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小班防踩踏安全教案6篇

本文已影響 1.4W人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防踩踏安全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小班防踩踏安全教案6篇

幼兒園小班防踩踏安全教案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看例子,我能說出踩踏事件產生的原因。

2通過觀察圖片情景模擬我能說出防踩踏事件的自救。

教學過程:

一、校內安全教育

(一)校園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可請學生列舉一些現象)

(二)學生集會、集體活動、課間活動中應該注意的安全事項。

二、瞭解踩踏事件悲劇的發生

(一)、圖片、例子回放

國外踩踏事件國內踩踏事件

(二)、討論:

1、踩踏事件產生的原因。

2、怎樣預防踩踏事件的產生?

3、怎樣面對學校踩踏事件?

三、預防對策大家談

(一)、可能導致踩踏事故的原因是什麼?

人羣較爲集中時,前面有人摔倒,後面人未留意,沒有止步。人羣受到驚嚇,產生恐慌,如聽到爆炸聲、槍聲,出現驚慌失措的失控局面,在無組織無目的的逃生中,相互擁擠踩踏。

人羣因過於激動(興奮、憤怒等)而出現騷亂,易發生踩踏。因好奇心驅使,專門找人多擁擠處去探索究竟,造成不必要的`人員集中而踩踏。

(二)、假設情境:如果你遇到這樣的情況會怎麼辦?

(三)、如何預防和避免踩踏事故

1、發覺擁擠的人羣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擁來時,應該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

2、如果旁邊有可以暫時躲避的地方,可以暫避一時。切記不要逆着人流前進,那樣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

3、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羣之中,一定要先穩住雙腳。一定不要採用體位前傾或者低重心的姿勢,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貿然彎腰提鞋或繫鞋帶。

4、如有可能,抓住一樣堅固牢靠的東西,儘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待人羣過去後,迅速而鎮靜地離開現場。

(四)、掌握自救方法

教學順口溜

人擠心別慌,摸牆貼邊走。

不怕腳踩風,就怕手抓空。

扶穩抓穩後,接着向前走。

如果被擠倒,身體縮成球,

雙手抱頸後,護好頭頸胸。

幼兒園小班防踩踏安全教案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明白集會時應遵守哪些紀律.

2、讓學生充分認識發生擁擠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嚴重後果及其防範措施,瞭解在樓梯間打鬧、搞惡作劇的危險性.

3、教師與學生一起參與討論如何防止擁擠踩踏事故的發生.

4、深入開展學生安全教育活動,提高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

教學過程:

一、集會紀律

1、集會前,各班整理隊伍,檢查人數,列隊進場.

2、進場時,要秩序井然,按指定地點和隊列要求入場,做到快、靜、齊.

3、集會時,要保持安靜.認真聽講,做到不講話,不吃東西,不打磕睡,不看書報,不中途離場.

4、講文明,講禮貌,尊重演講者的勞動,不喝倒彩,不起鬨怪叫.演講完畢要熱烈鼓掌.

5、散會時,不在會場留下紙屑雜物,要有秩序依次退場,不得擁擠.

6、散會時,各班級要進行會風總結評比.

二、在網上收集的近年部分校園踩踏事故

通過以上的例子讓學生深深地體會到原來許多安全隱患就隱在我們的身邊,讓學生充分認識發生擁擠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嚴重後果及其防範措施,瞭解在樓梯間打鬧、搞惡作劇的危險性..

三、擁擠踩踏事故發生的.特點

(一)易發生事故時間:事故多在下晚自習、下課、上操、就餐和集會時,學生集中上下樓梯,且心情急切.

(二)易發生事故地點:事故多發生在教學樓樓層之間的樓梯轉角處.

(三)易發生事故的學生羣體:事故發生主要集中在小學生和初中生.他們年齡較小,自我控制和自我保護能力較差,遇事容易慌亂,使場面失控,造成傷亡.

(四)易發生事故的設施設備因素:

1、是通道狹窄,樓梯,特別是樓梯拐角處狹窄,不能滿足學生集中上下的需要;

2、是建築不符合標準,一棟樓只有一個樓梯,不易疏散;

3、是照明不足,晚上突然停電或樓道燈光昏暗,沒有及時更換損壞的照明設備,也容易造成恐慌和擁擠.

(五)易發生事故的管理因素:

1、是學生在集中上下樓梯時,沒有老師組織和維持秩序;

2、是學生上晚自習時沒有老師值班,下課時無人疏導;

3、是個別學生搞惡作劇,在混亂情況下狂呼亂叫,推搡擁擠,致使慘劇發生;

4、是沒有對學生和教師進行事故防範教育和訓練,無應急措施.

四、教師與學生一起參與討論如何防止擁擠踩踏事故的發生

幼兒園小班防踩踏安全教案3

爲了加強師生上下樓梯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發生地震、火災等意外事故時出現學生踩踏事件,根據我校實際情況和安全管理制度,特制定我校學生上下樓梯緊急疏散演練方案。

一、活動內容:

上、下樓梯,應急性集合演練

二、活動時間:

3月16日上午大課間

三、演練步驟:

1、第二節課下課鈴聲響後,指揮員廣播指揮:防踩踏應急演練準備開始!

2、各參演相關人員迅速到達各自崗位待命。

3、班主任再次強調安全:

①檢查鞋子

②上下樓梯靠右走

③前方阻塞的隨機應變

④前方保持距離,文明有序。

4、班主任和搭班教師負責組織學生到走廊按出操隊列進行上下樓梯演練。各樓道口由所負責老師負責秩序。

5、到達集合地以班爲單位清點人數,整隊。

6、總指揮點評,再次強調安全教育。

7、活動結束,有次序解散。

幼兒園小班防踩踏安全教案4

一、教學內容:

集會安全知識

二、教學目的:

講述及案例分析

三、教學過程

(一)擁擠踩踏的事故處理方式

在公共場所發生人羣擁擠踩踏的事件是非常危險的,而那些空間有限,人羣又相對集中的場所,例如球場、商場、狹窄的街道、室內通道或樓梯、影院等都隱藏着潛在的危險,當身處這樣的環境中時,一定要提高安全防範意識。

同時,在行進的人羣中,如果前面有人摔倒,而後面不知情的人若繼續向前行進的話,那麼人羣中極易出現像“多米諾骨牌”一樣連鎖倒地的擁擠踩踏現象。爲此,專家分析認爲,在人多擁擠的地方發生踩踏的事故的原因有多種,一般來講,當人羣因恐慌、憤怒、興奮而情緒激動失去來自理智時,危險往往容易產生。此時,如果你正好置身在這樣的環境中,就非常有可能受到傷害。在一些現實的案例中,許多傷亡者都是在剛剛意識到危險時就被擁擠的人羣踩在腳下,因此如何判別危險;怎樣離開危險境地;如何在險境中進行自我保護,就顯得非常重要。

當發現前方有人突然摔倒後,旁邊的人一定要大聲呼喊,儘快讓後面的人羣知道前方發生了什麼事,否則,後面的人羣繼續向前擁擠,就非常容易發生擁擠踩踏的事故。面對混亂的場面,良好的心理素質是順利逃生的重要因素,爭取做到遇事不慌,否則大家都爭先恐後往外逃的話,可能會加劇危險,甚至出現誰都逃不出來的慘劇。

(二)遭遇擁擠的人羣怎麼辦

1.發覺擁擠的人羣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擁來時,應該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

2.遭遇擁擠的'人流時,一定不要採用體位前傾或者低重心的姿勢,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貿然彎腰提鞋或繫鞋帶。

3.如有可能,抓住一樣堅固牢靠的東西,例如路燈柱之類,待人羣過去後,迅速而鎮靜地離開現場。

(三)出現混亂局面後怎麼辦

1.在擁擠的人羣中,要時刻保持警惕,當發現有人情緒不對,或人羣開始騷動時,就要做好準備保護自己和他人。

2.此時腳下要敏感些,千萬不能被絆倒,避免自己成爲擁擠踩踏的事件的誘發因素。

3.當發現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馬上要停下腳步,同時大聲呼救,告知後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4.若被推倒,要設法靠近牆壁。面向牆壁,身體蜷成球狀,雙手在頸後緊扣,以保護身體最脆弱的部位。

(四)事故已經發生該怎麼辦

1.擁擠踩踏的事故發生後,一方面趕快報警,等待救援,另一方面,在醫務人員到達現場前,要抓緊時間用科學的方法開展自救和互救。

2.在救治中,要遵循先救重傷者、老人、兒童及婦女的原則。判斷傷勢的依據有:神志不清、呼之不應者傷勢較重;脈搏急促而乏力者傷勢較重;血壓下降、瞳孔放大者傷勢較重;有明顯外傷,血流不止者傷勢較重。

3.當發現傷者呼吸、心跳停止時,要趕快做人工呼吸,輔之以胸外按壓。

(五)案例分析

陝西省某縣城關小學19xx年12月28日清晨舉行週會。7時許,在學校廣播和鈴聲的催促下,教學樓上千名學生爭先恐後奔往學校操場集會。學校副校長楊某未將教學樓西邊樓梯鐵柵門打開,使得二、三、四樓七百多名學生只得全部涌向東樓梯口。學生們下到二樓和一樓樓梯拐彎處時,因樓道電燈末開,跑在前面的學生摸黑與少數上樓放書包的學生相遇,造成雙方擁擠,個別身材小的學生跌倒後引起上下樓梯受阻,造成嚴重擁擠,釀成特大傷亡事故,死亡6至11歲的小學生28人,傷59人。

四、小結

在一些集會或大型活動中,要時刻保持警惕,聽從指揮,有秩序地進、離場,不要爭先恐後或追逐打鬧,要冷靜應對一些突發事件。

幼兒園小班防踩踏安全教案5

一、活動目的

爲了增強全校師生的安全意識,掌握有關安全知識,提高應急逃生的本領,打造平安校園,結合我校實際,決定開展“固河鎮中心小學預防踩踏應急演練活動”。本活動旨在預防校園踩踏事件的發生,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逃生要領,從容應對突發事件,主要達到以下目的:

1、使全體師生熟悉撤離線路及疏散方法,在緊急狀況下能迅速、有序、安全地通過教學樓疏散通道,撤離到指定地點。

2、使全體師生在人多擁擠道窄的地段,文明靠右行走,隊伍靜、齊、快;瞭解遇到緊急情況如何逃生的相關知識,增強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二、演練安排

參加對象:全體師生

活動時間:

4月11日(週二)上午課間操

地點:各班教室及教學樓前操場

三、管理人員職責:

管理人員及老師應做的,

明確職責,負起責任,演練開始時要到達負責的崗位,樓梯拐角處,疏散路線等都要人負責。

總指揮總負責:xxx

人員安排:xxx(負責哨聲信號)

xxx(負責前樓)

xxx(負責東樓樓梯)

xxx(負責西樓樓梯)

xxx(操場)

xxx(負責中間樓道)

xxx(負責疏散路線上學生安全)

xxx(負責演練好的清場)

四、活動要求

(1)活動開始,所有學生在教室內直接按座位次序就坐,迅速從樓道內撤離,從各個不同的安全出口撤出教學樓,到樓前操場集合;要求參加演練的學生聽到警報,沉着冷靜不慌張,嚴肅有序不嬉鬧,服從指揮不搶先,互相幫助不擁擠,按照集會的路線迅速撤離。

(2)從教學樓內撤離出的學生以班級爲單位在操場按集會順序排列。在活動結束前,從教學樓內撤離出的學生不能隨意再次進入教學樓內。

(3)全體教師要明確自己的職責,必須時刻注意學生的'情況,避免樓梯、過道擁堵造成危險。樓層管理教師要提前明確自己負責的區域有幾個班級學生通過,待學生全部通過後才能撤離。

五、具體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分兩個階段:

(一)教育訓練階段

1、全校師生集中學習《預防踩踏事件知識》

各班教育訓練各xxx根據本班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安全撤離知識及撤離過程中的要求、注意事項的輔導、教育與訓練。要求隊伍做到靜、齊、快:上下樓梯靠右行。上下樓梯中間留出一條小間隙,這樣上下樓井然有序,速度也快,即便有人跌倒,也不至於踩踏。如果發現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立馬停止腳步,同時大聲呼救,告知後面的人“停下!前面有人摔倒不要擁擠,後面的人妖立即停止腳步,穩定秩序。若不幸自己被人羣擁倒後,要設法靠近牆角,身體蜷成球狀,雙手在頸後緊扣以保護好身體最脆弱的部位。”

(二)應急演練

(A)全體師生撤離

1、撤離路線:

按集會線路撤離到操場,整齊地站立在原先集會的位置。xxx站在隊伍前。

2、撤離要求:

(警報拉響)全體師生聽到警報聲:

⑴、1分鐘內全體教職員工到崗,指揮學生撤離。

⑵、2分鐘內各班學生在xxx的帶領下排隊撤離。

⑶、6分鐘內全體師生安全轉移到大操場(各道口的教師隨最後一班學生撤離到大操場)。

3、清點人數:

各班到場後,xxx立即清點人數,向總指揮彙報結果。

六、疏散路線:

東樓道:

西樓道:

中樓道:

疏散的集中地點:樓前操場

七、演練結束,總結演練的情況。

幼兒園小班防踩踏安全教案6

活動的背景:

最近,很多學校都發生了踩踏事件,造成了多名學生死亡和受傷,其中的厲害程度值得我們引起重視。對於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來說,這方面的意識更加的薄弱,所以對小班幼兒進行一次踩踏事故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活動目標:

1.師幼充分認識瞭解發生擁擠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嚴重後果及其防範措施。

2.深入開展學生安全教育活動,提高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

3.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4.考驗小朋友們的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5.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踩踏、踩踏後傷亡、預防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瞭解踩踏的原因

(1)出示圖一,這張圖上的人怎麼了?(都擠在一起了)

(2)想一想,擠在一起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幼兒猜測後出示圖二、圖三)

師小結:他們擠在一起使得有人受傷了甚至死亡了。

(3)那他們怎麼會受傷的呢?

(因爲遇到突然情況比如說一個人摔跤了,他們仍舊繼續往前走,腳都踩在了摔在地上的人的身上。後面的人也繼續往前走,這樣就越來越多的人踩在摔在地上的那個人身上,那個人就會受傷。)

2.瞭解預防踩踏的方法

(1)遭遇擁擠的人羣怎麼辦?

幼兒討論後師小結

①發覺擁擠的人羣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擁來時,應該馬上避到一旁,不要奔跑,以免摔倒。

②如果路邊有超市、理髮店等可以暫時躲避的地方,可以暫避一時。記住不要逆着人流前進,那樣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

③若已經陷入人羣之中,一定要先穩住雙腳。

④遭遇擁擠的人流時,一定不要採用體位前傾或者低重心的姿勢,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貿然彎腰提鞋或繫鞋帶。

⑤如有可能,抓住一樣堅固牢靠的東西,例如路燈柱之類,待人羣過去後,迅速而鎮靜地離開現場。

(2)出現混亂局面後怎麼辦?

幼兒討論後師小結:

①在擁擠的人羣中,要時刻保持警惕,當發現有人情緒不對,或人羣開始騷動時,就要做好準備保護自己。

②當發現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馬上要停下腳步,同時聲呼救,告知後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3)急救方法

師:我們小朋友看到有很多人擠在一起可以馬上打急救電話,急救電話是多少啊?(出示120)

3.說說自己

(1)排隊時也經常看到有的小朋友故意摔倒在地上,這樣做對嗎?爲什麼不對?

(因爲如果後面的小朋友沒有看到就會壓在你身上,這樣會把摔跤的小朋友壓傷的。)

(2)那上下樓梯應該怎麼走呢?

(我們小手要扶好扶手,靠右行走。)

活動延伸:

在平時的日常活動中教師多強調、多提醒。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