解。

幼兒參與積極,本班幼兒的水平和個別差異應該有更深的瞭解。利用幼兒熟悉的玩具區域引導活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活動過程中有效的調動和保持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活動中能適度的給幼兒以幫助並針對幼兒的個別差異進行指導。

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12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垃圾分類遊戲,激發其環保意識。

2.會將生活中常見的垃圾進行分類,瞭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和方法。

3.初步瞭解各類垃圾的循環再造。

重點難點重點:

會將生活中的垃圾進行分類。

難點:

瞭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和方法。

活動準備:

FLASH課件、PPT課件、iPad若干、自制體育器械。

活動過程

一、播放視頻動畫,提問:

1.地球媽媽爲什麼哭?有什麼辦法能讓他健康起來?

2.教師小結:只有我們將垃圾分類投放到垃圾桶,他就會健康起來。

二、瞭解垃圾分類

1.鞏固認識垃圾分類的標誌。

2.遷移幼兒的已有經驗,自由討論:生活中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廚餘垃圾,哪些是有毒有害垃圾,哪些是其他垃圾?

3.觀看PPT,說出生活中常見的垃圾。

4.教師小結:

(1)可回收垃圾是指回收後經過再加工可以成爲生產原料再利用的物品。

(2)廚餘垃圾是指我們日常生活過程中產生的菜幫、菜葉、瓜果皮殼、剩飯剩菜、廢棄食物等易腐性垃圾。

(3)有害垃圾指生活中的有毒有害物質。

(4)其他垃圾是指除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之外的生活垃圾。

三、遊戲:我給垃圾分分類

1.播放flash,點選畫面上的垃圾,分類投放到相應的垃圾桶。

2.幼兒自主操作ipad進行闖關遊戲。

四、瞭解垃圾分類的意義

1.我們爲什麼要垃圾分類。

2.教師小結:因爲垃圾拖到垃圾站,長時間堆放在外面,就會引來許多蚊蟲,還會發出難聞的味道,嚴重污染我們的環境,最傳統的方法就是進行填埋,佔地面積大,如果全部填埋,不分類,可回收額也就不能用了。

五、瞭解垃圾循環再造的知識

1.可回收垃圾的處理方法。

教師小結:可回收垃圾經過工廠加工能再次變成有用的物品。

2.廚餘垃圾的處理方法。

教師小結:進行生化處理可以製成車用燃氣、市政燃氣;經過堆肥處理變成有機肥料。

六、活動延伸:變廢爲寶。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利用FLASH課件教學,化靜爲動,有效地突出了本課的重點,突破難點,培養了幼兒的問題意識,使幼兒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在活動中,幼兒學習興趣濃厚,體驗了分類方法,很好的落實了教學目標。

本節課整個環節都是圍繞課件進行,從地球媽媽呼籲大家保護地球,到神奇龜告訴大家如何進行垃圾回收,垃圾回收後能怎麼再利用,到最後的鞏固垃圾分類的小遊戲,幼兒一直在歡快的動畫片中進行着活動,整節課下來,老師講的輕鬆,幼兒愉快的掌握新知,這些都有賴於課件對幼兒的吸引力。當然,在鞏固環節,幼兒對某些垃圾屬於哪一類不能肯定時,如果能夠利用交互的功能調出課件中向幼兒介紹垃圾分類時的圖像,那更有利於孩子對垃圾分類知識的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懂得保護環境不是每個人隨口說說而已就可以做到的,我們要從自己開始,從幼兒園和自己家的周邊環境開始,將我們生活中的垃圾分類,送回屬於它自己的家。從小培養幼兒保護環境的良好行爲習慣,讓每個孩子都成爲環保小衛士,爲美化環境獻出一份微薄之力。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更多地關注我們生存的空間、生存的環境,這是本次教育的潛在效應。活動的延伸在於激勵幼兒做一個環保小衛士,做一個環保宣傳員,如何做好這些留給幼兒非常大的創造空間,從而也生成了許多其他環保教育活動,體現了活動的可持續發展。

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13

計意圖:

我班幼兒有一定的環保意識,知道不亂扔垃圾,瞭解像飲料瓶這類垃圾可“變廢爲寶”,但對垃圾的分類和回收卻知道的很少,爲了更好地利用資源,豐富幼兒環保知識,設計了本活動,讓幼兒通過操作實踐,參與垃圾分類和回收,並在活動延伸中用垃圾回收款購買鳥糧喂鳥,讓幼兒感受環保的意義。

活動目標:

1、知道哪些是無毒無害的廢舊物,瞭解它們能循環再用。

2、認識垃圾分類標誌。

3、參與垃圾分類回收實踐,通過用回收款買鳥糧喂鳥,感受環保的意義。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PPT課件、可回收垃圾箱、可回收垃圾若干。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主題:

教師提問:小朋友,你們見過的垃圾有哪些?

平時這些垃圾是怎麼處理的?

中班社會優質教案詳案反思《垃圾的分類回收》含PPT課件

(2)認識分類垃圾箱實物。

(3)幼兒分類垃圾。

(4)請垃圾收購站的回收垃圾。

 延伸活動:

家長帶幼兒用垃圾回收款購買鳥糧喂鳥,體驗環保活動的樂趣。

活動反思:

幼兒通過探索實踐活動了解了哪些是可回收的物品,培養了幼兒認真觀察、歸納分類的能力;活動延伸將教育從課內拓展到課外,起到了家園共育的作用,也讓幼兒體驗了垃圾回收帶來的樂趣。

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14

活動目標:

1.瞭解垃圾分類的簡單知識,根據不同標記嘗試給垃圾分類。

2.知道垃圾回收對環境的保護,有初步的環境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垃圾箱標記、各種垃圾圖片、PPT

2.經驗準備:和爸爸媽媽一起查找有關“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的知識資料;

活動過程:

一、出示垃圾標記,導入活動

你們認識這個嗎(可回收垃圾)

你知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垃圾嗎

這個標記你們認識嗎(不可回收垃圾)

你們知道生活中的不可回收垃圾有哪些嗎

我們今天就要比一比,誰能把垃圾扔到正確的垃圾箱

二、分組比賽誰可以將垃圾扔進對的“垃圾箱操”,請每組派代表介紹理由。

老師把幼兒分成4組,給每組幼兒分發操作材料,讓幼兒將垃圾的圖片進行分類。(教師巡迴指導,同時留意一下幼兒的表現,選擇等下上臺的代表)

老師請幼兒代表上來將分好類的垃圾圖片貼在展示板上,請每組代表說說這麼分的理由(其他組內小朋友可以在代表說完後補充)

老師公佈正確答案,看那組小朋友最會扔垃圾,進行表揚。

三、整理對可回收和不可會收垃圾的經驗,幼兒在進行扔垃圾練習。

請小朋友說說可回收和不可會收垃圾都有哪些特點以及他們是怎麼區分的。

老師根據小朋友的討論總結:

(可回收垃圾可分爲廢紙類,廢玻璃、廢塑料、廢金屬:不可會收垃圾可分爲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老師出示圖片,幼兒回答這是什麼垃圾。

四、還有那些垃圾分類的標誌(簡單介紹廚餘垃圾、有害垃圾的標誌)

小朋友們除了可回收和不可會收垃圾兩個垃圾分類的標誌外你們知道哪些垃圾分類的標誌

還有廚餘垃圾、有害垃圾的標誌

五、幼兒討論:說說爲什麼要垃圾分類。

垃圾亂丟是垃圾,垃圾分類是資源

經過分類的垃圾可以節約資源

垃圾分類可以保護環境

小結:希望每個小朋友都可以爲環境做一份貢獻。將垃圾分類,舉手之勞。

垃圾分類的幼兒園教案15

活動目標:

1、瞭解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並能進行垃圾分類。

2、樹立環保意識,養成分類處理垃圾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視頻、課件、幼兒收集的生活垃圾等等

活動過程:

一、對比照片,瞭解垃圾是哪裏來的

二、結合圖片,認識垃圾箱上的標記

1、幼兒討論:如何清理公園的垃圾

2、結合圖片,認識垃圾箱上的標記

3、播放視頻,瞭解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

4、幼兒討論,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垃圾

5、教師小結,垃圾分類擺放的好處

三、電腦遊戲、操作活動,進行垃圾分類

1、電腦遊戲,幼兒判斷哪些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

2.幼兒分散操作送垃圾

3、師生一起檢查講評幼兒垃圾分類情況

四、談話小結,進行教育

鼓勵幼兒在平時養成良好的習慣,能進行垃圾分類

延伸活動:

可回收垃圾經過人們處理還是有用的,人們怎麼處理這些可回收垃圾,請大家回去查一查,把你知道的處理垃圾的知識告訴大家。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