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端午活動教案15篇

本文已影響 3.95W人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端午活動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端午活動教案15篇

幼兒園端午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調查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過的傳統節日之一。

2、積極和同伴交流分享,練習包糉子,獲得更多端午節的經驗,體驗端午節的民俗氛圍。

3、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糉葉、泡好的米、棗、細線等。

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交流,說出端午節的名稱和日期。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中國有一個傳統節日,叫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會舉行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2、與幼兒一起探討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1)與幼兒一起閱讀故事《端午節的由來》,讓幼兒知道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確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農曆的五月初五,所以就定這天爲端午節。

(2)交流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賽龍舟、吃糉子、掛艾葉、帶香囊或五彩線。提示幼兒可用語言表達、圖片繪畫、動作表演等方式表現這些習俗。

(3)組織幼兒觀看教師教學資源,瞭解端午節各地風俗,獲得更多有關端午節的經驗。

3、節日體驗活動:包糉子。

用糉葉將泡好的米和棗包住,然後用繩子捆好。提醒幼兒用米不要太多,糉葉要把米包緊,紮結實。

4、節日分享:將包好的糉子分給小班的弟弟妹妹或老師,進行分享活動。

活動反思

重新站上講臺,一切都是新的。第一次在新的學校裏上公開課,我不敢有任何懈怠,提前很多天就開始緊鑼密鼓地做準備。在一番對課文和相關資料的細緻研讀後,大致的教學思路逐漸形成。一篇文章,尤其是大家的文章,可講的東西很多,但要上好課顯然不宜面面俱到。本着“一課一得”的有效教學理念,我設計了以“學習精彩的場景描寫”爲主要目標的教學方案並付諸實施。

臨到上課時,教室後面坐着的一排老師讓我的學生們多少有些緊張,我自覺準備還算充分,自然要以微笑鼓勵他們。整節課基本上順利地按計劃進行,也基本達到我所預期的教學目標。但課還沒上完,我已經有了遺憾之感。因爲臨場發揮的能力和經驗的欠缺,交流討論場景鑑賞和實踐場景描寫兩個板塊完成得比較倉促,未能達到應有的程度和水平。

現在想來,這些應該算是我對自己的教學所做的最原生態的反思,而真正的反思是在聆聽了各位前輩和同仁的評價之後開始的。他們在給予肯定的同時,給了我很多切實有力、極富啓發性的指點。我歸納總結爲以下三點:

第一、語文課應該實現內容的深化理解。孔子有言:“文勝質則野,質勝文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我想,爲人、爲文固然要追求文質兼美,上課也應該以此爲旨歸。而我這節課在處理內容和形式時有些偏頗,執着於窮盡對描寫手法的鑑賞,而對課文本身的核心內容有所忽略。《端午日》中流動的是濃郁的湘西民俗文化和風土人情,也是我國傳統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體現,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而我卻未能加以強化,這是一處不容忽視的敗筆。另有,在PPT的製作上也有形式大於內容的傾向,多配的動畫圖片有點喧賓奪主。

第二,語文課應該實現方法的落實掌握。本課中,我着重以《端午日》的場景描寫爲例子,系統地總結了文中所體現的各種描寫方法。遺憾的是,我在講授這個環節時沒有進行強化總結,這使得學生們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流於倉促和浮泛,對這幾種描寫方法的認知不夠紮實。在隨後的對“追鴨競賽”的場景描寫中,有的學生就沒有能夠有意識地以清晰的思路去加以練習。

第三,語文課必須重視語文特有的感悟體驗。在本課中,我在強化方法的指導的同時,弱化了對朗讀的要求。我想,語文課要有明晰的方法指導,更要有朗讀感悟,這二者是並行不悖、相輔相成的。上課時當把二者有機結合,以理解促進朗讀,用朗讀體現理解。

再次回望開公開課的前前後後,感受最深的是那種無形的壓力,然而也深知這些壓力正是成長的契機。我想,也只有在不斷的歷練與反思中才能不斷地成長吧。

幼兒園端午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

感(情感方面)

2、幫助幼兒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認知方面)

3、讓幼兒學會完整講述生活經驗,發展語言講述連續性(技能方面)

活動準備

1、視頻(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來歷)

2、各種形狀的糉子(長的,棱角的,扁的)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播放視頻

1 、問題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

幼:端午節······

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麼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包糉子、吃糉子、做香包、做五彩繩

師:哇!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麼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爲什麼端

午節要包糉子賽龍舟呢?

2、教師播放視頻(端午節的來歷)

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

我們端午節包糉子賽龍舟是爲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

二、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講述

1 、師:小朋友們,你們在家吃過糉子嗎?糉子長什麼樣呀?

幼兒答:圓圓的、有角的、長長的

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好多糉子 清小朋友們摸摸看,這些糉子都是什

麼形狀呢(教師以小組形式分發糉子,請小朋友觀察)

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時引導

2 、師:好了,現在老師再請小朋友們告訴你身邊的小朋友,你吃過的

糉子都是什麼餡兒的,是甜的?鹹的?還是辣的?(幼兒與鄰座夥 伴結成對子,輪流講述)

三、引進新的講述經驗

運用句型“不僅·····還”

1 、教師通過提示引進新的講述經驗

師:小朋友們,端午節,我們不僅包各種形狀的糉子,還品嚐了各 種口味的糉子,對嗎?

2 、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句型

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想想,端午節你還做了什麼,然後請小朋

友用“不僅······還”編成完整的句子告訴老師

教師引導幼兒,端午節要包糉子、賽龍舟、做香包、做五彩繩

幼:端午節,我不僅在家幫媽媽包糉子,還和爸爸一起看賽龍舟。

幼:·········(幼兒運用句型,自由回答)

四、鞏固和遷移講述經驗

教師可通過生活中其他的經驗講述鞏固句型運用

教師引導:小朋友們,你們動腦筋想象,平時生活中,我們還可以用 “不僅······還”說哪些句子呢?

教師示範:

比如說,

今天我在家不僅疊了自己的被子,還打掃了地板, 媽媽誇我是個好孩子。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發言,運用句型講述平時生活經驗

重點指導:幼兒能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

活動評析

此次活動通過濃厚的端午節節日氣氛激發幼兒的興趣, 使幼兒感受到濃重的節日氣氛和民族情感,從而引出句 型讓幼兒在不斷理解認知的過程中運用此句型進行語言 講述,幫助幼兒學會完整的講述。

幼兒園端午活動教案3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端午節的日期,通過學習端午節兒歌,知道什麼是端午節。

2、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從聽故事看視頻中感受端午節的意義。

3、幼兒和老師還只有夥伴一起玩玩端午節相關遊戲、嚐嚐端午節糉子,共享節日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糉子

2、艾蒿等實物

3、端午的相關圖片和動畫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學習兒歌,《五月五》,讓幼兒感受到端午節是一個喜慶、熱鬧、愉快的節日。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掛香囊。

五彩線,手腕綁,吃糉子,沾白糖。

鹹鴨蛋,噴噴香,龍舟下水喜洋洋。

2、教師爲幼兒設置區角遊戲環節:通過區角環境創設的端午主題,教師配合圖片和動畫給幼兒講解介紹有關端午節的習俗。

(1)掛艾葉:艾草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體健康。

(2)賽龍舟: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

(3)吃糉子:端午食糉是中華民族民間節日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根據史書記載,吃糉子源於春秋戰國,人們爲紀念楚國大夫屈原而逐漸流傳下來。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

(4)佩香包:節日習俗,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

(5)五彩繩:花繩既是五彩絲,又俗稱五色絲。早在東漢應劭著《風俗演義》中就已經記載說把它系在臂上可避病除鬼、不染病瘟。在《續漢書》、《後漢書》中,端午日這天用朱索、五色印做門戶裝飾,認爲可以抵防惡氣。

3、教師出示端午節吃的糉子,引導幼兒觀察認識。分發糉子、幼兒吃糉子感受端午節的快樂。

(1)教師出示端午節糉子實物讓幼兒觀察糉子的外形和顏色。

(2)教師撥開糉子讓幼兒瞭解糉子的組成並讓幼兒認識糉葉。

(3)教師將糉子分給幼兒品嚐,大家一起感受節日的快樂。

四、活動總結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夏五、重五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展開,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

端午節有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讓幼兒回家與家長一起分享在幼兒園的端午活動內容。

幼兒園端午活動教案4

主題價值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家庭、幼兒園和社會應共同努力,爲幼兒創設溫暖、關愛、平等的家庭和集體生活氛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和同伴關係,讓幼兒在積極健康的人際關係中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發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會環境及文化的薰陶中學會遵守規則,形成基本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端午節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傳統節日,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也唯有端午節注入了愛國主義精神,反映了民衆自古就有的國家意識和民族意識。端午節有着獨特的民族習俗:吃糉子、賽龍舟、掛香囊、採草藥等民俗活動,是幼兒所喜聞樂見的,有一定的生活經驗。爲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幼兒更好地瞭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建設精神家園,增強愛國情感。我們藉助“端午節”傳統節日契機,開展“濃濃端午情”主題活動,讓小朋友們在濃濃的親子氛圍中進一步瞭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用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蘊涵的意義,樹立愛國主義情懷,爲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具有初步的歸屬感。

主題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及相關習俗,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

2、通過分享、交流,能認真傾聽老師和同伴的講述,樂於在集體中交流自己對端午節來歷、習俗、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積極參與調查、交流、製作、討論等活動,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對節日的經驗與感受;在採摘蘆葦葉、艾蒿,製作香包、包糉子、參加賽龍舟活動等實踐活動中養成集中精力做事的習慣,對中草藥、傳統文化、民俗活動產生興趣。

4、探索協同坐爬的基本動作,鍛鍊腿部力量,體驗堅持到底、努力達成目標的成功感,喜歡民間遊戲。

5、在參與端午節慶祝活動中體驗親子之間合作交流的幸福感,感受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有初步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懷。

活動區活動

1、語言閱讀區

閱讀圖書《端午節的故事》

自主閱讀繪本自主閱讀繪本,能用連貫的語言講述屈原一生的經歷和偉大的成就,激發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

端午趣事多

能大膽講述端午節習俗,表達自己對自己節日的經驗與感受。

2、美工製作區

五彩香囊

根據製作過程圖,用花布、針、線、太空棉等材料,製作出不同形狀的五彩香囊。

彩蛋

探索在蛋殼上塗色繪畫的技巧與步驟,學會運用不同的美工材料在蛋殼上彩繪簡單的圖案。

艾草菖蒲花環

引根據製作過程圖,用麻繩、冬青枝條、艾草、菖蒲、法桐果等材料製作出漂亮的端午辟邪花環。

3、音樂表現區

音樂《五月五,是端午》

能根據對音樂的理解選取自己喜歡的自制樂器,創造性的用動作、表現

勞動的景象。

4、益智遊戲區

翻翻樂

在熟悉、瞭解端午節的習俗基礎上,能協商制定遊戲規則,並能按照遊戲規則進行遊戲。

歡樂過端午

能在觀察圖片、回憶和家人過端午情景的基礎上,嘗試用福祿貝爾玩具拼擺表現出人們歡樂過端午的熱鬧景象。

5、拼插搭建區端午習俗一條街

引導幼兒用艾草、菖蒲、香包、積木等創造性地表現端午節習俗一條街的熱鬧情景。

6、角色扮演區香包超市

創設“香包”,探索香包的製作方法,能根據香包的特點推銷香包,進行簡單的買賣活動。

教學活動教學活動

1、社會《話說端午節》

2、語言《端午節的故事》

3、科學《神奇的艾草》

4、半日《自制香包》

5、音樂《五月五,是端午》

戶外體育活動

體育活動《舞龍》體育遊戲《捉龍尾》

生活活動

1、開展“小巧手”活動,鼓勵幼兒自己動手製作香包、才當、龍舟等端午節特殊物品。

2、關心家中的人和事,並與同伴交流,增進與家人的感情。

3、開展幫廚活動,引導幼兒在家和幼兒園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擇菜、包糉子、洗菜、刷碗等活動。

環境創設

1、室內佈置“端午商場真熱鬧”的場景。

2、班級中陳列幼兒收集的與端午節有關的物品,懸掛艾草、糉子、香包等。

3、以端午節爲主題更換主題牆飾,展示幼兒參與端午節活動的全過程及

在活動過程中的發現、收穫與體驗:可以是“我的調查”、“我的發現”

等爲標題展示幼兒端午節活動進展情況,如:有關端午的問題以及對端午的傳說與習俗方面的調查資料等。

家園社區

1、介紹主題活動中需請家長配合的內容,請家長根據主題活動進展情況蒐集各種資源。

2、請家長協助幼兒進行相關資料的調查及收集,豐富幼兒的相關經驗;

3、請家長入園參加活動,和老師、幼兒共同感受端午節做做、玩玩、嚐嚐的快樂。

4、請家長帶幼兒田園採摘艾蒿,豐富對艾蒿的認識,爲幼兒提供親近自然的機會。

小班繪本語言《送大烏龜回家》劉凌優質課+有聲PPT課件+教案+音樂+說評視頻

幼兒園端午活動教案5

教材分析

農曆五月是賽龍舟的節日,幼兒在報紙中或電視上均看到了許多有關端午節的資訊,包括吃糉子和賽龍舟。當老師提到龍舟競賽,幼兒便興奮不已,七嘴八舌地討論,藉此機會與幼兒共同認識賽龍舟,激發幼兒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划龍舟》是一首旋律歡快、節奏鮮明、說唱結合的歌曲,本次活動通過指導幼兒學唱歌,引導幼兒用有力的聲音表現比賽熱情、激烈的景象,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作品內容,感受龍舟競賽熱烈緊張的氛圍,激發幼兒演唱歌曲的興趣。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用有力的聲音表現比賽熱情、激烈的景象。

2.嘗試爲間奏部分和唸白部分創編肢體動作,用肢體動作直接感受節奏的速度和變化。

3.願意和同伴合作遊戲,感受龍舟競賽熱烈緊張的氛圍。

活動準備

幼兒看過賽龍舟視頻,教學課件。

活動建議

1.出示賽龍舟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划龍舟時人們的表情和動作,引導幼兒感龍舟競賽熱情、激烈的景象。

提問:圖片上的人們在幹什麼?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怎樣讓龍舟跑得更快?你從哪裏看出來的?周圍的人們在幹什麼?爲什麼?

小結:賽龍舟也稱划龍舟、龍舟競渡,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運動。比賽時,由一人敲鑼指揮,水手按鑼聲節奏划槳前進,競爭非常激烈,場面非常熱鬧。

2.引導幼兒欣賞歌曲、學唱歌曲《划龍舟》,感受龍舟競賽熱烈緊張的氛圍。

(1)請幼兒欣賞歌曲。提問:歌曲裏唱了什麼?引導幼兒用歌詞說出划龍舟比賽的熱鬧景象。

(2)請幼兒再次欣賞歌曲。提問:從歌聲裏你聽出人們在划龍舟時的心情是怎樣的?他們會想什麼辦法獲得勝利?水手是怎樣爲自己鼓勁的?魚兒是怎樣爲水手鼓勁的?引導幼兒練習唸白部分,體會參賽者齊心協力想爭取勝利的急切心情,感受歌曲歡快、激烈的競爭景象,幫助幼兒理解水手用力划槳、鼓手擂鼓助威、魚兒熱切鼓勁的緊張氛圍。

(3)引導幼兒隨音樂伴奏完整學唱歌曲,可採用分組演唱的形式進行練習,提醒幼兒注意用有力的聲音表現比賽熱情、激烈的景象。

3.引導幼兒爲間奏部分和唸白部分創編肢體動作,用肢體動作直接感受節奏的速度。例如:人山人海樂悠悠後的間奏,可雙手輪流拍打雙腿感知節奏;水手邊還喊號子邊有節奏地做划槳動作;魚兒加油可以隨節奏握拳跺腳加油助威。

4.鼓勵幼兒隨音樂邊唱邊做動作,感受划龍舟的氣氛和樂趣。

幼兒園端午活動教案6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瞭解端午節包糉子的幾種特有包法、名稱。

2、引導幼兒初步學習包糉子的方法,能用纏繞、捆綁的方式包糉子。

3、幼兒能互相幫助,體驗合作包糉子的樂趣。

本次活動的重點:瞭解糉子的來歷和特點,學習包糉子。

本次活動的難點:能將糉子包好並捆緊。

二、活動準備

1、有溼度的碎泥

2、糉葉若干、橡皮筋

3、範例、課件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情境導入,引入今天主題,激發幼兒學習包糉子的興趣。

(1)小朋友們,你們吃過糉子嗎?吃過哪些形狀的糉子?

(2)教師出示課件,幫助幼兒瞭解不同形狀的糉子。

我們吃過的糉子一般就是三角糉、還有四角糉以及團盤糉等。

2、教師出示課件,引導幼兒學習包糉子的方法。

(1)教師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糉子,看看糉子的外形和特點。

(2)教師拿出示範作品,小朋友請你們看,在糉子外面穿了一件外衣,你們知道它的外衣是用什麼做成的嗎?

(3)以前,有一種糉葉叫蘆葦葉,它也可以用來包糉子。

(4)你們知道糉子葉裏面是什麼嗎?它是什麼做成的呢?

(5)平時,我們糉子裏面包的是糯米,還可以加各種餡。你吃過什麼餡兒的糉子呢?

3、教師出示課件,演示包糉子的過程,引導幼兒對包糉子的活動感興趣。

(1)你們包過糉子嗎?今天我們就要用泥巴來學習包糉子。

(2)教師講解介紹製作方法,教師邊示範。重點講解將糉葉捲成三角狀,以及用橡皮筋將糉子裹緊的方法。

a取一片寬大的糉葉,捲成一個圓錐狀。用手在圓錐筒中旋轉一下,讓錐筒更加細長。

b在錐筒中填入糯米。將沒有米的那端,將糉葉的兩側分別向內折。

c之後順勢將糉葉向下折,直到完全蓋住糯米口爲止,多餘的糉葉反覆折收在口上。

d用線繩將糉子捆綁結實即可。

4、幼兒分組包糉子,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互相幫助,對於能力弱的幼兒及時進行指導。

四、活動總結

活動前,根據幼兒的問題設計、製作有關端午節經驗的調查表,鼓勵幼兒廣泛收集資料、積累經驗。活動中,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調查資料,互相交流、分享有關端午節的經驗。結束後,教師與幼兒共同將所蒐集的資料進行分類展示。

幼兒園端午活動教案7

一、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風俗習慣,知道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2、知道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種風俗習慣,並願意與家長一起合作製作龍舟。活動準備:

3、嘗試運用畫、剪、貼等多種方式和家長共同裝飾美麗的龍舟。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ppt、視頻、未裝飾的龍舟、彩紙、筆、剪刀、膠水、抹布等。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出端午的由來。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端午節)你們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那我們一起來看看端午節的由來,好嗎?

教師播放端午節的由來視頻。

2、師:剛剛在視頻裏都看到了什麼?你們知道端午節都要做些什麼嗎?(不會的家長可以代替回答)吃些什麼嗎?

(1)幼兒和家長共同回答問題,說出端午節習俗

(2)教師出示ppt圖片,端午節風俗習慣。

(3)特別引出賽龍舟,引起幼兒興趣。

3、師:我們一起來看看賽龍舟吧!(播放簡短視頻)

(1)觀察端午節龍舟比賽的照片,回憶龍舟的外形特徵,激發裝飾龍舟的興趣。

指導語:你看到的龍舟是什麼樣的?上面有什麼?

(2)出示木質龍舟,觀察龍舟,討論裝飾龍舟的方法,激發合作裝飾的興趣。

指導語:

①龍舟上缺少什麼?怎樣才能把龍舟裝飾得漂亮呢?

②你準備裝飾龍舟的哪一部分?用什麼方法?需要什麼材料?

(3)播放ppt,觀看別人的手工龍舟作品

4、教師示範製作龍舟師:我們也來做一做龍舟吧!

(1)出示製作龍舟材料,介紹製作材料

(2)一邊製作,一邊講解注意事項。

5、舉辦"美麗的龍舟展",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幼兒家長與龍舟一起合影。

6、活動結束

幼兒園端午活動教案8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

2、幫助幼兒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

3、讓幼兒瞭解節日的由來,感受節日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節日。

4、在活動中增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愛好和對大自然的愛。

5、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養幼兒初步的審美能力。

活動準備:

1、視頻(端午節兒歌)

2、圖片(糉子、龍舟、香囊等)

3、實物:糉子、香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播放視頻

1、問題導入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

幼:端午節

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麼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包糉子、吃糉子、做香包師:哇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麼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爲什麼端午節要包糉子賽龍舟呢?

2、教師講述端午節的來歷。

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糉子賽龍舟是爲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

二、給掛圖選字活動。(鞏固上面學的端午節知識)

1、師:在黑板上掛有關端午節的圖片,請小朋友選字貼在圖片的下面。

2、幼:選字活動

三、看視頻,學兒歌。(再次鞏固有關端午節知識)

師:教讀《端午節兒歌》

五月五,端午到。

賽龍舟,真熱鬧。

吃糉子,帶香包。

蚊蟲不來身邊鬧。

幼:跟着老師和視頻一起學習《端午節兒歌》。

幼兒園端午活動教案9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並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爲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以及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瞭解端午節的來歷,指導一些特殊的端午節物品,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活動準備:

1.掛圖30號;《小朋友的書·我愛夏天》

2.ppt,糉子;香袋;長命縷;雄黃酒;龍舟圖片。

3.建議家長事先爲幼兒講述端午節的有關風俗。

活動過程:

1.瞭解端午節有關物品。

師:(教師出示糉子,龍舟,香袋,長命縷,雄黃酒圖片)小朋友看看圖片,你們認識這些東西嗎?他它們叫什麼名字呢?

幼:糉子,龍舟(船),香袋、、、、、、

師:我們可以在圖片中看到糉子,有龍舟,有香袋,還有的師什麼東西呢?有沒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

師:圖片中的東西一起復述一遍

你見過這些東西嗎?在哪裏見到的?

幼:見過。家裏,商店裏、、、、、、

師:現在,我們在家裏,店裏很容易看到這些物品,那小朋友們知道這些東西是在哪個節日裏要用到的嗎?

幼:端午節

師:老師聽到好多小朋友說端午節,你們是怎麼知道端午節的呢?

幼:我爸爸/我媽媽、、、、、、給我講的。

師:小朋友們很認真,把爸爸,媽媽告訴你們的節日記下來了。沒有錯,這些東西呢,都要在端午節用的。現在老師想請一位小朋友告訴老師,端午節是每年的什麼時候?

幼:6月6日(公曆) 五月初五(農曆)(給幼兒分析公曆,農曆)

師: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幼:屈原、、、、、、

師: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聰明,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這個節日啊,和我國以爲著名的詩人有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聽聽屈原的故事

(教師講故事、、、、、、完)

師:端午節和誰有關?

幼:屈原

師:小朋友們聽得都很仔細,現在人們過端午節是爲了紀念誰?

幼:屈原

師:小朋友們都很聰明,人們爲了紀念屈原過端午節;小朋友們想想,爲什麼人們要紀念他啊?

幼:人好,死了,愛國家、、、、、、(表達了人們對屈原怎樣的感情)

師:因爲屈原愛自己的國家,他聽到自己國家滅亡了,心裏很難受,跳進了汨羅江,小朋友們說屈原怎麼樣啊?

幼:很偉大、、、、、、

師:屈原很偉大,當時人們聽到屈原死的消息,他們怎麼做的?

幼:劃小船,拿糉子、雞蛋、、、、、、把雄黃酒倒進江裏。

師:人們划來小船打撈屈原的身體,爲了不讓魚蝦們吃屈原的身體,把糉子、雞蛋扔進河裏,把雄黃酒倒進江中,讓水裏的動物罪暈,不去傷害屈原的身體。

師:人們對屈原好不好啊?

幼:好

師:因爲屈原愛國家,愛人民,所以人民也熱愛他。爲了懷念他,以後農曆五月初五就成了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也就是、、、?、、、端午節。所以在我們過端午節的時候呢,包糉子,賽龍舟也成了我們的習俗了。

師:現在小朋友們清楚了沒有,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啊?

幼:紀念屈原。

師:在什麼時候?

幼:農曆五月初五

師:我們都要幹什些什麼事呢?

幼:賽龍舟,包糉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